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臣权》-第5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有些不对劲!”

      宋宜光话还没有说完,就发现在离他们坐着的地方,大约二十步左右的『乱』石丛,立着两条『毛』茸茸的狼,四只眼睛在月光下闪着绿莹莹的寒光。

      他下意识地碰了碰何召侠的手,而后者也同时看到了那两只站着不动的家伙。伸手从地上捡起了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宋宜光发现,迅速按住了他,摇摇头,冷静地盯着狼不动。

      “嗥——”两条狼忽然昂头曝叫,尖叫声近在咫尺,十分碜人。宋宜光紧紧地握住拳头,何召侠又伸手准备捡石头。

      说来也怪,那两条狼嗥叫一声之后,掉转头,飞快地跑走了,不一会就消失在苍茫的月『色』里。

      “可能是啸月?听我爷爷说,狼在啸月的时候不吃人!”

      宋宜光解释道,不过远处又响起了狼嗥声,两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互相对望了一眼,小心翼翼地在石头从中,压着自己月光投影朝灵源寺的方向走去。

      在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洞边打了个盹,醒来时已升起了太阳,宋宜光叫醒何召侠,彼此对望一眼,看着对方蓬『乱』的头发,划破的额头手背,不觉苦笑。

      围着大银杏树绕了一圈的柴火已成灰烬,有两处还在冒着烟,这是昨夜临睡前燃烧的黄火。宋宜光说他父亲原先在山里打猎,就是在睡铺的周围这样烧一圈火,说是可以驱赶野兽。

      果然睡了几个时辰的安稳觉,耳畔虽然不时听到狼嗥,可能是因为野兽见了火,吓得不敢近前『骚』扰吧。

      两人起身,就着溪水洗了一把脸,既然已经走到这个地步,那只有继续还往灵源寺后山寻找了。[]臣权108

      山中的白天和黑夜,果然是两个世界。

      此时,太阳像一个圆圆的大橙子挂在两峰之间,温暖而柔和,周遭烟岚腾袅,丛林中数不清的鸟儿啁啾着,飞来绕去。

      阳光『射』进丛林,像无数支金箭。

      叶片上托着晶莹的『露』珠,葛藤灌木野草山花连成一片,空气中充溢着野花的芳香,草木的青气。经过一夜的喧嚣,野兽们可能已经疲倦,便在山石上草丛中偃息了。

      他们朝着灵源寺的方向在无路的山石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着。

      翻过一道漫坡之后,山石渐渐高起来,左右两旁均是沟壑,泉水在布满大小石块的山洞里流泻。他们躬着身朝上走,山路越来越窄,后来竟如同鲫鱼背,仅约一丈来宽,两旁的山涧也渐渐深起来,何召侠似乎有些绝望地叹了一口气,瘫软地坐在一块隆起的粗石上。

      宋宜光搀着自己的学弟喘息着走到一座山麓,这儿草深过踝,从山上流下的泉水叮叮咚咚地注入溪涧。草地上发现马蹄的印迹。难道有人骑马来过?

      也可能是野驴的蹄印,宋宜光仔细辨认,断定是马蹄印,他们不禁疑惧起来,担心这儿水草肥美,会有野兽出没,不敢休息,架着何召侠越过溪流朝山坡走去。

      渐渐地,脚下出现了若隐若现的石阶,泥土杂草淤塞其间。

      显然,不知哪朝哪代何年何月此山曾有人依山凿阶,大概长年荒芜,鲜有人至,石阶便经世代风雨剥蚀竟至阶痕掩迹了。

      他们顺着长满藓苔和杂草的阶石一步一步往高处攀登,眼前出现数株抱岩而生的古松,右边贴山生长着一片竹林,在一块空缺处的山石上布满茂密的茅草,依稀可见其间有个黑糊糊的缺口,用手扒开茅草,繁枝密叶掩映下的竟是一个石洞。

      探头往里看,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滴水如金属铿锵之声,一只蝙蝠扑喇一声掠过他们面前从洞里飞出。

      两人捡来一堆枯树枝,采摘了两兜松子。用火石点燃绑在树枝上的松明,小心翼翼地走进石洞。

      在火把的辉映下,他们吃惊地发现这是一个很宽大的石窟,顶高约有三丈,石壁有的光滑,有的粗砺,似有人工斧凿痕迹,又见一方巨大的石壁上镌刻着八个大字:杀尽元胡,光复大宋。用红漆涂填,没有落款,没有年月,她估计是百年前南宋遗民志士聚义反元,这偌大的洞『穴』便是义军的藏匿之地吧。

