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舰娘之血统》-第6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然后辽宁号迅速调转船头,开始尝试使用弹射器放飞飞机。

      辽宁号上安装有3台电磁弹射器,前甲板两台,斜角甲板一台。

      很多人以为,电磁弹射耗电量巨大,只有核动力航母才能供应的起。

      但是这完全是个美丽的误会。

      电磁弹射的难点根本不是发电量,而是蓄电放电设备。

      以现有的福特级为例,目前船上的两座反应堆就是用来跑路的,跟弹射器完全没有关系。

      它的4台电磁弹射器,使用的是一套单独的16w柴油发电机组。

      16w换算一下,还不到22万马力,任何一艘大型军舰都能供应的起。

      只要搞定了蓄电放电设备,常规动力航母用电磁弹射没有任何问题。

      辽宁号有了弹射器之后,全部起飞点的战斗机,都可以重载起飞。

      只是调度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需要重新适应。

      辽宁从三台弹射器,分别放飞了一架飞机之后,闭着眼睛沉思。

      沐风在旁边问道:“感觉怎么样?难不难?”

      辽宁稍微想了一下,又放飞了三架飞机,然后才说:

      “总体而言,感觉并没有变得多困难,以前,在飞机的调度和安排上,需要围绕重载起飞点进行,所以会束手束脚。

      “现在一下子打破了枷锁,变得自由的很多,操作量似乎变大了一些,但是总得效率自然也跟着提高了。”

      沐风微微点头,在旁边听着,继续看着辽宁的操作,一架架的战斗机起飞,顺便消灭了远方出没的一队深海。

      弹射器用起来好处非常多,特别是新一代的电磁弹射器。

      蒸汽弹射的推力只有少数几个量级,电磁弹射却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自由调节,从几吨到几十吨都能弹。

      蒸汽弹射开始的瞬间力量最大,到末端越来越小,这对于飞机机体结构强度要求非常高,启动瞬间,对于飞行员身体造成的压力也非常大。

      而电磁弹射推力在整个弹射过程中都是平稳的,这对飞机的结构强度要求大幅度降低,对于飞行员的损害也大幅度降低。

      蒸汽弹射维护起来非常麻烦,动力锅炉产生的高压蒸汽,通过专门的管路,送到甲板前端的气缸中。

      近百米长、几百吨重的机械结构,使用500次就需要维护一次,一次维护需要几百人,一个部署周期18个月,就要彻底拆开更换一次。

      相对而言,电磁弹射是模块化结构,安装维护都更加简单,不再需要高压管路,也不再需要耗费锅炉的蒸汽。

      最后,蒸汽弹射到电磁弹射,并不是技能升级,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科技分支,是开船和开车的区别,相互之间没有传承性。

      把蒸汽弹射用熟练了,也并不能促进电磁弹射的研究。

      就像突击步枪和弓箭摆在面前,都从头开始学,谁会去学弓箭?

      对于中国而言,放弃蒸汽弹射,直接从电磁弹射开始摸索,是理所当然的弯道超车,不超才是不正常。

      辽宁继续放飞、回收飞机,反复测试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又向沐风说道:

      “现在状态下,我能放飞40吨以上的飞机,但是歼15满油满弹也只有32吨,弹射器、航速,都还有非常大的余量。

      “我尝试着加挂副油箱,或者将载弹量从5吨提升到8吨,仍然能够轻松起飞,但是飞机机体差不多到了极限。

      “如果继续增加载重量,战斗机的结构会首先支撑不住,而航程和机动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沐风微微点头:“在弹射器成熟之后,我们现在需要一款,类似歼16那种的歼击轰炸机,和现在的歼15配合使用。”

      歼16被称为空中炸弹卡车,最大能挂12吨弹药,差不多是歼15的两倍。

      105、深红的改造方案

      辽宁的舰载机调度练习,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

      到中午的时候,跟着测试的其他成员都陆续上岸,去忙各自的事情了。

      长春和黎赛留的舰队一起,在海峡中进行配合演练。

      长春的思路,来自于十天前的防御战,自己坐镇后方担任火力支援,角色接近航母。

      黎赛留的舰队类似于现代的特种部队,在前线突击、特种作战。

      遇到小股舰队,就直接扑上去消灭,遇到难啃的骨头,不要硬拼,要学会呼叫火力支援。

      太原负责指挥山顶的警戒塔建造,和平方舟负责指挥基础工业设施的建设。

      海王星被沐风放了一天假,带着22、33、66,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纪录了整个港区的建设进展,然后在晚上写了个专栏。

