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邓舍有些焦急。道路上的马蹄痕迹,比开始更加密集了。
连着追了两天两夜,马蹄从密集变得稀疏。这些变化,使得众人都迷惑不解。要说是元军歼灭了文华国部,可前边还有马蹄印;隐约猜到也许是元军退了,又不能相信文华国以三百人击退三千人。
第三天入夜时分,前头探马来报,见着了文华国部。
第二十三章
永平(二)
两处人马相见,自有一番热闹。邓舍三言两语讲清路上发生种种,问文华国元军去向。文华国、陈虎也是纳闷:“追到半截腰,【创建和谐家园】主动退了。或许是见了续千户尸身,没了继续追击的动力?又许是没了粮食,不得不撤?”
众人猜疑纷纷,摸不清头脑。但不管如何,这总是件好事。连着被这股探马赤军追击了几天几夜,大家不由轻松。
陈虎向王夫人道歉,言辞诚恳:“续千户伤势恶化,找不来大夫,……本想带了他尸身走,【创建和谐家园】追得紧,掩埋都没空。小人们照看不利,但随娘子见责。”
王夫人怎会为这等小事,责备他们?反而好言好语,安慰几句,又万福行礼,多谢文、陈引走元军。她穿着续千户的衣服,男装而行女子之礼,眉眼俊俏、身段宛转,十分可爱。
为保险起见,两军又赶了半夜路,寻处山岗,扎营安歇。路上,邓舍说知了打算,做了十几年马贼的文华国素来胆大包天,自无不赞同的道理;陈虎思量了一路,觉得里应外合之计可行。
邓三战死,上马贼老兄弟只剩四十来人,他们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搏一搏,或许就是另一片天地。
请王夫人去歇息罢,诸将聚合,命河光秀跪在他们面前,详详细细把永平城内城外的虚实讲个透彻。河光秀在永平住了三五年,平时走街串巷,【创建和谐家园】求食;三街六市、兵马驻防,十分熟悉。虽不识文字,难得手脚轻便,他请来纸笔,绘成图案,送上邓舍等人观看。
邓舍等人观看图画,文华国却对河光秀极感兴趣,他还从没见过阉人。饶有兴趣地上下打量几番,带河光秀到一边,他命令:“你这厮,脱下裤子。让爷爷看看,没鸟的人,是甚么鸟样。”
这要求毫不过分,河光秀就是靠这个吃饭。他脸上堆着讨好笑容,也不爬起,轻车熟路地裤子扒掉。文华国看得仔细,吐了一口,一脚把他踢翻:“没廉耻的猪狗。”周围聚拢的士兵们,哄然大笑。
邓舍注意到这边闹剧,命赵过过去制止。叫河光秀穿上裤子,带到眼前,他温声道:“文百户人粗心善,你不要见怪。”用人之际,他虽看不起河光秀人品,话不得不说。
哪知,河光秀棒子出身,从生下来,本国人就鄙视不把他当人看待;自宫后,更是辱骂殴打,只当家常便饭,地位连只野狗都不如。而过了鸭绿江,【创建和谐家园】却多有上国风范,不愧礼仪之邦。大多只是像文华国这样,看一看,顶多笑骂两句,完了还有赏钱。对他而言,对比往昔,不啻天堂。
所以,邓舍温言说话,他反而浑身不自在,一收喜笑颜开。他惶恐道:“文爷爷爱护小人,是小人的福气。爷爷这般说话,才是把小人当猪狗看待。”
邓舍料不到世上还有这等人物存在,呆了呆,才道:“如此,如此甚好。……我且问你。永平城中,你同乡有多少人?都做些什么勾当?”
河光秀道:“千人上下。大半和小人一样,卖艺谋生。不争气的,乞讨求活。家户殷实者,四五十人,多是女儿为大户婢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高丽女白皙而美,且婉媚,善事人。在中国各地很是吃香。许多大户人家都以有高丽侍婢为荣,这也成了很多高丽人在中国最好的出路。邓舍了然地点点头,取过画图,问道:“你说永平城内,驻兵不足五千。这个消息,可靠?”
“小人同里的女儿,便是永平驻军千户的外室。蒙他看得起,有时宴请千户那颜官人的时候,也叫小人前去助兴。席间常听他们谈论军事,故此知道。”
“郡守才能如何?”
