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茅山盗墓贼》-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子杨从来没有过盗墓的想法,因为老道师傅嘱咐过他千百遍不能盗墓,而且祖上也有这方面的遗训。何况就算那里真的是块风水宝地,也有可能因为一直没有被人发现而没有人在这里下葬。

      就算这龙穴被发现了,也有可能会因为苇子河这地方的交通和运输不方便,使得发现的人放弃了在这里建造大型墓穴的想法。要知道能够埋葬在龙穴的人,都是古代极有身份的人,哪个的墓穴不是大兴土木,但是大兴土木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运输,而这里的运输状况实在是差的太多了。

      虽然现在陈子杨很穷,但是不盗墓这个尺度他还是能把握住的,陈子杨之所以想探个究竟的原因就是想完成老道的心愿。一想到可能找到老道师傅十年都没有发现的风水宝地,陈子杨就激动的要命。

      此后的游玩,陈子杨也没有了性质,一直在心里想着那片群山的事。恨不得时间过的快点,赶快到第二天,他好探个究竟。

      当晚三人回到了大核桃镇,陈子杨回家之后迫不及待的收拾了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带上了登山镐、绳索等一些野外用具,又带上了他的宝贝的罗盘、白醋泡柚子叶、以及一些矿泉水和吃的东西。第二天一大早陈子杨换上了薄料的运动服,穿上了旅游鞋,就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又来到了苇子河。

      这次陈子杨再去往那个山坳却没有租坐快艇,虽然快艇的速度快,但是他不想让开快艇的人知道他来干什么,谁都不是傻子,你拿个罗盘说你是来看风景的谁也不能信,被别人知道透漏了消息是小,被当成吃臭的抓进监狱就不值了。

      陈子杨自从看了爷爷的记录之后,便把盗墓贼称作吃臭人了。他觉得吃臭人这个名字可虽然没有什么摸金校尉、土夫子、搬山道人、御岭力士什么的有境界,但是却特别的形象,很恰当的形容出了盗墓贼的工作环境,陈子杨很喜欢这个称呼。

      陈子杨自己租了一条最普通的刷满蓝色油漆的木头小渔船,驾船划向了那个山脉交界的地方。

      ------------

      第47章 浅水鱼化龙

      原本乘坐快艇只要几分钟时间的水程,陈子杨一个人划船划到地方竟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陈子杨平时从来不划船,只是上大学的时候在公园里的湖里划过,可以说他是个划船的外行,不过为了做到保密他也只好赶鸭子上架了。一个小时笨拙的划行把陈子杨累的是汗流浃背,手都被船桨磨起了水泡,陈子杨心想着带了一堆东西,怎么就忘记戴副手套了,这还是顺流向下,要是让他逆流划船的话说不定现在离目的地已经越来越远了。

      鸭绿江在苇子河的上游一段水流湍急,下游往金银峡去的一段水流却很平缓,陈子杨站在摇摇晃晃的船上,从山脉的开口处望去,果然看到远处的山山势平缓,走势随向,符合龙脉的标准,不过从山坳向外看去视野有限,不能看出山势的全貌,陈子杨决定到江边的山上去看一看。找了一处江边宽阔水流平缓并且峭壁比较低矮的地方,陈子杨停靠了小渔船,把渔船在峭壁的一块突出的石头上绑好,顺着峭壁往江边的山上爬去。

      最难爬的一段就是最低处的峭壁,这里的两岸常年被江水冲刷,再加上近些年鸭绿江水位的整体下降,峭壁常年的【创建和谐家园】在外,黄色的岩石逐年风化,这两米多高的峭壁几乎是直立的。陈子杨借助登山镐和峭壁上突出的岩石,爬到了岸上。

      上岸之后的山势虽然没有峭壁那么陡峭,但是也是一个50多度的上坡。陈子杨又顺着山坡爬了一百多米,周边的密林遮挡了他的视线,也看不见远处的山貌,直到爬到这片松树林的尽头,大汗淋漓的陈子杨才找到了一处可以看山的位置。

      陈子杨弯着腰大口的喘着粗气,休息了一会,扶着岩石直起身,慢慢的向群山的方向看去,只见几条山脉一条压着一条,每一条山脉的山峰都呈波浪形,一浪叠着一浪,山势与鸭绿江的走向基本一致,连绵的山脉向鸭绿江的上游方向蜿蜒而去。靠近水的山叫龙,不靠近水的叫山,这几条山脉果然是伴水龙!

