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草莽年代》-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俩人挎着这样的两个大竹篮子赶路,着实费了不小的力气,主要今天收的鸡蛋实在太多了,估摸着全村的现货都给他们扫完了,指不定明天还去隔壁村收,得让他们村里的老母鸡们缓上几天。

      张春喜是靠脸皮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把他几家亲戚的鸡蛋都给弄来了,总共四十五个。而李亚东就更别提了,十二块两毛八被张春喜花得只剩下三分钱,足足收了一百一十一个。

      “小东,我就是有点担心,你说这些蛋要是都给煮了,万一今天卖不完怎么办?天气这么热,搁明天肯定坏了。”

      “放心吧,再多几倍都没问题,你也太小看镇上的消费水平了。”

      李亚东既然敢这么大刀阔斧的干,心里肯定有点把握,实际上昨天在煮蛋的空隙里,他已经杵在门口观察过了,平均每十分钟经过蔡小惠家门口的人流量就有三十人次左右,后面三十来只茶叶蛋在十分钟内售罄,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也不想想,整个小镇就只有一条街道,而方圆十公里内也没有第二个商品集散地,人能不多吗?

      每天上街的人成百上千,消化百来个茶叶蛋有啥难度?

      再说这年头能有什么好吃的,要不然人家年广久卖个瓜子能卖出百万身家?他的茶叶蛋不比爪子美味?谁能保证每个顾客就买一个?

      所以别看一个小镇,市场大的很!

      俩人来到冯家时,就看见蔡小惠带着亮亮在院子里玩,冯国庆没见着人,怕是今天上班去了。

      而蔡小惠看他们今天带来这么多鸡蛋,也是吓了一跳,紧接着一个问题来了,她家没有这么大的锅,就是灶台上的锅也不可能一下子煮这么多蛋。分两次煮肯定也不行,等第二锅煮好只怕天都黑了。

      “要不……你们就在灶台上用大锅煮,能煮多少算多少,我中午就用煤炉子烧饭?”蔡小惠建议道。

      “那不行。”李亚东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不能只图自己方便,把人家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再说了,这样一来生意也做不大,他这五分钱的生意本就靠量取胜。

      没有大锅怎么办,只好买咯,做生意哪有不投入的?李亚东是知道供销社里有那种单位食堂用来熬汤的大铝桶卖的,那玩意儿最好,一次煮几百个蛋不在话下。但想去卖的话又遇到一个问题,他和张春喜都没钱了。

      蔡小惠显然看出了俩人的窘迫,有意掏钱先借给他们,好让他们换个大点的锅,可了解到李亚东的想法后,又显得有些尴尬,“那个……亚东啊,那样的一只大铝桶可不便宜,没个一二十块钱根本拿不下来,而且没有单位开具的证明,人家还不一定卖给你。”

      这倒是李亚东没有想到的事情,他的某一部分思维其实还停留在前世,没能一下子转过弯来,这可是计划经济时代,有时候钱都不太好使。正当他脑子里犯愁的时候,眼神却不经意间瞥到了院子里的一口大缸。

      “姨,这个是干嘛用的?”

      “哦,你说这缸啊,以前国庆他爹娘腌咸菜用的,我们咸菜吃的少,也就没用了。”

      一听蔡小惠说没用,李亚东心里一喜,“姨,这个能借给我们用用吗?”

      “你想用它煮鸡蛋?”蔡小惠瞬间领悟他的意思,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要真有用你就拿去用吧,反正放着也是放着。”

      “谢谢姨。”

      “不是吧小东,开玩笑呢,这玩意儿能煮鸡蛋?”张春喜瞪着眼珠子问道。

      “咋不能煮?”李亚东白了他一眼,走到半人来高、直径一臂左右的大缸旁,用手摸了摸缸壁,“我看好的很嘛,红陶胚子烧制的,容量也大,煮出来的茶叶蛋指定要比铁锅的香。”

      “可你要怎么煮啊?煤炉子上也不能放啊?”张春喜还是感觉不太靠谱。

      “谁说我要用炉子煮了?”李亚东神秘一笑,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这样吧,今天咱们还是用昨天那口铁锅煮,能煮多少算多少,剩下的鸡蛋留着明天用。”

