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春喜笑了笑,显得很淡定,暗叹一声小东那家伙猜的可真准。
“爸,你这革命工作还是没做扎实啊,你平时在村委会都不看报纸的?温州八大王都【创建和谐家园】了,还哪有什么投机倒把?国家现在可是鼓励人民群众自己致富,那个名词叫啥来着……哦对了,个体户,还给颁发执照呢!”
张会计听得云里雾里,他可不认为儿子能讲出这番话来,面色稍缓道:“这些都是真的?亚东教你说的?”
张春喜嘿嘿一笑,竖起大拇指道:“要不人家小东说你英明神武,保证一点就通呢。”
张会计轻哼一声,被这句“英明神武”弄得哭笑不得,“先吃饭,等会我去村长家走一趟,要真像你说的这样也算了,要不是这样,看我回来不收拾你!”
张春喜嘿嘿一笑,知道这件事情算是成了,忽然想到什么,还不忘提醒一句,“对了,这件事情你们得暂时保密,别让胡婶儿知道了,小东可是个大孝子,现在又考上了大学,他娘要是知道了指定不能让他干,他要是干不了,你儿子我的财路也就断了。”
“知道了,知道了。”他娘满口答应下来,听说这事情不是投机倒把后,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这一天赚两块钱,一个月可就是六十块呢,儿子一个人能顶整个家,能不高兴吗?
想想也是,人家小东那可是大学生,能脑壳进水去干违法的事?
事情捋清楚后,这一桌饭菜吃起来那才叫一个香,张会计夹了一块肥肉吧唧吧唧了两口,似乎感觉不过瘾,还把压箱底的一瓶高粱酒给提了出来。
好菜配好酒,肉还是儿子买的,人到中年,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此。
第二天早上,张春喜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村里收鸡蛋,好歹也让他搜刮出来二十几个,想着将就一天也就算了,但明天肯定要去外面收了。
“想什么呢,一早上就看你心不在焉,你今天还收蛋不?要不咱俩趁着时间早,去隔壁村收点?反正灶台晒了一天,今天也能用了。”俩人走在乡间小路上,张春喜瞥了眼身旁低头走路、一言不发的李亚东问道。
“不收了,今天把昨天剩下的鸡蛋处理完,明天这茶叶蛋的买卖我就不做了。”
“啥?”张春喜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没一头栽倒,慌忙道:“咋就突然不做了,你娘知道了?”
“那倒没有。”李亚东摇了摇头,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放心吧,我打算弄点别的,从明天开始这茶叶蛋的买卖你一个人做。”
“啊?”张春喜又是一愣,有种被人刚从悬崖上一脚踹下去,然后又提拉回来的感觉。
于是李亚东也不隐瞒,将自己准备弄烤鸭的事情说了出来,俩人还愉快的达成了一项协议。那就是李亚东全权放弃茶叶蛋的买卖,以后就让张春喜一个人做,而张春喜则要在收鸡蛋的时候顺便帮他收鸭子,也不要多,一天几只就行。
总之就是一副双赢的局面。
来到蔡小惠家后,李亚东手把手的教张春喜如何煮茶叶蛋,包括火候与调料的掌控,算不得多复杂的事情,学一次也就会了。
等鸡蛋上了炉子后,李亚东来到门外开始改造昨天搭的灶台,煮蛋用的是外火,而烤鸭用的是内火,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另外瓮里面还得有些构造,为此李亚东还特地问蔡小惠讨要了一些铁丝之类的东西。
这年头物资紧缺,而且有些东西不是他想买就能买的,所以怎么简单怎么来,凑合着能用就行。
这一忙活就是大半天,等他这边弄好的时候,张春喜那边的茶叶蛋也卖完了,最后算了个总账,李亚东手头上还有十七块八毛钱,这其中包括他三哥家投资的十块钱。
俩人回去的路上,李亚东留下了两块八毛,剩下的十五块钱全给了张春喜,算是明天收鸭子的费用。这年头鸭肉一块两毛左右一斤,大概是家禽里面最便宜的,李亚东让他尽量挑三斤左右的鸭子收就行,不用太大。
实在是兜里没钱,不然肯定得多收几只,那个瓮里面他满打满算的弄了八只吊钩,一次最多能烤八只鸭子,以后大概也只能定时定量供应。不过按照李亚东预想的销售模式,也足够赚得盆满钵满了。
一夜无话,这天早上,等李亚东来到村口的时候,张春喜已经等在那里,旁边的空地上还放着一对箩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又是鸡蛋又是鸭子,单凭两只手哪里拿得过来?