      陈子杨忍着激动的心情,来不及欣赏眼前的美景,急忙向从山坳处看到的那一片山看去。一个个半圆形的山峰分别属于不同的几条山脉,但是在这一段区域不同的山脉却平行的交织在了一起,最为难得的是这些半圆形的山峰高矮大小和形制竟然基本相近,整体看上去这一片山脉组成的图像就像鲤鱼身上鳞片的纹路一样。陈子杨看到这里想到了老道教过他的一句口诀:

      层层群峰目难全,

      无棱无角型自圆,

      万山远遁伴水生,

      浅水化龙鱼冲天。

      “哈哈,竟然是浅水鱼化龙!师傅,你在天有灵,我找到了!”陈子杨冲着眼前的美景呼喊道。此时的他心里虽然很激动,可是更多的却是那种多年的夙愿完成的满足感,要知道老道可是找了十年。不过略让陈子杨失望的却是这个穴在七十二阴穴中排名比较靠后,不像老道以前所想的那样应该是个排名靠前的龙穴。

      七十二阴穴按照形成的难度、稀有程度、寓意、以及能够埋葬的人的身份有个排名,这个浅水鱼化龙因为对山势和走向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如果按照形成的难度、稀有程度来排名的话绝对可以排进前十。几条山脉要在一段区域内全部平行,而且平行的这段每条山脉都要有五个或者五个以上的山峰,所有的山峰的形状和大小还要基本一样,这些条件能够凑在一起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论起这个龙穴的寓意和能够埋葬的人的身份这个穴却在七十二阴穴中排名绝对的靠后。好的龙穴只有配得上帝王才能叫真正的龙穴,那是埋葬真龙的地方。像那种保着子孙后代发财享福的穴地只能称之为风水宝穴,离龙穴差了那么一点点。

      而浅水鱼化龙龙穴恰如其寓意,能够葬在这里的人,一定不是龙,而是下葬之后的鱼变成了龙,下葬的只能是鱼,还只是一条浅水鱼。所以能够葬在这里的人一般都是早早就夭折的皇子皇孙,极个别的时候也可以埋葬皇帝身边的重臣,重臣因为经常与皇帝打交道,所以身上也有一丝龙气,也可以称为潜水鱼。

      夭折的皇子皇孙还没有真正的变成真龙,下葬在这里再合适不过,生前不成真龙,死后化龙一飞冲天。只有这样的人的身份才符合这个龙穴的寓意。埋葬之人的身份不高,导致了潜水鱼化龙在寓意和埋葬人身份方面的排名在七十二阴穴中排名很靠后。所以综合两方面来讲,浅水鱼化龙在七十二阴穴中仅仅只能排在中游靠下的位置。

      就像“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说的一样,有些东西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所有的风水宝穴都是如此,一个普通人非要埋在龙穴,就算埋进去了,因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福运不够,担不起龙穴带来的福运,勉强为之只会适得其反,不但不利于子孙,反而有害。

      看着远处的龙脉,陈子杨在心里估算着从他所在的地方到龙脉的距离。如果当天可以往返的话陈子杨希望能够到那里去点穴。毕竟寻到了真龙却不去点穴,这样的情况对于茅山地师来讲,就像一个人正吃着他最爱吃的苹果,刚把不好的那个吃了,想要再吃好的那个的时候,好苹果却被人抢走了,这实在是让人太难受了。陈子杨知道他要是不把这个穴点出来,会后悔一辈子,老道的在天之灵也饶不了他。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在山区,看着很近的距离,走起来却可能比想象的要远很多。山路走起来有的时候会比看起来的实际距离增加了一倍左右。陈子杨在心里估算能不能在天黑之前打个来回,要是时间估计错误的话大晚上的冒冒失失的留在山里,迷路事小,遇到个熊瞎子什么的再把小命丢了就不值了。

