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航空崛起》-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然唐占文看到林鹏在综合办公室,也很是意外。

      林鹏忙站起来,恭敬无比地冲着唐占文道:“唐总,您好!”

      唐占文呵呵笑道:“小林啊,你来这儿办事?”

      这时候一边的苗芳语抢了林鹏的话语权,笑吟吟地道:“唐总,林鹏是您手下的人吧?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呢,他这一次是来报名,要在年会上表演节目的!”

      这下唐占文也惊讶了,他看着林鹏就道:“不错嘛,小林你还有才艺呢!所里的活动,确实应该积极的参与,很好,很好!”

      林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唐总,我也就是来试一试,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呢!”

      在偶像面前,林鹏心里面很是激动。

      唐占文呵呵笑道:“好好表现,也给咱们设计人员争光!”

      林鹏点头道:“是,我一定不会给咱们设计人员抹黑的!”

      唐占文呵呵笑道:“你继续填表吧!”

      唐占文来综合办公室找另一位叫宋晓芸的MM办事的,等他那边办完事儿,这边林鹏也把报名表填好,交到了苗芳语手上。

      唐占文走到林鹏身边的时候,忽然停下了脚步,转身对林鹏道:“小林,正好,你跟我来,我找你还有一点儿事!”

      林鹏也没有想到,唐总师会找他,所以他也是愣了一下,不过他迅即就反应过来,也许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呢,以前和唐总师都几乎说不上话,毕竟他只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而唐总师呢,可是所里的顶梁柱之一。

      虽然说林鹏也是在唐占文手下,却隔了几层呢!这样直接就越级找下属谈话的,还真是很罕见。

      林鹏点了点头,就跟在唐占文身后,来到了唐占文的办公室。

      坐下之后,唐占文笑吟吟地看着林鹏道:“小林啊,你到咱们所也快半年了,作为所里的老人,我对你们的关心太少了。今天正好有时间,我想听听你对咱们所的看法,还有未来的工作打算,你也不要紧张,大胆的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

      林鹏心里那个激动啊,终于有机会跟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单独的交流了,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一定得好好说道说道啊。

      对于六零三所,林鹏太了解了,作为一个重生人士,他可不是刚刚工作六个月的新人。

      六零三所,是国内几大飞机设计研究所当中的历史最长的研究所之一,可以说它几乎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成长起来的。

      在这座中国著名的古城,六零三所是素有中国飞机城的言良区里面,最核心的科研单位之一了。

      在这座人口不到五万人的西部小城里,集中了中国航空工业三万多名航空人,在这里搞航空的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林鹏激动地道:“谢谢唐总对我们的关心,虽然来的时间不长,可是我感觉自己对咱们所,对咱们这座飞机城,真的充满了很深的感情。我觉得咱们所里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都是踏踏实实为咱们国家航空事业奉献的人,虽然每天的工作氛围都很紧张,但是却非常有序。”

      顿了顿,林鹏接着道:“我觉得咱们所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从所里新建的科研大楼,还有咱们设计部门装备的先进计算机系统,这都能让我看到希望。其实这些天我也在思考,咱们中国的航空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相对西方航空工业强国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这是为什么呢?”

      唐占文不时的点头,目光中也露出赞许之色。

      林鹏便更加大胆地道:“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走了许多的弯路,从体制上来说,我们这几十年一直是在走测绘仿制的道路,直到现在咱们还没有完全的摆脱以前体制的影响。我们必须要坚持自主设计制造的道路,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就拿八十年代的运十飞机来说,我想当时它下马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M国麦道公司的影响很大,本来以为可以通过引进生产学到世界先进的航空技术,结果最后走了一个大弯路。”

      唐占文点了点头道:“是啊,想想就让人唏嘘不已,如果当时能够坚持下去,也许现在咱们国内的不少航线上,就有咱们自己设计制造的运十飞机了。不过现在,咱们国家非常重视这一块,把支线喷气客机的设计研制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可不能再一次让国家和人民失望啊!”

