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茅山盗墓贼》-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管是临海市还是大核桃镇,按照国家的划分都属于艰苦边远地区。在十年前的国家地图上,大核桃镇是最细的那根线的尽头。唯一从这里连出去的线就是连到临海市。因为沿江公路已经修好十几年了,所以现在在地图上连着大核桃镇的线已经不只一条了。这么偏僻的地方,就算是按现有的通行方式来讲,都属于交通不便利、人口稀少的地方,更不用说几十年以前了。

      但就是这么个地方,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却被日本人死死的把在手里,修公路修房屋,甚至连大核桃镇都是日本人一手建立起来的,连大核桃镇通往临海的铁路也是日本人建的。为什么?为什么日本占领东北的时候要费这么大的劲来建设一个这么偏僻的小镇?就是为了这里的矿产资源。

      在清朝的时候,临海市就是当时清朝几个最大的林场之一,直到现在临海市的林场也依然存在,不过现在早已经不再砍伐木头了。从人砍马拉,到停止砍伐前的火车运输,整个临海林场就是一个中国林业近现代的演化史。

      陈子杨记的他小的时候这里山上的树木非常的多,以至于他最开始学会写字的时候,把“临海市”错写成了“林海市”,足见这里的木材资源是多么的丰富。

      临海市不光只有木材资源,矿产资源更是丰富。临海市下属各乡镇的煤矿、镁矿、铅锌矿以及大核桃镇的铁矿等矿产资源应有尽有。甚至在鸭绿江对面的东朝仅一江之隔的山区,也有一个全亚洲排名第三的稀土矿。如果不考虑国家之间的界限的话,整个这一片长白山山区全是矿产资源。而且资源的质量非常的上乘。

      就拿大核桃镇的铁矿来讲,当时这里的铁矿石的含铁量基本都在70%以上,那可真是纯纯的铁疙瘩,铁矿中的富铁矿。不然的话,当初日本人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力气建设这里了。当然,这么好的铁矿石现在早已经开采光了。

      八十多年前,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到处抢夺各种资源贯彻执行他们的“以战养战”的策略。当时的大核桃镇只有三户放牛为生的农户。后来日本人在这里发现了高质量大储藏量的铁矿,于是在这里修路建房,才有了现在的大核桃镇。

      当时的大核桃镇不像其他的一些城镇是被日本人占领的,这里是被日本人建造的。当时在这里居住的有一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所以溥仪藏在这里的安全有所保障。

      本来日本人是想安排溥仪从这里经朝鲜去日本,却没想到原子弹的爆炸加速了日本的败亡。溥仪还没来得及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无奈之下的溥仪便在这里宣诏退位了,这才有了龙陨之地一说。

      ------------

      第32章 失业了

      新中国建成之后,大核桃镇铁矿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在地方政府接手后,大核桃铁矿逐年换代升级设备,干的也是红红火火。

      大核桃镇上的居民,基本都是大核桃铁矿的职工或者是职工的家属。陈子杨的父母也是如此,两人都是矿上的职工。陈子杨从小就在铁矿开办的矿山子弟学校上学,大核桃铁矿子弟小学,大核桃铁矿子弟中学。也就是在大核桃铁矿子弟中学,陈子杨被血灵碑吓得三年没敢去男厕所。

      这个小镇的人简单而朴素,这里的生活宁静而安逸。正是这样的原因,再加上老道当初的告诫,嘱咐陈子杨以后工作了不要离家太远。让陈子杨这个懒人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像他的其他大学同学那样选择留在那些一二线的大城市工作,而是回到了他的家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核桃镇,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因为陈子杨是个大学生,再加上他父亲是矿上的老职工的关系,他很容易的成为了矿上的正式职工。陈子杨刚工作的时候是2004年,那个时候正赶上了矿上效益最好的时候,再加上当时铁矿的加速发展,铁矿正在引进信息化软件,而陈子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连他也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专业,于是他就被分到了铁矿机关的信息科工作。

      在当时来讲,一毕业就能进到铁矿的机关工作,让人羡慕不已。

      陈子杨在信息科的工作很简单,也很轻松。每天他只需要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前一天系统自动采集好的数据整理并且录入系统就可以了。

