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荣飞的梦幻人生》-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在这儿念了五年。就是说小学都是在这儿上的。”

        “哦,村里的教学质量好吗?”

        “学校教的都是能力,不是知识。别说小学,就是大学学的东西,出去没两年就还给老师了,唯有思维分析能力是自己的。你呀,别那样死用功了,学理的,应当读一些文学历史方面的东西,思路就开阔了。记得钱学森就这样说过。”

        “呵,你倒像是老师,老气横秋的教训我。你的生日还没我大呢。”

        “对不起。”

        “以前你很少说这类的客气话的,现在随口就来。”张昕沉默了片刻,“我让赵爱华带话给你,不生气吧?”

        “什么?啊,不生气。你还是个孩子,而且,而且初恋时不懂爱情。”荣飞微笑着说。

        “我是孩子?”张昕彻底迷茫了,觉得荣飞很陌生,“对了,忘了告诉你一件事。你放假走的早,你走后音乐学院有个女生来找你,那个女孩可真漂亮。”

        “是甄祖心。”情况甄祖心在信上都说了,甄祖心大放异彩的时候应当是十年后了,她或许不算极美丽,但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质确实同代歌手中的翘楚。

        “好像是。她找到我们教室,打听你,我恰巧在。”张昕问,“你怎么认识她的?”

        “宋书记的爱人是音乐学院的秦教授。她是秦教授的学生。元旦那天秦教授将我拉到音乐学院,就那样认识了。”

        “她找你什么事?”

        “咦,我没有见她怎么知道她找我什么事?她没跟你说吗?”

        “没有。听说你回家了,很失望的走了。”

        “哦。”

        “对了。跟我说说元旦的二首歌,什么时候写的,怎么写的?我根本不知道你会这手。”她的眼光热烈起来。

        “游戏之作而已。自己也记不得具体的时间了。不是他们激我都快忘了。”

        “都快忘了?就是说很长时间了?不会是高中时候吧?那时候你有时间写歌?”

        真是苦恼的问题。“那倒不是。是在工学院后了。”

        “那首《千万次的问》是为我写的吗?”张昕鼓足了勇气。之前在荣飞面前根本不需要勇气的。

        “这个——也不能这样说。我说了,就是游戏之作,不必那样认真的。”荣飞发现了张昕的失望,大眼睛里立即蓄满了泪水。

        “张昕,以前我很喜欢你,后来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说了,初恋时不懂爱情,这是真理。我们都年轻,没有丝毫的社会经验。爱情是什么恐怕真的说不清楚。”

        “那你说爱情是什么?”

        “爱情首先是责任,共同承担一切的承诺,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和毅力,还有很多。当然,也不乏花前月下的浪漫。但是那很少,占的比例,绝不会超过20%。”

        “这些你从哪儿听来的?我怎么觉得我和你不是同龄人。”张昕极为失望,在荣飞面前愈来愈自卑。

        “哈哈,我是在胡说。不过,张昕,我们之前是同学,现在是同学,将来至少可以做朋友。社会上有三种关系是最铁的,战友,同学和插友。我们至少占了一种啊。谈到爱情,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爱情需要忠诚,我们却处在最易变的年龄。爱情从来不会跟现实脱离,琼瑶小说里的爱情只能存在于她的小说中,而我们却远离社会,处于象牙塔中。等你走上社会,你就会知道天地有多宽阔,世界是那样的大。国外有个人说过,地球是平的,早上在上海,晚上就可以住到纽约,天空辽阔啊。到那个时候再谈爱情吧。”

      ¡¡¡¡ÕÅ꿳¹µ×´ôÁË¡£

        “去我奶奶家看看吧。虽然很简朴,却是我的快乐天堂。他们的争吵应当结束了吧?”

