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误入[校对版]》-第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阳被朱代东说得犹豫不决,最后他一咬牙:“好吧,反正我现在也没有假期,再等三五个月也没事。你的认购证呢,准备怎么处理?”

        “我把手头上的事处理一下,马上就来上海。”朱代东说道,现在他手上有六百三十张股票认购证,除了自己的三百张外,陈树立、侯立华、胡奋强各一百张,马明义也有三十张,也许这次的认购证事件,将改变他们五个人的命运……

        挂上电话,朱代东马上转身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急步走向书记办公室。来乡政府快两年了,朱代东还是第一次有如此焦急的神色,当然,他的眉宇不时闪过一道道神采,虽然急,可这却是喜事。

        “书记,我们年前买的那批股票认购证出现了大的波动。”还在门口,朱代东就急匆匆的说道。

        “怎么,出事了?”陈树立一愣,为了支持朱代东,他可是实打实的拿了三千元出来,这笔钱已经交给了饲料厂,虽然他是乡党委书记,可是三千元对他来说也不笔小数目。

        “对,但是好事,天大的好事。”朱代东说话间眉飞色舞,“我上海的同学刚才打来电话,十连号的股票认购证,在上海黑市现在已经可以卖到一万三千元,书记你一百张认购证,如果全部出手,马上十三万元到手。”

        “什么?你再说一遍,多少钱到手?”陈树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生怕听错了。

        “一十三万元。”朱代东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

        “十三万元?”陈树立的嘴巴慢慢的张开,可是到最后再再也无法合拢。在他手中过的钱已有百万计,可那都是公款,动一分都是犯错误。可是现在,他却突然之间拥有了十几万,而且是真正的,完全的拥有,这种感觉没有切身体会,是感觉不到的。

        “是的,据我估计,这可能还不是最终的数目,过几天应该还会涨。”朱代东见一向沉稳有加的陈树立也犯了愣,连忙又说道。

        “不用再涨了,不用再涨了,三千变十三万,我知足了。”良久,陈树立才叹了口气,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摇了摇说道,到现在他还有些恍惚,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书记,我想请假去趟上海。”朱代东说道,虽然他手上还有万把块钱,但是他有三百张认购证,现在认购证的中签率会非常高,一万元拿来买股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先处理一批认购证,才能操作后面的股票。

        “那是当然。”陈树立点了点头,就算朱代东不提出来,他也会催促朱代东去上海的。

        “要不要把侯支书、胡支书和马支书叫来,看他们如何处理这批认购证?”朱代东说道,他自己的认购证已经有了处理办法,但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朱代东却不好干涉,毕竟钱要拿到口袋里才算是自己的。

        “好,你马上叫他们来。”陈树立微微颌首,趁着这个机会,他也正好可以消化一下这个喜讯,刚才自己可是有些失态了。

        侯立华、胡奋强、马明义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乡政府,就在陈树立的办公室里,五个开了个短暂的碰头会。这件事是朱代东一手操办的,他先介绍了一下情况,当听说认购证的价值已经翻了四十多倍时,三人的眼睛立刻变得像一只充了电的灯泡似的。接下来朱代东又说出了自己对认购证的处理意见,出售三分之二,拿那笔钱再投入股市,争取最大获利。

        “你们现在说说,这笔钱要如何花?”朱代东最后问。

      第113章 疯狂的认购证

        侯立华、胡奋强、马明义,三个人的年纪虽然不一样,但现在他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双手不由自主的微微哆嗦。侯立华、胡奋强就不用说了,他们买了三千元的认购证,现在一下子说升值了四十多倍,饶是他们见多识广,此时也不禁心猿意马。而马明义虽然只买了九百元,可是现在这三十张认购证,只要他愿意,马上就能换回近四万元,这辈子他手里从来没有攒过二千元以上,现在突然出现好几万,一向沉稳的他,也是心潮澎湃。

        “这笔钱怎么用,我听朱乡长的。”最后还是侯立华先醒悟过来,他现在就认准一条,跟着朱代东走,绝对不会有错。这个年轻人的眼界比自己不知道要高多少,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当然是把认购证全部变成钱,放到家里的墙壁里存起来,但他清楚,这个主意肯定是不理想的。

        “我也是,小朱乡长让咱咋办,咱就咋办。”胡奋强也说道,他虽然到现在也没搞清,这股票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他能搞清了朱代东这个人,跟着他走,绝对不会吃亏。

        “马明义,你呢?”陈树立问,作为一把手,他总喜欢在最后才表态。

        “我……我想把认购证换成钱。”马明义却在想,这笔钱到手后,能给村里办多少事,至少可以为村里多争取几十户养殖户吧?