      除了偶尔打几条SQL语句帮助别人查询一下数据之外,基本没什么事情可干。再就是极个别的时候遇到突【创建和谐家园】况导致的系统崩溃,只要按照外包软件商给的操作说明书调试几下就行,要是还修理不好,就打电话给外包软件商,让他们派人远程网上修理。

      这个时期的陈子杨的生活是最惬意的。刚刚大学毕业就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上班的时候喝喝茶水,看看报纸,和同事们吹吹牛皮,小日子过的甚是滋润。对于一个像他这样没有上进心的懒人来讲,这无疑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也不知道为什么,几年之后铁矿的效益慢慢的开始下滑,又过了几年,铁矿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陈子杨认为最为搞笑的事情是,别的总公司给子公司的任务都是让你赚多少钱,可是当时上级给大核桃铁矿的指标是每季度的亏损不要超过多少钱!可见当时铁矿都不景气,大环境就是如此。即便是如此宽松的政策,依旧没法制止铁矿经济的下滑。

      大核桃铁矿一个季度的亏损指标只用了一个月就超额完成了!

      作为矿上的职工,陈子杨和他的同事们并不是很了解为什么钢铁行业会落魄如此。他们最关心的也不过是衣食住行。首先最要命的是连续的几个月开不出工资,好不容易等工资补齐了又告诉他们以后只发基本工资,接着是铁矿的减产和间歇性的停产,再后来连基本工资的发放都成问题了,只给每个人一个月500块钱的生活费,再然后就是大批的非正式职工的解聘。

      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陈子杨基本上算是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准下岗职工。

      世事无常,当年那么红火的炼钢高炉如今再也不冒烟了,当年的风光不再了。陈子杨作为矿山子弟也算是亲眼见证了他家乡这里铁矿的兴衰。效益好的时候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不好的时候也能要了一堆人的命。

      其实说陈子杨是个下岗职工有些夸张了,但是陈子杨现在和停薪留职没有什么区别。矿上的职工每个月领着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大家都想着另谋出路。年轻点的和有能力的走出山沟去找工作,勤快点的到附近的县市打打工,外边有亲朋好友的都去投靠。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时候的陈子杨发现他有些尴尬了。

      三十出头的年纪,一无所成的事业,从小的养尊处优,花了六、七年的时间养成的懒散的工作习惯,到现在陈子杨傻眼了,他根本就没有就其他的谋生技能。

      出去找工作,年龄没有优势;在小镇附近找工作,又觉得赚钱太少,而且比较累。赚钱多的工作他又干不了。一来二去陈子杨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他没钱了!

      陈子杨工作的几年,除了生活的必须花费,倒是也剩下了一些钱,可他刚刚把全部的积蓄买了套房子,但是现在这房子不能当饭吃啊,不能当钱花啊。

      陈子杨现在就是如此,一事无成,两手空空。好在他的父母都退休了,退休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最起码父母的生活有了保障。而陈子杨因为缘分没到所以一直没有结婚,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家庭的拖累,他想放手干点什么也都是可以的。

      陈子杨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混着,期间他也尝试了很多的赚钱方法。他考过公务员,托关系找过工作,开过网店,上网写过小说……但是无一例外的,每个故事的结局都不怎么好。

      考公务员陈子杨没进过一比三的面试;拖关系找工作需要的人情他也拿不出来;开网店卖点东北的土特产他一个月只卖了三笔,剩下的没卖出去的蘑菇和木耳因为存放不当都招了虫子;上网写小说写了六十万字愣是没签约,推荐票从头到尾只有三票,有两票还是他自己投的,另外一票还是在论坛求来的。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陈子杨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眼看着半辈子都要过去了,连个老婆都娶不到,父母天天在他的耳边唠叨工作和娶媳妇的事儿,烦的他每天晚上都出去找朋友喝酒,每天喝的是烂醉如泥,借酒浇愁。

      正当陈子杨准备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完下半辈子的时候,这一天杨雷找到了他。

      ------------

      第33章 杨雷

      杨雷是陈子杨的发小,大核桃镇镇上的居民几乎都是矿上的职工或者是职工家属,并且小镇的规模不大,所以镇上的人几乎人人都认识。镇上的人基本上每天晚上吃完饭出去遛弯儿的时候,遇到个人都得打招呼,全都是熟人,从街头打招呼一直打到街尾。

