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邓舍扶案起身:“计议已定。诸位将军,【创建和谐家园】纵然来攻,仓促之间,也来不了。咱们再招两天兵马。”顿了顿,接着道,“八千新兵,虽已编伍,长官尚且未曾任命。我的意见是,关、李、罗、赵四位将军,各领千人;文、陈二位,辛苦一点,各带两千人马;黄千户,请你屈尊,便做这八千人的副万户吧。”
不等众人说话,他继续道:“各位目前本部兵马,就请先交给我,暂充亲兵。新兵名册,都在陈将军手中,士卒如何分配,请陈将军负责。”最后他问道,“这么分配,不知道诸位将军,以为妥当不妥当?”
这个方案,是他和陈虎、文华国商量好的。如果诸将留下,就这么安排。
一来,他们手头没那么多有带兵经验的人,攻取高丽,还得倚仗他们;二者,既然他们自愿留下,再不公正对待,徒然令之寒心,也让别人觉得自己度量太小。反正,他们只有三千人,大头还在自己掌握之中。
而且,分配兵卒之时,也尽可以在不致引起关世容等人不满的情况下,多给自己分点年轻力壮的。又一举换回最有战斗力的八百老卒,称得上两全其美。
只不过,关、李、罗好安排,黄驴哥却不然。他本是千户,职位众人之中最高,又自居嫡系,陈虎认为,不管给不给他实权,他都不会平衡。所以,干脆,任命他一个有名无实的高位。邓舍深以为然。
任命一下,众人无不欢喜,千户能统千人,这已经是破格的待遇了,关世容三人自无疑义。黄驴哥再也压抑不住怒火,黑着脸转头就走。
文华国冲着他的背影,狠狠吐出一口浓痰。这【创建和谐家园】连日来耷眉扫眼,他早看不顺眼;方才军议,又连连揣歪捏怪,冷嘲热讽,要不是爷爷姓文,斗大的拳头岂能饶他!
邓舍很能理解黄驴哥的愤怒。他也不生气,微微一笑:“既然大家都不反对,便请回去熟悉部伍。大后天一早,准时出发。”
※※※
注:
1、行枢密院。
管军机构,元初在一些行省设有行枢密院。平定天下之后,行枢密院基本上都撤销了。
世祖忽必烈想以行枢密院来以分行中书省的权力,大臣竭力反对,作罢了事。各行省驻军的调动指挥权,重归行省平章。无皇帝特旨,平章以下官员,无权管理军政。平章大多由蒙古人担任,少数有色目人,【创建和谐家园】不能担任。
元末战乱,元廷又开始在各行省设行枢密院。
2、辽阳行省佥行枢密院事。
正三品。
3、元朝军队数目。
元朝的军队总数大约在一百万人左右,具体数目无从知晓,因为“以兵籍系军机重务,【创建和谐家园】不阅其数”。“虽枢院近臣职官军旅者,惟长官一二人知之”,元朝百年,“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天下兵马数目,皇帝知道,院官儿里为头的蒙古官人知道”,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枢密院的官儿和地方上的小官儿不一样,【创建和谐家园】是绝对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的,甚至在枢密院中无人,没什么军情时候,也是如此:元帝避暑上都,“旧制,枢府官从行,岁留一员司本院事,【创建和谐家园】不得与”。
——元帝到上都避暑,每年都去,去的时间很长,一般半年。自关铎陷上都,“焚宫阙一尽,元主不复时巡矣”。
4、千户。
元制:上万户府统七千人以上,中万户府统五千人以上,下万户府统三千人以上。千户、百户也分三等,皆如万户统军数目。百户之下设牌子,编兵十人。牌子头又叫十户长,又叫十夫长,也有叫九夫长的。朱元璋充郭子兴亲兵时,担任过这个职位。
按实际管军数,宿卫亲军各卫指挥使和驻防各地的万户府万户,官阶是正、从三品;千户从四品到从五品;百户为从六品到从七品。
各地义军的军队编制,大体和元制相同。
5、散官。
