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范进的平凡生活》-第7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氏道:“曾光的口供还没拿到,他怎么说,我们还吃不准。单纯从单氏的口供上,很难钉死他们。”

        “加上曾光的口供也没用,我们没办法钉死谁,但是可以从中得知真相。其实说实话,耿家人讲学厉害,何心隐受人欢迎,说到底都是官学太差劲了。学官食古不化,讲的东西没人爱听,如果不是为了功名,怕是官学里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范进摇着头,他自己没上过官学,不过在凌云翼身边做事,于官学讲学内容还是知道的。大明眼下正进入讲享受重生活的时代,官学里再讲存天理灭人欲,等于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方针作对,自然得不到百姓支持。而心学一派中,颜钧颜山农则支持人欲,何心隐主张与恩师相背,推崇节欲,但也反对无欲。这两种思想哪个都比灭人欲来的符合人性,自然就能得到百姓拥护。

        这一派讲学门槛很低,所讲的都是普通百姓都能听懂的道理,颜钧的学术思想中:百姓日用条理处,既是圣人条理处,比起官学那种高大上的理学,两者谁更受欢迎不言自明。

        简单说起来,就是理学在此时已经有些脱离实际,官场中人学习没坏处,老百姓接受不了。心学更能亲民,可是在立场上,就有点测不准。

        “根据单氏的口供,曾光最喜墨子学说,还在一干党羽里有选天子的说法。他一个跑江湖的,即使念过书,也不可能接触过墨学。这种学说,只会是天窝讲学的人灌输给他,而墨学本来就危险,何况给这伙人讲了。虽然这伙反贼不能让天窝承担责任,可是也得让他们知道,不能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学之前得考虑下影响和立场。搞的所有人都想天下大同,想要民选天子,这天下还有我辈立足之地么?这种事关系不到对错,而关系到立场,我们要保住自己,就只能把这种乱讲学的风气扼杀掉。”

        “再者,当今元翁秉政,所用的法度,与之前颇有不同。民间士绅胥吏,大多利益受损,肯定会有所抵触。他们不敢公开站出来唱反调,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像是讲学,他们就可能利用起来。出些钱粮雇人讲学,老百姓不明就理,只以为读书人说的就是对的,书生反对新法,反对元翁,他们就跟着反对。日久天长,这股风气一旦形成,元翁再想推行新政,就会面临来自民间的阻力。要么与百姓为敌,要么将新法废除,真正的敌人却伤不到。”

        张氏聚精会神地听着,在明暗不定的灯火中,看着范进的面庞,见他那全神贯注的模样,总觉得在某些时刻,他像极了父亲。她问道:“那范兄之见,该当如何?”

        “最简单的办法,禁止民间讲学,尽罢私学而归官学。讲学的形式要保留,但是地点由私而变公。这样讲的内容就可控,追究责任也方便。如果放任民间讲学,最后想追究谁,其实都是办不到的。就以长沙来说,岳麓书院就可以化私为公,所有讲学内容一律由官府做主。当然,官府这边必须做出改变,安排一群学究讲理学,下面人都跑光了,还是起不到作用。得向民间学,学会怎么让讲的东西让人爱听,得去了解百姓想听什么。心学我们也可以讲,只要把那些大逆不道的东西去掉,有什么不可?据我所知,元翁也是心学子弟来着。”

        少女点头道:“家严师从徐文贞,亦是泰州学派子弟,当年与何心隐……那时他还叫梁汝元,曾是至交。不过后来,两人便已经没什么来往了。家严曾说过,他生平最厌讲学之人,所说的理由,与范兄相似。家严不喜欢有人借讲学议朝政,说是非,说这种风气如果蔓延开来,早晚将以清议裹胁朝堂,形成干弱枝强,民强君弱的局面。这万万不可。不过讲学之风已成,硬要禁止讲学,其中干系,兄长可曾想过?”

        范进点点头,手在栏杆上轻轻一拍。“我当然知道,这有多难了。所以只能一点点来,先从何心隐开始吧。如果说跟所有讲学者作对,这比较麻烦,最主要的是时间和阻力。可我只对付何心隐一个,总还方便些。毕竟他自己也与恩师反目,我只盯着他打,为他说话的人就少。至于凭据……单氏的口供就够了。”

        “即使如此,范兄也要承担很严重的风险,这值得么?”

