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在这时,柳若秋和柳苏兄弟、苏柔雪,带着三十名怀柔乡勇赶到了南京城,算是解决了庞煌的一些尴尬。
他们带来的不但有人,还有大量的钱财,以及准备的各『色』礼物,这也是柳家兄弟为什么没有能和庞煌一起过来的原因。
刘琏也在刘伯温的授意之下过来帮忙了,这个对于南京极为熟悉的人加入之后,算是彻底的解决了庞煌的后顾之忧。
在他的指点之下,家具除了床之外,都去古董市场去购买,新的来不及做了,而且庞煌也不打算在南京常住,买一些古董放在这里,只图好看,不图实用就行。
至于仆人好丫鬟就不用了,宫中肯定要赏赐下来的,而且公主出嫁的时候,也会带上几个贴心的人。
然后在怀柔乡勇的指挥下,将从怀柔带来的满满两船物品,都卸了下来,好在驸马府在秦淮河边上,船家只需通过长江秦淮河的入口,将船行驶过来即可。
首先就是把窗户按照怀柔的格式,全部换成玻璃的,特别是睡房中的铜镜去掉,换上了一块特制两米左右的玻璃镜,其他一应物品,全部该换掉的就换掉。
柳若秋的眼睛虽然盲了,但是心却是很细,该准备的,甚至连胭脂水粉他都想到了,再加上一个贤惠的苏柔雪在旁边帮忙,还有什么能遗漏呢?
唯一美中不足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当初提拔庞煌起来的唐门大人,被仪銮司派到江南地区有任务了,什么任务庞煌没有资格知道,也不知道庞煌成亲哪天他还能回来不能。
第二件事就是苏德的问题,这次回到南京,庞煌向朱标旁敲侧击关于苏德的事情,才知道苏德这小子竟然被燕王朱棣要走了!
现在这个小话痨,和朱棣打的火热,可能是由于苏德出身和朱棣完全相反的原因,反正会一些朱棣感到很新鲜的东西,再加上在北平的各种玩具,苏德也略懂一二,所以朱棣一时间还真有点离不开的架势。
庞煌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打算真的有些过于理想化一点,赶不上变化快啊。
本来想在朱标身边留一个棋子,让自己慢慢的能和当朝的太子爷拉上关系,没有想到自己这招臭棋一点没有用上,他已经成了当朝太子的妹夫。
而苏德却变成了朱棣的跟班,真的是造化弄人了。
既然人在朱棣哪里,这要见面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就没有这个借口,虽然很多人知道苏德和自己当初的师生之谊,但毕竟现在已经脱离出来了,还在深宫之内,事情不好办啊!
除了唐门和苏德,还有一个遗憾的事情,那就是刘福通现在的下落,依然是个谜,朱元璋难道费了那么大劲,就是想把刘福通软禁起来吗?
庞煌想不透,也不敢去打听,甚至连在太子朱标面前,都不敢提及,这样对于两人都没有好处。
刘福通的事情既然不明朗,那他那三个义子刘龙、刘虎和刘安自然也不方便来南京城了,对于庞煌当初的原班人马少那么多,庞煌有些不开心,不过想想,回到了北平之后再补办一场,也算是弥补了遗憾吧。
不过忙于成亲的事情,去见道衍和袁珙的事情,只好暂时搁置起来了。
在接到赐婚的圣旨之前,庞煌曾经去过鸡鸣寺两次,一次没有找到人,说是道衍出去化缘、袁珙访友了。
第二次倒是见到了两人,但是知道庞煌的官员身份,两人的戒心非常重,根本就不给庞煌谈魏观案的事情。[]臣权99
庞煌也不好透『露』太子要审理此案,希望能帮助众人脱罪等等,只好僵持在哪里,大家都不肯把底牌『露』出来。
而庞煌也在寻思着,是不是带太子微服私访一下,亲自见见这两个老狐狸,一来把这二人引入到太子门下,杜绝这两个人今后为朱棣效忠的可能『性』。
二来表示礼贤下士,亲自问问魏观案的审理办法,这样以来,有这两个老狐狸做参谋,审理的结果,应该可以应付皇帝的挑剔。
但是微服私访毕竟不是过家家,自从庞煌从朱标嘴里得知,朱元璋猜出是自己出主意让太子亲自审理魏观案后,再加上自己暗卫的身份,对于一些事情怀有深深的戒心。
可能出个主意说个话,还引不起朱元璋的注意,朱元璋本人也不在乎,但是自己要带着太子出宫,要是让老朱知道,会有什么反应,谁知道?
