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航空崛起》-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像F15E和苏三零这样的战斗轰炸机,都是在空优战斗机的平台上进行改进而来,底子好,无论飞行性能还是挂载能力,都远远超过歼轰七A,所以那些战斗轰炸机,能够良好的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还能进行空中格斗,超视距空战。

      没办法,要让歼轰七A达到世界顶尖战斗轰炸机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哪怕就是达到百分之五十的作战能力,也是相当困难的。

      大家都还记得,三年多之前,在那次世纪大阅兵中,空中梯队的阵容,可以说是比较寒酸的了。

      一百三十二架飞机,十个空中梯队。

      首先通过的领队机梯队,就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架轰六,以及八架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七E型战斗机。

      无论是轰六还是歼七E,都是三四十年前的底子,轰六是从毛熊图16中程轰炸机仿制改进而来的,而歼七E则是从米格二十一战斗机仿制改进而来,在世界主要空军强国,都已经以第三代战斗机为主的情况下,这确实有一点寒酸了。

      第二梯队还是轰六,这就不用说了,这些型号还是比较老的。

      第三梯队就是刚刚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不久的六架歼轰七战机,再往后面的梯队,除了直升机和引进的苏二七战机外,清一色的二代机,有歼七也有歼八,只是型号不同罢了。

      也就是说,那时候中国空中力量,最厉害的也就是少量从大毛引进的苏二七战斗机了。

      其实那批引进的苏二七,也不算很先进,与M国的那些三代机相比,除了在气动上有优势外,在航电、武器等其他的方面,都是处于落后的地位。

      当时那六架歼轰七,已经是属于国产战机里面最先进的型号了。

      很多军迷都在热议,歼八战斗机利用高空高速吊打M国三代机,甚至是四代机的可能性有多大。

      到了二零零三年,这个现状其实也还没有多大改变,因为歼十战机还没有定型批量装备。

      甚至歼轰七A也同样还处在试飞过程当中,部队里面装备的歼轰七也仅仅只有二十来架。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家底也就是这么薄!所以很多的飞行员,也是眼巴巴的盼着新飞豹,歼十战机能够早日定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中国从大毛那儿又引进了苏三零战斗轰炸机,现在已经开始要陆续交付了,这一批苏三零战斗轰炸机,是给海军买的,二十八架,花费十亿美元,平均每架苏三零的价格,高达三千多万美元。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外汇啊!所以中国航空人,都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耻辱,因为到现在还在引进国外战机,这反过来不就证明了他们不行吗?

      只是事实也摆在眼前,歼轰七A在综合作战性能上确实不如别人的苏三零,而且差距还比较大。

      中国引进的苏三零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两款反雷达导弹的能力。在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增加了主动雷达干扰系统。除此之外还装备电视制导导弹和制导炸弹。

      苏三零机翼下还可携带两枚射程一百多千米,带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X59对地攻击导弹。

      这些火控系统和武器使得苏三零在对地作战时威力大增。而歼轰七A还无法与之相比,就更不用说在空战能力,以及机动性方面的差距了。

      所以对歼轰七A来说,如果不能按时间节点完成试飞定型,它的命运也会变得很难说了。

      因为到时候,如果海军方面觉得苏三零非常好,就不想要歼轰七A了,那就真是要让这些参与了歼轰七A设计研制和试飞的人,无比的伤心了。

      再说严重一点,要是空军方面也觉得苏三零好,都买苏三零去了,那歼轰七A就真成为没有人要的可怜孩子。

      所以今天这一次出现的险情,好在化解了,虽然现在还找不着原因,但不管怎么样,飞机保住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出飞控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解决这个隐患。

      然后再择日进行低空大表速的试飞,只要完成这一项试飞任务,离着定型批产又近了一步。

      见大家都沉默了,林鹏忍不住大声道:“大家也不必这样,我坚信我们一定会迎头赶上的!咱们中国人也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

      第三十四章 试飞事故分析会

      听到这句话,大家的精神似乎又立马振奋了,唐总师欣慰地道:“小林说得好!我唐占文一定会努力,和大家一起,把飞豹打造成一只真正的冲天飞豹!”

