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草莽年代》-第6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还有这种烹饪方法?”宫羽瞠目结舌,简直闻所未闻。

      李亚东瞥了她一眼,懒得理会,知道这丫头片子已经彻底惊到了。

      “高,实在是高!”宫老爷子开怀大笑,“看来老头子我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就知道你小子还有手艺藏着,这样的菜品随便来一样,那在京城里都是独一份,咱们那饭店何愁生意?”

      这两道菜不用吃,宫老爷子就已经不怀疑味道,不好吃简直天理难容,趁着还在煮菜的档口,也适时地告知了李亚东一些饭店那边的事情。

      按他所说,饭店施工已经完成,人员也都招齐,这几天宫羽正在给他们作培训,随时准备开业,但目前还有两件事没做。

      一是饭店门头缺块牌匾,二是少了几样镇店菜。

      “老爷子,名字你看着取就好了,我那点墨水在你这哪里够瞧的。”

      对于饭店的名字宫老爷子能找自己商量,李亚东还是心存感激的,同时也有些惭愧,说是他占了一半的饭店,可到头来只去过一次,一直让人家一个九十多岁老人在操劳,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所以这取名字的事情,实在不好掺和,就按老爷子的心意办得了。

      “那好吧,我回头想个名字挂上去。”宫老爷子知道他对饭店的事情并不上心,也不勉强。不过这第二件事情,他却不能推脱,否则这个饭店开得就没意义了。

      李亚东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宫老爷子是差钱的人吗?无非就是想随时吃几样稀罕菜,可他最近确实有些忙啊,公司那边的事情是必须要处理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是他的行为准则,人若犯我,岂有不还回去的道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类的金玉良言,在他这里是完全不适用的,自认不算君子,也绝对等不了十年,武侠小说里的快意恩仇,才是他所追求的。

      “这样吧,安排在晚上,每天晚上我抽时间过去,让厨师们加会儿班,我先教他们一两样简单的大菜,等忙完这阵再说,您看成不?”

      宫老爷子却是没说话,而是望向旁边的曾孙女。

      宫羽深知好的菜品对于一家饭店意味着什么,倒也没有意气用事,点头道:“没问题。”

      她既然回来了,就要将这家饭店当成事业来做,赚钱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至于李亚东这个老板,在她眼里其实并没有太大份量,怎么说她家也占了一半股份,顶多大家平起平坐,以后对饭店有益的事情就配合,至于其他的,就得看心情。

      她的想法李亚东自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不会放在心上,因为饭店那边的经营他确实没兴趣,谁愿意打理谁打理,能不能赚钱其实都无所谓,仅仅是为了兑现和宫老头的承诺,顺便寻思着以后过去蹭蹭饭罢了。

      没等太久时间,酥脆金黄的野鸡卷和喷香扑鼻的醉鹅,很快上了桌,几人筷子一抬起来,基本就放不下去,宫老爷子的心情约莫不错,这次没有死抠着提出二锅头,把李亚东带来的五粮液,开了一瓶。

      这也让他小小的感动了一把,不容易啊。

      喝了大约三四两的样子,没敢多喝,下午李亚东又蹬着自行车来到医院。

      小猛回去休息了,今天守在这里的是财务老黄,田磊恢复得还算不错,至少精神状况看起来好了不少。

      三人聊了一会儿后,李亚东去见了医生,还偷偷塞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里面装了五十块钱,医生借故去了趟厕所,再回来后,脸上的表情明显不同了。

      “李老弟啊,实不相瞒,如果按照正常流程,像田磊那样的伤势,起码要一两个月才能完全康复,不过你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让护士们悉心照顾,估计再有半个月就能下床,不影响他的日常行为。”

      其实这家伙的一番话说了等于白说,李亚东很快就捋清楚了意思,不过还是表示了感谢,钱花的虽然看起来冤枉,但这事得看你怎么想,毕竟风气如此,人家都给,你不给,容易生事端,就权当花钱买个心安吧。

      这也就意味着,李亚东至少要在公司坐镇半个月,因为没有其他人选了,至于蒋腾飞,准备派他出趟远门。

      昨天李亚东已经从他那里打听到,许多福有几天没露头,八成不在京城里,做贼心虚可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此时北方的君子兰泡沫正值即将破灭前的大爆发,赚钱就跟捡钱一样,李亚东猜想他大概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派蒋腾飞去北方的目的很简单,了解许多福在那边的生意,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资金链的问题,如果再能添点堵,那就更好了。

      所以别看李亚东暂时好像没有什么动作,其实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商场如战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田磊的仇不能不报,那家伙既然使出这样的下三滥手段,就要做好承受后果的思想准备,对待敌人,李亚东从不手软,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定要叫他回天乏术,不留半点苟延残喘的机会。

      第一百一十章 授厨

      惊蛰刚过,万物萌动,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燕园从睡梦中惊醒,小草冒了绿尖,老树发了新芽,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亚东忙里偷闲去了一趟静院,诗社里多了不少新面孔,有点发展壮大的意思,老面孔却没见到几个,苏薇不在,萧峰也不在,顿时感觉有些无趣。

      “哟,李大少来了?”