      镇上的孩子们也都彼此熟悉的很。陈子杨的小学同学和初中的同学都是同一批人,而且几乎所有的同学的父母都是同事,都互相的认识,陈子杨一届的同学五六十人,分成两个班级。一届五六十人,在一个大点的地方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都比他们全年级的人数多。陈子杨的同学们一起上子弟小学,再上子弟中学。中学过后大部分人就分开了,有当兵去的,有上中专的,有上技校的,还有上职高的,能够还继续在一起上学的就是一起考上高中的,大核桃镇的学生上高中也只能上同一所高中,临海市第一中学,所以一起考上高中的同学到了高中也还是同学。

      陈子杨和杨雷就是一条线长大的。他们俩个人同岁,从小就是邻居加死党,一起住在矿上分的筒子楼里。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是同学,一起上小学、中学、高中,虽然有时候不同班级,但是一直都是同一年级并且在同一个学校。直到上大学的时候他们两个才分开。

      巧合的是杨雷和陈子杨一样,大学之后也回到了矿上工作,他们竟然又成了同事。这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人生除了上大学的四年以外,都是重合的。所以,杨雷是陈子杨从小的朋友,在陈子杨所有的好朋友中,和他的感情是最好的。这两个人从小在一起就和亲兄弟一样,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因为他们俩成天的在一起,并且名字里都有个“杨”字,所以同学们都叫他们大小杨。

      在大核桃镇,几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在这里可以说是百分之一千的被执行。为什么执行的力度那么好,这就和这个小镇的构成有关系。小两口要是未经允许生了二胎,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那么两口子的工作就都没了,直接就被矿上开除了。所以,除了极个别政策允许生二胎的家庭之外,大核桃镇这里的职工家庭百分之百的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兄弟姐妹少的关系,所以陈子杨和杨雷真的和亲兄弟没什么区别。

      用陈子杨的话说,杨雷这小子从小就有点二,并且特别的能说,从小就爱吹,从他的身上陈子杨才知道原来吹牛是天生的。所以从小陈子杨就给杨雷起了个外号,叫杨嗑子。“嗑”是东北话,“嗑”在这里不能念做嗑瓜子的“嗑”,不读四声,而是读二声,音同“壳”,瓜子壳的“壳”。杨嗑子,意思就是说这个人特别的能说,特别的能吹,特别的能侃。

      杨雷从小总是干一些虎了吧唧的事儿,总是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好像是在他们两个七岁的那年,有一次杨雷问隔壁的一个九岁的孩子多大,那孩子说他九岁,比杨雷大两岁。当时杨雷就对那个孩子说:“啊,比我大两岁啊,那再过两年我就能追上你了。”陈子杨在旁边听完之后都笑傻了,恨不得上去把杨雷削一顿。直到现在陈子杨都不理解为什么这小子能考上大学。还是个本科!

      杨雷这小子不光二,还时不时的发虎。陈子杨记的有一次,在他们两个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正赶上他们两个都感冒了请假在家没去上幼儿园,俩个孩子一起坐在筒子楼的走廊里吃早饭。二人正好看见杨雷的妈妈要去上班,小孩子生病的时候都矫情,杨雷想让他的妈妈留在家里陪他,一手拿着碗筷一手扯着杨妈妈的大腿哭着喊着让他的妈妈留下,别去上班了。杨妈妈怕让杨雷缠上自己,一把推开他甩开大步就往楼下走。

      杨雷这小子虎劲儿就上来了,来不及放下手中的饭碗和筷子,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筷子,追着杨妈妈就往前跑。等到他追上杨妈妈的时候,就把饭碗放在地上,把筷子放在饭碗上,然后坐在饭碗的边上使劲的撒泼打滚,但是不管这小子怎么闹,他都故意避开饭碗,这饭碗连碰都没碰到。

      杨妈妈回头看见他那德行,也不爱搭理他,转身又走。杨雷就又捡起饭碗拿起筷子接着追!就这样,娘俩从楼上追到楼下的马路上,前前后后三四次,杨雷手中的饭碗和筷子始终没有扔掉。而且最牛的事情是:杨雷碗里的半碗大碴子粥一粒都没有洒出来。最后杨妈妈被她的儿子气乐了,请了假在家陪了杨雷一天。