      经过工程师们的仔细检查,还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形成了初步的事故分析报告。

      第二天,这一次事故分析会,就在试飞院某个会议室召开了。

      林鹏再次跟着唐占文总师,还有歼轰七A的几位副总师,各个系统的主要负责人一起来到了试飞院。

      林鹏这样一个新人,能跟着这么多专家一起参加这种会议,也是让一飞院无所的新人们羡慕嫉妒恨呐,这其中就包括了李铁。

      现在李铁才发现,他自己远远不如林鹏,他真没想到林鹏以前还隐藏得那么深。

      不过李铁也还庆幸,自己能够进了林鹏负责的这个DSI进气道设计小组,因为这些日子以来,他感觉自己跟着林鹏,学到的东西太多了。

      DSI进气道设计,可以说在一飞院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参考资料的,完全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但短短的一个月左右,设计工作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林鹏搞出来的一系列计算机建模计算公式,让李铁吃惊不小,包括组里的其他同事也是如此。

      利用计算机,对DSI进气道的各项参数进行计算,可以大大的缩短设计复杂构型的时间,他们做出来的模型,很快要就送到风洞去做吹风试验了。

      一旦经过吹风试验,证明设计没有问题的话,那基本上就离成功不远了。当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一次就很完美的,多数都要再进行优化,然后再吹风。

      设计完善之后,就可以进入实机试飞了,由于只是对前机身进行修形并把原来的进气道修改为DSI进气道,所以只需要改一架歼轰七A试验机来进行试飞,就可以了。

      李铁现在很是期待,如果他们真的搞成功了,那就是在国内第一个做出DSI进气道设计的,歼轰七A将成为全世界第二款采用DSI进气道的战机,甚至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一款服役的DSI进气道战机。

      因为M国的F35闪电战斗机,按进度来看还得好几年时间才能服役,而歼轰七A在只是做了前机身和DSI进气道修改设计的情况下,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能完成试飞定型。

      当然现在李铁还不知道,林鹏和唐占文总师,他们其实有了更多的想法,歼轰七A不止是需要修改进气道设计,要让它具备更强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比如说增加前缘襟翼,飞控系统改进为全数字电传,等等。

      一切都在因为这一次试飞中出现的事故,而发生着改变。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又被称为试飞院,它也是这座西部航空小城里的航空单位之一,当然它更是中国唯一的航空科研试飞机构,几乎所有的国产飞机都要在这里完成定型试飞,获得准生证,才能投入批量生产,也就是说它相当于是一个给飞机发放准生证的机构。

      所以这在里,可以看到中国最新式的战机,包括那些神秘的型号。

      当然了,试飞院的技术力量,甚至要比国内任何一家飞机设计研究所更加强大,只不过大家的方向略有不同而已。

      当然试飞院和一飞院一样,都是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旗下的单位。

      试飞院有自行研制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机载测试系统,每一个新的飞机型号,都在在这里进行上千个参数的测试,就比如说这一次飞行事故当中,有很多数据都是实时的上传到了指挥控制中心的。

      但是,尽管试飞院的机载测试系统再先进,却也没有察觉到,也无法检测到,飞控系统软件代码被修正,然后又恢复原来的情况,当然了发动机控制软件被修改,这个测试系统同样没有检测到。

      它能检测到的就只有发动机推力突然间增大了多少,飞机的姿态变化等等参数。

      走进试飞院,林鹏的心里面也是充满了敬仰的。

      试飞是一项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工作,因为飞机都是高科技的产物,要对飞机进行测试鉴定,没有强大的专业力量和设备,根本无法想象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一架先进的战斗机,在试飞测试当中,要记录的测试参数达到了好几千个,甚至连实时监控的就上千个。从飞机发动机到飞机上的各种机载设备,从机载武器到人机工程环境,这些都是要进行密集而细致的测试,然后还要在测试当中,让设计单位不断的修改设计。

      这样一架飞机才能逐步的完善,因此才有飞机是试飞出来的这么一个说法。

      一款飞机从设计、生产制造,再到地面测试,最后通过飞行试验,才能最终完成研制过程,投入批量生产。

      所以在言良这座西部航空城,就汇集了一飞院、希安飞机制造厂、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这三家单位,在这里就可以完成一型飞机的整个研制流程。

      当然了风洞试验,还得送到西南去,那里有着亚洲最大的飞机试验风洞群,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要运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对一型飞机的气动外形设计是否满足要求进行验证等等。

      今天来参加事故分析会的专家,非常多,毕竟这一次飞行事故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一飞院,还是试飞院,都是相当的重视,当然上级部门也很重视,空军和海军都盯着新飞豹呢!