      张春喜自然没意见,少就少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于是俩人开始忙碌起来。

      等到鸡蛋上了炉子后,张春喜原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却被李亚东拉着走了二里地,来到镇子外围的一座小山丘下面,同时肩上多一对箩筐,而他自己手里拿着一把铁锹。

      “不是吧,难不成你准备在大街上搭个灶?”张春喜要是现在还不知道他想干嘛,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不好吗?”李亚东嘿嘿一笑,“你想啊,到时候香味一散开,不用等茶叶蛋煮熟,买的人就得排起长队。”

      他的描述不禁让张春喜想到了镇上的那家油条店,早上生意那叫一个火爆。人家也是在外面搭了个灶,一口大锅盛满油,就放在大街上炸,香味能飘老远。

      “就你能折腾。”他心里其实已经默认了这是个好主意,但嘴上却不愿意落下风。

      李亚东也懒得跟他墨迹,俩人将黄土弄到蔡小惠家门外后,又跑到河边捡了满满两箩筐石头,趁着煮蛋的功夫,开始和泥巴、搭灶台。

      在这方面张春喜明显要比李亚东动手能力更强,最后李亚东干脆撂了摊儿,不服都不行。等到灶台搭好后,俩人抬来大缸往上面一放,严丝合缝,合适得不能再合适。

      “咋样,干这个你得管我叫师傅吧?”

      张春喜手里拿着一个自制木刮板,望着自己的杰作得意洋洋。而李亚东则盯着眼前的灶台,越看越觉得哪里不对劲。

      好半晌后,他终于发现了原因,这一方土灶台和一口大缸组合起来,不像煮茶叶蛋的家伙什儿,倒是像极土法制作烤鸭和烧鹅时用到的瓮!

      烤鸭?

      他们这里地处长江中游,可谓鱼米之乡,鹅或许不多,但鸭绝对不少。而人们吃鸭子的方法无非就是炖,烤鸭这种技术活没几个人会,记忆中他们县里这个世纪根本没有出现过烤鸭。

      无意之间李亚东竟然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而且还挺便捷,毕竟瓮是现成的,只要有了鸭子就能烤。

      利润自然不用想了,肯定要比茶叶蛋高得多。

      第十一章 重逢二姐祸事来

      吃过午饭后,茶叶蛋也很快煮好了,李亚东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先将烤鸭的事情放一放,原因很简单,他现在资金不足,买不起几只鸭子。

      或许过段时间再说,也或许不会去做,一切看心情,他倒没真想着靠做小吃发家致富。

      亮亮今天依然把饭吃得很干净,也没让她妈喂,然后等到李亚东盛蛋的时候,就站在旁边可怜巴巴的望着。

      “这孩子,嘴又馋了是不?早上不才刚给你煮了一个鸡蛋吃?”

      “妈,你的鸡蛋不好吃。”亮亮一脸委屈。

      “诶,你个小兔崽子,还敢顶嘴了!”蔡小惠气不打一块儿出,作势要打,被张春喜给拦了下来。

      “小姨,这就是你不对了,小孩子哪有不馋嘴的,况且我们的茶叶蛋还这么好吃。”张春喜嘿嘿一笑,顺手从托盘里拿起一个茶叶蛋,在亮亮眼前晃了晃,“只要乖乖听话,以后每天一个,行了吧?”

      “嗯!”亮亮满脸幸福,心里大概已经将表哥当成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了。

      “春喜,这怎么行,一个鸡蛋一毛多呢,这一天一个的……”再亲的关系,蔡小惠都感觉不好意思了。

      张春喜刚准备说点什么,李亚东已经帮他开了口,“姨,没事,亏不了这小子,他每天都有的赚,不差这一个蛋。”

      “听见了吗,小姨,咱又不是外人。”张春喜一脸得意,从今天起,他也是有收入的人了。

      “那也……”

      蔡小惠还想再说点什么,李亚东抢先道:“姨,就当我们加的搭伙费好了,在外面搭了个灶台,总归是不好看。”

      蔡小惠幽幽的叹了口气,知道说不过他,“你们这俩孩子呀……”