      ------------

      第48章 画龙点睛

      作为生长在山区的孩子,陈子杨从小就在山里玩耍,他对于山区的距离和路程的目测也比较准确。陈子杨估算了一下,如果不考虑自身体力的因素,要想在天黑之前返回这里是应该能够做到的,但是时间会很紧凑。不过就算回到这里也不行啊,到这里的时候天一定就黑了,难道晚上要在船上睡?大晚上的他可不想划船,再说他自己也怕鬼啊!堂堂的茅山地师也是有怕鬼的……

      想到这里,陈子杨转头向苇子河的方向望去,也不知道龙穴那里到苇子河有多远,目前来看最好的情况就是天黑之前能够赶到苇子河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过来把船划回去。别看租的这艘渔船破,押金可是不少呢。

      顾不了那么多了,陈子杨心里想到,我堂堂茅山地师,今天找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龙穴,同时这也是我完成师傅10年来的夙愿的时候,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个穴点出来,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想到这里陈子杨一咬牙,紧了紧肩上的背包带,向着潜水鱼化龙的方向走去。

      陈子杨早上离开大核桃镇的时候是6点多钟,忙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陈子杨从8点多钟一直走到中午12点,这个时候的陈子杨就有一些后悔了,刚刚吃完面包和香肠的他倚在一棵树的树干上,挑破了脚上的水泡,揉着肿胀的双脚,这一上午他走的山路,比近十年走的山路加起来都多。三十多岁的人了,再加上平时也缺乏锻炼,这几个小时的山路,一下子就把陈子杨走废了。累!真是累得要死了。

      看着近在咫尺的藏着潜水鱼化龙龙穴的那片群山,陈子牙咬了咬牙,起身加快了脚步。欲哭无泪啊,还是赶紧到地方再说。

      寻龙和点穴是分开的。寻龙要按照“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准则进行仔细地推定,这一步比较简单,陈子杨已经寻到龙了,点穴却不好办,陈子杨一边走着,一边回想着老道师傅教给他的点穴之法。

      风水学的五大要素是:龙穴砂水向。这也是构成一块风水宝地的五个重要因素,其本质则是气。寻龙、点穴、察砂、觅水、定向的目的就在于寻找适合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风水宝地的构成。不仅要求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齐备,并且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这就是风水中的龙穴砂水向。

      想要点穴,第一步必须登上龙脉上最高的山,也就是风水学中称作的太祖山,然后经过第二高的少祖山、和最矮的父母山,看龙是怎样出身和剥换和行走的,然后再寻龙首,找到阴阳交配之后化气结穴的地方,这一过程就叫点穴。普通的风水师们只知道“山环水抱砂水有情”,但却不知“山环水抱砂水有情”的终极目的是寻找龙脉脉气能量聚集的那一个焦点位置。

      正所谓三年寻龙,十年点穴,陈子杨自认没有那个本事。虽然老道师傅无数次的教过他点穴之法,可那都是纸上谈兵,有些东西即便是理论再好,可真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陈子杨却不担心,背包里的白醋泡柚子叶就是他最大的依仗。

      利用白醋泡柚子叶,激发自己的第一层阴阳眼,天下所有龙脉的“气”都会无所遁形,陈子杨作为堂堂的茅山地师,虽然他道术水平比较洼,八字比较软、体内法力比较少、胆子比较小、体力比较差、晚上比较怕鬼……除了这些之外,陈子杨总算还有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别人终其一生也可能练不成的点穴之术,在他阴阳眼的帮助下却是手拿把掐,轻而易举的事。

      正在回想的时候,陈子杨猛地一抬头,发现他已经来到了一处比较高的山峰之上,这里就在潜水鱼化龙的龙脉范围之内。陈子杨不顾脚下的疼痛和身体的疲累,赶紧放下背包,从里面找出了装着白醋泡柚子叶的瓶子。

      从瓶子中拿出两片柚子叶,陈子杨用它们擦了擦眼睛,再把柚子叶粘在了眼眉的位置,向浅水鱼化龙的方向看去,一丝白色的雾气在陈子杨的眼中凭空出现。陈子杨知道这一丝白雾一样的东西就是“气”了。白色的气为吉气,对人体有益,同时里面也包含了福运在其中,吉气浓郁之时会变成金黄色。而对人体不利的煞气在阴阳眼中呈现灰色,煞气浓郁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黑色。许多人到了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深呼吸几口气,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那就是吉气在起作用。