      “宜光,你来看!”何召侠突然惊叫起来,那声音如从瓮中发出,一片朗朗回声:

      “这儿还有条暗道。”

      两人一道,在火把光亮下,果然见到有条隧道与此洞相连。他们交换了一下眼神,默默地顺着隧道往前『摸』索,约『摸』数十丈远处,忽有陡壁挡住。

      “看这里!”何召侠见隧道左右有石阶通上。

      宋宜光没有答话,举着火把沿石阶往上走,拐了三个弯,心中默数到一百六十六步时,石阶尽头,顶上盖一块六尺见方的木板,用力一顶,吱呀一声掀开了,警觉地探头瞧瞧,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便悄悄地爬上,伸手拉过何召侠。

      接着,他们马上闻到一股食物的气味,举火把一照,原是一处有三间房子大小的密室,墙上挂着两盏巴斗大的灯盏,盏内贮满灯油。

      用火把将油灯点燃,看清了,室内摆满了大缸小缸,都堆尖盛着米面,豆秫油盐山货,竟然还有干果蜜饯酥饼米糕之类等等,足够一百人吃上一年。

      那墙上架上,滴溜打挂的挂满了咸肉干鱼,那一头的山架上,堆放着无数把刀枪剑弓等兵器。他们立即明白了,这是一个贮藏食品和兵器的秘密仓库。两人早已饥肠辘辘,抓起酥饼米糕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臣权108

      仓库里一点也不『潮』湿,四边的墙都用石灰抹刷,地面铺木板,四周墙脚堆放着木炭,大概是用以使室内干燥吧。仓库的那一边是一扇很大的栅门,挂着铁链却没有上锁。

      “难道这是座军营?”

      “不像,军营怎么设在这深山野岭呢?我们再往前试试,说不定能到灵源寺。”

      拉铁链时声音很大,他们屏住声息,没有什么动静,栅门外是一个弧形的空间,朝左约『摸』二十步,是一排分隔成五个小间的小石屋,估计是关人用的;

      他们心中发怵,连忙退出。往右,是一个约有七八间房子大的空室,不知是干什么的。退回弧形空间,正面又有石级往上,只十数级便到顶端,一间房子大小的地面是水磨青砖,厚厚的红『色』布幕遮掩着墙的四周。

      轻轻地用手扒开两块相接的布幕,是一堵木墙,用手按着木墙往旁边一推,开了,阴森森的房子弥漫着昏黄『色』的灯光。

      借着灯光,瞥见数尊面目狰狞的罗汉菩萨,噢,原来是座庙宇佛殿!

      跨出夹门,紧挨着便是一尊坐着的佛像,侧身朝前,便见一溜高台上全是形象各异的罗汉,殿中央矗立着佛龛,供台上亮着长明灯。他们轻踮双足,从供台上跳下来。

      威严又略带慈容的巨大释迦牟尼金身塑像永远是那么从容镇定,俯瞰着大千世界。供案上摆满香烛烙果,黄橙橙的大木鱼无声地骑着紫檀木架。

      熄掉火把,此时已经用不着了,阳光透过庙堂窗户、门缝投『射』出令人眼花的光晕。还没有等他们适应这样的光线,忽然间像从天降一样,闯进数十人来,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便被呼啸而来的不速之客七手八脚地捆绑起来了。

      被反捆着双手,眼睛蒙上黑布,由一群人推推『操』『揉』押出大殿,带到西院禅房。听见一人以温和的语气说:

      “将他们的蒙眼布摘去,松绑。”

      “禅师,这二人来者不善,不能松绑。”

      “松开吧。”

      被松了绑摘去蒙眼布之后,便见一片眼花缭『乱』,略一镇定,渐渐看清了原来是座禅房,身边站满光头和尚。正面站着一位面『色』红润身材胖大的老和尚,手捻佛珠,赤着双足,慈祥地注视着他们。问道:

      “老衲沐讲,二位施主,你们找老衲何事?”

      109 一些琐事

      庞煌最近很忙!

