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调教大明》-第1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吴叔说笑了……”

        惟功越站越觉得有趣,原本站桩对他是一件苦活,国公府里的武师们教授的桩法僵硬,每天站桩的时候全身僵硬,感觉十分难受,如果不是确实对锻炼意志和身形力气有帮助的话,每天一个半时辰的桩功是十分痛苦的磨练,等闲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而现在站的这个桩,起劲和伏劲不停地转换,人的身体像是在烈马上不停地奔腾,有一种全身与战马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身体在不停地转换着力气,关节也在不停的变换着承受点,这样的桩法,使得人不仅不疲惫,反而有越站越轻松的感觉!

      第028章 入门

        “当你疲惫时,想到骑马奔腾,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青草茵茵,什么疲惫都没有了。”

        吴惟贤在一边继续指点着惟功,在他眼前,惟功小小的身体轻微的一起一伏,整个身形,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就如飞鸟掠过从林,鱼儿在水面上游弋,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动,自然。

        他的心中,确有不胜震惊之感。

        这样的悟性,确实非同一般。

        “就这么练吧,拉弓长力气一如往常,我们两个月后再见。”

        吴惟贤拍拍【创建和谐家园】就走人了,张元功这个未来公爵亲自求他,也就使得他来了这么半天,不过张惟功一点儿怨言也没有……吴惟贤教给他的桩功之法,实在是太神妙了!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各人,吴惟贤已经将他引入这么一条大道上来,有多大成就,还是得看他自己了。

        ……

        其后月余时间,张惟功每日就是勤练桩功,没有一天停止过。

        以前练桩,虽然感觉身体渐渐变强,但收桩之后,全身发麻,特别是关节地方,感觉都是有点疼痛难忍之感。

        用吴惟贤的话说,张惟功照原本的办法苦练下去,非得伤了筋骨不可!

        “练功是要越练越轻省,越练越有力气,越练身子越好。要是把身子练伤了,那就不如不练。”当是时,吴惟贤是这样的说法,事后也是证明十分有道理。

        每天收了桩功之后,张惟功都是感觉自己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力,不论是精神还是体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充沛!

        甚至是晚上睡觉,亦是前所未有的香甜。

        十余天后,惟功已经是每天早晚都练习桩功,甚至是走路,吃饭,说话,都是无时无刻不再摆着架式。

        七叔七婶开始见到他这般模样,深为骇怪,都以为他撞了邪,后来才慢慢接受这种新奇的练法。

        他们所居的小院,十分清净,虽然有南街外的市井之声传进来,但是由于惟功的特殊身份使得府中上下很少有人来打搅,惟功走火入魔一样的练功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乐得清静。

        这样练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惟功感觉自己的体能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呼吸,越来越深密绵长,通过桩功,他不仅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蕴藏劲力,甚至还改变了自己的睡眠和呼吸!

        在年前,他拉弓练力还不到一石,短短时间过后,他已经能拉开一石半的硬弓,也能连续拉开百次以上!

        蒙古人的马上骑弓,劲力不过一石,寻常人用的步弓,也就是两石到三石,能拉四五石弓的,都是万中无一的强手了。

        以惟功的爆发力,三石强弓已经能拉开,而他不过七岁!

        他的劲力,反应,肌肉,甚至是刀术,都是在不停的突飞猛进着!甚至,短短时间,他的身形又高出不少,光是看个头,已经像十三四岁接近成人的少年了,肩膀宽而厚实,两手布满老茧,两眼炯炯有神,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蕴藏着无穷的劲力。

        这一切,都是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最亲近的七叔七婶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

        ……

        正月底的一天清晨,在惟功苦练的时候,向来清静的小院却是凭空热闹起来。

        先是张贵这个大管家带着一群副手,并几十个门上的外院的小厮跑来,一路上各套院的院门大开,动静之大,真真是鸡飞狗走。

        到得近前,张贵罕有的对惟功行了一礼,急道:“宫里来了公公传旨,已经到大门口了,说是宣五哥儿你进宫,现在太爷和大老爷二老爷都已经在换衣服准备接旨,哥儿你也赶紧换衣服预备过去接旨。”

        七叔七婶都是闻信赶出来,听到这话后,张元芳皱眉道:“看来是正旦那日的事有结果了,惟功,赶紧换衣服吧。”

