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杜三立将百余名战俘集中起来“训”了一番话,他本没有在人堆前讲话的经历,所以也就说的结结巴巴,加上一口沂州土话,俘虏们有一半没听清楚他讲什么,但梁华达是听清楚了,杜三立的意思就是你们这帮【创建和谐家园】官军现在成了老子们的俘虏,只准老老实实地听老子的命令,不准乱说乱动。哼,俺们队长交代了,谁敢武力反抗或者逃跑,老子们手里的刀枪可不是吃素的!
跟着杜三立来的还有参谋组的两个参谋,逐一登记了战俘的姓名,籍贯,兵种,职务和年龄,并且将他们分为了五个小队,指定了小队长,看守们也分了组,每个小队有四个匪兵看管。每天早上起床、中午吃饭前,晚上睡觉前都点名,点到名的站到另一边,想有人冒充也不成。杜三立凶狠地宣布,哪个小队有人反抗或者逃跑,全小队跟着遭罪。
这条比较恶毒。梁华达发现,几天后,看守们都认下了各自负责的俘虏了,这加剧了逃跑的困难。
除掉这批明显带着伤的看守,每天还有十几个健壮的土匪过来充当临时看守,那伙人不分组,而是占据了东寨周围的高地,一句话,土匪们很严厉地制定了看押措施,以防俘虏们反抗或者逃跑。
梁华达冷静地观察了形势,白天,他们在近三十号持枪的看守监视下劳作,晚上弟兄们被关在几间缺窗露顶的屋子里,门口有持枪的匪人看守,去趟茅房都必须先报告,不喊报告出门立即击毙!
不久,土匪们做好了门窗,虽然很粗鄙,但一旦被关回屋子并锁上门,逃跑的困难就增大了。白天倒是有机会,但那蹲守在四周的十几杆钢枪让他打消了主意。
梁华达想,逃走需要摸清地形和匪人的漏洞才行。于是他利用吃饭的机会跟俘虏中的几个头目商议,将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打算讲了一遍,“咱们眼下不能逃走,因为条件不允许。只能假意与他们合作,让他们放松警惕,同时注意观察地形,一旦有机会,咱们就夺枪杀出去。”
几个头目都表示愿意听他的号令。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听梁华达的命令。就在被关在东寨的第四天晚上,李福步队的三名士兵在凌晨逃跑了,他们成功地躲过了看守的监视,逃出了东寨。熟睡中的梁华达被外面骤然响起的枪声惊醒,第一反应以为是曹大人的部队杀上山了。看到外面出现大批荷枪实弹的土匪,才知道有人逃跑了。他马上将几个军官喊来,让他们查问跑了几个?都有些谁?情况很快查明了,一共跑了三个,都是李福步队的士兵,其中有一个棚目。
他顾不上去想自己和同伴将要受到了惩罚,心里企盼着这三个家伙能够顺利地逃下山去。那样的话,消息会传到曹大人或者附近官府的耳中,自己也就有救了。
但是梁华达的希望落了空。早饭当然没有给他们吃,足足一百名紧急赶到了匪人将东寨围了起来,反复点名以核实人数。然后他和十几个被匪人们认定的军官被单独关押起来。半上午的时候,三个逃跑的伙伴被抓了回来,其中一个已经成为死人了,被另外两个鼻青脸肿的同伴抬了回来。然后他们被一个个押出屋子,列队到东寨西面的一块空地上,大胡子匪首龙谦冷着脸对他们说,“这不能怪我无情,是你们先违反我的规矩的。”他不顾那两个倒霉鬼的哭喊求饶,命令将那两个被抓回来的士兵当着一百一十个未逃跑的战俘的用刀砍死了!
“粱队官,我说过,违反命令就必须受到惩罚!你和那三个人所在的小队所有人,每人打二十军棍,一天不准吃饭。再出现类似情况,全部杀掉!”