“达鲁花赤官人,……狗达鲁花赤是色目人,不通汉文,素不管事。总管为【创建和谐家园】老爷,精干聪慧,有青天之名。”河光秀老老实实答道。
邓舍皱皱眉头,郡守能干,需得小心从事。众人各自歇去后,他辗转不能眠。夜阑人静,地虫啾啾。天依然黑沉沉的,云层很厚。这是邓三死后,他单独从事的第一件大事。上马贼老兄弟都很支持,但更让他感到沉重压力。
窸窸窣窣的声响从身后传来。他警觉地握刀回望,见是陈虎。
“睡不着?”
“陈叔,事关重大,八百兄弟的性命。一着错,全盘错,不能不仔细计较。”邓舍给陈虎让了点位置,请他坐在铺陈地上的披风之上。
陈虎坐将下来,没有说话。只是静静陪邓舍观风看夜。
夜渐逝去,微微明亮。浓厚黑云压顶欲摧,远处站岗哨兵,手中长枪红缨随冷风飘动,连同身侧骏马,被晨光剪影成一个阳刚、坚强的形象。
陈虎站起身,拍了拍邓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尽了力去做了,无论成败,无须后悔。”说完了,爆句粗口,“人死逑朝天,舍哥儿,只管去做。”
这和他平时形象大不一样,邓舍莞尔一笑,风虽冷,心很热。
诸军用头盔烧了点水,就着吃些邓舍带来的干粮。半夜休整,马力、人力精神许多。邓舍当仁不让,奉王夫人命,指派分令。陈虎前锋游骑,文华国带部断后。黄驴哥、罗国器、关世容、李和尚,随大队而行。又提拔赵过,把王夫人给他的二百亲兵,分了一半给他。
有条不紊,径投永平。
元朝的地方行政规划,行省之下,为路府州县四等。永平府,乃是永平路治所在地,接临辽东,遥望大都,位属腹里管辖。河光秀所讲达鲁花赤、总管等官员,便俱为永平路长官。
在上中下三等之分中,永平路是下等。本为府,后升平滦路,又以水患改名永平,取其永远太平之意。领县四州一,州又领二县,州县也俱为下等。太平时,全路三四万人。迭经战乱,却因一直没被兵,路中人口不减反增。大批的流民拥挤而来,河光秀估计,但只永平府人口,目下就不下三万。
一行人走小路,远城廓。晓夜行军,碰上两三股青军。大股的躲开,小股的歼灭,剥了衣裳,留待后用。行军闲暇,邓舍和罗国器、陈虎等人,又再三询问河光秀,反复推演,一再计算。务求做到一击而中,万无一失。
太行、长城内外,元廷布有重兵。他们舍近求远,由兴州(今承德东西部)而入辽阳行省,再从辽阳行省折往南行,过大宁路(今内蒙古宁城大明城),而重回中书省境内。
兴州、大宁二地,都还在元军手中。尤其是兴州,驻扎了虎贲侍卫亲军都指挥司的一个千户翼。虎贲侍卫亲军都指挥司是三十四衙宿卫亲军中的一支。宿卫亲军号称“天子之禁兵”,宿卫在内,镇戍在外,称得上精锐二字。
为了不引起惊动,邓舍他们选择半夜而过。又行不数日,卢龙在望。
卢龙,永平府属县,倚郭而建。
※※※
注:
1、高丽女子。
“高丽女白皙而美,大胜中国。”且高丽女子“婉媚,善事人。”
“京师达官贵人,必得高丽女,然后为名家。”“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女孩童。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
元人诗云:“恨身不为高丽女,车载金珠争夺取。天下承平近百年,歌姬【创建和谐家园】出朝鲜。”
2、高丽贡女。
贡女制度和征选高丽宦官一样,都是当时元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奇氏就是高丽贡女。除此之外,仁宗、泰定帝的皇后也是高丽贡女。
向高丽索要贡女的,不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宗室藩王、贵族官僚等各种势力。
高丽贡女不足,乃有人将【创建和谐家园】女童送往高丽,学习高丽语言音乐,回来假称高丽女。“女儿未始会穿针,将去高丽学语音。教得新番鹧鸪曲,一声准拟值千金。”
为解决对元贡女来源问题,高丽发布了管制处女法令:“良家处女先告官,然后嫁之,违者罪之。”并对禁婚令一再加以重申:“女年十六岁以下,十三岁以上毋得擅嫁,必须申闻而后许嫁,违者罪之。”
有一些高丽官吏主动献女给元朝官吏,以此来借机提高自己的官职地位,有很多如此卖女之人,然而元朝的官吏却不一定会接受,而是要看对方是否名族出身。
