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范进的平凡生活》-第4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有人复述着梁四姐的话,将她的话一遍遍向着四外喊,因首领被擒手足相残而丧失的斗志,被这面旗帜及言语重新唤醒。滩头沸腾了,那面战旗如同磁铁,将海上男儿向旗下吸引。

        装满了逃生者的船上,忽然传来喊声,“还可以再上一个孩子!不,两个!我这么肥,我下去起码可以上三个孩子。安平里的乡亲,跟着我走,保住咱的孩子,给番鬼点颜色看看!”随即,便是跳水声响起。

        喧嚣的夜里,枪炮声越响越烈,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满怀杀意袭来,而这座岛上的男人、女人以长枪大刀还以颜色。这支杂乱的武装中大多数人并不能被称为好人,他们手上沾满鲜血,其中一些人的罪名,都足以斩首十次不止。可是今晚,他们提刀不再是为杀戮与破坏,而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后代与梦想。两股浪潮在黑夜中撞在一起,浪花四溅。

        在范进看来,这种类似【创建和谐家园】式的阻击行为,无非是凭一口气,一开始或许有些用处,但是等到这口气用完,也就到了极限。因此他只吩咐着留下的人抓紧一切时间上船,自己抱起林海珊快步登舰,随后命令道:“准备解缆,起程!”

        佛郎机人既然出了手,官兵很快就会有动作,之前是都不想啃硬骨头,现在是为了抢功争人头,做这种事官军不会落于人后。即便殷正茂真的遵守约定给足三天时间,闻到血腥味的官兵能等多久却是未知数。天亮之前,必须离开。

        范进并不清楚,这口气持续的时间,远比他想象的为长,其引发的相关反应,亦是他此时难以预料。

        林字大旗于那座高大的城堡上空飘扬,各岛上分营而居的海盗,由于这段时间抓奸细,自相杀戮,昔日战友几成寇仇。即便夷人杀上来,也只各守自家地盘,即便不会趁火打劫捅上几刀,也不可能出师相救。

        可是当看到夜色中那闪亮的林字旗后,下面的喽罗或是小头目,却开始了躁动。很快,又有人把梁氏的话带到了这些人耳中,于是这些人积蓄的怒火与狂热便成了洪流奔腾而出,势无可挡。

        营门大开,持刀提枪的男子,呐喊着汇成洪流,向着战旗所在涌去。战船驶出泊地,冒着炮火向联合舰队发起攻击。枪炮声在不久之后达到了顶点,整个南澳岛发出了怒吼,汹涌的波涛将高大的泰西军舰剧烈摇晃,旗帜在风中东倒西歪。

        异乡的司令官皱起了眉头,手指在桌上轻轻敲打着,“这些东方的野蛮人究竟发了什么疯?我们只是进攻了一个岛,他们为什么就会这么疯狂的来送死,那座岛上有宝藏……一定是这样。命令突击队,抓紧进攻,在天亮之前必须占领那个岛,我相信那上面有我们需要的一切。”

        由于夜色影响,这名西班牙军官无从观测战局,于自己的处境也就不太清楚。海盗们虽然还是没有形成有效指挥,却已经恢复了曾经称霸海上的凶性,嗜血海鲨亮出了獠牙,向着异邦敌人狠狠咬下。

        喊杀声震耳欲聋,海螺与大鼓声震动洋面,所有登陆的西班牙士兵惊恐地发现,自己陷入重重围困之中,眼前的敌人似乎永远也杀不完,每刺倒一人,就会有起码三个人围过来。

        随着战斗进行,这些善战的士兵开始感到疲惫,武器越挥动越慢,但是敌人冲锋的脚步依旧。一张张愤怒的脸孔,和冰冷的刀刃成了这些人最后的记忆。而在海面上,如同蚁群的林氏战舰,包围一艘艘西洋军舰,这些亡命徒硬扛着炮弹,口内衔刀手脚并用,以钩索软梯等工具爬上高大的战舰,与西洋来客白刃相向。

        瞎了一只眼睛,身上遍体鳞伤的吴海鲨头上身上满都是血,火光中,俨然一尊魔神。在一声大喝之中,对面西班牙士兵惨叫着倒下,花红脑浆落在他的头脸上。吴海鲨伸出舌头,将嘴边的脑浆舔进去,咂着滋味,忽而大笑道:“林家那娘们,这辈子也没这么风光过。看看老子杀了多少番鬼,她算个什么东西?儿郎们,随我杀进去,看看有没有番婆子!”