        “不行,你总共才三十张,还是留十张吧,用钱来生钱是最容易的,你如果想改变大山村的境况,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朱代东断然否决了马明义的意见,“我现在有个大概的想法,我们手里的股票认购证,拿出百分之六十出售,其中百分之三十用来购买股票,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兑现。”

        “这样好,就算那些股票都亏了,我们也赚了十几倍。”侯立华高兴的说道。

        “我也没有意见,马支书,你投入九百块,现在能拿回来一万多,该知足了。”胡奋强见马明义要张嘴,就劝导他。

        “大山村的情况,到时乡里和养殖场都会酌情解决一部分。”朱代东知道马明义的顾虑,可是现在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他们已经坐上了这趟车,如果中途下车,以后想起来都会后悔莫及。

        “书记,你的认购证呢?”朱代东问。

        “我尊重大家的意见。”陈树立此时也考虑好了,正如侯立华所说,现在出售百分之六十,把其中的百分之三十换成钱,那也有近四万,到时股票再怎么亏损,自己也不用担心了。

        所有人的意见都统一之后,朱代东在十天天后奔赴上海,之所以会耽搁十天,一是因为朱代东手头上的工作,如果因为自己的事而影响工作,这是朱代东所不愿意见到的。二是朱代东认为,越是到临近摇号的日子,价格上涨的幅度可能越大。

        当他到上海后,这里的情况又与上次李阳告诉他的些不同。此时离摇号日期还有三天了,可是价格几乎是一个小时一变。

        现在陈树立、侯立华、胡奋强和马明义的认购证全部由他统一处理,另外还包括他自己的和李阳的,朱代东在乡里的时候就承诺,所有的认购证不管是按什么价格出售的,回去后都按平均价格算钱,毕竟行情会有所波动,朱代东也不敢肯定将所有的认购证都卖到最高价。如果不平均,到时谁拿的多谁拿的少,可就会造成矛盾。

        当朱代东与李阳走进交易所,由不得她们开口就有人上来询问是否有认购证。但朱代东并没有马上开始与人交易,他要寻找到出价最高的人。

        这就是朱代东与李阳的区别了,李阳来交易所,只能找熟人托关系打听行情,可是朱代东只要往交易所一站,所有的行情尽入他耳。交易所虽然大,但也没有一万平米,而朱代东的听力范围至少在一百多米以外,只要他愿意,所有人的交谈声都逃不过他的双耳,哪怕那些人再低头耳语,对朱代东来说,也没有任何差别。

        “朋友,有没有认购证,十连号的一万五收。”

        “有没有认购证?十连号一万六!”

        “一万七!”

        “一万八!”

        ……

        随着他们在交易所内待的时间越来越久,别人给他们的报价也越来越高。当李阳听到有人报价十连号的到了二万元时,他怦然心动了。

        “朱代东,是不是先卖些?谁都想卖到最高价,可未必人人能如愿以偿。”如果不是朱代东在旁边,他的那十张认购证恐怕早就出手了。

        但是现在毕竟不是在大学里,当时朱代东对他是言听计从,可是现在反过来了,虽然他待的是大都市,朱代东是在穷乡僻壤的乡镇工作,可是朱代东表露出来的那股沉稳、自信,让他不由自主的把最后决定权让了出来。甚至就是自己的股票认购证,也由朱代东来经手出售。

        “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代东笑了笑,他听到的信息量很大,需要一段时间来“处理”,经过比较,朱代东已经找到了几个理想的销售对象,对方不但收购的量大,而且给的价格非常高。

