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航空崛起》-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鹏心知唐总师也是心系大飞机,后来他更成为了国产大运的总设计师,更厉害的是他又成为了国产远轰的总设计师,这一系列的成就背后,是唐总师那一颗赤诚的航空报国之心呐。

      运十大客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座丰碑,尽管它最终下马了,但是那段【创建和谐家园】的岁月,那些可敬的航空人,却是永远会铭记在史册上。

      一切都没有如果,如果那时候运十客机发展成功了,那么现在中国商飞是不是能和空客波音三足鼎立呢?这个还真不好说。

      要知道运十客机是一架真正的大飞机,哪怕就是后来的C919客机,都无法与它比大小,因为运十客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突破了一百吨,而C919客机,也就八十吨左右。当然,这里面更多的是技术上的进步带来的机体重量的减轻。

      第七十八章 都是M国人在捣鬼

      当年的运十客机,实用升限高达一万二千米,最大巡航速度也达到了近一千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八千三百公里,如果有这样的客机,那么空警2000就可以不用受制于人,采用伊尔七六作为载机,当然性能也必然会更好。

      因为M国的E3预警机,采用的就是波音707客机作为载机,而运十客机又是和波音707客机一个级别,二者总体性能差不多。

      当年运十客机研制总费用五点八亿,比波音707之类的客机研制费用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已经完成了一百多个架次试飞,最终还是没能成功,让多少人为之感到可惜。

      当然作为一个重生者,林鹏最是清楚,运十的下马原因很多,但这里面必定是有M国及其盟友的身影。因为每当中国搞出一款飞机来,M国及其盟友,马上就会出现,表示愿意合作制造他们的飞机。

      比如运十客机设计研制出来了,M国人马上就送来了麦道82客机,其目的自然是让中国放弃自研的飞机,这样中国人永远都不会掌握自主研制大客机的技术了。

      事实证明M国人成功了,因为运十之后,中国的飞机制造厂都只能沦为波音空客的客机零部件代工厂,为其代工舱门啊机尾什么的,没有多少利润。

      而研制运十的中海飞机制厂,后来就只能一直作为波音公司的代工厂,为波音737客机生产了超过一千架份的平尾。

      波音公司也不是没有表示,为在在今年中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还被波音飞机公司评定为金牌供应商。

      再比如说现在ARJ21喷气支线客机完成设计工作,要举行开工仪式了,M国马上就让其盟友送来了ERJ145喷气支线客机,在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合作生产,其实说白了,就是为其代工组装。

      这就跟后来的苹果手机一样,中国的工厂为苹果代工,能赚多少钱呢?代工一台苹果手机据说只有一块钱的利润,而苹果公司呢?则是把全世界手机行业百分之九十的利润都摄取了。

      为什么苹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那是因为苹果的核心技术、专利都在苹果公司,作为代工厂,你就只是一个低级打工仔而已,除了组装产品,什么也没有。苹果公司可以随时找别人代工,话语权都在苹果公司手里。

      对于商用飞机来说也是如此,特别是适航证的取得,这个是掌握在M国手中的,所以M国怎么可能轻易的就给中国设计制造的飞机发放适航证呢?当年的运十哪怕是完成了所有的设计研制工作,也只能在国内航线飞。

      要飞出国门那是不可能的了,因为M国压制中国商用飞机发展还有一个压箱底的大招,那就是不给中国的客机颁发适航证,没了M国颁发的适航证,中国的客机就相当于出不了国门了,这样你的客机再怎么好,别的国家也不可能去购买,你依然无法去分市场上那一块更大的蛋糕了。

      当然为了安抚一下中国受伤的心灵,M国还会好言好语的对中国说,来吧,咱们一起合作生产波音,麦道客机吧,我们的客机比你们的先进多了,安全多了。

      于是乎,当运十下马的同时,M国人就把麦道客机送来了,当时的麦道公司也是因为跟波音竞争不过,正好就有这么一个机会,M国人说通过合作你们中国人能掌握麦道的技术,于是麦道82客机这个合作项目就落到了中海。

      只不过这个项目并不太成功,在组装了三十多架麦道客机后,麦道公司也被波音公司兼并,并且此时MD90也改名波音717,但这种飞机已不适合市场要求,于是乎所有的技术资料,就在波音公司专人监督下销毁了。

      M国人的目的当然很明确,那就是不能让中国掌握大飞机制造技术。

      因为麦道公司做成了麦道82在中海组装的生意。所以它便在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十亿美元的生意的:因为中海搞过运十,我们才与中海合作,如果不扳倒运十,M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

