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蚁贼》-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洪继勋正色道:“小可入帐所言,戏言耳。将军何必拿来取笑?主弱客强,身在敌境,三千降卒,不得不杀。将军明辨形势,果敢坚毅。残败之军,而不为眼前小利所动。放眼辽东,能如将军者,几无人。”

      又道:“将军破城之后,不急招兵纳财,先挂求才令。礼降官以座上宾,封棒子阉人为千户。小可闻之,不胜心服。故此,特等候辽阳,以待将军。不料将军夜行,让小可好一番追赶。”

      “辽阳?”

      “实言相告。将军名未显时,小可已在辽阳了。只是刘平章好不识人,……”

      邓舍哑然。一笑:“天以先生赠我。”询问上策之前,先探探底细,问道,“听先生言谈口音,似乎辽东本地人?”

      洪继勋点了点头:“小可世居辽东高丽。唐遣才子八人往教高丽,其一便为小可之祖。之后,世居三韩,代为显贵。祖上不敢忘本,称所居之地叫唐城。”讲完出身,又道,“蒙元以来,乃向蒙元献城池人民。世祖忽必烈为管领高丽归附军民,设置过一个万户府,小可之曾祖,曾任其长。不知将军可曾听闻?”

      他说的是洪福源,邓舍听说过。道:“原来是名门之后,失敬失敬。”自洪福源,洪氏三代为蒙元大官,瞧了眼洪继勋打扮,疑惑他怎么如此潦倒。更是犯疑,他家族世宦蒙元,他却怎么来投自己。心中疑惑,嘴上不说。

      洪继勋性子明敏,邓舍神态变化,看得一清二楚,主动解释:“小可家父,……”他顿了顿,“乃是庶出。”

      他的父亲,说庶出都是自夸,其实是他祖父一时性起的结果,母亲乃一奴婢。所以,他这一脉,在他们家族没甚么地位。

      他接着道:“家祖既没,家父随小可大伯,任事大都。不料,数年前,因些许小事,触怒了蒙元权贵,……”他从容的举止起了变化,脸上肌肉抽缩着,恨声道,“竟被当场打死,又牵来马匹,拖着家父尸体,奔走取乐。”

      邓舍为之唏嘘,痛骂几声“狗【创建和谐家园】”,安慰两句。

      他喘着粗气,半晌道:“不须将军安慰。当时惨景,小可亲眼目睹。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小可本想请大伯上奏元帝,惩罚恶人。谁知,他胆小如鼠!万般推脱,最后,反把小可赶了出来。

      “小可家在双城。双城,即为合兰府所在之地。小可决定,先回家告家母知道,再做打算。回到辽东,却听闻高丽趁乱,抢占了双城。小可日夜兼程,急赶而回。到得故宅,只见到一片火焚后的空地。

      “问及城中相识,都道高丽取城之后,大火三天。家母、家母。”他垂下眼泪,“想来是没在火中了。”

      父母先后死于非命,惨不忍闻,邓舍连连叹息。

      洪继勋停了一会儿,稳定下情绪,道:“将军大人,家父没于元,家母没于高丽。小可当日就断指明誓,今生今世,蒙元、高丽便是我的死仇。立志灭此两国。小可做不到,便交给小可之子来做,子子孙孙,永无尽时!”

      他伸出左手,果然少了一支小指。

      邓舍肃然起敬:“先生至孝,本将钦佩。”他也怀抱仇恨,深深理解眼见至亲而死,却无能为力的痛苦。顿时之间,感觉和洪继勋有了些共同语言。打消了对他的怀疑。邓舍过来人,一眼可知洪继勋的确是真情流露。

      道:“我义父亦惨死【创建和谐家园】之手。先生之痛,我尽知。”叫亲兵,“酒来!”亲兵奔入,放下酒杯,邓舍起身举起,“与先生共饮此杯。以杀报怨。”

      两人一碰酒杯,同时抹嘴。相顾而视,惺惺相惜。颇起知己之感。待亲兵退下,言归正传,邓舍问道:“下、中二策,我已听闻。敢问,上策如何?”

