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虽然范长旺没同意把祠堂修在小范庄,但至少收回了两村以村为单位平摊工费,共修祠堂的主张,于范进而言,便可以算做是个胜利。
其实他一开始,也没想过真能把祠堂修在小范庄,这对于大范庄来说基本是无法接受的条件。之所以提出来,无非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在前世,他就不缺乏谈判的经验,否则又怎么靠【创建和谐家园】征地成为吃喝不愁的拆二代,在这一世,无非是活学活用。先给出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然后彼此退让,表面上看起来各退一步,实际占便宜的还是自己。
他见范长旺做出让步,自己也不迫人过甚,点头道:“小侄一时信口之言,大伯您别见怪才好,这大主意总归是要大伯拿,小侄不敢多说什么。另外这社学……也得想想办法,毕竟几位族内子弟学业要紧。”
“我何尝不知学业要紧?学舍倒了,读书不能耽误,我自己家还有几间空房,我把它们腾出来,给你们做读书之用。就是李先生自己不小心,下雨天出门跌伤了腿,一时间没法来教书,你们就只能自己用功。你方才一句话说的很对,我们范家只要出个有功名的后生,他洪总甲又哪敢来欺负我们?金沙乡五族十八村,张氏一族就因为出过举人,便可以横着走。实际张氏中举人那支早就搬到城里,与乡下亲戚不大往来,饶是如此洪总甲遇到张家的老倌儿,还得过去赔个笑脸。人比人气死人,你们好生念书,一定要给我读出个名堂来!”
范长旺的家其实也谈不到如何阔绰,不过在大范庄而言,便可算的上一等门户,院落比范进自己家那小院为大,房屋也整齐得多。两间厢房,都作为临时的书房,范长旺的老妻还给几个学童烧开水。
房间里几个学童正在摇头晃脑的读书,房门开处,范进带着笑走进来,朝众人逐个看过去,轻咳一声,“后生仔,用心念书,不要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志文,你躲开点,给我让个座位。”
几个人都已经站起来,从喉咙里溜出爷叔的称呼,随即各自争相远离范进,读书的声音都小了不少。外来人的身份,加上过高的辈分,让两方有极深的隔阂,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横亘于心,彼此虽是同窗却同路人。
由于没有塾师,大家就各自读自己的书,四书集注、五经、又或是三传。一个眼尖的书生,看着范进手里的书,悄悄捅向身边的人,低声嘀咕几句,那人又招呼另一人,不多时,几个书生都停了口,偷眼看向范进手里的书本。
几个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书生,干咳两声,问道:“九爷叔……您手上拿的,可是新出的时文?”
范进点点头,“是啊,马先生精选近三科小录,有什么问题么?”
“没……没什么,只是这些时文,听说很贵啊。”
范进的脸一沉,“这叫什么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我辈读书人,身家性命,荣华富贵,全都在科场之中,小录为前辈科场得第之精华心血,一如指路明灯,如何能以金银俗物为衡?你们啊,只知道读书是没用的,书读的再好,也是要科场上论英雄,不好好读小录,你们怎么知道考官的口味,又怎么知道该如何破题承题,才能得入宗师法眼?”
几名学子一时哑然,一人忍不住道:“左右不过是有那浑身猪屎味的蠢女人,为你不惜破家而已。大男人花女人的钱,也好意思?志文、志和二位兄长也不曾买过什么小录,不一样过了县试。等到二位兄长中得生员,看你是否还这般傲气。”
范志文、范志和两人,在一干学子中年龄最大,已经接近三十岁,范志文本人就是范长旺长孙,平素在学房,也是最有威严之人。此时见火烧到自己头上,连忙咳了几声。
“安心读书,休逞口舌之能,不能因为先生不在,大家就失了管束为所欲为。若是叫先生见到,少不了赏你们一人一顿戒尺。”
范进点头道:“二位贤侄说的对啊,大家安心读书么,科场无老少,八十童生见到二十岁的秀才,也要称一声老前辈。院试之下,皆为蝼蚁,任你千般说辞,万般学问,我只问一句,可得功名否?等得了功名,再论短长也不迟。”
其实对于小录最为在意的正是志文、志和两人。他们确实过了县试,但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几年间屡战屡败,身上背负的压力极大,还不到三十的人,鬓边已经可以看见白发。范志文虽然是族长的长孙,但是要文家里拿钱买时文,却依旧力之不及。
对于时文的重要性,范志文很清楚,当今科场上出头的举子分两类,一类是皓首穷经,苦读文章的苦学派。另一类,就是专门背时文,把所有中试小录背的滚瓜烂熟一旦押题成功,就可轻松中举的取巧派。
后者虽然为人所不耻,腹笥也极有限,但是从结果上讲,都一样的。八股取士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很多时候文章好坏取决于考官的判定。
熟记小录,不但可以赌一把功名,于判断考官的个人爱好,科场得第也大有好处。但是让他们拉下脸去找范进讨要小录,这事一来实在是于尊严大有妨碍,二来就是看范进的态度,似乎也不大可能会给。
范志文咳嗽一声,“九叔,小侄有句话,还望九叔别见怪。我们范家社学,由全族公摊使费,希图培养读书之人,为朝廷出力,也为族里分忧解难。究其本意,还是希望族里能出几个秀才、举人,这样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九叔连县试都不曾中,此时读这小录,并无十分用处,不若将其中文章拿出来,由各位乡【创建和谐家园】同参详,不论谁有所得,对我们全村都是好事,不知九叔以为如何?”