两个活生生的人瞬间就身首分离。血腥的场面将几个胆小的士兵吓的尿了裤子。
“你猜对了,我的子弹有限,只好用刀。”龙谦冷冷地盯着梁华达,“希望不要再出现此类问题。粱队官,不要考验我的话是不是算数。”
¡¡¡¡Áúǫһ»ÓÊÖ£¬ÍÁ·ËÃÇÒ»Óµ¶øÉÏ£¬½«Áº»ª´ïºÍÄǸöС¶ÓµÄ·ý²ÃÇÍϳöÀ´£¬¾ÍÔÚÖÚÈËÃæÇ°Þôµ¹£¬àèÀïžÀ²µØ´òÆðÁ˾ü¹÷¡£
昨晚【创建和谐家园】的值班看守也受到惩罚,每人被狠揍了二十军棍,俘虏营官杜三立因腿部有伤,被暂时记下了这顿毒打。
……
战俘们都被关在蒙山东寨,这所军舍被曹锟烧毁了,成了断垣残壁。逃跑事件后不久,杜三立开始使用战俘了。他给战俘们的第一道命令是修复东寨,他带来了一些工具,于是,战俘们在杜三立的命令下砍伐树木,和泥垒墙,当起了民夫。包括梁华达和那十几个挨了军棍尚未痊愈的俘虏。
这是不轻松的活计,因为缺少工具,每个人的工作量就更大了。战俘们要制作泥坯,烧制土砖,砍伐树木以做梁柱,在原东寨烧毁的房屋旧址上重起住房。唯一省事的就是不需要挖地基。俘虏们每天要干近十个小时的活儿,累的要死。聊以【创建和谐家园】的是饭基本能吃饱。
经历了逃跑事件,俘虏们被震慑了一把,每人再敢冒着被砍头的危险逃跑了。至少暂时将逃走的心思压下了。
时光慢慢溜走,梁华达逐渐发现了这伙土匪的不一般之处。
梁华达惊奇的发现,这伙土匪对战俘们的管理很高明,就劳作而言,每天每小队都有明确的定额,干完为止,即使提前,也不加派工程了。而且,杜三立还宣布,整个修复东寨的工程必须按时完工,如果提前则有奖赏,拖后则罚。每天都检查进度,完不成的小队不给吃饭,直到干完为止。自工程开工,累计有三个小队挨过饿。
每天他们派人到光明寺的大伙房用木桶抬回饭食,这件事梁华达倒是没亲自干,听取饭的士兵说,匪人的大头领也和咱们吃的一样,起先梁华达不信,后来信了,心里不免有些异样的感觉。
起初有过两起看守殴打俘虏的事情,一起被巡视的龙谦发现,另一起被人汇报了上去。两起都做了处理,无端殴打俘虏的匪人受到处罚,用枪托将一名俘虏下巴打伤的匪兵被当众打了十军棍,另一名拳打脚踢俘虏的匪人被关了禁闭。
后来这类事情便基本杜绝了。
“姓梁的,”皮肤黝黑个子矮小长相凶狠的杜三立是龙谦很器重的一个兵。在天门阻击战中腿部负了重伤,便留在咄咄寨未参加龙谦的“远征”,当初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但竟然神奇地躲过了官军的搜捕(其实就是草草地走了个过场),等龙谦得胜回山,杜三立的伤竟然好了大半,但伤及腿骨,最终导致他瘸了一条腿。这是杜三立被派来当战俘营头的主要原因。
杜三立当然不会称呼梁华达什么副营官,但龙谦又耳提面命地告诉他必须发挥梁华达的作用,管理那些俘虏,给俘虏下达命令必须通过梁华达,至少不能瞒着他,所以杜三立先大声喊过梁华达,“俺们队长有令,提前一天完工,赏一顿肉吃。推后一天完工,罚饿一顿饭。你去告诉你的那些熊兵,都他娘的给老子卖点劲!他妈的,你们不懂这是为你们自己干吗?不懂这是俺们队长在照顾你们不要淋雨受罪吗?依着老子的性子,一人赏一颗子弹,省事!”