      当时陈子杨在楼上看到了这一幕,简直佩服的不得了。直到今天他们俩每次在一起吃饭,要是饭桌上有大碴子的话就都会提起这件事。每次提到这事儿,杨雷都说他之所以不扔饭碗,是因为他从小就艰苦朴素,不浪费东西,就算跑的再远也不会把碗打烂了或者扔掉。而陈子杨却认为杨雷从小就是个吃货,把什么扔了也不会扔下饭碗。

      “二杨,你知道不知道我师傅刘半仙死了?”杨雷进门之后就问陈子杨。因为陈子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才是杨字,而且杨雷比他大几个月,所以杨雷从小就叫他二杨。

      “刘半仙死了?昨天我还看见他了呢,怎么死的?”刘半仙五十多岁,大家都叫他刘半仙或者老刘,本名叫什么陈子杨不知道。但是刘半仙不是矿上的职工,而是帮人办白事儿的,刘半仙在大核桃镇开了个白事儿公司,谁家要是死人了,从置办东西到最后下葬一条龙服务他全都管,在大核桃镇像他这样的人叫做大总管。大总管分红事儿和白事儿的,刘半仙就是这里的白事儿的大总管中最好的,甚至许多临海市市里的人家办白事儿的时候都请他帮忙。

      “今天早上走的,医生说是脑出血,估计就是喝大酒喝的。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早上我师娘发现的时候人都凉了。”

      ------------

      第34章 命运

      刘半仙是杨雷的师傅,杨雷跟着他学办白事儿这一套。

      其实说起这师徒两个的缘分,还是陈子杨和白吃老道给凑成的。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一起到老道那里玩,杨雷这小子也是从小就神神叨叨的,特别喜欢那些神啊鬼啊什么的。和陈子杨一样他也特别喜欢看一些香港的恐怖电影,特别是林正英的茅山道长系列的。最要命的是他一个人看的时候害怕,每次都要拉着陈子杨陪他一起,每次看的时候都吓得捂着眼睛从指头缝儿里看。陈子杨对他的所作所为真是可以用无语来形容,害怕你别看啊,完蛋玩意。

      因为从小就受老道和陈子杨的影响,杨雷也特别想拜老道为师,学习道术。可惜老道没有答应,不答应的原因据陈子杨估计是因为杨雷的妈妈没给老道包饺子吃。后来杨雷大学毕业之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杨雷父亲的葬礼就是刘半仙给操办的,那时候刘半仙用罗盘给杨雷的父亲找穴的时候杨雷也跟着,看到了刘半仙拿着罗盘的帅气样子,杨雷一激动就拜他当了师傅。杨雷的妈妈也很开明,也没觉得帮人办白事有什么不吉利的,好歹是门手艺,业余时间还能赚钱贴补家里,也是好事。

      杨雷拿起了陈子杨放在桌面上的烟,点了一根说道:“你这怎么玉溪换成长白山了,档次下来了啊。”

      “还档次呢,有的抽就不错了,再这么下去我这烟都打算戒了。”

      “哎,说的是啊,省点是点吧。二杨,你说这才几年的光景,怎么矿上就这德行了。想当年这矿上也是风光无限啊。你还记得不,咱们上小学五六年级的那次,九几年吧,矿上买硬盘那次,那时候矿上是何等的风光啊。现在可好,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了。是咱们活该下半辈子受穷的命么?”杨雷感叹道。

      陈子杨记的杨雷说的那件事,那个时候电脑在这个小镇才刚刚开始普及,矿上用的电脑都是些什么286,386,486什么的,内存16兆、32兆、64兆,硬盘一二百兆都算大的了。当时矿上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设备,可以时时刻刻的监测炼钢高炉的内温。在高炉内取很多个监测点,安装监控设备,时时把这些监测点的温度参数转化成数据传到系统里储存起来,以便今后的分析和实时监控,这就需要很大的硬盘存储空间。

      那个时候常用的硬盘,最大的是512M,其实再大的也有,不过价格上就贵好多。可即便是512M的硬盘,一块儿的价格就要几千块,比现在一台包括显示器的配置较好的家用电脑的价格都高。九十年代的时候,几千块钱一块儿的硬盘,当时矿上买的不是几百块儿,不是上千块儿,而是两卡车!整整两辆大型货运卡车!那是何等的财大气粗。