        此时的吴海鲨尚不清楚,他所登上的,实际是联合舰队的旗舰。而在不久之后,他将在船长室里遭遇尚未来得及撤退的联合舰队总指挥。

        五天之后,殷正茂在一队标兵护持下,登上了南澳。曾经称霸海上,有望继承五峰大业,又想要海外开国的海盗之王林凤势力,于万历三年夏日,被官府联合西班牙舰队彻底抹去。

        风中夹杂着烟气与腐臭气,让这位二品大员不由直皱眉头。此时的南澳岛上已从仙境变为地狱,残破的战旗与折断刀枪随处可见,贪食腐肉的海鸟,在高空盘旋。身着鸳鸯战袄的明军,将死尸的人头砍下,随后便将尸体随意地丢进海里。在尸山血海中,有人还在仔细地搜检着,寻找漏网之鱼。

        殷正茂的目光落在了那座城堡上,那里是整个南澳战斗中最难啃的骨头,直到那个疯女人点燃火药自尽为止,明军都未能将这里拿下。十万精锐,居然奈何不了一个女人带领一群海盗守卫的堡垒,实在太丢人了。

        望着那被打得残破不堪的林字旗,殷正茂道:“这面旗的力量,竟然如此惊人,倒是颇让人有些意外。佛郎机那个带兵官,多半就是死在这面旗上。来人,把它摘下来烧了吧,乱臣贼子的旗,挂在那里成什么样子!还有,范进怎么样了,把他叫来见我。”

      第一百一十五章 酬庸

        “南澳地处闽粤交界,扼内外咽喉,又有淡水鱼场之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设兵一营,足抵沿海十营。可是就因为这里位于两省交界,谁都不愿意接这烫手山芋,都不肯驻兵,反倒是便宜了那些海盗。老夫已经决定行文朝廷,在这里设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一员,下设两个营头,广东福建两省各出一营兵。至于副总兵,由两省轮流出人,人出在哪省,就由哪里付兵饷。这里水运便捷,又有商贾之利,粮饷输送并不困难,还有现成的城池,只要略加修缮,便可为我所用,实在是天赐的宝地,绝不能再落入海盗之手。”

        护兵远远的布成警戒线,距离谈话的殷正茂范进两人极远,保证不会听到他们的言语。眼下以整个南澳的角度,还有着零星的战斗,但是两人所处的林家老营所在岛屿,已经没有了战事,倒不用担心安全。

        战斗本身已经没了悬念,但是这不意味着总督可以轻松。从三军最高统帅的角度,现在的殷正茂应该是最忙的那个。毕竟包括清点缴获,计算损失,乃至铨叙战功等无数工作等着总督拍板。军中二三品武官现在都未必有资格靠近总督,范进一个白丁,却能和总督散步聊天,即便是傅亮这种与范进颇为投契的心腹警卫看来,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范进毕竟是凌云翼的幕僚,而不是殷正茂的,他什么时候和总督关系这么好了?

        在林海珊苏醒之后,一度试图返回岛上要么救出梁氏,要么与之共死。范进废了很大力气,又很挨了几拳,但依旧抱着她的腰把她控制住。直到其恢复清醒之后,接着便是安排逃跑、收容,躲避追杀等事。

        不考虑追击的话,想逃总是可以暂时逃避。即使官兵十万铺天盖地杀来,也不会对海上所有船只进行攻击。何况他们的目标是南澳,林氏逃亡船队避开了官军锋芒,逃到附近一处小岛暂时停泊,当确信自己没有危险之后,范进也正式向林海珊辞行。

        未来两方合作的事项,都需要范进在朝廷里才能继续,所以他的离开并没受到阻拦。林海珊在恢复理智之后也知道,只有把事情做好,才能对的起嫂子的牺牲。于是着手安排送范进离开,顺带也给他带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谢礼。

        先用船把他送到了距离南澳并不太远的一座小岛上,随后又派人向陈璘通了消息。作为广东有名悍将,这种大仗他必然参加。因为伤口缝合、护理的条陈,陈璘的处分挨的不重,基本就是不疼不痒走个过场,他也因此对范进的看法极好。在得到消息之后,很快就派了兵把范进从岛上带到船队,一直随军行动。