范进放下手上的书本,点头道:“志文贤侄,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对这个提议也无意见,只不过……”他伸出手道:“这小录是用银子买来的,你们要看可以,得付钱啊。这样吧,大家都是乡亲,你们又是后生晚辈,算你们便宜一点,每篇文章一百文,交了钱的就可以看。”
“九叔……你……这些文章又非九叔你所做,怎么可以要钱?”范志文先是一愣,随即脸渐渐涨红。不管是君子耻于言利还是乡亲的关系,他都想不到范进会伸手要钱。大范庄虽然生活条件比小范庄为好,但是这几个脱产学子的家庭生活也未必比范进强到哪去,背后又没有胡大姐儿这种痴心女子支持,哪里拿的出一百文?
范进却理直气壮道:
“这小录也不是马先生写的,他选录成册,不一样是要卖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至亲好友,赊欠免谈,有银子一切好说,没有银子就好生读自己的书,不要浪费我的时间。看在乡亲份上,奉送你们一句话,读书是手段,不是目的,你们如果把读书当成人生目标,这书就等于白读。不想办法搞银子,你们就算读成了书,又有何用?不管怎么说,我也是你们的长辈,不能白教训你们一通,不给你们一点好处,我就随便摘录一篇小录给你们,算是一人送你们一百文钱,到了外面,不要说我这个九叔不大方,给我看仔细了!”
第七章 范家栋梁
当夜,范长旺卧房内。
范妻看着丈夫拿着那篇范进手书小录在手里端详个不停,纳闷地问道:“你这老东西左右不过是认识三五个字,还装起读书人来了?连孙儿都不看的东西,你拿在手里看了半天,还能看出什么花样?这范进的胆子也忒大了一些,在咱的大范庄的地头上,训斥咱们自家后生,志文被他气的面皮发青。我看他眼里根本就没有你这个族长,等到明天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要不然他非以为咱大范庄没人了,他们小范庄将来怕不骑在我们大范庄的头上!”
范长旺却不理会老妻,直看了良久,才把小录用心的放在桌上。明代此时的社会风俗对字纸格外爱惜,认为胡乱丢弃践踏字纸,会得罪文昌帝君,影响自己的前程。是以不管对范进誊写的小录如何不满,也没人敢真把它撕碎。
范家长孙范志文垂头丧气的站在爷爷对面,他作为范家长孙,又过了县试,平素在家里极是得宠。可是今天爷爷看过小录之后,连骂了他几顿,态度竟是少有的严厉,让已经成家立业的他,很是有些难堪。但家规森严,长辈训斥小辈不管对错,小辈都必须承受,他也没什么话可说。
他并不认为,这种态度与这篇小录有关系,毕竟爷爷不认识字,怎么可能看的懂。只怪自己做的不够好,如果能够中了秀才,那不管做什么,都不会被骂。可是看到爷爷如此爱惜这张纸,他还是有些疑惑,自己一个读书人都看不出什么,爷爷又能看出什么妙处?
范长旺端详着自己的孙子,“范进留下的这篇文章,你肯定是看过了,有什么话想说?”
