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特么还是个孩子呀!
第三十二章 石通
第三十二章石通
赶紧跳到一边,嘴里喊道:“大叔!你这是搞什么鬼?!”
怪大叔恭恭敬敬地从腰里摸出一件东西递上:“公子莫急,你我不是外人,你应当识得此物!”
苏油一看跳得更高:“哎呀你还敢偷我东西!哦不对”
劈手将怪大叔手里的东西夺过,再从自己书包里摸出一物来,却是两把一模一样的小折刀。
苏油不由得问道:“石家村亨之老头儿,是你何人?”
怪大叔恭恭敬敬说道:“公子所言,正是家祖。”
苏油说道:“你赶紧起来,我不习惯有人跟我跪着说话。”
怪大叔起身,躬身道:“公子请随我来。”
两人转到后院,怪大叔指着一团海绵状的物体说道:“公子请看,这便是家父依公子之法,制得的云钢。”
苏油捡起一根铁棒,敲了敲那团蜂窝状钢铁:“铁性如何?”
怪大叔眉飞色舞:“当真神品!此钢应该就是蜀汉蒲元所制得的那种,水淬之后坚硬非常,家父所制两柄硬是好,可以吹毛断发。”
苏油一脸工科狗对小白的不以为然:“吹毛断发,那是研磨技术高超而已,跟钢质关系不大,你别说外行话。”
怪大叔躬身道:“是是,不过此钢钢质之好是我平生仅见,这是绝对没问题的。”
苏油笑道:“石老头是第一位愿意相信我一个小孩子言语的人,这点好处,该是他应得的。”
刀具这玩意儿如今很夸张,一把普通的杀牛刀,价格都在两贯以上,达到云钢的钢质,和玉瓷一样,那是有价无市的宝贝。
怪大叔说道:“家父前日命人给我送话,说道公子已至眉山,又言公子潇洒慷慨,诸般神奇,迨有天授,有古人之风,绝非一般人物。命我如果遇到,当以师事之。”
说完又噗通一声跪下:“家祖所命,石通不敢违拗,望小公子收我为徒。”
苏油又赶紧跳开,拼命摆着手道:“大叔,别别别,我这年纪,如何当得你师父!”
石通说道:“小公子不必过谦,你和我们石家小姑奶奶同辈,自小青梅竹马”
苏油赶紧出声制止道:“打住!呃你说的是你们村石薇小娘子?她没受我连累吧?哎哟怎么还跪着,赶紧起来!”
石通说道:“小公子不收我为徒,石通不敢起来。”
说完眼珠一转:“只要您收下我,我父亲那边自去为公子解说。小姑奶奶现在还被关在祠堂里,不过我父亲是族老,在族里有话事之权,现在云钢一出,再加上我们师徒的关系,那就坏事儿变好事儿了”
苏油翻着白眼,嘘了一口气:“行了行了,答应你了,赶紧起来吧。先派人去石家村,让你父亲把石薇救出来!”
石通这才站起身来,拍了拍膝盖:“就知道小公子是个会疼人的”
说完又叫铺子里的人去买点心果品,这边给苏油用蜂蜜调水,前前后后一通忙活。
苏油被石通巨大的身影晃得眼晕,制止了他:“不要忙活,且坐下来说话。”
石通这才恭恭敬敬地拖条凳子来坐了。
苏油问道:“这铜铁也是朝廷专榷,我想问你这铺子,是如何运作的?”
石通得意地说道:“我石家虽然在眉山城势力不彰,然出自西平郡开国公府浚义侯一支,祖上乃武威郡王。”
靠!官五代富四代!演义中长胜威武王石守信的后人!
这娃真是宋太祖的铁哥们儿,一直跟着太祖东征西讨。
黄袍加身他是首倡,杯酒释兵权也是他第一个主动上表辞职,然后太祖征高粱河大败,又是他第一个跳出来自觉背锅。
他儿子浚义侯石保吉,娶的是宋太祖次女延庆公主。
这样牵扯起来,没事跟在自己【创建和谐家园】后面喊小油哥哥的那个鼻涕虫,竟然还和如今宋室有亲戚关系?!