当时天气尚冷,晚上卷曲在破屋里冻的要死,修建东寨,倒是真为他们好。这点,自梁华达以下全都清楚。这伙俘虏多是工兵,修屋造房,还真是用对了人。
“杜营官,哪天的定额没完成呢?”梁华达放下手里的活计道,“倒是你们至少欠我们两顿肉了。”梁华达清楚,按照那位姓龙的土匪头子给出的时间,他们最少可以提前两天完成东寨的翻修工程。其实,因为东寨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十几天前,就抽了两个小队由梁华达带领着到咄咄寨去做苦役了,那几十个人每天早晨被带至咄咄寨,傍晚饭后再带回来。
“姓梁的,你放心。俺们队长说话算数,答应你们的就一定兑现。”
没想到的是,在东寨工程提前完工后,匪人们真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杜三立搞来一锅香喷喷的红烧马肉,每个人可以分上小半碗,已经许久不闻肉味的梁华达几口吃完了自己的那份,几乎将自己的舌头咬下来。
第二十五节 俘虏们(二)
日子既久,特别是开始修筑咄咄寨训练场后,梁华达发现,这伙子土匪很有些与自己想象的不同之处。
其一是土匪们的军令森严,纪律良好。这条感受在梁华达上得蒙山便感受到了,偌大个山寨,绝无一丝的喧哗骚乱,看不见土匪们饮酒赌博,而是每日一成不变的出操操练,如果偶尔一日还好,可是日日如此便大不寻常了。
其二是土匪竟然做到官兵一致。土匪们的大头领,那个姓龙的家伙常到东寨来,赶上了便和看守们一起吃饭,绝无特殊。梁华达问过杜三立,你们大当家不吃小灶吗?杜三立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小灶有,只准许伤病号吃。我们龙队长从来不去小灶,这叫官兵一致。凡是要求士兵做到的,军官必须首先做到!
其三是土匪中竟然有女兵!早就发现山寨有穿着军服的女人,起先梁华达认为是匪首们的压寨夫人,看到一些匪兵与女人说笑,便推翻了自己的判断,认定是买来或者抢来的【创建和谐家园】。一次因为一个叫谭石头的原辎重队棚目修房子从屋顶掉下来摔伤了腿,被送到所谓的医护所诊治,在那里住了几天,回来后给他说起那些充当医生的女人,以及匪人们对女兵的尊重,梁华达才晓得这帮土匪竟然真做到了不骚扰妇女。这点不仅让谭石头钦佩万分,连梁华达也感到简直是不可思议了。
其四就是对自己这帮战俘的管理了。这个过程是从对抗到和解的过程。经历了开始的对抗后,土匪们对俘虏的管制越来越松,打骂逐渐没有了,提前完成任务还可以受到加菜和休息的奖励。而俘虏们确认他们的伙食竟然与土匪们完全一样,这点让俘虏们深为诧异。
最后就是土匪们极为高明的军事训练震慑了俘虏们。
俘虏们并不总关在东寨,很快他们就被当作苦力使用了。先是修复被烧毁的东寨,以供一部分匪人居住以及安置百十余俘虏,后来便开始四处劳作了,主要的劳作场所一是咄咄寨的训练场,二是光明寺中和寺前的工程,三是东寨北面的射击训练场。梁华达和他不幸的部下对于匪人们将其当作苦力使用是有心理准备的,在确认匪人不会滥杀俘虏后,他们也接受了苦力的命运,身为俘虏,能够保住性命并且基本吃饱肚子就非常意外了,还能企盼什么?