        “我能不急吗?十天时间一张就涨了七百。”李阳叹了口气,虽然他一向对金钱不怎么看重,可是对认购证这样的涨幅还是感到惊讶,当初自己要是从家里拿点钱来购买,现在岂不是赚大发了?“咦,你怎么往那个角落跑?”李阳突然发现朱代东不再往人多的地方去,而是到了交易所里一个较为偏僻的角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不在多,价高就行。”朱代东回过头来,对他微笑着说道。

        现在整个交易大厅里,天南地北什么样的人都有,操着带各种口音的普通话,与各种各样的人在努力的交流着。不管是买还是卖,对所有人来说,都意味着一个赚钱的机会,一个只有在特定时刻才会出现的巨大机遇。

        此时在朱代东要去的东北角落里,也有一群操着呦口普通话的人在与几个上海本地人在交易,朱代东与李阳去的时候,他们正好交易完。朱代东早在六七十米外,就听到了他们的交易价格,十连号已经卖到了二万八。

        “如果有百连号,或者是一百以上的连号,价格还可以高些。”有个戴深色眼镜的男子对正要离开的上海本地人低声说道。

        “谁会有百连号啊,有五十连号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那上海人叹了口气,转身离去。现在认购证的交易非常火爆,让他对自己当初在购买认购证时的犹豫不决后悔不已,早知道有这样的火爆场面,哪怕是把房子卖了,也要买几百张啊。

        “两位,有没有认购证卖?价格绝对好商量。”看到朱代东跟李阳走过来,深色眼镜连忙迎了过来,虽然他现在出的价格非常高,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心疼,相反,买不到认购证他才会后悔。

        “百连号多少钱?”朱代东一张口就扔了颗重磅炸弹。

        “百连号?”深色眼镜低声惊呼了一句,然后低头沉思了一会,马上迎着朱代东的目光说道:“三十万。”

        “三百连号呢?”朱代东不置可否的又问。

        “一百万!”这次深色眼镜不再犹豫,他已经看到了朱代东手里提的袋子,如果里面装的是认购证,绝对在三百张以上啊。

        “我靠。”李阳跟在后面倒吸了口冷气,刚才他还认为十连号的能卖二万就不错了,没想到只多走了几步,价格马上又涨了一大截。

        “三百连号,一百二十万,如果可以,马上交易。”朱代东已经注意了这边许多,知道这里的人都是有钱的主,听他们的口音,不是广东就是香港的。

        “一百二十万?”深色眼镜在犹豫,但很快,他透出坚毅的目光,连号中签的几率比单号要高许多高,号码连的越长,中签率就越高,虽然价格上去了,可是最终受益的结果,反而会越大。

        现在朱代东手里有一组一百连号的,这是他当初给自己第一次买下的认购证。后来陈树立、侯立华、胡奋强的都是连号,而现在显然是连号越长,价格越高,因此他果断的先把这组三百连号的抛售,争取达到利益最大化。

        朱代东手里的三百张认购证,他决定卖掉二百张,而陈树立、侯立华、胡奋强各卖掉六十张,加上马明义的二十张,正好也是二百张,这样的话,他需要处理四百张认购证。如果分散卖,价格绝对会打一个大的折扣。

        “年轻人很眼光,也很果断,好,一百二十万就一百二十万。”深色眼镜说道,“敝人姓李,这是我的名字,以后请多指教。”

        朱代东接过来一看,上面印着一个公司名:香港昌隆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生。

        “你好,李总经理,小姓朱,朱代东,没有名片。”朱代东把名片收后,伸出了自己的手。

        “没关系,朱先生是吧,你的认购证现在带来了么?”李广生问。

        “当然,另外我还有一个组一百连号的和一个十连号的,不知道李总经理有没有兴趣?”朱代东问,那个十连号就是李阳的。

        “当然有兴趣,不管你有多少,我都有兴趣。”李广生对朱代东已经产生了兴趣,这个看不去年纪不大的年轻人,眼光很准,出手也果断。他敢肯定,自己的收购价格,就算不是整个交易所最高的,也至少是前三之列,这个朱代东也不知道就找了上来,而且一出手就是四百多张,这年头内地一个百万富翁,绝对是凤毛麟角。

