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诗与刀》-第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经义就是对圣人之言进行解释,如议论文一般。策问,自然就是对治国理政的政策进行分析论述,可深入剖析,也可推陈出新。当年欧阳正得三甲,就是对赋税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也给出了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

        永昭八年,也就是二十年前,朝廷依照这份答卷的思路,有了永嘉革新,见效甚大。也让欧阳正平步青云。

        欧阳文峰闻言,果真心情好上许多,却是随后脸色又黯淡了下去,口中轻声说道:“家父有言,说我大概是取不得进士的,便是考得上,兴许也取不上。”

        徐杰闻言大惊,这句话语其中之深意,不免让徐杰联想到欧阳正贬官之事。却是徐杰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还能影响到欧阳正的儿子。

        朝廷不可能规定不准取欧阳正的儿子为进士,但是不取欧阳正的儿子,却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如欧阳正在这大江郡政绩如此出彩,却不得半步升迁是一回事。没有哪个官员愿意去做一件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情。

        至于欧阳正到底为何被贬到大江郡当了十五年学政,这件事情实在让徐杰好奇。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

        徐杰便也转移的话题,抬手往前指了一下,笑道:“且看你家兄长。”

        欧阳文峰便也抬头去看,正见欧阳文沁头前一人交了诗词,此时轮到欧阳文沁上前见礼呈上诗词。

        欧阳正抬头一看,看得面前这人,虽然一张黑黢黢的脸,却是哪里能认不出来自己的亲生女儿。便是欧阳正都愣了愣,连忙低头,假装去看桌案上的诗词,手却在空中挥了挥,示意这个舍不得打的女儿赶紧下去。

        刚才那般名士大儒的风范,此时的动作,看起来不免让徐杰这个知道内情之人发笑不已。

        待得欧阳文沁转身而走,欧阳正连忙左右看了看身边之人,面露些许心虚之色。见得左右之人无人认出自己的女儿,大气一松。兴许欧阳正这一辈子都没有如今日这般心虚过。

        连带欧阳文峰也在笑,还学着自己父亲模样,假装低头,抬手在空中挥了挥,随后更是笑出声来。

        欧阳文沁回到座位之前,正看到欧阳文峰在学父亲的动作,眉黛一蹙,落座之后,双指夹击【创建和谐家园】,又是大发神威。

        再过不久,能写出诗词的便也都写出了,写不出诗词的,正座那些大人物便也不再等。

        一番谈论之下,一首词作已然在欧阳正手中拿着,随后欧阳正站起身来,满场禁声。

        “经过诸位同僚品评商议,今日诗会第一题,青山徐杰拔得头筹,诸位今日共同品鉴,请颜大家唱。”欧阳正也不多说,一唱之后,便等众人惊奇!

        徐杰闻言浅笑,似乎早已成竹在胸。今日写词,显然与往常不一样,往常写诗词,虽然也当了文抄公,但也有自己原创,或者是补一些残句成诗。今日这般场合,徐杰初到大江城,便是机会难得,岂能错过。

        片刻之后,那紧张之色稍稍缓解的颜大家已然开场,一曲《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

      ¡¡¡¡ÓðÉÈÂÚ½í£¬Ì¸Ð¦¼ä£¬éÉéÖ»Ò·ÉÑÌÃð¡£

        故国神游,多情应助我,不等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之大作,却也有些许改动。并非徐杰刻意要改,而是不得不改。鲜少人知,苏轼填此词时,兴许是兴之所至,挥毫一蹴而就。但是苏轼却把这词牌的格律随心所欲给改了。

        按照格律,“小乔初嫁了”这一句应为四个字,“雄姿英发”这一句应为五个字,那个“了”字应该属于下一句。

        当然,苏轼就这么写了,也无人说他不行。但是徐杰不比苏轼,自然不能这么写,徐杰这么写就是错了,所以徐杰还得把苏轼原词之中改动的格律给改回来,如此才能不受人诟病。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便也成了多情应助我,不等华发。原文为苏轼对于自己蹉跎岁月的一种哀伤。徐杰写来,自然是不合适的,便是多情助我如周郎,不等白发已名就。

        改动之处,平仄却是合的,韵脚也不变,如此,已然成词。情怀稍减,却也极佳。

        欧阳文峰已然站起,口中大呼:“好,好词!青山徐杰,大江郡第一才子也!”

