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试烧出来的大部分瓷片,通体洁白,只有少量带着淡淡的粉红,那是杂质没有除尽的关系。
这是一种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瓷品!
当前一般的瓷器,除了钧窑稍微好点,其余大多胎色灰暗,说明内部质地酥松,主要靠釉色装点取胜。
而这一款瓷片,内部熔融的玻璃化效果绝佳,通体洁白如雪,晶莹细密!
这样的胎体就如同一张白纸,施加上不同的釉料,立刻就能得到各色精瓷。
苏油却挑剔无比,叫醒了傻子一般的二人,接着烧制后边的两炉。
然后和史大一起给所有的瓷片进行鉴定。
即使最差一级的瓷片,都能轻松在陶罐上划出痕迹,这样的坚硬度,别说陶器了,即使现有的所有瓷器中,都难有企及。
细如玉,坚胜钢!
剩下的,就是在瓷片间相互比拼,再考虑到收缩比,粘性,加工难度,综合起来,最后定出第一炉第十五号瓷片的配方作为胎体配方。
至于第三炉第三号瓷片配方,在高温下呈现出完美的融釉,可以作为新型釉料的基础配方。
苏油对二十七娘笑道:“大家看,选料配料更加精准一些,加工手法更加细腻一些,实验再科学一些,所得便会更加精良。”
二十七娘和史大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点头如捣蒜。
苏油说道:“二十七娘,我和八娘的事情就完成了,印料的配方,我们选定第一炉第十二号。”
二十七娘一把拉住苏油:“不准撒手!你必须把瓷器给我烧出来!”
苏油说道:“现在这些就是实验品,对付字印基本没问题,可烧瓷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泥料不经过陈化,达不到最佳制瓷效果,你们是行家,应该清楚这些的。”
史大无比激动的对苏油拱手道:“小少爷,就是说,这瓷还有提升空间?”
苏油说道:“那是,而且可以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窑口保温,比如进气预加热,这些方法可以提升炉温”
“比如酸洗,可以提纯石英砂”
“比如观音土去杂质”
“比如配方继续细化调优”
“比如用试纸精准测量酸碱度”
“比如研发喷釉器,走和建窑相反的路子,让釉层尽量变薄”
一通话语,说得二十七娘和史大两眼直冒圈圈。
苏油心里却在暗自叹气,这玩意儿是欧洲在玻璃工业大发展后,自行研制出来的唯一瓷种,即便如此,其薄度也达不到中国影青瓷的程度,虽然也能透光,但是影青因为薄如蛋壳,所以在透光度上,能甩出它几条大街。
它的好处在于,坚硬,白皙,呃,如果易量产算好处的话,还可以加上这一条。
要是地上有缝,二十七娘现在一定恨不得钻进去。
看着苏油一脸的淡然,遗憾,还有一丝丝不以为然的表情,二十七娘就知道,家族这座引以为傲的陶瓷坊,以及刚刚那些绝佳的瓷片,在他的心目中是什么分量。
都说小孩子不会骗人,但正因为如此,让人更加的受伤。
收拾好乱七八糟的心情,二十七娘轻叹了一口气,找来一个盒子,垫上细麻布,将所有瓷片编上号,一片片珍而重之地收纳进去。
苏油看到二十七娘失落的样子:“二十七娘,你知道我说的都是实话。”
二十七娘说道:“我知道,看你这两天所作的事情,我已经明白了。”
苏油不由顿了顿,安慰道:“江卿世家,素来都是一体,我们慢慢来,一步步改进吧。”
二十七娘惊喜地抬头:“真的?小油你答应帮我?”
苏油无辜的道:“我本来就没有说不帮你啊,不过事情千头万绪,一时理不出一个章程来,需要好好想想。时间嘛,估计三五年内能将工艺成型,以后的探索,那就是永无止境。”
“而且这也不是仅仅关系到制瓷,还涉及很多相关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涉及很多很多的产品,产业。”
“技术怎么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研发技术,改造设备。因此我们只能一步步慢慢积累。”
“以商聚财,以财成技,以技扶产,以产营商,然后保持技术代差。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十七娘对着苏油轻轻一福,嘻嘻笑道:“小油真大丈夫也,但有所命,奴家莫敢不从。”
苏油笑道:“那我们先把卤牛肉吃了再说!”
卤牛肉已经入味了,让厨娘逆着肌肉纹理薄薄切成大片,一份就这样吃,一份拿蒜汁芹菜碎花椒香油精盐拌成凉拌,再添几样时令菜蔬,就是一顿。
大宋现在的卤肉,其实更类似于黄焖肉,现在苏油十三香配方搞出来,能用到的地方就多了。
这配方苏油交给了八娘,以后的码头慈善事业,也由八娘来掌握。
交待完史大按照十二号配方开始锻泥的工作,八娘和二十七娘带着苏油回城,两人还要去码头看管善棚的搭建。
苏油则赶去找程文应,陶泥工作取得巨大进展,雕版彩印工作就又可以改进了。
跑进书坊,还好,仨老头还剩俩,老韩去搞颜色调配去了,程文应和老于在对着一块现成的雕版比比划划地商量。
见到苏油进来,程文应热情招呼:“贤侄,你要的石黛已经拿来了,我让药房用新法制成细粉,你看看可还合用?”
苏油打开看了一眼,很满意,盖上盒子说道:“姻伯,回来路上,我又想到一法。”
程文应的脑袋又有些发紧,感觉过惯了慢生活的自己,要跟上这贤侄的思路,实在有点吃力,不由的拿手按着太阳穴问道:“贤侄又有何想法?”