        “值得,很值得。一间老房子住了两百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是这里透风,就是那里漏雨。有的人想要拆了重建,却没想过这样折腾下来,原本住在房子里的人怎么办?再说拆房子难免砸死人,能少死几个总是少死几个为好。所以没房子不要命的人总想着拆房,因为他们本就无所谓失去,我现在一只脚已经进了房子里,当然想的是怎么把它保住。不拆不毁,只修修补补,哪里坏了修一修,哪里漏了糊一糊,只要裱糊的够好,就能让房子多待些年头,心愿足以。”

      ¡¡¡¡¡°Õâô˵£¬·¶ÐÖÊÇÒªµ±ñѺý½³£¿¡±

        范进摇头道:“现在这房子里有一个很出色的裱糊匠,我还没资格做这个,只要能给这位裱糊匠打打下手当个学徒就足够了。当学徒首先就要勤快有眼色,一些师父干不过来或者不方便干的事,当学徒的都得干。”

      ¡¡¡¡¡°ÕâñѺý½³ÒªÇóºÜÑÏ£¬·¶ÐÖÓаÑÎÕµ±ºÃѧͽ£¿¡±

        “大概可以吧,当裱糊匠么,一不能怕苦,二不能怕脏,这两条,我都做的到。”

        张氏笑了笑,没有说话,忽然道:“何心隐虽然出自颜钧门下,但两下讲学内容颇有不同,小妹于其学说略有所知,范兄请听。”

        夜渐渐深了,少女却没有半点倦意,丫鬟来催了两次,都被她训了回去。虽然今晚她没饮酒,却觉得精神非常亢奋,足以支撑她做一个彻夜之谈。

        一名家将来到甲板上低声说了几句,张氏点着头,又道:“那就把她带上来吧。”又对范进道:“单氏决定了,还是选干净的去死,不愿意发配官卖。”

        “既然她决定了,那就顺她的心意吧。”

        一阵脚步声响,五花大绑的单氏被拖上甲板,孩子已经交给了丫鬟抱着,她看看范进,又看看张氏,惨然一笑道:“难道……就非要今晚么?”

        “倒不是非要今晚,只是时间越久,变数越多。长沙城里对你有想法的男人很有几个,如果你在船上待久了,他们说不定就会想办法要人。你觉得,我会为了你去驳那些人的面子?其结果还是与你本意相违。既然你想死的干净点,那就越早越好。再说这船上人多,若是在此停留日久,夫人受了什么不该受的伤损,反倒是让范某心里不安。”

        单氏看看范进,“范公子,我以为你是个慈悲人物,不想心思如此狠毒。”

        “慈悲……我若是慈悲,就不会在罗山弄死十几万人了。你们之前没把信息打探清楚,只好算倒霉了。你相公的死罪是跑不掉的,你随他一起去,到了下面记得告诉他,他先是选错了路,后又选错了对手。”

        “妾身记下了,但不知孩子……”

        “这个你可以放心,孩子我会安排送到一个好人家去养,不会让他受什么苦的。固然当不了少爷,但也不至于像王府那边,让他去做什么阉奴。你选好了没有?是用毒药,还是我让人帮你。”

        女子道:“妾身既想干净的去死,就让这湘江之水,洗去我身上的污垢,亦不劳府上人动手了。你我之间恩仇难解,一切都待来世,再算个清楚吧。”

        “来世……随便了,你想怎么样都好了。来人,把她丢下江去!”

        女子并未大哭大闹,也未叫喊,似乎认命一般,紧闭上眼睛,任由两名家仆将她提起来,走向船舷。

        晶莹的泪水,流出眼眶,眼前浮现的是相公高大挺拔的身躯,和爱子那可爱的面庞,以及在自己怀中撒娇时,那咯咯笑声。

        没了,一切都没了。她并不反对相公跟随曾光等人起事,那本就是为了她不得不走的路,何况熟读诗书的妇人同样觉得,这个天下不该如此。相公唯一的错,大概就是选错了对手吧……

        身体被剧烈的摇晃,她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什么,悄悄地她吸足了一口长气,紧接着人便被高高抛起,她心内无声地叫道:孩儿……好好活下去,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扑通!”