元制,武官无正一品,最高的是枢密院长官,为从一品。按照正、从,分九品十七级。
每一品秩都有一定的名号,即“散官”,五品以上称将军,六品至八品称校尉或副尉,九品均无散官名号。
——也就是说,千户以上的,都可以称为将军了。
每一品散官,又分为二至三阶,自二品至八品,共有三十四阶。如:武官正二品,分为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共三阶。
不过,元的散官和职不全对应。
6、岁收。
“金入三百余锭,银入一千余锭”。
一锭五十两,一年的白银收入五六万两,高的时候,也不过七八万两。1298年,右丞相完泽言:“岁入之数,……银六万两,……”
不过立国百年,加上继承前代存银,以及窝阔台时期的“扑买”,很多西域人、【创建和谐家园】,用一定的银两,买下地基、水利、酒课、盐税甚至天下河泊、桥梁等等,交给汗廷的银两前后计算,几百上千万两。
因之,储银的数目还是不少了。世祖忽必烈曾使人带黄金十万两,赴西域买药。忽必烈死,成宗即位,“诏诸路平准交钞库所储银九十三万六千九百五十两……”。
7、百两白银的价值。
已经很多了。
自元朝起,中国开始采用以白银为价值的尺度,并逐渐发展为以白银为流通手段。
元发纸钞,即是银本位。元初,一两白银值钞两贯,一贯千钱;至正年间,通货膨胀,四贯钞换不了六分银,一两银换将近七十贯钞,一百两就是七千贯,七十万钱。这还是官价,民间黑市的价格更高。
这是因为纸钞的购买力很低,相较金银,没人愿意要。至正十年,脱脱变钞法,发新钞,江南米每石为旧钞六十七贯。至正十九年冬,杭州米价卖到二十五贯一斗。
8、元宝。
元宝者,元之宝也。
中国式元宝之开始,自元朝起。至元十三年,元兵征服南宋时,世祖忽必烈把从征将士搜集来的散花银,熔铸成元宝的形状,通称银锭,取名元宝,分赐有功将士。
第三十章
定策(三)
当晚,邓舍亲自去见王夫人,给她解释目前处境。
一心想神气十足回上都的王夫人,听完邓舍的话,倾下半桶冰雪来,心凉身寒。较之别人羡慕,不用说,保命更为重要。她迟迟疑疑地问道:“将军有何计议?”
邓舍不肯说自己打算,推到众将身上,他道:“得知此情报之后,属下紧急约见诸将,商谈去留之计。大家一口同声,大兵即将压境,敌众我寡,城不可守。然而,上都危急,属下等身为关平章麾下,自当同赴危难,绝不能怯战而逃。所以,众将决定,两日后撤出永平,游击往东北方向,伺机赶赴上都。”
他瞧了眼强作镇静的王夫人,话锋一转,又道:“只是,赴死男儿事;此行危险多多,娘子千金之躯,坐不垂堂。属下认为,兵凶战危属下等一力担之即可,娘子若愿意,一帆渡海,尽可先去山东。”
王夫人心中满意邓舍安排,显露出来故作犹豫之态,邓舍再三恳请,她才点头同意:“小邓将军忠心耿耿,妾身敬佩万分。”三言两语,敲定出海日期,约在后日一早。入永平以来,邓舍送上、王夫人索要了甚多珠宝绫罗玩物用具等等物事,她得用一天的时间来收拾。
急切之间寻不到大船,扈卫止拣选了三二十人,多为王夫人身边旧人。之前送来的两个婢女,也一起带上。又应王夫人要求,邓舍从府库取来银百两,以壮行囊。
安排妥当,踏着夜色,邓舍告辞回府。回想起来,半夜对话,王夫人竟把大半时间用在了提各种要求之上,一语不曾问及还留在辽东的王士诚。
他晚上回去还不能睡,太多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发军械,其次给士卒开三个月的粮饷,稳定军心,还得找一个借口,告诉他们行军的目的地。不能直说,也不能假说,这个任务,交给了吴鹤年。吴鹤年不负所望,“永平乏粮,高丽粮多”,招募的新军饿怕了的,八个字足够了。
除此之外,当务之急,是凝聚战斗力。邓舍挑出三百名会使用火铳的老卒,把从永平得来的火铳分给他们,加上原有的一百火铳手,合计四百人。另外除了缴获的八百匹战马,几日来,又自各地城县豪门大户中,搜集了百十匹,凑够九百,配上会骑马的九百个新兵,组织起了一支骑兵千人队。
