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上午课间操时荣飞找到邢芳,提出吴志毅的课由他来带。邢芳先是高兴,后又感到为难,因为年级主任已经将任务交给她了。
“凡在一个组织,首要的是知道你的上级和下级。上级的命令是必须听的,下级的工作你是要负责的。请问,高二的年级主任是你的上级吗?”
邢芳哪里知道他的这些理论,不过高二的年级主任不领导她是事实。
“所以他对你是请求,这样就好办了。你请我讲不就结了?不要再说了,把课本和教参给我。什么时候的课?”
“明天上午三四节。”
荣飞想了想,“可以,正好我没课。不用调了。”
“明天讲,来得及?”
“来得及。晚上我看看书就可以了。”
等看了吴志毅备课的讲案,荣飞更觉简单,因为他讲的是陆游的二首七律,《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高二第一学期选了陆游二首诗。风格迥然不同,放在一起讲,正好可以看出一个出色的诗人是可以根据心境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的。
第二天上课,荣飞夹着课本走进高二一班的教室,学生们一愣,不少学生认识他,最近将高一的几个捣蛋学生制得服服帖帖的英语老师竟然出现在高二的教室。学生们最初的感觉是荣飞来给他们上英语课,于是不少学生翻腾书包寻找英语书。荣飞发现邢芳和一名不认识的中年女老师也坐在后排。她们是来听课的。
“不要找了,我给你们上语文。”荣飞扫视了学生们足足半分钟,高二的课堂纪律明显强过高一,或许是临近高考的缘故。他满意地点点头,“同学们,今天的两节课串讲陆游的二首七律。就是课文的第十三、十四两课。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就是记忆。古时候私塾的先生给【创建和谐家园】们讲诗文,用的最多的就是死记硬背的法子。这个法子不需要理解,只需要你死记。到时候,请注意这三个字,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阅历的增多,古诗文中蕴含的哲理和美自己就会理解。这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将每个字每个典故都吃透了,将作者创作此文的时间背景都搞清楚,力争还原一段历史,追究作者的心境,以此来彻底理解诗文的真意。同学们,你们记住,好的文章至少是有二重含义的,表面上一层,隐藏着另一层。作文题也是如此,比如八零年高考的作文题叫《达芬奇画蛋》,你千万别当它是讲画鸡蛋的,如果这样写,你肯定得不了高分,它背后的含义在哪儿?基本功。【创建和谐家园】也是从最基础的练起的。这叫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呢,就是只把诗文当诗文看,不去管什么时代背景,只是欣赏诗文的韵律之美。这叫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说到这儿,已经将学生们吸引住了,他们没有听过如此讲语文的老师。
“这二首诗,在座的同学谁会背诵?请举手。”
终于,有一个女同学举起手。
“非常好,请你背诵给大家。”说这番话的时候,荣飞的眼神不时从埋头记录的邢芳身上扫过,她不看黑板,只是记录。荣飞纳闷,不知她在记什么,这有什么好记的?
女生干巴巴的将二首诗背完了。荣飞示意她坐下。
“同学们,这位同学背诵的很流利,但是她缺少了诗词最核心的东西,音韵之美。”说完,荣飞带着感情将二首诗背诵了一遍。问道,“我的和她的有什么区别?”