讲个小故事:元朝驻高丽达鲁花赤脱朵儿为子求妇,要求“必出相门”,选中一家。其家主上朝未还,其家求“待以礼成,不听,径自取而去。”而这个堂堂高丽“相门”,竟是无计可施,忍让罢了。
不过,肯和高丽官员联姻的,多是蒙古族,也有【创建和谐家园】等族,【创建和谐家园】贵族基本没有。一方面【创建和谐家园】地位地下,高丽官员看不上,一方面【创建和谐家园】对高丽女子还是很排斥的。
3、元朝地方行政。
“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州、领县,而腹里(中书省)或有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者,其府与州又有不隶路而直隶省者,具载于篇,而其沿革则溯唐而止焉。
“凡路,低于省一字。府与州直隶省者,亦低于省一字。其有宣慰司、廉访司,亦止低于省一字。各路录事司与路所亲领之县与府、州之隶路者,低于路一字。府与州所领之县,低于府与州一字。府领州、州又领县者,又低于县一字。路所亲领之县若府若州,曰领县若干、府若干、州若干;府与州所领之县,则曰若干县,所以别之也。”
4、达鲁花赤。
先引一个数据:“元朝中期官员共有22490人,30.12%为蒙古、色目人,69.88%为【创建和谐家园】、南人。比较族群人口比例,可见悬殊,且,【创建和谐家园】、南人之任职,多为州县小官,所谓牧民官,元朝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蒙古、色目人多不解汉文,无法管理。”
达鲁花赤和总管并称“长官”,是路的最【创建和谐家园】员。达鲁花赤是监治官,掌官府印信,位在总管之上,文献中常称为“监”。也就是专门负责监看地方。
至元二年下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创建和谐家园】充总管,【创建和谐家园】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实际操作上,达鲁花赤原则上由蒙古人担任,其次以色目人担任,“【创建和谐家园】任是官,故事所不许”。
而蒙古人、色目人充任总管及总管府官员不受限制。总管“掌判署”,处理赋役词讼及一切政务,亦称“管民长官”。
第二十四章
永平(三)
邓舍等人到达的时候,天色已晚。
卢龙县城不大,兵荒马乱时节,早早关了城门。红巾一路潜行,半个人影也没碰着。县城外肥田腴地,清水流溪,大树成林。向西远望,苍茫夜色中,远山如线,连绵起伏。
邓舍命诸军停在县城外十数里之外的一处荒野林中。下令:不得生火,人马衔枚,禁止交谈。从林中,他们已经可以看到永平府高耸巍峨的城墙,灯火点点,城中居民还未曾安睡。
叫来河光秀,邓舍和颜道:“想来永平这会儿,城门已关。你可以进去?”
事到临头,河光秀居然一点儿不紧张。他略带自豪,说道:“爷爷尽管放心,永平守城门的士卒中,有小人熟识。也知晓小人随狗腿子青军出城的事儿。换作他人不敢保证,小人去叫门,肯定开。”
邓舍凝目看他半晌,奇怪他的轻松表现。疑问在心,没问出口,他点了点头,道:“时间仓促,你一人进城,我怕你顾不过来。给你派几个伴当,助你成事。”召来赵过,道,“阿哥,挑拣二三十不怕死的好汉,带几个老兄弟,换上青军衣服,只充高丽青军。你随他一起进城。”
又请来文华国,当马贼时,他就是里应的老手。进城的人中,他是领头的。
赵过应是而去。河光秀自知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没甚异常,拍着胸脯表达忠诚:“赴汤蹈火,小人拼死也断断不敢耽误爷爷的大事。跟随小人去城的爷爷们,还请爷爷吩咐,城门守卒问话,不要回答,都交给小人打发。”
他语气、动作,纯出自然,半点不带勉强,较之方才,甚至更为自在。诸将无不生疑,文华国两步到他面前,他心直口快,想什么说什么:“泼才!你怎么这般轻松,敢不是有甚异志?”
一句话吓得河光秀软了脖项,叩头如擂鼓,焦急自辩:“爷爷这话怎么说!真是屈煞小人。小人身残,却非随风使舵的人,也敢自夸一句志坚。爷爷们兵强马壮,肯收留小人,小人一片欢天喜地还来不及,怎敢再做二心?只恨不能剖出心来给爷爷们看!”
文华国恶狠狠威胁:“老老实实办事,老子赏你口饭吃。敢有什么不轨,剥皮抽髓老子也是行家里手!”
