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能卖一箱给我么?”朱代东忽然说道,他很想尝尝这新品种的酒到底好在哪里。
“你这不是打我脸么?等会我让人送两箱到你办公室。”刘炜佯装不悦,气呼呼的说道。
第53章 去侯家塘村
朱代东最终还是为那两箱精品老白干买了单,普通老白干每瓶的出厂价是五毛,外面的商店零售八毛。而这精品老白干,出厂价就要每瓶一块五,足足贵了三倍。但就算是如此,朱代东还是数了三十六元给刘炜,并让他开具收据,这才离开。
回到办公室,刘炜安排人送来的两箱酒已经摆在了他办公室中。打开一箱从中拿出一瓶酒后,就将两箱酒塞到墙边的床底下。
精品老白干与普通老白干的酒瓶完成一样,就连酒标也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在普通老白干的酒标上多了精品二字。看到这酒,朱代东首先就摇了摇头,这可是比普通老白干贵三倍的酒,看到几乎和普通老白干一样的外形,谁会舍得掏三瓶普通老白干的酒钱来买这样一瓶精品老白干?难道说“精”“品”这两个字,一个就值八毛钱?
打开酒瓶,一股芳香扑鼻而来,顾不上找个酒杯,对着瓶口就喝了一口,醇厚丰柔、甘冽爽净、回味悠长。这酒比普通老白干强了不止两三个档次,就算是与乡政府的招待酒五粮液相比,那也是各有千秋。如果让朱代东选,他宁愿喝精品老白干。
虽然精品老白干比普通老白干要贵三倍,就再贵也才二块四一瓶,如果是出厂价,才一块五而已。可五粮液是多少?十二元一瓶,正好是精品老白干的五倍!
如果树木岭酒厂能将精品老白干做好做大,未必不可借此打一个翻身仗!
但是朱代东也明白,对于树木岭酒厂,自己此时没有什么发言权,虽然自己已经是企业办的主任,树木岭酒厂名义也归自己管理,但是他清楚,自己目前唯一的作用就是每个月将管理费尽数收上来,除此以外,任何建议都不可能被接受。金沙村的例子就是明证!
树木岭酒厂是目前树木岭乡唯一拿得出手的企业,虽然这几年的盈利在逐年减少,但毕竟没有亏本嘛。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在酒厂尝试改革?如果失败了呢,责任算谁的?以他朱代东现在这个微不足道的企业办主任来说,还不足以扛得起这个责任!
如果自己能在哪个村建起一家豆腐厂,并且产生足够让人眼红的利润,也许刘炜会意动。或是自己升为副乡长,甚至是乡长之后,才有可能对酒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酒厂维持目前现状。
这是朱代东的无奈,也是目前体制的无奈!
晚上答应侯勇随他一起去侯家塘村,那是侯勇的老家,村支书侯立华就是他的父亲。今天晚上去侯家塘村,既是为了工作,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拜访。从侯勇口中得知,侯立华也是好酒之人,原本还想着初次登门要带点什么东西才好,看到这两箱酒,朱代东有了主意。
下班之后,朱代东扛着一箱精品老白干到了派出所门口,他与侯勇约好在些碰面,由侯勇骑所里的警用摩托车载他一道去侯家塘村。
“怎么,朱主任怕我家没酒喝,还自备老白干?”侯勇骑着边三轮准时出现在门口,看到朱代东脚边的那箱老白干,笑呵呵的说道。
“去你的,你再说朱主任我跟你急。我这可不是普通的老白干,今天在酒厂买了两件,这不,要去你家,先拿一件来贿赂老爷子。”朱代东笑嘻嘻的将酒搬到边上的斗里,自己也随即跨了进去。这箱精品老白干的外包装与普通老白干完全一样,也不知道当时是酒厂要节约成本还是不想在这些微末细节上多下功夫,也不怪侯勇会将之认为是普通老白干。
“不是普通老白干?难道是精品老白干?”侯勇发动边三轮,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
“我发现乡里的事就没有一件是你不知道的。”朱代东笑道,这精品老白干在市场上已经绝迹了好多年,没想到侯勇一下子就猜了出来。
“精品老白干上市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没几年,这酒我也喝过,口感没得说,但太贵,一瓶能换三瓶普通老白干。要是我,宁愿买三箱老白干也不会去买什么精品老白干。”侯勇大声说道,边三轮出了乡里的街道后,很快就变得颠簸起来,发动机的声音也很大,要想在车上交流,那就得打开嗓门。
侯勇的这种心理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在农村里的人,他们都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普通老白干与精品老白干摆在那里相差无几,虽然喝起来精品老白干的口感要好一些,但这种口感却不足已让他们多掏两倍的钱。