        徐杰闻言,连忙去拉这位捧场王,口中还道:“快坐快坐!”

        欧阳文峰哪里会坐,口中又是大呼:“此词一出,今日无人可争锋。”

        徐杰已然有些急了,拉着捧场王的衣角,发力往后一拽,捧场王已然栽倒下来。

        便看徐杰又伸出另外一只手去扶了一把,方才让捧场王坐在椅子之上没有摔倒。

        捧场王欧阳文峰两句喝彩,便也引来左右之人叫好之声。却也有人不屑,还有人不忿,亦有人面色难看至极,口中喃喃诅咒。

        欧阳文沁看得自己这个跳脱的弟弟,倒是不窘,而是笑意盈盈来看徐杰,口中也道:“徐兄,当真一曲好词,与那些名传千古之诗词,也有一比。”

        徐杰便显得有些尴尬,也稍稍有些心虚。

        却是听得头前欧阳正喊道:“徐杰,且上前面来!”

      第四十五章 徐杰徐文远

        徐杰闻言连忙起身往头前而去,走到欧阳正面前。

        便看欧阳正满脸笑意开口:“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公瑾而立年,于大江破魏甲八十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好,实在是好。徐杰,你可有表字?”

        赤壁之战,与戏说里诸葛亮借东风并无多少关系,江左美丈夫,周瑜周公瑾,当真就是这故楚之地的豪杰英雄士。

        徐杰闻言答道:“先生,学生不及弱冠,还未有表字。”

      ¡¡¡¡Å·ÑôÕýÉìÊÖÞÛÁËÞÛºúÐ룬µãͷЦµÀ£º¡°Èõ¹Ú¶øÈ¡×Ö£¬ËäΪ¹ÅÀñ£¬µ«Ìáǰȡ×ÖÒàÎÞ²»¿É¡£½ñÈÕÀÏ·òÓëÄãÈ¡¸ö×ÖÈçºÎ£¿¡±

        这位学政,大概就是看中了这个想如周郎一般,不等华发就已功成名就的少年郎,文人士子,多有座师一说,所谓座师,其中关系可不一般。大多时候,不仅是读书进学的老师,也是官场上的老师,甚至是政治立场上的老师。

        欧阳正要给徐杰取字,其中含义便也不小。文人之字,大多都请最为信任或者尊敬的长辈来取,甚至有些年轻士子还会把哪位大人物亲自取的字拿出来炫耀,逢人介绍时候,必然会说自己的字是哪位大人物亲自取的,便也间接抬高了自己的身份。

        欧阳正此时早已看到了徐杰与自己的两个孩子坐在一起,也相谈甚欢,再加上这一曲词,显出了一番别样的胸襟与情怀。便也让欧阳正少了一些多余之想,多了几分爱才之意。

        欧阳正也看过徐杰的考卷,当面也夸过徐杰策问极佳,策问这种东西,便也看人胸怀与见识眼界,看人胸中的大格局。徐杰策问能写好,原因也不用多说。欧阳正就是靠一纸策问平步青云的,此时徐杰也是策问极佳。或许这也是欧阳正心中的一些评判。

        欧阳正话语却又说得极为隐晦,只是问徐杰取字之事。便等徐杰答话。有些事情欧阳正心中也有权衡,有些事情也不可强求。

        徐杰此时要考虑的就是要不要把自己打上欧阳正的标签,欧阳正的标签有利有弊,利在于文坛名声之上,欧阳正向来是清流之名传世。弊却是问题极大,在于官场之上,连欧阳正自己都十五年不得升迁,连欧阳正的儿子都可能取不得仕途,有这么一个座师,前途之上便也困难重重。

        这些问题,欧阳正既然问出,便也知道徐杰能懂。

        不想徐杰竟然不假思索便道:“恭请先生赐名!”

