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草莽年代》-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天,费了半天力气依旧毫无收获的李亚东返回燕园时,倒是在宿舍楼底碰上一位熟人。

      “怎么,不欢迎?我可没有空手。”邱虹笑嘻嘻的举起手里的一串糖葫芦。

      “你自己留着吃吧。”李亚东撇了撇嘴,明显咬了一颗还敢拿出来。

      “那就多谢了。”

      俩人在燕园里漫无目的的溜达着,主要邱虹说要瞻仰下第一学府的风采,李亚东自然就成了免费的导游。

      来到未名湖畔时,邱虹的两条腿就走不动了,面朝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张开双手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清凉,一脸陶醉。

      “你知道嘛,我初中时就从书本上读到过这里,没想到有一天真能来。”

      “很向往?”

      “不然呢?这里这么美呀。”

      “是挺美的,你要是晚上来就更美了。”

      “啥意思?”邱虹不明所以,知道他说的是反话。

      李亚东伸手指向湖面,“你知不知道这个湖底埋葬了多少尸骨?”

      “你说老舍?”

      “不是。”李亚东摇头道:“老舍投河有误解,是在太平湖,不在这里,跟王国维一样。”

      “那不就结了。”邱虹摊摊手。

      “你要是历史够好的话,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李亚东面朝湖面,幽幽的说道:“抗战的时候,司徒雷登校长虽然曾在这里竖起星条旗,保全了学校几年,但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鬼子没了顾忌,随后几年日军驻扎这里,据说开展了不少类似于731部队的细菌实验……”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望向邱虹问道:“那么你觉得整个燕园,哪里才是最好的抛尸地?”

      “啊!”邱虹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开,再也不敢靠近湖畔了。

      “你这个人,明明挺好的一个地方,被你一说就成了地狱!”

      “我说的是根据历史事实的有效猜测。”

      俩人中午是在学二食堂里用的餐,自然是李亚东请的客,菜品倒是跟学一食堂差不多,扒肘条和干烧肉这两道菜竟然也有,这让李亚东很怀疑是不是同一个厨师烧出来的。

      “哇,你们学校的饭菜居然这么好吃?”邱虹大快朵颐,明显被惊艳到了。

      “四毛钱一份,不好吃才怪。”

      “小气鬼,大不了我的那份我出。”

      李亚东呵呵一笑,懒得搭理。

      “田磊呢,回去了?”

      邱虹腮帮子塞得满满的,口齿不清的回道:“大概是肥了……把我棕到学校后,嗦去他二叔那里足两天,这都好久了,总不能还住着吧。”

      李亚东一听满脸黑线,义正言辞的批评道:“邱虹同学,你好歹也是个漂亮姑娘,能不能注意点形象,说话的时候先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

      不过这话刚一脱口,就后悔了。

      因为邱虹俏脸一红,用那种“死鬼讨厌”的眼神瞥了他一眼。

      完了。

      事情越发不可收拾,李亚东心里想着。

      下午他说要去邮局一趟,邱虹却说也要给家里写信,支都支不走,于是俩人就坐无轨公交,来到附近的邮局。

      李亚东买了邮票和信封后,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将早就写好的一封信放了进去,另外还有二十张崭新的大团结。

      没办法,这年头也没有银行汇款,往家里寄钱那是真叫寄。

      寄完信后俩人又在街上晃悠了一会儿,在外人看来,跟正在处对象的小两口也啥区别。

      半下午的时候,李亚东亲自把邱虹送上了公车,她三步一回头,显得有些恋恋不舍。

      “孽缘呐!”目视着公车远去之后,李亚东幽幽的叹了口气。

      他自然看得出邱虹对他有好感,但这种好感是因为他这个人,还是因为他北大学子的身份,就很难说了。

      李亚东自认不算情场老手,但也交了不少学费,仰慕和爱慕还是分得清的,而邱虹这个年纪的姑娘则未必。

      讲实在的,他对邱虹谈不上厌恶,甚至也有些好感,毕竟漂亮姑娘谁不喜欢?假设他不顾田磊的存在接受了她,万一她将来发现这不是爱情,后悔了呢?

