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草莽年代》-第5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声音很清脆,少了几分邓丽君的甜美,多了几分纯真,倒也不显突兀,果然这丫头有一定的演艺天赋啊。

      “这孩子……”陈月娥看她在那摇头晃脑的唱着歌,感觉又好气又好笑,“说好了,这磁带可不能带回去,你小叔叔买录音机给你是学外语用的,可不是听歌。”

      “知道了知道了……”这丫头答应得倒挺干脆,但能不能作数,还真不好说。

      后山上的房子建了几天后,已经初具规模,一层基本成型,就差铺石板了,李亚军找来的都是老师傅,手脚麻利,再加上每天现钱结算,人家也肯卖力。

      不过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就不得不停工,因为新年到了,人家师傅们也要回家过年。

      农村的习俗大多跟城里不同,就譬如李亚东他们这边,年夜饭自然是有的,不过是叫“发财饭”,而吃发财饭的过程,则称之为“发财”。

      有不算很熟络的人见面后就会问,“诶,亚东啊,你家哪天发财?”

      不仅仅指一顿饭,更象征着一种仪式。

      而发财也不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得看各家习俗,一般有两种,一是腊月二十八的早上,二是大年三十的早上。

      说早上其实还不准确,确切的来说是在凌晨。

      大约凌晨2-5点之间,抹黑起来吃饭,掌勺的还得更早一些。

      这种习俗是祖上传下来的,只要住在村里就不好更改,不过说实话,挺磨人的。再说了,大早上觉都没睡醒,起来面对一桌子饭菜,也没啥胃口呀。

      李亚东他们家是三十号的凌晨发财,不过二十八号这天起,就开始没有好觉睡,因为再穷的人家只要这天发财的,指定也要放一串鞭炮,屋外大概从凌晨两点开始响,一直响到天亮。

      “挂炮”还好说一些,几下就完了,最怕方驼子家那样的“万载”,一个老大的饼,好几斤重,一饼能放好长时间。

      早上出门时,就发现村里变了模样,主要气氛不同,逢人见了面就要说几句恭喜话,而且发过财的人家,大门还不好随便进,因为进了就得放鞭炮,实在是鞭炮储备不足的人家,起码也要倒杯糖水,怪不好意思的。

      还有一个名词叫“出方”,意思就是说家里发过财后,你接下来第一个去到哪户人家,就叫去他们家出方。

      而通常来讲,一般人都会选那些流年运势好的人家出方,按农村的说法,是能沾沾他们家的喜气。

      李亚东这时就寻思着啊,今年大年初一,他们家的门槛估计都得踏破。

      第九十八章 过年了

      大年二十九的晚上,也就是发财的头一天,相较于老李家而言也是重中之重,这天晚上农村的习俗叫作“喝汤”,还有一个祭拜先祖的仪式。

      胡秀英和李冬梅,包括陈月娥以及刘金菊,四个女人从下午就开始忙活,要准备九个菜,鸡鸭鱼肉样样不能少,李婷婷帮不了大忙,就坐在土灶台后面烧火。

      李亚民也回来了,主持祭祖的事情自然由他这个大哥来负责,李亚军和李亚东还真没什么经验。

      晚上七时许,天色已暗,大门半掩,仪式正式开始。

      原本欢喜的老李家宅子里,平添了几分肃穆,八口人都收敛起笑容,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胡秀英带着女人们依旧坐镇厨房,负责盛菜打饭。这里面一样有很多规矩,譬如每份菜都必须是单品,肉就是肉,不能与其他食材混烧,还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出锅时只能用碗,不能用盘子;碗筷必须清洗干净,然后拭擦,不能留下一滴水渍等等,要忙活的事情真不少。

      李亚军和李亚东俩人就负责跑堂端菜,不过只到厨房与堂屋连接的门口,不好随意走进去,怕惊扰了先祖。

      李亚民作为祭祀人,基本待在堂屋,等饭菜送到,就上前接过,然后小心翼翼的端上桌子。

      堂屋里的四方桌被收拾干净,四周整齐的摆下十张椅子,上菜时必须很小心,注意肢体与衣物,切不可触碰到桌椅。

      九道菜按照横三竖三的次序摆好,然后就是斟酒,李亚东将带回来的茅台开了一瓶,李亚民倒也没说什么,依次从上首的主位开始斟,小酒盅里的酒绝对不可漫出来,斟酒的过程中一样不能触碰到四方桌周边的任何东西。

      等到酒斟好了,就是上香,李亚民从条台柜里取出六支红线香,就着台面上的红蜡烛点燃,然后恭敬的俯身三拜,在糖水罐头瓶制成的简易香炉里留下三支香。

      另外三支香,第一支送往灶头,第二支送往后门,第三支送往前门,次序绝对不能乱。

      等香都上完后,就开始烧纸钱,在堂屋里四方桌以下的位置,燃烧几小捆纸钱,孝敬此时正在吃饭的先祖们。

      这时大伙儿就都可以出来了,因为要给祖人磕头。

      磕头必须三次,额头需触碰到地面为诚,期间若是有什么心愿,也可以顺势小声说出来,祈求先祖庇佑。

      譬如胡秀英毕恭毕敬的磕了三个响头后,就满怀期待的说道:“求祖宗保佑,给老李家添个大胖孙子吧。”