        直到回到荣飞家的门洞,张昕才平静下来,正好遇见了荣飞的父母和弟弟出来。

      第十九节 串亲与猴票

        荣飞免不了向奶奶解释张昕。因为老太太一眼喜欢上了这个漂亮和女孩。王老太年纪虽大却不封建保守,认定张昕是荣飞的女友,否则人家干嘛在大年初一骑了自行车跑上25里来给你拜年?荣飞感到麻烦了,奶奶的性格他是知道的,老太太认定的事情要改变就会很麻烦。看不出张昕也是鬼精鬼精啊,干嘛那样的哄着奶奶呢?将来我领了别人来怎么跟奶奶解释呢?荣飞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邢芳。

        初二母亲要他跟着回临河,这是昨天就说好的。初二早上起大早回到城里,因父亲车间领导家里出了点事,车间主任的母亲初一晚上突发疾病去世,他去帮忙料理后事,这样回临河的只有母亲弟弟和他三人。

        乘中午的火车回到外婆家已是下午四时。外婆家在临河县枣林镇,也是真正的农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荣飞的长梦里,枣林镇成为省内著名的暖气片生产基地,也成为临河乃至北新污染最厉害的地方。最早发达的乡镇企业的领导们都在北阳甚至北京买了房子,离开了这片给他们提供原始积累的故土。

        荣逸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过几年,所以跟外婆及舅舅姨姨有些感情,荣飞就差得多。在枣林基本没有朋友,亲情也就留在表面。

        魏瑞兰姊妹兄弟六人,她排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最小的弟弟去年刚成家。除了魏瑞兰,其余都生活在枣林镇,此时的农村从生活水平上看基本赶不上城市,所以魏瑞兰回家拜年,大包小裹地带了一大堆,有荣飞和荣逸退下来的旧衣服,有拜节必须的点心罐头一类的东西,回去分成六份,除了外祖母,二个舅舅和三个姨姨都有一份。这样就苦了荣飞和荣逸,他们必须拎着后世看起来可笑的礼品一家家奔波。

        三姨魏如兰嫁到西河村,距枣林镇12里,去西河村的任务经一番争执最终落在了荣飞身上。魏瑞兰对荣飞说,去年你就没回来,至少二年没见你三姨了。她常念叨你,你去吧。就这样,荣飞骑着大舅魏建国的破自行车去了西河。

        西河村虽然距枣林镇只有12里,但不属于枣林镇管辖。它的行政区划属于黄石头乡,乡政府所在的黄石头村已进山区了,不过西河村还算平原地带。

        一个小时,荣飞走进三姨家用高粱秆扎成院墙的院子。自那次的高低杠事件后,荣飞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极不适应,无论饮食居住和交通,都给他十分寒酸简陋的感觉。十分怀念自己梦里的生活,拥有一辆速腾轿车的日子是那样的惬意,哪像现在啊,骑个自行车就算享受了。三姨家境不好,比不上在枣林的那几位舅舅姨姨。三姨对他的到来倒是十分高兴,“你爸你妈都回来了?小逸也回来了?我准备明天过去呢。”一番寒暄后,对荣飞大学的生活也了解了一番,“你好了,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吃公家饭,一辈子衣食不愁了。哪像我们,累上一年也留不下几个钱。”

        时下的农民确实苦不堪言,可是荣飞知道,很快就快好转了。“三姨不是开始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吗?日子很快就好了。”

        “联产承包责任制?我怎么没听说过?倒是将地分给了个人。你不知道,枣林和黄石头这一带自古就是人多地少,我们全家六口人才四亩田,够吃就不错了,地里能刨出金子来?”

        忽略了这个问题,荣飞沉思着,枣林的农民们在政策允许后开始创立乡镇企业也是迫于无奈啊。穷极思变,人总会想出生存的办法来。

        “二嫂,”随着一声叫,门外进来一个青年,“二嫂我去镇上,你有没有什么事情?”荣飞认出他是姨夫的弟弟,什么名字却忘记了。“没事。小飞来了,明天我也要回去呢。”三姨随口应了一声。青年跟荣飞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转身正要离去,他手里捏着的邮票引起了荣飞的注意,“你等等。”荣飞激动起来,青年手里捏着的正是后世集邮界的精品——80版的猴票。

        荣飞长梦里的记忆并没有集邮的经历,但并不等于他不知道一些最著名的邮品。80版的猴票缔造了一个集邮史上的神话。

        猴票,又称庚申猴,和金猴,是中国邮票总公司于1980年(庚申年)2月15日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猴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与猴票同时发行的还有一枚首日封。

        猴票是特种邮票,编号为T-46,全套一枚,面值8分(人民币)。猴票背景为红色,图案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的金丝猴。邮票原图由黄永玉绘制,邮票由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设计,由姜伟杰雕刻,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刷,由北京邮票厂印刷。猴票尺寸为26×31毫米,齿孔11.5度,一版80张(8×10)。猴票的发行量猜测在360万枚至800万枚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3)中记载的庚申年猴邮票的发行量为500万枚。

