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鹏打开了ppt,接着一飞院的方案图就呈现在领导专家们眼前了。
一飞院的方案不同于六零一所的两个方案,六零一所都是三面翼布局,而一飞院采用的是常规布局,看起来就有点像放大了的双发f35联合攻击战斗机。
林鹏不卑不亢地讲道:“这就是我们一飞院的方案,它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长22.5米,翼展13.7米,机翼面积82平米,空重18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8000千克,最大内部载油量11500千克,内部最大挂弹量3000千克,最大外挂重量为8000千克。最大内油航程4000千米,外挂三个18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5200千米。执行典型的隐身对地攻击任务时,作战半径2000千米,最大平飞速度2.2马赫,低空最大表速1470千米每小时,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1平方米”
这只是一串枯燥的数字,跟六零一所的两个方案相比,差异不是很大,航程和作战半径都非常可观。
但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一飞院这个方案,竟然把rcs值做到了0.1平方米以下,也就是说它的隐身性要比六零一所的两个方案都好了很多。
从外形上看也是如此,这个方案采用了很明显的隐身外形设计,主翼和尾翼都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且还采用了dsi进气道。
接下来林鹏就开始仔细汇报相关的性能和设计理念来:“各位领导,专家,我们一飞院在做总体设计方案时,最优先考虑的一个指标,是隐身性能。所以大家也看出来了,我们的方案,无论是dsi进气道还是机翼的设计,都是考虑到了隐身性,再往细了说,我们设计的方案,就连起落架舱门,弹仓仓门,都是采用了锯齿状的设计!”
“同时我们的座舱盖也采用整体式座舱盖,内部有一道加强框,座舱盖采用一种特殊的涂层,可以大大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我们是这样考虑的,未来新歼轰主要的作战环境,是面对敌方强大的区域防空系统的,哪怕是有远程的防区外对地打击武器,在执行纵深的任务是也需要穿透敌方的防空系统,我们认为最有效的突防,是隐身,而不再是速度了。当然我们的这个方案,最大飞行速度也不低。”
“因为我们的目标发动机,太行改发动机,未来一定可以达到140千年级别的推力,所以装上两台太行改发动机,新歼轰的速度不会低。最重要的我们采用的dsi进气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可变的鼓包,也可以叫做自适应鼓包进气道吧!”
专家们纷纷的交头接耳了,可以变形状的鼓包进气道,这可是很新鲜啊,要知道m国率先把dsi进气道搞出来,这么多年也也没搞出什么可变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现在还没有首飞呢,验证机jsf用的是固定的,而根据透露出来的资料看,f35定型后肯定也是固定的鼓包,所以f35的最大速度只有1.8马赫。
黎天总师和他的团队成员,也惊讶不已。
因为他们也是研究过dsi进气道的,但并没有选择dsi进气道,原因就是因为dsi进气道的适应范围有限,超过1.5马赫进气效率和总压恢复系统,下降就比较厉害了,不利于高速飞行。
他们也知道一飞院的林鹏,带领几个年轻人,就把dsi进气道给做出来了,甚至还因此让新飞豹成功的获得了外国客户的青睐,实现了外销的突破。
新飞豹用的是固定式dsi进气道,六零一所在一个月前也派了人去朱海航展,看了新飞豹的飞行表演,虽然他们也知道新飞豹确实不错,但没想到现在一飞院竟然又设计出可变的鼓包进气道,放在新歼轰设计方案中,来跟他们竞争下一代歼轰机项目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林鹏继续讲道:“我们对现在的固定式鼓包进气道,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已经设计出一种基于柔性蒙皮的自适应鼓包进气道形状控制机构。基本原理是在外侧柔性蒙皮内表面选取若干个典型监测点,布置大变形应变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按照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关系确定飞机处于不同飞行速度时发动机的流量需求,对鼓包型面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调节进气道喉道的面积,与发动机的流量需求相匹配。”
为了让专家们认可这个方案,林鹏把ppt切换到了自适应鼓包的结构图,然后道:“我们对目前新飞豹的dsi进气道进行优化设计,就得到了新歼轰的自适应鼓包进气道,将上唇缘前移,去掉了原侧唇缘的尖角,将三角形改成了斜直线形,因而原四唇缘进气口就成了三唇缘进气口。
这样,新歼轰的进气道可以适应更宽的速度范围,超音速性能将得到一定提升,甚至比加莱特进气道更好。同时,这一套机构并不会增加多少重量,远远比其他结构的重量要小。”
林鹏这个重生者,把后来的歼二零战斗机采用的柔性蒙皮自适应鼓包进气道,给提前弄到新歼轰上来了,因为这种进气道,确实是飞行器设计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提前实现呢?