      洪武七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北平府的事务,可不像是怀柔那样的小县城那么少,而且又在行中书省的眼皮底下,自然当不了甩手掌柜。

      更何况,庞煌既然选择了从政,自然也要熟悉处理各种政务的手段,钱粮、刑狱和礼制、人事等等,他都要从头开始学起。

      好在他身边多了黄子澄这个师爷,让他省了不少心,朝廷开始科举的日子遥遥无期,黄子澄想要堂堂正正的做官,还要再等些时候。

      不过这个人虽然心眼小了点,也比较迂腐,但是做人还是挺有骨气,当初庞煌将他强留下来,不过是不想黄子澄在哪里对怀柔县的政务指手画脚,面对书生的迂腐,怀柔县的重商习气,肯定是黄子澄看不惯的。[]臣权109

      宋慎这个人的“无为”思想,正合怀柔的发展思路,并不需要官府『插』手太多,而庞煌也想做个示范田出来,试一试自己的改革成果,不想别人打扰。

      留下黄子澄,庞煌想,反正始终也要给他点好处,不如给点甜头,让黄子澄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干活,于是承诺,三年之内,会举荐他进入京师,不说入翰林院吧,至少也可以举荐为给事中,为朝廷效力。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黄子澄虽然是一个官『迷』,但是却有自己的底限,他请庞煌做出承诺,一旦朝廷开始科举,就要立即放他回南京,至于庞煌的举荐承诺,被黄子澄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不但拒绝庞煌举荐自己,而且对于在北平府,庞煌想要自己担任某些基层官员,或者去清华义学教书的要求,全部都拒绝了,只愿意以幕僚的身份,在庞煌的身后,说是为了向驸马大人学习。

      庞煌丝毫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留一个这样的道学先生在自己身边,那还不被烦死。但很快,就被黄子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打动,只要不牵涉到一些朝廷的具体事务,不牵涉到刑狱,在黄子澄手里,就像是吃豆腐那么简单。

      倒是省了庞煌很多事情,但是遗憾的是,核心的一些东西,还是不能让黄子澄『插』手,甚至不会让他知道。

      比如刘彪遣人回来禀报说,道衍和袁珙二人消失了,虽然太子当初请道衍去过东宫,还以佛事备咨询的名誉,留他在东宫别院居住过一段,但是高启被杀之后,道衍和袁珙二人,连夜为被斩成八段的高启收尸后,就神奇般的不见了。

      等到刘彪他们醒悟过来,连忙赶往苏州,高启的故乡查看,但是新坟已立,人却不知道飘往何处而去。

      道衍和袁珙二人,好像消失了一般,刘彪百般查探,只是知道道衍曾经在宁波一带出现过,从此就断绝了消息,没有完成任务的刘彪,不敢回来,只是派人回来禀报,自己却留在江南继续查访。

      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让黄子澄知道,但是最适合站在幕后的柳若秋,却在怀柔无法分身,因为庞煌不在,柳若秋就可以说是庞煌在怀柔的代表,在北平商会没有组建起来之前,柳若秋时不方便过来的。

      而且,在怀柔,柳若秋也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自己的人。

      柳若秋不在,很多事情暂时只能由庞煌亲自『操』作,清华义学的搬迁也是势在必行,新的校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庞煌看好的那个位置,正好就是几百年后清华大学的所在地,庞煌曾经十分羡慕在在门前徘徊了很多圈,未曾想到,有这么一天,自己可以建设一所同样的大学。

      至于规模,庞煌有信心让他比所谓的清华大学更大。

      还有北平银行的实际『操』作,也正在进行中,店铺门面办公地点全部落实到位,甚至连人员也落实到位了,但迟迟还未发动,为什么?

      人才啊,洪武七年,庞煌最想要的是什么?

      除了人才,还是人才!!