梁华达每日早饭后去往咄咄寨和下午收工回东寨,必经光明寺,总能看到寺前广场上身穿新军军服的土匪们的队列训练,恍然之间,梁华达似乎回到了小站受训的时光。
梁华达是受过德国教官【创建和谐家园】的,在他看来,自己曾经深以为傲的部队在队列一科上怕是比不上这帮土匪了。不仅是梁华达有此感觉,俘虏们走过寺前时流露出的凝重神情都反映出了内心的震撼。
只有严格经受过队列操练的人才晓得其中的甘苦。军人不同于平民的服从性,团队和牺牲精神就起源于枯燥乏味的队列训练。
真的难以想象,土匪还搞队列训练。
等他们将咄咄寨训练场和东寨北坡的射击训练场修起来展开了穿越障碍、班排间攻防以及实弹射击训练后,土匪们展示的练兵之法就让他钦佩并且恐惧了。
每天梁华达与他手下的人都会见土匪们训练的情景。梁华达虽是工兵,但毕竟是袁世凯新军随营学校毕业的,土匪们别出心裁的练兵方法立即吸引了他。光明寺前的队列操练是让梁华达吃惊的第一步,他想不到这帮土匪竟然能练到这个程度,站成方阵的土匪穿上了毛阳镇缴获的军装,加上横平竖直的方阵和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其气势绝对不弱于袁大人所练的小站精兵!而咄咄寨南的那个古怪的训练场就更令梁华达惊异了,他立即看出训练场的精妙,这个场子可以模拟各种地形下的进攻,而土匪们展开的分队进攻也让梁华达大吃一惊。同样吃惊的还有同在毛阳镇被俘的一个叫石大寿的步队排长,悄悄对他说,败给他们也不冤呐,这个练兵场可比袁大人的那些德国教官更高明。你看他们以棚为单位的进攻组织的多好,三人一组,分工得法,土匪里真有能人呐。
而修建于东寨北面的靶场竣工后土匪们的实弹射击更震撼了梁华达。
现在梁华达和战俘营的几个军官已经获得某些自由,他们在请示看守后可以自由地来往于山寨的几处工程了,土匪们实弹射击时,梁华达等人驻足观看也不受禁止,土匪们的固定靶、移动靶射击训练和比赛让梁华达、石大寿等人吃惊匪浅。
现在这两个被俘的新军军官正在驻足观赏一次土匪们组织的移动靶设计比赛,用木架子制作的靶子是一张半人形的胸靶,上面蒙了白纸,画着几个圆圈,靶墙后的士兵擎了胸靶做无规则的跑动,而在靶墙的这边,轮次上场的射手要以立、卧、跪三个姿势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五发子弹射出。其中立姿一发,卧姿和跪姿各两发。
上场的选手共五人,梁华达和石大寿意外地看到大头目龙谦亲自下场,他是第三个出场的,在观看的部下们的注视下,干脆利落地射完了五发子弹,石大寿注意到龙谦的出枪极快,那边靶子一举,这边就开枪了,而且运动的速度也很快,干净利落,带着一种他没有见过的强悍之美。
成绩很快便报出来了,所谓“环”的含义石大寿和梁华达早在之前蒙山贼们的固定靶射击比赛就知晓了,石大寿惊叹其创造性,比随营学校德国教官教的法子更简明实用。
结果是龙谦成绩第一。
听着匪众们的欢呼声,石大寿突然说了句,“败给他们真不冤。”
参加完比赛的龙谦看到了梁石二人,他走过来含笑道,“石排长下场打几枪?既然做到步兵排长,想必枪法不错。”
“不敢,贵军训练方法令人钦佩无已,石某甘拜下风,心服口服。”
“军事训练是一门科学,科学自有其规律。固步自封自高自大是最要不得的心态,好的方法都是在互相学习中提高的,袁世凯的新军的确是一支劲旅,说真的,龙某很想跟袁大人交流一番练兵的心得。”
梁华达几乎是脱口而出,“何不弃暗投明?如果你投降朝廷,我等愿意为尔引荐。”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跟着龙谦过来的两个护兵的怒目而视,其中一个护兵手中的枪立即指向了梁华达。
龙谦哈哈一笑,对护兵摆摆手,很随意地席地而坐,“早想着跟二位聊聊了,二位坐下说话吧。梁队官倒是快人快语。你们在新军既然当了军官,想必受过相应的教育,袁大人给你们讲过为什么当兵吗?”