“老师背的好听。”
“好听是表象。是因为我注意到二首诗的风格不同,注意到诗中隐藏的感情。《书愤》是激昂的,痛苦的,而《临安春雨初霁》是闲适的,散淡的。你们或许看过英文诗,如拜伦的,雪莱的,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雪莱的名句。注意到其中的区别吗?我告诉你们,就是我国的古诗词有强烈的画面感。透过短短的几十个字,你可以看到一幅或多幅精美的图画。‘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是不是有极其强烈的画面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比不上我们汉字的地方。诗词是文字发展的最高级阶段,用极短的句子讲述极为深厚的感情。就像陆游的诗,七八五十六个字,可以用作毕业论文的素材,写上十几万字的内容,因为它真的包含的十几万字的内容。展开讲需要几天的功夫。诗词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是它的音韵,也叫押韵,汉字分声母和韵母,诗词必须在规定的地方押韵,就是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要相同。就像《书愤》里的山,关,斑,间。都是一个韵。这样朗读起来就会产生独有的音韵美。而律诗尤其是七律,是要求最严格的,绝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关于音韵,我想起一件事,据说毛主席在看《智取威虎山》时,将原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了一个字,变成了‘迎来春色换人间’你们谁知道为什么这样改?没有?我告诉你们吧,因为迎来春天四个字都是平声,也就是一声,而‘色’却是仄声,也就是四声,连续的平声念起来就干巴巴的,诗词必须平仄相间才好听。好了,我们回到课文。
陆游是宋朝人,南宋。他是个不幸的诗人,也是个高产的诗人。一生大约留下上万首诗词。他生于今天的浙江绍兴,幼时正值金兵南侵,‘儿时万死避胡兵’,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年轻时喜爱表妹唐婉,却因母命与其离婚。有一首著名的《钗头凤》就是记述此事的,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可以找来看。
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古谁堪伯仲间。”
荣飞再次朗诵了一遍,接着讲到,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陆游旅居家乡时所作。陆游时年62岁了。
“楼船”句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州一代拒守,文官虞允文领军击败完颜亮,保存了宋室朝廷。“铁马”句是指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参加陕西路节度使王炎军幕府,也就是做军事参谋,曾谋划收复长安,与金兵在大散关一带发生遭遇战。“全诗数这两句出色。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境两两相对,足见作者的浩荡诗才。塞上长城是个典故,说的是南朝宋檀道济的故事,他是个极为出色的优秀将领,皇帝要杀他,他悲愤地喊‘你自己毁掉万里长城了。’这儿陆游自比檀道济。陆游是不是有檀道济的军事才华姑且不论,实际上很多古代诗人有夸大自己能力的毛病,不需要怀疑的是诗人的爱国热情。全诗其余句子都不甚难懂了。你们还有没有看不懂的句子?”荣飞停下来,等待同学的提问。
“老师,出师一表那句是什么意思?”
“其实课文也有解释。《出师表》是蜀汉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的表章,那是大臣给皇帝的一种特殊文体,就像现在公文中的请示报告一类。诸葛亮要率军北征曹魏了,临别之际就向后主刘禅写了这篇表章。陆游说,《出师表》真是足以流传万世的名篇呀,后世谁能跟它相比?伯仲是指兄弟,也就是相提并论的意思。伯为大,仲为二,如果你们见某个人名字里有仲字,那他一定是他家的老二。班上有个学生叫常仲英,大家便看他,因为他确实是排行老二。”
“陆游借《出师表》说事,也就是希望皇帝能派他领军收复故土,像阿斗信任诸葛亮一样信任他。明白了吧?好,我们讲第二首,请注意与第一首不同的风格。”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荣飞带着感情朗诵了一遍。下课的【创建和谐家园】就响了。
第八节 请教
第二节课重点讲第二首。荣飞先讲了全诗的大概意思: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着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睛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诗是淳熙十三年陆游在山阴时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时候所作。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不是有点奇怪吗?颔联点出“诗眼”。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独自惆怅。