这就是市场定位的问题,树木岭酒厂生产的酒主要是售住县内的各个乡镇,县城都很少能买到。面对农村市场,这种价格贵三倍的酒会被人认为是不会过日子,只有那种闲钱多,或是真正好酒之人才会去喝精品老白干。
侯家塘村离乡上有五里多地,边三轮二十分钟就到了,下了车后,侯勇抢先将酒抱在手中。到了家,没理由再让客人动手的道理。
侯勇的老家是一栋三大间的两层小楼,一大间其实就是前后两个小房间,三大间就应该有六间房,但在农村里,还得有一间堂屋的。因此三大间实际只使用了二大间,中间的一大间,包括楼上,都成了堂屋。面对大门的墙壁上面,摆着各种神位和祖宗牌位。逢年过节或是红白喜事,所有的仪式都要在堂屋来完成的。
一楼是红砖结构,楼上却是土砖。所谓的土砖,就是用田里的泥,里面加稻草,也不用烤,晾半个月左右就能使用。这是农村为了节约建材常用的办法,只要屋顶不漏水,也能用几十年。
侯勇的父亲侯立华,朱代东以前也见过几面,脸颊瘦削,眼神深邃,手里随时拿着一杆旱烟。平常话不多,但只要他一开口,必定是有的放矢,在全乡的村支书中很有威信。
侯勇走进家后,走出来一名与他容貌有几分相似的男子接过他手里的酒。侯勇将朱代东引进左边的那间大屋,“爸,这位你认识了吧,今天刚上任的企业办主任,刚才那箱酒就是他带来的。”
“下午已经收到乡里的电话通知,朱主任,你来就来嘛,何必这么客气?”侯立华瘦削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侯书记,您可千万别这么客气,我与侯所长是最要好的朋友,第一次来也没带什么东西,听说您爱喝两口,就带了箱酒来。”朱代东微笑着说道。
“你是乡里的领导干部,送来的东西我绝对不会推脱不要,饭菜都准备好了,侯子,洗手吃饭。”侯立华下午的时候也接到了侯勇带回来的口信,说晚上要带个朋友回来吃饭,他早就在家里准备好的饭菜。只是没想到,这朋友却是乡里新当选的企业办主任。
第54章 筹划 上
农村人待客向来都是舍得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至于客人看不看得眼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尽到最大的能力了。
在侯家也是一样,得知侯勇要带客人回来吃饭,从下午开始,家里就开始准备。等到朱代东坐上桌,发现林林总总摆了一桌子,异常丰盛。鸡、鱼、猪肚、猪脚、猪心,但其中有一半菜,是与豆腐有关:豆腐煮鱼、香干炒肉、豆皮鸡蛋汤、凉拌卤香干。
原本侯立华准备的是家中自酿的米酒,既然朱代东带了酒来,那就上精品老白干。农村人吃饭,妇女、小孩是不能上桌的。陪着朱代东吃饭的,除了侯立华、侯勇外,另外一位就是侯勇的弟弟侯敢。在介绍侯勇的时候,朱代东看到对方黄铜般的脸色以及干瘦的脸颊,他还以为是侯勇的哥哥。
侯勇只有初中毕业,但是干农活却是一把好手,同时还有一门砌砖的手艺,农闲时,到处给别人砌房了,他家的房子,就是他一手砌出来的。为了省工钱,除了他老婆和母亲当小工外,没有再请任何一个人。凭着他的一双巧手,硬是花了二个月时间,建好了这栋楼。直到最后上梁和盖瓦时,侯敢才请了帮手,但也不是外人,侯立华年轻的时候就干过木匠,两父子齐心协力,为自己建了一个家。
中国人向来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据某些编外专家统计,中国的大小事务,至少有八成以上是在酒桌上敲定的。这个数据虽然没有经过权威部门核准,但没有哪个中国人会反对。
侯家父子三人都是好酒量,侯勇就不用说了,只要不喝快酒,两斤不倒。而侯敢是更胜一筹,侯立华虽然上了年纪,但也老当益壮,喝个一斤半不成问题。这次侯勇带朱代东回来,除了要促成他的计划外,还想一试朱代东的酒量。
但让侯勇目瞪口呆的是,他的酒量好像是无穷大的,一上桌,朱代东就先向侯家父子各敬了一杯,随后,侯家父子再回敬。随后在侯勇的有意算计中,三人都没有与朱代东共饮,而是轮流跟他碰杯。可就算是这样,五斤多精品老白干下肚,朱代东还像是个没事人一样。
“侯哥,酒要尽兴,不可过量,我看再喝一瓶就算了吧,总还得给侯书记留两瓶吧?”朱代东数了数空酒瓶,已有九个,这其中一大半是他喝的。虽然他并没有感到有醉意,可是侯家父子三人却都已经着相。
“朱主任,你是客,我们一家人的任务就是陪好你,一定要尽兴。”侯立华也很钦佩朱代东的酒量,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年青人,喝起酒来却是如此豪爽,这让他很生好感。
