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是御史大夫张度经过调查,在奏折上对魏观一案下的定义,很飘渺,很让人无奈,甚至有些莫须有的意思。[]臣权101
拿风水说事,这一点就不好辩驳了。
唯一能想到的,估计就是神棍对神棍了!
既然想到了神棍对神棍,庞煌怎么能忘了还在城外鸡鸣寺中的道衍和袁珙两人呢?
而且庞煌也再想,自己做了驸马之后,按照之前朱标透『露』的口风,应该还是回北平去,至于去做什么,现在还不知道。
但是朱元璋既然这么想,又给朱标说过,那么这应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如此以来,自己在南京的时候也不会太久,至少朱元璋不会让北方的暗卫工作停止下来。
至于什么时候让自己回北平,估计也就一句话的事情,谁也阻拦不了。
但是太子朱标的事情,却是不能放下,首先来说,太子催的比较紧,几乎三天两头的派小太监到自己的驸马府,一来二去的,连临安公主都有些不厌其烦。
其次,庞煌真的想让魏观案能够在太子手里改变,这应该是朱标对于朱元璋决定的第一次异议吧!
而且魏观这个案子,也应该是朱元璋清除异己之前的一个试探『性』行动,如果朱标能够阻止,那么至少在朱标建立起信心的同时,可以让朱元璋稍微收敛一下自己的步伐。
这样想,庞煌就开始去做,自己没有办法的事情,相信道衍和袁珙这两个对于大明现状比较了解的神棍会更知道怎么处理。
问题在于,怎么取得道衍和袁珙两个人的信任呢?
太子出面,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太子结交两个人,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这也是庞煌需要考虑的问题。
两人都不是善类,万一影响了朱标今后的『性』情,那就不好了,但不管怎么样,庞煌此时觉得还是要借助两人的能力。
临安公主又进宫去了,听说是孙贵妃的病又有了反复,临安公主放心不下,没有等待宫里的消息就去了,临走前嘱咐庞煌说晚上不一定会来,所以也不让庞煌跟随自己进宫,闲暇下来,庞煌自然想着再去鸡鸣寺看看。
鸡鸣寺的香客太多,恐怕『露』出破绽,庞煌依旧是一身便服,却是没有丝毫官员的气派,只带着柳苏一人。
柳若秋和苏柔雪在庞煌成亲后的第五天,就已经带着怀柔乡勇,在江南采买一些物品,回转怀柔了。
怀柔商会和官府不一样,毕竟是私人的机构,离开的太久不好。
道衍、袁珙就在鸡笼山鸡鸣寺旁边的乌龙潭边一处精舍居住,庞煌已经来过两次,自然是熟门熟路,到了鸡鸣山,没有进寺,直接朝乌龙潭方向走去。
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大约七八里路,两人不到一个时辰便到了一处丛林密布、环绕着偌大的碧波粼粼的湖面,[]臣权101
“这便是乌龙潭!”
庞煌指着湖面对柳苏说,柳苏应该是第一次见江南的风景,眼睛里透着好奇。
顺着草坡直走,柳苏跟着他沿着一条傍水的杂石小道,蜿蜒向北。修篁夹道,一片清凉,透过竹丛,偶见三两轻舟在潭面游弋。
右边潭面有一个小小的半岛汀,上筑青瓦粉墙精舍,隐隐传来钟磐之声,那是月潭庵!上次庞煌险些找错地方,误闯进去,却发现是个尼姑庵,庵里有两名小尼,模样还不错,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出家。
再往前,过了一座拱形桥,竖着一座青石牌坊,没多远,便见有数间瓦舍隐于松林间的一方空地上。二水环抱,由一条柳荫夹道的石堤连着。
青『色』的大门紧闭,低矮的围墙不足六尺。墙头上长满了杂草野花。庞煌上前敲门,开门的是两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和尚,见了庞煌口称“施主!”