接下去的头联不更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吗?“闲作草”、“戏分茶”,一生出入于战场生死,贯游于天南海北,时刻思虑着报国和爱民的陆游,竟也“闲”而又“戏”了!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闲”“戏”中打发时光。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创建和谐家园】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整个一首诗,虽然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等等这些,都与《初霁》极不相似。《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下面听课的邢芳觉得荣飞讲的有点深了,这种【创建和谐家园】应当用到大学的课堂上去,而听课的只是些对古诗和历史一知半解的初中生。话题一转,荣飞说,“关于这首诗,正面的解释就是如此。我再谈点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这首诗写的比上一首好,好在哪儿呢?就是对春的描写。特别是三四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非常传神。为什么是写春?大家知道,春雨和秋雨都会绵绵而下,但夏天的雨往往来得急,去的急。而且讲到杏花,只有春天才有杏花可卖。作者为什么一夜未眠,书上说他在忧国忧民,也许他在惦记着家人。在绵绵春雨中是最适宜睡觉的,但偏偏作者睡不着,所以肯定有心事。能想到明天早上深深的巷子里会有人叫卖沾着雨的杏花,作者的心情一定是舒适的,和缓的,而不是激烈的。陆游是个很爱国的人,而且对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北方领土,这在他临死前都念念不忘。‘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但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也会有闲适的时候,听听春雨,想想杏花。所以,这首诗更多的要欣赏对春的描写,什么政治含义可以暂时放在一边,毕竟真实的心情只有作者知道啊。”
学生们被荣飞的讲解吸引了。课堂上一片安静。下来后邢芳跟荣飞谈了她的顾虑,认为荣飞的讲解虽然吸引人,但不一定适合考试,现在的教育都是为考试而准备的。荣飞说,大部分人之所以喜欢上古代文化的精髓,主要是给了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如果我的课能让一个学生喜欢上诗词,而且逐渐懂得去欣赏,那就不算失败。你肯定学过不少,但你的知识都不是你的,而是老师的。你将这些给了学生,他们或者全部忘掉,或者再给了他们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也就造成了文化的断裂。邢芳似懂非懂,但承认荣飞的国学底子深厚,正好她的初三课文有晏殊那首著名的《浣溪沙》,便拿来请教荣飞。这正是荣飞期盼的,他需要一个机会接近邢芳,这个机会竟然这样容易就找到了。
“它属于小令。因为体制短小,造句便要特别精炼,结句更要用意不尽。一首小令的结句好,会连带全首有光彩,结句不好,前文的妙句也会减色不少。这首词是怀旧之作,上阕由眼前景物引起对往事的怀念:现在唱词喝酒,天气,亭台和从前一样,但是从前的一切都成为不可再现的过去了。下阕用花落和燕归两件小事翻出名句,这首词之所以出名,全靠这两句,将它放在律诗里也是极为增色的,但给最后的结局增添了困难,晏殊大概被难住了,只写出‘小园香径独徘徊’我认为实在是平庸了。是不是这样你自己体会。”
“那这首词的意义呢?”邢芳的毛病在于过于正统,习惯于寻找中心思想来告诉学生。
“意义就在词中啊,我不是说了吗?他不过是士大夫们的应酬之作。”挨着近,邢芳身上淡淡的处子馨香不时钻入荣飞的鼻孔,这似曾相识的气味令其着迷。
“那你说最后结句不好,举一首好的看看?”
“有啊,也是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真是天意啊,竟然请教起晏殊的《浣溪沙》,“尤其是最后一句,韵味无穷啊。”荣飞含笑道。
邢芳毕竟是学文的,尽管有点为学而学,但词的意境大致还是听的出来的,“不如怜取眼前人”她的脸不觉就红了。
“谢谢,你讲的真好。”她匆匆收起书走了。
荣飞的讲课传到郭星辰耳朵里。他到高中语文教研室专门开了会,严厉批评了擅自将课交给别人的吴志毅,宣布扣除他本季度的奖金。郭星辰严肃的说,换课不是做生意,岂有将课程像倒卖物品一样倒来倒去?荒唐嘛。以后换课必须得到教导处的批准。而且,讲课必须按照大纲来讲,学生是要接受考试的,不是在这儿做研究!这次代课的问题以后不准再发生。
郭校长的话传到荣飞耳朵里,荣飞找郭校长“理论”了一次。对于手续不合的问题荣飞是坦然承认的,认为责任在己。但对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课荣飞有不同的看法。基础教育存在巨大的缺陷应当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好,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高中时期是学习方法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老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知识。郭星辰不赞同荣飞的观点,而且,郭星辰当了十几年的校长,在子弟中学内也没人敢和他平等对话。荣飞等于挑战他的权威,起初的平等气氛很快就没有了,两人最后竟然吵了起来。