入城的士卒,早就选好。赵过过去,一一招呼,齐齐换上青军服色。又打出一面旗,却是按河光秀描绘的他们使用的旗帜样子所制。
河光秀说的永平城中有高丽人千人,后来经过邓舍细细追问,才知有些夸大,他说的是整个永平路的高丽人数量。不过,大部分俱在永平城中。之所以高丽人会这么多,是因永平距大都不远,富庶安全;不少想去大都发财、或者从大都失意回辽东的高丽破落户,都聚集此地。
文华国、赵过等临走前,邓舍叮嘱:“此番进城,须得万事小心。文叔,一切以你为首。事成之后,引火为号,得失成败,在此一举。”
文华国大大咧咧:“此等事,早做得顺手。舍哥儿,你安心等好儿吧。”
入城联络高丽人,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八百人隐蔽在外,殊不容易。故此,邓舍和他们约定,后天夜间子时动手,选择的突破点为最虚弱的西门。
送走文华国等人,邓舍觉得这片树林不是适合的隐蔽场所。遣探马,寻找更好的地方,顺便摸清楚周围地形。永平城外二十里有座小山,不高,林木不多。胜在山下临水,周遭没什么人迹。听了探马回报,邓舍当即带人,夜行上山。
上得山来,先选块背风地方拾掇干净,用缴获来没用完的青军衣物大旗厚厚铺垫一层,悬挂树上,理出个遮蔽帐篷,请疲惫不堪的王夫人安歇。接着差遣游骑,布置岗哨。最后才分出区域,给陈虎各部按扎。以及分放干粮、派人取水。
十几天风尘仆仆,王夫人憔悴许多。邓舍再照顾,戎马跋涉也让她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耳朵冻了,滑嫩纤手,磨出好几个通红的水泡。
一躺下来,她就觉得浑身酸疼,尤其两条大腿,马鞍的摩擦,使得【创建和谐家园】辣地疼。东胜州破开始,她就一直没洗过澡。自己嗅嗅,身上的味道连香囊中的香料都遮掩不住。
明明很困,一下子安歇起来,她又睡不着。一忽儿想总算可以在攻城前好好休息两天;一忽儿可惜自己娇嫩的肌肤;一忽儿想到陷了永平之后,该如何补偿这些日的劳累;一忽儿憧憬十万众入上都的场景。
夜色渐深,帐篷外众军军令之下,安静无声。山下溪水细细碎碎的流动声,伴着风,传入她的耳中。她身上痒了起来,很想洗个澡。克制了这个冲动,她可不是那种不以大局为重的女人。
她隐约听到邓舍在和几个百户低声讨论攻城的细节。
又不由想到,邓舍一路上对她的体贴,——或者称之为忠诚。她对邓舍简直处处满意,不止忠诚体贴,而且和她鄙夷的文华国这类卤汉子不同,言谈举止很有点文雅气息。这是邓舍前世教育抹不去的痕迹,她当然不知,归结为邓舍幼时读过私塾的缘故。
可惜,他不是我家的家奴。最后,她遗憾地这样想道。
不过,回了上都,倒是可以央求夫君大人,收他为奴下。想到这里,她心情愉快起来,不久,她就睡着了。——邓舍会不会同意?她根本没考虑。在她看来,只有傻子才会拒绝自己的好意。
日升日落。
两天里,邓舍只睡了三个时辰。随着约定日期的到来,压力越来越沉重。他担忧文华国、赵过的安全,他忐忑攻城顺利与否。
紧张的不止他一个,黄驴哥、罗国器比他还紧张。中午饭时,黄驴哥和罗国器正在地上来回演算攻城过程;邓舍亲眼看到,他二人放着手里大饼不吃,面对面,吃掉了两块右手中的土坷垃,还都没有察觉。
陈虎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他的冷静,让邓舍很羡慕。最放松的,当数李和尚。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说来奇怪,自定下攻取永平的计划之后,李和尚安分很多,没再像以前,横挑鼻子竖挑眼,处处针对。对答说话,偶尔还有点恭敬的意思。
邓舍知道不能把自己的不安显露出来。王夫人支持下,名义上,他目前是八百人的最高长官。他的不安,只会动摇军心。所以,大部分的时候,他斜靠大树,闭目养神。
第三天。
下午,邓舍派出游弋,往永平城外打探。城中平静如常,没有异样。城外务农的居民,互相开着粗鲁的玩笑,三三两两荷锄而归。战乱时候,城门关得早。未到黄昏,城门关了。
邓舍吩咐众军吃干粮、整刀枪。耐心等到天黑,留下几队人,保护王夫人。较之子时,提前了一个时辰出发。
近处看,永平城墙显示才增高增厚没多久,新鲜的土质同老城墙截然不同,分成两种颜色。城外有河,绕城而过,不深,人工加得很宽。城楼上,一面大旗高挂垂落,风里缓缓卷动。满座城漆黑一片,鸦雀无声。
伏在城外两三里,邓舍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