“啥时候起的?”李亚东笑着问道。
“天光光亮就起了,问这个干嘛?”张春喜倒是一点不觉得辛苦,整个人钻进了钱眼里,干劲十足。
“当我没问。”李亚东撇了撇嘴,看见一个箩筐口用尼龙网罩着,低头一看,诧异道:“这几只鸭子啊?”
“八只!”张春喜嘿嘿一笑,“不是你说一次能烤八只吗?我就寻思着位子空着多浪费呀,鸭子是大畈村二狗子家的,那小子现在就在家里放鸭子,好几十只呢,还欠他四只的钱,等明天再给就是了。”
“二狗子成了养鸭专业户?”李亚东眼珠子一瞪,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缺门牙的黑小子形象。
二狗子是俩人的初中同学,关系不错,不过读到初二就辍学了,为人那叫一个仗义,打架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两颗门牙就是这样没的。上辈子到了九十年代末,李亚东回乡的时候曾见过一面,记得那时二狗子混得不错,家里盖了砖房,还买了一脚踹,想不到是靠养鸭起的家。
“反正他说你要弄鸭子的话,就得先把他家的鸭子收完,他正愁没遇到上门贩子,让你自己看着办。”
“行了,你明天跟他说,他家的鸭子我包圆了。”李亚东哈哈大笑,这些小时候的伙伴现在有印象的没几个,能撞上一个不容易。
一路心情不错,俩人换着挑箩筐,不知不觉就到了镇上。
张春喜自己生炉子去煮茶叶蛋了,李亚东也没招呼,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自顾自的忙活起自己的事情。
蔡小惠反正也是闲着,就在一旁打下手,劳动带娃两不误,之前李亚东已经说过,鸭肚子里的东西都不要,鸭肠鸭肫那可是好东西,权当是她的辛苦费了。
俩人又是放血,又是钳毛,忙活了老半天,等鸭子处理好后,蔡小惠显得很诧异的问道:“亚东,你以前常干这个?手脚咋这么麻利?”
“没……平时看我娘弄的时候学的。”
蔡小惠叹了口气,感慨道:“要不能考上大学?这脑子灵活的人就是厉害,学什么都快。”
李亚东老脸一红,赶紧抱着一盆鸭子遁走。
由于条件有限,他也没有太折腾,淋油上蜜的那些步骤就直接省了,简单的腌制了一下后,就将铁丝穿过鸭脖子弄成一个钩,然后一个个的挂进瓮里面。
瓮底有烧红的炭火,这是李亚东特地让蔡小惠帮忙弄来的栗碳,另外还让她买了些面粉、蔬菜,以及糖油。这都是昨天下午商量好的事情,早上过来的时候对了账,昨天余下的二块八毛钱给了三嫂一块,剩下的一块八毛明显不够,也只能回头再补了。
用一块破门板将瓮口封好后,李亚东就开始准备其他的辅料:面饼、甜面酱、黄瓜丝、葱丝。
这就是他设想好的销售模式,并非整只去卖,而是一片一片的卖。一片鸭肉配上一张面饼,再抹上甜面酱,卷上黄瓜丝和葱丝,很标准的北方烤鸭的吃法。
这样无疑能将一只烤鸭的利润最大化,否则整只或半只去卖,能有多少利润?一只三斤的鸭子,成本不过三块多,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撑死也就卖个四五块,多了没人能接受。
再说还得考虑到这个年代的购买力,动辄好几块的东西,几个人能吃得起?