第九节 傅家堡的展望
傅家堡三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首先是诞生了一批先冒富的村民,而傅秋生一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傅家兄弟卖大棚菜两三年,不仅还掉了外债,还盖起了猪舍,那猪舍盖的也忒高级了些,他家的房子也比这个强不了多少。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卖菜挣了钱是肯定的,没钱能盖十几排猪圈,光是砖就买了十几万块了。而且,傅家的主事人傅春生还贴出告示,在村里招收喂猪工人,工资是每月40元。
喂猪工人的名称古怪,但一个月40元钱却吸引了村里人,这两天报名的人便络绎不绝。
“春生家真是发了。”人们这样议论道。
傅家堡因靠近北阳,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当时的农村是比较好的,但农民手里没钱是最难受的现实。粮食产量在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基本解决了,可是也不能在分给自己的地上搞了养猪啊?不种地了,口粮怎么办,全靠买吗?传统的观念仍统治着传统的农民。
和搞大棚菜一样,养猪的主意出自荣飞,决定的还是傅春生。
“荣飞说能搞就是能搞。只是钱不凑手,我必须留出来你娶媳妇的钱。”傅春生对弟弟说。
“小飞说钱他可以借给咱。”
“哦,我知道他肯定算好了路子。”自大棚菜开始,包括后来买菜的方式,无不在荣飞的预料之中。这点,让已经而立之年的傅春生极为佩服荣飞。村里的人,甚至邻村的都搞起了大棚菜,粗粗计算就不下十家,但收益谁也没有傅家好,这点傅春生心里有数。不仅因为他在城里租了房子让妹夫和妹妹专门进城买菜,而且在菜上下了功夫,所有的菜都经过了前处理,看起来极为光鲜,尽管他的价格比别人高出一成,但送过去的菜用不了一上午就卖掉了。后来荣飞给他介绍了荣诚火锅店,那家连锁店包下了他家的菜,根本不用站在菜市场吆喝了,直接送到各个店里就是。为此,傅春生买了辆别人退下来的三轮摩托,专门往城里送菜。正感到生意不够做时,荣飞又跟秋生说起了养猪。
傅春生立即感到养猪是个正经买卖。只是荣飞提出的猪场规模有些大了,荣飞的意见是至少要养三百头猪。匡算需要十间猪栏,加上买猪娃子的钱和饲料钱,他们手里的现金实在不够了。
傅春生是家里的老大,父亲死的早,他下面的二个弟弟都夭折了,除去已嫁人的二个妹妹,只有这个小弟弟秋生,长兄为父,他必须为秋生娶过媳妇才算完成任务,幸好秋生交上荣飞这么个有头脑有手段的朋友,为弟弟娶亲的钱攒的差不多了,春生估计明年就可以为秋生翻盖房子,秋天就可以将弟妹娶过来。原来女方还犹犹豫豫,说这说那,现在是什么话也没有啦,反过来要春生帮衬着他们……
“小飞说能借给多少?”
“十万。”
“啊,这么多。”春生惊呼一声。
“哥,他专门叮嘱不让咱说出去,毕竟他在村里也有本家亲戚的。”
“那是自然,你看我是多嘴的人?”
“只是——小飞说借钱是有条件的……”秋生吞吞吐吐。
“那是自然。他不说我也不能白借人家啊,利息算的高些无妨,毕竟对咱家有大恩。”
“他要入股。”
“入股?怎么个入法?”
“十万块算作他的投资。占六成。咱家的地算四成。”
傅春生简直不敢相信,因为他觉着荣飞就是白送了他四万块。“不行,这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
“咱太占人家便宜了。有这十万块钱,猪场什么都置全了,估计根本用不了。地就在那儿,哪值四万啊。”
原来大哥是担心占人家便宜。秋生松了口气,“小飞跟我说的很多,总的就是猪场要按他的办法建,从设计到施工他都找人来做,猪仔要到北新畜牧学校下面的实验场买——他对品种极为挑剔。还有饲料,多了,他要写出猪场的章程来。”
傅春生笑了,“这个小飞,干什么也和别人不一样。我答应了,就算给他打工吧,不赔稳赚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不过荣飞却比傅春生想的还要认真,关于合资办猪场的事,荣飞起草了一份合资协议,写明了猪场的投资比例,资金出处等一系列问题,他自己已经签好了字,让傅家兄弟在协议上也签了字。
国庆的时候,荣飞又回来一趟,在傅家兄弟的陪同下看了正在建设中的猪场,和傅春生聊了关于发家致富后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是慈善问题。
“村里开始好起来,在你们的带动下绝对会有更多的能人想出更多的致富好招。这点我丝毫不怀疑。我怀疑的是你们舍得舍不得拿出每年所挣的钱的10%-20%捐给村里。”荣飞正色对傅春生说。
“挣的钱捐出一至二成?捐给谁?干什么?”
“问的好。村里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不知你们想过没有。比如道路需要硬化,免得雨雪天泥乎乎;晚上出去黑黢黢的,应当加装路灯;村里的学校已经很破败了,应当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民办教师们应当有更高的收入;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村民的看病问题;修建公共厕所和澡堂的问题,甚至将自来水引入各家各户的问题;多了。”
“哎呀,你说的这些要多少钱?”傅春生一听及傻了。别说10%,就是全捐出去,一辈子也办不了这么多的事。
“你一家是挣不了这么多钱的。可是我说的都是应该办的事,对不对?如果你办了这些事村民们会怎样看你?”