“这个……”梁华达一时想不起简洁的答案,尽管教官们在军事教育之外也讲其他的东西,封妻荫子那一套似乎不是眼前这位响马头子所要的东西。
“三才,你来告诉他。”龙谦对刚才端枪对准梁华达的护兵李三才说道。
“当兵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梁华达和石大寿咀嚼着四个字的含义。
“晚上有时事课,二位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到光明寺来听听。”龙谦站起身,“不愿意就算了。当兵不能只为吃粮,那样的军队是不会有真正无敌的战斗力的。”他丢下一句话走了。
梁华达被石大寿拉了去光明寺“听课”,因为收到了龙谦的命令,战俘营营官杜三立批准了他俩晚上的外出,但还是派了个兵持枪跟着他俩。这晚是龙谦讲课,主讲甲午战争后的中日关系以及日本对中国的政策。这个题目好大,但龙谦的讲课内容却通俗易懂,也没有很多日本人拗口难记的名字,听龙谦课的大约有五六十人,都在光明寺大殿前的空地上席地而坐,周围燃着十几支松脂做的火把,大殿前的讲台上立了一块大木板,上面用毛笔画着一幅中日地图。龙谦没有多讲甲午战争的进程,而是着重讲了战争以后的形势,特别是朝廷对屈辱战败引发的政策变化走向,军事的,政治的,一些事情梁华达和石大寿是清楚的,包括自己引以骄傲的新军也是甲午后的产物,但他们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简洁明快的讲解,原先以为神秘莫测的朝廷大政在龙谦口中变得毫无神秘而言,多是不得不然的事情。龙谦的课讲了半个多时辰,他的结论是因为地缘的关系,日本如果不甘心守着那个严重缺乏资源的小岛,必然会向大陆发展,所以中日必有冲突,如果中国不断退让,那就是局部冲突,如果中国不退让了,那就是两国间的全面战争。这场战争对于两国间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直到有一个国家倒下。所以,日本定然是中国的死敌!请大家一定记住这点。
龙谦还讲到,由于地球上不只有中日两国,所以日本的大陆政策必然引起与其他国家的冲突,因为日本大陆政策是从朝鲜而中国东北,所以必定与俄国发生冲突。下一讲就讲讲俄国、日本及中国东北的关系。
龙谦似乎看到了站在后排显得很突兀的粱石二人,强调:作为军人,必须懂得自己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履行这个使命必须懂得国家面临的形势,这个虽然与我们暂时还很远,但是,蒙山军迟早要走上国战,也就是要上国战的战场的。抵御外侮是军人最根本的本分,祖国受到外国的欺凌是每一个军人的耻辱。心里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没有军人本职的观念,那就不是真正的军人。
散场后石大寿问龙谦,下一讲在什么时候啊?龙谦说后天晚上。石大寿表示还要来听,龙谦笑道,可以啊,你们两位有文化,有见识,如果对我的课有不同意见,随时可以提出来讨论。
石大寿说没有,你们的训练很好,真的很好,真的没想到。
第二十六节 俘虏们(三)
梁华达明白石大寿说的没想到不是指匪军的军事训练,而是指在新军没听过这样的观念:军队首要的不是忠君,而是保卫国家和百姓。
朝廷不就是国家吗?石大寿私下与梁华达讨论,梁华达当然认为朝廷就是国家,但石大寿却质疑这个似乎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我觉得龙司令说的对,朝廷是朝廷,国家是国家。我们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朝代更迭,国家不变。山东还是山东,直隶还是直隶,军人应当效忠朝廷还是效忠国家?就像龙司令讲的台湾被割让日本,全岛居民大哭不从,从而奋起反抗,你说如果咱们在台湾,是听朝廷的命令拱手将台湾让给日本,还是奋起保卫国家的领土?保卫无辜的被朝廷抛弃了的百姓?
石大寿是新军战俘中职务仅次于梁华达的军官,俩人同病相怜,又是津门老乡,自然有什么事都在一起商量。对于石大寿的心事,梁华达清楚完全是听了龙谦的煽动。军人不听命于皇帝,那还了得?不是成了藩镇割据了吗?但梁华达承认,龙谦所讲的台湾被割让日本后的种种惨剧,确是事实。身为军人,想起台湾数百万军民被朝廷所抛弃,心里当然难过的很。可是梁华达还是不能赞同龙谦的观点——当然是叛贼的观点,“大寿,你不要听龙谦胡说,你也是念过书的人,忠君而后爱国嘛。龙谦这厮心怀异志,居心叵测,万万不可上了他的当。”
石大寿不以为然,“子成兄,如果不是毛阳镇失手,我哪里能听到这些令我眼界大开的谈论?人家说的对,理越辩越明,我认为人家讲的对!”