      逸仙在厨房里面琢磨着,怎么给沐风改善一下伙食,港区的人类就沐风一个,吃的东西需要专门做,也需要认真对待。

      沐风先去看了一下资源采集设施的建造进度,这是一个比较精细的工作,增加机器人数量,并不能明显提升速度。

      沐风干脆又调拨了一组机器人,在两个地方,同时建造两套采集设施,预计能够同一天完工。

      安排了工作常备,沐风去科研中心,启动了科研设备。

      先是设置了,以现有的歼15机体为基础,参考歼16的各项参数,研发一种舰载歼击轰炸机的任务。

      然后开始研究舰队其他成员的改造方案。

      对于长春和太原,沐风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决定先进行全电改,更换新式燃气轮机,修缮船体线型,适应35节航速。

      等后期055逆向工程完成,在进行一次整体升级。

      确定之后,沐风开始研究深红的现代化改造方案。

      沐风刚刚在列表中选中深红的舰体,眼前马上跳出一条提示:

      “该舰船目前排水量3万吨,合适排水量应为4万吨到5万吨之间,当前重心过高,影响航行稳定。

      “建议增加舰体重量,提高吃水深度,可以通过填充压舱物、增加装甲、增加炮塔重量等方式实现。”

      沐风看着这个提示愣神三秒钟,陡然反应过来,自己当初把遍布深红体内的金属垃圾给删了。

      现在看来,这些金属垃圾,是深海船体的一部分。

      自己删除之后没有增加相应的填充物,导致整个船体轻了一万多吨!

      如果再拆炮塔换导弹发射架,只会进一步的降低重量。

      不过加重倒也不难,最好的方法是增加装甲厚度,这正是自己想要的。

      沐风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把深红改成现代人脑洞的武库舰。

      如果是在现代也就罢了,战列舰已经没有什么卵用。

      在这个近似二战的世界,用二战的武器,击沉一艘设计优秀的战列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战列舰就算是被舰炮、鱼雷打到瘫痪,人员也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所以深红就是自己舰队的最强肉盾,她的装甲壳,是自己本体安全的最后一道防御线。

      硬要把她的壳子上挖个洞,改成一个大号炸药库,对于现在的局势而言,实在是得不偿失。

      有了目标之后,沐风对于深红的改造方案,也最终确定下来。

      那就是,用现代技术和理念,以防御二战武器为目标,重新设计一艘防御性能最好的战舰。

      设计的第一目标就是防护,要求能够防御大和炮和美帝的航弹,让她成为这个时代最耐揍的海上堡垒。

      首先调整船体结构,改成飞剪式舰首和方形船尾,适应35节以上航速,提高适航性。

      更换和辽宁号一样的38万马力动力系统,进行全电改造。

      舰桥完全重建,按照055的标准,安装全套的现代雷达火控系统。

      主炮几乎是象征性的,所以不增加口径了,只是用现代理念重新设计,用现代工艺重新制造。

      增加射速和精确度,设计对应的制导炮弹,增加炮射导弹的能力。

      副炮直接使用055的130毫米舰炮,数量不用太多,安装8套就好。

      防空炮自然就是1130,一共6套。

      再加6套共144枚红旗10近防导弹。

      后甲板调整成类似衣阿华的半圆形,作为直升机停机坪,后方增加直升机库,最少容纳6架直升机。

      后方装甲壳外,增加一个鱼雷舱,安装重型现代制导鱼雷,和现代反潜鱼雷。

      主要武器当然还是导弹,但是不能用垂发,因为垂发需要在甲板上挖坑,会破坏船体装甲的完整性。

      沐风把一直留着的,舰载版鹰击12用上了。

      战列舰的舰体很宽敞,布置起来非常轻松。

      倾斜导弹发射架不需要交叉放置,可以直接脚对脚分别朝向船体两侧。

      前甲板布置8组,第二舰桥小艇位布置8组,后甲板布置16组,共计128枚反舰导弹。

      这不是极限,但是够用了,沐风遏制住了插满的冲动。

      内部舱室,以满足200人生活为标准,按照现代风格重新装修。

      全部方案确定之后,沐风让系统进行了整体优化。

      这些所有的改造,都没有明显增加舰体结构重量。

      主炮炮塔重新设计之后,重量还减轻了很多。

      增加的重量,都是因为自己要求最高的装甲。

      共计2万吨现代化工艺制作的合金装甲,几乎能够免疫所有的二战舰炮。

      最终排水量只是略微增加,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5万吨。

      最终的科研消耗也只需要1000点。

      因为这次改造是对已有成熟技术的整合,使用的全部都是已有的装备,不需要任何专门的科研攻关。

      方案最终敲定之后,沐风长长的吐了口气,带着深红离开科研中心,回去继续研究采集设施的建造。

      在接下来的五天里,随着海王星的工作进度,长春和太原的全电改造相继完成,已经加入35节俱乐部。

      山顶的警戒塔建设完成,机场扩建工作彻底收尾,容纳的战斗机数量提高到了48架。

      大量机器人的任务,转移到了基础工业设施建设上,钢铁厂第一座高炉开始运转。

      港区第三套、第四套资源采集设施几乎同时完工。

      每日的资源产出,从4400,提高到了8800,资源储量恢复到了7万。

      第五天,深红的现代化升级方案开发完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15: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