        他在离开林海珊时,身上故意做了些伤,对外解释时,就是说自己趁着乱从海盗窝里杀出来,又误打误庄跑到那小岛上。如果不是遇到陈将军,自己就死定了。有萨保等人的保护,官军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攻打南澳上,这些话的真伪也就无从考证,略一敷衍也就糊弄过去。没人会追究他在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或者做了什么,总之岛拿下来,他没死,这就足够了。

        这几天他休养的很好,身体已经基本康复,却也没什么事可做。毕竟他是外来的人,与这个圈子之前缺乏交集,他也不认为有资格列席这次战功,今天被叫来谈天,连范进自己都有些受宠若惊。

        指着那残破的守备战具,以及那座虽然破烂不堪却依旧坚挺的城堡,殷正茂道:“林氏在这座岛上是下了心力的,留下的根底很好,朝廷如果就这么让它荒废下去,见识就比这些海盗还不如。这些城塞修复一下,就可以驻屯大兵,朝廷控制住这里,倭寇就失去补给,不管是夷人还是倭人,再想要把手伸到广东,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容易。朝廷守住这里,就不用像过去一样沿海处处烽火,官兵疲于奔命,这一地的得失,关系的却是一省布局。”

        范进连忙道:“制军高见,这里交通便捷,又是天然泊地,商人原本很喜欢在这里互市。只是后来倭患越来越猖獗,互市才渐渐中断,如果官府可以给商人秩序,让他们放心在这里贸易,军队就可以收税,以商税补充军饷。”

        殷正茂看看范进,“范进,南澳能够这么顺利的取下,你的功劳不小。老夫原本认为,以十万天兵加上佛郎机人联军以攻,必是摧枯拉朽,一战成功。不想那些强人竟如此悍勇,连佛郎机的带兵官都阵亡了。如果不是借招安之谋,先瓦解了海盗的士气,这一仗纵然能胜,怕也是旷日持久,死伤惨重,绝不会像现在这么容易。”

        海盗最后的反击力度之强,即使范进也不曾想到。南澳比之罗山,终究是有所不如的。从地势上看,南澳缺乏高山密林掩护,也没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从投入看,海商们以大量的资金砸下去,生生凑成联军攻击之局。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砸下来,情形就像是用铁锤砸鸡蛋,按说一锤下去,鸡蛋肯定要碎。可真实的结果却是,在蛋碎的同时,铁锤也崩出了豁口。

        先是登陆的西班牙士兵被发疯的海盗一路推回去,好不容易占下来的地盘全部失守,人也死伤惨重。紧接着就是军舰被海盗用狼群战术围攻,一支海盗居然摸上了联军的旗舰。那一战双方几乎同归于尽,西班牙舰队司令官都场阵亡。参战的联军战船着火沉没数艘,残存部队只能仓皇撤退。攻打南澳的第一阵,实际是以海盗的胜利告终。

        原本听到炮响准备来抢功的大明官军抵达战场时,发现抢功变成了攻坚,连外国炮灰也跑掉了。但是想要撤回去也不可能,殷正茂亲自督阵前来,已经没了退路。在那些海商高额的赏格面前,官兵硬着头皮登陆,围攻,与海盗一刀一枪打起了攻坚战。总算兵多,又有张元勋、陈璘这样的名将带队,当下定决心硬打,海盗也是挡不住的。

        整个南澳攻防战打的惊心动魄,官兵伤亡数字已经远超出心理预计,更令殷正茂后怕的是,这还是范进之前用招安的方法搞到布防,又尽最大可能削弱了海盗的力量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单纯靠着强攻,这一仗怕是不知道要打多久才能结束。当然,从实力上看,明军肯定能把这里拿下来。但是如果兵力损失太多,自己这收官战就太难看了。

        自己如果完全按照范进的布局,不借用红毛人,而是以海盗斗海盗,再用官兵当推手,借招安把海盗连根拔起,损失会比现在小的多。殷正茂不管嘴上多硬,心里也承认一个事实,这次是自己输了。

        他不可能去向一个书生认错,但是殷正茂本人倒也不是品性恶劣到疾贤妒能的恶人。自己差点害这个书生丧命,又未纳忠言,现在想到的就是该弥补一下,改正自己的错误,像是这样的谈话,也是弥补内容的一部分。

        范进道:“海盗没了退路,势成背水,所以拼的凶一些,其实他们终究是不如官军,怎么也是官兵赢。佛郎机人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着实伤了元气,将来与官府打交道时,就得客气点。制军一石二鸟,既除了林贼,又灭了夷人威风,功在两广,泽被万民,我广东军民皆念制军大恩大德。”