        一声巨响,水花溅起。少女向着水花处看了看,又看向范进,“范兄辣手摧花,当真暴殄天物。明天王府的人找你要人,看你如何?”

        “他们真敢要人,我就回头连他们一起算计了。”

        “那孩子范兄打算如何处置?”

        “我答应过她的,要给她孩子一个好归宿,不过我在湖广人地两生,就要有劳世妹了。长沙这里不能让他待,给他带到别处去,觅个好人家,不知道这是否过苛?”

        张氏一笑,“兄长所言,如何能算过苛?小妹族人甚多,安排一个幼童倒不为难,只是以为范兄会斩草除根,把这孩子也投到水里,没想到居然真的言而有信。却不知该说范兄狠毒,还是慈悲?”

        范进也笑道:“慈悲二字,我是不配提了,只能算不想食言。再说这孩子倒也是无罪之身,留下来被吉王他们害了,还不如给他一条生路。至于他长大了以后会不会找我报仇……随他去。夜深风凉,贤妹早点休息吧。”

        范进拱手一礼,转身告辞,顺着风飘来一段腔调古怪的小调,“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我要把那小房子……”

        回到舱里,回想着今晚所谈以及范进所谋,再想到自己兄长一行人的模样,少女摇了摇头,“一般都是兄长,一个能做事,一个只好做个公子,有朝一日大树不在,遮风挡雨,或许还要靠这一位兄长。只是人家又凭什么替我们出头……”

      第一百六十八章 何心隐

        清晨,城门洞开,城外的百姓开始进城,赚取一天的开销。粮食、猪肉、鸡蛋、木料……乃至工人,现在长沙有着无限的商机,只要你有物资或是有力气,在这里都很容易找到赚钱的机会。

        曾光之乱,对于长沙城来讲,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像是一些店面在骚乱中被烧毁,一些大户及中产之家遭到抢劫,还有不少无辜百姓送了性命。但就大的方向看,其造成的破坏充其量也就是一次土匪进城,不至于伤筋动骨。

        官兵出现的及时,那些江湖人以及趁乱而起的骚动者还没来得及大闹,就被官兵给打压了下去,于城市的破坏不算十分严重。加上官府早就有了相关预案准备,曾光被拿之后,立刻就有衙门着手整顿秩序,以铁腕手段打掉几个乱局中冒出头来的帮派,再把市面清理一下,发放了些救济物资,对于遭到破坏的人家予以赔偿,三两日间市面就恢复了正常运转。

        市内的骚乱打砸早已经停止,反倒是因为这次的变乱,衙门加强了治安控制,街头巡兵衙役比照平时增加数倍,治安变的更好。这些执法者本身也因为顾忌张嗣修等读书人,不敢像平日一样吃拿卡要,对于这些小商贩来说,这个时间段反倒是做生意的最佳时机。

        一支近百人的队伍,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的长沙城外。这队伍人员众多,其服色也比较驳杂,既有书生也有农夫、小商贩之类,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妇女。

        不同身份不同职业者,居然混在一个队伍里,相处还十分融洽,让守门军都觉得异常诡异。几人互相使个眼色,便有人悄悄去呼叫支援,守卫则握紧了手上长枪,盘查的也格外仔细起来。不过这种严格维持的时间并不长,警报就宣告解除。

        岳麓书院的山长齐墨轩亲自迎接这支队伍进城,这比任何路引都好用。读书人在民间的地位本来就高,岳麓书院山长,更是读书人中翘楚,那些排队等候检查的百姓,都自发为书生让路,生怕自己弄脏了老山长的衣服。

        守城军官曾在书院里旁听过两次课,在军中就被一堆大头兵称为秀才,地位比普通丘八高的多。见了山长远远就跑过去磕头行礼,比见到自己长官都要亲切。

        齐墨轩实际记不住他的名字,但还是装做很熟悉的样子与他打了招呼,又拉他起来,介绍着自己身后的客人。那是个五十几岁的老者,一身巾袍半新不旧,上面还有几处补丁,看穿戴,像是个乡村里教私塾的老学究,可是仔细看去,却能发现这老人绝非凡夫俗子。

