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第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赵祯此时回过神,一颗心总算落下,一看方若华如此疲惫,连忙请宫女服侍她先去往偏殿,多少休息一会儿,有什么话等休息过后再说。

      方若华却是不肯睡宫里的硬床,让內侍端来热水,擦了把脸,又看着太医给小公主诊治完,赵祯放下心,才大大方方地道:“陛下要赏我,金银珠宝不嫌多,还想麻烦陛下一事。”

      赵祯:“”

      宫内众人:“”

      “赵祯的心里话:好清纯好不做作,比那些妖艳【创建和谐家园】们强一百倍!”

      Ò»Èº¿´Ï·µÄË®ÓÑÒ»±ßྐྵÏ×ÓÒ»±ßÎûÎû¹þ¹þµ÷Ц¡£

      方若华哼哼:要是他们知道,刚才差点儿掉油锅里的是真小孩儿,不是道具,看看他们还有没有心思嗑瓜子!

      赵祯也是一下子就放松下来:“好,方姑娘尽管开口,只要朕能办到,一定给你办。”

      皇帝这种承诺可是相当不得了,当然,他也是看出方若华知道分寸,不是那等蹬鼻子上脸的人,不对,神,才会说这等话。

      而且土地神所求,无论是香火还是其它,他觉得自己都能办成。

      然后赵祯就听方若华说:“那就恳请陛下,把您的天子门生们借给我用用。”

      赵祯:“”

      方若华叹了口气,很是无奈地道:“陛下也看到了,像和夜行游女类似妖怪还有三百多只流落在外,光靠小女一人,抓一辈子恐也抓不完!”

      赵祯打了个哆嗦。

      展昭也脚下发虚。

      赵祯苦笑,一想到大宋的土地上,潜藏着这么多只妖怪,他就有一种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绝望,奈何他也不好去骂人家师门,而且骂也没用。

      方若华又叹:“所以我就想,不如由我挑选人才,学习一些术法,让他们一起来追踪妖怪,总比我一个人做要快得多。”

      好主意!

      赵祯痛快点头,这是好事,他那日在土地庙就很惦记此时,只担心方若华反悔,没想到竟是人家先提出来。

      “只是,修行也要看资质,大宋英才,多被陛下收于囊中,三年一度科举,雀屏中选的无不是天纵之才,想必能修行的人一定不少。”

      赵祯点头,颇有些志得意满,身为帝王,看到天下英才应试而来,成为天子门生,也很是欣慰。

      看他脸色不差,方若华才细细道来,比如说,科举的时候加一套附加题,从中遴选有资质的,再比如说,等过一段时间培养出一批人手之后,甚至可以大规模招考。

      到时候落地的举人可以来考,女学出类拔萃的学生也能来考,就是考中了进士的同样能来考,就连已经在朝为官的也可以考一考。

      考中的人陛下亲自宴请,且马上授官,最小七品,执行捉妖任务之余,还得不影响对方接受朝廷的正常任用,只要有才有能力,想施政一方也可以多给机会。

      听她说来说去,说的大内侍卫们都想考一考,估计包拯在这儿,没准也要心动。

      皇帝想了想,答应下来,福利待遇给的好一些到也无妨,若让人家做事,总不能不给好处,妖怪这么可怕,急需人手去抓,还是多开些方便之门比较妥当,再说,能学习术法,怎么也是人才,本该大力笼络。

      当然,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一开始,方若华只是想选一些有资质,有缘分的先培训培训,要大规模招生,还得需要好先生,而且,物以稀为贵,总不能任何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入读圣德幼儿园,真如此,也太廉价了些。

      终于达成大体意向,方若华困得不行不行的,赶紧告辞,迷迷瞪瞪地拜谢:“多谢陛【创建和谐家园】恤,等明年二月初二,小太子降生,我捉一个哄孩子玩的小妖怪给他玩。”

      赵祯:“”

      你等等,等等,送妖怪是什么意思,他不想要,不对,小太子降生是什么意思?

      第七十三章 修行难

      方若华一个激灵,骤然清醒,呃,她总不能说刚看过小说,上面写过太子降生的事,赵祯还为此大赦天下,所以印象深刻,一不小心就不知现实与虚幻?

      心思一转,只能继续装迷糊:“唔,小女到忘了,昨天跟孟婆姐姐,几个城隍和土地聊天,好像有谁提了一嘴,陛下要有小太子什么的,当时累得不行,也不知是不是听错了。”

      你可千万不要听错!

      赵祯暗地里吞了口口水,欲言又止,可见方若华丝毫不当回事,一脸无辜纯然,到不知该怎么去问。

      想了想,还是没多说什么,只着人送走了方若华。

      虽然想儿子想的厉害,可他是皇帝,脸面还是要的,做不出追着小姑娘问自己是不是真能生出儿子的事。

      方若华出了宫门,也被水友里的一众考据党给嘲笑了一回。

      不过,这个锅她可不想背,真实历史上仁宗三个儿子都夭折,后只能将宗室子抚育宫中,后立为太子,但这并不是历史上的北宋。

      在这里,包拯头上有月牙疤痕,当开封府尹时还很年轻,有公孙策,有四大门卫,有南侠展昭,有陷空岛五鼠,江湖上还有北侠欧阳春等等江湖奇人。

      于是,书中记载,皇帝有太子的事,自然也有可能是真的。

      “想那么多做什么,就算我说错了,或者因为什么蝴蝶效应,此地的仁宗没把太子生出来,大不了就说记错了便是,赵祯当然会因此不高兴,可再不高兴,他难道还会为这个杀了自己?”