        殷正茂摇头道:“这种场面话,我手下自有人会说,我叫你来,是想问问你,林家剩下的人马,还有几成力?不要跟我说他们都死光了这种话,现在只有你我两人,你可以放心吐实。”

        “学生不敢说谎,林家逃走的除了女人就是孩子,男人有,但是数量不多。即使杀光她们,也没多大用处。福建人那么多,杀光林家也会有其他人出来,继续扯旗谋反,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让闽人不要想着当强盗。强盗招不到兵,声势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大,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没那么多人想拼命了。”

        “朝廷一直在给他们路走,月港开海,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一条出路不用去做贼。可是不管路多宽,总也有人走不过去,这是没办法的事。林氏……只剩了些女人还好,跟她们说一句,女人还是该安心嫁人带孩子,赶快找个男人嫁了,比在海上打混要强。我听有人说,你和林家的女人成亲?”

        “这事是有的,不然他们不肯信。”

        “算了,这种事说出去,别人只当他是疯子,你不用记在心里,说这话的俘虏都已经被砍了,将来没人会把这话拿出来说。朝廷里从来不缺做事的人,也从来不缺吃闲饭的人。其实朝廷这么大,有几个人吃闲饭又有什么关系关系,真正可怕的反倒是那些做事就要立功的人。他们做了事,就认为该有功劳,看其他人立功,自己心里就不高兴,想着要把别人踩下去,自己一个人受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害群之马。你的功劳很大,难免有人要盯着你,找你的麻烦,我和洋山会为你遮掩,你自己也要小心,别让人抓了把柄。”

        “多谢制军指教,学生铭记于心。”

        “你身上的伤已经全好了?”

        “回制军的话,已无大碍。”

        “无碍就好,善泳者溺于水。善斗者,往往便死于战场。本朝谭司马剑术无双,一柄长剑有鬼神之勇,但是自从做了大司马以后,基本便不再动剑。你的本业是拿笔,不是拿刀,今后还是要动拿笔,不要总想着提刀,否则拿惯了刀,就拿不得笔,便是舍本逐末,记下了么?”

        “学生记下了。”

        殷正茂点头道:“如果我是洋山,不会让你参加这科乡试,会把你留在身边帮我赞画军机,等到下科堂堂正正的去考。可是洋山再三托付,我不能不给他办,你的荐书已经写好了,回头让人拿给你,明年你直接参加乡试即可。你的才学下场必可高中,老夫只等着会试之时,看你金榜题名。”

        范进本来错过了大收试,基本这科是别想了,现在有了荐书,得到充场儒士资格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不管结果如何对他而言,这都是个莫大的机会。哪怕单纯为了见题,也不容错过,他连忙施礼道:“学生多谢制军栽培。”

        “不用客气,这是你应得的。你这次立了大功,又遭逢奇险,理应有所酬庸。说说看,有什么要求,老夫力量所及,一定给你办。”

        “学生为国出力,不敢言酬庸二字。”

        “为国出力是好的,但是酬庸不能不要,别忘了子贡受牛。你看看这些兵。”殷正茂指着那些打扫战场,切人头扔死尸搜寻残存者补刀的军人。

        “他们在民间风评奇劣,这个岛上的女人最后宁可自尽也不想当俘虏,就是因为一旦当了俘虏,这些兵不会饶了她们。可是他们拼命冒险,为的也不过就是女子财帛,这无可厚非。不能因为他们贪图赏金,就说他们对朝廷忠心不足,你也是一样。想要报效朝廷跟讨赏无涉,想要什么尽管说,不必有所顾忌。”

        殷正茂这么说,范进如果继续推托,反倒是显的矫情。他略一思忖,“制军,学生倒是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是否妥当。姑妄言之,制军莫怪。学生一直想要,在西关建一个书院……”

        “建立书院,这种兴办文教的事,是南海县衙门的正差,你怎么倒替南海县办公了?你这个请求,倒真是奇怪……”殷正茂看看范进,眼神里明显有些疑问,“你这么做,就是为了给南海添一座书院?”