      茶叶蛋开摊之后,事情几乎与李亚东所想一样,今天一共煮了八十八个鸡蛋,是昨天的两倍多,但还是半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昨天那个穿绿军装的眼镜青年又来了,一次买了五个,也不知道是靠什么营生的,看起来像个知识份子。

      最后分赃,哦不,分钱的时候,李亚东把张春喜的四十五个蛋钱先给了他,毕竟他晚上回去还要还人家钱,刨去成本,他今天净赚了接近两块钱,兴奋得差点没蹦起来。然后又拿钱跟他小姨换了肉票,跑到街对面的肉铺里切了三两肥膘肉,一路都是哼着小曲儿回到村里的。

      这年头不兴吃瘦肉,肥膘肉才是最好的东西,猪肉价格一路走高,也就难得一见的牛羊肉能压得住,其他的鸡鸭鱼一概不行。实在是大家肚子里都没什么油水,燥得慌。

      李亚东倒也想切点猪肉回家改变伙食,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这种行为纯属找骂。

      他先去了趟三哥家,按照承诺给三嫂送了一块钱,然后又急急忙忙的往家跑。因为从三哥那里得知,他二姐李春兰回来了,似乎还带回来了什么不好的消息。

      这也使得李亚东隐约想起一件事,主要他上辈子的这会儿正好处于高考失利的低落期,自己将自己闷在房间里不出来,家人也就没怎么跟他提及过,具体是什么事不太清楚,只记得他二姐夫赵大成好像为此蹲了好几个月的大牢。

      李亚东还没走进家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心头不由一紧。

      “二姐。”

      此时堂屋里老李家的三个女眷都在,听到声音齐齐扭过头来。他二姐李春兰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身材偏壮,皮肤黝黑,以前可不是这模样,纵然比不上水灵灵的四姐李冬梅,但也差不太多,完全是被生活打磨的。

      “呀,小东回来了!”

      李春兰看清来人后,慌忙地用衣袖拭去眼泪,起身迎了上去,“来,让姐好好瞅瞅,这都小半年没见了。哟,个头窜得挺快嘛,总有一米七五了吧,再长两年都能赶得上你三哥了。”

      她一脸欣喜,似乎已经忘记了心头的烦恼事,但李亚东却没有忘,替她捋了捋额头散乱的发丝后,问道:“姐,我听三哥说家里出了点事,到底怎么了?”

      李春兰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估摸是不想让他知道这件事情,对于这个最疼爱的小弟弟,她心里是抱有愧疚的,平时上学帮不上什么忙不说,就连高考前也没回来看一眼,这个姐姐当得确实不称职。今天回来后,听说弟弟考上了大学,脑子里一片空白的傻乐呵了好半天。

      “姐,你这明显还拿我当小孩子嘛,我好歹也十九岁了,有什么事情不能跟我说的?”李亚东故意赌气拨开她的手,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旁边的板凳上,眼睛望向门外,不去看她。

      “这……唉……”

      最终无奈之下李春兰只好将事情娓娓道来,算不得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夏季河床低,农村渠道抢水,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主要他那个木讷二姐夫这次闯了点祸,争执中将隔壁村的一个人推倒了,脑门磕在石头上,缝了好几针,事情闹到乡里,他二姐夫也被公安局给带走了。

      “那个天杀的吴有利就是个二流子,家里没几分田地,平时下地干活见不着他的人,抢水的时候倒是积极,要不是他先动的手,你姐夫也不能推他!”提起这件事情李春兰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

      李亚东心知肚明,话是这样讲没错,但毕竟是对方见了血缝了针,法律是同情弱者的,再加上严打的风头还没过,弄个故意伤人的罪名,他二姐夫蹲几个月大牢都是轻的。

      “那个吴有利怎么说?”

      打架这种事情,司法机关量刑的时候会极大程度的听取被害人的意见。举个例子,倘若那个吴有利对警察说:“这是我哥,他打我也是为了教训我,你们就不要为难他了。”如此一来的话,从法律的角度讲即便有判罚,也会酌情轻判。

      “那个二流子倒是想私了,可一张口就要一百块!还不包括给他缝针的十几块钱在内,一百块呀,也不怕撑死他,农村人地里刨土,一年到头就算不吃不喝能挣几个一百块?”

