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误入官场》-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今年曾经在上海的江湾体育场发行过“兴业房产”新股,发行的方法是先发认股预约券,通过预约券摇号、中签者可认购股票。当时,发财心切的老百姓提前两天就去排队,将偌大的体育场围得水泄不通,最后预约券是发出去了,但留下的是现场一片狼藉。

      股票是发出去了,但面对差点出人命的混'乱'秩序以及维护发行得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管理层头疼了。因为在今年,我说的是阳历年还要发十几支股票,怎样平安地发出去,就成了管理层考虑的头等大事。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体改办想了个办法:在发行股票之前先发股票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的认购证可以认购股票。”李阳说道。

      “你现在就负责卖股票认购证?”朱代东双眼放光,如果放在半年前,他面对这样的机会,也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现在他也是有钱人了,身家已超过二万元。加上他对金融和股票方面认真研究过,直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对,但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买了股票认购证,不一定就能保证买到股票,如果没有摇到号,就成了废纸一张。”李阳明显感觉朱代东来了兴趣,他是在银行系统的,知道这事其实风险很大,完全就是在赌。

      “买了认购证不一定能买股票,但是没买认购证,就肯定买不到股票。对了,股票认购证多少钱一张?”朱代东坚定的说道,他这次来上海,带了一万元,准备给家人朋友买点东西回去,来一趟上海可不容易。

      “三十。”李阳轻轻的说道。

      “三十?!”朱代东大吃一惊,“咋这么贵呢?”这股票认购证对管理层而言,其实就是一张废纸,这三十元基本上就是纯利啊,就算是在上海,三十元的购买力也是比较大的。

      “嘿嘿,知道了吧,你的算盘打的再精,能精得过上面的领导?当然,一张认购证有四次机会,今年会有四次摇号,机会不算小,但也绝对不会大,我劝你慎重考虑。”李阳知道朱代东的家境,并不是富裕,三十元一张的认购证,实在不便宜。

      “股票认购证【创建和谐家园】吗?”股票认购证就像有着特别的魅力,朱代东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就对它着了'迷',哪怕是三十元一张,他也决定买点试试手气,不说多了,一百张他还是买得起的,如果中了号,剩下的钱就全部拿来买股票,以现在股市的收益,比放在银行吃利息要强得多。

      “无【创建和谐家园】,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你担一车皮回去也没关系。”李阳笑道。

      “李阳,我想买一百张。”朱代东坚定的点了点头,哪怕这一百张一张也没有中,对他而言,也不会伤筋动骨。

      “现在还没得买呢,从十九号开始,在我们银行有专门的柜台销售股票认购证,一直到本月底,只有十天的时间。”李阳无奈的道,他知道朱代东是吃了称砣铁了心,大学时代的朱代东没有这么有主见啊,什么事都左思右想,犹豫不决,可是现在,就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似的,让人对他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十天时间?李阳,你能不能帮我个忙,你也负责销售股票认购证,而且所有的股票认购证全部由你们工行代购,你能不能将每天的销售数据告诉我?”朱代东走到李阳身前,正'色'的问。

      “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们每天都会汇总。”李阳茫然的看了朱代东一眼,他不知道朱代东怎么会对这个数据感兴趣。

      “李阳,谢谢你!”朱代东诚挚的说道,有了李阳提供的内幕消息,朱代东就能知道每天的销售量,到时他就可以决定,是不是要再多买些,要知道现在朱代东手上可不止有二万资金,养殖场加饲料厂的资金有四十万呢,就算是扣除饲料厂的设备款和其他费用,他能动用的钱也有二十万!

      ------------

      第九十一章 内幕消息

      第九十一章内幕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朱代东带着董金海、侯峰、胡正卿在上海到处考察饲料设备,李阳给朱代东找的三家机械制造厂,都是在饲料设备行业名列前茅的厂家,但是他们的报价也相对较高。 朱代东又找了两家中等规模的厂家,报价虽然低一些,可是在质量上却要欠缺一些。因此,朱代东决定,主要还是考察李阳提供的那三家。现在多多一点钱,但却会为以后省一笔的维护费用,这个帐,朱代东会算。