      那种痛彻心扉,李亚东再也不想体验了。

      你可以将他视为爱情的胆小鬼,没办法,任何人拥有了他的那些经历后,大概都会如此。

      如果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这辈子他宁可一个女朋友不交,一场婚姻都不要。

      经济学的课程大多很枯燥,课堂上老教授们总会时不时的冒出一个很专业的名词,让人听得一知半解。青年老师鲍玉平的《资本论》,大概是李亚东唯一能听得津津有味的课程,这与内容本身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讲授人的方式通俗易懂,引经据典,风格幽默。

      从徐泽政这位老京城那里得知,五道口西北侧有片胡同宅子,寻思着距离学校也不算远,李亚东就找了过去。

      一路打听,在一个叫作“草帽胡同”的地方,还真的被他寻到了一处四合院。当然,说是大杂院可能更恰当一些。

      挺大的一个院子,不过里面同样也住满了人,分前院后院。

      前院两家,后院两家。而李亚东找的房子,就是前院正对门头的一家。

      一联小三间房舍,很典型的老京城的青瓦红窗房,旧是旧了点,但好歹干净整洁,看着挺舒坦,一个人住是绰绰有余了。

      房东是对老俩口,刚搬去儿子那里没几天,这次回来拿东西,被李亚东撞了个正着。当即没有二话,谈了下房租,因为里面的家具都还在,可以说是拎包入住,所以价格最后被敲定为每月十二块。

      吃没吃亏李亚东懒得计较,总共六十多平米的面积,自认还算可以。

      直接付了一年的房租后,老俩口高高兴兴的走了。临行时老奶奶还从满载的三轮子上扯下一口大铁锅,说是留给李亚东做饭用。

      第三十九章 初入大杂院

      大杂院里的几户人家倒挺热络,知道院里来了新住户后,纷纷过来问候,李亚东热情招呼,也对三户人家有了些了解。

      跟李亚东一起住在前院的是一对母女,同样是三间小房舍,就在他房子的左侧,中间留有间隙,再往里是一个圆拱门,那是通往后院的路。

      只了解到母亲姓顾,四十左右的年纪,女儿叫江晓晓,今年读初一。是一个单亲家庭,至于丈夫为什么不在,那就不晓得了。

      后院的两户人家,一户是对老俩口,已过五旬的年纪,只让李亚东称呼他们“刘伯”、“刘婶”,据说没有儿子,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老俩口就待在老宅子里安享晚年。

      另一户是对工人家庭,两口子在国营拉链厂里上班,倒是没有碰上面,白天只有他们的女儿在家,名叫蒋婉,二十出头的年纪,应该还没出嫁,据说有个弟弟,也没遇到。

      “对不住了各位,刚搬进来,连口热水都没有,等改明儿我把东西置办好了,请大家过来吃饭。”堂屋里,李亚东对着满屋子的人,连连致歉。

      “小东啊,中午能烧饭不?不行的话去我那里将就一顿?”

      “顾姨,客气了,我待会还要出去一趟,顺便置办点东西。”

      邻居们的热情倒是让李亚东产生些许归属感,这种感觉在学校里是不曾有过的。

      将他们送走后,李亚东锁上了门,沿着胡同巷子慢悠悠的走着。主要还是为了记路,万一待会儿找不到家,那可就尴尬了。

      从草帽胡同前往五道口,倒是挺便捷,只需几分钟的时间。

      来到裁缝铺时,吴瘸子正满头大汗的吸溜着一根冰棍,“老板,来一根不?解暑的很。”

      “算了,天气还好,我这不干活的人也不怎么热。”

      裁缝铺的二十部缝纫机现在几乎日夜不停的工作着,换人不换机,主要冯大明那边的销路越来越广,催货催得紧。

      李亚东现在也无需每天往东升服装厂跑,资金越来越充足,每次提货至少几百件,照这个速度下去,他估计这笔生意再过一个礼拜,也就接近尾声了。

      吴瘸子有辆三轮子,李亚东借了过来,卖力的蹬着前往燕园,他要去宿舍里搬东西。

      临近宿舍门口的时候,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大笑声,也不知道孙卫国那家伙又发了什么癫。

      “小东,来,赶紧瞅瞅,哥们儿这喇叭裤怎么样?小政的,说借给我去跳摇摆舞。”

      这年头的大学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数码电子产品还在科研人员的脑子里,原本校园里一直流行跳交际舞,只是近来有一种名为“摇摆舞”的新舞种,风靡大街小巷,也很快霸占了各大校园的社交场所。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迪斯科。

      一部三洋,一条喇叭裤,彻底抛开束缚,尽情的摇摆着身体,大概就是这个年代最潮流的表达方式。

      “来,我瞅瞅……”李亚东笑了,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条深蓝色的喇叭裤,想不到自己同学都成了客户。

      “东哥,喜欢不?喜欢帮你弄一条,据说是羊城那边的最新款式,畅销得很,一般人抢都抢不到,不过我有渠道。”徐泽政笑呵呵的问道,他约莫了解到李亚东不是差钱的人。

      “羊城的最新款式?”李亚东差点没笑岔气,憋红着脸问道:“啥价钱买的?”