      林鹏数了一下,参加这次事故分析会的,大概有六十多人呢!这个会议室也很大,林鹏坐在最后面,可以说他是最年轻的一个参会人员了。

      大多数与会人员,都是四五十岁的专家,有男有女,还有军方代表也来了,他们和试飞院领导,以及一飞院领导,唐总师等人,都坐在了主席台位置。

      这次事故不大不小,但也成立了调查小组,唐总师任副组长,组长是军方的一位代表,试飞总指挥田副院长也是副组长,还有一位希飞的副总工程师,也是副组长。

      事故分析会很快就开始了。

      第三十五章 发动机控制系统分析

      首先是军方代表站起来道:“各位,今天事故分析会,主要就昨日发生的歼轰七A起飞阶段险情,进行情况通报,并请大家就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在会上发表,这次会议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

      接下来就是歼轰七A试飞总指挥,田副院长对这次试飞事故的情况通报了。

      在情况通报当中,也是有详细的数据分析,特别是当时歼轰七A两台涡扇九发动机猛然爆发的情况,让在座的人都是一头雾水。

      但监测数据显示,在那短短的几秒钟,涡扇九发动机,的确是以超过了额定最大加力推力的百分之五十推力,让这次事故变得小了许多,毕竟最终只是造成了两台涡扇九发动机的损伤,低空大表速试飞延迟的结果。

      田副院长语气沉重地道:“虽然这一次咱们很幸运,没有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但是两台涡扇九发动机,剩余使用寿命,经过我们分析,不足五十个小时了,并且这还要经过大修才能再用五十个小时。”

      顿了顿,田副院长道:“当然,我们还是对086号机换发,那两台涡扇九发动机,暂时也只能封存起来,待找到原因后,再决定如何处置。今天,我们一定要把此次事故的原因找出来,这其中最关键的又是两点,一是当时的086号机姿态为何突然失控?第二是在失控的情况下两台涡扇九发动机,为何突然又异常做功,挽救了086号机?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建设性意见吧!”

      这时候会议室里的专家们,几乎都在沉思,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除了姿态异常失控,其中发动机突然增加百分之五十推力的事情,更加的离奇,更让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涡扇九发动机总师刘大江站起来,轻咳两声道:“各位领导,专家,我先来分析一下涡扇九发动机的问题吧!本人负责涡扇九发动机总体设计,对涡扇九发动机的性能是非常清楚的。”

      与会的人员,都把目光投向了刘大江。

      林鹏也认真在本上子,记录着刘总师讲述的话,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刘大江继续道:“咱们的涡扇九发动机,刚刚通过定型审查,就发生了这样奇怪的事情,我本人也有些搞不明白了。从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只有当某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才有可能导致控制系统无【创建和谐家园】常控制发动机,导致发动机推力失去控制,超过标定最大推力。但是从现在的监测数据来看,当时包括后来检查,两台涡扇九发动机没有任何传感器出现故障!”

      在座的专家们,对航空发动机也不陌生,因为很多专家,都是国内几所航空大学毕业,基本上都是学习过航空发动机原理,包括航空发动机控制的。

      林鹏也不例外,在西工大的时候,他就学习过航空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其中就有发动机控制的一些知识。

      航空发动机的控制包括了很多,状态控制,过渡态控制等,其中状态控制就包括了航空发动机启动控制,加减速控制,加力接通,断开控制等。

      涡扇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推力大小的控制,是靠控制发动机转速来实现的。

      所以发动机转速控制,是航空发动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发动机推力与转速的三次方正成比,同时发动机转速也决定了发动机叶片强度和涡轮前温度大小,这一次两台涡扇九突然失控,爆出单台推力超过最大加力推力的百分之五十,监测数据也显示,当时发动机的转速的确是超过了很多,同时涡轮前温度也大大超过了正常范围,事后对发动机叶片的检查,也印证了当时两台涡扇九发动机的状态。