“回大父的话,孙儿没什么话可说。这篇文章确实做的好,怪不得可以中试。孙儿看了之后,受益非浅,到场中下笔时,就多了几分把握。但这文章不管多好,都与九叔无关,他最多只是誊录一遍,于其中精义未必就能领会多少。依孙儿看来,九叔原本还是个敦厚性子,可是近两年性情大变,颇有些急功近利,且牙尖嘴利心术不正。恕孙儿以小犯上,九叔如果不能修心养性,怕是难有什么大成就。”
范长旺的妻子心疼孙子,也帮腔道:“我看孙儿说的对,范进不过是仗着有个杀猪的贱丫头倒贴,就来欺负我们。孙儿别难过,赶明个祖母为你想办法商借几个钱,也买几本这个书,只要这一科你中了功名,这点债又算什么。”
范长旺哼了一声:
“还是把这几个钱省下来修祠堂吧。志文,爷爷一直觉得你聪明,读书又用功,是我们村子更是我们家的希望,现在看来,却是我看错了。你看了半天,就只看出来这个?范进说的没错,咱们大范庄这几个后生,就算读书有成,又有什么用处?读书是手段,却不是目的,可惜我们大范庄花费许多银钱供养书生,还不如小范庄的人看的透彻。你当范进这文字,真是写给你们看的?他分明是写给我看的。”
“老东西,你又不懂文章,写给你看做什么?”
“老太婆,你个妇道人家有什么见识?我虽然不懂文章优劣,但是却等字迹好歹,你且看看,这一笔干净漂亮的字,志文他们谁写的出?老夫虽然没考过科举,但是好歹也做了这么多年甲首,考场规矩略有所闻。考秀才不光看文章,也要看墨卷功夫,志文,你的年纪比范进大了将近一倍,可是论起笔头来,怕是反倒要比他来的逊色。论起心机来,那就差了一天一地,等你到了爷爷这个岁数,能斗的过范进?”
范志文脸上一红,他于书法上很下了些苦功,但是与范进这一笔小楷相比,实在差了一天一地。半是羞愧半是不甘,范志文涨红了脸,头慢慢低下去,房间里没人说话,门外阵阵哭声,就顺着风飘了进来。
范长旺的烟袋指向窗外,“我们不提做文章,再提做人。小七嫂今晚上又犯了疯病,来咱们门上哭闹,你可能把这个妇人打发了?”
范志文面上一红,“大父,孙儿无能……七奶奶是个妇人,孙儿一个男子……”
范妻也道:“咱们孙儿是个念书人,怎么对付的了一个疯婆子。那泼妇是出名的难缠,为了她死鬼男人留下的十亩田产,还闹到过县里。官司输了,就来门上要死要活,依我看,让大媳妇出去把她打走就是,孙儿出面不是坏了读书人的体面?”
范长旺摇摇头,“妇人之见。我供志文读书所为何事?还不是为了家里有个读书人,好支撑着门户,不受外人欺负。为咱家多置办些产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他这个窝囊样子,就算中了秀才,能让咱家多收几处田地?中了举人,就能让咱家的银子多过皇帝?今天若是范进在,这小七嫂他就能打发!”
他看看无地自容的孙子,挥手道,“你下去好生温书,那什么小录,我想办法,凑银子为你买一份。这一科你用心考,若是祖宗庇佑考取功名,爷爷砸锅卖铁也供你进学。要还是考不中……就去寻个馆教书,已经成家立业的人,也不能一辈子读书,该是做点正事了。”
范志文对于小七奶奶也颇为熟悉,仔细听来,她今天的哭声比往日更惨,忍不住指向窗外,“大父,那边要不要孙儿去……”
“你去能做什么?随她去吧,我好歹也是本村族长,她一个没儿子的寡妇,还能翻起什么风浪来?任她怎么闹,我不怕她。”
乌云遮住月亮,天地间一片漆黑,不见半点光亮。冰冷的雨水,透过茅草缝隙,落到木盆之中丁冬做响,范进抱膝靠在墙边,将就着入眠。心内不由暗自揣测,当日铁马冰河入梦的陆放翁,是不是也是被雨水搅的无法入眠,于是有千军万马大杀四方之想?