      用阴阳眼看世界很奇妙,陈子杨曾经给杨雷描述过用阴阳眼看东西的感觉,但是他怎么也表述不清楚,描述的也不到位。这种感觉既真实又虚幻,你明明实实在在的能看见,可是你又知道那根本就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白色的雾状的吉气和真正的雾气要是一起出现,在阴阳眼中看上去虽然是一模一样,可是在人的脑海中却能够明确的知道哪个是吉气,哪个是真正的雾气。

      这一丝吉气顺着山沟缓缓的向前飘去,除了山沟之外的地方是看不到气的,正所谓气遇风则散,山沟以外的气都被吹散了。陈子杨顺着这一丝吉气的流动方向慢慢的走去,边走边看,边看边走,翻过了两个小山头,又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陈子杨看见这一丝时断时续的吉气与其他来自四面八方的吉气一起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团还算是比较浓郁的白色的雾气团,而这个雾气团的正中隐隐的呈现出金黄色。

      “哈哈,找到了!”陈子杨高兴的喊道,他赶紧看看四周,跑向了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想要完整的看一看龙穴。这一看之下陈子杨却是大吃一惊!

      ------------

      第49章 意外收获

      “这里好像有墓!”陈子杨下意识的喊了出来。此时在陈子杨的阴阳眼中,整个龙穴被一大团的白色雾气覆盖着,这团雾气呈一个圆饼形,铺在了一处山坡上。圆饼的直径大概有三四十米,从圆饼的外围到中心,白色的雾气渐渐的变成了金黄色,可是就在雾气团最中心本该是金黄色最浓重的地方,却什么也没有了,连白色的雾气都没有了。整个圆饼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甜甜圈,只不过甜甜圈里面的圈比较小。

      这种龙穴的气的形状被称作圆月气。圆月气的出现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龙穴已经有人下葬了,并且墓穴还很完整,没有被吃臭的人盗过。龙穴在修建陵墓之时,龙穴表面聚集的气会从墓道中被引入墓室内。当陵墓修建完毕之后,墓道虽然封闭,可是气的流转通道已经形成,只要回填封闭的墓门和墓门之外的石头或者是土壤不算太厚,龙穴表面聚集的气就会一直被引进去,不过会吸收的比较缓慢。

      所以一个埋在龙穴的墓穴的好坏有一个标准。第一个,龙穴表面气的聚集量和聚集的速度,第二个,墓穴吸入气的速度。二者相结合,共同达到一个平衡点,让陵墓修建完成之后对气的吸入速度与龙穴表面气的聚集速度能够一致。达到墓外聚气、墓内集气、墓外聚气不断不散、墓内集气不断不散的最高境界。取得就是个长长久久、万年不绝之意,只有这样的龙穴才可以世世代代的保佑后人,这个平衡点的标准就是出现圆月气。

      圆月气的存在说明这个墓没有被盗过,不然的话墓穴被盗洞一通,墓穴里的气的流转就会被盗洞引入的气流破坏掉。圆月气现象也就慢慢的消失了。所以圆月气的存在说明这里有一个完整的古墓。

      想要达到圆月气这种最好的平衡效果,就要修造墓穴的人对墓穴外部的风水、地理环境、小气候以及墓内的构造、墓道走向以及封土的控制都达到极高的境界,能够做到二者平衡,要求修造之人深谙风水之术和建造之术。

      陈子杨学习《土木工集录》的时候知道,早在唐朝以前,一个好的风水【创建和谐家园】必须精通墓穴的建造。那个时候的风水师不光只是寻龙点穴,同时也是墓穴建造的高手,必要的时候还要给龙穴做土木改动。所以《土木工集录》的前身是《土木集》,土集寻龙点穴,木集建造墓穴。