却是都已经认得了庞煌,见这位施主又过来寻人,不由自主的朝里面望去。
“请问道衍【创建和谐家园】可在?”庞煌稽首一礼,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带着柳苏径直朝里走去。
穿过一个小小的庭院,进入客堂。
客堂不大,却布置得十分雅洁,水磨青砖一尘不染。
倚窗摆设数张硬木椅几,案上紫铜香炉内檀香袅袅,香气弥漫。置身于室,顿觉飘然出世。
道衍不愧自称儒僧,就算是居住,也找如此清静所在。
小和尚送上几杯清茶,端上几碟糕点,随之,道衍首先应邀而入,发现却又是庞煌,不由皱了一下眉头,不过还是走了进来。
“庞施主,别来无恙!”
“劳烦【创建和谐家园】了!耽搁了【创建和谐家园】清修,是在下的不是!袁先生呢?”庞煌彬彬有礼,看着道衍对待自己的神『色』,应该是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驸马,正好庞煌也不想说。不过看到道衍一个人过来,心里不觉奇怪。
“他去访友了,贫僧倒是刚好功课完毕,不知庞施主有何贵干?”
道衍惊奇的看了庞煌身后的柳苏一眼,却是心想这书童打扮的人,竟然比主人家架子还要大,连看一眼都不看自己。
庞煌似乎看出了道衍的想法,不由一笑,拍拍柳苏的肩膀,示意他出去等着,然后道:“这是我的学生,有些自闭,【创建和谐家园】莫怪!”
“无妨!”道衍高深莫测的说了一句,说:“难道庞大人还是为了前事而来,贫僧只是方外之人,只能说一句爱莫能助了。”
庞煌在太平镇提过一次,上次来寻访时,也提过怎么才能完善的解决魏观之事,但只是隐晦的提出,他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袁珙和道衍同样对他不信任,一推再推,而今天庞煌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不能再拖延时间了。
两人分主宾位置坐下,庞煌心里斟酌一下,开口说道:“在下诚心而来,听闻天子决定让太子重审苏州知府魏观之案,但是却无从着手,想来【创建和谐家园】也从苏州而来,想必是对于苏州十分熟悉,所以特来求教?”
道衍的眉『毛』一跳,这个消息,他可是第一次听说,不由诧异道:“庞施主说笑了,贫僧还未听说,谋逆之案,还能重审的。”[]臣权101
“但是有件事,【创建和谐家园】肯定会知道......。”庞煌喝了一口茶,心中有了计较,随即也就放开说道:“魏观魏大人曾经是太子的老师,这一点天下皆知,【创建和谐家园】应该听说了吧!”
道衍才想起这一条,魏观洪武元年就曾经任侍读学士,算算时间,也可以说是太子的启蒙老师了。
他们原来一直在此事上纠结,原先也不是为了魏观,单纯为了高启、王彝等人而已,现在猛然把罪魁祸首的魏观拿到台面上,才省得原来还有这层关系。
心中不由一喜,如果太子能帮魏观脱罪,主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那高启、王彝他们,不应该也没有罪吗?此时道衍才开始重视庞煌的话,不过仍是疑『惑』地问道:
“太子重审,为何不公告天下,庞施主又从何而知呢?”
还没有等庞煌想好怎么回答,门口处传来一声朗笑,袁珙人还没有进房间,声音已经传了进来。
“庞大人若是不知,恐怕天下就无人知道了!”
袁珙闪身而入,朝庞煌深深一礼,道:“参见驸马都尉!我二人之前若有怠慢,还请恕罪!”
“驸马都尉?”道衍震惊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庞煌竟然是这个身份。
庞煌『摸』『摸』自己的鼻子,有些尴尬的笑了一下,道:“也非在下刻意隐瞒,但是驸马都尉这个称呼,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我大明朝的第一位驸马都尉啊!”袁珙叹道:“上次在下在太平镇,就看见大人骨骼清奇,绝非等闲之人,现在看,在下算的果然不错啊!”
庞煌听了这句话,和道衍二人一起翻了个白眼,心想,你没有看错,那上次来和这次见面的态度,竟然是判若两人?
道衍却是知道他这位好友的脾气,连忙呼喊外面侍候的沙弥,道:“茶!上茶!上好茶!”
庞煌听见这五个字,终于笑了出来,经典终于让自己遇到一次,果然不枉自己穿越这一回啊!