晚上由于有猪大肠下饭,范进难得的吃了个饱,范母和胡大姐儿都只吃稀饭不肯与他抢大肠吃。两人加起来没有他一个人吃的多,却都笑的格外甜。就算为了自己的母亲能够敞开吃肉,自己也得要想办法了。
今天在学房说的话,以及留下的墨卷,就是自己下的药引,如果范长旺不是太蠢,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范家庄想培养读书人,自己则是最合适的人选。范长旺当然会对自己孙子有偏爱,可只要他脑子没彻底坏掉,就该知道在范志文和自己之间,谁才真正能维护宗族利益,不受外人欺负。
他要是想明白了,明天就让他先把自己家的房子修了……祖宗祠堂的事,又哪比的上自己重要。他要是想不明白……那将来就别怪自己对他不关照。
梦里的范进重又回到了前世自己熟悉的舞台上,唱的正是那出范进中举,随着演出进行,台下阵阵掌声响起,他唱的就更为起劲:“目不识丁庄稼汉,敢说老爷是疯癫……”
第八章 人命关天
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大约到了黎明时分,便收住了势头。直到听不到雨打木盆之声,范进才算真正安稳的入眠。但是没睡多长时间,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把他从美梦里叫醒的,正是自己的母亲,而在母亲身后,则是个四十几岁满面惶急的男子,范进一见之下立即认出来人身份,随即又很有些奇怪。“堂兄,你怎么从大范庄跑来了?如果是为祠堂的事,也未免太急了些吧?”
来人正是范家族长范长旺的长子范达,亦是未来大范庄甲首不二人选。他为人远没有其父精明,沉稳也不够,或许是因为赶路,或许是因为焦急,头上已经满是豆大汗珠,一边用胳膊猛擦,一边道:
“兄弟,祸事了!我就知道,祠堂不会无缘无故塌掉,果然,这不眼看祸事就要临头。咱们摊上人命官司了,这闹不好,是要倾家荡产的!”
范进听到人命二字,神色一振,忙道:“堂兄且坐下,待小弟把这水倒了,我们再说话。”
“这水我来倒,不劳兄弟动了。你这房子……别担心,只要这场祸事过去,两天之内,我包你这房子重新翻盖,不用你出一文的工料钱。”
范进等到范达再次回来,才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我这刚刚睡醒,也听的不甚真切,怎么又闹了什么人命?村子里有谁酒后撕打,打出人命来了?”
“若是那样,我倒也不这般急,实在是祸从天降。小七婶,她……她竟然吊死在我家门首了。”
大小范庄离的近,小七嫂的事,范进也不陌生。她是个逃荒来大范庄的女人,被大范庄的老光棍范长根收容,后来就成了他的老婆。范长根当时年纪已经不小,乐极生悲,两人做了夫妻,却还不等生出子女,小七嫂就成了寡妇。
范长根名下,原本有十亩田地,靠着这些田产,小七嫂勉强可以维持生活。可是范长根死后不久,范长旺就召开族老议事,以范长根无后,小七嫂年少不能久守,将来改嫁不能带走范家族产的名义,对范长根的田产做出处置。将这十亩上好水田硬是定成族田,归全族人享有。
这种祸害一个人,造福全宗族的事,自然不会有人反对,于是在小七嫂哭闹反对的前提下,全族表决通过,将小七嫂的田产归为公有。小七嫂本人因为不是范姓之人,只能享有每月一点微薄的供养口粮,自己还需要参加劳动。
在宗族社会,这种吃绝户的事屡见不鲜,小七嫂娘家又没人,当然争不过。到县里告了官,官府却连动问都懒得问,只是发回乡里去断,最后也没断出什么名堂。为这事,小七嫂经常去找族长范长旺闹,还挨了几次打,据说人也变的疯疯癫癫,总说洪总甲占了她的便宜却不肯为她出头,是个禽兽之类的话。总之,这种疯妇污蔑总甲的话,是不可信的,没人会去听。
官府不给做主,宗族里大家也都争着说她不对,对于一个外乡女子来说,除了闹也就没了什么办法。范长旺亦是个忠厚性子,每次小七嫂来闹,都只让家里的女人出去打,从不放狗咬人。小七嫂闹了几次,人们早就习以为常,没想到,这回闹到出人命,这便是了不起的大事。
大明虽然有吏不下乡之说,但这只是指通常情况,一旦赋税力役不能按时征发,或是出了什么大案,吏员依旧会领牌票下乡。这些人如狼似虎,所到之处向来是抓鸡牵猪,细粮寡妇皆难幸免。【创建和谐家园】堪比之台风洪水等天灾,于乡间便是不堪负荷的重担。何况人命案向来是三班六房发财的机会,若是支应不好,怕不是倾家荡产就在眼前。范家没有读书人与县里交涉,范达此来,就是来讨个救兵。