“胡书记,你可不能再叫我朱主任了,这不是折煞我吗?你可以让我代东或是小朱,但千万别叫我朱主任,否则以后我就不来了。”朱代东佯作恼怒,喝了这么多酒,大家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好,小朱,我知道你这次来还有事,听侯子说,还是为乡亲们谋致富的事,不知道是什么事?”侯立华看到朱代东没有一般年轻人的那种清高和做作,也没有摆乡干部的架子,看他就更加觉得顺眼。
很多人一辈子都看不清一个人,但有些人,只要见过一次面,就能认准一个人,而侯立华显然就是那“有些人”当中的一个。就像很多人所说,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当别人认准了你这个人,你做什么事就都会顺利完成。
现在侯立华虽然还不知道朱代东要做什么事,但他的话已经表明了一个态度,只要他能办得到的,就一定会大力支持朱代东。作为一名企业办的主任,能得到村支书,而且还是在全乡所有村支书中威信很多的侯立华的全力支持,这是不多见的。
“我看过全乡的农作物统计资料,我们树木岭乡的黄豆产量很高,全年产量近五百万斤。我就在想,能不能利用这些黄豆来做点事。黄豆最好的用途当然是生产豆腐,如果能成立一家豆腐厂,那卖豆腐可比直接把黄豆卖掉,要划算得多。”朱代东知道说到了正题,也没有矜持,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豆腐厂?我们乡里基本上家家都会做豆腐,我们如果办了豆腐厂,那销给谁?”侯立华把酒杯轻轻放在桌上,沉吟道,他眼睛眯缝,这是他的思考问题时的习惯性动作,虽然他也喝了一斤多老白干,但此时头脑却是异常清醒。
“城里,准确的说是市里。”朱代东笃定的道。
“市里?豆腐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哪里没有,到市里能卖出去么?”侯立华眼睛突然睁开,直瞪瞪着朱代东说道。
“侯书记,你以为市里的市民也会像咱们一家,家家都种黄豆,家家都会磨豆腐啊。我去市里做过几次调查,去年以来,市里虽然也成立了几家农贸市场,但总体来说,各种蔬菜、肉类、蛋类都是供不应求。要不然去年市里也不会搞菜篮子工程,这可是市长亲自挂帅,为的就是解决市民买菜难的问题。”朱代东微笑着说道,在农村里很少会出现无菜下锅的情况,谁家房前屋后不种点菜?夏天的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南瓜,冬天的白菜、波菜,可以说一年四季都不会没菜吃。倒是肉类就相对要少些,菜里的油荤也不多。
菜篮子工程只在城里搞,越是大的城市就抓得越紧,沙常市是全省排名第二的大城市,全市有近二百万人,市民对于肉、蛋、奶、鱼、菜、果都感觉供应偏紧。夏季还好些,冬春两季最是紧张。
至于树木岭乡,根本就不需要搞什么菜篮子工程,一向只注意乡里政策的侯立华对这些政策并不是很清楚。朱代东就很细致的跟他介绍,说着说着,侯立华的眼神就开始变得明亮了起来。
第55章 筹划 下
农村人穷,农村人苦,如果能找到一条帮村民致富的路,侯立华绝对不会放过。豆腐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很多人在家里就能制作。而且树木岭乡的黄豆产量确实很高,现在村民的一般做法都是,留足自家使用外,其他黄豆都是卖到了粮食站,一斤黄豆的收购价只有三四毛钱。而一斤豆腐的价格也能卖到三四毛钱。要知道三十斤黄豆能做一百至一百一十斤豆腐,这样算起来,黄豆经过一加工,价值马上就翻了三四番。
“这么说来,豆腐的销路是不成问题的?”侯立华一脸渴望的看着朱代东,刚才还是朱代东向他推荐豆腐厂,现在情况已经悄然反了过来,侯立华要拉着朱代东帮他搞豆腐厂了。
“如果侯书记不相信,我们可以在星期天的时候一起去趟市里,你可以先在家里做点香干,我们一起去卖,到时你就更有切身体会。”朱代东笑了笑,他非常有信心,只要侯立华真去市里的农贸市场看过,就肯定会动心。
“好,毛主席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这个星期天我们就去?”侯立华黝黑的脸膛笑靥如花,朱代东肯与他一起去市里,而且还要去卖香干子,这让他更加肯定,这个年轻人并不是一个只说不做的夸夸其谈之辈。
“爸,这个豆腐厂可要四五万块钱呢,你可别高兴得太早了。”侯勇见父亲两眼放光,在一旁善意提醒。
“没有投入哪来产出?只要能赚钱,这四五万元块钱,村里集得起!”侯立华横了儿子一眼,哼道。
“代东,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投入小些,等到见到收益了,再扩大再生产?”侯敢在一旁插了句话。