      林鹏也知道,中国自主设计研制大飞机的努力一直也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中国航空人,更是一直在努力,马上就要见证喷气支线客机的开工仪式了,林鹏的心情也很激动,有了ARJ21的成功,才会有后面更大一号的C919客机的成功首飞,才会有与波音787齐鼓相当的C929客机项目的开始。

      这就相当于是三步走,第一步自主设计研制出喷气支线客机,第二步就是一百五十座级干线客机,最后再完成二百九十座级的洲际干线大客机。

      ARJ21喷气支线客机开工仪式现场,设在中海飞机制造厂总装车间内,宽大的飞机总装车间,此时已经临时搭建起了一个台子,车间里面到处都是鲜红的标语,在最上面的行车上,挂着一张长长的横幅。

      横幅上面写着:国产ARJ21喷气支线客机开工仪式。

      此外诸如“大干x百天”之类的标语也不少。

      在临时搭建的舞台背后,是一张巨型的蓝色背景广告图,在以蓝天为背景的画面上,有一架一飞冲天的ARJ21喷气支线客机CG图。

      这张图上面同样写着国产ARJ21喷气支线客机开工仪式几个大字,下面写着开工的时间,2003年12月。

      今天的开工仪式,不仅仅有很多领导和专家来了,更有不少的国内外媒体记者。

      与军用飞机的开工仪式不同,像ARJ21喷气支线客机这样的商用飞机,就是要把声势造得越大越好,这样才能提高影响力,相当于是打广告了。

      无数的长枪短炮,都对准了舞台,咔擦之声不断,闪光灯也是不时的亮起。

      车间内数百名参加仪式的人,都在议论纷纷,很是热闹。

      当林鹏和唐总师他们来的时候,距离开工仪式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林鹏自然就只能在下面看了,能来参加这个仪式,都是不错了,主席台上的位置都是留给领导和专家们的。

      一飞院是ARJ21喷气支线客机的设计单位,所以今天来的人也不少,当然更多的是中海分院的人,言良那边来的,也就几个人。

      第七十九章 新支线客机ARJ21开工仪式

      新支线客机ARJ21虽然不比大客机,但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中国第一款喷气式支线客机,并且通过这个机型的研制,可以为将来的大客机研制打下基础。

      中航工业的领导们出现在车间,这时候记者们手中的长枪短炮也是全力开火,顿时咔擦声不断。

      会场上的人们也是议论起来。

      “快看,有领导来了,好像是还有军方的高级领导呢!”

      “咦,连中国一航集团领导也来了,看来这个仪式很盛大啊!”

      林鹏也看了过去,只见好几位领导踩着红毯就走向了舞台。

      走在领导们最后面的,是ARJ21客机的首任总师,吴新时。

      在林鹏前世的时候,吴总师是他的领导,吴总师担任过中航商飞公司副总经理,总设计师,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了。

      退休后吴老又担任了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继续为中国航空工业发挥余热。

      而这时候吴总师就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头发也有些花白。

      当然吴总师还是西工大毕业,也算是林鹏的学长了。

      吴总师当年曾参加过运十客机的设计研制,此时担任ARJ21喷气支线客机的总设计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无论是设计经验还是领导经验都有,当然还曾在麦道客机的合作生产中,接触到M国最先进的民机技术。

      开工仪式很快就开始了,首先讲话的是中国一航商飞公司总经理金汉林,面对记者们的镜头,金汉林朗声道:“今天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感谢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还有记者朋友们光临开工仪式现场。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飞机,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代表中航一集团商飞公司,向对这个项目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各级部门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掌声很热烈,记者们的镜头也不时的咔咔响着。

      金汉林接着道:“没有民机的航空工业不是完整的航空工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客机,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再次向民用航空发起冲锋的号角。ARJ21新支线飞机,设计理念非常的先进。它最大的客舱宽度达到了3.14米,高度2.06米。这个布局使得ARJ21比波音737这样的干线客机的单座还要宽,未来ARJ21的家族还会有公务型、加长型的,形成系列产品。”

      “有人或许会问,ARJ21真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吗?要知道任何一家飞机制造商,也不可以包揽所有的飞机部件和系统的制造,波音空客也做不到。所以我们的ARJ21若干的部件和系统,都是采用国际化的招标和转包方式,但是总体是在商飞的掌握中,我们要把这些系统集成起来,这就要考验我们的设计团队了,特别是我们的总设计师,吴新时同志,当年曾参加过运十客机的设计研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吴总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设计团队会把ARJ21做得很好,甚至超过标准!”

      金汉林顿了顿道:“下面,就请我们的吴新时总师,来具体介绍一下我们的ARJ21新支线飞机!大家欢迎!”