        “这倒不是,只是学生想着,若是西关十八铺的商人知道是学生说动制军答应建立书院,那些商人就会见学生一个人情。未来跟他们打交道,就先有个交情在。”

        殷正茂一笑,“商人么……你跟他们打交道,即使不放交情也是可以的,有洋山的面子,他们不敢不听你的话。但是你这个要求,于地方并无妨碍,我就应了你。临走时放一记起身炮,批了就是。这在过去我倒是要考虑考虑,毕竟建一座书院,也是一笔开销,现在有了银子,这事便敢做了。走,随老夫去看看那些银子。”

        “这……不必了吧?”

        “怕什么?难道那些金银珠宝还怕人看,一起去看看,没什么问题。毕竟这批藏锵起获,你的功劳不小,看一看,没什么关系。”

        黄金的挖掘,是由傅亮亲自带了标营进行的。那片藏金的地方位置靠近海边,一旦涨潮,整个区域就会被海水覆盖,如果不是有地图,根本发现不了。两人到达时,发觉正好有了成果,两只半人高的大瓮已经被抬出来放到一边。士兵挥动单刀,朝着瓮砍过去,一声脆响中,黄灿灿的金光,便顺着缺口冲出来。

        一口口巨瓮被挖出,当最后一口巨瓮擦去泥沙,在沙滩上,十五只瓮一字排开,所有的瓮都被破开,露出里面堆满的黄金与珠宝。

        殷正茂神情很有些激动,连吸了几口气,颤抖着声音道:“万岁洪福庇佑,这批金珠上解太仓之虚,下解地方之难,有了这笔巨金,两广百姓就可少受些苦楚,三军也不至于饿肚子。来人,取封条来,把所有的金珠封存,半入太仓半归藩库,自我已降,谁敢擅动其中一文,必军法从事。”

        军士们开始了搬运,范进在旁心里却暗自盘算着:殷正茂一瓮,凌云翼一瓮,萨保一瓮,其余人等一瓮,有这四瓮金珠,或许林家舰队的事就这么过去,林凤可以不死,林海珊过段时间,就可以洗白,毕竟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子……而她自己所留的一瓮金珠,比起朝廷的十五瓮来,数字相差悬殊,但最终谁做的事多,现在却还看不出来。大船和新船,究竟谁能开的更快,谁又能撑过将来的风浪?

      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别

        七日之后,佛山衙门内。

        书房八仙桌上,四锭马蹄金整齐地码在那里,散发着光芒。这四锭黄金约有二百两分量,以当下广东银价,可兑白银近八百两,这么大的数目,足以抵上一个中产之家全部家当。即使佛山遍地铁厂,冶铁业发达,这么大数目的黄金,也没几个人拿的出。

        看着【创建和谐家园】这大手笔孝敬,侯守用脸上去没有几分欢喜神色,看范进的目光也颇为复杂。

        “范进,我记得你是个贫寒出身,本官初见你时,你还是一无所有的穷家子弟,几日未见,便出手如此豪奢。你那铅笔铺子似乎刚刚开张吧,生意不管如何好,总不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款子。难道南澳岛当真如此富贵,走上一圈,就有这么大笔钱财进帐?”

        南澳的战事结束,武人的工作基本可以宣告完成,剩下的就是文人的工作。本来殷正茂出于赏识人才以及弥补酬庸范进,很愿意他留下来,从战功里得到一份分润,但是范进本人却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自己和殷正茂这边的圈子没有多少交集,那些文士以及军中能书者都指望者从这场大功里捞取好处,自己参与进去,就成了抢功。而自己又不想在军队这个领域有什么发展,抢来的功并没有太多帮助,于是在提供了一些诸如防疫,妥善处置尸体,避免因为大规模杀伤而造成瘟疫的建议之后,又给殷正茂画了幅平寇得胜图以及一幅肖像,便告辞离开。

        侯守用调动的正式文书已经下发,范进于是未回广州,先到佛山给恩师送行,这四锭黄金就是他送给恩师的程仪馈赠。对于侯守用的质疑乃至疏远,范进的情绪倒是毫无波动,反而微笑道:

        “恩师有所非知,南澳岛确实是个福地,不说金山银海,也差不许多。毕竟比起种田,还是海贸获利更多,更别说这无本生意。光是起获海盗藏金就有十五瓮,粗算下来,价值怕不是几十万金。蒙制军厚爱,恩赏赐【创建和谐家园】黄金百两,至于另外一百两,则是之前林氏海盗为求招安送的孝敬,这也是制军知道的明帐。恩师入京做给谏,是清流华选,说出去名声好听,但是日子却也是很清苦。据【创建和谐家园】所知,六部称为富贵威武贫贱,刑科是有名的贫科,现在京官连俸禄都发不出,清流官又没有冰炭耗羡可收,做【创建和谐家园】的不能不为恩师分忧?这点金子,就是【创建和谐家园】送恩师的安家使费,也是【创建和谐家园】拼着性命从南澳搏回来的,不怕人查,就算是都老爷问起来,也不必担心什么。”