不过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石家人,除了低调还是低调,毕竟当今天下是太宗一脉。
而且再等几年,巨商豪贾只要拍出五千贯,边缘宗室都能卖女为妻,这点皇家血脉,在有钱有势的人眼里,也就那么回事儿。
就见石通继续说道:“虽然我朝铜禁甚严,但是我眉山辟处西南,用的多是大理铜,朝廷也管不到这里。”
“而铁器更是每个地方都要使用,因此只要缴足本务榷额,加上石家的一些背景,弄点铁制造些农器,也是不碍的。”
宋代的榷政,对朝廷来说,不算坏事,毕竟能在冗兵冗官的大环境下支撑那么多年,靠的就是税赋和国家专卖。
盐,茶,矿政的好坏暂时先不去说它,不过这铜政,实在让人有些蛋疼。
立国百年,商品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后,铜币不敷使用了。
怎么解决?宋朝的办法是全部收归官府,甚至连民间用铜都加以严格限制,铜器除满足官员,寺观,宗室使用,以及古代文物,其余通通列为禁品。
然后完全不考虑实际价值,强行定价,导致官府一套价格,民间一套价格。
宋初官府从民间收铜,每斤才一百文钱。
可一贯铜钱,理论上也就一斤,史书上常写的官员犯错,罚铜几斤,在北宋,指的就是几贯。
十倍的价差,清楚明白地说明了所谓专榷的本质残酷而粗暴的资源占有和掠夺。
光在四川,这就导致了好多的问题。
第一,向夷人买原铜,因为价格不高,夷人便不愿意出售。
第二,官员通过特权,百钱买铜一斤,熔化后制造成铜器,便能卖到近一贯!简直就是暴利!
第三,州官敢放火,百姓就敢点灯,于是纷纷化钱造器,私铸泛滥猖獗。
第四,坑户利薄,不但不可能积极,还只可能大量掺假,矿砂加泥土一起掺进去卖给官府,总要有少亏!
因此纵然法令森严,无奈上下一心,造成这所谓的铜政,简直就是笑话。
而与铜政息息相关的,那就是钱政,一国的经济基础。
最后的问题就是四川没钱用,大家一起玩纸币,铁币。
想着这漏得如同筛子一般的大宋,苏油叹了一口气:“要是我们向大理买铜,朝廷会管吗?”
石通皱眉道:“管倒是不管,问题是买回来只能卖给官府,这就成了高买低卖,亏大发了”
苏油转着眼珠子:“要是说买过来的本身就是铜器呢?”
石通眼前一亮:“要是本身就是铜器,那就没有原铜差价问题了,当舶来商品倒手也行,可新问题又来了,他们做的铜器实在粗劣,买家不一定看得上啊!”
苏油贼笑道:“看来这其中,蕴含有极大的商机。不过等有机会再说吧,现在还是先说炼钢。小作坊,用团钢法最好,这法子你可习得?”
石通想了想道:“我眉山石家,以冶锻为业,公子所说的团钢,是否以熟铁包裹粗钢,泥封冶炼,最后去除杂质,得到精钢?”
苏油说道:“正是此法!我眉山水中的铁砂,质地精纯,冶出的云钢,只需要调整碳含量,便可以得到精钢”
石通疑惑道:“家藏的冶炼书籍说,木旺生火,土旺生金,而火可克金。是故熔冶之道,乃以火逼土,而促金出。其后淬之以水,逼发金中火气,唯精金得存。师父所说的碳含量又是怎么回事儿?金内含碳,那应该是火气逼发未足,进而郁木于金中,这,不对吧”
第三十三章 账本
第三十三章账本
苏油无语:“你说的这个也是道理,不过是最粗浅的东西,如果你说木生火,那我告诉你水也能生火你信不信?光也能生火你信不信?又如土生金,然土亦生盐,生矾,生陶,生瓷,这又怎么解释?”