当然设计是设计得出来,林鹏也明白,要真正的实现这个自适应鼓包进气道,还得有特殊高弹性纤维材料,目前这种东西当然还没有,但要研发出来也不会太难,因为m国的战机上就有,林鹏上次就把f15战斗机机身某个部位的这种材料技术给弄回来了,所以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有这种材料。
这种高弹性纤维材料制作成进气道部件内部采用碳纤维材料做成一个个微小的四边形蜂窝结构或构,可以变形,将这种材料粘贴在飞机的进气道原来的鼓包上,就能使进气道的鼓包外形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改变自己的几何形状,从而调节进气道的截面积。
讲完这个进气道,林鹏又仔细的汇报起机身和机翼部分来。
“我们采用了类似于m国f35联合攻击机的蝶形机翼,当然面积要比f35大得多了,f35联合攻击机的机翼面积约为58平方米,而我们的这个方案机翼面积达到82平方米。
这么大的机翼面积,当然也是与机体更大分不开的。我们的方案采用的是升力体气动布局,从机首到机身都可以产生部分升力,并且还有边条翼配合,再加上大面积的机翼,全机的升力系数非常可观。”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方案,翼载相对较低,一般战斗机的翼载为四百公斤每平方米左右,比如f22翼载只有375公斤每平米,而大部分战机则在400公斤每平米以上,我们这个方案,翼载比f22只是略高,为390公斤每平方米。
所以我们的方案,也考虑到了空战性能,隐形机在执行无护航的情况下,执行对地任务,有可能遇到敌方的战斗机,所以我们必须让它有较好的空战性能,至少与三代机相比不落下风,甚至由于有更好的隐身性能,和火控雷达,可以轻松秒杀三代战机!”
接下来林鹏又一一的详细汇报了机腹弹仓,侧弹仓,以及全动双垂尾等重要部位的设计理念和参数。
专家们虽然早就看了一飞院的方案,但是经过林鹏这样一个年轻设计师讲出来,却是有了更深的印象,一飞院这个方案,有很多亮点,比六零一所的两个方案都要突出。
无论是隐身设计,还有弹仓设计,包括全动双垂尾,都要比六零一所的两个方案要优秀。
而自适应dsi进气道,更是一大独创,在m国人发明的固定式dsi进气道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如果真的在新歼轰上做出来了,那么这个设计绝对是有巨大的价值的。
因为新一代的隐身重型战斗机,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准备,要着手准备立项了,到时候新一代隐身重型战斗机,也可以用上这个自适应dsi进气道,那在进气道这方面,中国战斗机就比m国f22和f35更加的好了。
再一个就是一飞院的方案,除了有主弹仓外还有两个侧弹仓,这就比六零一所的第一个方案只有一个大型弹仓,第二个方案是两个不深的主弹仓要更全面了。
并且一飞院的这个方案,主弹仓的尺寸为5米长、2.8米宽、0.9米深,虽然比六零一所的第一个方案短了一米,但是却更深,这样有利于挂载更粗壮的对地攻击武器。
侧弹仓就更不用说了,可以挂载红外近距导弹,在空中格斗时就用得上了,而六零一所的没有这个方案,只能挂在机翼下,这会破坏隐身。
当然嘛这只是第一轮评审,接下来两家设计单位的方案都还要拿到空军某研究所,去做全面的实验研究,毕竟现在只是两家设计单位弄出来的参数性能,用的方法无非是cfd和风洞试验。
至于参数性能是不是真的可靠,还需要空军某研究所来检验。
所以林鹏汇报完毕,心里面其实也没有底,他还是很平静地,朝着领导专家们鞠躬,然后走下了主讲台。
领导和专家们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毕竟一飞院这个方案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甚至要比六零一所的更有亮点。而林鹏的这个年轻人的表现,也非常的稳,讲得很到位!