      这大概也是她目前最大的心愿,先祖们听没听到李亚东不知道,但他心知肚明,他娘的这个心愿很快就能实现。

      最后的步骤就是鸣炮,一串炮仗在门外放完后,也就标志仪式完成,先祖们已经离去。

      整个过程中李亚东都很认真,迷信的因素其实不多,最主要的还是把它当成老一辈们留下来的传统,于情于理都该心怀敬畏。

      收拾好场面后,屋里的严肃气氛一扫而空,八个人脸上又恢复了笑容。晚饭是包面,既然是喝汤嘛,自然要吃点带汤水的东西,肉多馅儿美的包面,配上肥得流油的老鸡汤,简直馋死个人。

      李亚东一口气干了一碗半,吃了个八分饱,就不敢再吃了,因为得留点肚子明天凌晨吃发财饭。

      家里的床位十分有限,这么多人肯定睡不下,晚上男人们只能打地铺,财还没发完是不好出门的,哪怕李亚军家离得这么近都不行。

      因为知道要早起,大家洗洗也就睡了,李亚东熟睡之中约莫听到一些动静,就知道他娘已经起来了,估摸了一下时间,撑死也就刚到凌晨。

      这发财发得,也真是够辛苦的。

      他这时就迷迷糊糊的寻思着啊,等哪天他能当家做主了,肯定要把日子改一改,就跟城里人一样,改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那多有意思,相信祖人也能体谅。

      门外依旧炮仗声不断,吵得实在没法睡,李亚东想要一个鲤鱼打挺爬起来,被子太沉没能如愿,以为自己起得应该算早,扭头一看,才发现他大哥三哥早不见了人影,穿好衣服走出房,连李婷婷都起来了,果然放在家里他还是最懒的一个。

      大嫂陈月娥烧了一个火盆端出来,这得益于李亚东前几天特地买的一袋栗碳,主要怕他娘冻着。

      女人们在厨房操持,男人们就坐在堂屋里围着火盆烤火,好吃鬼李婷婷早就从痛爱她的奶奶那里得知家里好吃的存放地,捧着一个木头做成的果盒,盛了一大堆东西出来,什么瓜子蚕豆、糖果饼干之类的。

      这丫头胃口倒是好得很,小嘴巴吧唧吧唧的就没停过,惹得她爸训斥道:“少吃点,待会儿还要吃发财饭呢。”

      “哦。”李婷婷努了努嘴,顺势放下手里刚抓起来的一把瓜子,如同这个家里的所有人一样,她也挺怵她爸的。

      “好了,开饭了。”没过多久,厨房里传来胡秀英带着欢喜的声音。

      大家也都纷纷行动起来,端菜的端菜,摆碗筷的摆碗筷,李亚民还拎出一串炮仗去外面放了,热闹的很。

      今年的发财饭主菜是火锅,这是李亚东出的主意,还带回来了正宗的川味火锅底料,在京城找了好几家百货公司才买到的。

      主要天气这么冷,发财饭的菜又多,再穷的人家也要拼命往出凑,等到后面的菜炒好,前面的早就凉了,还不如吃火锅,方便不说,还不担心菜凉。

      这时吃火锅还找不到电磁炉,至少李亚东他们这边没看到卖的,就是用那种日后某些老京城火锅店里才有的带烟囱的炭炉,南方的土话叫“陷子”,废了李亚东好大劲才在县里找到的。

      菜都摆好,没人先起筷,这是规矩,作为家里的老幺,又是没分家的儿子,李亚东负责给大家斟好酒水。

      女人喝的是北冰洋,这是一种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汽水,其实就是橙汁,三毛五一瓶,退瓶的话还可以返一毛钱,比起此时已经打入国内的可口可乐,便宜了将近一半。

      男人们就喝刚才祭过祖的茅台酒,按农村的老话讲,祭过祖的贡品吃了有好处,至于这个好处是什么,没几个能说得清,大概就是更容易得到祖先的庇护吧。

      胡秀英今天高兴,汽水放在一边,又让小儿子给倒了一杯酒,率先提起酒盅来,笑呵呵的说道:“过年了,大家一起喝一个吧,我就祝你们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的。”

      众人笑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老娘提的杯,没人敢养鱼。

      吃发财饭的时候提杯必须伴有祝福的话语,类似于祝酒词之类的,这也是规矩,每个人都得说,而且桌上人人都要敬酒,有好多小孩子能为这事给急哭。

      好在老李家目前唯一的第三代李婷婷,已经十四进十五了,倒不至于为这个犯愁。

      “娘,我也敬你一杯,就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老大李亚民第二个提杯,自然是先敬母亲。