        侯守用看看黄金,又看看这个【创建和谐家园】,长叹一声道:“你在南澳的事情,为师已经听说了,也算得上九死一生,若是没有你在中间出力,朝廷想要收回南澳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容易,赌上性命又立下大功,两百两黄金并不算过甚。为师做了十几年方面官,并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也不认为人做事拿钱就是错处,即便是恩师自己这些年做方面,一样也会拿常例收陋规,若是在海笔架那等人看来,为师亦不是清官。而且,也并不怕查。不过,做谏官不同于做亲民官,两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他看看范进,又看看金子,“范进,清流官确实缺乏孝敬,但是想富也不算难事。再者,言官也有出身商贾富豪之家,就算以家中金银相助,也不至于穷。但是他们,是不能富的。所谓清流,既是品格第一,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这也有其原因。御史不食鹅,难道御史的俸禄当真吃不起鹅?当然不是如此,而是要做言官,首先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玉望。如果把朝堂比做一杆秤,科道言官位卑权重,以卑而凌尊,便是天家用以制约部堂平衡朝政的砣。如果砣出了问题,秤便失了准头,这天下就没了公道两字。清流中人如果守不住清贫,就意味着他不能控制自己的玉望,连自己的玉望都控制不住,又怎么保持公心?为师做方面时,可以让自己过的舒服点,百里侯应有体面。但是做了清流,我便要安心做个穷官,这是做言官的规矩。”

        范进若有所思,沉默一阵道:“恩师所言让【创建和谐家园】茅塞顿开,您是说,您做什么官,就要像什么官?”

        “在其位,谋其政,如是而已。我做方面时,可以为你考功名行方便,可以容忍洪承恩那等人横行乡里,只要我的官可以做下去,这些都不算什么,天下的亲民官都是如此。但是做了清流言官,就要有一颗铁心,一身铁骨,这是做言官的本分。天下言官都是如此,我自当从众。”

        范进笑道:“恩师这句从众,如同醍醐灌顶,【创建和谐家园】明白了。但是如今朝政不是前朝可比,即便是清流也少不了同僚应酬,这些使费,总是要有的。再说恩师进了京,总要找房子住,也要添置些家什,哪一项都离不开银两,总要留些金银以备不时之需。”

        侯守用将三锭黄金朝范进一推,“我收下一锭黄金,算是收下了你的心意,亦是应付必要之费,其他的你自己留下吧。你与为师的想法不同,所求也不同,少年人好美食好华服好美人,都需要金银使费,而为师无此三好,有一锭黄金便足够了。再者佛山与南海不同,这里重冶铁轻农桑,商贾发达,衙门里的公费银子不缺,为师进京,资斧倒也不至于匮乏。”

        见他心意坚决,范进就不好再坚持,侯守用又道:“为师听说,陶简之被逐,归根到底不在为师与他的争斗,而在于广东将行的一条鞭法。他的为人,肯定会阻挠此法实行,所以便先把他调开,为师所知,一条鞭法事与你有些关系?”

        “算是吧,【创建和谐家园】于大中丞那里提了几句,写成禀贴上报朝廷,没想到朝廷果然恩准,这事真的成了。”

        “一条鞭……你可知这法要想推进下去,有多困难,又要付出多少代价?广东一省胥吏粮长,全指望吃些耗羡维生,你这法一行,他们从中做手脚的余地便小了,没了这些手脚,当差成了无利可图的事,你说他们还有什么心思办事?”