      “其实也不贵,比百货公司还便宜一点,一件十八块九,主要这喇叭裤款式新,颜色多,百货公司一样料子的只有红、灰两种颜色。”

      “十八块九?”价格倒是跟李亚东预想的差不多,他十七块一条批发出去,冯大明这个一道贩子赚个一块,下面的二道贩子赚个九毛,兴许还有三道贩子。反正多多少少的大家都有得赚,无疑也带动了一批人致富。

      “算了,这裤子对我来说太……流行了一点,穿不出老孙这样的气质。”

      “哈哈……小东,你也这样觉的?”孙卫国一听这话两眼放光,脑子里大概已经在幻想着晚上在舞会上独领【创建和谐家园】的场景。

      李亚东瞥了一眼他那【创建和谐家园】挺翘的臀部,嘴角抽搐了两下,干脆眼不看为净,开始收拾起东西。

      “东哥,赵老师说我们这宿舍应该不会再分配人进来,你干脆就把铺盖留在这里吧,以后白天还能打个盹儿啥的。”郭琦显得有些恋恋不舍,宿舍里他与李亚东是最有话题的。

      “哦?有这事……”这倒是李亚东没想到的事情,估计是已经分好班级的缘故吧,想了想后,又把抱在手上的凉席和被单放了下去,“那也行。”

      既然宿舍里的东西不用搬,那就没什么好收拾的,将几件换洗的衣服提好后,正当李亚东准备出门的时候,孙卫国招呼道:“小东,晚上回来呀,去礼堂跳舞啊。”

      “今天不行,你们去吧,我还要收拾那边的房子。”

      “扫兴……”

      离开燕园后,李亚东蹬着三轮子来到五道口,刚好也是顺路,去百货商店里采购了一番,什么凉席被单、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粉条全买了一些,真当是居家过日子一样的操持了起来。

      普通的生活票据他是不缺的,冯大明那边时常会用票据代钱,他也照收不误。对他来说这年头各类票据比钱难搞,他还寻思着这两天跟冯大明说说,看能不能搞张彩电票。价格估计不便宜,几百块大洋是少不的,但李亚东不在乎,家里没台电视机总感觉缺点意思。

      回到大杂院时,李亚东推着一辆满满当当的三轮子不好过门槛,正趴在院里的一张小木桌上写作业的江晓晓,还乖巧懂事的过来帮忙推车。小丫头今年十二岁,比李亚东的那个大侄女李婷婷也就小两岁,长得虽然不及李婷婷漂亮,但一张小脸胖嘟嘟的,倒也讨人喜欢。

      “晓晓,跟你妈说下,明天晚上到我家吃饭,主要今天菜场没开门,我打听了一下,明天应该会开,别忘记了。”

      “知道了东哥。”

      如今有了一个独处的空间,李亚东也就准备自己下厨做饭。讲实在的,做了这么多年的餐饮业,嘴巴都养刁了,这年头清汤寡油的饭菜他是真心吃不习惯。

      三间房子李亚东也没改变原有的布局,堂屋还是堂屋,卧室还是卧室,另一边靠窗的是厨房,后面是一个储藏室。

      一切照旧,简单的打扫了一遍,再将自己置办的家伙什儿摆放到位,一个小窝也就有了生气。

      第四十章 外乡人的回赠

      胡同巷子一直是京城特有的组成部分,即便几十年后高楼大厦遍地开花时,依然无法完全取缔这一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代表着老京城的一种文化,同时也代表着老一辈的人情味。

      李亚东自认还算有点眼力劲,哪些人是阿谀逢迎,哪些人是真心相待,他还是分得清的。京城对他来说是异乡,能在这里收获一份温情,来之不易。

      所以他决定维系好这层关系,一顿丰盛的晚餐,就权当是他这位外乡人的回赠。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5: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