      林鹏认真的记录着刘大江总师所讲的内容,虽然他重生了,但不代表他在发动机方面要比一位总师强,总师们的每一次讲话可能就含有很重要的东西,不容错过。

      当然了,控制发动机转速,就是飞机座舱的油门杆,通过改变油门杆的角度就可以改变发动机的转速,调节发动机推力大小。

      但是油门杆的角度,是被限制了的,也就是推到最大,也只能达到标定的最大推力,而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五十。

      当时,为了挽救086号机,特级试飞员宋志荣,的确是把油门杆推到了底。理论上就只能爆发出九十八千牛的推力,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超出了百分之五十,接近一百五十千牛了。

      刘大江继续讲道:“事发当时油门杆已经推到底,理论上最大也就只能达到额定的九十八千牛推力,但结果不是这样。我们的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是以燃油量为控制量,以发动机转速被控量。也就是说,当油门杆位置不变,而发动机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燃油量,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当油门杆位置改变时,自动调节燃油量,使发动机转速随油门杆位置变化而变化。油门杆角度相当于转速控制系统的输入给定值。”

      “当发动机转速偏离油门杆选定的转速给定值时,转速测量元件感应转速偏差,经控制元件输出信号,驱动执行元件,调节发动机供油量,从而减小转速偏差。监测数据显示,事发时无论是测量元件,还是执行元件,都没有故障。同时发动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接收信号均正常,那么我们就只能从加力控制系统来找原因了。”刘大江总师的分析也很到位,不愧是涡扇九发动机总师,对这台发动机性能就像自己身体一样的熟悉。

      “涡扇发动机加力控制,主要是复燃加力控制,大家都知道,在转速最大和涡轮前燃气温度最高的前提下,提高涡轮后燃气温度,增大喷气速度,提高发动机推力。发动机加力时,根据外界条件变化控制,以保证发动机不超转,不超温,加力燃烧稳定。”刘大江认真的作着分析,与会人员也在认真的听着,有的还在本子上沙沙的写着。

      第三十六章 航空史上的类似事件

      林鹏也是想起了航空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段趣闻,这也是和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有关。

      毛熊的米格二十五战斗机,堪称一代传奇战机,在一九七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有四架米格二十五侦察型战机,被秘密部署到了中东某国。

      当然这四架米格二十五是带着任务来的,那就是侦察以斯烈的情报,从高空进行照相。

      有一天以斯烈地面雷达终于发现了,天空中高速移动的目标,米格二十五狐蝠战机。

      于是以斯烈空军也派出了性能最好的F4鬼怪战斗机,去拦截那架米格二十五,由此上演了一场狐蝠大战鬼怪的好戏。

      狐蝠的飞行员发现了以斯烈空军的鬼怪战斗机,便撒开丫子狂奔了,要知道米格二十五战机,可是拥有两台强大的航空发动机,它的型号为R15,当时这种发动机还并不是专门为米格二十五研制的,而是给一种超级巡航导弹用的。

      R15发动机军推约为七十五千牛,加力推力达到一百一十千牛,这是一种涡喷发动机,当然油耗也是惊人的,并且它本来是给巡航导弹用的一次性使用发动机,虽然经过改进,寿命也是比较短。

      当时米格二十五战机的发动机上,就加装了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使R15发动机不能超达额定的最大推力工作,因为一旦超过了,这台发动机恐怕就要直接烧起来了。

      再说以斯烈鬼怪战机的飞行员,见敌人逃跑,便追上去,哪知道这一追才发现,敌人的战机速度太快了,鬼怪不但追不上人家,距离拉大得还很快。

      无奈这鬼怪战斗机的飞行员,便仓促的发射了导弹,想把那架侦察机打下来。

      哪知道响尾蛇导弹,竟然也追不上那架体积巨大的战斗机,最后导弹燃料耗尽,那架狐蝠逃之夭夭。

      而那架在导弹的尾追攻击下,还能从容的把导弹给甩在后面的米格二十一战机,当时也是直接在空中就把发动机烧坏了,因为这架米格二十五战机的发动机,也是离奇的出现了控制系统的问题,发动机爆发了,也许是被后面的响尾蛇导弹给逼急了,要拼命的逃啊,所以最终这架米格二十五战斗机,飞出了三点二马赫的最高速度,打破了世界纪录。

      当然这架米格二十五战斗机,还没有飞回基地,发动机就已经烧坏了,最后凭着飞行员高超的技术,飘回去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4: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