        在他身边,是两名中年的书生,可是在老人身后,则是个胸前袖子上布满油污的高大屠夫,而在屠夫旁边,居然是个浓妆艳抹的妇人,一看就知是那乡村野店的粗鄙粉头。

        这些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站在一起,本来充满了突兀感,可是因为这老人的存在,却让一切显的那么自然协调,丝毫感觉不出哪里有问题。这些人之间彼此看着的眼神也极为随意,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没人认为自己不该和其他人在一起。

        看着守门军官那里【创建和谐家园】的模样,齐墨轩笑道:“这位便是夫山先生,来我们长沙讲学了。今天且先让夫山先生好好转转,三日之后,岳麓书院正式开讲,你也可以来听。”

        守门军官张大了嘴巴,结巴着道:“这……这便是夫山先生?小的……真能去听讲?”

        所谓夫山先生,自然就是原名梁汝元,后因联合蓝道行弹劾严嵩,不得不改名避祸的何心隐。虽然他初入颜门后又破门出教,自立门户,但是在民间的风评并不差,其名号及受欢迎程度,也不在其师之下。

        何心隐在实践中强调以“会”这种结社形式,组成互帮互助团体,湖广江西两省士农工商中都不乏这一主张的拥护者,这名小军官早就听过其大名却是第一次见。一想到自己面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何夫山,心头狂跳,呼吸变得急促,兵器早早的扔到一边,依旧觉得手足没地方放,怎么样都体现不出自己对这位先生的敬仰之情。

        何心隐这时走上前来,含笑打量着这名年轻的军官,神色极是和善。“为什么不能呢?老朽不过是乡间一老农,蒙齐翁不弃,允我到岳麓书院胡言乱语几句,谁愿意听,自然都欢迎。所谓有教无类,只要一心向学,谁来我都欢迎。”

        齐墨轩道:“这次夫山先生到长沙讲学,可是齐员外亲自邀请的,亦是我长沙近十年来,文坛最大盛事。连周边府县的学子,也都要来听讲,到时候你要早些来,占个位置。”

        军官不停点着头,忽然问道:“夫山先生,您为什么不早点来。今年好多人都去京里赶考了,如果您早一些或是晚一些来,他们也在长沙,不是也能听您讲学么?”

        何心隐笑道:“你这话问的好,其实这个时间,是我故意选的。我在家乡讲学,只找农闲之时,为的就是让田间耕作的农夫,也有时间来听课又不至于因为听讲而误了天时。于城里讲学,则是挑学子们最有闲的时候,不要让他们为了我,误了学业。之所以挑现在,也是因为对学子而言,这个时候是最清闲的。想要求功名的人,都去考会试了,今年又没有别的考试,他们可以有时间安下心来听我讲的是什么,分析我这老头讲的对不对,择善而从。我所讲的道理,乃是百姓小民的道理,不是科场上的道理,那些想要功名的人听了也没用,我也就不误他们的时间,他们也别来脏了我的课堂。你看……这些人都是来随我听讲,也有讲学的。”

        他指的,就是那些屠夫、农民甚至还有伎女。那军官看的目瞪口呆,“他们……也能讲学?”

        “当然了,上古时人人皆可为尧舜,何以这些人就不能讲学?这天下便是从太极中来,而人心就是太极。只要我们的心中无垢,人便没有高下之别。他们与我一样,都能严守自己的本心,如何不能讲学?其实你也跟他们一样,到时候可以来讲一讲。”

        “我……不行不行,我讲什么?我是个老粗,只晓得拿刀杀人,能讲出什么来?”

        “百姓的道理,就是圣贤的道理,只要守心如一,你便是尧舜。”何心隐在军官的肩头上拍了拍,“我在岳麓书院等你,记得一定要来。”

        军官涨红了脸,下意识地点着头,吩咐部下让开道路,将这一行人放过去。直到队伍渐渐消失,他的脸依旧通红,不住自言自语道:“我也可以是尧舜……”

        走在街道上看着喧嚣的街道,衙役巡兵的数量明显比平时多出若干倍,民夫苦工推车担担将各项物资运进来,被烧毁的铺子那里,已经有工人在忙碌着重建。

        何心隐身边的跟随者里,百工皆有,不少人指着那些施工者,评论着他们的手艺,或是说着这些工料价值几何云云,谈的都是市井之语,并没有多少学问。可是何心隐并无不满神色,反倒与他们津津有味的交流着,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言之有物。

