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蜀汉之庄稼汉》-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夏侯氏皱起眉想了想,继而轻轻摇头,笑道:“说不出来的感觉。看起来性子有些跳脱,可是有时却又似有深意,一时半会还看不出来。”

      “汉中冶新置,一时半会也没有合适的人手。那小子自称学了农耕之术,把他放那里,也算是人尽其材。只是他以前宁愿不要参军之位,偏偏却肯去那原本一无是处的诸冶监,从这就可以看出,其必然是生性不喜受人束缚。这一点还望阿姊向皇后和太后说明,让去汉中冶的人莫要对他多做掣肘。”

      “为何又要我去说明?你是知道的,我一向不喜出门。若此次不是因为四娘的事,我还不愿过来呢。”

      黄月英把画卷拿起,再轻轻地吹了吹,闻言笑道:“那少府之事,毕竟算是皇家家事,我这外人如何好插嘴?上回只不过是拿了诸冶监哄他进来做事,反正当时也只不过是个空名头,倒是没想到能闹成如今这等局面。那汉中冶可是要实实在在垦荒的,我怎能还不知好歹?”

      “你啊!”张夏侯氏无奈地摇摇头,“和你那夫婿一个模样,就是太过于谨慎了。既然都已经想到这层了,为何不劝劝你那夫婿,及早把那诸冶监放归少府?”

      黄月英没有回答,只是定定地看了一会画,过了一会才轻叹了一口气:“国库空虚,如之奈何?”

      第0091章 不要太贪心

      没钱这种事情,无论是对一个男人还是对一个国家,那都是相当悲哀。

      蜀汉国乏民疲,自家阿郎为了支撑起这个岌岌可危的大汉,宁愿冒着落人口实的风险,也不愿意放过少府名下的诸冶监,这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冒犯君威了。

      只不过对先帝的知遇之恩恨不得以死相报的夫君来说,只要能光复大汉,他肯定就不会有任何顾忌。对此,自己也唯有通过别的方法,尽力去弥补双方可能产生的裂痕,却不可能去劝阻阿郎停止类似的举动。

      黄月英心里的这些想法,却是不敢对任何人说的。

      心里想过这些念头,手上却是把画转过去,笑着对张夏侯氏说道:“阿姊如今不早早下决定,日后若是被人抢先了去,可别追悔莫及。”

      张夏侯氏定眼看去,只见那半身美人旁边多了一行字:北上途中,可得其美。心里顿时想起那日自家三娘,如今的皇后对自己所说过的李神仙之事。

      当下犹豫了一阵,方才说道:“四娘心性未定,早早定下亲事,日后如若生出意外,反是不美。我观那冯郎君,似乎亦尚未有成家之念,想来不用太急。”说到这里,张夏侯氏又笑了笑,“他若真是个聪明的,刚才你的话,想必应该能听得懂。”

      黄月英眼带深意地看了张夏侯氏一眼,轻轻点头:“也罢。阿姊既然心中已有计较,那小妹就不多言了。”

      心下却是想道,这阿姊虽是明理,当年却是被那张君侯抢来做内室的,偏偏张君侯生前又不解风情。想来阿姊只晓得那四娘未到少女怀春之时,却没想过那少男亦有艾慕之情。少年血气方刚,一旦遇到心仪之人,如何能把持得住?

      即便是当年自己与阿郎之间,要不是自己使了些小手段,又如何能得现今两人的恩爱?看那小子的性情,想来定是受女郎喜爱的,加上有才有貌,如今不先下手为强,日后只怕悔之晚矣!

      建兴元年九月,冯永、赵广及王训去职诸冶监,冯永迁汉中典农校尉丞,赵广迁右司马,王训迁左司马,以协屯垦汉中农事。

      “兄长,兄长,这干粮制法,当真要上交朝廷啊?”赵广一脸的不舍,紧紧地拉住冯永的手,苦苦哀求,“兄长不再想想么?这么一张纸交上去,得没了多少钱财?”