道衍和袁珙都是功利之人,从对待自己两次截然不同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不过对于这一点,庞煌不是太在乎,只是希望他们能不负在自己心目中阴谋家的能力,让太子朱标能够完美解决魏观案的事情。
102 皇帝召见(上)
南京紫禁城,在大明立国之前,称为吴王新宫,大明立国之后又被百姓称为皇城。
虽然是大明立国前两年才重新修建,至今依然有些没有完工的痕迹。但是紫禁城内的御花园,依旧是全南京最美丽的地方。
又是一场风雨过后,御花园内姹紫嫣红,得到雨水的滋润,百花径向争艳,招惹得蜂蝶浪至,清风吹来,太『液』池中的流泉叮当碰撞,银花四溅,清涟中飘忽浮沉的游鱼,嬉戏追逐。
在太『液』池旁有一座巨大的假山,上面矗立着八角朱亭,亭内宽敞明亮,地下铺着厚厚的『毛』毡。
每扇宽大的雕花窗下,摆着檀木茶几并两张铺着绣垫的靠背椅,正中央的九龙壁下,摆一张黄龙大金椅,两旁铜鹤昂首。[]臣权102
这也是皇帝宫中惟一奢华的场所,是朱元璋与皇后、贵妃等御花园游憩之地。
大明立国之后,皇帝一直迟迟没有将南京定为国都的称号,一直考虑着在临濠定都,现在凤阳那边正在大兴土木,新的皇宫正在建设中,所以南京这边的皇城,只保留着简单的格调,大量的材料都被运往临濠之地。
别的地方都可以忽略,但是御花园却是在朱元璋的刻意安排下,一点一点的建设起来,成了皇帝享受难得天伦之乐的地方。
皇子、公主以及**的嫔妃们经常被召集到这里玩乐,极少数开国功臣、朝廷大员偶尔才能得到皇帝恩准,来到这里见驾。
今日则有些特别,皇上要召见本朝的第一个驸马都尉,宣来了皇后,李淑妃等**主事之人作陪,要正式见一见自己的这个女婿。
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朱元璋的心情说不出好坏,但看上去不错。
“秀英,”朱元璋侧脸亲昵地对马皇后说:“你见过朕这个驸马几次了,感觉到此人怎么样?”
马皇后思索了一下,说道:“长相普通,但是做人很谨慎,看上去挺守本分,应该是个老成持重之人,和临安挺般配的。”
“老成持重!”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道:“秀英你一向看人及准,朕也就放心了!不过......。”
马皇后当然知道皇帝要说什么,最近大臣们对于怎么封赏驸马都尉,都各持意见,说的都有道理,偏偏自己的这个皇帝丈夫,却是不想按常规出牌,正在犹豫要是按照大臣们的意见,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安置女婿。
知道为什么,马皇后随即就接过话来,说道:“皇上,其实这只是天子家事,臣妾才多嘴的,不管怎么说,驸马都尉虽只是从五品,只要孩子安分,足可富贵一生,皇上还在顾虑什么呢?”
马皇后是站在孙贵妃的角度上说的,孙贵妃只想让自己的女儿嫁个平常人家,图个安安稳稳的一生,马皇后这么说,自然是赞同有些大臣的意思,仿宋制,驸马都尉只是虚职,只有富贵,却不荣华了。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秀英,你久居深宫,当然对于有些事情不明白,现在大明的江山,看上去已经固若金汤,但是隐忧却在,朕不能不担心啊!”
听到这个问题,旁边的李淑妃马上就坐不住了,孙贵妃有病来不了御花园,本来皇帝召她前来作陪,心里肯定是喜欢的,但是李淑妃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觉得不妥,等朱元璋一说话,就起身找个借口出了龙亭,去太『液』池边看鱼去了。
朱元璋也不阻拦,他的确定过规矩,**不可干政,但是马皇后却是极为例外的,且不说他们是患难的夫妻,就说马皇后这人,朱元璋知道是极知进退和尺度,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等李淑妃走过之后,朱元璋继续说道:“江山是朕打出来的,大明是我们朱家的大明,但是现在,秀英你看,全国十之五六的军队都在北方,听侯徐达调遣,而文忠虽然强势,但是却在徐达的压制下,徐达不退,几乎没有什么出头之日,徐达坐拥大军,让朕怎么能放心的下......。”
“徐将军为人忠义,绝不会背叛陛下的!”马秀英知道丈夫多疑,婉言劝道。
“想那宋太祖更是忠义,还不是有黄袍加身!”朱元璋冷哼一声,道:“朕倒是放心徐达,却是却担心大明的军队,不是我朱家的军队!!现在徐达在北方军威甚重,朕听说,蒙古人畏惧徐达,而不畏惧朕尔!!”