        走出一段路,齐墨轩才道:“夫山兄,数年未见,你还是与当初一样,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分彼此,若不说明,谁也不知,你竟是当年劾去奸相的第一功臣。”

        “这话不敢当。若说当日之功,内仗蓝道友,外赖徐文贞,我不过是个穷书生,奔走出力,往来联络,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功劳。即使丹阳邵大侠,他的功劳也比我大多了,可惜……斯人已逝,不必多提。”

        丹阳邵芳侠名动于四海,数年前死于张居正手,何心隐与张居正由友而成敌的往事,齐墨轩也心知肚明,此时听他提起邵芳,心知是暗指张居正,只好叹口气道:

        “是啊,邵大侠那一案,说起来冤枉的很,他日自有昭雪之时。只可惜人已经去了,昭雪也没有用。”

        何心隐点头道:“不错,我也认为与其昭雪于死后,不如鸣冤于生前。像是瘦梅……堂堂长沙才子,亦是齐翁爱徒,现在身陷缧绁,难道你就不想救他?非要等到他身遭大辟之后,再到坟前烧几张纸,哭祭一番英年早逝?”

        “救人自然是想的,可是说来惭愧……实在是有心无力。其实不但是瘦梅,就连我们岳麓其他人,现在处境也很艰难。”齐墨轩老脸微红,说话的语气也带了几分尴尬。

        岳麓书院是长沙有名的学府,这种地方的山长既是大儒,于当地也有很大的影响力,通常而言,只要一个名刺就能把人保释出来,可问题是在这个案子上不适用。

        这种谋逆大案,且有来自首辅公子这一层面的关注,不可能随便就过去。长沙表面上波澜不兴,私下里暗流涌动。在长沙天下太平的表象下,审问俘虏,追查同党这些工作哪个也没有停止。

        简瘦梅行刺的事是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也没人为他鸣冤叫屈,衙门公差、锦衣官校时不时就会到书院或是文社,将某个书生叫走问话。这在过去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事。毕竟读书人社会地位高,胥吏鹰犬哪里敢招惹。

        可是有了简瘦梅行刺事,这些人都成了通贼的嫌疑,威风自然抖不起来。私下里议论时,对这位同学兼才子的看法,其实并不算好。

        再者当下的大明官吏虽然懒惰,但是在舆情控制方面,还不至于太过颟顸,至少懂得要张驰并举的道理。刚刚发生过变乱,如果再实行高压政策,必然会激发新的冲突,是以于各项娱乐禁令上格外放松,引导着人们去找乐子别关注时正,因此城市里茶楼、清楼之类的地方,反倒是比平日热闹。

        读书人有地方放松,少数倒霉蛋的家在骚乱时被波及,官府也给予了一定量的赔偿,他们自然就不会闹腾。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力,书生只要稳定下来,其他阶层也就都稳定下来,想要闹事也不容易。即使是大儒,想要鼓动一帮学子【创建和谐家园】也有心无力,更何况还要顾虑影响。现在连他自身处境都很艰难,也实在拿不出几成力量去救人。

        何心隐听着不住点头,“齐翁的难处我很清楚,不过这事还没到绝望的时候。瘦梅是本地望族颇有资财,且吉王世子曾试图染指其妻,这都是已有之事。他与曾光等人来往,或许是一时糊涂,或许只是心中不甘受屈,总之不能一下定死。现在对他的惩处,明显太过分了些,简家的财产,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吧?案子还没定死,先要分人财产,这和强盗又有什么区别?我一会就去拜望知府张印清,向他先讨个人情。”

        “夫山……不可莽撞,太守虽然是清官,可是如今城里的情形复杂,他怕也是……”

        何心隐一笑,“我知道,张居正的儿子在城里么。当年我就断言,张居正日后必为宰相,为相后必要杀我。可我也不曾为此,就真的要怕了他。当日严分宜一手遮天,我照样要与他斗一斗,难道他张江陵就是老虎?再者我讲学之时,就对门下说过,凡有血气者莫不为亲,师友之义不输家人之义。瘦梅听过我的课,于我而言,就是学生,如果对学生见死不救,岂不是有违我做人治学之道?日后,我又有什么面目,见自己的门人子弟?这个人我是必要救的,如果因此要承担风险,也是我为道而殉身,何足惧?”

