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草莽年代》-第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六十二章 君子兰

      “是吗?”李亚东上下打量了许多福一番,看模样也就三十左右,居然这么财大气粗,也不知道怎么发的家。

      当然,那与他是没有关系的,他笑着对葛进明示意道:“葛老板,那条子能先看看吗?”

      “哦,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葛进民凑上前来,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就是那种最普通不过的政府办公信纸,页眉有个红色的五角星和一道红线,珍贵之处在于纸面上的那个鲜红的印章。

      李亚东也不伸手,就这么瞅了几眼,果然是一张海蓝政府颁发的允许进口汽车批文,数量不多,限定十台。

      确定是真东西后,他也没有去打听来源,在生意场这是一种忌讳,只是淡淡的说道:“我出一万。”

      “啥?!”很平静的一句话,却将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葛进民自然乐开了花,心想不愧是幕后老板亲自出马,豪气冲天,一万块啊,他直接就成万元户了。

      而蒋腾飞几人则面面相觑,他们倒不是对李亚东的出价产生质疑,而是在心惊低估了这张批文的价值。东哥多聪明的一个人,不可能犯浑,有问题也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目光短浅。

      “你确定?”

      至于许多福,则是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因为实在坐不住。

      一万块,不可能的,就算这小子找到下家,也不见得能回本。在他看来,这笔买卖撑死有个三两千的赚头。

      李亚东理都懒得理他。他的样子像是开玩笑吗?

      这些家伙总想着将批文倒来倒去,哪知道他这位实干家的想法,手上既然有批文,为什么要卖给别人,难道不会自己用?

      “你该不会想自己倒吧?你小子能拿得出……这么多外汇?”许多福有点不敢置信,别说外汇,就是这么多人民币,他都不信这小子能拿得出来,十台车,怎么不得几十万,毕竟他才多大。

      “这个就不劳你费心了。”李亚东也懒得嗤笑他,没那嗜好,打击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无视。

      撂下一句话后,就对着葛进民招呼道:“葛老板要不就锁了门吧,跟我一道去公司,钱货两清?”

      “舅,千万别去,小心有诈!”许多福急忙出声。

      葛进民微微一怔,脑子里捋了一下,能有什么诈?对方公司就在五道口,他去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周围五条大马路横在那里,这光天化日的人来人往,有个屁的诈。

      “那个……”他尴尬一笑,“大外甥,既然是事先说好的规矩,人家出了高价,你可不能怪舅啊……”

      葛进民终究还是按李亚东的意思锁了门,许多福自然就被“请了出去”,别提有多恼火了!

      望着一行人消失在胡同拐角的背影,骂骂咧咧道:“妈的个巴子,一个泥腿子也敢跟老子抢生意,给我查查那个什么一帆公司,看老子弄不死他!”

      李亚东自然知道得罪了人,而且还不是什么心胸大度之人,离开前许多福那个愤恨的眼神,他可是上了心思,不过倒也不惧,做生意不得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前往公司的路上他倒也打听了一下,据葛进民说他这个外甥最近老往北方跑,也不知道在折腾什么,只是每次回来都好像更有钱了。

      “北方?”李亚东歪着脑子想了想,突然大腿一拍,“他是不是去的长春?”

      “对对对……上次听我老婆提起过,就是长春。”葛进民诧异的望向李亚东,寻思着这小伙子脑袋瓜里到底装的什么,北方那么大,这都能猜中?

      李亚东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这就没错了,如果说八四年左右国内还有什么大商机,值得一个京城人不远千里跑去北边淘金,那么绝对就是君子兰了!

      此时正值君子兰泡沫的顶峰期,整个长春可谓人人都种君子兰,就算家里没田没地没条件的城镇居民,都会想办法在阳台上种几盆,因为都是钱啊!

      八十年代的君子兰泡沫有多疯狂、有多赚钱,没有生在这个年代的人基本很难想象,最夸张的情景莫过于:端着一盆君子兰走在红旗街(早期君子兰马路市场),不用走完整条街,买家给出的价格就能涨三次。

      八四年长春几个主要君子兰市场分布在长春站附近,朝阳公园、老圈楼、光复路、永春路、红旗街、万宝街、清华路等地段,拿着钞票采购君子兰的人们在市场里比比皆是。当时买花目的只有一个,养君子兰能挣钱。

      八五年一月,一位港商到长春凤冠联营花卉发展公司参观,看中了一盆名叫“凤冠君子兰”,提出用一辆豪华皇冠轿车交换,被总经理郭凤仪拒绝。

      当时郭凤仪的原话是:“那辆皇冠车市值约九万元,可皇冠每天都可以生产,我用钱就能买到,而凤冠是我多年精心培育的结果,况且没了它,公司还怎么拿凤冠命名?”