      如果没有一个这样既精通风水又懂建造的人来修墓,而是找两个分别精通一个方面的人,那么就很难建造出真正的好穴来,要么会因为封土太厚导致吸气缓慢,要么会以为吸气太快导致龙穴外面聚集的气被吸干,或者会以为墓室结构不合理而不能引气入墓。

      在唐朝时,唐朝因为国力强盛和依山为陵的葬制,把圆月气发挥到了顶峰。出现了一大批的这样的优秀墓穴。可是从宋朝开始,这样的风水建筑师渐渐的少了。慢慢的,风水与造墓就渐渐的分开了。传到现在可以说风水建筑师已经绝迹了。包括陈子杨也是如此,让他寻个龙点个穴还可以,他却对建筑和墓葬的构造一窍不通。

      在得到《土木工集录》之前,陈子杨很不理解那些帝王的墓穴构造,既然费了那么大的劲,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来建造陵墓,为什么走的时候不把墓道填死?而是非要把墓道保留下来,只堵住一段,安个墓门,也就是所谓的封墓,给盗墓贼留下了方便之门,只要找到了墓道就能长驱直入。

      直到陈子杨知道了引气入墓一说才明白其中的缘由,不留不行啊,不留的话龙穴也就起不到作用了。

      “哎呀,这个不合常理啊。这里怎么能有墓呢?”陈子杨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茬,咂了咂牙花子自言自语道。这个动作是他自小就模仿老道的,没想打现在也成了他的习惯动作了。按照陈子杨的想法,这个穴就算是个龙穴,也不可能有人在这里下葬,因为这里的运输在以前非常的不方便,建造墓穴用的材料根本运不进来。

      为了验证这里到底有没有墓,陈子杨用土集中的闻土之法看了起来。土集中的闻字诀分为鼻闻土,眼闻木两个部分,指的是通过墓穴周边的土壤以及树木的长势等等,来判断墓穴的规模以及墓道的位置。

      所谓的鼻闻土,是指墓穴在修建之时挖出来的土,通常只有几种处理方式,一是以封土堆的形式重新盖在墓上,二是就地处理,用于一些龙穴的小型改造或者是堆填。三是运到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处理方法,都会留下可以探查的痕迹。

      封土堆这种处理土的方法简直就是在告诉别人这里有个古墓,你来挖吧。而用的最少的办法就是把土用于改造龙穴,因为一来龙穴不是什么人说改就能改的,龙穴的改造非风水术大成者不能为之。改不好的话轻则破坏龙脉,重则埋葬之人的后代和改造龙穴的风水师都会遭受风水的反噬。

      而且就算是改造的比较好的龙穴,改造的部分因为缺少了历史的沉淀,却更容易留下痕迹。好的风水师一眼便可以看出龙穴改造的痕迹,从而推知墓穴的构造。

      至于把土运至他处是最为稳妥的方法,既可以处理废土,又留下较少的痕迹,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其弊处,把土石运的远了往往会加大工程量,同时也容易暴露建墓的事情,运的近了却依旧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痕迹。

      而闻木之法,就是靠植被来判断附近有没有墓穴。以前因为运输的不发达,建造大型陵墓的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最常见的就是在山区林密之处砍伐树木,或者是在多山石之地开建采石场。大都都是在陵墓的附近。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建造墓穴的地方,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而土集中的闻字诀就是利用这些痕迹来判断附近有没有墓穴以及分析墓穴的构造和找寻墓门位置的方法。

      ------------

      第50章 确实有墓

      陈子杨仔细的用闻字诀的方法观察起附近来。闻木之法在这个地区并不适用,苇子河上游不到三十公里就是临海市的林场,从那里只需要用放排的方法就可以很省力的把大量的木料运送过来,现在如此,以前更是如此,所以在这里建造墓穴根本不用在附近砍伐树木。

      陈子杨仔细的按照土集里教授的闻土之法方法观察附近,不久就在远处一座山峰上看出了些端倪。这附近的山峰【创建和谐家园】的石头比较少,估计大多数的石头都埋在土层以下,山的表面也长满了各种树木。

      而距这里比较远的一处山峰,虽然乍一看上去虽然也是绿色,但是细看过去,山峰上面的树木却很少,大都是一些灌木和杂草,多年成材的树木基本没有。而且这座山的表面【创建和谐家园】的石头明显比其他的山要多了许多。这应该就是以前修建这个陵墓堆土的地方了。