        齐墨轩被说的哑口无言,只好点头道:“那……夫山兄你可要保重。我且先派人通知家兄,让他做个准备。”

        “不必了。”何心隐一整衣袍,“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门。我的心中无私,刀斧权柄,于我何加?来人,且随我去知府衙门走一遭。”

        于是当日人们便看到,一支百人规模的队伍,入城之后直奔知府衙门,时间不久,就有人将其中领头者请入衙内,至午后开中门送出,是为软进硬出之礼。随后民间便有舆论传开:夫山先生营救简瘦梅,知府被其说动,这一案,可能要有反复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诛心(上)

        岳麓书院正式定名是在宋朝,在此之前,既有僧人在原址办学,既是书院又是名胜。朝代几经变迁,时而重文轻武,时而重武轻文,但只要是个正常的朝代,想要统治的长久,真正在地方上话事的,最终都会是读书人。

        这些人的立场或许迥异,但是兴办文教,维护书生利益这部分主张,差异总是不大。大量的资源经费砸下去,书院的维护工作就比较到位,几百年风刀霜剑斩下来,非但没有把书院斩得支离破碎反倒是越发兴盛起来。

        正德二年,王阳明于岳麓讲学,正德四年,官府拆毁了道林寺改建为书院,其规模也就越发宏伟。白墙青瓦的外观,树枝钻出墙外,此时已是秋季,枯黄的叶子在风中飞舞,多了几分肃杀之意,若是夏季来,这便是极好的景致。

        十二级台阶上,便是高大巍峨的门楼,左右贴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大门之后,院左便是文庙,过了二门,则是讲堂,以及半学斋、校经堂、明伦堂等建筑。濂溪祠、崇道祠等祭祀祠堂,就在讲堂左右分设,人们到了这里,可以先去烧香祭拜,再到讲堂听课。

        何心隐讲学有教无类,不搞门槛,除了读书人,贩夫走卒普通百姓都可以来听讲。每次听讲者,都超过千人。其中有的来听讲学,有的想趁机做点生意,还有的干脆就是想来看看漂亮女人。岳麓的情形与他处讲学一样,人山人海拥挤不动,听讲者三教九流都有,打扮各异。既有穿长衫的书生,有与穿短衣的苦力,甚至还有些着飞鱼服蟒的清楼女子也在其中,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是以几个女装书生混在里面,也没人在意。

        这群人自大门一路游览进来,兴致极高,看的出,他们的兴趣不在听讲,纯在游山玩水。其实来听讲的人里,本身也有不少是来看热闹的,对这一点倒不觉得奇怪,只看两眼,就去忙自己的事。

        这些书生中,为首的是张家三公子张懋修以及张氏姐弟两个,在他们身旁则是范进,另外几名同行书生则跟在后面。

        跟着张家北上的书生大抵可分为两派,一派确实对讲学听讲极有兴趣,自身也算是心学【创建和谐家园】,对于何心隐这讲学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听讲的。另一派则是较为功利,不管谁讲学都没关系,注意力只在张家人身上,跟随张氏姐弟一行的,基本都是这一派的人物。

        他们不急着抢占位置,便于听课,而是看着这书院的景色,时而点评一番,根本目的还是哄张家人高兴。张氏在弟弟耳边说了些什么,张懋修就朝几名书生一拱手道:“小弟见这大门处贴的那对联和年好,自己想了个上联,大家帮我想个下联可好?上联是: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几个同行者心里有数,这对联肯定是出自小姐之手,即使出于得美人一笑的目的,也想要把对联做出来。正在琢磨的当口,范进却已经开口道:“我这里倒有个下联,不知合适与否。就对一个: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张懋修道:“好个礼门义路圣贤心。这书院本来就该是讲礼义,以圣贤之道教化人心的所在,这对联做的好。”

        张氏方才不说话,这时却道:“范兄,别想着做对联逃难,方才那一手棋,你还没出来呢。你我且到那凉亭里,这盘棋先分个输赢再说。你这盘若是输了,就一路穿着这女儿衣服到江宁去。”

        这几日里她迷上了与范进下盲棋,比起正式的围棋,这种下法简单省事,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缺点自然是受众范围小的可怜,只有像她和范进一样,拥有变态记忆力的人才能做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2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