      这还不算最火爆的,八五年还有另一宗交易:长春王姓养花大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了哈市客户,价格是十四万元,创造了八五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之最。

      据长春君子兰产业办公室资料显示,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十四万元可买四十多两黄金,而八五年十月份的汇率:1美元=3.20元人民币。一株君子兰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价格赛过黄金,君子兰“绿色金条”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关于君子兰泡沫的事情,李亚东在报纸上没少看,这种花边新闻总能吸引人的眼球。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倒不太担心许多福的问题,因为那家伙注定蹦跶不了太久,因为等到八五年中旬,君子兰泡沫就会破灭,到时他哭都来不及。

      来到公司后,李亚东让蒋腾飞先招呼葛进明,而他自己却回家取了钱,这一万块他不打算走公司的账,一码归一码,不同的生意还是分开放比较好。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出了什么问题,也不至于牵扯到一帆贸易公司。

      第六十三章 老谋深算

      既然拿到倒车的批文,李亚东就寻思着接下来的海蓝之行,这件事情他必须亲自跑一趟,交给别人他不放心,这或许是短期内利润最丰厚的一笔买卖,错过了就错过了,另外还得损失一万块本金,所以绝对不容有失。

      但在这之前,他还要做两手准备,一是安排时间,海蓝距离京城可不算近,他算了算,一来一回加上办事情,至少也要十天左右的时间,翘课未免有些行不通,时间跨度太长,万一东窗事发就很麻烦,所以还得去找找那位可爱的赵老师。

      至于第二手准备,自然就是钱,准确的来说是外汇。那边的事情李亚东多少听说过一些,车源基本都来自于日国,而这年头的鬼子可不怎么认人民币,问他们买车指定乐意,关键有个前提是要给外汇。

      据说海蓝那边的黑市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都炒到了1:6,甚至1:7,也不知道真假。

      李亚东自然没有外汇储备,实际上他连人民币都不够,但自从确定手上的这张批文是真的后,他脑子里就不自觉的想到一个人——宫老爷子。

      那老头手上不是刚好一笔外汇吗?而且他多少有些把握弄到手。这也是他当时毅然出价一万块拿下批文的原因。

      下午赶在菜场关门之前,李亚东割了一斤五花肉,然后又在百货商店里买了两瓶五粮液,肉用茅草绳系着挂在自行车的把手上,酒就提在手上,慢悠悠的来到宫老爷子家。

      宫老爷子正坐在院里的躺椅上打着盹,这人一老了瞌睡就多,指不定哪天一睡就醒不来了,他听到厚重的大宅门传来一阵“吱呀”声,双眼微微开瞌,然后又闭了起来。

      “小花,无事献殷勤,后面那句是啥?”

      正在厨房里洗菜的小保姆一听,扯着嗓子回了一句,“非奸即盗!”

      李亚东尴尬一笑,拍了一个臭不可闻的马屁,“要不胡同里的人都说宫家是大户人家呢,连家里的小保姆都这么有文化。”

      宫老爷子也不搭话,上次这小子抱着罐子跑路的情景,他到现在都还记得。看他走近后顺势接过两瓶五粮液,放在鼻子上嗅了嗅,一脸陶醉,似乎隔着玻璃瓶都能嗅到酒香一样。

      “要是来陪老头子我喝酒的,厨房门在那里,自己烧去,要是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大门在后头。”

      “喝酒,可不就是喝酒嘛!”李亚东知道这老头性格古怪,也不急于求成,撸起袖子就钻进了厨房里。

      宫家晚上的主菜是清蒸鲢鱼,保姆小花已经在处理了,看得李亚东一脸泥腥气,鲢鱼这种淡水鱼想要清蒸出美味,极其考验厨艺,显然保姆小花还差得很远。

      他将带来的一斤五花肉清理干净,没心思瞎折腾,就做了道最普通不过的红烧肉,但那弥漫而出的香气,已经让院里的宫老爷子狠狠地咽了几口唾沫。

      果然饭菜上桌之后,宫老爷子的主攻方向都在红烧肉上,这老头贼抠,李亚东带来的两瓶五粮液不知道藏哪里去了,现在桌子上放着的是一瓶二锅头。

      饭桌上李亚东几次想要开口,不过都按捺了下来,寻思着再走几盅再说,酒是好东西啊,喝多心眼能变大,多少生意就是这样谈下来的。

      可他哪里晓得对面坐着的这位人送外号“酒菩萨”,半斤二锅头下肚后还跟着没事人一样,不仅脸不红心不跳,倒是越喝越清醒,“得,有屁就快放,一直憋那里,你不难受,我看着都难受。”

      “嘿嘿……”李亚东已经上了脸,喘着粗气说道:“其实也没啥,就是想问您老借点钱,外汇……”

      宫老爷子自顾自的吃着菜,似乎根本没听见,让他一个人在那边说干了嘴。

      李亚东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干脆不再拐弯抹角,直接亮了底牌,“我拿那口老子骑牛罐作抵押!”