      第六章 航空工业人才问题

      林鹏感慨道:“是啊,我觉得咱们所现在通过歼轰七A飞机,第一次在国内实现了航空器的数字化三维设计,在硬件上已经和国际接轨。在软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队伍,说真的,如果不是心中有梦想,我觉得我自己都不能坚持下去。很多人说,设计飞机的还不如养鸡的,这不正是我们航空工业的真实写照么?”

      林鹏也不是无端的感慨,事实上各大飞机厂所,流失的人才,确实非常多,因为航空工业部门工资待遇不高。

      曾经歼二零战机总师扬威,在进入六一一所工作不久后,就萌生过离开六一一所的念头,如果不是歼十飞机之父宋老的挽留,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飞机设计【创建和谐家园】扬威。

      这个故事在航空界广为流传,并且扬威总师也在一些大学演讲时讲过。

      扬威总师是天才,学霸,十五岁就考上西工大,二十二岁硕士毕业,参加了彼时国内唯一航空重点型号歼十飞机的研制,三十七岁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再到后来的“国之重器”歼二零的总设计师,最后到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为中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做总体规划。

      当时的扬威已经决定去R国留学发展,宋老得知后劝说他留下来继续发展,给他更多的机会和担子,这才让一位天才飞机设计师没有为他人所用。

      这段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作为扬威总师的同学,唐占文总师自然也是很清楚的。甚至他自己,在早年的时候,也差点要离开六零三所的。

      当然对于扬威和唐占文他们这样的天才来说,工资待遇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前辈的信任和支持,给机会锻炼,那种参与和领导重大型号研制的满足感成就感,是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的。

      所以对于林鹏这些新生代的航空人,唐占文总师也抱有很大的期望。他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顺利的成为下一个飞机设计师梯队,为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建功立业。

      唐占文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想当年我刚刚来到所里,也曾萌生过跳槽改行的念头,干咱们航空工业这一行,都太不容易了。现在留住人才,也是咱们所甚至是整个航空工业面临的大问题,只有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免除了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安心的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林鹏道:“嗯,现在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咱们所里对人才的重视,我想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从体制上来说,我觉得咱们主机厂所,除了在航空产品研制生产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还应该从这些航空产品的成果中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促进咱们的科研发展,形成航空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于当然也是看得很透彻,在毛熊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中国航空工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就是引进一仿制一改进这样的简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严重经验不足。即便是到了新世纪,中国空军的装备还是非常的寒酸。由于长期以来航空工业的薄弱,国内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先进战机,只有少量从大毛引进的苏二七战斗机充门面。

      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十,还没有正式开始装备,即使是装备了,歼十战斗机的性能也仅仅是和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大量装备的F16战斗机性能相当,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距离M国的距离还差着二三十年!

      六零三所设计研制成功的歼轰七飞机,虽然很有大的突破,但它的底子不够好,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还是属于二代半战机,并且是一款海军航空兵使用的,以制海为主要作战目标的战机,它的空战能力非常弱。

      更先进的歼轰七A虽然性能提高了不少,特别是在航空信息化方面,可它的机体仍然是属于二代半,这一点林鹏最清楚不过。

      中国的空中力量,仍然属于国土防空型,没有能够打出去的拳头,特别是轰炸机部队,还装备着老式的轰六,这种仿制于六七十年代图十六轰炸机的产品,确实比较落后,六零三所在几十年时间里,对它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最后到轰六K战神装备部队,这其间的辛酸,只有六零三所的人最清楚了。

      唐占文唏嘘地道:“是啊,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奋斗了几十年,还是没能改变咱们国家航空工业,没有强大起来,不能为咱们国家空海军提供先进的航空装备,这个现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大胆创新,用最短的时间,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啊!”

      歼轰七A的设计研制,让唐占文体会到了创新带来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歼轰七A与老歼轰七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有信心让歼轰七A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轰炸机比拼,哪怕是面对苏三零,他觉得歼轰七A也并不会落下风。

      事实上后来,在一次国际比赛上,歼轰七A战机,还真的战胜过大毛的王牌战斗轰炸机苏三四,获得歼轰机组第一名!