      洪继勋转首看帐外。邓舍会意,令帐外亲兵:“再退百步。不得将令,妄入者,斩!”

      帐外夜色深沉。帐内火把通明。巡夜士卒的脚步声,远远随风传来。春寒料峭,洪继勋挪开面前酒杯,眼中精光四射,压低声音:“上策,十个字而已。将军若可从之,必成王业。”

      “先生请讲。”邓舍凝神静听。

      “高筑墙,广积粮,缓图高丽。”

      邓舍一怔,一疑,一惊,一喜。一跃而起,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九个字不但适合朱元璋,同样适合他自己。放在眼前局面,最是合适不过。合兰府位置在海岸转折处,由此向东南,高丽一览无遗;由此向北,有山川为屏;由此向西南,俯瞰辽东。

      聚数地之粮,纳辽东之民,蓄势充足,一发不可收拾。

      狂喜之下,他放声大笑:“先生!英雄所见略同。我得先生,如得一虎!”他情绪混杂,也不知是在说自己和洪继勋都是英雄,还是在说洪继勋和给朱元璋献策的某某略同。

      洪继勋没料到他这么大的反应。不过,邓舍反应越强烈,他越有满足感。

      他进一步具体分析:“合兰府控驭夷狄,门邻海岛。其地险且远,盐铁富饶。而招徕旁郡,驱率女真、契丹,乘间抵隙,进退由我。得此地,成王霸之业。”

      连日苦恼,一扫而光。前边的道路该怎么走,清晰可见。王霸之业不说,最起码有了一块可立足之地。邓舍心情大畅,端起酒杯:“先生,再饮一杯!”

      丢下酒杯,呼喊亲兵,命叫来诸将,要连夜改变计划。诸将听了,讨论一番,没有异议。各自回去准备。

      次日一早,留下给辽阳沙刘二送礼的人回来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沙刘二的使者。

      使者问邓舍过江担任先锋,是奉谁的命令?邓舍没见他,叫罗国器去打发了。罗国器读过书,能文绉绉地逢迎拍马,又圆滑,会一本正经地糊弄人。

      自昨夜起,鸭绿江两岸的婆娑府、义州俱派出小股人马,远远监视。一百多里外的龟城等地,得义州急传,也派了游骑来探伺动静。他们人马太少,不敢主动攻击。

      邓舍下令,全军休息,任何人不得外出。同时,派赵过、陆千十二,带队出营,袭击高丽游骑。又造高楼,自己鲜衣亮甲,携白衣飘飘的洪继勋,以及诸将,登楼南望,指点远处的义州城池。

      这些都是很浅显的疑兵之计,身处局外一眼可以看出;身在局中,却不好判断。

      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你怎么知道,他这到底是虚,到底是实?兵凶战危,往小里说,干系个人身家性命;往大里说,牵涉国家命运。一着错,死到临头,血流成河。所以,非是绝世名将,能把整个形势看的明明白白,知己知彼者,不敢断然辨伪。

      营外高丽游弋,较之张居敬、世家宝部,在战斗力上不啻天壤之别。半刻钟不到,除了一二故意放走的之外,悉数全歼。邓舍令陈虎记下功劳,留待后算。

      入夜。

      邓舍紧急【创建和谐家园】,人马不得出声。以陈虎、李和尚为先锋,引部先行。大军随后,尽数出营。一路逢到州县,远远避开,穿插缝隙。若碰上土著,尽数裹挟军中,不得放走一个。百十年来,鸭绿江两岸战火不绝,人烟稀少,城池不多,夜晚关闭城门也早。

      因此,他们一路潜行,沿途州县竟是丝毫不及反应。纵有得知派出信使的,也尽被邓舍散出去的游骑拿下,消息传不到前边。待到第三天天亮,已经到了鸭绿江和狼林山脉交接的位置。