像他这个年纪,能在这样的场合,做到这样,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所以专家们对林鹏,对一飞院的看法,已经从最开始的遗憾变成了惊喜。
因为林鹏可以说是新一代的飞机设计师当中,最优秀的一个了,没有之一。
这就代表着老中青三代飞机设计师,形成了一个飞机设计人才的梯级,中国航空工业设计人才,这样就不会断档,后继有人呐!
虽然说现在中年一代的如唐总师他们,可能要挑起中国飞机设计的大梁,像黎天总师这样的老一代设计师也基本上要隐退了,未来中国飞机设计的主力,必定就是林鹏这一代的设计师。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专家们的评审意见
接下来就到了专家进行评审的环节,专家组里面,既有陈老这样的飞机设计【创建和谐家园】,也有空军的装备专家。
陈老看向林鹏的目光,也充满了一种鼓励之意。
刚才林鹏的表现确实也让陈老很满意,很显然一飞院不但方案更好,再加上是由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设计师上去作汇报,自然就更受领导专家们的关注。
首先发表意见的是空军装备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林爱国,林鹏这位本家,是一位专业技术少将,在空军装备研究院长期在从事指挥信息系统顶层设计、装备科研和工程建设,是空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开拓者之一。
林爱国略显激动地道:“今天两家飞机设计单位,三个设计方案,我觉得都非常好,特别是在信息化融合这一块儿,都设计得很到位。那么我想说的是,未来咱们中国空军,会高度重视息化作战的能力建设,m国提出了心战的概念及理论,提出未来实施策略。”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息化作战,也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每一架战机,都应该具备信息共享和能力。特别是我们发展新一代歼击轰炸机,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m军多军种联合发展的f35在设计侧重点上,是以对地攻击为主。在隐身性方面,f35也采用了f22外形隐身和结构与材料隐身技术。这款具备隐形能力的多功能战斗机将对f22形成重要补充,共同成为美空军的主力战机。在2013年左右,f35将加入现役。”
“作为牵引空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技术领军单位,我们空军装备研究院,在实现空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中,应起到我们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了发展我国新一代歼击轰炸机的需求,未来打击地面活动目标进展迅速实现对地面活动目标的即时打击的途径,是为机载武器加装数据链和改进与武器配用的数据链吊舱。”
“比如为了让空军部队夜间打击能力成建制快速提升,我们就实现了可视化导航的电子航空图。所以在信息化设计方面,我个人认为,一飞院的方案更加领先一些,比如他们设计的更大口径的雷达,全机多个信息获取窗口融合,这些都为将来信息化战提供了很好的接口。”
第一个专家站出来,就看到一飞院的方案,这让六零一所的人都有些泄气了。
而唐总师和林鹏倒是松了口气,因为在信息化这方面,一飞院的方案确实做得比六零一所的更加完善,理念也更先进。
接着又有一位来自空军指挥院的专家高志航道:“刚才林工讲得非常有道理。关于未来的空中作战怎么打?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飞机的平台和系统,是空中技术装备里面最重要的装备之一。”
“总的来说,平台这个东西,正朝着隐身化方向发展,气动布局方面变化却不大,但也有很多进步。平台的机动性重不重要?现在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苏27战斗机最有名过失速机动,眼镜蛇机动,我们认为它对整体空战的效果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
“过失速机动主要是在近距离空战模式下想办法占据态势上的优势,但是未来近距离空战可能会极少。同样的过去那种凌空轰炸也将变得极为罕见。相比之下如果朝着武器全向发射的路子发展,可能比一昧追求过机动性更为有效。”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空中作战平台,速度与机敏性为王的时代正在逐渐过去,信息取代机敏性成为空战、电磁战和的生命线。m国空军高层、试飞员不断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依赖体系作战,而不是单对单作战f22、f35不需要去和敌人格斗。”
“各位,我们要注意的是,世界上格斗能力最好的战斗机,恰恰是不需要格斗的f22。所以我们的新歼轰,最好的作战方式就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四代机的出现,使空战进入到隐身时代,实战中,中距弹有效的发射距离,也就是三四十公里。在信息化和隐身这两个方案,我认为一飞院的方案显然更加符合我们的需求!”