      虽然现在的资金有些紧张,但他还是坚持用最好的设备。这三家工厂提供的设备各有千秋,因此,最后决定用哪一家的设备,由董金海来决定,这也是会请他来上海的原因。

      在董金海详细比较这三家工厂时,朱代东就闲了下来,这天正好是十九号,工行供销股票认购证的第一天,他就去了工行各个支行转了转。朱代东主要是想了解股票代购证的销售情况,虽然晚上李阳就会把数据告诉他,但是直观的看到现场的情况,才能帮朱代东最好的判断。

      朱代东转了十来个工行,每家银行的情况都差不多,柜台销售并不踊跃,从未发生过排队的现象,但也没冷场,也不存在卖不出去的现象。这是第一天,也许很多人还在观望。

      但是朱代东不能观望,股票认购证的销售只有十天时间,过了这个村,就再也没有这个店。

      晚上,朱代东与李阳碰了面,李阳见面之后第一句话就是:“今天销售了十八万多张认购证。”

      “十八万多张?这个成绩是好是坏?”朱代东问。“这其中也包括了我的一百张吧?”

      “当然,你的我给你带来了。”李阳拿出一叠股票认购证交给朱代东。

      股票认购证设计得极为漂亮精致,封面是烫金印刷,内芯是4种不同颜'色'的碳写复印纸,这可能是目前最新的印刷技术。在内芯上,记载着朱代东的姓名、身份证地址、身份证编号、还有今天才申请的股东账户编号等事项,在封底上印着大字“股市有风险涉市须谨慎”。

      “多谢了。”朱代东把认购证收好,这是他这辈子做的第一笔投资,他希望能有好的回报。

      “应该是我多谢你才对,你这一百张算我的业绩,提成一个点,晚上请你吃饭。”李阳笑眯眯的说道。

      “你没打算自己也买点?”朱代东问。

      “我可没这个打算,三十块钱买张纸,不划算。对了,朱代东,我记得你的家庭情况好像只是一般吧,现在出手就是三千块,是不是参加工作后赚了大钱?还是你这个乡长【创建和谐家园】受贿了?”李阳摇了摇头,他有钱会去消费、购物,或者是泡mm,而不是用来买什么股票认购证。他对现在朱代东的经济条件很好奇,按说在乡镇工作,一个月最多几百块,连眼都不眨一下就拿出三千块钱,就连他自己都觉得心痛。

      “副乡长,离乡长还差得远呢,不过确实是赚了点外快,要不然以我的工资,也只能干瞪眼。李阳,我劝你也买点,至少要买十张,这可是机会。”朱代东点了点头。

      “我就算了吧,我对股票并不感兴趣。”李阳坚定的拒绝,这是有赌博的成分,一天就卖了十几万张,十天不得买一百多万张?到时摇中的几率有多高?有这钱还不如去多玩几次。

      “好吧,我也不勉强。另外我想问一下,上海体改办在哪?”朱代东问,现在上海股票市场的主管单位是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体改办,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好找,地图上就有,但体改办却没有找到。

      “就在市'政府'里,你问体改办干什么?你不会为了一百张股票认购证能特意跑趟体改办吧?”李阳有些夸张的笑道。

      “我只是想去打听点消息。”朱代东神秘的笑了笑。

      “你在体改办有熟人?我没听说咱们的同学有分在体改办的啊。”李阳问,朱代东在上海的关系他非常清楚,除了自己之外,可能就是其他两名同学,但那两名同学与朱代东的关系不算太好,因此,他不可能去找他们。何况这两位同学也没在体改办上班。

      李阳又怎么会知道,朱代东所谓的“打听”点消息,就真的是“听”呢。知道了人民银行和体改办的地址,朱代东每天要做的事又多了两样。在八点前先到市'政府'的体改办外面,每天早上,体改办都会有各种会议,这正是朱代东【创建和谐家园】的好时机。虽然他在市'政府'外面,距离体改办有一百多米,但是他将听力调到最大,全神贯注的听着体改办内的声音,还是能勉强听清他们开会时的说话声。

      而在下班之前,他会去人民银行,每天下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行长都喜欢开个碰头面,汇总一下一天的情况。对于其他的情况,朱代东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唯一令他感兴趣的,只有股票认购证,只要是跟这五个字沾上边的,他就会提高警惕,争取一字不漏的全部听下来。

      这几天正是股票认购证销售的时间,因此,股票认购证这几个字频频出现在体改办和人民银行的各种会议上。这也变相的增加了朱代东的劳动强度,虽然他只需要在市'政府'或者银行外面找个合适的地方坐着便可以,但因为距离都接近了他的极限,他才会觉得每天都很疲惫。

