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苏厨》-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在指挥李妈和周大厨做泡菜!

      ´¨ÄÏÌØ²úµÄ´ó½æ²Ë£¬Éú½ª£¬×òÌì¾Í¸øËÕÓÍÈÃÊ·´óÔÚ²ËÔ°Àï¸ãÁËÒ»´ó¶Ñ£¬ÏÖÔÚɹµÃÄèÄèµÄ¡£

      看着苏油用大罐大罐的雪盐调制盐水,程文应挺心疼。

      不是心疼钱,是心疼之前花的那些功夫。

      第二十六章 新酒

      第二十六章新酒

      李妈和大厨倒是很开心,大厨已经照苏油所说,买了一大堆长白毛的豆腐。

      长毛的豆腐能吃,大宋人已经知道这个,不过都是油炸了蘸料吃,现在小少爷要做的,好像不一样。

      官酒坊的酒糟,一文钱一斤,苏油也让厨子拉了五百斤过来。

      ¾ÆÔãÀïµÄ¾Æ¾«Æäʵ»¹Óв»ÉÙ£¬ÕôÁó·¨ÏÖÔÚ»¹ÔÚ̽Ë÷½×¶Î£¬Ô¶Î´³ÉÐΣ¬åØÂÛÆÕ±é¡£

      不过苏油不存在,在农村这么多年,老乡每年的包谷酒,米酒,红薯酒,喝了不老少。

      老烈了,好些都在七十度左右,还净喝一两的杯子,每次苏油都要被老乡们灌得烂醉。

      程家的大厨是做过大席的,每年年底东家答谢工头工人,那都是要摆上好多桌,因此大型装备都有,不过主要是陶器。

      在厨房后边的坝子上搭上临时灶台,大锅烧上,大木甑子摆上,酒糟倒进去蒸上。

      盖子是陶的,内层挂了釉,这也是史家陶坊测试观音土釉的实验品,苏油加了芒硝作助融剂,效果又提升了一层。

      盖子顶部有一根弯陶管,接着一根长长的干竹管,用陶泥密封,竹管打通了节,里边打磨光滑,一端削尖,用来接酒。

      很快,蒸汽在竹管中凝结成水滴,滴入一个细口坛子中。

      蒸了一锅,替换酒糟,将之前得到的酒水也重新倒进去,继续蒸第二锅。

      如此轮换,坛子中的酒液浓度越来越高。

      蒸到第三锅,苏油尝了尝,按前世的口感,已经接近六十度了。

      苏油说道:“差不多了,厨子大叔,便照此办理,三锅合一坛,我先去睡了。”

      大厨尝酒已经尝得满脸通红,兴奋无比:“杀人放火的营生啊!简直就是抢钱呢少爷,您就瞧好吧!”

      回来和李妈做好泡菜和酸菜,泡姜放下面,芥菜包上姜片扎成小把放上面,倒入盐水,摇匀让气泡逸出,盖上口盘,扣上坛盖,边缘浇上一圈水,总算是搞定了。

      和李妈回到房中,看了看案头上两部韵书,苏油叹了口气,吹熄灯睡了。

      次日起来,三个黑陶细口坛子摆在屋檐下,里边装了三坛清冽的酒液。

      今天早上周大厨【创建和谐家园】了,还在呼呼大睡。洗漱完毕,李妈便去做饭,苏油则打开昨天伯爷送回来的包裹,将牙刷和牙线给程文应和八娘送去。

      包裹里还有一把小折刀,是后世肥后守折刀的经典款式,铜片折叠起来作为刀柄,刀片后方有一个快开鳍,压动快开鳍,刀片翻出来,三层复合锻打,烧刃纹非常明显。

      刀锋打磨得异常锋利,闪着青盈盈的幽光。

      铜皮上歪歪扭扭錾刻着三个小字:“硬是好!”

      苏油不由得哈哈大笑:“这石老头!”