      背后传来一个大大咧咧的声音,李亚东扭头一看,总算遇到一个熟人。

      “陶露学姐,不带这么挖苦人的。”

      陶露跟苏薇是室友加闺蜜,本身也是系的学生,加入诗社似乎顺理成章。

      “哪里挖苦人了?”陶露反驳,指着旁边穿梭过往的同学们,说道:“不信你问问这些新加入的社员,谁不知道咱们社里有一位神秘的李大少,社团活动总是出钱出力,自己却从不参加,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她的嗓门本就大,这句话一冒出来,在场众人顿时齐刷刷的朝李亚东望来。

      “原来这人就是李大少啊……”

      大家三三两两,窃窃私语,好歹没人朝李亚东吐口水,资本家庭出身的人,也不见得都是坏人嘛,毕竟出身是我们每个人无法选择的,而这李大少为社团做所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李亚东最受不了被人当猴看,跟陶露道了声别后,就匆忙的离开了静院。

      蒋腾飞去了北方,还带走了小猛,田磊又在医院,所以这段时间李亚东每日下课之后,就直接回到公司。

      展销厅已经修缮完好,开始重新对外营业,公司里虽然缺兵少将,不过生意依旧火爆,一帆贸易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就是微型录音机,作为京城总代理,可谓独门生意,根本不愁卖。

      同类型的录音机,市面上虽然也有,但基本都是外来货,价格也要高出不少。

      平心而论,老外的质量确实要好一些,但架不住一帆贸易公司的价格便宜呀,这个年代的老百姓归根结底还是更偏向于价格,追求品牌与质量的,只有最上流的那一小撮人。

      但也不能说李亚东是在坑老百姓,八十年代有多少东西是样子货?一部录音机拿在手上比同体积的石头还重,所谓的质量差,只是差在技术层面,细心呵护,用个十来年照样不成问题。

      隔壁的二发贸易公司生意虽然也不错,但跟一帆贸易公司这边每天早上开门排起队来拿货的场景,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好多以前许多福费尽心思拉拢过去的贩子们,如今又跑了回来,因为商人逐利,大家都眼馋微型录音机的可观利润。

      眼下能在他们这些贩子手里流通的商品,好像还真没什么比微型录音机更好赚,也就私人公司根本不可能搞到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能更胜一筹。

      这三样东西,也是近来市面上开始流行的“新三样”,过去的老三样: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城里人大多已经看不上,家里能凑齐新三样,那才叫真气派。

      浪潮式消费就是于这一年正式刮起。

      日后国人凡事喜欢跟风的特点,在这个年代就表露无疑,此时大多数国人的资金状况都差不多,消费理念直白而粗鄙,那就是你买我也买,你家有的我家也要有,不能给比下去。

      恰逢国家政策调控,食品商店的柜台中突然出现了一些舶来品,譬如麒麟牌啤酒、美国的加长过滤嘴香烟、百事可乐等,使得老百姓们趋之如骛。

      最紧俏的要数咖啡,瑞士的雀巢咖啡在这一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有条件的老百姓家里来客人都要上咖啡,魔都延安西路的咖啡厂,货源供不应求,老百姓晚上到音乐场所听歌,去晚了咖啡一准售罄。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日益明显,中国正初步与世界接轨。

      消费力带动生产,一九八五年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中国家电行业的崛起。

      为了填补国内巨大的市场空白,各地企业争相从国外引进家电生产设备。这种积极性被戏称为“诸侯经济”。造成了很多重复引进,外汇贮备消耗过大,贸易逆差达到前所未有的140亿。

      这一年家电行业最火爆的一个名词叫作“阿里斯顿”,崇洋【创建和谐家园】的思想似乎避无可避,人们对于能在自己的品牌上加一个洋后缀,而感到兴奋不已。这时市面上有长风阿里斯顿、长岭阿里斯顿、北冰洋阿里斯顿、伯乐阿里斯顿、美菱阿里斯顿等。

      同一个市场上居然出现九个阿里斯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龙生九子”,也是世界商业史上独此一例的现象。

      家电市场的火爆也使得某些个体户蠢蠢欲动,譬如江浙的李吉利,就已经在酝酿着制造自己的北极花冰箱,后来畅销北方大地,确实狠赚了一笔。

      这些商机李亚东全都看在眼里,却依旧按耐不动,一句话:时机未到。

      就好像李吉利,虽然赚了,但最后还是将冰箱厂给捐了,跑到北方读大学,不然怎么能成就大事呢,嗅觉还真不是一般的灵敏。

      所以这一年,李亚东并未做太大规划,也就顺其自然,遇到什么能干的,就去参一脚,不能碰的绝对不碰。

      每天晚上也不得闲,饭店已经试营业,名字叫作“乐康斋”,乐康二字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传》,原文为:“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意为“安乐”,李亚东是听宫老头说的,觉得还不错,有酒有肉的日子,可不就是安乐嘛。