苏油说道:“陶坊那边瓷印方子已经成功了。”
程文应惊喜道:“这么快?!赶紧给我看看!”
苏油这才想起所有试片都被二十七娘收走,尴尬道:“呃,都在二十七娘那里,没有带来。”
说完又摆手:“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到一个方法,可以加快套色画版的制作。”
程文应奇道:“还能有何办法,不就是慢慢雕?”
苏油说道:“我们不是有现成的雕版吗?将雕版刷上蜂蜡,用石膏泥填充,可以得到雕版的翻模,然后在翻模里压上陶泥,等陶泥干燥后,去掉石膏,就能得到泥版。”
“虽然比原版粗糙,但是有个好处就是方便快速。翻出需要的单色版数,去掉每一色版上无须的那些部分,再精细地雕镂修补,总比现雕泥板快很多。”
“等到修整完毕,送入窑中烧成瓷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程文应高兴的直拍大腿:“照啊!这便是朝廷以钱母制币的道理啊!”
老于早就对苏油佩服得五体投地:“小少爷当真是神童,老朽佩服之至。”
程文应说道:“走走走,现在就去陶坊看看。”
苏油笑道:“这个倒是不用急,你们继续敲定细节,先用石膏翻翻看,陶泥那边还要锤炼,也需要时间。我去纱縠行学韵学去了。”
看着苏油小小的身影跨上街,程文应才收回目光:“恨不能再有个女儿啊”
老于在后边贼笑:“老爷,赶紧再纳一房,其实也还来得及。”
程文应扭过头来:“滚!等下,这石膏倒模你会不会?”
老于说道:“哎哟!光顾着高兴了!老爷赶紧把小少爷叫回来吧。”
于是苏油刚刚坐下,又被程文应抓了出来。
现在豆腐已经普及了,石膏的应用苏油以为已经非常成熟,没想到于工连这个都不会。
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
第二十四章史洞修
于是苏油又只得指挥工人们分成三拨。
一拨在雕版上刷上蜂蜡作为脱模剂,钉出一个框子将雕版框住。
Ò»²¦½«Ê¯¸àìÑÉÕ³ÉÊìʯ¸à£¬È»ºó¹ýÄë¹ýɸ£¬È¡Ï¸Ä©µ÷³Éºý×´¡£
第三拨人将生丝绞碎,调入石膏糊中和匀作为加固纤维,最后将石膏糊仔细倒入雕版框中,刮平定型。
等待石膏干结后,去掉边框,取走雕版,石膏倒模便制好了。
有了游标卡尺和精准尺,老于对套印的精确性非常有信心,狮子大开口要搞出五色套印技术来。
于是苏油一连制出五个倒模,老于如获至宝般拿去制版工房精加工去了。
教会工人干这个,苏油刚跑到纱縠行坐下,喝了两口水还没来得及说话,程文应又跟来了,苏油你还得跟我回去,史家家主史洞修到访,有事情与你商谈。
苏油抱歉地看着程夫人:“嫂嫂,今天看来是学不成了”
程夫人看着眼前的一老一小,拿手揉着额头:“去吧去吧,小油你现在心念不纯,反正都学不进去的。”
跟嫂子道了歉,两人一起又回到了书坊。
程文应做势作态,进门就道:“史公,你可耽误我贤侄进学了。”
史洞修是个干瘦老头,对程文应拱手道:“实在抱歉,此事过于重大,老朽也只得叨扰贤侄一回。”
说完将那个试片取出来:“程公,看看这个。”
程文应见到雪白的瓷片:“这这是瓷片?怎地如此细白?”
史洞修讶异道:“程公还不知道令贤侄做得好大事体?!”
说完将十五号瓷片取在手中,左右看了看,以瓷做刀,便向桌上的茶杯击去。
程文应大惊,脏话都飙出来了:“老子的越窑”
话音未落,越窑瓷杯便被击为两半。
史洞修似乎还嫌效果不够震撼,继续将瓷杯当当当击成碎片,才将白瓷片交给程文应观瞧。
白瓷片几乎毫发无损,只在边缘崩了几个小口。
程文应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这这”
史洞修说道:“越窑杯子而已,一会我让下人送一套来赔你。”
程文应惊魂未定:“这瓷片怎地如此坚实?等等你今日如何这等大方?瓷公鸡转性了?”
史洞修叹气道:“这只是半成品,配料瓷方均为贤侄所创,老朽怎敢欺夺。”
˵Íê´ÓÐäÖÐÈ¡³öºñºñÒ»ÞûèúƤֽÀ´£º¡°Îå°Ù¹á½»³®£¬µ±Ò×ÏÍÖ¶´Ë·½¡£¡±
现在川内交钞纸质优良,印刷精细,仿造困难,又以钱库本金作押,非常坚挺。
苏辙后来曾经回忆过,现在的交钞,商贩因贪图携带方便,甚至偶有愿意花一贯钱来交换一贯钞的。
这笔钱,足够让苏油一步迈入小康了。
苏油却没有接:“世伯,其实瓷泥配方,制作手法,二十七娘已经尽知了。”
史洞修拿着交钞的手都在颤抖,脸上笑得比哭还难看:“正因如此,老朽才心如刀割。这就是先上船,后交费,船至江心,不得不为啊。”
“前日小女传来贤侄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老朽平生奉为至理。已经将这句录入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