      方若华不知道,她一走,赵祯这位陛下就各种胡思乱想,甚至还想到,如果明年太子不出生,他是不是能问问方若华,有没有求子的方子!

      虽然太医们都说,子孙缘分天定,所谓求子方,不是骗人,就是对身体有害,谁也不敢给帝王开。

      可是,如果从一个土地神口中说出来的求子奇方,难道还能有假?

      Ëý¼ÈºÍ³ÇÚòÏàÊ죬ҲÐíºÍËÍ×Ó¹ÛÒôÒ²ÄÜ˵µÃÉÏ»°£¿

      赵祯的神思飞驰,方若华自是不知,她现在多多少少有一点儿小兴奋,为幼儿园的考试和招生做准备,也不知第一次招生,能招来多少个学生!

      当年在民国,她也做过老师,说起来名牌大学教授,怎么也和如今太学的先生身份差不太多,早不该期待被学生们包围的日子,虽然当年在民国的那些学生,就没有一个有资格当熊孩子,即便最后走上弯路的那几个,求学时一样一片赤诚,对她这个老师敬重有加。

      在民国做老师很幸福,在这个时代,做老师应该更幸福,不过,责任也重大。

      可惜,兴奋了半日,方若华忽然发现在学生入园之前,她无事可做。

      考试的试题都用不着她来出!

      人家教育大百科会自动生成试卷,考试当日,她只要发下去就好,但凡有一点儿资质,无需能修行,只要可以使用制式法术的,读到的题目都很简单,绝大部分能答出来,但要是没有资质,便是才高八斗,也照样看不懂试卷上的半个字。

      这却是容易得很,方若华自己弄出一套试题来试了试,结果通篇都是一加一等于二这类,差点儿没把她给烦死!

      1275也哭笑不得,至少在这个小时空,她是百科的主人,百科也不是没有灵性,肯定一门心思想着讨好主人,别说方若华穿越时空之前肯定被许山岚改造过,就是以前没有资质,如今也要有的,就是她当真没有,百科也会假装她资质卓绝。

      方若华一笑也就罢了,资质好坏都无妨,她有此机缘,已是邀天之幸,必要勤修。

      最近这些日子,虽说杂事烦身,但人怎能不向往腾云飞天,终得大自在的美好,她又知道在未来几乎是全民皆修行,哪里会不动心?

      而且,离开了北宋小时空之后,恐怕百科全书她就不再拥有,想要把这次机缘转换成自己真正的实力,就得抓住能留在这个小时空的时间。

      方若华已经确定了目标,炼气成功,达成凤初境,然后学炼器,【创建和谐家园】一本教育大百科,真正属于自己的。

      只是随即又有些丧气,根据1275的资料,在未来各种手段齐用,胎儿时便修行,资质好的炼气成功一般要二十年左右,到四十岁能筑基,达琴心境,便是天资卓越,八十岁可以金丹腾云,入读大学,那就是世间佼佼者。

      她到是不缺时间,但所有在小时空的成就,都无法带回家去,在地球她的家,属于她的一切都是静止的,这是保护,但对修行来说,却也是约束。

      不光是她,便是其他在小时空历练的那些未来修士们也一样,他们历练为炼心,别管有过多高的成就,回去之后,不过黄粱一梦。

      心念一动,大百科全书上瞬间列举出所有短期修行有成的例子,方若华顿觉辣眼,赶紧合上书。

      这类修行一看就弊端一大堆,很是吓人,只看最后结果便知道,一百个里早早死了九十九个。

      正常大道修行者,就连魔修,也只是初期稍稍快些,到后面还是要按部就班,还有神道,以信仰修行成道,看起来很好,很适合身在地球的她,光中国就有十几亿人能助其一臂之力,但只看百科介绍,说这是小众修行法,便知肯定有弊端。

      方若华也算是阅遍网络小说,都说那些香火信仰成神,成道的法子会因为众生杂念而陨落,她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捷径谁都想走,也要看有没有命去,修行还是靠自己最好。

      “算了,在小时空能有自保的能力已然很好。”

      方若华到底不似以前那般浮躁,而且,按部就班地修行,是为了自己能变的更完美,又不是非要追求什么修为,什么境界,她享受修行时全身宛如返回母胎的感觉,按照心意去做便是。

      1275听了方若华的话,对待客户如对待上帝的他,也不禁好笑。

      没办法,他实在不能理解方若华的那点儿忧伤,在未来,修行就和在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学习一样,学习好的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学习不好的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人总有自己的才能,只要愿意努力,机会到处都是,即便学习不好,也没有本事,终归一生百年,平淡度日,饿不死人!