“会选我哥当村长。”秋生笑着说。
“春生哥,这两年你们辛辛苦苦搞大棚菜,有没有人说闲话?有没有人借‘赖账’?”赖账是北阳方言,意思是借钱时就打定了不还的主意。
“怎么没有。”秋生愤愤地说,“本家就有不少呢。四小开口就要五千,就他那德行,这辈子也怕还不上。”傅家堡傅姓是第一大姓,秋生的本家当然不少,他所说的四小是个痞子,三十多也没讨到媳妇,好吃懒做,人见人嫌。
“你们的日子越好过,这种事情就越多。不知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上面讲了,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是共同富裕。先富我相信,共同富裕就难了。解决这个难题不外两个办法,一个是你们建一座深宅大院,养上几条狼狗和看家的打手,将那些耍赖账的家伙堵在门外。二呢,就是捐出一部分钱,消除村民的嫉妒,获个乐善好施的名声,通过你们的捐赠和带动,让所有先富起来的人都来办慈善,傅家堡的赖账们最终会越来越少,即使有,也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自己努力挣钱而是讨这个厌。你们愿意选哪个?”
傅春生叹气,“我比你多活十几年,反而看不过你远。你说的我懂了,照你说的办就是。”
“不要急。如何捐赠是个大学问。自己办呢?你们不一定有精力,给了村里呢,万一【创建和谐家园】部们贪掉怎么办?难道我们辛苦挣来的钱去养几个贪官?”
傅春生说,“你就不要卖关子了,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
“我的办法就是让所有村民都知道你们傅家捐了多少钱,准备做什么。因为你们做的都是村民希望实现的好事,比如修路,哪个愿意雨雪天两脚泥?这样大家自然关心这笔钱是怎么花的。这时再成立一个捐赠委员会,负责管理这笔钱。管理的人员,比如会计出纳之类的,他们的工资就在捐款里支付。其他的人不准花一分,必须全部用到所要干的事情里去……”
“好办法。”春生赞道。
“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慈善是一门学问,不是你有钱就能办好的,中间指不定要出什么问题。但不管出什么问题,这条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所希望的,就是让老家的人都富起来,不仅富起来,而且要文明地富起来,不要出现有钱就赌博、嫖娼甚至吸毒之类的丑事。要让四乡八村的人们都羡慕咱傅家堡,都知道你们傅家兄弟的好名声。”
“过去我只知道你聪明,点子多。现在我才知道你的心胸有多大。兄弟,你放心,我一定照你的指点去办。”谁不喜爱好名声,在某些人眼里,名声之重尤胜于实惠。傅春生正是这样的人,一番话说的他热血沸腾,从来没有感到生活是这样的有意义。
第十节 国庆
年年有国庆,但1984年的国庆却意义非比寻常。这个建国三十五年的国庆在改革开放六年来国力飞速增长,一片国泰民安的祥和背景下,举办了已经二十五年未见的大阅兵。
北重对这个国庆也格外重视,因为阅兵的机械化方阵里的某种武器正是北重生产的。为此,厂里专门下了文件,要各单位组织职工收看“十一”实况转播的阅兵式。
荣飞也想留在北重跟已经熟悉并逐渐成为朋友的一帮单身共度国庆,但惦记着奶奶,老太太虽然年迈,但脑子一点不糊涂,星期节假记得清清楚楚。不回去的话必须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何况,李粤明已经确定,他和那位林业可先生将在十月二号飞抵北阳。
李粤明节前曾来电话请荣飞去一趟,研究公司的扩建问题。明华经过二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年收入1000万的规模,今年预计会达到1200万元。服装系列在突破了羽绒服单一系列后又突破了西服衬衫系列,推出了休闲系列,也就是所谓的夹克衫系列,目前搞出十几个品种,都是青年男性的,准备在十月份推向市场。除此之外,荣飞强烈建议上牛仔裤的生产,按照他的记忆,这种本来是美国西部牛仔的服装成为全中国青年的最爱。这样大的市场不占领真是可惜了。九月份,第一批牛仔裤已经投放市场,正在试市场的温度。由于产品扩张猛烈,原来的厂子已经饱和生产,按照荣飞的建议,李粤明和天津一家名叫建成服装厂的国营小厂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同意明华注资建成,以明华的系列商标生产明华旗下的服装。