      陈子杨回想着当年的情景,看着现在镇上寥寥无几的行人,说道:“运数啊。我的师傅跟我说过,命运这个东西很神奇,虽然叫命运,但是命和运是分开的,命为主,运相辅。一个人的命是从生下来就注定的,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运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平时那些所谓的逆天改命的说法其实不准确,应该是逆天改运。用我师傅的话说,这一个人的命就像是条道路,命越好,道路越平坦;而这运就像是一辆车,运越好这车就越好。”

      杨雷头一次听到这么新颖的说法,急忙瞪大了眼睛接着听。

      “一个人命好运好就像你开着一辆跑车,在高速公路上跑,那样好的命和运相互结合,也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命运了。要是命好运不好,这也行,你开着奥拓跑高速,速度也凑合;命不好运好,就像你开着跑车在乡间土路上跑,车再好也没用,速度也上不去,所以说命运中命为主。最次的情况就是开着奥拓跑土路,你慢慢嘎游吧。”

      陈子杨也点了一根烟,接着说道:“命改不了,但是这个运却可以改,而且一个人的运受其他运的影响。小到一个家庭的家运,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全球的运势,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势。比如一个人命中注定他三十岁能够发财,等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却赶上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不光没发财还差不点破产,这就是受了别的运的影响。但是该有的还是有的,等到经济危机过去之后,该是他的财跑也跑不了。咱们矿上现在这样,就是受了现在铁矿经济都不景气的影响。而作为矿上的职工来讲,咱们又是受了咱们铁矿的运势影响。不是咱们命不好,实在是时运不济啊。”

      “你小子,我服了,你真没白跟你师傅学,光是一个命运在你嘴里都能说出花来了,你以后找个电视台去干脱口秀吧。成天叫我杨嗑子,我看你才是个大嗑子。”杨雷说道。

      “你别拿嘴消遣我,你好歹算不错的了,你师父刘半仙一没,以后这谁家要是有白事儿的活还不都得找你啊,干这个可比上班挣得多,以后我得改叫你杨半仙了。不过说正经的,你师傅的白事儿是你办的吧。”

      “是我办,我就为这事儿找你来的。那边刚料理好,我就过来了。你说巧不巧,昨天啊。我和我媳妇干了一仗,我媳妇一气之下把我的罗盘摔了,刘半仙的罗盘我又不能用,这行有规矩,吃饭的家伙事儿不能外借,何况他的罗盘还要放进棺材里。我想借咱奶奶的使使,咱奶奶的那个罗盘可是个好物件啊,纯铜的,这么好的罗盘我都没见过有卖的。这是我第一次正经的当大总管,你把那个罗盘给我借来,我撑撑场面。”

      “你俩又干仗了啊,天天打不烦啊。一会我去给你拿,拿完了怎么给你。”

      “我还要去置办东西,一会你拿完了就先放你这,冲你这个痛快劲儿,明天跟我上山去画线吧,赚他五百块的烟钱。改善改善,这事便宜别人还不如便宜你了。明天去的时候你带着罗盘就行。”

      “你这次好好干,卖卖力气,这把干好了以后找你办事儿的人就多了。”

      “好嘞,我去忙了,我先走了,一会你就去借啊,别出了什么差头。”杨雷说完转身就走了。

      毕竟是好哥们所求的事儿,陈子杨在杨雷走后也起身往他的奶奶家走去。

      ------------

      第35章 祖传的罗盘

      陈子杨的奶奶住在他的小叔家,离他家很近。两个楼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就一百五十米。陈子杨的奶奶今年七十多了,可是身体却还算硬朗,虽然头发全都白了,但是耳朵还很好使。腿脚有些不灵便也很正常,毕竟年纪大了。

      陈子杨跟他的奶奶说明了来意。陈奶奶就同意了,只是嘱咐他不要把罗盘弄坏了,那个罗盘是陈子杨的爷爷留给他奶奶的。陈子杨的爷爷在陈子杨没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据说那个罗盘还是陈子杨的太爷爷传下来的。

      陈子杨的奶奶自己住一个房间,在房间的角落里有两口大的樟木箱子。这两个箱子是当初陈子杨的奶奶嫁过来的时候装陪嫁用的。放在陈奶奶的身边有将近六十年了。陈子杨从箱子的底部翻到了那个罗盘。