        “恩师所言【创建和谐家园】已经想过,但是不管怎么做总是会有人不高兴。要么是胥吏,要么是百姓,胥吏不高兴总比百姓不高兴好些。”

        “胥吏不高兴,百姓就很难高兴,任何新法,总是要胥吏去执行。他们只要稍稍更易一分,或是一分不更易,只按着条例执行下去不肯通融,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前朝王荆公行新法,又何尝不是为了救大宋,救万民。可是青苗保甲,最后成了害民之政,这责任在谁?在百姓?在荆公?还是在胥吏?我做了这么多年方面,何尝不知胥吏盘剥百姓之害,但是总算可以维持住局面,不至于生出大乱,国家便也太平。只要国家太平,百姓的日子艰难些,也还可以生活。这一条鞭法太过激进,如久病之人妄用虎狼之药,救命还是害命,现在却是一言难决。”

        范进笑了笑,“恩师所言极是,是【创建和谐家园】把事情想简单了。今后不能在恩师面前聆训,【创建和谐家园】甚是遗憾,只求早日进京,向恩师请教。”

        “是啊,咱们师徒这一别,便不知几时才能重见,你如今在大中丞身边效力,说是指教,其实这话是过于抬举为师。不管学问还是做事上,我怕都很难再指教你什么,只是分别在即,跟你说几句肺腑之言,就当是几句废话吧。范进,你的前程总在功名上,不管立多少功,做多少事,最后也是要在场中得出身,那为师就问问你,你觉得八股是什么?”

        范进先是一愣,沉吟半晌才道:“【创建和谐家园】认为,八股是绳墨,是规矩,亦是给为官者的一个框子。”

        侯守用点点头,铺了张纸,又拿起一根铅笔。由于锦衣卫合作,铅笔在广州附近衙门里已经开始流行,尤其是做记账之类的工作,都已经开始使用铅笔。侯守用拿着笔在纸上画了一个方框,然后道:

        “为官者由科举出,这是前朝就有的事,而科举由八股制艺,则是本朝首开先河。读书人先要做好八股,才能做官,其用意便在于规矩两字。我们做学问,心里始终会有一个框子,告诉我们题目是什么,不能侵上,不能犯下,不能【创建和谐家园】……当我们心中把这些规矩记得牢固,乃至一言一行都先要遵守规矩时,这个框子便算牢固,这个时候才可以去做官。”

        他在纸上又画了一个框子,这个方框比方才的方框大了一些,将原本的方框套在里面,又道:

        “做官与做文章一样,最重要的同样是规矩。你要让别人守规矩,自己也一样要守规矩。当官的人权力大,规矩比做文章的规矩要宽泛,因为毕竟官场上没有考官来罢黜我们的卷子。只有先学好了八股,自己用绳墨控制住自己,做官时,才有可能约束住自己的言行,不去坏规矩。先读书后做官,最大的作用实际是律己,而非律人。有人说八股文章不务实务,实际上做官要考的东西,本就不必与实务有关,真正有关联的,是你自己的心。只有你有一颗守规矩的心,才能保证任何时候都不逾矩。本来你科举不第,应该闭门苦读,以求下科高中。可是机缘巧合,你现在便是想闭门,怕也不能,这律己一事,就很难靠读书做到,只有靠你自省!”

        “恩师教导的是,【创建和谐家园】一定牢记教诲……”

        “当日你与洪家结怨,为师如果想帮你敲打一下洪家,也并非不可能。可是如果想要为你出头,就要坏了心中规矩,是以为师不愿为,也不敢为。所怕的,就是一旦人习惯了破坏规矩,就会不再把规矩当一回事,自己的心冲破了牢笼,再想把它抓回来就很难了。而为人者不守规矩害己,为官者不守规矩,便要害天下。”

        “你未来的前程为师也不好【创建和谐家园】,只希望你记住一点,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也不要忘了我们是读书人。读书人要教别人守规矩,自己也要守规矩,这个天下人都守住规矩时,便是太平盛世,否则就要天下大乱!”

        他看看范进,问道:“你到现在是不是还没取字?”

        “正是。”

        “既然如此,为师就送你个字。退思……范进,字退思。以后你多想想我送你的字,便知道为师的期许所在。”

        范进也明白,侯守用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清官,但同样也不是酷吏或是贪官。他更像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官僚一样,按照官员的标准行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追求的是四平八稳,安稳着陆。自己灭了洪家满门,又在南澳岛上发财这些事,在他看来,实际已经超越了底线。

        这里面更为严重的还是一条鞭法,在嘉靖年间甫推即废的新法,于民间以及基层而言,自然是有很多负面看法,否则也不至于推行不下去。自己撺掇着凌云翼推行新法,连带陶简之的纱帽也因此被敲掉。不管侯守用看陶简之如何不顺眼,这种手段,都是他所不喜欢的。送自己这个字,也就是在提醒自己,多考虑一下退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7: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