      “哦?”宫老爷子听罢放下筷子,一副静待下文的模样。

      这个老狐狸!

      李亚东心里不由啐骂一声,也真是够现实的。

      “很简单,那笔美金您先借我,罐子抵押在您这里,年底之前我还给您钱,您退还给我罐子。您老还可以趁机把玩把玩,也没损失,怎么样?”

      “那可不行!”不曾想宫老爷子直接摇头道:“如果我没猜错,你是打算还给我等价的人民币吧,可外汇那玩意儿毕竟难搞,这样一来我可就亏了。”

      亏你妹!

      要说别人差外汇李亚东信,但这老头肯定不差,他几个儿女寄回来的可全是外汇。

      “那您老的意思……”李亚东知道他是想趁机敲竹杠,事先打了一剂预防针,“卖我肯定不会卖的,大不了手头上的这笔买卖不做就是。”

      宫老爷子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心想一个小不点哪来的这么多花花肠子,撇嘴道:“钱我可以借你,你要用等价的人民币还也行,但我有两个条件。”

      “还两个条件?”李亚东眼皮一跳,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稳住心神说道:“说来听听。”

      “第一,罐子放我这里一年,一两个月的时间能瞧出个啥名堂?”

      李亚东想了想,似乎将罐子放在宫老头这里也没坏处,指定比他那里安全,二来这老头若是能研究出一点蛛丝马迹,到时获利的其实还是他,等于免费请了一位专业鉴定师,于是回道:“好,咱们立个字据,这个条件我答应。”

      “第二,咱俩合伙开家饭店……你先别说话,听我讲完,其他的事情我会找人打理,你主要负责菜的口味,大概一个礼拜抽出半天时间【创建和谐家园】一下厨子就成,怎么样?”

      “就半天?”李亚东蹙眉问道。

      “就半天。”

      “教不会我可不负责。”李亚东强调道。

      “不用你负责,那就说明他悟性不够,开了重招。”

      “那总不能一直重新招人,无限循环吧?”跟这个老狐狸打交道,李亚东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着道。

      “这样吧,一样一年的时间。”宫老爷子想了想后,又补充一句,“而且你别忘了,饭店可是咱俩合伙开的,你也有份。”

      李亚东斟酌了一会儿,若是开个饭店不用他打理,倒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别的不说,就说平时想解个馋啥的,家伙什儿总比家里齐全,一些心心念念的大菜,也有了一饱口福的可能。

      “好,我答应。”

      “来,走一个。”宫老爷子嘴角不自觉的勾起一抹弧度,看得李亚东瘆得慌。

      第六十四章 竞争——经济发展的核心

      宫老头的那笔美金已经到手,李亚东当着他的面仔细点了点,一共八万七千五百块。这么一大笔外汇,拎到那些急于进口生产机械的国营工厂里,能羡慕死个人。也不知道这老头攥了多少年,还是说他那几个儿女已经富得流油了。

      第二天上午下课后,李亚东来到了赵无衣的办公室,运气还算不错,赵无衣正趴在小木桌上备课。

      “李亚东,你要再不现身我都快找不到你人了。”赵无衣似笑非笑的打量着他。

      “赵老师,没那么夸张。”李亚东讪讪一笑,情况虽然不像她说的那样极端,但也差不太多。

      他在北大几乎是个透明人,偶尔上课的时候出没一下,平时除了孙卫国三人以外,其他同学鲜有能知道他踪迹的。

      “年轻人过分低调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反正我也就这么一说,你自己思量一下。”赵无衣说着,就将目光投向他的手上。

      “赵老师,这是本季度的论文。”李亚东适时地将手里拿着的几张信纸递了过去。

      “你先坐一下,要喝水自己倒,暖水瓶那边的桌上有空杯子。”

      赵无衣交代一句后,就低头看论文去了。

      李亚东倒还真渴了,也没客气,自顾自到了一杯白开水,坐在对面的板凳上吹着热气喝着。

      没过多大会儿,赵无衣抬起头来,诧异的问道:“私营企业?”

      “是的。”李亚东点点头,他这份论文的名字就叫作《论私营企业的必然性》。

      “你等等……”赵无衣显然有话要问他,捋了捋散落下来的一缕发丝后,继续低下头去,似乎准备将整篇论文看完再说。

      大约二十分钟后,她终于放下手中的信纸,抬头望向李亚东,“这不可能,虽然你论文里提到的几个观点很有前瞻性,我也相信国家会进一步放宽个体户的经营范围,但如果说要发展私营企业与国企竞争,这绝无可能,完全没必要嘛,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好处,好处就是竞争。”李亚东笑着回道。

      “……竞争?”赵无衣不解,“让劳动人民站在国家的对立面?从携手前行变成互相角逐,这样做岂不是影响国家团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9: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