      转眼过了三天,朱代东并没有听到什么真正的内幕,而这几天,工行代销的股票认购证也一直徘徊在每天二十万张左右。现在朱代东已经能断定,接下来的几天,销售情况也不会太过偏离二十万,这样的话,他就相当于提前几天知道了大概的销售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数据。

      这个关键的数据能帮助朱代东判定下一步的打算,股票认购证的销售总量会在二百万张左右,虽然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大,但是今年会有十几支股票上市,一张摇中号的认购证至少可以买一百手的股票。自己的一百张,只要有十张被摇中,他这笔买卖就不会亏本,只是到时赚多赚少的问题。

      中间几天朱代东去了董金海选定的上海中正机械设备厂,董金海认为,中正机械设备厂生产的饲料加工设备,最适合树木岭乡饲料厂。因此,朱代东去了趟中正机械设备厂签订合同。

      中正机械设备厂的一套年产三万吨饲料加工设备,出厂价为十九万五千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其实已经超出了朱代东的预期,但考虑到设备的先进'性',他最后还是拍板定了中正的设备。

      在与中正机械设备厂签订合同时,对方要求先会百分之五十的预付款,这次出来,朱代东也让侯峰带了十万元,为的就是要付预付款。但是现在,朱代东决定要少付点预付款,他只付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六万元不到。考虑到朱代东是国家干部,而且还是乡里的副乡长,最终,中正机械设备厂同意了他的要求。

      “朱乡长,合同签好了,我们是不是马上回去?”侯峰不明白朱代东为何要留下百分之二十的预付款,但饲料厂和养殖场的事,都是由他最后拍板,侯老支书也说过,一切听朱乡长的,因此,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开口相问。

      “不,还要留几天。董科长,这次上海之行圆满完成,真是麻烦你了,胡出纳,你明天陪董科长去市里转转,董科长帮了这么大的忙,买点上海特产带回去,也算是我们树木岭乡的一点心意。”朱代东说道,现在离股票认购证的销售还有最后二天时间,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呢。

      胡正卿陪着董金海去逛上海市,侯峰留在宾馆,他身上还有四万多元的巨款,得小心谨慎。而朱代东却在工行的各个分行、营业部和人民银行、体改办穿梭。而在倒数第二天的下午,朱代东听到一个真正的内幕消息,让他突然决定,大量购买股票认购证!

      ------------

      第九十二章 说服

      第九十二章说服

      其实说是内幕消息有些不准确,应该是个还没被证实的消息,或者说是流传于体改办内部的小道消息。 朱代东在上海市体改办例会开会前,“听”到有人在聊谈,说今年可能会增加股票上市的数量,那人正在向旁边的求证,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这对朱代东而言,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如果股票的发行数量能增加一倍,他就敢拿全部身家来购买股票认购证!

      当然,朱代东的身家加起来总共也不过二万多,这点钱在树木岭也许是个富翁,但这点用来买股票认购证,连一千张都买不到,而工行一天的销售量就在二十万张。这也是为何他会只付饲料设备百分之三十预付款的原因,他要用这省下来的四万元买股票认购证,这是他的机会,也是饲料厂的机会。

      “胡出纳,董科长的事办好了没有?”朱代东问。

      胡正卿刚回来就被朱代东叫到房间,同在的还在侯峰。

      “好了,董科长看中了台17寸的彩电,花了九百六十元。”胡正卿说道,下午他被派去陪董金海购物,朱代东要求,一千元以内,可以满意董金海的要求。人家千里迢迢赶来上海,必须得意思一下。

      “好,只要董科长满意就好。今天叫你们来是要商量一下,这次带来的钱,还有四万,我想用来做一次投资。”朱代东说道,他要动用这笔钱,如果是用在饲料厂或是养殖上,那不用向任何人解释,他有权力动用。但是现在用来做其他用途,就必须取得股东代表的情况。全乡二十几个村支书是股东代表,而现在侯峰和胡正卿就成了他们的授权代表,朱代东要用这四万元来买股票认购证,首先就得说服他们。