      狼林山脉在鸭绿江南岸,南北绵延,将高丽北界一分为二,双城便在其西。海拔很高,平均两千米,但是连接到鸭绿江的地方比较矮,只有一二百米。所以,邓舍选择了在这个位置渡江。

      用了一天的时间,收集沿岸船只,砍伐树木编造木筏。当晚渡过鸭绿江、第二天翻过狼林山脉。进入盖马高原地区,这一带居住的多是部落群聚的女真土著,地方险峻荒凉。温度很低,道路难走,曲曲折折的,乱石遍地,所以行军速度不快。五天之后,距离双城,只剩几十里。

      早起的高丽农民,看到他们,吓了一跳。个个目瞪口呆,惊恐失措。河光秀奉令,分散部下,随军抚慰。过辽阳时,又有不少高丽人来投,目前总数一千多。

      邓舍命令,加急行军。

      下午,双城出现在了视线之中。这番突袭,实在快捷。关铎二月份传檄高丽,随后大军下丰州。高丽上下尽皆知道。丰州之败,他们也曾听说。完全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有一支军队突然来到。

      双城城外星罗棋布的农田中,务农的百姓远远望见邓舍军队,扔下农具,满山遍野往城内跑。双城守军来不及放他们进来,拉起吊桥,城门仓促关闭。城头报警的鼓声、号角响成一片。惶急的高丽士卒,在军官的催斥下,不成队伍地冲上城头。一门大炮推上城头。

      城外百姓号哭震天,乱轰轰如没了窝的马蜂。有的瘫软在地,有的往城后边跑,有的哭叫着捶打城门,有的吓傻了,一头往大军撞来。

      一面赵字大旗,竖立双城城头。旗下十几个士卒,拥出位千户打扮的人物。高问城下:“来者谁人?”

      邓舍的士卒,穿的多是从永平得来的元军盔甲。他们大部分不是白莲【创建和谐家园】,扎红巾的不多。又只打了一面邓字帅旗,双城守将辨不出他们的来历。

      高丽抢占双城之后,改名咸州,又改万户府。元朝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拿它没甚么办法;却一直派有使者,来往鸭绿江边,威吓高丽。高丽境内,曾传言元朝要发辽东兵百万来攻。

      故此,这个高丽将军第一个反应,是元朝真的来攻了。

      对他的喝问,邓舍不理不顾。自顾自安排诸将,分配各军。双城城池不大,方圆两三里。城门有四,邓舍亲自屯驻正门;文华国、关世容负责西面;陈虎、罗国器引军,围住东侧。后门处,安排了两个百人队,虚虚放开,有出城百姓、敌人信使,一概拦下。若是敌人怯守,从此突围,那再好不过。邓舍志在夺城,不在杀人。

      高丽在此地的驻兵,俱来自东界沿海,两三千人。城内居民大多是辽东、高丽无土流民。诸将领命各去扎营,骑兵、弓箭手、火铳手调前,严防城内袭击。两门大炮推出,正对前门。

      那千户还要问些什么,邓舍挥手传令:“试炮。”

      大炮轰鸣,震得人耳朵嗡嗡直响。第一发就打个正着,落在城墙之上。震落许多石、砖,风一扬,洒了高丽将军满头满身的土。大旗倒卷,他转身退下了。留下布满城墙的士卒,匆促忙碌地搬运各种守城器械。

      看过城头,邓舍静看各军布阵。马驰人奔,枪戈遍布,阳光下,闪闪耀眼;旌旗到处,荡起的尘土,几乎掩盖整个双城。城外的百姓,被阻隔在壕沟以外,大军以内,绝望地聚集一堆,有男有女,有老有弱。

      洪继勋立在邓舍身侧,拿着纸扇,指点四周:“将军请看。此地,东北则崇山重叠,西南则大野旷远。北控高原而达白头山,南联沃野而至铁岭。东濒沧海,西俯高丽。居南北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兼且,土地肥沃,有渔盐金矿之利。说它是王业之根本,一点儿也不过分。”