      回到厨房,将酒倒出一小碗,用盘子拌了雪盐和十三香粉,用折刀新削了一双筷子。

      折刀当真好用,钢质也是绝佳,当真不负其名。

      削好筷子,收起折刀,苏油拿筷子夹起毛豆腐,先在酒里裹了一圈,又在十三香盐粉里裹了一圈,放进小泡菜坛子里。

      李妈在一边熬粥,见状说道:“小少爷也是干惯了粗活的,今年才五岁呢,不得四岁就开始上灶台啊?穷人家孩子都舍不得呢。”

      灶火映在李妈脸上,苏油看到李妈满脸爱怜的神情,感觉有一分圣洁。

      手里不停,苏油笑道:“本来就不是富家,可龙里庄子上,也就是解决温饱而已,李妈你别拿我当什么精贵人。”

      说完又道:“不过上灶早这事情,谁也怪不着,只怪自己贪嘴,吃不惯伯爷做的东西。”

      李妈不乐意了:“少爷就是精贵人,娘胎里带出来的精贵!昨天回家,家里那口子对少爷赞不绝口,你做的那些物件,家里的说几代人就没见过这么精细的。”

      说完又夸道:“谁家五岁少爷,有这等做派气度,五百贯钱说不要就不要?别家孩子,给块饴糖,爹妈都记不得了!”

      苏油将几个小坛子装满,盖上盖子,在口沿上加上水,搬去架子上放好:“不至于这么夸张,要是史世伯给我块饴糖,我说不定也什么都忘了。”

      “真要了那五百贯啊,史家可得好久缓不过气来。换得陶瓷坊三成股份,方是长久之道。”

      说完嘱咐道:“李妈,所有泡菜坛子,每日需要擦拭,口沿里的水不能干,每隔几天要吸干擦净换新水。还有最重要的,筷子要单用,一点油星不能碰。”

      李妈认真的记下道:“知道了,放心吧少爷。”

      这时八娘过来:“哎哟小幺叔你怎么在厨房里?!李妈,阿爷让我来问问,早饭什么时候好?他赶着吃过饭去陶坊那边呢。”

      说完抽着鼻子:“什么味道?酒吗?”

      接着就见到了案上的酒碗和盐粉,还有没用完的毛豆腐。

      端起酒碗闻了闻,八娘顿时大怒:“小油!你拿着这酒做毛豆腐吃?!你哪来的钱?!”

      苏油说道:“没花多少钱,昨日嫂子给了我五百文钱,我想我拿着也没用,直接让厨子大叔买了酒糟,准备给可龙里乡亲们送去。”

      李妈也赶紧解释:“这酒是少爷让厨子从酒糟里边蒸出来的,这不忙活了一夜,厨子才去睡了,因此今天的早饭由我来做。”

      八娘狠狠瞪了苏油一眼,端起那碗剩酒:“跟我来!堂堂苏家小少爷,老喜欢往厨房里钻,成什么话!”

      苏油也不生气,笑嘻嘻将碗接过来,将残酒倒进坛子,将碗洗净:“拿这做毛豆腐的残酒去孝敬姻伯,那是不敬,那边三个黑陶坛子里都是。”

      °ËÄï±§ÆðÒ»¸ö̳×Ó£¬·ÉÁËËûÒ»ÑÛ£º¡°±©éåÌìÎ¡±

      出了厨房,苏油想起一事,又探回头:“李妈,剩下那点豆腐炸了,洒上点香盐端来,算是添一个菜。”

      八娘一跺脚:“还不赶紧跟上!”

      苏油对着李妈一吐舌头,笑嘻嘻地去了。

      李妈一边将豆腐端过来一边笑,少爷虽然聪明,可毕竟还是小孩子啊。

      来到堂屋,就见到程文应正在拿牙线剔牙,老婶正在做针线。

      牙线制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根牙签粗细的小竹签,拿丝线拉成弓型,然后用丝线剔除牙缝里的牙垢。

      见到苏油过来,程文应笑道:“牙刷牙线,都是不错的小东西。诶,八娘你抱一个坛子干嘛?”

      八娘将坛子往桌上一放:“小幺叔真是一刻不消停,昨晚一夜让厨子又弄出样物事。”

      程文应都已经习惯了,反应平静:“哦,又是什么东西?”

      八娘说道:“酒。”

      苏油笑道:“忘了告诉姻伯了,那就算今天的一个惊喜吧,不过这酒更适合三四钱的小杯小壶,今天去瓷坊,就给姻伯烧一套酒具出来。”

      将酒坛子打开,顿时酒香满屋。

      老婶惊讶地抬起头来,程文应也再淡定不了了:“这这是什么酒?”