      “投资,朱乡长又有什么好主意了吧?”侯峰笑眯眯的说道,任何侯家塘村的人都对朱代东有着无比强大的信心,来上海之前,侯立华就专门向他交待过,只要是朱乡长要干的事,侯家塘村无条件支持。

      “也说不上什么好主意,只是机会难得。你们应该知道股票认购证吧?这是我让李阳帮我买的,你们看看。”朱代东拿出两张自己的股票认购证递给他们。

      “朱乡长,你说要拿这四万元买股票认购证?”胡正卿惊讶的道,原来朱乡长截留百分之二十的预付款,就是为了买这玩意。

      对于股票认购证,侯峰和胡正卿之前就听说过,朱乡长委托他的同学李阳买了一百张,这东西虽然好看,但着实不便宜,三十块钱一张,够买一担谷的了。

      “不错,明天是股票认购证销售的最后一天,四万元可以买一千三百多张。”朱代东点了点头,这笔投资他相信,就算不能赚钱,也不会亏本。饲料厂的设备从安装和调试,需要半年左右,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投资股票,等到饲料厂正式投产,需要资金的时候,就把股票抛掉。

      “朱乡长,我想问一下,这股票认购证到时能卖钱么?”胡正卿问。

      “应该不行吧,这又不是股票,怎么能转卖呢。认购证只是用来购买股票的凭证,如果能摇中号,到时再凭认购证去购买股票。现在股票可是最赚钱的东西了,有价无市,只要能买到,马上就能赚钱。”朱代东笑道。

      “如果摇不中号呢?”胡正卿有些担心的问。

      “那就是张废纸,但今年会摇四次号,也就是说有四次的机会,总会摇中一次吧。”朱代东的笑容中充满着自信,他希望侯峰和胡正卿能感受和传染自己的这份信心。

      “不知道这股票认购证总共有多少?”胡正卿虽然感觉到了朱代东的那份自信,但却没有被传染,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四万元啊,这可是四万元啊,当初村里可以用来建一家豆腐厂了。可是现在朱乡长却要拿这四万元来买一千多张可能会成为废纸的股票认购证,这让他逾发的胆战心惊。

      “到昨天为止一共卖了一百六十多万张,加上今天和明天的,应该会卖到二百万张以上。”朱代东说道。

      “二百万张?我们一千多张有多少机会被摇中?”胡正卿突然喉咙发干,脸'色'发白,这可是四万元,现在金沙村到现在,恐怕也没有哪一家会有四万元,可是现在朱乡长却要拿四万元来买一堆可能是废纸的股票认购证,这让他无法接受。

      “这可不一样,朱乡长运气好,也许我们的认购证全中呢。”侯峰笑道,他并不知道股票是什么,至于股票认购证也是在来上海之后才听说的,他之所以会站在朱代东这边,完全是对朱代东有一种盲目的信心。

      “不行,这件事必须要先跟支书商量才能决定。”胡正卿坚定的说道。

      “这件事当然要与他们商量,我决定举行一次电话电话,让全乡的支书都集中到一起,我们用电话讨论。”朱代东说道,侯峰和胡正卿的态度在他的意料之中,三十块钱一张的股票认购证,不要说树木岭的人舍不得买,就算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居民,购买者也不是很踊跃。

      朱代东先打了个电话给陈树立,先向他汇报了饲料厂设备的事,然后重点介绍股票和股票认购证,这两样东西,对陈树立来说,都是新鲜事物。

      “代东啊,这件事你做得有些不够慎重,股票这种事,这些村支书几个人懂?你想让他们同意拿四万元出来买什么认购证,我看有些不太靠谱,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们只想见到实实在在的东西,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哪怕你说四万元以后会变成四十万,甚至是四百万,他们也不会相信。”陈树立责备而又爱护的说道,他理解朱代东的想法,要把饲料厂和养殖场办好,需要资金,而这四十万资金,现在看来是不够的。

      虽然陈树立曾经让朱代东合情合理合法的去筹集资金,但是他认为,朱代东要用购买股票认购证来筹集资金,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书记,这次是一个机会,也许是一个能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这么好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实在可惜,我会尽力劝说他们的。”朱代东说道。

      ------------

      第九十三章 电话会议

      第九十三章电话会议

      树木岭乡的二十六名村支书都接到了乡'政府'的紧急通知,让他们在下午四点前赶到乡'政府'开会,是关于饲料厂的事。 一听说是有关饲料厂的事,所有的村支书没有一个缺席,在四点前准时到达了乡'政府'的会议室。今天会议室里与以往有些不同,在'主席'台上摆了部电话机。

      所有人到齐后,先被组织起来学习了关于股票和股票认购证的知识,这也是朱代东所要求的,如果这些村支书连什么是股票都不知道,那与他们谈什么股票认购证,跟对牛弹琴有何区别?