      李春兰显得很气愤,感觉吴有利就是讹上他们家了,要是有钱她也就认了,可一百块毕竟不是小数目,赔完医药费后家里已经一个子儿不剩。但如果不同意私了的话,她丈夫指定是要蹲大牢的,所以才乱了阵脚。

      “一百块?”李亚东一阵沉默,数目确实不算小,在这个猪肉一块七毛五一斤的年代,这笔钱抵得上日后的好几千了。而且这年头农村人来钱的渠道实在太少,粮食最值钱,但要上交,余下的顶多够口粮,也就家里养的畜生能带来几个活络钱。

      当然,一百块钱能难倒他二姐,甚至难倒他们整个家,却难不倒李亚东。

      但他留了个心眼,没有立即向二姐承诺什么,只是闷不吭声的坐在那里发呆,然后等到母亲和四姐去做饭的事情,才悄悄的将二姐拉了过来,“姐,你别担心,钱的事情我来解决,最多三天,我到时给你送过去,把姐夫弄出来。”

      “小东,你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呀?可别干什么坏事!”李春兰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担心,这大概就说人们常说的血浓如水。

      “姐,我的性子你还不知道,能干什么坏事?实话告诉你吧,我趁着暑假做了点小买卖,弄吃的,赚钱的很。”李亚东嘿嘿一笑,“你可别跟娘说了,不然指定不让我做。”

      李春兰想了想,弟弟确实不是什么坏心眼的孩子,自己从小看到大。至于做买卖什么的,前几年管得严,现在好像也放开了,她们村里就有一个收山货的,日子过得滋润的很。再说弟弟也不是长期做,能有什么事?

      如此也就放心了。

      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来后,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春兰有说有笑的,饭桌上的气氛都活络了不少,这让胡秀英和李冬梅俩人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

      而与此同时,在村子东头的张会计家里,饭桌上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

      第十二章 一只鸭的生意经

      张春喜今天当了一回勤快人,半下午的时候趁着他爹娘还没回来,又是塘里摸鱼,又是地里摘瓜,弄了一桌硬菜。

      一个红烧鲫鱼,一个肉沫茄子,一个肥油小白菜,一个加了肥膘肉的酸辣土豆丝,把他爹娘都给整懵了,家里的年夜饭顶多也就是这副光景。

      “这孩子,今天是咋了,哪根筋不对?”他娘感觉受宠若惊,过去农忙的时候让他做个饭,水煮的萝卜白菜往桌上一端也就了了事,哪像今天这样,明显盘子都是特意挑选过的没豁口的那种。

      而他爹看问题就比较尖锐,眯起眼睛问道:“这猪肉是哪里来的?”

      张会计估摸了一下,就这四盘菜,能有三两肉,顶他好几天的工资,他可不记得给过儿子这么多钱,还让他搞到了肉票。

      “爹,娘,你们就放心大胆的吃吧,这钱是你儿子我光明正大挣来的。”张春喜满面春风,这辈子从没有这样得意过。

      儿子卖肉孝敬老子,这估计是他爹娘二十年后才会念想的事情,但他今天就给它实现了。

      “是啊,春喜,你赶紧说说到底怎么回事,你这不说清楚,肉吃到嘴里都不是个味儿啊!”他娘皱着眉头问道,正经人家做人做事要凭良心,不义之财可不敢取。

      “好了好了……”张春喜早就料到会是这副局面,倒也没有藏着掖着,就将自己和李亚东做茶叶蛋的事情如实道来。

      你爹娘听得一愣一愣的,大概是没想到儿子居然瞒着他们干了这么多事。

      “我跟你们讲,你儿子我一个子儿没出,就今天一天,把大哥和爷他们几家的鸡蛋一卖,本钱还给了他们不说,还净赚了两块!”

      “嘶……”他娘倒吸一口凉气,有点被一天赚两块钱的壮举给惊到了,也有点对儿子刮目相看。

      “哼!”而他爸听完后,却是脸色一冷,“你个小王八羔子,让你好好待在家里不待着,现在居然做起投机倒把的事情,你还以为很光荣?”

      张春喜笑了笑,显得很淡定,暗叹一声小东那家伙猜的可真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4: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