        猴票由于是第一枚生肖邮票,图像美观,印刷精致,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猴票在邮票市场价格上升很快,2007年一张猴票的价格已经达到3200元,是面值的4万倍,四方联和整版邮票的价格要更高。

        1979年,刚刚经历了10年文革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一天,黄永玉的学生——国家邮政总局前总设计师邵柏林到黄永玉家邀请他设计“猴票”。为了纪念刚刚逝去的小猴,黄永玉当即允诺,一只充满灵性、活泼可爱的“金猴”便跃然纸上。后来,邵柏林根据他的画稿做邮票的后期设计。1980年2月15日,名为“庚申年”猴票的中国首枚生肖邮票就这样诞生了。

        第一枚生肖邮票的诞生,也就是新中国第一个邮票神话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黄永玉创作的“庚申年”猴票得到了邮市前所未有的吹捧,经济价值扶摇直上。当时8分钱的面值,全张80枚猴票更是从当时的6.4元暴升至最高价20多万元,而且往往是有价无货,“一版”难求,民间甚至传有“一枚猴票一台车,一版猴票一套房”的佳话,创下了新中国邮票升值最快的纪录。而将这枚艺术价值极高的猴票奉献给广大邮迷的正是幕后传奇人物黄永玉。

        由于“庚申年”猴票的带动,生肖邮票成为了邮市的一个主流板块;而艺术【创建和谐家园】黄永玉也被尊称为“生肖邮票鼻祖”。可以说,“庚申年”猴票不仅是整个生肖邮票板块的领头羊,也是整个邮市行情强弱的风向标。“庚申猴”培养和带动了无数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它所带来的投资示范效应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收藏投资理念和风格。“金猴情结”成了中国邮人一种特有的情感,不少邮人把拥有“猴”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和荣耀。

        据了解,从1980年开始,国家邮政局每年都发行生肖邮票,形成了一个让邮市期待的传统。但是,“庚申猴”之后的生肖邮票难以望其项背,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发行量。“庚申猴”票全世界的发行量仅300万枚,加上使用过程中毁了很多,真正完好保留下来的不多。而随后紧接着第一轮发行的生肖鸡、狗、猪、鼠等等的发行数量却都比“庚申猴”多出了几倍。鸡一共发出931.16万枚;狗和猪的发行量分别是1411.2万枚和1275.9万枚;鼠2178.7万枚,其余也都有数千万枚或上亿枚。数量一多,自然难以走俏。1992年第二轮生肖邮票开始发行,市场表现依然平平,即使是在邮市全面升值的1997年,价格也没有太突出的表现。究其原因,这一轮邮票的发行量高得离谱:第二轮“猴票”发行量突破两亿,较第一轮“关门票”的生肖羊暴增63.4%,“鸡”更是猛烈增至2亿5千万套。

        “庚申猴”升值神话保持不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与猴票宗师黄永玉的艺术智慧投入有关。作为一代艺术【创建和谐家园】,黄永玉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留下了一个个难以逾越的坐标,甚至有专家提出应将黄永玉与齐白石并称“齐黄”。黄永玉在中国的艺术界和文化界已经成为了一种地标性的象征,吸引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生肖邮票鼻祖,黄永玉当年绘制的“庚申年”猴票,自然受到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吹捧。

        “你的邮票,哪儿来的?”荣飞声音有些激动。

        “买的啊。前几天在黄石头邮局买的。”

        80年初发行的邮票现在还有存货?荣飞有些怀疑,“真是在邮局买的?”

        “我骗你干啥?我一个表姨就在邮局……”

        “好极了,能不能带我去买几张?”荣飞深吸一口气,“是这样的,我一个同学集邮,集邮你知道吧?就是攒没见过的邮票。”

        “明白了,这几张给你好了。”青年将手里的一张四方联递给荣飞。

        “你叫……”

        “我大名叫乔守维,你叫我三维好了。都是亲戚,客气啥?我到枣林再买几张就是。”乔守维将四方联递给荣飞。

        “你该叫叔呢。”三姨进来插话道。可不,按辈分荣飞比乔守维小了一辈。

        “我俩年纪差不多,叫小名亲热。”乔守维说。

        荣飞拿着四方联有一种骗人的感觉。也是啊,谁能想到这张三毛二分的东西再过二十几年会成为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宝贝,即使告诉他也不相信,没准将自己当成疯子。

        “我想多买几张……”

        “行,我跟我姨说一声。”

        “我跟你去?”