      在热烈的掌声过后,吴新时便充满自信地讲了起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中国商用飞机产业发展之路,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航空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落实国家战略的创新创业史。国家曾经在1970年、1986年、1993年三次作出发展我国大型民用飞机及产业的重大决定。本人曾参加过运十客机设计研制工作,对此深有体会!”吴总师讲到这里,已经有些激动了。

      “现代化的商用飞机,特别是客机,是依托于基础工业和其他高端制造业,体现了国家综合的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当年在轰六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了运十客机这样一款载客超过一百人,起飞总重超过一百吨,可以实现洲际适航的飞机的研制。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下马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天又重新开始了,喷气支线飞机ARJ21,它将是一个新的,一个新的征程!”

      “我们的商飞公司,具有民机的整机开发、研制、生产和客户服务一整套的能力,也有人说ARJ21客机使了国外的发动机,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就算是波音空客,也使了用别人的发动机。使用成熟发动机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开拓市场。”

      “ARJ21客机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未来二十年,我国对支线喷气客机的需求量很大,在一千架以上,所以我们有信心占领国内市场,并推向国际市场。因此,我们的ARJ21新支线飞机定位于高端的支线市场,做到和干线飞机的无缝接轨。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都是按中短程干线客机标准来做,这一点让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仅仅是安全性更高,ARJ21客机提供了比一般的支线飞机更宽、更舒适的环境。最后一个就是经济性,它的燃油经济性要比一般喷气支线客机更好,我们采用了超临界机翼设计,降低了气动阻力,进而降低了油耗,因此运营的费用也比较低。”

      随着吴总师深入的讲解,ARJ21喷气支线客机的很多细节也被披露出来,当然这些林鹏在前世的时候就知道了。

      吴总师讲完之后,便是商飞领导,中国一航的领导,还有地方政府领导们一一讲话。

      整个开工仪式,时间还是很长,最后开工仪式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仪式一结束,领导们就被记者们一个个的包围了,林鹏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一个小小的年轻设计师,竟然也被一名记者给逮住了。

      大概是这名女记者经验不够丰富吧,还是怎么的,总之她就抓住了林鹏,然后要采访他。

      林鹏也没有想到会有记者要采访他,本来他是想拒绝的,但是唐总师在不远处,还给了他一个首肯的眼神。

      林鹏心想也罢,那就接受采访吧!

      前世的时候林鹏还没有这样面对过记者的镜头,采访他的是中海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呢!

      第八十章 脉动式生产线

      记者先是面对镜头说着:“各位观众,下面就请我们一飞院的设计师来解读一下我们的ARJ21喷气支线客机吧!”

      说完摄像师的镜头就转向了林鹏,这时候林鹏也有一点小紧张了,记者带着微笑就问道:“同志,请问您怎么称呼呢?”

      林鹏笑了笑道:“我姓林,记者同志你可不要问我什么太难的问题,否则我回答不上来,那就尴尬了!”

      林鹏的幽默也让记者忍不住笑道:“好,林工,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对咱们的ARJ21喷气支机客机有信心么?您认为它什么时候能飞上蓝天?”

      林鹏正色道:“首先,ARJ21喷气支线客机,一定会按照研制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从一架支线客机的设计研制规律来分析,我认为大概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吧,样机就能进入总装阶段,民航客机的总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大概还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它应该才能下线,接下来就是首飞,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试飞测试工作,把它的各项设计指标都验证了,如果都达到了设计要求,那么离交付用户就为期不远了。”

      记者微笑道:“感谢林工的解读。我们知道。ARJ21喷气支线客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并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因为ARJ21飞机体现的是咱们中国的民族魂,可是它还只是一架支线客机,我们离大飞机还有些远,现在我想代表全国关心我国航空工业的观众朋友们,再问林工一个问题,您觉得我们国家有能力设计研制出大飞机吗?如果有的话,我们大概还要多久才能看到?”

      林鹏以更加自信的语气道:“作为一名航空人,我也非常想早日看到我们的大飞机,特别是大型民用客机,在二十多年前我们就曾设计研制过运十大飞机,虽然最终下马了,但是我们一定还会再向大飞机发起冲击。现在有了商飞这个专攻商用飞机的公司,也有了一飞院,我们搞大飞机的制造团队和设计团队都有了,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大飞机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国家立项了,我想最多十年吧,我们一定能看到我们的大飞机!”

      记者道:“您的意思是,一飞院具备设计大飞机的能力,对吧?”

      林鹏点了点头道:“没错,我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再加上通过设计研制ARJ21支线客机,我们就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从技术上讲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当然我们知道大飞机不仅仅是技术一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百万计的零部件,到最后把它们组装起来,再到试飞,取得适航证,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空客从八十年代起步,到现在成为比肩波音公司的大客机制造商,用了二十多年,我想我们要成为民机制造第三强,要走的路会更长。”

      记者道:“嗯,说到制造这一块,我想问一下林工,您觉得我们在飞机制造技术方面,与国外航空强国相比还有多大的差距呢?”