这是明华公司走向内地的第一次扩张,相关的谈判过程一直是电话汇报荣飞的,李粤明对荣飞躲在一个军工厂里逍遥自在很不满意,也很不理解。他强烈希望荣飞辞掉现在的工作来明华主持大局。李粤明的建议被荣飞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只是对合资及新款衣服的上市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意见都是具体的,包括新款休闲服的设计思路。荣飞还有一个设想,就是推出运动服系列。在几个系列或者成型或者正在成型的现状下,荣飞建议考虑将厂子专业化,即在明华公司旗下设立几个相对独立的分公司,一个分公司专门负责一个系列的产品,这样对于原料的采购和生产都有极大的好处。至于设计,荣飞坚持集中,仍依靠正在飞速壮大的产品设计室。现在设计室已经有近三十名设计师了,主要来自香港,大陆招聘的占了三分之一。销售则成立专门的营销公司,由裘复生兼任经理,逐步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在全国特别是北方的省会城市建立了代理处,招聘了工作人员。在荣飞的建议下,第一个专卖店出现在上海,总以为上海不是羽绒服的销售宝地,实际上83年冬和84年春二个季度上海销出的塞上雪,万事达和雪乐牌羽绒服占据了很大比例。专卖店证明是中高档服装的成功销售模式,裘复生正在北京忙着建立专卖店……
李粤明眼看着明华以看得见的速度在飞速成长,回想两年半前在珠海受荣飞的鼓动投资内地,短短两年余,资产竟然翻了三番。84年的利润预测高达550万元,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李粤明感觉到自己的财富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感觉【创建和谐家园】的妙。
香港的朋友林业可先生闻之自己在内地的生意如此火爆,提出投资入股,和荣飞商量被荣飞断然拒绝。但荣飞却提出和这位搞股票生意的林先生合资成立一个贸易公司,名字就叫明华贸易。电话上谈了二次极为愉快,林业可提出要在深圳见见这位明华的幕后老板,荣飞一直以时间紧张推掉了,反过来提出要林先生来北阳见他。不知荣飞在电话里给林业可灌了什么【创建和谐家园】,这位年逾四旬的老兄竟对荣飞佩服的紧,联系李粤明准备在国庆期间到北阳一行。李粤明本来也反对林业可的注资,现在明华的资金没有问题,特区的政策优惠和年初工商银行的正式挂牌使得贷款融资的大门敞开着。现在明华服装反过来对林业可注资又让他心生疑虑,他感到了荣飞勃勃的野心,李粤明知道,所谓的贸易公司不过是个幌子,林业可玩的是股票而不是传统的贸易。金融业不同于办实业,搞不好一夜之间就倾家荡产了。所以他必须当面告诫荣飞,内地见过股票吗?别糊里糊涂连怎样死的都不知道。
十月一号上午躲在家里看阅兵式,横平竖直的方队像移动的群山,荣飞感到很激动,也很自豪。这是【创建和谐家园】更换新军装后的首次集中亮相,可惜军衔制的恢复还要四年。荣飞也算半个军迷,对军衔的研究颇为深刻,奇怪为什么竟能放弃这种国际通行的制度,军衔的标记一般在两个地方,领章和肩章,荣飞更喜欢将军衔标识在领章上的那种,一直到07式军装,军衔才回到了领章上——乘了敞篷车检阅三军的邓公神采奕奕,老人家还会创造许多奇迹的。荣飞想。午饭后荣飞溜出来,骑了自行车四处找旅馆,北阳的街市比三年前繁华了许多,在假日里尤其如此,不过最好的旅店北阳宾馆似乎够不上三星呢。他在宾馆订了二个套间,用的是他的工作证,北重是军工厂,北阳人似乎对军工厂有着更多的敬畏。宾馆的服务员收下了荣飞的四百元订金,消除了最后一丝怀疑。走出旅馆,荣飞在邮局给李粤明拍发了电报,告知他已经定了房间,北阳宾馆505、506。会见将在明晚的七点,电报上也说清楚了。荣飞不准备接机,现在连个出租车也没有,借小车?去哪儿借去?荣飞非常感到缺交通工具的苦恼。到年底,桑塔纳才组装成功,买到手至少还得一年吧?没办法,忍耐吧。荣飞想,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争取想办法以陶氏的名义买一辆车。还有,身份证该办了吧?到手里是不是还要两三年?时间过的真是慢啊。
¡¡¡¡´ÓÓʾֳöÀ´£¬Ì§Í·¿´¼ûÕýÉĮ̈½×µÄÕÅê¿¡£¶ø¼¸ºõͬʱ£¬ÕÅê¿Ò²¿´¼ûÁËËû¡£ÕÅê¿Éí±ßÊÇÒ»¸öÖÉÆøÎ´ÍѵÄС»ï×Ó£¬¹À¼ÆÊÇËýµÄµÜµÜÕÅÔ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