“那是【创建和谐家园】在挑拨离间,皇上也知那王保保的手段,他被徐达打的如今都起不了床,自然恨之入骨,说出的话怎么能信。”[]臣权102
朱元璋当然不会相信所谓蒙古人的离间之计,他真正心里警觉的是,去年给事中陈汶辉在一个奏疏中曾提到“刘基、徐达之见猜”,说:“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给事中也算是谏官,言则无罪,说了就说了,但是拿刘基、徐达比喻汉时的萧何、韩信,这是他心里的一根刺,所以才有刘基辞官后又被找个借口召进南京,徐达从去年回南京之后,到现在朱元璋依旧没有下决心让他回北平镇守的原因。
“可惜啊!朕的儿子太子是国之储君,不能轻动,老二之下,都尚且年幼,不能单独一面,这大军一日不掌握在咱们朱家手里,朕心一直都不安啊!”
朱元璋也就是在马皇后面前能坦然吐『露』自己的心思,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他自己不说,马皇后也是知道。
当年大家一起起兵反抗蒙元,都是隶属红巾军的序列,但是众人之中,徐达等大多数人都是出身豪门,唯有朱元璋是白手起家之人,当初凭借能力凌驾于众人之上,战争时期还不觉得,但是立国之后,朱元璋却是有些计较起来,总是觉得大家有些看不起他。
特别是魏观案一事,朱元璋其实恼怒的不是魏观,而是江南文人,大多数都宁愿归隐,也不愿意出仕为朝廷效力,这的确给皇帝不少打击。
马皇后听见皇上说的如此直接,心里一格登,在这样的时刻,皇帝忽然想起之前的事情,难免又要动怒,一会驸马和公主就要来了,这样下去可是不太好,略一踌躇,见皇帝并无恼火之态,连忙说道:
“皇上,事情急不来的,稍后驸马和临安就要来了,臣妾想提前知道一下,皇上准备怎么安置驸马呢?”
“我先看看朕的这个驸马吧!听说他最近挺忙的,连朕的女儿都冷落了!”
马皇后不由一愣,不知道皇上怎么说起这句话来,难道有些事情皇上也知道了?这是人家夫妻间的事情,现在公主都不说什么了,作为皇帝,特别是作为岳父,总是不好追究下去吧。
勉强笑了一下,却是不和皇帝讨论这个话题,随意的又聊了几句,无非是皇帝的个人发泄之语,作为一个皇帝也真的够可怜的了,朱元璋还好些,有个皇后可以说些真心话,也不用担心泄『露』什么。
突然马皇后想起了一件喜事,不由笑着说道:“皇上,如今我们大明,我们朱家又出了一件喜事,真的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了。”
“什么事情?”朱元璋正在发泄着心中的郁闷,猛然听到马皇后这么说,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由问道。
马皇后却是没有说,先是站起来朝着朱元璋盈盈一叩,行了个礼,然后才启口说道:“皇上要做爷爷了,昨夜太医院报,太子妃有喜!现在已经四个月了!”
太子妃姓常,乃开国公常遇春的女儿,一听说这个消息,朱元璋差点没有从龙椅上坐起来,好一会没有回过神,失口问道:“此言当真?”
看到马皇后并不回答,才知道自己问了一句废话,在这件事上,谁敢说假话呢?于是讪讪的说道:“怎么不早对朕说,朕今日连同他们一起召见了。”
“昨夜方才知道,皇上却是在御书房休憩了,臣妾才没有让太医院的人打扰皇上,今日说也不晚嘛!”
刚想说什么,就在这时,随侍太监在亭外禀报:“驸马都尉庞煌携临安公主侯见!!”
朱元璋看了马皇后一眼,随口说了一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