      当然除了歼轰七A战机的综合性能,并不差苏三四多少之外,还有中国空军飞行员的精湛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歼轰七A相较于老的歼轰七,外形变化不大,但是它装备了国产化的涡扇九发动机,在综合航电方面的变化才是最核心的。

      一套综合化、数字化、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及扩展能力的多功能电子火控系统,让新的歼轰七A获得了强大的对空对地作战能力,它甚至是在歼十战斗机正式装备前,第一种具有可靠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国产战机。

      后来中国空军也装备了大量的歼轰七A,成为装备数量最大的一款歼轰机。

      见唐总师如此的为祖国航空工业忧心,林鹏激动地道:“唐总,我相信我们会做到的,在您这样的总师们领导之下,我们会尽快成长起来!为实现咱们的大国航空梦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第七章 自主设计之艰难

      唐占文连说了几个好字,他是真的感觉这个年轻人很不错,是个好苗子。既然是好苗子,当然就要好好的考校他一下。

      所以接下来唐占文就问道:“小林啊,今天听了你的这些话,我感觉很欣慰,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后继有人呐!咱们要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队伍,才可以在未来赶超欧美航空强国,你觉得咱们有希望吗?特别是在军用飞机方面,比如说战斗机,轰炸机这两个重要的方向。”

      林鹏忽然自心里就升起一股豪气,想想歼十,歼二零,轰二零,他当然知道中国航空工业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赶超欧美航空强国的目标,甚至成为全世界第二个装备第四代隐形重型战斗机的国家。

      带着一股激动而又充满自信的口吻,林鹏就回答道:“当然有!而且我们一定能超越那些航空强国,哪怕是M国,我相信我们也会逐步接近!虽然说咱们国家航空工业底子薄,但我们有后发的优势!我特别看好六一一所搞的鸭式气动布局,和以这种气动布局设计的歼十战斗机!”

      林鹏当然不会不清楚,在宋老主持搞鸭式气动布局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泼冷水的,甚至是当年在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竞标的时候,宋老他们就是去走过场的,本来上面几乎都已经内定了,让北边的六零一所来设计第三代战斗机。

      因为在当时,六零一所和六一一所,这两家飞机设计研究所,实力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六零一所是老大哥了,并且六一一所其实就是从六零一所分出去的。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本来是去走走过场的宋老他们,却意外的获得了设计研发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项目。

      现在歼十战斗机接近完成定型试飞任务,快要批量装备部队了。

      当然林鹏还知道,将来歼十战斗机,会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并且发展出更加先进的型号,不断改进。

      更重要的是,有了歼十战斗机的发展经验,六一一所又在歼十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歼二零战斗机。歼二零战斗机的气动布局是在歼十战斗机的普通鸭式气动布局上改进而来的,更加先进的小展弦比升力体鸭式布局,可以说放眼全世界,除开那些装备了矢量推力发动机的战斗机,还没有哪一种战斗机,有歼二零战斗机的机动性强,不仅仅是在超音速机动性方面,在亚音速机动性方面同样是如此。

      曾经驾驶歼二零战斗机在珠海航展上表演过的飞行员,就曾表示,歼零二就是天空中的王者,一旦进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同时它的亚音速性能也超过了那些三代战斗机。

      林鹏接着道:“以歼十战斗机为基础,将来我们还可以发展出我们的鸭式布局重型战斗机,就像M国的F16与F15一样,一个采用单发,一个采用双发。并且我们还完全可能,将双发的歼十搞成我们自己的第四代战斗机!”

      “这并不是异想天开,我相信我们能做到!这和当年我们国家搞东风113情况不同!首先当时东风113歼击机的指标的确太高,双二五的指标,甚至世界上都还没有一种歼击机能够达到飞行速度M2.5,升限25000米的,就连M国和毛熊两个航空强国,也不可能做出这样高性能的歼击机来。”林鹏越说越激动。

      唐占文点了点头道:“是啊,那时候全国上下都是这样的,过头了!”