      坐在旁边的李亚东适时地撤掉母亲的酒杯,让她喝饮料,因为大家第一个肯定都会先敬她,别饭还没开始吃就醉了,那传出去可就有意思了。

      饭桌上杯觥交错,最后气氛上来了,除了李婷婷以外,其他人都换了白酒,就连平时滴酒不沾的陈月娥,都说要尝尝这茅台酒的滋味。

      老李家发财时间掐得还算好,一顿饭吃完刚好外面有了亮光,大家都喝了不少,两瓶茅台彻底报销,碗筷也不着急收拾,围坐在火盆边唠嗑。

      李婷婷此时无疑最激动,因为对她而言,每年一次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第九十九章 春节联欢晚会

      大家磕着瓜子聊了一会儿后,胡秀英就起身回了房,没过多久出来时,手里多了几个用红纸头卷起来的小包。

      “来,一人一个,保佑你们大吉大利,来年平平安安的。”

      她说着,就绕着火盆依次发了过去,每个人都有,就连三十好几的李亚民也没落下,于她而言,在座的都是孩子。

      李婷婷是最后一个拿到红包的,虽然高兴,但其实没抱太大希望,因为她不认为奶奶会有太多钱,多年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第一点,去年是五毛。

      大人们接过红包也就顺势揣兜里去了,谁叫她最小嘛,任性一点也没人会怪罪,直接就将红纸头拆开,可下一秒,她就吓了一跳。

      因为里面包着一张崭新的大团结!

      李婷婷长这么大还从未一次性收到过这么多压岁钱。

      “奶奶,你发财了呀。”她瞪着个大眼珠子问道。

      胡秀英呵呵一笑,“嗯,发财了,这不是刚吃完发财饭嘛。”

      在座几人哈哈一笑,过年都要讨个好彩头,喜庆的话再怎么都不嫌多,兄弟姐妹对母亲包这么大的红包也没有太过惊讶,毕竟家里老幺有了钱,母亲自然不会差钱。

      可他们却想错了,李亚东这次回来还真没给他娘钱,打算走的时候再说,这些钱还是暑假给的,大头他娘又偷偷塞给了他,余下的一点零碎再加上中间寄过两次钱回来,一直用到现在,期间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今天。

      刚收了一个大红包,李婷婷这个小财迷现在满脑子都是钱,可怜巴巴的望着她爸妈。

      同辈之间是不用给压岁钱的,所以奶奶给完后,在场还有资格收红包就只有她。

      李亚民很没风度的回了一句,“我身上没带钱,问你妈要去。”

      “哦。”李婷婷倒也不显意外,又笑嘻嘻的望向他妈。

      陈月娥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早就准备好的小红封。

      李婷婷火急火燎的拆开一看,结果大失所望,一个红封里才塞了六毛钱。

      “怎么?不乐意,六六大顺多好听,不要就还给我。”

      这丫头见她妈的爪子已经伸过来,赶紧把钱揣进口袋,苍蝇再小也是肉啊。

      李亚军一家的财务大权掌握在刘金菊的手上,作为大叔和大妈,一人给了五毛,也不算少,毕竟她爸妈才给了六毛。

      大家都给完钱后,李婷婷就将视线落在今年最值得期待的人身上。

      可这人半点思想觉悟都没有,喝得面红耳赤,坐在那里自顾自的磕着瓜子。

      “小叔叔!”李婷婷气得张牙舞爪,像个发飙的小狮子。

      “啊?”李亚东不明所以,扭头望向她。

      他是真的没准备,因为按农村的规矩没成家的人是不用给晚辈发红包的,没成家的人自己都是孩子呢。

      “这丫头,钻钱眼里了,有没点规矩没,你小叔叔自己都在读书,哪……”陈月娥欲言又止,本想说“哪有钱给你压岁”,不过一想又不对,若说现在家里最有钱的,那肯定就是小叔子。

      “好了,没大没小的。”李亚民脸一板,李婷婷一脸悻悻,顿时不敢吱声了。

      李亚东见他大哥不是真生气,心情还算不错,也就顺势大腿一拍道:“哦,看我这脑子,喝了二两猫尿都找不到北了,压岁钱,要给的,要给的,咋能委屈了我家小公主呢……”

      说着,故意走成了s线,回房摸出装钱的袋子,没找到红纸,干脆直接就拿了出来。

      李婷婷刚才是叫得厉害,可这会儿却硬是不敢接,因为实在太多,眼神沿着边缘数了一下,整整十张大团结!

      “这……小东啊,重了,你真要给她压岁钱,一两块就好了,这么多……”陈月娥伸手就往回推。

      “瞎闹!”李亚民也是蹙眉望向他,“把钱收回去。”

      开玩笑,一百块都抵得上他半年工资了,农村谁家能给这么重的压岁钱。

      可李亚东却不管不顾啊,借着一脸关公像装疯卖傻,“诶,你们别管呀,我给我侄女的,跟你们有什么关系……不行,婷婷,今天必须得拿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8: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