      连着几天,他先是王霸之业,又是王业之根本。邓舍本无此意,也不禁听得怦然心动。转念一想,一地未得,妄谈王业,太过可笑。即使此地真有王气,还能做高丽王不成?也就把这个念头丢下了。

      城中高丽军队,一直未曾出城袭击。先前那个千户,不久又随着几个军官上了城墙。居高临下,仔细观察邓舍军伍。

      洪继勋本地土著,对他们熟悉得很,一一介绍:“先前那一个,姓赵,名叫赵都赤。本地人士。高丽破双城前,他主动去朝见高丽王,被授高丽双城地面管军千户。他左边那个,面白长须的,是万户姜忠祥。右边那个小将,也是双城土著,官居东北面兵马使,名叫李成桂。——他的驻所不在此地,大约是回来探亲的。

      “高丽王攻双城时,就是他父亲,原蒙元双城千户李子春做的内应。”

      李成桂这个名字听着很熟。邓舍想了半天,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军机繁杂,一会儿,也就把他给忘了。

      双城挨近海边,气候潮湿。较之高原地带,暖和得多。士卒们驻扎营地的速度很快,薄暮时分,各营扎好。各自举炊做饭。诸将分别来见,文华国沉不住气:“将军,军中粮草将尽,只剩半月之用。何时攻城?”

      军中存粮一部分来自永平,还有一部分是沿路行军,循照旧例哨来的。所谓哨粮,其实就是抢。不但小明王的部下这么做,张士诚、徐寿辉等义军也都这么做。只要诸将做的不是很过分,邓舍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部分粮食前后加在一起,数量不少。

      掌的军队越多,杀的人越多,邓舍发现他的心肠就变得越硬。一个多月前,村中杀卒的故事,如今回想起来,恍如一梦。邓三曾因邓舍阻止抢粮而揍过他,现在他能体会到邓三当时的心情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万多人,怎么养活?没城没地,不抢,怎么带兵?流民来投他,不就是为了一口饭吃?喂不饱他们,一天可以,两天可以,到第三天,他们就会一哄而散。

      想想以前的自己,看看现在的自己,他苦笑。

      他痛恨现在的自己,又无力改变。除非他解散军队,然而,军队解散了,他怎么报仇?就不说报仇,他怎么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想想邓三是怎么死的,再看看王夫人在林中的遭遇,手里没兵,只有这两个下场。

      义不守财,慈不掌军。他安慰自己,我变得理智了。内心中一个声音愤怒地反驳他,你这是虚伪!冷血。他选择忽略了这个声音,重回到眼前帐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问题,洪继勋献策时,他就问过。此时,还请洪继勋来回答。

      “诸位将军无须担忧。小可生在斯,长在斯。双城内外,兵马布防、器械粮草、人口老幼,如反掌观纹一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再则,小可家族,在本地略有声望,城中父老,如果知道有小可在,不说立刻献城,料来在防守上,也不会和高丽军队同心同德。毕竟,高丽得城才三年,不少【创建和谐家园】未曾搬迁。

      “我军又来得迅速,高丽人猝不及防。”洪继勋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折扇在手掌上一敲,斩钉截铁地道,“小可断言,三天之内,此城稳破。”

      又打开折扇,递上来。请诸人观看:“双城虚实,便在其上。”

      这个折扇,邓舍看过,诸将未看。围上一瞧,竟又是一幅双城城防图。文华国大笑:“有此图,孙子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捋腰间金链子,再问邓舍,“将军,何时攻城?”