        七婶已经进了房门,将惟功那一套官袍和梁冠都取了出来,惟功也是不敢怠慢,急速将练功的劲装换下,穿着冠服出来。

        没换之前,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少年,一身官袍在身上,果然也凭空添了几分神采和尊严出来。

        人群之中,惟功瞧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却是将他从山村带出来的杨达,瞧杨达戴着顶饰兔毛的大帽,一身服饰也很光鲜,想来立了一功之后,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了。

        瞧着惟功的眼神,杨达有点儿畏畏缩缩,不知怎的,看到惟功的眼神,他心头突地一跳,竟是有点儿紧张。

        “哥儿快点吧,别叫太爷他们等急了。”

        国公府里接旨倒是常有的事,大管家张贵十分熟知流程,见惟功有点儿拖沓,不禁出声催促。

        惟功没有理他,转身对一样换了冠服的七叔道:“七叔请。”

        “走吧。”

        张元芳呵呵一笑,带头先走,惟功落后他半个身位,叔侄二人,昂然而行。

        到府邸最大的七楹五开间的公府正堂前时,整个国公府够资格的人都已经站在堂前的空地上了。

        在南边,二门,仪门,正门,全部畅开着,府中的管家执事和男仆小厮百余人,一路排开,站在道路和门首两边,全部垂手侍立着。

        看到惟功过来,对此事十分不耐烦的张溶冷哼一声,眼神扫视他时,毫无半分情感。

        对这个血脉上的祖父,惟功也没有一点敬意,只是按照礼节,在张溶身前行了一礼。

        张溶没有出声,张元功对惟功和声道:“天使已经快到了,一会儿你只管听着,等我们说话时,你跟着一起照样说一次就行了。”

        “大哥对你这侄儿还真上心。”张元德面露讥讽的笑容,笑道:“咱们英国公府一年不知道接多少次旨,惟贤也接过两道旨了,也不见大哥这么着意。”

        “惟贤的旨意不过是照例,小五这一次可是特旨,提点他当然更稳妥。”

        张元德一时语塞,看向惟功时,眼中却是深深的猜忌愤恨。

        把这小子找回来是将未来不可预知的危险提前排除,从过继这件事来看,张元德这事情自然是做对了。

        可怎么也没想到,这小子居然闹出这么大动静,现在宫中都有特旨过来,谁知道是什么事情?难道他能咸鱼翻身?

        “早知道当初就该叫杨达几个将他暗中处置了,这样一了百了,现在就没有这么多烦心的事情了。”

        一念及此,张元德目露凶光,在他一边的张惟贤看得真切,连忙轻咳了几声。

        “父亲,现在不是想事情的时候……”

        “嗯,为父知道。”

        对这个儿子,张元德十分满意,行事缜密,相貌英俊,行事潇洒,在勋戚子弟中名声十分响亮,上次他见着成国公朱希忠时,成国公对张惟贤极尽赞赏,其余各家勋戚也赞誉有加。

        张元德暗下决心,绝不会叫张惟功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

        就在此时,外头传来马蹄声响,众人都是伸头去看,过不多时,一个穿着五品服饰的少监打扮的内使在前,手捧诏旨在门前下马,大步前前,在他身后,是四个小内使,亦步亦趋,跟随在后。

        “皇上有旨。”

        到得近前,内使便大声宣谕,张溶等人连忙跪下,府中有品级的男子有二十余人,此时也是一同跪下。

        “皇上谕英国公并府中上下人等:我自继位至今,每日读书学经不辍,内阁大学士并翰林学士每等尽心教习,每日辛苦,言说不尽。今继大位已经三年,宫中诸太监并勋戚多有进马,然我素未习骑射,不能勾得骑乘,今见散骑常侍张惟功少年英敏,身体强健,骑射功夫俱佳,我欲强健身体,当得品性纯良的勋旧子弟陪侍,他这官正好当在御前伺候,就着张惟功每隔三日入宫一次,伴我习骑射之术,每日骑乘完了,再回家休息,若安心奉差,将来有赏赐与他,汝等也奉敕勿怠!中书舍人不必将这旨润饰,就着人写了送去,钦此!”