      这个年头几万块大洋砸进去,装修效果堪称豪华,雕工精美的木艺随处可见,整个饭厅古色古香,符合宫老头的调调。

      李亚东已经去过几晚,两名大厨,一人教授了一道菜,可惜悟性实在欠佳,总脱离不了大锅饭的意思,不论刀工手法,还是火候掌控,都显得十分粗糙,以至于精致的菜谱给到他们,却无法做出精致的菜肴。

      打听了一下,两人以前是一个单位的,食堂厨子,被宫羽高薪挖来。

      这晚,李亚东又来到乐康斋,两名大厨被他训了一顿,有点战战兢兢。

      一道剁椒鱼头和一道冰糖肘子,火急火燎的出了锅。

      李亚东拿起筷子分别尝了一口,顿时感觉嘴巴被污染了,有点想发飙,“两位大哥,都快一个星期了,一人一道菜都没学会,能不能长点心?”

      剁椒鱼头入口就是一股子泥腥味,冰糖肘子肥得能腻死人,其中关键的烹饪技巧已经跟他们讲过不下十遍,可还是做不好,你说气不气人。

      “倒了,重做!”

      以李亚东对厨艺的苛刻,这样的菜是绝对无法上桌的,倒是可以留给员工自食,前几天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此时正在气头上,有意发泄一把,不然这俩家伙一直打着反正做出来东西也有人吃的想法,怕是一辈子都做不好。

      李亚东就是要让他们心疼,让他们知道浪费了饭店多少食材,等到了一定程度,如果还做不好,不用跟他们说拜拜,怕是自己都不好意思。

      “额额……”两名厨子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连连点头,知道他是饭店老板之一,丝毫不敢忤逆,毕竟这里的薪资待遇实在不菲,抵他们过去好几倍。

      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一般人家早就睡了,外面黑灯瞎火,俩人端着盘子从饭店后门走出去,半天没回来,李亚东又是一阵火大。

      走出门外一看,不由怔住了,看到了无比心酸的一幕,也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惭愧。

      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叫花子

      此时昏黄的路灯下面,蹲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叫花子,在他旁边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两名大厨一个人手里的盘子已经空了,里面的菜八成进了垃圾堆,一人正将盘子里的冰糖肘子,往小叫花子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一张脏兮兮的报纸上倒。

      俩人注意到了身后走出来的老板,倒东西的厨子赶紧说道:“你捧好了。”

      说着,手上的动作加快了几分,完事后,拿着盘子跑回厨房。

      李亚东却没跟进去,心里五味杂陈,在这四九城里,皇城根下,这个年代其实依旧有许多人饿着肚子,可他却为了心中那可笑的计划,肆意践踏粮食,这与畜生何异?

      就在他神思有些恍惚的时候,小叫花子那边有了动作,他将冰糖肘子用报纸裹好,塞进单薄的衣衫里,开始在垃圾堆里一阵翻找,似乎想要找出那只肥美的大鱼头。

      “别找了。”李亚东回过神儿来后,赶紧制止,掉进垃圾堆里的东西哪里还能捡起来吃,不吃生病才怪。

      小叫花子楞了一下,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有些忿忿,心想这老板也太抠了,丢掉的东西也不给他捡。

      李亚东自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稍稍走近了一些,却不想小叫花子的速度更快,撒开脚丫子就跑,一直跑到马路对面,死死的盯着他。

      “你……跑个啥?”

      李亚东不由一阵无语,向他招手道:“过来,我带你进去吃东西。”

      可小叫花子压根不动,不信天底下会有这样的好事,这些开餐馆的老板他见得多了,一个比一个凶,当他是苍蝇一样,他已经被撵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还挨过几次打,才不会再上当。

      俩人就这样僵持了起来,小叫花子不走,是因为舍不得鱼头,刚才他都已经闻到味儿了,是真香啊,绝对不能错过,平常可找不到这样基本没动过、还带着热气的食物,这会儿嘴巴里直冒水。

      而李亚东不走,是真的感到惭愧,寻思着既然遇到了,能帮一把是一把。

      可惜俩人的想法对方都不知道。

      “喂,你过来啊,真带你去吃好吃的。”

      李亚东又喊两遍,小叫花子年纪不大,看模样也就十三四岁,但心眼倒挺足,冲他做个鬼脸,那模样似乎在说:信你才有鬼。

      李亚东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寻思着自己这模样也不像坏人呀。

      “真不来?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

      李亚东转过身去,作势要走,用余光瞥了他一眼,发现小叫花子依旧一动不动,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天知道这小子遭受过多少冷眼与欺骗。

      李亚东走进厨房,闪到墙壁一侧,等了约莫半分钟后,又伸头偷偷向外打量了一眼,发现小叫花子果然回来了,正在垃圾堆里奋力寻找。

      那只鱼头是不可能让他吃的,真要吃出什么祸害,李亚东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感冒都会死人的年代。

      在厨房里打量了一下,发现橱柜里有一篮白面馒头,虽然已经冷了,但拿来作“诱饵”,倒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嘿嘿一笑,将两位正准备重新开工的大厨喊了过来,在他们耳边嘱咐了几句,随即走到门外。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2: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