而凭李亚东的刀工,一只鸭子最多能片出108片,他设想的是:加上辅料卷起来吃,一个烤鸭卷只卖一毛钱。
如此一来的话,不仅经济实惠,人人都吃得起,而且一只鸭子就可以卖出十块八毛钱!
至于利润他也算了笔账,平均一只鸭子按三斤算,这样一个成本是三块六毛钱。栗碳不值钱,黄瓜不值钱,葱不值钱,面糊也不算值钱,值钱一点就是油和糖,这是做甜面酱用的,量也不大。合计起来搭配一只烤鸭的成本撑死也就一块左右。
那么也就是说,单单一只烤鸭,纯利润大概能有六块钱!这还不包括鸭架子处理一下也能有点进账。
同样一只鸭子,不同的销售模式,所带来的利润也是截然不同的。
第十三章 愿你此生一切安好
制作烤鸭的时间相对较短,火候掌握好了,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情,因此刚吃完午饭没多大会儿,烤鸭也就出炉了。
瓮口刚一掀开,那股刺鼻的肉香挡都挡不住,肆无忌惮的在街道上蔓延,这使得很多还没吃饭的人,双腿根本不听使唤。
“什么东西呀,这么香?”
“还用问,当然是肉了!”
“我刚还瞅着这里好像在烧什么吃的呢,走,赶紧过去瞧瞧。”
灶台摆在大街上的好处这一刻显露无疑,哪里还用得着招揽,客人都是自己嗅着香气跑过来的。
李亚东用自制的挂杆将八只烤鸭逐一取出,然后放在特地从蔡小惠家堂屋里搬出来的大桌子上,上面还放着一盆巴掌大小的白面饼,以及切好的葱丝、黄瓜丝,和简易的甜面酱。
“这东西是烤鸭对吧?”
“可不是,以前听人说起过,就是没吃过,想不到我们这里也有人会做。”
“闻着可真香啊,估计价格也不便宜。”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一个圈子,大家都盯着香喷喷的烤鸭直咽口水,但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开口问价。
李亚东心知肚明,这是对自身购买力产生了怀疑的表现,手里持着一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大菜刀,笑呵呵的吆喝了一句,“京城烤鸭,一毛钱一份,童叟无欺,每天仅限八只,要吃的请赶早。”
“多少?”
围观众人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没人会傻啦吧唧的以为一毛钱可以买到整只烤鸭,看那桌上又是菜又是饼又是酱的,明显有别的吃法,但什么时候一毛钱就能吃上肉了?
还是来自京城的烤鸭?
这个年代的人对于首都的向往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多少人将能去一次首都、看一眼天安门、爬一爬长城,当成此生最大的宏愿。首都的一切都那么令人敬仰,犹如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眼前的烤鸭在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被确认为正是京城的吃法后,那扑鼻而来的香气更多的演变成了一种情怀。
对于在场绝大多数人而言,这辈子大概是不太有机会去感受首都的宏伟的,于是这京城烤鸭,就成了不得不吃的东西。
一毛钱不仅能吃到肉,还能品尝到来自首都的味道,没人愿意错过。
“我要一个!”
“我要俩!”
“我通身就八毛钱,就按这个买。乖乖,京城烤鸭嘞,可不得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顾客实在太多了,李亚东疲于应付,提起菜刀往胸口一横,“一个个的来,都排好队,谁要是敢乱来,我可不伺候!”