他在酒桌上的话一直不多,但并不代表他没有主见,其实他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有毅力,要不然他家的这栋房子也不可能建好。朱代东虽然也只与他初次见面,但对他也很有好感。现在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心里就更高兴了,聪明有毅力,再加上办事谨慎,以后侯家塘村的豆腐厂就有带头人了。
“也可以,我们可以先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由村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但这样的话,成本就会高一些。”朱代东想了想,如果村民们有顾忌,这也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唯一需要投资的可能就是装豆腐的木箱木板,这些东西并不是每家都有,而统一销售的话,规格就必须要统一起来。
“成本高一些没事,只要能卖出去,哪怕是刚开始不赚钱也行啊。”侯立华点了点头,前面可以先试水,只要有销路,再让村民集资,他这个支书就不用费什么口舌了。要不然,四五万元,他这个支书在村里虽然威信也高,可要说服所有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有一样东西是必须要买先的,就是磨桨机,总不能让村民们再拿石磨去磨桨吧?这样太费时间,现说,村里的石磨也不够。”朱代东又说道。
“好,磨桨机就由我们家垫钱先买下来,到时如果办厂,再折算到厂里便是。”侯立华当场拍板,这件事就算是决定了下来。
吃过饭后,侯立华马上就将村干部召集起来开会,先统一思想,只要先说服了他们,才能谈得上再去说服村民。因为朱代东是事实上的发起人,因此侯立华也邀请他一起参加村委会。
“我给大家介绍人下,这一位是乡政府的秘书,小朱,朱代东。今天接乡里通知,小朱又荣升企业办主任。他今天来我们村,就是为了跟我们探讨村办集体企业的事。”侯立华把朱代拉到众人面前,介绍道。
侯家塘村村委会一共有五人,除了侯立华外,另外四人分别是村主任侯满意、会计侯峰、民兵连长兼副村主任侯建国、妇女主任刘丹。听到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乡里的干部,而且还是个主任,他们的目光中顿时充满了敬畏,一齐啪啪的鼓掌欢迎。
朱代东连忙朝各人都微笑着握手、寒暄,但很快,他自动退到了后面,今天这个会是侯家塘村的村民委员会,不是他朱代东的视察工作汇报会,主角是侯立华。
接下来,就成了侯立华的单独介绍,他原在侯家塘村的威信就是如日中天、一言九鼎,加上今天又有朱代东在押阵,因此,其他委员倒也没有提出异议。侯立华之所以会威信高,就是因为他事事先想着村民的利益,处事公正廉明,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半句闲话让别人说。
这次也一样,先是他亲自与朱主任去市里考察市场,甚至还会带一点香干子去卖。然后才组织村民在家生产,等到见了成效之后,才正式集资办厂。村民们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许就是那几十斤黄豆和十来个木盒木板。这对村民们来说,也都是能接受的范围内,如果做出来的豆腐没卖掉,拿回来自家吃掉不就行了?那些木盒木板,以后家里做豆腐也会用到,还省了向别人家借。
而这其中投资最大的莫于过那台磨桨机,但侯书记自掏腰包先买下,如果不办厂了,就算他私人的,办了厂,就算是厂里买的。这样的办法,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第二天侯立华就准备要开村民大会,朱代东因为要上班,就与侯勇先回来了,经过昨天晚上的村委会,朱代东知道,在侯家塘,只要侯立华点了头,这件事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现在他要做的也就是帮侯立华联系磨桨机的销售部,想到星期天要去市里,朱代东重点联系的都是市里的几家机械销售部。
上午,朱代东在乡政府“听”到了刘炜的声音,朱代东昨天晚上喝了五瓶多的精品老白干,他觉得这酒完全值这个价,一个晚上,一箱酒就没了,他想找刘炜再买几箱。这些酒在市场上可是买不到的,口感又几乎不差五粮液,要不是手头没这么多钱,他甚至想将酒厂所有库存的所有精品老白干全部买下来。
朱代东正要去找刘炜,突然“听”到他的脚步声竟然是朝着袁平的办公室而去,已经走到门口的朱代东又停了下来,自己要买酒,总也得等人家先办完正事再说吧。
第56章 企管费泡汤?