又一位专家的意见,是偏向一飞院的,这下就连黎天总师,都有些如坐针毡了。
这大概和他们预料的不一样,毕竟他们可以做了很多年的四代机预研,无论是在隐身设计,还是在气动方面,应该都是要比一飞院强的,哪知道现在一飞院做出来的方案,确实是比他们想的更好,更先进!
难道历史又要重演吗?六零一所的人,心里面都不禁这样想。
在上次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方案评审中,他们本来也是志在必得,结果却被六一一所给翻了盘,这一次他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还一下子拿出两个成熟的方案,结果两个专家都说一飞院的方案更好。
现在黎天总师,也感觉他们好像在方向上出了问题,确实如刚才两位专家所说的,空军需要的是一种信息化和隐身能力更强的歼击轰炸机,但他们一直抱着机动性不放,似乎是走进了死胡同。
再加上现在一飞院风头正劲,新飞豹获得了中国军贸史上最大的一笔订单,在航展上的表现也是盖过了苏27skm的风头,专家们难免会比较偏向于一飞院。
毕竟有成功的先例在,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更靠谱,反观六零一所,还从来没有搞过歼击轰炸机,虽然他们现在也在搞苏30多用途战斗机的国产化工作,苏30也算是歼击轰炸机一类的。
但毕竟六零一所,也是刚刚在准备搞,还没有真正搞起来,就连歼11都还没有完全的实现国产化。
不过六零一所的方案,也不是没有专家看好,接下来就有一位从六零一所走出去的老院士发表的自己的意见,他表示很看好六零一所的方案,特别是第二个方案,因为那个方案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相当于是一架隐身的苏34歼击轰炸机。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两家设计单位目标是一致的
当然这还只是第一轮评审论证,接下来两家设计单位的方案还要拿到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去分析,最后专家打分评出个结果来。
现在专家们发表的意见,只是代表个人看法,最终结果还未可知。
但是评审会一结束,黎天总师就走到唐总师跟前,呵呵笑道:“唐总,恭喜你们啊,看来你们方案胜出的希望要比我们的大,但不管谁赢了,对国家来说都是好事儿,新一代歼击轰炸机能够立项,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唐总师也带着尊敬的语气道:“现在还不一定呢!你们的方案也很不错,最终哪一个方案能胜出,还是看是不是更符合我们国家空军的需要!这跟技术没关系!”
两位总师一碰头就客气起来了,黎天总师看着唐总师身边的林鹏道:“唐总,你带了一个好徒弟啊!”
唐总师哈哈笑道:“黎总师,其实要说起来,小林根本不能算是我带的徒弟,在很多方面,我这个总师还要跟他讨教呢!”
唐总师这倒并不是谦虚,而是真的。
林鹏作为一个重生的飞机设计师,在很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上面,确实要比唐总师知道得更多。
不过话倒是让林鹏很不好意思,他连忙道:“唐总师,您千万别这么说,这还是在黎老面前呢,你们都是我学习的对象!”