梁华达知道石大寿就是一直性子,甚至有些二百五,“大寿,就算龙谦那家伙说的在理,咱不能跟那些没见识的兵们比,战败被俘,其实也不能全怪咱们,是不是?但降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石大寿打断了梁华达,“老梁,这帮人虽是土匪,但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子弟,他们搞的那些谈心会我都知道,其实人家也不瞒咱们,说的难听点,也是朝廷给逼的!我手下好几个兄弟之所以下了决心要投龙谦,就是听了人家的谈心会后动了心的。降敌?我还是觉得人家说的对,土匪也是中国人,也是朝廷的子民,如果朝廷爱惜自己的子民,自然没有这大股小股的匪寇响马了。投降自己人,也算不得丢祖宗的脸,只要不投降洋鬼子,照样进得了祖坟。至于他们对洋鬼子的态度,你是知道的,反正我觉得人家讲的,比我在随营学校学的高明透彻!洋人哪个是真心帮咱中国的?堂堂新军,在见识上居然不如一帮响马!”
“大寿,你还是要慎重,这是关系到自己前程的事。我听杜三立说,他们最近准备释放咱们了,我想应该不是骗我。”
“老梁,我又不是无知蒙童,当然会慎重。”
石大寿迷上了龙谦的讲座,最近的主题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和对外扩张的趋势,自然联系到了与俄国在东北的碰撞。说实话,梁华达尽管是新军队官,也搞不清东北牵涉到俄、日两国间的对抗,这个分期进行的讲座也迷住了梁华达,为此还对龙谦断言的日俄必将在东北有一战的判断与石大寿争论了几次。既争论会不会打起来,也争论日俄如果开战谁会赢,谁赢了对中国有利。最后一个争论的问题是龙谦留给听课的人思考的。石大寿的结论是日本赢了对中国更有利。梁华达的结论是无论谁赢,输家总是中国。
石大寿与梁华达成为晚上学习的常客后,受他俩的影响,更多的俘虏加入了听讲的行列。不仅听讲时事,俘虏们还参加了识字班,尤其是那些不识字的俘虏们,表现出了极高的识字热情。
又过了几天,石大寿对梁华达说,我不回去了!我决定加入蒙山军了。
梁华达吃了一惊,“大寿,此非小事,千万不可草率。”
石大寿笑笑,“良禽择木而栖,可笑自己还将人家当土匪呢。跟着龙司令,比跟着曹大人有意思多了。我既被俘,回去也没什么前程了。蒙山军这样的队伍,我相信不会久居这个穷山头的。我手下的弟兄,已经有很多准备报名加入他们了。”
对于最近俘虏们思想上的变化,梁华达倒是知道一些,原工兵队至少有七八个申请留下——后期,也就是被俘两个多月以后,蒙山贼们的做法已经打动了曾经骄傲的官军士兵。许多俘虏竟然组织了一支队伍参加了光明寺前的所谓足球赛了,下层的士兵们已经慢慢融入了朝气蓬勃的蒙山军。
但令梁华达不解的是,石大寿可是正儿八经的军官,被袁大人视为种子部队的新军,排长也不能说没前程,单说军饷就令人羡慕不已了。
梁华达忍不住,“你不要自己的前程了?跟着他们,军饷都没有……”
“子成(梁华达的字)兄,我坚信龙司令的蒙山军有着更好的前程。比起龙退思,曹仲珊这个我曾经认为值得死心塌地追随的长官就不值一提了。虽然蒙山军现在还很小,但是,它正如龙队长所言,是一轮光芒四射的旭日,任何人,任何的势力也阻挡不住它的升起。其实我早就决定了——自从听龙司令的授课后,我的眼前真的打开了一扇窗子,懂得了为什么当兵,兵与匪的区别是什么,国家与民族是什么意思……总之一句话,懂得了为什么来世上走一遭。人各有志,我不担心昔日袍泽骂我从匪,更不担心给祖宗丢人——他们不是匪,你见过这样的匪吗?”