      林鹏道:“咱们中国当时,就连第一代的歼6飞机都还处在仿制过程中,所以结果可想而知!东风113歼击机的指标甚至要比美国当时最先进的F104和F105战斗机高出一大截!这完全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终,东风113只能是停留在图纸上的一架飞机。后来国家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又在七十年代决定搞双二六的歼九飞机,也因此才有了六一一所。虽然歼九飞机最后也下马了,但是六一一所在歼九飞机研制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和重要的数据,这为咱们的歼十战斗机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鹏对那些航空工业历史上的事件,分析得如此透彻,这让唐占文更加坚定了他的眼光,这个年轻人真的是一颗好苗子。

      其实说起来,当年要没有东风113,没有歼九飞机,就没有后来军事爱好者们称为成洛马的六一一所!

      东风113歼击机设计方案的提出者是哈军工。在1958年春,哈军工空军工程系部分师生提出设计新式战斗机的要求,得到系党委的支持。系主任唐铎召开各专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会议进行商讨,一致同意设计新战机,其作战对象为美国的F-105战斗机和B-58轰炸机,初始设计性能为M20,高度20000米。

      后来将作战对象定为美国1958年刚刚装备部队的F-104星式高空高速歼击机,遂将战斗机的性能指标大为提高,开始设计号称双二五即飞行速度M25、升限25000米的歼击机,最后正式命名的东风113。

      而歼九飞机,虽然下马了,但它的设计很先进,特别是气动布局,在宋老的领导下,采用了新颖的鸭式布局方案,这也是后来国产三代机方案论证会上,六一一所方案意外获选的重要原因。在那次方案会上,是宋老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征服了所有的专家,这才有了后来的国产三代机歼十飞机。

      唐占文此时就好像一个武林门派的掌门,找到了一个习武天才似的,因为林鹏所说的这些,还有他的见解,的确是很多进所里不久的新人,所没有的,他觉得林鹏将来,或许真的能成为青年一代飞机设计师的领军人物,就跟他一样。

      可唐占文不知道,林鹏其实是一个重生者呢!一个重生的飞机设计师,当然会在专业方面非常的突出,不要说那些刚刚进所的年轻人,就算是那些中年的飞机设计师,都比不过林鹏呢!

      当然林鹏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出来,毕竟航空工业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想要一口气吃成胖子,不现实。

      第八章 天才

      唐占文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林鹏道:“不错不错!看来这半年来,是我看走眼了,没想到我手下,还有这样好的苗子。那你再说一说,歼十战斗机的鸭式气动布局,还有它设计上的特点!”

      对于这个问题,林鹏几乎都没有思考,直接就张口回答道:“世界上第一种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并且服役的战斗机,应当是瑞典的Saab―37雷式战斗机,它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

      “而六一一所的宋总师,在这之前就选定的鸭式布局,我认为这是非常大胆的,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鸭式布局的优点,在大学的时候,战斗机气动布局设计课程里面,教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相比于常规气动布局,它的瞬盘是相当出色的,这在空战当中,能够获得很大的优势。”

      “当然,也有人说咱们国家的歼十战斗机,是模仿了中东某国的鹰狮战斗机,但是我认为肯定不能这么看。虽然说两者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歼十战斗机气动布局,真正是源于歼九飞机。”

      “首先,二者的鸭翼位置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再者,从进气道看,咱们的歼十战斗机,采用的是可调式矩形进气口,而鹰狮采用的是类似于M国F16战斗机那种不可调的皮托管进气道。”

      “之所以有这些设计上的不同,是因为二者的设计目的也并不相同。我们的歼十战斗机,最主要是考虑制空作战任务,而鹰狮和F16战斗机一样,还更多的考虑了对地作战,所以采用了不可调的进气道,减轻重量,但牺牲了最大速度。”

      “我们的歼十战斗机,采用二维可调斜板进气道的优点是全空速范围内都要优良的进气效率,当然它也有缺点,主要是结构较复杂重量也要重些,当然重量增加并不算多,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减轻飞机空重,抵消这部分增重,但总的来说这种进气道是优于M国人的皮托管进气道。”林鹏一口气就说了这么多。