      第二卷

      我

      来

      一

      扣

      动

      天

      地

      第一章

      扣城(一)

      士卒远来,但是还不能尽数休息。

      攻城时间定在了凌晨。除邓舍本部的主攻将士抓紧时间休息,其他各部由百户指挥,集中起壕沟前的高丽百姓,由河光秀出面,从中挑选出几百个壮丁,押送到附近山上砍伐树木。又派队到周围村镇,收缴菜油、柴草、木板之类,做攻城的准备工作。

      军中可做攻城之用的大型器械只大炮、巢车等寥寥数物。所以,必须临时赶制填壕车、云梯、搭车、半截船这类东西。

      离开永平前,邓舍裹挟了城中工匠,并上流民中的工匠,组成一营。人数不多,约四五十人。交给陆千五指挥,配上两个千人队,连夜赶工。

      陈虎诸将提议,仿照蒙古人的战法,驱赶高丽百姓去填壕沟、挡箭矢。邓舍没加考虑就拒绝了。他连收聚菜油之类都平价给钱,又怎肯拿高丽百姓做肉盾,来当恶人?何况有洪继勋这个地头蛇在,他相信很快就可以破城。

      城外忙碌一夜,城内也是一夜忙碌。敌人其间有两次试图用大炮、火箭,来破坏他们的准备工作,无奈距离太远,射程不及。次日三更一鼓做饭,四更二鼓炊毕,五更三刻,全军击鼓,【创建和谐家园】攻城。

      双城挨近海边,气候潮湿。虽然偏北,较之鸭绿江以西,反而更加暖和。邓舍选择了正门做主攻方向,宽达十几丈的壕沟前,这会儿空空旷旷的没有一物。几颗寒星挂在天边,肃杀冷清。

      杨万虎、陈牌子自请先锋,邓舍夸奖一番了事。先锋的作用举足轻重:顺利,鼓舞士气;挫折,军心沮丧。他不能随便交给不知根底的人,选了赵过,领一千人,举着半截船,不打火把,趁夜【创建和谐家园】近壕沟。

      半截船形似半截翻覆的小船,以四根木柱为角柱支撑顶盖,攻城时,四名士兵各持一柱,用以遮挡矢石。除了这四名士兵之外,每艘船底下,尚有十个人,背负高丽百姓挖来的泥土,负责填平壕沟。

      城头的敌人喧哗叫嚷,点亮了火把,城上城下照得亮如白昼。队正百户大声喝令,弓箭齐发。因为是临时赶制,半截船打造得有些粗陋,但非常结实,顶盖用木板、实木联结,密不透风。弓矢射不透,不多时,第一波填壕的士卒返回,半截船上插满弓矢,却没一个伤亡。

      诸将一夜未睡,此时俱围在邓舍旁边,一起观战。瞧见此景,李和尚、文华国开怀大笑;陈虎等人,也无不欣喜。

      第二波士卒又到了壕沟外,高丽人学了聪明,改射火箭。邓舍早有准备,每波填壕的士卒出发前,都在顶盖上浇了一层透水,火箭一时之间,燃烧不得。偶尔有火力凶猛的,也尽可以等到回营,从容扑灭。

      城头的大炮开始轰鸣。双城大炮只有一门,但如果次次都能对准的话,杀伤力也不小。连着三炮,击中了一簇士卒,半截船抵挡不住,破碎溅射。下边的士卒有几个被铁弹击中,倒了一片。没受伤的拉拽起他们,弯着腰,飞快跑回。途中,又被箭矢射倒几个。

      拽炮手拖动军中的两门大炮,定点定位,瞄准城头大炮,接连反击了三四炮,都没打中。火炮的长度太短,不到半米,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很难打中。

      敌人城墙脚,掀开了几个藏兵洞,两三百人猫着腰冲出来,到达城脚的敌楼、战棚,钻了进去。敌楼、战棚位置很低,几乎和半截船水平。第三波冲上去填壕的士卒,半截船挡得了上边,挡不住对面。片刻之间,五六个被敌楼、战棚中的敌人射中腿脚、胸腹。

      “击鼓,助威!”邓舍指挥大炮,调整远近,先解决敌人的战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