      “不交上去,难道还真让朝廷向我们几家采购军粮?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冯永一甩手,抽了抽嘴,没奈何道。

      “这可是我们兄弟三人一齐辛苦想出来的”

      冯永气乐了,这不要脸的东西。

      “有你什么事?不是全我想出来的?”

      “好歹小弟和子实也打了下手,怎么说,也有一份功劳吧?”

      “没有你打下手,我也一样能做出来。”

      “算了二郎,兄长说的对,这东西,放谁手里都不安心,上交给朝廷,才是正解。”

      旁边的王训也过来开口劝解道。

      赵广何尝不知这是没奈何的事,只是有点不甘心罢了,当下嘟囔道:“这偌大的功劳,就换了这么一个汉中典农官,啧”

      冯永当作没听到这个话。

      说起来,这两人还是被他连累了。哪个叫诸葛老妖不相信自己呢?上交了这么个东西,又搭上了自己的婚姻作【创建和谐家园】,才得了这么一个身份方便去汉中,这诸葛老妖也是真抠。

      不过想想,自己到了二十二三岁的时候,还得了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咳咳,这样也不算太亏哈!那张星一看就知道是个美人胚子,又是皇帝的小姨子,自己真要娶了她,那我岂不是要和阿斗做连襟?

      咦,这么一说,好像我还是赚了!

      不过在这之前,自己还得劳烦五姑娘几年,啧!

      辛苦了,冯永看着自己的双手默默说道,我对不住你们两个。

      “得了,别说这些没用的。就算是朝廷要制这军粮,总不能还会自己养鸡,鸡子不是还得从民间买购?这大汉境内,除了咱几家,还有谁会这祝鸡之术?光是这个就够吃得满嘴油了。你若真不甘心,还不如早早回去,去各家提点一下,让他们及早做好准备。可别到时候朝廷要用到鸡子,却没法子给供上。”

      “是了!”赵广悚然一惊,“兄长这话倒是提醒了小弟。小弟回去后,得去说与各家听,要他们把这祝鸡翁之术看紧了,莫要像上回那般出了内应却不知晓。”

      这赵二哈果真是蠢萌!

      我是这个意思吗?我的意思是,赶快想办法扩大养鸡规模!就凭你们几家的力量,使出了吃奶的劲养,能养多少只?能供得起制作至少十万大军干粮所需的鸡子?现在又不能集中养殖,还得半散养,不然肯定会得鸡瘟,光这个就得要多少人力物力,还有空地?

      还不如早早像冯庄这般,和庄户签个契约,光卖饲料,回收产品。这样既分担了风险,又获得了好名声。

      哪像现在这几家,把那技术保密得死死的,连个鸡群都扩大缓慢,真是让人无语。

      不过这也不是冯永要操心的事,反正这事有那四家顶在前头,真要鸡蛋不够用了,诸葛老妖也不会直接找不到他头上。就算是找到他头上,顶多冯永不赚这个垄断钱几千年后,也没听说鸡蛋会过剩呢!卖谁不是卖?怕个毛?

      王训家没养鸡,不过他老爹王平却有一个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和那躲在荒野深山里的羌人熟识。而那些羌人又有一个【创建和谐家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善于牧牛羊有牛羊才有干酪啊!这个也是制军粮所要用到的。

      终强汉一朝,君临天下,兵锋所至,灭国者不知几凡,灭族者更是不知其数。连匈奴那样的帝国都被弄得四分五裂,最后还不是成了汉朝的看门狗?汉朝皇帝叫他们去咬昔日的族人,他们一样得乖乖地扑过去。可是羌这个民族,却是个特例。

      即便是汉朝最强大的时候,都没有办法让羌族屈服,就算是汉朝对羌屡屡战胜,但也一样头疼万分。事实上,东汉时期,羌族在汉朝的对手榜上,排名是前三。东汉的很大一部分国力,就是损耗在羌族身上。

      这可能就是血缘和基因的强大,毕竟汉与羌都算是炎黄一脉,两者的战争更像是一场争夺家产的兄弟之战。恩爱情仇,不但从先古传说时代就已经开始,而且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第0092章 想亲近而不可得

      【创建和谐家园】太骄傲了,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最牛逼的,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虽然在【创建和谐家园】的统治区里,生活着无数的羌人,胡人,僚人等等等等,可是【创建和谐家园】皇帝却从未想过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民一样去管理,去收税。只要那些人不闹事,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没办法,只听说过乞丐向富翁乞讨,哪有富翁向乞丐要钱的?更何况是那些胡夷连乞丐都不如?