“你是知道的,我这人没用,见到官差连话都说不出,你让我怎么敢回话。兄弟,你虽然没有功名,但却是读书人,脑子灵活能说会道,阿爹说要想跟那些官差办交涉,最后就只能靠你。兄弟,这个忙你是一定要帮的,洪总甲最近正寻我们的短处,希望好好勒掯咱们范氏宗族,这次若是没个得力的人帮办,咱们是要吃大苦头的。”
范进却不紧不慢,没有丝毫焦急。“堂兄,你说的事,我明白,可是你也知道,我是个白身,老爷面前回话多有不便。再说洪总甲那等凶人,又不曾来犯我,我若是去撩他,必被他记恨上,小弟怕是招惹不起啊。再说,平素大范庄的乡亲对我也颇有微词,谁家丢只鸡少条狗,也没少来问我。若是这事我出头,却不合你们心意,最后又赖在我头上,那岂不是自讨苦吃?依我看,志文贤侄学问最好,人品又端正,且过了县试,与太爷有个师生之谊,由他出面应酬官差就可,又何必舍近求远。”
“兄弟,现在是救命要紧,咱们平素纵然有些嫌隙,总归是姓一个范,你不能见死不救。你侄儿是什么脾性,你还不清楚?三棍子下去。也未必能叫一声,遇到官差怕是比我还没用,要想救命,就只有你了。且看在咱们一笔写不出两个范字面上,千万不要见死不救,事情不管最后什么结局,也保证没人怪贤弟就是。”
范母这时也道:“进仔,你堂哥说的在理,我们姓范的总是要帮姓范的,不能让外人看笑话。你且去看看,能说上话便说一句,说不上也没人能责怪你什么。”
“既是娘有命,儿子不敢不听。不过堂兄,昨天又是下了雨,路上委实泥泞难行,小弟这鞋可是刚换的,且等地干之后,再做计较。”
范达二话不说,将身子一矮,“贤弟,事情不等人,你且上哥哥肩上来,哥哥负你到大范庄去。”
范母见范达负着儿子走出房门,向外疾奔,忽然追到门首喊道:“干粮!进仔,你还没带干粮呢。”
不多时,范达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婶母,干粮的事不必急,贤弟就在庄上用饭,再让人送一份吃食到婶母家里,不会让贤弟受委屈的。”
范母微微一笑,转身关上房门,自言自语道:“真是老天开眼,大范庄的那帮人也有今天!若是敢不好好招待我儿,这场人命官司,就叫他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不过事情牵扯到洪总甲,确实不好办,那可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狠角色,也不知进仔,能否应付的来。”
第九章 范进出马
范林氏的死尸挂在范家门首,在风中来回的飘荡。身上的大红袄裙,只在她出嫁时穿过一次,不想竟是兼具了吉服与丧服的功能。大红绣花鞋上,满是泥泞,证明其在夜里是何等艰难的跋涉,才完成了上吊这个动作。一个人的生命到底有多珍贵,是个难以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在此时此地的大范庄,小七嫂用自己的死给出了一个答案:生命的价值约等于十亩好田。
死人的模样都不会好看,尤其是吊死。生前姣好的面容,现在变得无比狰狞。范家子弟围着死尸议论着,却没人敢往附近凑合,死尸怎么处理,这条人命又该如何了结,最终还是要看族长与总甲间的交涉结果。
洪总甲的烟已经抽了两袋,正不紧不慢地,把第三袋烟装上。他年纪比范长旺小上十几岁,今年还不到五十岁。身材并不算很高,但足够壮,枣红色的面孔上满是油光,一望而知,必是平素饮食充足,无饥寒之馁,正是总督一乡粮税之人应有模样。
范长旺虽然年纪大些且是在自己家的地头上,可是态度上反倒是处于绝对弱势,往日里族长的威风半点也无,不等洪总甲吩咐,就知趣的为其点燃了烟袋,诚惶诚恐地哀恳。
“总甲,大家几十年交情,您也得多多体谅一二才是,这场祸事从天而降,小人真是冤枉的很。您是了解我的,小七嫂上吊,与我家真是没关系。”