      罗盘装在一个木盒子里,盒子很厚,盒子底下还有软布做的内衬。陈子杨第一次见这个罗盘是在他小的时候,那时候他的父母都上班,老道也还没有出现,陈子杨的奶奶替他的父母照看他。那时候的陈子杨比较淘气,陈奶奶想尽办法也哄不住,后来就把这个罗盘拿出来给他玩儿,因为是纯铜的也不怕被他玩坏了。也该着陈子杨跟风水有缘,只要他一拿着这个罗盘,人就马上老实了,再给他什么别的玩具都换不回来罗盘了。

      陈子杨把罗盘拿回了家,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个罗盘正像杨雷说的那样,真是个好罗盘。通体由黄铜打造。罗盘表面各种线条和文字交错纵横,显得密密麻麻。虽然上面的线条和图案很多很密,但是却都很清晰。罗盘的背面是一个由四条龙组成的“卍”字图案,显得非常的有气势。

      罗盘保存的很好,就连罗盘表面那些线条凹槽里的红漆和黑漆都保存的很完好,估计这东西平时都不拿出来,唯独罗盘的背面有许多的划痕。可能是陈子杨小时候玩的时候,放在地上推来推去划出来的。

      这个罗盘照比别的罗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这个罗盘非常的大,而且特别的厚。

      传统的罗盘,是一个铜质的圆形的内盘镶在方形的外盘上,圆盘一般直径十八到二十几厘米,外盘的边长二十几厘米就算是大罗盘了。而陈子杨奶奶的这个罗盘边长竟然有三十多厘米。拿在手里非常的沉,非常的有质感。看上去也非常的大气,难怪杨雷要把它借去撑撑场面。不过这个罗盘好看归好看,真要是拿在手里用的话能把人累死。

      以前陈子杨没有细想过,看这个罗盘的样子绝对是个好东西,而且年头也不短了,为什么这罗盘会在他爷爷手里,难道老陈家祖上也是看风水的?

      陈子杨正事办完了,也没事情可干,就走到刘半仙的灵棚附近,想看看杨雷这第一次当大总管操办的怎么样。

      大核桃镇的习俗,是人死以后停放两天,第三天出殡。算上人死的当天,停尸的时间一共是三天。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大总管和死者家属都需要办很多的事情。人死当天家属把大总管请来开始按照总管的安排办理后事。

      首先是买寿衣买棺材和租灵棚,寿衣买来以后要家属给死者沐浴更衣,之后就是安排灵棚。因为镇上没有火葬场,所以人死的话都是在自己家的楼下附近找片儿空地搭上灵棚,死者躺在灵棚里搭起来的一个离地一尺高的木架子上,头冲外让亲朋好友吊唁。

      死者身穿寿衣,脸上盖着保平安的黄布,脚上缠着防止诈尸的红绳,嘴里放着压口的铜钱。

      关于这个压口钱风俗的说法好像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压口钱就是在死者的嘴里放进去一个铜钱。陈子杨上大学的时候听他的同学说过,他们那里只有被害死的人才放压口钱,也就是俗称的枉死,比如被谋杀的或者是车祸死的什么的,因为枉死的人怨气不消,要到阎王面前告状,阎王就会提审活人,这样的话对死者的家属不好,会对人的阳寿有影响。如果在死者的嘴里放着压口钱,等死者张开嘴告状的时候这个铜钱就会掉出来,阎王知道这个铜钱是给他的贿赂,阎王也就不会去管死者枉死的事。这种说法的压口钱是一直放在死尸嘴里的,直到下葬都不拿出来。这种说法陈子杨不太相信,只用一个铜钱就能把阎王爷贿赂了,这阎王爷也太好对付了。

      大核桃镇这边的风俗就不一样了。这个压口的铜钱的钱眼儿里要拴着红绳,钱放在死尸的嘴里,红绳放在嘴外面。据说放压口钱的原因是在死者的嘴里藏着钱,留着给死者到忘川河上坐船付摆渡费用的。如果不把钱藏在嘴里,在往忘川河走的路上就会被小鬼把钱抢走。如果没有钱付摆渡费的话,船夫不会带着他过河,或者过河的时候会把人的灵魂中途扔进河里。忘川河的河水里全都是腐蚀灵魂的剧毒和水鬼,要是人的魂魄掉到河里,就永远出不来了,时时刻刻在河水里受着剧毒的煎熬,并且会变成新的水鬼,继续等着拉别人下水。