        “好吧。”

        表姨就在本村,荣飞想想,在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二条好烟夹着,跟三维去了表姨家。所谓好烟,不过是三块三一条的“三门峡”牌香烟。想多买也没有了,小铺里就这二条。到了表姨家一问才知道那批猴票是去年发来了,一直压在柜子底下,黄石头乡是山区了,山民们一年寄不了几份信。而且还不愿意用这张红色的邮票,甚至有人说这不是邮票,他们只愿意用那种用惯的,画面是民居式样的。“现在大约还有几张,你要全给你好了。”

        “几张?”荣飞激动起来,“几张不会是几版吧?要是有一正版可就大发了,一版一栋房啊……”他立即提出现在就去。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表姨有些犹豫,西河村距黄石头还有二十里路呢,而且路不好走。

        荣飞掏出二张十元票,“表姨,”叫完又觉着不对,三维的表姨自己该叫什么他一时间也搞不清楚,“我明天就要回北阳了,时间紧,这些钱算是您的辛苦费……”二十元不是小数字,全家过年的猪肉也用不了二十元啊。表姨动心了,“哪能要你怎么多钱?”她正犹豫着,他男人说,“都是亲戚,你就辛苦一趟吧。难得咱这山里有他看得上的东西……”“好吧,我带你去。不过邮票可不能白给,都有帐的。”荣飞笑道,“哪能让表姨白给呢,我带着钱呢。就是这20块,也是要留下的,不是别的意思,第一次上门,没准备,留着给表姨治件衣服吧。”推让再三,最终还是让他们收下了。

        他幸亏将钱带在身上,1000元给了傅秋生搞大棚,1000元都在自己书包里呢。

        乔守维陪着,骑车走了20里山路,买下二版整版的和大约30张零星的,其中至少有四张方联。荣飞计算了价格,将钱付给表姨,特意多给了10块,表姨发现了硬是塞给了他。

        “我这儿还有些长城图案的邮票,不知你要不要?”

        “长城图案的?”荣飞实在记不清这张邮票值不值钱,想想邮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八分钱一张,无论如何不会吃亏。就全将那堆散票买下了。现在学校里已有不少集邮爱好者,也多亏是黄石头这样的偏僻山乡,否则哪能在一家小邮局攒了二百张猴票?

        摸着黑回到西河村,将表姨送回家,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和三维回三姨家的路上,荣飞问三维:“外面都开始有了乡镇企业,就是村办工厂,你们这儿怎么就没人张罗这事呢?”

        “怎么没有?一来不知道该干什么,二来也没钱啊。那可是办厂子,想也不敢想的大钱。”

        “一定要敢想。”荣飞拉住三维,“我看你这人不错,我知道你们做一件事肯定能行。”

        “什么事?”

        “暖气片。至于资金,可以贷款,估计上面会有政策扶持乡镇企业,至于技术,我就是学机械的,可以给你寄来,写你的大名就行吧?”

        “行。”乔守维站住,皱着眉想着,“暖气片?这玩意卖给谁?”

        “市场大了去了。市场你明白吗?就是用户,就是你准备将东西卖给谁。你想啊,冬季取暖是个最普遍最现实的问题,现在农村几乎没人用暖气,城市有很多人家没有暖气,我家就烧的煤炉子取暖嘛。热效率低,不卫生而且不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要求更改取暖条件的不知有多少人。市场近乎无限!这样的生意怎么不能做?”

        “可是锅炉呢?那样要有家用锅炉才行。”三维说。

        这句话给荣飞的印象非常深。之后他极为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只有给他们生长的土壤就行。

        “三维,我们是朋友了,你这样想非常好,但相信我,只要存在市场,存在需求,这些问题就会有人考虑。我回去就找有关技术资料寄来。你跟村里的当家人讲,让他们跑跑上面,对了,现在就跑。利用拜年的机会跑跑,送点礼!争取早日拿到贷款。”

        三维仍然疑惑地看着荣飞,“你说的和真的一样,这事真行?我舅就是西河村的支书,要不跟他说说去?”