一番客气之后,双方相处的气氛一点儿也不像是竞争对手。
不过事实上也是这样,作为兄弟单位,有时候虽然要竞争,但更多的是携手共同进步,目标都是一个,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了中国空中力量的建设做贡献。
虽然知道再过两三年,六零一所会在四代机的竞争中,败给六一一所,林鹏也会为黎天总师他们感到可惜,但是他们改给扬威总师这样的天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最重要的是,扬威总师他们的四代机方案,确实要比六零一所的四代机方案更加优秀。
试想如果在四代机的竞标中六零一所胜出了,这对中国空军,对中国航空工业来说,并不是好事。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六零一所的方案,确实不如六一一所的,设计理念上就有了不同,六零一所可以说是师承苏霍伊吧,所以他们的方案,如果真的搞出来,就会和毛子的苏57一样难产。
即便是最后定型装备了,在面对f22和f35这样的隐身战斗机时,也会处于比较明显的弱势,因为f22和f35才不会跟你玩什么狗斗!他们是要极力避免狗斗的,但是m国人的这两款四代机,并不是说机动性不好,而是不轻易展示。
后来在航展的表演中,f22和f35也展示出了逆天的机动性能,并不比苏27差,甚至更加的好看,眼镜蛇机动其实也不止是苏27可以做的。
甚至由于f22和f35的发动机性能更强,在做这一类的机动时,更加的有力,更加的流畅。
而进入超音速范围就更不用说了,四代机的标准之一就是超音速机动,三代机进入超音速后只能直线飞行,但四代机可以机动飞行,这个代差就是四代机可以秒杀三代机的原因之一。
当然新歼轰并不追求超音速机动,因为它不是一架四代战斗机,而只是一架具有四代机主要特征的歼击轰炸机,就跟f35战斗机一样,m国人不也没有让f35战斗机拥有超音速巡航和机动能力吗?
以对地攻击为主的歼击轰炸机,具备隐身和信息化这两个优势,就非常不错了。
在隐身性能方面,一飞院的方案绝对是要碾压六零一所的两个方案了,因为采用了大量的隐身设计,特别是dsi进气道,小面积的全动双垂尾,这让一飞院的方案rcs值在0.1平方米以下,而六零一所的方案,第一个也只有0.5左右,第二个则会高达1平米以上。
虽然说1平米的rcs值已经比三代机要小得多,像苏27和苏30这样的战机,雷达反射面积高达十五平米以上,这等于是缩小了一个量级,但比起隐身战机来还是要大了许多。
要知道雷达反射面积增加十六倍,被雷达发现的距离就会缩小一倍。也就是说,六零一所的第二个方案,如果和一飞院的方案相比,在同样的情况下,被敌方雷达发现的距离就差一倍。
如果敌方战斗机雷达发现一飞院方案的距离是五十公里,那么发现六零一所第二个方案的距离就是一百公里。
这五十公里的差距,那就相当大了,在作战的时候,就关系到了飞机的生存能力。
在航电系统,信息化方面,一飞院的方案采用了类似于f35战斗机宝石台航电架构,所以在航电系统设计方面就比六零一所的两个方案更加先进,这也就是为什么专家会更看好一飞院方案的原因。
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航空工业一直落后得比较多,而在航电系统领域,则是发展得非常快,后来歼二零的航电系统,更是比m国的f35战斗机还要先进。
这种后发优势,可以快速的缩小整体的差距。但是在发动机领域,则很难。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了,因为林鹏获取到了国内好几款三代机的发动机技术资料,这些技术资料等于是把整个发动机的工艺文件都【创建和谐家园】下来了,连涡轮叶片怎么制造的工艺,材料配方都有。
所以现在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正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迅猛的发展着,国产太行发动机的一系列问题,也因为林鹏秘密贡献的技术资料,而得到了彻底的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