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舌尖上的大宋》-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沐浴更衣,虽然因为乍一运动胳膊和小腿都有些酸胀,但是杨怀仁实实在在的觉得自己神清气爽,早饭连喝了三大碗小米稀饭。

      此后的三天,何之韵照例每日寅时就唤他们起床习武。

      八月初一这天,是武举初试的日子。杨府上下全体出动去城西的琼林苑西苑校场给黑牛哥哥加油助威。

      随园春也在这一天上市,杨怀仁是一点儿也不担心,有王爷的名头做广告,他不愁不热卖,反倒鬼鬼岁数吩咐羊乐天做足了准备,也不清楚他要干什么。

      西苑校场本是东京禁军龙武卫的演习所,占地三百余顷,平时闲杂人等是不得入内的,只在开武举时作为考试场地对外开放。

      这日里校场内外竟是人山人海,校场北侧的观武台也早已坐满了人。

      正发愁没有观看的好位置,一个青衣小厮凑到杨怀仁面前,说有人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坐席。

      杨怀仁想也没想就跟着小厮寻了路径上了看台。

      其实也不用他费脑筋去想,他在大宋认识的人也不多,有能力给他占地方的人就更少了,既然人家给面子,不管是谁,接着就是了。

      远远的就看到一个人冲他招手,杨怀仁瞅清楚这人模样,看看身边的何之韵,脸上有些不自在了。

      嘉王忙着给他推销酒水去了,梓潼郡主赵霏儿不知怎么知道他今天要来观看武举,早已经给他全家占好了前排一正派视野良好的位置。

      穿了一身便服的赵霏儿在一群达官贵人中间,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份站起来招呼他们落座,杨怀仁只得硬着头皮上前行了一礼,唱了一声见过郡主。

      赵霏儿调皮的冲他撅了噘嘴,早看到他身后的大美女何之韵以及杨母等人,又换了一副迷人的笑脸儿去搀杨母坐下,把杨怀仁晾在了一边。

      杨母听说这就是嘉王的女儿梓潼郡主,忙要躬身行礼,却被赵霏儿扶住,先行了个晚辈的见面礼,一口一个老夫人喊得亲切。

      几个女人来来【创建和谐家园】的行礼也不嫌啰嗦,杨怀仁早已坐定,在偌大的校场上寻找黑牛哥哥的身影。

      不大会儿工夫,一个阁官从主席台走出来,念了一道圣旨,叽里咕噜跟念咒似的说了半天杨怀仁也没听清说的啥,反正害的所有人都伏在地上跪了半柱香的功夫,最后山呼万岁,武举才算正式开始。

      武举的初试其实很简单,第一项就是力试,百十个五六十斤重的大石锁,两个一组一字儿排开,参试的武人只要上前一手一个,连举十下就算通过。

      成排的石锁后边是排了队的举子们,一个个虎背熊腰,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个令官举起木槌重重的在直径四尺的打铜锣上敲一下,武人队伍里第一排便站了出来,听着令官的口令开始举重。

      参试的举子们都是身强体壮之辈,这项测试对他们来说自然不在话下,有些武士为了显示自己的臂力,甚至把两把石锁舞了起来。

      其他的武士也不甘示弱,有样学样,霎时间校场上石锁飞舞,观战的人群也爆发出一阵阵叫好之声,场面好不热闹,完全没有了考试该有的严肃,更像是庙会上的杂耍表演。

      杨怀仁远远的看见了略显紧张的黑牛哥哥,下一轮就到他了。

      忽然兵部的一个官员叫停了考试,说用五十斤的石锁测试太简单了,十中有九都能通过,参试的武士有近万人之众,这么考下去不知道要考到什么时辰。

      于是龙武卫的禁军士兵拿走了五十斤的石锁,换上了重达一百斤的大石锁。

      这么一换果然见效,下一组上来的人只有一半能通过。

      对于黑牛哥哥来说,仿佛五十斤和一百斤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见他稍稍用力,便一手一个举了起来,跟着口令上下连举了十次,轻松完成。