        徐杰当真是不假思索,也不需要思索,当官什么的,徐杰当真还未多想过。

        欧阳正闻言,眼中精光微微一现,捋胡须的手便也停了下来,面色都严正了不少,脑中微一思虑,说道:“你名为杰,便也是这杰出之意,便取个表字‘文远’如何?以文致远。”

        徐杰口中默念一声,感觉很是满意,躬身一礼:“谢先生赐字。”

        便听旁边的孙思潮也笑道:“徐杰徐文远,甚好甚好。”

        欧阳正见得徐杰极为满意,笑问:“文远明日可是要到郡学点卯?”

        徐杰听得欧阳正开口叫“文远”这个字,听得极为顺耳,笑答:“学生已然入了郡学,明日便去点卯。”

        欧阳正倒是不知道徐杰有没有入郡学,此番发问,便是想若是徐杰没有入郡学,此时便招他进去,听得徐杰已然入了郡学,便也点头笑道:“好,文远先回座,且听大家接着唱曲。”

        徐杰闻言退了下去,刚走几步,便听有人开口一言:“这乡巴佬当真不知死活。”

        话语低声,只左边一人听到,开口之人正是马子良,只是马子良也没有想到徐杰如此耳聪,竟然能听到这句私下里的话语。

        马子良正在看徐杰,徐杰循声音转头也在看他。

        两人四目一对,马子良莫名有些心慌,却也与身旁之人再低声一语:“这小子当真不知死活。”

        马子良之意,显然就是说徐杰这般兴高采烈上了欧阳正的船,也不怕这船行不出小溪,反而搁浅在岸。

        欧阳正显然也从来没有这般在公众场合与人取字的事情,平日里在郡学,欧阳正与学生私底下的感情交流大多都是被动的形势,就是学生主动走得近,欧阳正便也热情以待,学生若是刻意保持一点点距离,只在学堂里恭敬有加,欧阳正也不会责怪谁人。

        欧阳正倒也不是从来没有给人取过字,却也是别人来请,欧阳正方才会开口。

        今日欧阳正这般,倒也不是单纯见才心喜。其中也有一些试探的原因,欧阳文峰身边其实也少有知交友人,今日见得一个,甚至欧阳文沁还开口背过这人的词。

        欧阳正这般的人物,岂能没有一些人情冷暖的心眼?也是爱子之心,不想自己的儿子到头来成了别人利用的物品,何况其中还多了一个女儿。

        徐杰盯着马子良看得几眼,已然走过,却也听得马子良身边一人轻声答得一句:“这乡巴佬没有见过世面而已,岂能知道其中利害,且还以为自己攀上了参天大树,活该他倒霉就是。”

        马子良闻言露出一种讥讽的浅笑,似乎心情极好,看着这乡巴佬将来要倒霉,便是畅快。

        声音虽然微小,却还是一字不漏传到徐杰耳中,听得徐杰眉头大皱,面色已然不好。想着欧阳文峰刚才的话语,便也知道马子良在说什么。

        回到座位,欧阳文峰便是喜上眉梢,口中连连说道:“文远兄来了,见过文远兄。文远兄请坐!”

        徐杰看得欧阳文峰玩笑的模样,还真起身抬手作请,便也笑道:“文峰兄可是准备纳头拜下?”

        欧阳文峰笑道:“纳头拜上一礼又何妨,往后你为兄长我为弟,那便更好。若是往后你与那江南才俊争雄,也带我在后头摇旗呐喊的,也在这文坛之中混个名头出来。”

        徐杰已然落座,听言哈哈大笑道:“那你便拜,我便却之不恭了。”

        不想欧阳文峰果然站起身来,深深一礼之后,口中笑道:“拜见兄长。”

        徐杰本是调笑之意,不想欧阳文峰真的这么拜得一下,徐杰也是连忙站起,回了一礼,口中说道:“文峰啊,即便要拜,你我也选个场合才是。你却在这里就拜了,也不怕丢了脸面。”

        欧阳文峰这么一拜,徐杰大概也是怕被欧阳正看到了,若是欧阳正看到自己儿子向徐杰行了大礼,徐杰心中想来,终归是有些不好。

        一旁的欧阳文沁却是笑道:“这厮便是这个德性,常常这般混不吝模样。”

        便听一直在旁不言不语的云书桓口中也道:“臭味相投!”