“冤枉?谁不冤枉?若不是看在咱们几十年交情份上,当初小七嫂那官司,我就断她赢了。那十亩地怎么回事,你自己心里难道没数么?本以为你能妥善善后,把事情了结的干净,哪知道你竟然如此无用,搞出这么场大祸事!你可知道,人命关天!死尸就挂在你家门口,你说跟你没关系,那她怎么不去别人家的门上上吊?县太爷一查这个案子,就要查到那十亩地,连我这个乡老都要受牵累。你也不用太担心,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咱们这么多年朋友,我肯定是要帮你想办法。这件事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钱。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破出一笔银子,把这条人命给它‘淹’了,总不能让官府真的下乡。好在她没有什么亲族,闹不起风波来,若是事情闹大,到时候怕是想压也压不住。”
“总甲,您说的小人也明白,只是这数目……”
洪总甲嘿嘿一笑,“范老头,你这个时候还跟我讲斤头,不嫌太混账了些么?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子,这是没办法的事。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也是这个价钱。你若是手头银子不够,我可以借给你,利息么……按规矩算就是。还有,这次的差役上,你也可以想点办法,总归你下面不还是有个小范庄么?大家摊一摊,总会过的去。其实啊,你不如听我的,把你那孙女许了给我孙子,咱们两边做个亲家,拿聘礼钱再折一部分。”
“爹,我和我兄弟来了!”房门忽然被推开,满头大汗的范达,与刚刚下地的范进一前一后走进房中。范长旺顾不上训斥儿子无理,而是拉过范进道:“进仔,你说的事我们一切好商量,眼前的事,我听你拿个主意。”
洪总甲上下打量了几眼范进,随即又看向范长旺,脸上依旧带着笑容。“长旺,这位是?”
“在下范进,小范庄百姓,现于范庄社学进学读书。族长是我的大伯。”
洪总甲再次看看范进头上,见他戴的是瓦楞帽而非四方平定巾,确定他没有功名,神色也就越发倨傲。
“哦,念书人啊,不错。多念书有好处,万一祖坟冒烟,老天赏个秀才下来,我这总甲脸上,也有光彩。不过眼下我们说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是念书人的事,你且退在一旁,等我们谈完了,再谈你们的小事。”
“总甲,学生来就是要谈这件人命大事,总甲身为里长,总管一乡粮赋力役,也负担刑名之责。现下治下发生人命,总甲不去报官,反在这里闲坐,朝廷法度上,怕是有些关碍。”
“怎么,你的意思是,要我报官?长旺,这是他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若是你也要我报官,那这件事,我就不管了。”
范长旺看看范进,复看看洪总甲,汗如雨下,一时之间竟是无从计较。过了良久,才猛一咬牙,“总甲老爷,咱们大范庄是小地方,出点事情,怎么也是压不住,若是此案不经官,将来迟早是个心病,我看,还是告官吧!”
洪总甲看看范长旺,又看看范进,嘿嘿一笑,烟袋在桌上轻轻敲了几下。“好……这可是你们说的,报官,我这就去报官。到时候再想求我,我可是管不了。范长旺,我看你大范庄的好日子,也是过到头了,我倒要看看,等衙门里来了人,你该怎么应酬。”
他霍然起身,推门而出,范达送了几步,却不及洪总甲腿快,眼看他已经出了大门,便自回来。房间里,范长旺却已经瘫在椅子上站不起来,方才的决断,已经用去了老人全部的力气与胆量,此时连动一动都很艰难。
范进道:“大伯,真难得你这么信我,如果你方才说一句不报官,接下来,洪总甲就要对付小侄了。”
“我不是信你,而是他的胃口太大,这次一口就要吃掉我半份家当,还要我的宝贝孙女,去嫁他那个混账孙子,我范长旺就算再怎么没用,也不会把孙女往虎口里扔。这官司我陪他打了,大不了用我的老命抵偿小七嫂一条性命!”
范进道:“若是需要抵命,就不需要找我了。小侄总要想办法,把这案子给盖住。”
范长旺看了范进几眼:“进仔,你要什么条件,先开个【创建和谐家园】听听。”
“大伯,这话说的远了。咱们一笔写不出两个范,自然姓范的帮姓范的,哪能要什么【创建和谐家园】。我们还是先把事情处理掉,再做计较。”
范达道:“要不我们把死尸给扔了,来个无尸可验,看他怎么告。”
“好啊,既然大哥想到这个主意,还不赶紧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