      这里果然有墓!而且看这堆土量,这个墓的规模还不小呢,陈子杨通过闻字诀验证了自己认为这里有墓的想法。

      可惜的是陈子杨的闻字诀只是学了个皮毛,要不然的话通过那座土石山的细节就可以推断出墓穴建造的大概年代了。

      折腾到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再不往回赶就要在山里留宿了。陈子杨拿出罗盘,选择了几座明显的山峰作为地标,仔细的记下了龙穴的位置,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向苇子河的方向走去。

      四个小时之后,在天刚刚擦黑的时候陈子杨找到了一条土路,并奇迹般的在路上搭上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的主人就是苇子河的村民,他是到附近的山上采野生药材的。听说陈子杨要去苇子河住宿,便热情的搭载了他,一定要他去自己家开的小旅店住。苇子河的村民几乎家家都开旅店或者开饭店,上山采个药能意外的拉来个客人他也很高兴。

      陈子杨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闻着扑鼻而来的青草香,向潜水鱼化龙的方向望去,此时的他心里没有刚找到龙穴时的那种欣喜,有的只是满肚子的疑问。这个墓是谁的?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埋葬的又是谁?这么大的工程量所用的材料又是怎么运来的?算了,可能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得到答案了。

      夏去冬来,大核桃镇这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比天气更冷的是陈子杨的心。一个噩耗让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陈子杨的父亲陈念忠退休几年了,一直无所事事,今年老头和几个人一起在江边一处水洼处抬水浇冰,开了一片滑冰场。陈念忠白天在那里滑滑冰,傍晚再浇浇水养养冰场,这样一来能够锻炼身体,二来也不至于无所事事闲的发慌,老头辛苦了一辈子,闲不住,一闲下来浑身难受,全家人也很支持陈念忠的做法。

      这一天陈念忠滑冰的时候摔了一跤,也是一个寸劲儿,陈念忠天天滑,天天摔也都没事,可这次却把两根肋骨摔的骨裂了。本来这不是什么事,老年人骨质松,这也很正常,养养就好了。可是陈念忠在做胸部X光检查的时候却被大夫发现在他的纵隔处有疑似肿瘤的阴影,大夫怀疑是肺癌。

      “大夫,啥是纵隔……”得知这事的陈念忠的第一个想法竟然是问他不知道的纵隔在哪,而不是问肺癌怎么办,老头的心也是够大的了。

      陈念忠在大核桃铁矿干了一辈子的眼儿工。所谓的眼儿工,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岩工,就是井下在岩石上打炮眼的岩石凿岩机操作工。大核桃铁矿的矿层不像是澳大利亚铁矿石主产区的那种地表矿,扒开几米的土层就是露天铁矿。这儿的矿层属于深层铁矿,最深的地方有的都在地表以下几百米。

      几百米深的矿井里从来照不进阳光,所以矿井内的温度全年都在零下。在矿井下作业的工人一年四季一律身穿棉袄棉裤。不管外面天有多热,从矿井口里吹出来的寒风都能把站在矿井口二十米外的人冻的直打哆嗦。陈念忠的工作内容就是在这冰冷的矿井深处的矿层作业面上打炮眼。

      采矿的第一步先从岩工干起,岩工的工具就是一台凿岩机,凿岩机的外形有些像一把架在支架上的机枪,长长的枪管叫做钎子,凿岩机的活塞不断地冲击钎尾,并从钎子的中心孔连续地喷出压力水,将岩渣排出孔外,就会在岩石上形成一定深度的圆形钻孔。压力水的作用一个是冲出岩石的残渣,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吸收粉尘,防止粉尘对人体造成伤害。

      炸药眼儿打好以后,会有专门的爆破工人把接好【创建和谐家园】套好防水套的炸药放进炮眼儿里,再在安全的地方引爆,爆炸之后会有工人把炸下来的岩石或者是铁矿石装进矿石车里运出矿井。