        徐杰却是口中念叨着:“文远、文峰、文沁,令尊取名的习惯与这‘文’字算是脱不开了。”

        便听欧阳文峰笑道:“那是我父亲有先见之明。”

      第四十六章 凤池山上的大侠

        文昌书院依山势而建,诗会所在就是文昌书院的最高处。却不是凤池山的最高处,凤池山顶,却被那江湖门派早已占下。

        那凤池高人,一袭青衣,带着几个徒弟站在文昌书院之后的林子里,大树上几个伸出来的枝丫,几个人在上面站得稳稳,当真有几番高人模样。

        这几人倒不是因为心向文才,所以到这近处来听人作诗词的。

        便听一个青年人说道:“师父,这小子出风头了。”

        被称作师父的,自然就是大江剑何真卿,此时他一脸的笑意,也在不断点头,头前说话的青年人话语之中有一种不忿的意思。却是不想何真卿却一脸慈眉善目笑道:“这小子当真不错,三兄所言不差,这小子以后要当官。”

        青年人闻言转头看了一眼另外一根枝丫上的何真卿,一脸的不解,问道:“师父,待得这诗会散了,要不要徒弟去给这小子一点颜色瞧瞧。”

        青年人显然有些愣头愣脑,心中还在为徐杰半夜在凤池山直呼何真卿名讳的事情有气。

        何真卿在细细的枝丫上踮着脚远眺已经回座的徐杰,口中笑答:“打不得打不得,打坏了他,谁给我送信去苏州。”

        说完这一语,何真卿又转头看向青年人,眉头一皱,再道:“再说你这不中用的手艺,别去送给这小子教训了一顿,到时候真就把我这点老脸丢尽了。”

        青年人一脸的不服,口中接道:“师父,徒弟比师妹是差了些,比这小子可不差。”

        何真卿忽然从枝丫上跳了下来,口中说道:“不差?那你便去试试,打之前可别说自己是从凤池山下去的。如果赢了,倒是可以提一句凤池山,若是输了,你就自己灰溜溜躲回来,三年不准出门。”

        青年人连忙跟着跳了下来,左右看得几个师兄弟,口中便道:“师父,徒儿这就下山去,必然不敢给师父丢脸。”

        何真卿已然不答,只是回头往山上走,口中还喃喃有语:“小子真不错,我何真卿看人的眼光越发老辣也!文远这个字倒是也不差,好听。”

        自鸣得意,不过如此。头前何真卿听得【创建和谐家园】来报,说那徐小子又上山了,何真卿便从北坡而下,到这里来看看那徐小子,也是看看那徐小子是不是真如杨三胖所言那般,往后要做官。此时显然极为满意,颇有点洋洋自得的意味。金龟婿,似乎就在眼前。

      ¡¡¡¡½ð¹êÐöÕâ¸ö´Ê£¬±¾¾ÍÊÇ˵×ö¹ÙµÄÈË¡£ÌÆ´ú֮ʱ£¬Î寷¹ÙÔ±ÒÔÉϵ쬶¼»áÅå´÷Óã·û£¬Óã·û¾ÍÊǹÙÔ±µÄÉí·ÝÖ¤Ò»°ã£¬ºóÀ´ÎäÔòÌì°ÑÓã·ûµÄÔìÐ͸ijÉÁËÎÚ¹êÄ£Ñù£¬±ä³ÉÁ˹ê·û¡£Èç´Ë±ãÓÐÁ˽ð¹êÐö£¬Õâ¸ö´Ê±¾ÊÇÑÅ´Ê£¬ÀîÉÌÒþµÄÊ«ÖÐÒ²ÓС°Î޶˼޵ýð¹êÐö£¬¹¼¸ºÏãôÀÊÂÔ糯¡±£¬¾ÍÊÇ˵ºÃÅ®×Ó¼Þ¸øÁ˽ð¹êÐö£¬µ«ÊÇÕâ´ºÏü¿à¶Ì£¬½ð¹êÐö¹¼¸ºÁ˼ÑÈË£¬µÃ°ëÒ¹ÆðÀ´ÉÏÔ糯¡£ºóÀ´Õâ¸ö´Ê²»ÖªÔõôµÄÂýÂý±äµÃËׯøÁËÐí¶à¡£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8: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