      杨怀仁兴奋的打着呼哨给他加油助威,李黑牛早看到看台上的他,倒没有特别兴奋,只是憨笑着冲看台上抱了抱拳,以示谢意。

      有些前边举五十斤石锁通过了的人庆幸自己运气好,后边的人就倒霉了,一半人初试都没过就的收拾包袱回家,心中甚是不服,可披盔戴甲的龙武卫的禁军站在那里,也倒没有人敢鼓噪。

      一整上午就只看肌肉发达的大汉们举石锁,也是十分乏味,第二项骑射下午才进行,校场周围观战的群众也没人离去,更外围早已聚集了提供各色小食的摊贩,扯着嗓子推销自家的小吃,比西市上还热闹几分。

      梓潼郡主早预备好了众人的午饭,不等奴婢们盛上来,杨怀仁站出来说道:“多谢郡主的款待,今日我们自带了午饭,也请郡主一起品尝。”

      Ëµ×ÅʾÒâÑµÄѾ÷߶˳öÁËʳºÐ£¬·Ö·¢¸ø´ó¼Ò¡£

      赵霏儿早知道杨怀仁大名,对他准备的食物十分好奇,打开食盒拿出来一看,又叫不上名来,两只大眼睛又向杨怀仁瞅了过来。

      第四十九章:宋式汉堡包

      看着赵霏儿一脸懵逼的样子,杨怀仁斜眼瞅了瞅四周的达官贵人们,很大声的给她介绍了她手里拿着的东西。

      “这个嘛,叫汉堡包,是一种来自西域的美食,经过我们随园的大力改造,变成了如今的样子,我们给它命名为宋式汉堡包。

      做法和材料都简单至极,我们大宋普通的炊饼,中间横切一刀分成两片,把这两片炊饼周身抹了黄油再放入炉中考酥。

      烤炊饼下边的一层垫底,中间先铺一层随园独家特制的牛肉片,然后是一层应时的拌绿菜,再铺一层打散的卤蛋碎,滴上几滴麻油,再撒一些芝麻和香料提味,最后盖上烤炊饼上边的一层就完成了。

      这宋式汉堡包里有菜有肉有蛋,同时又是主食,可谓一食含三菜,一菜含三味,出门在外,又方便携带,是简单之中的美味。”

      说完了,杨怀仁笑嘻嘻的给二丫打了一个眼色,二丫会意,想起早上出门前哥哥的吩咐,抓起一个宋式汉堡包,大口咬了下去。

      二丫嘴里大口嚼着汉堡包,换了一副夸张的笑脸,眯起眼睛,摸摸小肚子,大声称赞道:“哇哦,这宋式汉堡包好好吃啊,我以后再也不要吃别的东西啦!”

      四周人群被小姑娘的感慨所吸引,目光都汇聚到这边来,看着二丫吃得香甜的样子,鼻子闻着汉堡包的香味,偷偷咽了一口口水。

      赵霏儿也是个机灵人儿,今日趁着父亲出门,自己独占了给嘉王预备的位子,早知道杨怀仁要来观看武举初试,想借机跟他见上一面。

      自从上次受了他惩罚,赵霏儿不但不恨他,反而总是想着那个无情地抽打她脚底的蟊贼,想着他手里使劲攥着她的小脚丫,想着他那句关于脚丫子臭不臭的话语。

      此后的几日里她茶饭不思,总怀念着那密室里的一刻,竟瘦了几分。

      今天再见到杨怀仁,觉得他好像身材也搞大了,模样也更顺眼了,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那么让她沉醉。

      早就听说他行事异于常人,今天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还不跟着他胡闹一番?