      唐占文点头道:“说得好!宋总也是我最为敬重的前辈之一,正是因为有了像宋总这样的人,我们的航空工业才有希望。咱们虽然是后来者,未必就不能超过那些航空强国。就拿M国来说吧,在二战前M国航空工业并不是世界一流的,毛熊也是,那时候是欧洲战斗机的天下,但是M国和毛熊后来居上了,超过了欧洲。我总结了一点,M国和毛熊战斗机发展思路就是一个跳跃式发展。”

      “二战结束时,M国和毛熊都从D国获得了大量的顶尖航空技术人才,包括技术,很多D国航空科技人才最后流入了M国。由于战后初期Y国经济困难,M国还得到了大批来自Y国的技术【创建和谐家园】。M国最大的优势还在于雄厚的一般工业基础,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科研环境,加上匹敌世界的巨大财力。这些优势使M国可以不惜工本地用时间和金钱堆出了一个航空强国,通过接连的大幅度跳跃性技术换代,在二战结束后短短十年里,一跃成为世界航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并一直保持至今。”唐占文的语气中,既有羡慕也有感叹。

      “跳跃性发展的每一代之间有较显著的差别,换代可以在技术上达到质的飞跃,每一次跳跃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摆脱很多上一代技术的局限,形成和对手之间技术水平的很大差距。但跳跃性发展的难度大、时间长、风险高,需要强大的科技基础和经济实力。就拿我们所搞的歼九飞机来说,就是一个跳跃性的机型,可是我们的基础太薄弱了,所以最后不得不下马。”唐占文惋惜地道。

      林鹏接道:“是啊,不过现在歼九飞机也算是获得了新生!在跳跃式的发展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变后掠翼技术,当初我们国家准备搞新一代的歼轰机时,也有变后掠翼的方案,在当时看来是很惊艳的,不过现在看来,如果当时选择了变后掠翼方案,那还真是一个错误。幸好,咱们的歼轰七赢了。”

      唐占文呵呵笑道:“确实是如此,当时咱们的歼轰七方案,的确没有多大的优势,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保守。F111是M国第一种采用先进、省油的涡扇发动机的战术飞机,大推力、高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从此成为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的基准技术。变后掠翼的路途要崎岖一点,尽管变后掠翼的在概念上优越性很多,但很多工程上的实际问题使得变后掠翼的优越性难以充分体现,重量和复杂性只是诸多技术困难中的一部分。F111的变后掠翼位置根据飞行状态自动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变后掠翼的优越性。”

      “还有毛熊的米格二十三,也采用了变后翼,当时咱们国内的一些设计师看中了这种变后掠翼技术,不过以当时的技术储备情况来看,要搞出这种变后掠翼的战斗机,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还有涡扇发动机,肯定也是存在极大的困难。”唐占文年轻时其实对变后掠翼还是有一种难舍的情怀。

      想想当年M国的那一部轰动世界的电影壮志凌云,让采用变后掠翼的F14雄猫战机声名大噪,不少军迷趋之若鹜。甚至在M国,有很多年轻人,因为这部电影,而纷纷报名参加海军航空兵,为的就是想像电影中的主角一样,驾驶着F14雄猫战机搏击长空。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汤姆.克鲁斯也凭借着壮志凌云而迅速走红,一步一步成为银幕上的超级偶像,堪称F14“雄猫”战斗机的第一代言人。

      那时候的唐占文也是刚刚进入六零三所工作不到四年,对F14这种采用变后掠翼气动布局的战机,他其实也喜欢的紧。

      而七十年代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新型歼轰机的作战要求,就是远程,超低空高亚音速飞行,全天候执行夜间任务,有专门的武器操纵员,在气动布局上与欧洲狂风战斗机,M国F111战斗机或者是毛熊的苏二四战斗机相似,采用变后掠翼布局。

      而在当时,中国航空工业还没有能力同时为空海军研制两种型号的歼轰机。

      所以当时国防科委就以中国空海军的需求为基础,确定了新机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指标,并根据具体指标为空海军研制一种采用不同武器和航电结构的机体平台,节省研制经费和时间。

      当时的三机部,向国内的几家主要飞机厂所招标,并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提出设计方案。

      第九章 歼轰七

      最快拿出设计方案的,是北方的六零一所和南方的六五零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1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