旁边的张春喜和蔡小惠同样被这险些造成哄抢的场面吓了一跳,赶紧帮忙打起下手,李亚东负责片肉,他们就往面饼上抹酱,卷菜,收钱。
八只烤鸭顶多撑了一个小时,主要加工起来稍显麻烦,要是像茶叶蛋那样顾客自取的话,只怕十分钟都用不着。
收摊时,李亚东是用一个搪瓷脸盆把钱抱进去的,最后三个人一起数了老半天,总共八十七块四毛!
其中包含五副鸭架子的钱,还留下三副,晚上各家拿一副,好歹能熬个鸭架汤。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李亚东倒也不担心母亲唠叨。
“小东,我现在终于知道你为什么看不上茶叶蛋的买卖了。”张春喜望着桌面上整理好的一堆毛票子,感觉整个人都是懵的。
那八只鸭子可是他亲手收的,多少成本他一清二楚,在他想来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暴利了。人比人气死人,当他还在为每天赚个三两块钱沾沾自喜的时候,人家一天就能赚五十块!
五十块啊,能买一辆旧点的二八大杠了,那可是他朝思暮想的东西。
“行了,你小子就别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先把茶叶蛋弄好,等有空我做烤鸭的时候你在旁边多看看,反正我也干不久,你要真学会了,我还能拦着不让你卖?”李亚东哪能不知道他的那点小心思。
“是啊!”张春喜猛地的大腿一拍,激动道:“我咋把这个给忘了,你可是要去上大学的!”
李亚东听罢不由白眼一翻,“你个没良心的东西,就这么希望我走?”
“嘿嘿……那倒没有,那倒没有……”
“那个……亚东,你说这烤鸭我能学不?”蔡小惠估计也是被眼前的这么多钱给【创建和谐家园】到了,这句话明显有点不过脑子,哪能当着外甥的面直接抢饭碗呢?
“可以啊,咋不能学?”李亚东指着张春喜说道:“就他这笨手笨脚的,一个人能倒腾得过来?你俩这关系,到时干脆合伙干,一天烤个几炉子不成问题,指定要比我现在赚得多。”
“那敢情好,小姨,到时候你就专门宰鸭子,我负责收鸭还有烤鸭,咱俩甩开膀子干,一天怎么的不得赚个百来块?”张春喜眼里冒着光,幻想着以后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日子。
“好!”蔡小惠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家里没什么田地,就指着她丈夫一个人的工资过活,生活其实挺不容易。而她又没有工作,平时除了带孩子外基本就是闲人一个,现在有这么赚钱的买卖,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做了,能不高兴吗?
时间尚早,张春喜的茶叶蛋也差不多该出锅了,横竖就那么几十个,用不着帮忙,李亚东就一个人跑到镇上溜达起来。
这个镇子他并不陌生,如果一切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差不多几个月后,他就会进入镇上的安平中学教书,而且一待就是整整八年。
脑子里回想起当年的往事,脚下漫无目的的走着,倒是很自然而然的就来到了安平中学。
学校很破,门口连个门卫都没有,李亚东堂而皇之的走了进去。
日后的现代化教学楼还没有拔地而起,目前最豪华的建筑就是一幢用红砖砌成的两层小楼,那是学生们读书的地方,老师们的条件就非常艰苦,一排泥瓦房,即是办公室,也是宿舍。
李亚东渡着步子来到其中一间门口,望着用碎木板条拼接起来的简易房门,静静地伫立了好一会儿,这间房子里几乎承载了他过去整个青春的回忆。
“你是……学生家长?还是找人的?”
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李亚东扭头一看,看到一张深埋在记忆里的可爱脸庞。
蓝晶,这个女孩如她的名字一样光彩夺目,曾经在李亚东懵懂的爱情里留了浓厚的一笔,他对于一个女人所有的幻想都始自于她。
俩人以前就住隔壁,她大概是李亚东喜欢过的第一个女人。只是很可惜蓝晶后来没有选择他,而是跟另一名年轻老师结了婚,那人是校长家的亲戚。
既然上辈子错过了,这辈子李亚东也没想过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