火铳队和骑兵队,邓舍一并带到身边指挥。至于剩下的四百老卒,以亲兵的身份,下到文、陈、赵三人军中,暂任百夫长,好在行军路上训练士卒。
两天之中,又召来四千多人。邓舍自带两千,拨给赵过一千,剩下一千人,平分给关、李、罗。第二天,送走了王夫人,邓舍就像胸口搬走了一块大石一般,神清气爽,轻松自在。
万事具备,第三天一早,陈虎带前锋先行,关世容、李和尚分做两翼,赵过押运辎重,文华国断后。罗国器、河光秀等,随同中军。人马逐次开拔。
大宁、兴州位处永平西北。邓舍决定绕开它们,取道东边的瑞州总管府,向北直走,横渡大凌河,转折东去,过辽阳,直达鸭绿江。总计行程,六百里上下。
出得永平城,邓舍高坐马上,回头观望。阴森森天空下,远处城池巍峨,山林耸峙。近处大旗飘扬,戈戟丛立;前后人欢马腾,烟尘飞荡。不禁感慨,十天之前,仓皇奔命,转眼之间,坐拥万人。
忽然想起王夫人种种表现,鄙薄之余,为之警惕。
穿越以来,所闻所见,白骨山积血成泉。如此世道,这般人间,生死百态寻常见,王夫人的行为,说起来不值一晒。短短十年间,多少英雄起了,多少英雄败了?
想当年,芝麻李、布王三,南、北琐红军偌大的声势,两三年风消云散。数十万众分崩离析,本人落个献首大都的下场。时也?命也?邓舍转回头,低头沉思,丝毫不像身边河光秀诸人那般踌躇满志。他举步维艰。
但不管前程如何,路,一步步还得走。
路该怎么走?大江南北烽火遍地,任谁都看得出,大元朝摇摇欲坠。然则,蒙元毕竟立国百年,又有全国各地豪门大户的支持,再不济,收拾他这一支小小队伍的力量,还是有的。环顾四周,他深深体会到了周公之所以吐哺的原因,人才太难得了。
数遍周身,可用之人,寥寥无几。陈虎谨慎有余,只能谋一域;赵过勇武,一个将才;文华国粗中有细,脾气太过暴躁;罗国器等人不用说,吴鹤年贪生怕死,不堪重用,河光秀之流,犬狗罢了。
求才令挂满城县,言辞恳切;吴、河两块马骨抛砖在前,可来投的文人士子,依然一个也无。面对这种情况,他辗转反侧,束手无策,也动过招揽前世所知的那些名将名臣的念头,转念一想,并非可行之道。
他前世知道的名臣名将本就不多,大乱至今,估计大部分也早都各有其主,找也无处找。最重要的,他根本不相信遍天下就那么几个人才。
历朝历代,开国元勋基本都是皇帝发家前的老乡、熟人。难道真的就是天地灵气钟在一地?无非因为老乡、熟人,才是掌权者最信任的人罢了。与其说天降星宿辅佐【创建和谐家园】,不如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转念一想,古人云:十人中的第一为杰,百人为豪,千人为雄,万人为英。如今,他的麾下也有万人之众了,说不定,其中便隐藏着成百上千的英雄豪杰。邓舍精神一振,吟道:“雄关漫道真如铁,六亿神州尽舜尧。”
河光秀耳朵尖,虽不识字,倒懂得什么叫诗,没口子地称赞:“好诗,好诗。大将军文武全才,直听得小人屁滚尿流。”
邓舍没笑,罗国器先笑了。一个阉人棒子,人模狗样学人文绉绉说话,邯郸学步,狗屁不通,这简直就是对圣人文字的侮辱。换在平日,他还不立刻就勃然大怒?只是如今王士诚把他操练得转了性,一笑而已。他按住马鞭,指向远方,向邓舍说道:“将军,走得快时,今天便能进入辽阳界面,明日晚间,就能扎营六股河畔了。”
邓舍望了望天,道:“天气不好,士兵又只经过草草训练,走不了太快。”接连两天,没见着大宁、兴州的动静,他有些不安。正思量间,一骑快马从前边奔来,认得马上骑士乃是陈虎的亲兵,邓舍心中一紧。
那骑兵飞驰到前,滚落下马,冲到邓舍马前,急促报告:“将军,前方十里,我部接触到一小股【创建和谐家园】游骑。陈千户手边止二三十个老兄弟有马,追赶不及。”
“【创建和谐家园】奔哪个方向去了?”