      当然,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发生改变,而且是那种很大的改变。当汉中的屯垦成为必然,那些权贵们就会发现自己人手的巨额缺口。

      这年头,黔首死太多,劳动力都不够用了!

      那么,那些流浪在汉地的胡夷们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权贵的眼里:都是两只脚的牲畜,最多也就是干活熟练不熟练的区别。

      再说了,就算不熟练,干得多了,不就熟练了?更何况要是对那种名为黔首的牲畜下手,多少还得有些顾虑,反而要是对这种牲畜下手的话,根本不需要任何负担。太好啦,弄他!

      于是类似于后世那种“黑奴种植园“的“胡夷种植园”就妥妥地会出现在汉中的大地上。

      这不是由冯永提出的汉中屯垦计划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八牛犁难道不是一种新型的劳动工具吗?新型劳动工具的出现,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用八牛犁屯垦汉中,必然就会形成以如今蜀汉权贵为主体的庄园式开垦。到那个时候,手里黔首不够用偏偏又掌握着种植技术的权贵们,会因为劳动力的短缺而急红了眼。

      这种情况,与后世十五十六十七世纪“黑奴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何等相似?而偏偏胡夷僚人等等又不被【创建和谐家园】皇帝看在眼里,又不像黔首那般好歹有一层薄薄遮羞布般的保护。

      因为【创建和谐家园】的法律太自私了,根本就没把胡夷蛮当人看,所以说,再没有比这个更合适产生“胡夷种植园”的土壤了!

      当然啦,【创建和谐家园】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有修养的民族,所以手段肯定不会那般激烈,也不会那般残酷但那关冯永鸟事?反正几千年后,被写历史书上的,肯定也是记着诸葛老妖开了奴隶庄园的先河,后世那些不孝子孙,要骂也是骂他去。

      所以冯永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赶快叫王训他老爹去拉人,能拉多少是多少。好歹王平有个身份优势呢!至少把那些与王平相善的胡羌都拉过来,不然到了后面,等那些权贵下手的时候,可就不是拉人那么简单了。

      后世从锦城去汉中,基本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事情。可要是换了这个年代,最快都得半个月。就这,还算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所以说,古代出远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且出远门之前要做很多的准备。

      不过诸葛老妖给的官职看起来挺气派,汉中典农官呢,汉中所有农业的事,冯永都可以吧哒上两句。可实际上根本没卵用!汉中如今除了几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剩下绝大部分地方连个人影都没有,鬼影估计不少。他能跟谁吧哒去?能管谁去?

      所以这根本就是个名为实职,实为虚职的官职。也怪不得赵广这种嘴上不把门的官二代都为冯永抱了一句不平。

      按赵广的说法就是,反正今年种冬麦的时节都快过了,汉中如今又没几个农人,再加上丞相又没说明要什么时候到汉中,只要明年春耕前到那里就成。

      冯永对此不屑一顾,老子要是不去,那诸葛老妖估计会更加高兴。

      不能让自己的对手太过于高兴了,时不时给他添点堵,让他恶心一下,这个才叫合格的对手。决定成为合格对手的冯永怎么可能会让诸葛老妖这般如意?所以他决定早点动身去那汉中。

      “兄长为何这般急切?”

      这回不但是赵广,连王训都有些搞不懂。

      “自是有要事。对了,前些日子秋耕事忙忘了问,那汉中太守魏都亭侯,你等可有门路?”