因为要向刘炜买酒,因此朱代东特别注意刘炜的一举一动。他在袁平的办公室,先是向袁平汇报了这段时间酒厂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然后袁平也对酒厂的情况做了些指示。简单的说,刘炜是大倒苦水,而袁平则是好言安慰,这些都属于正常工作,朱代东也没有太在意。但是在刘炜结束汇报后与袁平的那段对话,却让朱代东立刻收起了心神,密切监听着乡长办公室内的情况。
“刘厂长,这里有些票据,你处理一下。”这是袁平的声音。
“好。”刘炜接过那堆票据,随便翻了翻,就放到了包中。“袁乡长,还要向你请示一件事,这个月企业办的管理费,是直接交到财政所还是交到朱主任那里?”
袁平沉默了一段时间,过了一会,他才问:“以前你们的管理费是怎么缴的?”
“有时交财政所,有的时候潘副乡长需要赶时间,就直接找到他手中,让他与财政所相互抵销。”刘炜说道,他也知道朱代东是陈树立的人,但袁平是他的正管领导,这件事还是请示一下的好。
“这笔钱厂里已经准备好了?”袁平沉默了一会,又问。
“朱代东新任企业办主任,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嘛。”刘炜轻轻笑了笑。
这次袁平沉默的时候更长,以朱代东对他的了解,他正在沉思。按以往他的性格,这样的事他是不会当场拍板的,但是刘炜毕竟不在乡政府,而且这件事也拖不得,明后天就是交企管费的日子,他必须得当场拍板。
“刘炜,你刚才不还说厂里【创建和谐家园】困难吗?”袁平突然意味深长的说道。
“可不嘛,厂里现在快连买原材料的钱都付不出了。”刘炜一怔,马上明白了袁平的意思。
“酒厂必须保证一定的流动资金!”袁平斩钉截铁的说道。
¡¡¡¡¡°Ï糤µÄָʾ·Ç³£¼°Ê±¡£¡±Áõì¿ÐÄÁìÉñ»áµÄ˵µÀ¡£
娘的,早知道袁平是个小肚鸡肠之辈,没想到他却会做出如此龌龊之事,大神打架,与我小鬼何干?你有本事就去跟陈树立斗嘛,就知道找自己这样的小喽啰出气,小人心性!
但不满归不满,自己昨天才当上企业办的主任,要是明天去拿企管费,酒厂那边却拖着,这却是大大不妙。自己的威信被打击,能力被低估都是小事,要是让陈树立被人看了笑话,至少自己就于心不甘。
听到刘炜已经离开了袁平的办公室,但此时朱代东再也没有找他买酒的心情。刘炜走到朱代东办公室外面时,脚步也停顿了一下,可能是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进来跟朱代东打个招呼,但最终却还是没有进来。
这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场!
朱代东坐在椅子上沉吟了一会,然后将床底那箱精品老白干抽了出来,从里面拿出两瓶后,又将箱子踢到了床底。拿着酒,朱代东到了陈树立的办公室。在来之前,朱代东已经“听”过,里面只有陈树立一人。敲了敲门,里面传来陈树立请进的声音后,他推门而入。
“昨天淘到点好酒,特拿两瓶来贿赂书记。”朱代东走进去,笑嘻嘻的将两瓶酒放到陈树立的办公桌上。
“这不是老白干吗?我说你小子当了企业办主任,就拿这点东西来糊弄我呀。”陈树立哈哈一笑道。
“这可不是普通老白干,看到没,精品老白干!”朱代东将酒标面对陈树立。
“精品老白干它还是老白干!”陈树立没好气的道。
“对啊,书记指示得太有道理了,这精品老白干确实得改个名才行。”朱代东拊掌一叹,他原本的想法是给精品老白干换个包装,但陈树立一语惊醒梦中人,这老白干的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低档白酒,不行,这名字必须得换。
“你换了名字难道就不是老白干了?”陈树立瞪了朱代东一眼,恼道。
“是不是老白干您尝尝就知道了。”朱代东拿来一个白瓷茶杯,倒了半杯酒递给陈树立。
“咦,这酒跟老白干确实不太一样,有点五粮液的味道。”陈树立其实也是个酒鬼,这么多接待任务下来,他就算不想成酒鬼也不可能。
“那是,书记,我有个想法跟你汇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