“一部奔大宁方向,一部游弋左右。”
这是在观我军容!邓舍心念电转,传令:“各部,高举大旗,严令各位将军约束部伍,务必整齐行列。”这些年他费尽心思,颇寻来了几本兵书,也曾细细研究过。兵家有云: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
邓舍命令陈虎亲兵:“拨给陈千户两百骑兵。【创建和谐家园】游骑,一个也不许放走。”再问,“除了游骑,【创建和谐家园】的大队人马见了没有?”
“三十里之内,没有敌踪。”
邓舍凝神静思,他们才出永平不远,元军纵使攻击,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可虑者,这股游骑究竟是从大宁来的远探,还是元军来攻军马的前锋。
罗国器喃喃道:“【创建和谐家园】若真来攻,这一万新兵,……”
“怕的不是他们来攻。”邓舍打断罗国器的话,“怕的是他们不来攻。”
“将军是怕【创建和谐家园】……?”
“在前道设伏。”
邓舍咬了咬牙,再度传令:“命令陈千户,游骑再放三十里,一丁点的风吹草动,都不许放过!”他犹豫一下,打消了立刻召回下放各军老卒的想法,为时太早,现在做了,只会引起新兵们的不安。
他冲罗国器拱了拱手:“罗千户,等【创建和谐家园】真来了,辛苦你一趟,带两百个人,去后军替下赵过。其他的,暂交我来指挥。护运辎重的担子,暂且交托给你。战乱若起,没我的命令,你无需参加,保好粮草就是。”
罗国器毫无不豫,爽快接令。
冲锋陷阵,他自认不如赵过。而且,临阵交托,不也正是信任的一种表现?山东没去成,他有想法;可是对邓舍的慷慨大度,他还是十分佩服。不说别的,换成他,就不一定舍得把几千人马交给才相识个把月的外系统领。
“人在粮在。”他简短地道,又问,“要不要请来文、赵诸位,商讨一下军情?”
邓舍摇了摇头:“【创建和谐家园】要来,早晚要来。无非战、守两策。退回永平守城,百害而无一利,只会造成军心浮动,仓促成伍,更是大忌。如此,战而已。”他又解释,“突然之间,把他们都叫过来,一样会引起士兵疑虑。自乱阵脚。”
微一沉吟,他第三度下令:“传令,徐徐行军,过午即停。各营结寨,一定要把营地扎好。壁垒沟堑,旗帜警鼓,统统不能少。”
“也好。挖筑工事,权当练兵。”罗国器苦中作乐。
连下三道命令,邓舍仍觉不足,吩咐河光秀:“去请黄千户、吴先生来。就说,我有事相商。”
刚才他紧张发令,无暇注意河光秀,此时才发现,他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联系河光秀去永平做内应时,也是这般自若神色,邓舍和罗国器对视一眼。两人想法类似,表达不同。一个想:真是个怪人。一个想:狗胆包天。
邓舍请的是两个人,只来了一个。黄驴哥推说人微言轻,够不上“相商”的资格;吴鹤年来得很快,他不会骑马,邓舍专门给他找了辆车。虽然如此,天寒风冷,一样冻得不轻。
吴鹤年缩着脖子,鼻涕横流,半晌说不出一个字。行军打仗,他没接触过,邓舍也没指望他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谋划。他想问的,是吴鹤年对张居敬、世家宝两人的了解。
“张居敬管行枢密院的,那是军事;小人任职伪元的是地方,和他不搭界,没什么了解。”吴鹤年绞尽脑汁地回忆,说道,“世家宝倒是略知一二,接触过几次。这个人至正初年进士出身,善言论,有城府。会说汉话,懂汉字,对咱们的书史甚有涉猎。文质彬彬的,姿容丰整,州县中很有人望。”
他能想到的,只有这些。
邓舍通过他的描述,大概勾勒出了世家宝的形象,简而言之,一个汉化的蒙古人。这就不太好对付了,他读你的书,读你的史,他了解你的文化,他可以猜到你的思维方式;反过来,你却很难猜测他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