      赵霏儿也学了二丫的样子,使劲咬了一大口,心里大喊抹了黄油烤过的炊饼真是好吃,外酥里嫩,油香满溢。

      加上随园特制的牛肉本身已是一绝,配合爽脆的青菜和卤香浓厚的卤蛋,那味道简直绝了,她根本不用刻意去装,发自内心的一副享受的样子早已经露了出来。

      “天哪,世上竟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王府里那帮厨子们做的东西真是差的太远了!”

      他们的座位这一片正在校场看台的中间,视野良好,本就是一些王公贵族和达官贵人们预留的位子。

      看着郡主的吃相,这些贵人们心里也开始合计,王府的厨子哪能差了?何况王爷家里本来就有家闻名东京城的归雁楼了,王爷喜欢美食也是人尽皆知的。

      所以,一个郡主能吃得这么得意忘形的东西,其他人心里早就肯定了这东西的不同凡响。

      于是这些主子们,或许在意自己的身份不好亲自来问,却又馋的直咽口水,只好打发了随从或丫鬟们来给郡主见礼,顺便问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让郡主这么大声称赞。

      赵霏儿倒是非常给杨怀仁捧场,凡是来问的,都拿眼色示意他们问杨怀仁。

      杨怀仁就给他们介绍,“这是随园的新小吃,今日校场门外就有随园的摊子在贩卖,五十文一个,循着随园的幡子便能找到。

      记得一定要快,数量有限,去晚了就没了!”

      话没说完,机灵的几个仆子早已飞奔了出去。杨怀仁脸上微微一笑,给赵霏儿竖了个大拇指。

      他汉堡包的点子其实也是灵机一动,本来只想赚些小钱给臭蛋和毛球改善伙食,没想到遇到郡主这个免费的广告代言人,她跟他王爷老爹,杨怀仁算是欠了一个大人情。

      羊乐天和几个师弟听师父嘱咐忙活了一上午,制作了三千个汉堡包。

      五十文一个的价格,本没卖出多少,正发愁剩下这么多应该怎么办的时候,一群丫鬟和仆子打扮的人冲到摊子前面。

      “我要十个!”“给我来二十个!”“……”

      一瞬间随园的小食摊子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凑热闹。

      越是无人问津的摊子,就越是没有人去光顾,潜意识里认为他家的东西没人买是因为不好吃,越是人多的摊子,反而越觉得自己也应该去试试,管他好吃不好吃。

      结果就是不到一刻功夫,三千个汉堡包被一扫而空。

      汉堡包不像牛肉面制作过程繁琐,只需要烤制足够的炊饼,其他工序都是用现成的已经做好的材料简单搭配而已。

      羊乐天看看日头,午市已经临近结束,但是这种庙会似的场面不同于正常的经营,饭点把握的准确,而是随时可以贩售,不受时间限制。

      而且下午还有一场比试,听说比试骑射比单纯力试更加吸引人,下午还会有更多的人来观赏,所以汉堡包肯定会供不应求。

      羊乐天于是当机立断,立即差人回去,再去赶制一万个汉堡包抓紧送来。

      看台这边,不大会工夫那些贵人们的仆子们就抱了满怀的汉堡包回来,一时间整个看台上都是大嚼汉堡包的观众,场面可谓壮观。

      杨怀仁仿佛出现了错觉,这已经不是一场武举的比试,而是后世一场体育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体育迷们喝着可乐,吃着汉堡包,人人脸上都是笑容。

      杨怀仁想到东京城里平日里每月都有不少的蹴鞠和角抵比赛,何不把快餐文化也在大宋开展起来?