      防水套和安全套的外形、大小和材质几乎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防水套没有安全套前端的那个突起,防水套的前端就是一个标准的半圆型。而且防水套的表面不是润滑油,而是在内表面有一层滑石粉,也是起到润滑的作用,是用来防止炸药被放入的时候把防水套蹭坏,从而受潮无法引爆。

      大核桃铁矿像陈子杨这么大的一批八零后,都是从小就把防水套当气球玩的,谁家都有几盒。不过有的时候家里的防水套玩没了,陈子杨也会在家里的抽屉里发现和防水套差不多的东西,这个东西吹起来也很好玩,前面还有一个小揪揪,上面还有很多的浮点。

      但是令人讨厌的是这个“气球”一吹,就会弄的满嘴都是油,而且每次玩这个东西被自己的父母看到都会挨一顿打,以前陈子杨以为挨打是因为没告诉父母自己偷着拿气球玩,直到他后来“长大成人”后,他才知道当初挨的打有多冤……

      后来随着炸药的改进,威力更大的防水炸药取代了原来的土炸药,防水套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却变成了陈子杨这代矿区子弟们心中永远的回忆。哪家的孩子没因为它挨过打啊……

      ------------

      第51章 病来如山倒

      矿石运走之后就轮到木工上场了,木工并不是木匠,而是用木头支撑矿井的人。被炸药炸出来的矿石被运走之后,矿井内就会扩大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必须稳固,不然的话就可能会发生矿井坍塌事故。木工的任务就是通过搭建木架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木工先用长长的铁棍在爆破后的空间周围岩壁上和矿洞顶部的石头缝里搅来搅去,把一些可能会脱落的松动的岩石或者矿石敲下来,然后再用三根又长又粗又结实的被切割成长方体的木桩子搭建起一个门字形的支架,把矿井的顶部和侧面牢牢的支撑柱。

      这种木桩子质地非常的紧密,非常的结实,和以前铺设铁路用的枕木是同样的材质,也同样的坚固。不过后来枕木因为替代品的出现和避免木材浪费等种种原因,基本上退出了舞台,被水泥枕木等取代。但是由于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和木头遇水膨胀的性质,这种支撑木一直被沿用到现在。搭建好的木架子受潮膨胀,就会把矿井支撑的更结实。而且这种木头也不容易腐烂。

      木工工作的结束,代表了井下采矿的一个小循环的结束。之后就又轮到岩工了。

      开采出来的矿石被运送到选矿车间,在那里经过碎石、筛选和挑拣之后,没有掺杂岩石的铁矿石加上焦炭以及其他的一些白石和催化剂一起被运进高炉炼铁,随着炼铁高炉开炉后滚热的铁水被制成一块块的铁锭,矿山工人们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

      在大核桃铁矿,最苦的工种有两个,一个就是忍受高温高危的炼铁车间的高炉工人,他们不但要忍受高温,还要担心高炉出事故铁水喷溅而出的危险。

      另一个最苦的工种就是陈念忠从事的岩工,岩工不但属于井下作业,更属于粉尘作业。虽然凿岩机的高压水吸收了绝大部分的粉尘,但是仍有一少部分粉尘会漂浮在空中,被岩工吸入体内。

      井下作业和粉尘作业,这两个不管那一个都是属于国家划分的特殊工种,都是可以提前退休的。而岩工二者兼而有之,足见岩工的不容易。

      由于经常吸入粉尘,所以几乎所有的岩工的肺部都有或大或小的疾病,陈念忠就有两个岩工工友因为肺癌去世了。

      陈子杨看着检查结果上的“疑似Ca肺”愁眉不展,陈念忠反倒劝起他来:“没事,儿子,这不是矽肺么,大不了遭点罪,没什么大不了的。”

      陈念忠这辈子没什么文化,那个岁数的人大都如此,陈念忠并不懂“Ca肺”里的“Ca”是英文cancer也就是癌症的意思,他的英文只认识个ABC,以为Ca肺里的C指的是矽肺。陈子杨也没有跟自己的父亲解释,毕竟现在没有确诊,先不要让自己的父亲担心了,等确诊了再说吧。

      临海市是个县级市,医疗水平实在是非常的有限,在朋友的建议下和陈子杨的坚持下,陈子杨领着陈念忠来到了北京检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07: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