        “去就去。”荣飞信心满满。

      第二十节 广东行

        魏瑞兰比较粗心。她从妹妹那儿知道荣飞连夜去黄石头买邮票只是说了他几句,连买了多少也没问。她大概想八分钱一张的邮票也不是个事吧。关于荣飞策动西河村搞暖气片的事三姨尚不晓得,所以初三这天魏瑞兰只是沉浸于和亲人们欢聚的快乐中,没有意识到荣飞开始他创业的最先几手布局。

        初三下午,魏瑞兰和荣飞荣逸乘拥挤不堪的火车回到北阳。下车后荣飞本想直接回付家堡,但鬼使神差地跟着母亲回到纺织厂宿舍。在厂门口的信报栏那儿取回了他的一封信,一封久盼的信——鲁峰的信。

        鲁峰的信是节前寄出的,信上他告诉荣飞,他在香港的表舅李粤明先生春节要回老家,计划的行程是初二回来祭祖,初六离开珠海回香港,初五中午在鲁家用餐。荣飞吃了一惊,初五?现在已经是初三的晚上,也就是后天?现在可没有飞机——他沉思了片刻,决定立即动身赶往广东。

        他没有跟母亲说实话,只是说他回傅家堡了。家里太小了,所以魏瑞兰也只好放荣飞走。荣飞估计父亲他们这几天不会回去看奶奶,现在只是需要奶奶那儿不要找人来城里问他为什么不回去。按说这二天他应该陪在奶奶身边,分家后奶奶的心情一定很糟糕,但广东之行是他在相信梦境后拟定计划的重要一环,他必须去,不能耽搁,一耽搁不是一年,可能是一生的懊悔。

        他来不及做其他的准备,只将自己从临河带回来的宝贝邮票交给母亲保管,然后就匆匆上路了,坐公交车到了火车站,买了最近的一次去广州的火车,看看时间还早,他又跑出车站在对面的邮电大楼给傅秋生写了封短信。告诉他学院老师要他回去做一个实验,需要几天时间,奶奶那儿请他转告,挑水等事情请他代为照顾。然后在火车站的商品部精心挑选所带的礼品,荣飞苦恼地发现,这个时候,他竟然没有什么可拿得出手的东西,比起梦境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特色,现在的北阳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采购的东西。水果没有,有也不能带,往广东带水果就像举着石头上山。本来北阳是有许多特产的,北阳历史悠久的北方烧酒享誉全国,成为几十年后宴请宾朋的主力酒品;北新的木雕也是国内艺术品里的名品。还有临河蜜枣,黛山木耳——荣飞总算找到一种用牛皮纸袋包装的黛山木耳,他要的就是黛山二字。他一下子买了十包,让服务员吃了一惊,提醒他这可是九元一斤的东西哪。荣飞微笑着说,我看到商品标签了,没错的。服务员看着稚气未脱的荣飞掏出一卷十元大票,心里更是吃了一惊。好心提醒道,你带这么多钱出门可要小心啊。荣飞笑道放心吧阿姨,不会有事的。跟服务员要了几张报纸,小心地将木耳重新包了一层,买了个网兜将十包木耳装在一起。拎着网兜进站了。

        晚23点,荣飞登上北阳开广州的火车,将平生第一次踏上广东的土地。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连续奔波,终于在一月二十九号,农历正月初五下午二时来到了珠海鲁峰的家。

        鲁峰大吃一惊,一脸疲倦,衣服皱巴巴的荣飞突然出现在眼前,令他太意外了。随即他明白了荣飞的来意,之前他对荣飞一直打听他的涉外(当时香港关系也算涉外关系)心生疑虑,现在知道,这位同寝小弟真的有事了。

        “我表舅在,你有什么事?”鲁峰回家后不自觉的带上了方言,“你也不提前说一声,怎么搞的嘛。”

        “说普通话。”荣飞皱眉,“我怎么通知你?现在可不是手机的时代。”

        “手机?”

        “不说这个了,能不能约一下李粤明先生?我有重要的事情跟他谈。”

        “我就在这儿,先生有什么指教?”李粤明出得门来,红光满面,大腹便便,手里还捏着跟牙签正在剔牙。

        “久仰了,李先生,过年好!冒昧地打扰你实在不好意思。”荣飞对李粤明深深鞠了个躬。

        “客气了,”李粤明在内地还很少遇见如此彬彬有礼的青年,“你是鲁峰的同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