      他会的中国传统菜式很多,但是这成百上千种菜式,十中七八其实并不适合平民百姓,推广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但是像牛肉面,汉堡包这种小食,似乎更容易推广,因为这些简单的食物,更接地气,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也更容易推广。

      他要做的,只是将来能尽量在保证食物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把售卖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平民大众能享受这些美食,让大宋人民的餐桌更加丰富。

      第五十章: 骑射比试

      李黑牛大嚼着杨怀仁给他特制的加肉汉堡包,却没有心思去细想嘴里的美味。

      上午的力试,对他来说不过小菜一碟,但下午的骑射比试,他就有些心虚了。

      大宋的律法里对军器的管理甚严,对民间私造,使用和畜藏军用的武器和【创建和谐家园】都进行了极大的限制。

      《宋刑统》里明文规定了各类军器的使用范围和私蓄兵器的处罚。

      像弓,箭,短矛,刀,枪等民用版武器虽然属于非禁的范畴,但也对这类武器的长度,重量和规格规定出了控制性的标准。

      比如朴刀规定了刃长不能超过二尺,具弓拉力不能超过一石。

      当然,上有政策,下游对策,民间那种短刃的朴刀却把刀把做到几尺长,变成了长兵器,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远程武器方面就没法钻这样的空子了,拉力无法逾制,导致来参加武举的民间武者们很少有机会练习射术。

      骑射考试其实分两部分,步射和骑射,步射是在站立静止状态下分九箭射击三个靶位,骑射是在马上运动的状态下同样九箭射击三个靶位,靶位的距离设置为五十步。

      两轮共十八箭,最少要中的十二箭才能过关。民间的一石弓有效杀伤距离也就五十步,所以如果没有军用大拉力的军弓,即使能射中也容易因为箭矢力量不足而落靶。

      所以骑射考试对于科班和军户出身的武人们就有了巨大的优势。

      黑牛哥哥虽然操控过弓箭,却因为无法经常使用,熟练度肯定不够,像他这种纯粹民间的武人就在这一项考试上就处于一种天然的劣势。

      而且骑射的时候所骑的马匹也是参试者自行准备,杨怀仁家里新买的马匹都是拉车的马,到了校场上表现如何犹未可知,也难怪李黑牛紧张了。

      第一组参试的武士已经上场,科班出身的武士们的优势立马就显现了出来。

      一组二十个人,出身将门或军籍的十二个,有十个达标过关,只有两个被淘汰;而来自民间的八个人,只有一个白袍小将达标,其余七人都没有过关。

      李黑牛第二组出场,他换了一身硬皮轻甲,内衬一身藏青色麻衫,手握硬弓,背负牛皮箭袋,高大的身材加上这一身兵士的装扮倒让他显得颇有将军气质。

      他站定了了指定位置,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令官一声令下,黑牛哥哥开始弯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哨响起,一支白羽箭破空而出,转眼间箭头没入了靶心,发出“嗡”的一声,箭身还在颤抖。

      李黑牛见第一箭命中,长出一口气,心中稍定。

      看台上杨怀仁兴奋地大声喊叫起来,他没想到黑牛哥哥原来射箭这么准,一时难以自已,欢呼雀跃的像是自己射中了靶心一般。

      开心的呼喊了一会儿,想想又怕惊扰了黑牛哥哥,忙捂着嘴重新又坐了下来。

      李黑牛刚才那一箭仿佛找到了感觉,之后的几箭都稳稳的拉弦,等瞄准的差不多了才肯射出,也正因为他每一箭都做足了准备,所以箭无须发,连中了八箭。

      杨怀仁放下心来,觉得这骑射黑牛哥哥已经稳稳拿下,只要最后一箭也命中,那么骑射的时候只要中三箭就可以通过初试了。

      李黑牛射完了第八箭,却感觉手中的硬弓越来越吃不住劲了。

      他每一箭都加了力道去硬拉,恐怕羽箭像前边第一组的一些选手一样明明射到了靶上,却因为力道不足没有插住而落靶,但是持续的过分用力导致弓身已经有些有些变形。

      拉第九箭的时候,弓身果然出了问题,他松开羽箭的一刹那,硬弓被生生拉崩,断为两截,羽箭虽然已经射出,却因为弓身断裂的那一刻偏离的原本瞄准的方向,没有射中箭靶,插入了旁边的草丛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