      在会议室的最后,侯家塘村的村支书侯立华与金沙村的村支书胡奋强正在悄悄讨论,他们村的会计都到了上海,因此,得到的消息也比其他村支书要早一些。

      “老侯,这件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四万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胡奋强瞅了瞅正在台上介绍股票的陈树立,这才悄声对侯立华说道。

      “怎么,你怕了?”侯立华斜睨了一眼,不屑的道。在接到侯峰的电话之后,他在村里紧急召开了村委会,在村委会上,大家高度一致,决定坚决支持朱代东的行为

      “谁怕了?!我只是担心朱乡长有没有把握。”胡奋强辩驳道,其实他心里还真是有点怕,四万块买一堆纸,谁知道这件事靠不靠谱?

      与胡奋强有着一样想法的人很多,陈树立好不容易把自己也刚弄明白没多久的股票和股票认购证方面的知识介绍完,会议室里马上就传来嗡嗡的声音,股票是有价值的,但是股票认购证却是没有价值的。现在朱代东要拿饲料厂的四万元去购买没有实际价值的股票认购证,只不过就是为了到时能多买些股票而已。

      可买了股票认购证却不一定就能保证一定有资格买股票啊,还得摇号,现在全上海一共卖出了近二百万张,三十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四万元只能买一千三百多张。会议室里的村支书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一千三百多张与近二百万张之间巨大的差距,他们还是知道的。

      “陈书记,买了股票认购证之后,是不是到时还得拿钱去买股票?”大山村的马明义第一个发问。

      “是的,据代东同志估计,如果我们摇中了号,还需要十几万的资金来购买股票,也就是'操'作半年左右吧,等到饲料厂的设备安装调试好之后,就会把股票抛售,套回现金。”陈树立点了点头,如果这笔钱是乡里的,陈树立在接到朱代东的电话后就会拍板,让他立刻回来。但是这笔钱却是全乡的集资,而且已经明确规定由朱代东来支配,这次要不是资金的使用走出了饲料厂和养殖场的范围,朱代东也无需来向他这个党委书记汇报,可以在上海先宰后奏。

      “不知道摇中的机会有多大?”马明义的大山村虽然穷,但是他的精明却是在全乡都出了名的,但虽然只有初中毕业水平,但是股票和股票认购证的事,他一听就明白了个大概。

      “这还得根据认购证发售数量与新股比例摇号抽签,中签率也不公布。这意味着你花了钱,仍可能是冤枉钱。”陈树立是偏向于稳妥的,这些钱可是全乡群众集资起来的,一旦资金到时有了闪失,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陈树立的话一出,下面就'乱'成了一锅粥,“冤枉钱”这三个字深深的刺痛了他们的心。这次乡里集资,如果不是朱代东在侯家塘村搞了那个豆腐厂一炮打响,如果不是金沙村的胡奋强一力支持,恐怕不会这么顺利。村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他们的钱会不会打水漂?会不会是冤枉钱!而现在陈树立明确指出,这四万元很有可能是冤枉钱,他们能不关键吗?

      “我看还是让朱乡长他们马上回来为好。”

      “是啊,是啊,快过年了,早点回来也好。”

      “……”

      “马明义,你是什么意见?”陈树立点了大山村的名。

      “陈书记,我们现在都是向着最坏的方面想,难道朱乡长不会想到?我看还是听听朱乡长怎么讲再说。”马明义可不会当这只出头鸟,何况大山村的集资是最少的,他的话语权也不重。

      “金沙村和侯家塘村是什么意见?”陈树立又朝着坐在最后的胡奋强和侯立华说道。

      “我们侯家塘村坚决支持朱乡长的做法,没有朱乡长,就没有我们侯家塘村的今天。当初朱乡长要办豆腐厂的时候,有的人也怀疑有风险,不敢办,结果怎么样呢,有的人后悔得捶胸顿足。”侯立华看了一眼旁边的胡奋强,笑了笑才坐下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6: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