        “一百连号,我想卖三十五万,十连号的三万,如果你同意,马上就可以交易。”朱代东说道。这次出来,他就把四百一十号认购证全部带了出来,如果能在今天全部卖完,朱代东明天就会回去。虽然明天,后天认购证的价格可能还会涨,但朱代东却不想因私而废公,从树木岭到上海,一个来回要四天时间,自己请假的时间如果长了,恐怕到时会引起非议的。能早一天回去,尽量就早一天回去。

        “看在你一次卖给了四百多张,这个价格我接受。”李广生说道,这个价格比他今天的最高价还高了一些,可是他却认为值,一是朱代东手里的认购证数量巨大,二是他对朱代东这个人有兴趣,而且也很有好感,人年轻,不浮躁,一百多万的生意,没有引起他任何的情绪波动,他身后的另外一位年轻人跟他一比,可就要差一些了。

        李阳脸上的表情确实很丰富,激动、亢奋、喜悦、欢腾,不一而足。特别是当他听到李广生说接受价格之后,他马上就在心中计算这四百一十张认购证能卖到多少钱。结果一算之后,他这个在银行工作的人都吓了一跳,一百五十万加三十五万加三万,足足是一百八十八万啊。

        虽然是一百八十八万的交易,可是过程却相当简单,李广生身旁的那群人,主要都是他的保镖,随身携带着好几百万的人民币,而且都是十万一捆绑好的,点了十九捆,从中抽出二沓就可以了。朱代东也没有仔细去点,只让李阳随机确认了一下真伪。朱代东这边再简单,四百一十张认购证虽然多,但很快就清点完毕。

        朱代东与李阳把李广生送的那个红色编织袋夹在中间,两人各出一只手紧紧的提着,朱代东还好些,只是最大限度的倾听着周围的情况,以防生变。而李阳则是东张西望,一副紧张万分的样子。

        两人出后来,就去了李阳工作的工行营业部,朱代东把钱分成三份,一百八十八万中的八万,给了李阳。剩下的一百八十万分成两部分,九十万存在银行,委托李阳到时代购股票。剩下的九十万,则由朱代东带回去,分红!

        李阳一开始是坚持不收这么多钱,他认为自己只收三万元就够了,毕竟那个十连号也只卖到三万,可是朱代东却不同意。同学归同学,朋友归朋友,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以后购买股票的事还要麻烦李阳呢,算起来,自己还占了便宜。听到朱代东这样解释,李阳这才释然。

        经过交易所的【创建和谐家园】之后,李阳的心态有了变化,他决定把这八万元全部投入自己的十张认购证里,只要有一张中签,也要全部拿来购买股票。

        就在朱代东在上海出售股票认购证大赚之时,在树木岭乡,也有人准备赚一笔。因为陈树立批了十万的图书仪器款,用来解决树木岭的器材问题。原本这些钱也只是勉强足够,可就算是这样,有人还是把主意打到了这笔钱上面。

        朱代东一回到树木岭,还没来及得把九十万分出去,便接到了树木岭中学几名老师的检举信,说学区主任张治春在给中小学购买图书仪器时,收受好处,树木岭购买的图书仪器,价格贵得离谱。

      第114章 有些慌乱

        “李金,这是怎么回事?”袁平把一封检举信扔到李金面前,厉声说道。

        这封检举信与朱代东收到了如出一辙,也是几个老师检举张治春【创建和谐家园】受贿的。

        “乡长,是不是搞错了?”李金大笑嘻嘻的接过检举信,看了看,虽然上面没有署名,可是用【创建和谐家园】想也知道,这是中学的那几名教师搞的鬼,在他看来,这样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乡政府每年收到的检举信,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最后能处理多少?还不是不了了之。

        “搞错了?人有吃饱了饭没事干?你知不知道,现在负责这件事是朱代东?他可不是与我们一路人!”袁平冷笑道,“这是上次那个姓江的落在我家的,你替我还给他。”袁平从抽屉里拿出个厚厚的信封,推到李金面前。