      林鹏正色道:“差距非常大!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在航空工业这一个领域也是如此,我们真正发展得比较快还是在近十几年,但是在民机领域我们还很弱,甚至还比不上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民机采用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我们还无法研制。如果我们要建造大客机,必须面对技术、商业和政策三方面的挑战。尽管我们的几大航空制造厂,多年来为波音空客制造了许多零部件,还曾经引进过麦道客机总装线,但是我们仍然还不具备民航大客机的整机制造能力。”

      记者有些失望地道:“原来我们还落后这么多,我想再问林工一个问题,那就是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特别是在制造技术方面,要如何才能实现对航空强国的赶超呢?”

      这个问题可真是不太好回答啊,因为要说起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只能捡重要的来说一说了。

      林鹏想了想便回答道:“我想基础性的东西只能按规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是有一项很关键也是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飞机制造技术,我们应该要关注和研究,这项技术就是飞机脉动式生产线技术。”

      记者惊讶地道:“林工,什么是飞机脉动式生产线技术,这个新汇好像很新鲜很陌生!”

      林鹏笑了笑道:“飞机脉动式生产线技术,是M国波音公司发明的一项制造技术,目前它已经应用在M国波音公司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制造当中。这种先进的飞机装配生产线技术,和移动式汽车生产线有点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波音公司这项技术即是借鉴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线发展而来的。这种脉动式生产线可以设定缓冲时间,它对生产节拍要求不高,当生产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整个生产线可以停下来,或留给下个工位去解决,当飞机装配工作全部完成后,生产线就脉动一次。”

      记者瞪大了眼睛问道:“林工,听您这么说来,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波音公司,发展我们的脉动式生产线呢?”

      林鹏点了点头道:“是的,发展飞机脉动式生产线对我们国家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当然要实现这项技术,也是相当困难的。首先要具备计算机和的技术,实现飞机的无图纸制造,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我们的歼轰七A战机,就将采用这项技术,实现无图纸生产,这在国内是首次。有了这个基础,我想我们可以首先在歼轰七A战机的生产当中应用这项技术,等到应用成功获得经验之后,就可以推广到我们的ARJ21喷气支线客机制造当中,当然以后我们的大客机,也可以应用这项制造技术!”

      林鹏一下子抛出这个脉动式生产线技术,在这段采访新闻播出后,就立刻引起了业界的热议。之所以把这个脉动式生产线技术说出来,林鹏也是基于重生前,中航工业在二零一零年就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脉动式生产线,那就是歼轰七A飞机整体装配脉动式生产线,后来歼十战斗机和歼二零战斗机也都采用了这项制造技术。

      第八十一章 争取早日立项

      记者高兴地道:“太好了,听了林工介绍的脉动式生产线技术,我觉得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一定会强大起来,我们的ARJ21飞机和大客机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好的,谢谢林工接受我们的采访!”

      记者与林鹏握手言别,这时候林鹏才发现自己好像说得有点多,这搞得都有点像是专访了。

      开工仪式结束之后,林鹏又跟着唐总师他们,一起参观中海飞机制造厂。

      对于中海飞机制造厂,林鹏可不陌生了,前世的时候他就经常进入这里,无论是总装车间还是其他车间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中海飞机制造厂作为商飞下属的飞机总装制造中心,是今后中国航空工业民机制造的中心,也是ARJ21喷气支线客机的总装厂。

      尽管当年曾经在这里总装过麦道客机,但以林鹏的目光看来,中海飞机制造厂的工艺和装备都还比较落后。

      如果能在这里建成ARJ21支线客机脉动式生产线,那就好了。只不过现在林鹏也只有想想而已。

      进入总装车间,记者们也是一路的猛拍,这时候唐总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到林鹏身边,小声道:“小林啊,先前我好像听到你在跟那记者说什么脉动式生产线,对么?”

      林鹏点了点头道:“对,唐总师,我觉得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这项飞机制造技术,并且有可能的话,我们也要搞我们的脉动式生产线。比如我们的歼轰七A,还有ARJ21支线客机,都可以搞!”

      唐总师若有所思地道:“嗯,这个技术倒是可以提高我们国家航空工业制造水平,只是我们设计单位,好像还管不了那么宽呐!”

      林鹏道:“唐总师您说得对,但是我们可以提建议,并且要实现脉动式生产线技术的应用,也离不开我们设计单位的先行,现在我们的歼轰七已经实现了无图纸生产,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搞出我们中国的第一条脉动式生产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