      当然,庞煌还在等待一个契机,那就是大明宝钞提举司已经建立,距离朱元璋下旨强制全国使用大明宝钞的日子不远了,那时候才是财政界最『乱』的时候。

      接着朱元璋的旨意,发一笔财,庞煌绝对不介意。

      但是还是有好消息传来,张定边已经收宋宜光和何召侠入灵源寺,虽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还要求两人随自己遁入佛门,但是庞煌意识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对于宋宜光的能力,他还是比较相信,而对何召侠的任务,相信张定边会动心的。[]臣权109

      但是从两人传回的消息中声称,张定边在山谷后有隐匿之地,常备粮食和兵器,可能别有所图,庞煌也是没有放在心上,估计只是张定边一种自保的手段,无论是谁得罪了天下最有权力的那个人,谁心里能安心下来。

      于是传消息让他们耐心,缓缓图之不要心急,尽量获得张定边的信任即可。

      随着庞煌驸马的名声传开,那些被放出去的学生,犹如吃了【创建和谐家园】般的激动,好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

      叶伯巨,这个正在山西平遥当县学训导的小官,被其中一个山西籍的学生轻易的找到,同时已经说动了叶伯巨,准备年底辞去训导之职,前来北平清华义学里教书。

      现在只有十三岁的卓敬,十六岁的耿清,现在还叫齐德十一岁的齐泰,身边,都多了自己的派出去的学生为伴,不断的将他们的事情禀报给庞煌,而庞煌自然也不吝啬金钱,大力的鼓励学生亲近这些未来的实力派人士。

      这些都是庞煌能够想起的一些名人,当然还有很多,第一批撒出去的学生,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将这些还未成名,甚至还未成年的所谓名人,尽量的引进清华义学,最不济也要和他们保持好良好的关系。

      说不定用的着呢?庞煌心里想到。

      当然撒出去的学生,也全然不是做这些事情,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山西【创建和谐家园】出身的学生,对于生意商贾的渴望,胜过了科举的希望,对于这些人,庞煌当然支持他们做生意的,但是由于前面的话已经说出来了。

      他们是不能再在北平做什么生意,只能在外地发展,于是有人想到了去山东发展对高丽、日本、琉球的贸易,有的去了山西、陕西等地,发展针对西方的贸易,甚至有两个,在江南开起了酒楼。

      其中一个正在南京,据回报说在秦淮河做起了皮肉生意。开始还害怕驸马怪责,但是传了几次消息之后,庞煌并没有多加干涉,反而有了鼓励的意思,于是也放开手脚,开始大干起来。

      当然这五十六个人,都被赋予了同样的一个任务,各地有什么风吹草动,必须要第一时间向北平禀报,但凡有三次失职,就会被剔除这个队伍的序列之外,并且不会再有任何的支持。

      有了这些人的努力,庞煌的视野就大了很多,再也不像是之前那么闭塞,从而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但是消息的延迟『性』,还是让人头痛的一个弊端,有时候消息辗转送来,什么事情都晚了,比如说,张定边要宋宜光和何召侠两人遁入空门,两人比较犹豫,想要请示庞煌,但是等消息到了庞煌手里,还没有回复呢?

      那边在福建,果断的宋宜光已经说服了年纪还小,不想当和尚的何召侠,两人已经出家了。

      庞煌回复,让他们斟酌而行的书信还没有到宋、何两人的手里,第二份消息传来,两人已经是和尚的身份了,让庞煌恼怒不已。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大明疆域不小,南来北往,光是靠船、车、马而传递消息,少则半月,多则数月都有可能。

      这样以来,更增加了庞煌出海贸易的决心,因为橡胶不出现,很多东西都无法实现,比如说电线,比如说车轮等等很多。

      但是现在的大环境是朱元璋禁海,就连和高丽、琉球和日本的官方贸易,也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洪武三年于宁波、泉州、广州设立市舶提举司,以负责日本、琉球及占城、暹罗、西洋诸国朝贡和贸易。由于日本反复无常,独限制十年一朝贡、通市一次,每次人不能超过二百,舟不超过二艘,但是今年九月初九,朱元璋又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提举司。

      这等于全面禁海了,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朱元璋对海外感兴趣呢?

      这一直是庞煌比较头疼的问题,这个君权至上的年代,朱元璋不开口,一切只能以走私的形式存在,但是要庞煌带头走私,心里还是有些犯怵,说不定哪天就逆了老朱的龙鳞,自己肯定完蛋,有前车之鉴欧阳伦在做表率,庞煌暂时还没有下这个决心。

      该怎么办呢?[]臣权109

      110 二刘相见

      枝上鸣嘤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

      旗常影动千官肃,环佩声来万国宾。

      若『乳』『露』从宵汉落,非烟云抱翠华新。

      从臣才俊俱扬马,白骨无能媿老身。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16: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