      强龙不压地头蛇,要想在哪个地方办事利索点,与地头蛇打好关系那是必须的。何况魏延可比那地头蛇强多了,根本就是一个坐地虎。

      说这话的时候,冯永其实主要还是问向赵广,王训的人脉,基本可以忽略。

      赵广摸摸头,有些为难道:“那魏太守孤家寡人一个,无妻无子的,又非蜀地中人,连族人都无一个,小弟何来门路?”说着看看四周,放低了声音,“再说了魏都亭侯其人性矜高,平日里极少与他人往来,举措又不合时宜,故连大人也只是与其点头之交。”

      啧!

      冯永不满地看了一眼赵广,这里只有他们兄弟三人,又不是在外面,说个话像要密谋什么一样,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八卦密闻呢!

      你就说魏延性格高傲,没人跟他往来就行了。不过举措不合时宜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个人也是脑子有问题?所以行为举止与常人有异?

      不过也不对啊,诸葛老妖五丈原病逝前后那段历史,实是精彩,偏偏又扑朔迷离谜团甚多。冯永还特地把三国志里面关于那一段历史翻出来读了好几遍呢,甚至还在别人争论过。

      魏延不是有儿子吗?明明史书记载着说魏延是被杨仪诛族了,怎么在赵广嘴里就变成孤家寡人了?

      “那魏太守有什么喜好么?”

      “带兵打仗?听说训练士卒倒是有一套”

      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得这魏延和那关羽倒是挺像啊!都是性格高傲之辈,关羽傲上而悯下,估计那魏延也差不多吧?那我送他一本精装版的兵法三十六计?

      冯永心里正在嘀咕,这时阿梅从外面进来报说,有李姓客人上门。

      幺妹现在已经荣升成府里的大管事,掌管着冯府的养殖业,平日里忙得不可交开,所以管家又让阿梅升为冯永的贴身侍女。

      不拿拜帖上门的人,基本上都是熟人,来过冯府不止一次的。目前符合这个条件的而又姓李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遗。

      这个被冯永暗地里当作情敌的家伙其实人挺不错的,可惜的是因为关姬的缘故,让冯永实在是不敢与他多加亲近。

      第0093章 间谍要和你做朋友

      李遗如今仍是关姬最大可能的夫婿,这个不是由李遗决定,也不是由关姬决定,而是由诸葛老妖决定的,由他们两家的利益所决定。

      和李遗成了好友,那就意味着冯永与关姬最后的一点可能都没了虽然在关姬那等冰山美人面前,冯永目前也只能一厢情愿就是了。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下边是何句?”

      冯永刚走到客厅的门口,就听到这么一句话。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入奉母仪,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牛娃那不自信的声音开始响起。

      仍然是熟悉的场景,仍然是熟悉的味道。

      冯永心里有些小郁闷,这李遗,怎么还有这般古怪的兴趣?喜欢在别人家里拷问学问?实在不行就给管家专门交代一声,以后这家伙来了让狗子给他上茶?直接拿数学怼死他!

      “唉呀文轩兄,怎么又来为难这个孩子?”冯永进了门,开口笑道。

      涨红了脸结结巴巴背着的牛娃看到主家进来,终于松了一口气,对着冯永行了一礼。

      “行了,下去吧。”冯永表面慈爱地摸摸牛娃的头,心道你最多再背四句,估计就应该卡壳了,刚才背那么慢,估计就是在等着我来呢,小心思还挺多。

      “李郎君此次前来,不知有何贵干?”

      冯永拿起碗,喝了一口白开水。没办法,茶叶稀少,除了自己悄悄地藏起来一点,一个人独处时可以偷偷喝外,现在冯府里全是用白开水招待客人。

      “特来贺喜冯郎君升汉中典农官之职。”

      李遗笑着拱拱手。

      “那汉中荒野之地,与锦城繁盛之地相比,差之甚远,何喜之有?”

      “冯郎君何故如此相欺耶?某虽不才,但却也知道,以君之高才,如若不是冯郎君自请,丞相岂会让冯郎君离开都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