      而按照这边的风俗,等到装棺的时候,要把铜钱从死者嘴里拿出来,拉着那条红绳把铜钱拽出来之后,洗洗干净,给活人佩戴,据说会佩戴的人会被死者的灵魂保佑。

      陈子杨从小八字就软。虽然他跟着老道学了道术,可是用老道的话说他学不学的都没用,因为八字软的人就是体内的阳气不足,这样的人就算学会了道法,法力也是天生不足,根本没什么用。凡是茅山灵师大成者,哪一个不是八字都硬到天上去了。那八字硬的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陈子杨跟着老道学的本事里只有两样他学了之后有用,一个是地师之术,也就是寻龙点穴;另一个就是阴阳眼。

      所以一般这种死人的灵棚陈子杨是不会靠的太近的。怕招惹东西。说起来也好笑,堂堂的茅山传人竟然拿脏东西没辙。陈子杨站在远处,看着杨雷忙忙活活的还真像是那么回事。

      来吊唁的人磕头的磕头,鞠躬的鞠躬,家属也跟着磕头鞠躬回礼。陈子杨看着看着,猛地发现,灵棚里放着纸人纸马的地方好像有个人。

      ------------

      第36章 阴阳眼

      陈子杨正看着刘半仙的灵棚,灵棚的一角摆放着几个花圈和一匹纸马、纸马的身上搭着一个纸的褡裢,纸马前面有一个牵马的纸的小童和一对儿纸的童男童女。这些东西都是出殡的前一天晚上给死者送盘缠用的。那天晚上亲朋好友都来送盘缠,据说这个时候正是人死的第三天晚上,是人的灵魂走的时候,所以给死者烧匹坐骑,死者要是男的就烧纸马,女的就烧纸牛。再烧对儿童男童女伺候他,马上放个纸褡裢,装上金元宝纸钱什么的,给死者路上花,再烧一个名叫顺手的牵马的小童,寓意是干什么事情都顺顺利利的,死者的家属高挑着一盏灯笼,还要冲西边大声的喊话,让死者走好。

      按说灵棚里面放这些东西很正常,可是陈子杨却猛地看见一个人正背着手对着那对儿童男童女看着。这就不对了,谁会没事看那纸人纸马啊?那个人正看着,好像感觉到了背后陈子杨的目光,于是转过身来看着陈子杨,陈子杨一看见这人的长相,吓得一激灵,这个人竟然是死去的刘半仙!虽然陈子杨只见过他几次,但是绝对不会认错的。等陈子杨再看过去的时候,那个地方却什么都没有了,半个人影都没。

      陈子杨揉了揉眼睛,他知道不是他看花眼了,而是他的阴阳眼又间歇性的好使了……自从老道传授给了他阴阳眼的道术之后,陈子杨是每天坚持修炼。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也没间断过,早上看日出的太阳,晚上看刚升起的月亮,七八年来,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过。可就算是陈子杨如此的努力,他的阴阳眼到现在,也只勉强算是修炼到了第一层,而且还时灵时不灵的。

      陈子杨曾经问过老道原因,并不是陈子杨修炼不刻苦,也不是他的修炼方法有问题,而是他的体质不适合练阴阳眼。

      修炼阴阳眼要么需要很强的法力,要么需要天生的阴阳眼体质。可是这第一点陈子杨不占,因为八字软阳气少,所以陈子杨的法力少的可怜,而这第二点他也没有。老道曾经跟他讲过人和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就像有些人天生就能看见鬼,那就是天生的阴阳眼,而像陈子杨这德行的,就算练一辈子阴阳眼也不一定能有小成。

      开始的时候陈子杨还不服,认为努力能够改变一切天赋上的差距,可是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听同学讲了狗哨的故事之后,他就明白了,人和人确实不一样。狗的听力比人强很多,而且狗的听力范围也比人类宽很多,所以有人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狗哨,狗哨可以发出人类听不见但是狗却能听见的声音,这样狗的主人在不用大声呼喊的情况下就可以呼唤狗了,而且不会产生噪音。但是有一些人他们的听力天生的异于常人,要是在这样的人的听力范围内使用狗哨的话,他们就会觉得头疼和耳鸣。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03: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