“我们只从现在的经验出发,就以云钢为例。我和你父亲先将石炭炼去硫气,得到纯碳,质地比木炭细密,是为焦炭。”
“然后用焦炭和纯铁河沙混合,再鼓以风机,用高温火力冶炼。”
“两者质地皆精纯,因此所得之铁甚精。之后助以硼砂,你父亲试过,十锻而不能去一分,他说天下粗钢,无有精于此者。”
“好了,那现在所得云钢,成分就只有碳和铁,如果继续捶打折叠,去除碳质,粗钢质地刚开始尚且坚实,可随着冶锻继续进行,钢中之碳所失过多,便开始绵软,渐渐成为熟铁。”
“将熟铁剪成小片,复用焦炭炼之,铁中的碳又被重新补足了,便可以再次得到云钢。”
“如果用石墨陶锅熔炼熟铁,则淬火之后铁性不变,如果加入纯净碳粉密封冶炼,则可化铁为钢。由此可证,钢铁两者所差者,唯碳而已。”
说完一幅师父模样地拍了拍石通的大腿:“你要不信,大可以用这块云钢试试,便知我所言为是。”
石通还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苏油这套理论,完全打破了他从家族继承的理论体系。
苏油笑道:“刚刚我教你的渗碳之法,其实又是另一个明证:螺栓螺母的车丝,如何从铁质变为钢质?不就是因为包裹了一层碳泥,煅烧之后渗透进去的缘故吗?”
“一时不信没关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点没错。不过耽误之急,是先把要的东西弄好。”
石通这才丢开烦恼,说道:“师父所言定然可信的,要不然我父亲也治不出如此锋锐的刀片。”
苏油说道:“其实这刀片性能如此之好,还要沾另一种元素的光,不过这话扯得太远了。对了,你家小娘子喜欢兵刃,我早答应要给她弄一把好刀的,你能搞到绿矾不?”
石通惊道:“师父长疮了?”
苏油不高兴了,翻着白眼:“你才长疮了!给我准备好就是。”
石通笑道:“这个看师父你用量多少,少的话找药铺,多的话,那得找税监,这事情也是他的正管。”
苏油说道:“先来两斤试试。”
石通说道:“绿矾未见风时晶莹剔透,但见风便易碎成末,税监收到一般会赶紧运走,估计存货不会太多。不过几斤随便都能搞到。”
苏油说道:“我不挑剔,粉末的也行。对了,蜂蜡你应该有。”
石通嘿嘿笑道:“别人来没有,师父您来是有的。”
苏油小脸绷着:“没说的,偷铸铜器,你跑不了了!这事情应景了就是麻烦,你跟你父亲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去大理境内,跟人合伙弄个铜矿,然后直接做成铜器,再从那边过来”
石通顿时喜笑颜开:“师父为了我家小娘子,可真是跟我们一条心,这是殚精竭虑了”
苏油莫名其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把我的三角板,直尺,都抹上蜂蜡,我带回去让于工加工去。”
说完又道:“螺钉螺母的原理你已经懂了,那就自己想办法做小一些,我明天再来安装圆规。”
石通赶紧说道:“等一下师父,你要做的工具肯定是好东西,我给自己也备上一套!”
苏油哈哈大笑:“你倒是聪明!那【创建和谐家园】脆下午再来拿。”
回到书坊,这里的雕版车间已经热火朝天。
没说的,因为石膏翻模和卡尺,小尺的应用,使得陶码制作立刻变得高效起来。
雕版是现成的,直接将雕版翻成泥版,然后用标尺精确画出分割线,用丝线切割,晾干后分离,然后用卡尺精确测量,打磨成统一尺寸。一天下来,一个工坊,便能翻出上万枚!
反而是老于一家,修补泥码耽误些进度。
最好用来翻版的,当然就是程夫人给苏油的两部字典,唐韵和广韵。
这两部书,收集了几乎所有文字,同时还有小字注释,这就是大小码都有了,而如之乎者也这些常用字码,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这要是慢慢雕刻,怕是十年都积累不出这么多的字码来,现在,老于估计三天就能搞出五六万枚!
程文应乐得都快不行了,这效率上哪儿说理去?我贤侄真乃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