      苏油让八娘倒了一小点出来:“饮酒是雅事,现在的器具诸般不合适,姻伯浅饮即可,再说今日还有好多事情呢。”

      “这酒啊,本是我见酒糟便宜,准备买上几百斤送去可龙里做食料的,结果一看里边酒还多,便想着将它们蒸出来,结果便得到了这个。具体名称还没起,姻伯看着赐一个就好。”

      程文应接过来就急急的轻品一口:“妙极!色比凉浆犹嫩,香同甘露永春,此酒就名为永春露,贤侄你看如何?”

      苏油笑道:“姻伯赐下的名字,自然是极好的。”

      程文应两手四个手指卡着碗沿,转着看里边的酒水:“此酒,很难得吧?”

      苏油说道:“回姻伯,其实真不难,三锅剩酒糟,便能蒸得一坛。”

      程文应大惊:“那这就是杀人放火的买卖啊!”

      苏油一脑门黑线,怎么程家家主厨子都是一个口径!

      第二十七章 定价

      第二十七章定价

      想了想,苏油看着程文应小心问道:“姻伯这酒,你给估个价钱?”

      程文应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此好酒,若是器具精美的话,当得四贯一瓶。”

      苏油都傻了,这就是眉山市面上顶级酒的价钱,可人家那是加了高额运费税费的!喃喃道:“贵了点吧?”

      程文应看着酒摇头晃脑:“闻闻这满屋的酒香,就知道这价钱真不贵。贤侄你看,铺子里一套汉书,定价是五贯,难道一瓶这样的永春露,还抵不得一部汉书?”

      这么一说苏油就明白了,值,四贯,必须的!

      后世一瓶一五七三,那得买多少书?!

      程文应接着又道:“酒这东西,之前在川峡,和盐茶一样,都是听民自便。前几年朝廷见利,便开始专傕。要获酒利,需与官府扑买榷额,然后才能酤卖。”

      说完拿手指头点了点那酒坛:“不过搞了这几年,行情是越搞越差,相比每年那点榷费,浪费极多而见效无余,应付酒坊本务都艰难。”

      “县令找我谈过几次,话里意思是想变相地恢复旧制。既然贤侄精通此道,要不,老夫就送你一座酒坊如何?”

      苏油赶紧摆手:“不敢劳动姻伯。这也太麻烦了。”

      程文应笑道:“其实不麻烦,而且我也有好处,我在这些地方上帮了州县,州县自会在其余地方给我找补。”

      “官酒坊无人扑买,是因为那酒实在太普通,一年五百贯的费用,夹在嘉益两大酒产地之间,不太好挣得出来。”

      “不过贤侄这永春露一出,那就没有这问题了,到时候四方酒商蜂拥而至,眉山城又要有一场大热闹。”

      “贤侄你不要拒绝,日后你要读书,交游,没有产业支撑,那是肯定不行的。”

      说完如同一只吃到鸡的狐狸:“不过这法子可不能先让官酒坊知晓,须得有个遮掩才行。”

      苏油一副认真的小模样:“来眉山有几天了,苏油就想着怎么帮助一下可龙里的乡亲们,这些酒糟,是准备通过水运发往可龙里,让乡亲们养鸡养鸭,养猪养鱼的。”

      程文应一合掌:“好,这就合理了!没有只照顾城中百姓不照顾乡党的道理。这本就是修身齐家的应当应分。”

      “码头的善棚已经搞起来了,那就正好两事合作一事,我再助贤侄一批禽苗乳猪,算是造福乡梓,积累功德。”

      说完又道:“不过你现在还小,这酒坊暂时没法安在你的名下。”

      “等今年我们将酒坊拿下来,就让你嫂子替你管着,挣来的钱也给你存着,以后等你有了媳妇,再作为你媳妇的添箱最好。”

      说完自己都想着有趣,不由得哈哈大笑。

      苏油也不再客气,恭敬的躬身道:“那侄儿替乡亲们感谢姻伯了。这酒本就还需要窖藏后才风味柔和。我们可以先定期收购官酒坊的酒糟,蒸出酒后便窖藏起来。”

      “等拿下扑买权后,我们再开始发卖,以后的废酒糟便送往可龙里作为食料。”

      “鸭子长得快,今年春节,家家应该就能吃上鱼鸭。到得明年,那就家家饭桌上都有鸡豚,这都是姻伯的眷顾。”

      程文应笑道:“自家人无须客气,你帮了老夫这么多,老夫可算能回报一二了,要不然,老脸都没处放去。”

      这时炸毛豆腐端了上来,苏油笑道:“姻伯赶紧就着这永春露尝尝,这可是下酒好菜,滋味那是一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0: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