梁华达还是拿不定主意。的确,蒙山军的一整套做法令他大开眼界,而龙谦个人,也深具人格上的魅力。可是要说这支响马有什么样的前程,他心里却不信。最多也就是被招安了,又如何与袁大人的新军相比?何况,自己还有新婚三年的妻子和不满一岁的女儿,心里真的割舍不下,“我不能和你比呀。”
“我知道。”石大寿点点头,“我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和你不一样。”
终于,端午节刚过,在石大寿的带领下,有五十五个俘虏自愿加入蒙山军。其中有梁华达原辎重队的三十人,其余就是那个曾与龙谦们在张家寨血战过的李福步队的士兵了。
为此,龙谦专门让大伙房为这些“弃暗投明”的新人们办了一顿相对丰盛的晚餐,表达对大家入伙的欢迎。从来不饮酒的龙谦那天晚上破例喝了一大碗酒。酒在山寨可是金贵玩意儿,很少的一点被宋晋国严格控制着,谁想要必须得到龙谦的批准,成了龙谦奖励官兵的法宝之一。
龙谦对自愿入伙的原新军弟兄们说,“我一直在等着这一天。原先我们站在不同的阵营,刀兵相见是没办法的事。过去的事都过去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请大家放心,我保证做到一视同仁,有功赏,有过罚。但是,蒙山军的军规,你们必须遵守,这点不能含糊。蒙山军的训练,你们也要补课。当然,我相信大家会比较顺利地完成训练科目,毕竟大家都有不错的基础嘛。最后,请你们转告不愿参加蒙山军的昔日袍泽,过一段时间,我们会放大家回去的。”
蒙山军排长以上的军官都参加了这次的欢迎宴会,之前对龙谦善待俘虏的政策不理解的,基本都转过了这个弯子,凡是带兵的,没有嫌自己手下的兵少的,这五十几号人可都是有军事训练底子的精壮,只要发给枪,就能上阵。
“周副司令,现在明白了吧?将来咱蒙山军扩军,最好的兵员就在对手那边,咱们就是要做到打一仗队伍扩大一次。哈哈,有着五十几号兄弟现身说法,再以后就不会这么费劲了。”龙谦笑着向周毅敬酒,之前,周毅是比较反感龙谦善待俘虏的。
“还是司令看的远啊。”周毅讪讪地笑道。
“你和时俊他们商议补充一条关于俘虏的军规。咱们内外有别,凡是对本国俘虏,包括满人,只要他手上没有沾无辜百姓的血,咱都善待。愿意加入的,欢迎。不愿意的,放掉。对外国俘虏,就是另一码事了。”
最终梁华达还是没留下。在龙谦决定释放其余俘虏后,梁华达在领了二两白银后与离开了蒙山。
留下的和离开的正好对半。当初被俘上山的113名战俘,因逃跑被杀3人,55人自愿加入了蒙山军,55人不愿意留下。龙谦请要走的俘虏们会餐了一次,每人发给纹银二两以作盘缠。对这些看上去很高兴的俘虏说,“希望我们以后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当然,很大的可能我们还会在疆场相逢。请回到新军的兄弟转告新军长官,蒙山军以为国征战为理想,真不愿意与中国人刀兵相见。”
梁华达代表被释放的俘虏对龙谦表示感谢。解释了自己必须回去的理由,龙谦表示理解,笑着说,“希望粱队官善自珍重,希望将来我们以战友的身份一同走上国战的战场,而不是在内战中流同胞的血!”
梁华达无言以对。
第二十七节 军械组
石大寿等五十余名自愿加入蒙山军的前新军俘虏没有被打乱分入各连,而是单独成立了一个连队,番号是蒙山军第五连。这个决定让俘虏们,不,应当叫蒙山军的新兵们感到高兴,却让其他四个老连队有些失望。因为每个连的人数都严重缺编,实际连两个完整的排都勉强,连长们本来希望用俘虏们充实一下自己的连队,但龙谦却做出了成立新连队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