      在这方面,方若华和1275这种享受无尽资源,时时刻刻有人把最好的修行条件拱手奉上的人,是没办法沟通的,她也没必要让人家理解,修行对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女人来说,有多么难,又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收了百科,方若华此时到闲下来。

      土地庙里日日有人烧香,怪乱怪烦的,若华干脆就去瓦舍勾栏闲逛。

      逛着逛着,她到动起了闲心。

      第七十四章 小旦白老鼠

      招娣裁了新衣,还选了几样素淡的银制首饰,她打扮好,到不为别个,只为让人高看一眼,莫要小觑了她,连带着也小瞧了翁翁。

      走到门前推门而入,里面只听见有男女老少在争论,琵琶声,锣鼓声偶尔响起。

      她吸了口气,压下紧张,推门而入,看她进来,两个古稀之年的老人连忙扯着她坐下,齐声问:“招娣快来听听,看我们二人唱的如何!”

      招娣连忙应了,翁翁不在,可她不能丢翁翁的颜面,更何况,方妹妹出了大价钱办这个戏社,要是办不好,把她卖了都赔不起。

      方若华前些日子无聊,去勾栏瓦舍之类的地方耍,可那里的说唱艺人们不合心意,说的极为老套,总慢悠悠的,说给老人听还好,她却不喜欢。

      正好,招娣整理了王老丈写的话本,当初得了字灵,方若华也是心痒,手也痒,简直思泉涌,整日扑在桌案前写话本,一口气写出好几个很精致的本子。

      现在本子都在,就差有人来说。

      如今的说唱,不过是从唐时俗讲发展而来,很是粗陋,想要说自己写的本子,还需要一定的培训。

      还有戏,此时只有写说唱,缠令之类,形式颇为单调,京剧之类,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出现。

      想一想,市井繁华,没有宵禁,人民安居乐业这娱乐圈,其实大有作为,她出资,招娣出力,不必她多费心劳累,就能赚出一笔,虽说不缺钱,她做什么都能报销,但谁又嫌钱多?多赚的银子都是自己的,不能报销的物件也能随意购买了。

      方若华如今大气得很,到了北宋也很能土豪一把,说做就马上开始。

      ÕÐæ·¹ûÈ»²»´í£¬ÐÔÇé¼áÈÍ£¬ÓÖÓÐÄÜÁ¦£¬×öÊÂÀûÂä¡£

      她有王老丈的关系,邀了不少勾栏瓦舍的名艺人过来,还有些虽然过气,却徒子徒孙众多的老人,很快就按照方若华的要求,说了几回书,人家有经验,其实只要稍稍提点,就能说得极好,方若华自己听过两次,很是满意。

      不过戏到要麻烦些,毕竟现在连弹词都只是有个雏形,好在这个方若华懂,当年她在民国,那也是戏园子里的常客,京剧、昆曲,张口就来。

      而且,眼下的艺人们基础功都有,很扎实,至少比她扎实得多,稍作点拨便行,再说,这是闲来打发时光而已,并不着急。

      并不急的方若华,优哉游哉,结果短短半月不到,土地戏社的整个班子,就名动了大半个开封城。

      那日,天气略阴,天上落下细雨,雨水打在青石绿瓦上,方若华坐在凉亭里赏雨,桌子上铺着宣纸,宣纸没有裁,一层层折叠到巴掌厚,纸是宫里送的,都是好纸,闻起来清香扑鼻。

      正冲着大门的台子上,两个艳装彩衣的女子轻吟浅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方若华听唱腔,觉得还不错,有那么点儿味道,她在民国多年,早听惯了这个,爱得很。

      眼下这座用来养戏班子的宅院,就在土地庙旁边,是她把两处宅子买下来打通改建而成,用最好的石料,最好的工匠,一处一景,相当舒适。

      东京人生活悠闲,此时门外就有不少闲来无事的老少或蹲或坐,蹭戏听。招娣很不喜欢,其他艺人们也琢磨着用些法子制止,只是人家又没到家里来,他们也没办法去轰赶。

      方若华也却不怎么介意戏提前泄露,反正准备排很多出,而且正式演出时服装,布景,各类道具的作用才是最大的,并不是光看唱腔。

      再者说,练习的时候都是反反复复来,一段排演得不错,再来下一段,有时候一天就只是一小段,在外头听一耳朵,又能听出个什么?

      至于屋顶上那位武艺高强,风流倜傥的白少侠,方若华就管不了了,人家踩着开封府府衙的屋顶来去自如,包拯都不管,哪里有她置喙的余地!

      今天下着雨,也没挡住白少侠的兴致,一壶清酒,一叠糖醋鱼,边吃边喝边看戏,今日正好是安娘的杜丽娘,白玉堂最是喜欢,其实张三七唱得也好,只是身段比不上安娘柔,毕竟安娘是真正的女人,又擅舞。

      张三七和安娘是师兄妹,都是招娣玩得极好的小伙伴,早年他们师父故去,留下两个孩子,是王老丈帮衬扶持,这才熬出头,有些许名声,能混碗饭吃。

      此次招娣相邀,两个人二话不说就投了方若华,按照戏班子里那些老人们的话,这都是知恩图报的好后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4: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