        听着这般圣旨,张惟功趴在地上,差点儿笑出声来。

        不过看左右各人都并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七叔趴在身边近前,脸上显露笑容,看来这事情虽有,也不是常常。

        原来明朝皇帝的圣旨,口语话的很多,当年朱元璋和朱棣爷儿俩,口语圣旨就不少,圣旨里以“俺”自称的,实在不少。今日这一道旨,明显听得出小皇帝颇为兴奋,所以叫中书舍人不必润饰,就这么口语传旨了。

        也是对英国公这样的勋旧人家不大讲究,换了别的人家,恐怕就不能这么随意了。

        就算是英国公府,接到皇帝这样亲热的口语圣旨的事,怕也不多。

        “臣等谨遵圣谕……”

        张溶老脸上毫无表情,他这个孙子,私子而出,在外多年,他对惟功毫无感情,甚至觉得碍事。

        而且长子元功和次子元德间,他更喜欢元德,对张惟贤也十分疼爱。

        种种原因之下,张溶对这明显给英国公长脸的旨意,也不大喜欢,只是这旨意却也是非接不可的。

        “恭喜老国公,恭喜大爷二爷,也恭喜贵府五哥。”

        这少监是张府的老熟人了,上前恭喜了张溶等人之后,拿了十两银子贽敬,脸上笑容更盛,回首对惟功笑道:“打今日算,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进宫,这是入宫的金牌,五哥儿你要小心保管,不可遗失,也不能借人。”

      第029章 故事

        张惟功将牌接过,是仁义礼智信中的第四等,也就是智字金牌。

        大明的牌分很多种,金牌是内廷出入的勋戚武臣禁卫专用,一共才三百多面。锦衣卫有持金牌的,也有自己专用的铜牌。

        内使杂役等人出入,用木牌。

        官员则是用牙牌出入,不在京时,牙牌就上缴禁用。

        他手中的金牌,是智字二百一十号牌,指挥佥事以下到百户以上出入内廷的武官使用,凭此牌,他可以自由出入大内了。

        “多谢公公提点。”

        惟功深知礼多人不怪,对这个少监十分感谢的模样,他人小,虽无银子送上,那少监也不会挑什么,微笑着点了点头,告辞而去。

        “张贵,二月二那天不拘挑几个小厮跟着他进宫就行了。”

        待内使离开后,张溶随口吩咐一句,便也转身离去。

        老太爷的态度说明了一切,在场众人都露出了然于心的神色,纷纷四散而去。

        张惟贤待自己父亲离去后,才从容踱到惟功身前,拱手笑道:“五弟这番是得了大彩头了,什么时候请客?”

        “由大哥安排时间,如何?”

        出乎张惟贤意料之外,惟功没有推托,张嘴就是答应了下来。

        “呵呵,好,好,等我定下日子再说。”

        “成!”

        没废话,惟功答应之后,向张惟贤拱了拱手,便是随七叔回自己的住处,原地留下神色阴晴不定的张惟贤,半晌没回过神来。

        “小五,惟贤是我瞧着长大的,你和他往来,还是要小心的。”

        张元芳神色淡淡的,却是不露声色的提点着惟功。

        “七叔我省得的,以他的身份地位,无缘无故与我结交,哪有这般好事?”张惟功呵呵一笑,答说道:“只是那日他替我还过书债,趁着这机会,还他人情最好。”

        说到这,惟功挠了挠头,嘿嘿一笑,道:“这银子还得出在七叔你身上。”

        “废话!”

        张元芳瞪他一眼,叔侄二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

        惟功接旨的时候还算镇定,回到小院居处的时候,还和七叔七婶说笑聊天,一点儿看不出来激动的模样,弄的七叔都频频夸赞,道是他年纪虽小,却已经十分有定力城府。

        七婶自然也是替他高兴,虽说民间有伴君如伴虎的话,那却是无知村夫不能靠近君前的酸话,对英国公府这样的豪门来说,摸不清头绪时还会紧张,一旦知道缘由之后,自是知道惟功这差事十分讨好,天子和惟功的年纪相差三岁多,虽说以散骑常待的身份伴天子骑马没有待读听着好听,但勋戚武臣之家,以骑射功夫伴天子左右,岂不正是张惟功的本份?岂不正合身份?

        “按说我朝在洪武和永乐、宣德年间,都建有幼军,小五你的差事,大约是和当年幼军的武官差不多吧。”

        闲谈时,张元芳也闲闲的说起以前的掌故,对惟功来说,倒也是十足新鲜的说法。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6: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