        “乡长,别啊,再说现在也找不到江崇义。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保证二天之内就办得妥妥当当的。”李金拍着胸脯保证。

        “你保证?你拿什么来保证?”袁平冷笑连连,一个星期前,李金带了个叫江崇义的生意人来家里,说是做学校教学仪器和图书的。走了之后,在江宗义坐过的椅子下面发现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万元。第二天,张治春就来报告,已经与江崇义约下了合约,树木岭所有的图书仪器全部由江崇义来提供,看在那个信封的份上,袁平默许了这件事。可没想到,刚刚约下合同没一个星期,就被学校的老师给告发了。现在这个信封,袁平是越来越烫手。

        “乡长,这件事只要让朱代东插不了手,就不会有事。”李金其实早就有了对策,他准备分两步走,学校那边交给张治春去办,他是树木岭学区的主任,又还兼着树木岭中学的校长,这件事如果他办不好,真的只能再去教他的书了。

        “他分管文教卫生,怎么可能让他插不上手?”袁平没有再提信封的事,一万元,可不是笔小数,现在树木岭能有几个万元户?自己只要抬抬手,就能步入万元户的行列,这样的事他当然不想错过。

        “乡长,朱代东给乡里讨债的事还没有完吧?虽然只剩下不到十万,可那也是乡里的钱啊,朱代东既然有能力,就应该让他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打铁要趁热,讨债要趁早啊,主席不是也说过,宜将剩勇追穷寇嘛。”李金笑嘻嘻的说道。

        “你先回去吧,告诉张治春,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影响‘普九’验收。”袁平沉吟道。

        “好,我马上去办。”李金微笑道,虽然袁平没有明确答复他,但据他与袁平多年的交往,这件事应该就此结束,袁平不看自己的脸面,也得那在那个信封的面子上不是?

        李金与袁平在办公室密谋,自以为天不知地不觉,可他们哪里会想到,他们的一言一行,早入了朱代东的双耳。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朱代东正在办公室里责问张治春。

        “张主任,老师们是不是特爱告状?”朱代东把那封检举信扔在桌上,望着满脸诌笑的张治春,冷冷说道。

        “告我的?”张治春脸上一僵,脖子艰难地蠕动一下,说道。

        “老师们告状,还能告谁?总不能告县长吧?”朱代东冷笑道。

        “我什么都没干啊?能不能让我看看?”张治春其实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只是他没想到,这件事竟然这么快会传到朱代东耳里。

        “对你不好,对别人也不好。”朱代东伸出手把封摁住,坚定的摇了摇头。

        “朱乡长相信他们的?”张治春脸上努力的挤出一份笑意,可是这笑容比哭好看不了多少。

        “我想也不至于,我也不会因为这个对你有看法,工作中得罪一些人,在所难免。”朱代东不置可否的说道。

        张治春立刻喜形于色,“是啊,我和朱乡长相片这么我铁皮,你还不了解我?”

        朱代东想,我当然了解你。想起那次捉奸,朱代东就像吞了只苍蝇一样,他笑了笑说道:“如果告状信只寄给我,没啥问题,我会压下去,如果寄给别人,甚至是县里,我是不是会跟你栽跟头?”

        “朱乡长相信我,绝对不会。让他们来查吧,身正不怕影子歪,还能把我怎么样?”张治春愤愤不平的说道。在这件事上,张治春还真是不胆怯,他清楚,那个江崇义的图书仪器确实是贵了些,可是自己并没有从中收受一分好处,人是李副乡长介绍的,自己除了吃请了几次,什么都没要。这样的好处,他不能要,也不敢要,而这现在化成了他的底气。

        朱代东看着张治春愤怒的样子,暗暗好笑,真要查起来,张治春的【创建和谐家园】未必干净。自从他担任树木岭中学校长之后,零零碎碎的像蚂蚁搬家一样。

        “我已经接到了教育局的通知,文体器材、图书和仪器要统一和他们订。”朱代东说道。

        “已经订了。”张治春哎呀一声,又掩饰地笑笑,连忙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