庞煌不敢,至少现在不敢,在犹豫中,思量中,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七月初九,庞煌成亲的日子来到,本来想要简简单单的庆贺一下,却在成婚之前的三天内被吓住了。
原想着自己在南京城本来也就没有什么人脉,认识的人也有限,所以虽然是当驸马爷,也没有过多的准备,但是从七月初六的那一天开始,每天的傍晚时分,驸马府门前就开始排起了车水马龙,不时又有马车、轿子和骑马的、抬礼盒的从桥上走过。
认识的,不认识的,听说过的,没有听说过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纷纷送来了拜帖,伴随的还有礼物。
而刘琏告诉庞煌,在南京城大部分的都是提前送礼,也算是打个招呼,代表着庞煌成亲那天肯定会来喝喜酒的。
这也是官场上一个不成文的习俗,要给主人家准备的时间,以免准备不充分,让主人难堪。
庞煌看着摆在桌上的数百张拜帖,连哭的心思都有了,心里腹诽着这都没有人打招呼,提醒一下自己。
马上成亲还有两三天的功夫,让自己去哪里准备呢?就算是买菜的时间也不够啊!
100 先婚后恋
成亲的繁琐就不必一一累述,反正是及其驳杂的一个婚礼。
皇帝圣旨的不明确,加上又是大明立国后的第一个公主出嫁,让礼部、太常寺和宗人府一片慌『乱』。因为根本没有前例可以遵循的。
但也难不住这些官员们,既然没有明确的指示,那么就不妨规格高一点,反正是皇帝嫁女,规格高一点也无妨,最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成亲后的封赏,那才是大家最重视的东西。
在驸马府新居中,所有的人都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宗人府、礼部都派出了得力官员来按照礼制指挥仆役布置驸马府。
此时庞煌才看到一个公主出嫁究竟要严格到什么程度:新郎新娘从哪个门进出、所来的宾客该从哪里进出,各种规格的宴席摆放的方位、甚至该用什么规格的酒菜等等……这些都不是庞煌这个初哥能想象到的。[]臣权100
钱还是成了婚礼的主旋律,但是穿越后的庞煌,缺的肯定不是钱了。
来不及准备酒菜,那就找了南京城内有规模的酒楼定做,虽然肯定会有所不足,但是能参加婚礼的人,又有谁会在乎这个呢?
七月初九。王天还未亮,庞煌便在人的服侍下换好了衣服,因为驸马的身份,所以连新郎装都是从宫里赐下来的,平常人连穿法都不会,要在专门从宫里来的人帮助下穿起来。
在一阵鼓乐齐鸣后,没有所谓的游街夸官,也没有电视中驸马爷的洋洋得意,在驸马府内,庞煌只是在大门口,就迎来了临安公主的到来。
这个时候,庞煌才明白,所谓的赐婚,说不定就是皇帝把女儿送过来成婚,在这男权为尊的社会,就算是皇帝嫁女,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夸张。
用系着红花的绸带将新娘牵引到了正厅上。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拜完天地,便由人将临安公主引入洞房,中间庞煌都没有碰过公主地手一下,只是脑海里『乱』哄哄的任由别人摆布着。
时隔多年,当临安公主问及当日成婚的感受时,庞煌竟然支吾了半天,也想不起成亲时的情景,倒也不怪庞煌,谁在那个时候也难以想起来。
然后就是『乱』哄哄的宴席场面,庞煌在一群大多不认识的官员从中游走着,尽量的『露』出好似痴呆的笑容,一杯又一杯的喝着淡而无味的酒水,向一个又一个不认识,或者眼熟的人打着招呼,喝着酒。
终于在酒醉中慢慢的失去了知觉。
庞煌穿越到大明的婚礼,竟然过的是如此无趣,也是他始终耿耿于怀多年的心病,没有温柔乡,也没有浪漫绮丽的回忆,更是没有娇羞的呻『吟』、呼痛的徜徉。
第二日醒来,就看见犹如鹌鹑般的临安公主,在床角处呆呆的看着自己,『摸』『摸』黏糊糊的嘴角,在看着自己整整齐齐的新郎装依然如故。
庞煌不由苦笑,也看着临安公主,两人对望,却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自己竟然没有洞房?虽然宿醉醒来,依然有晨勃的冲动,但是看着已经成为自己妻子的临安公主,却怎么也提不起这个心思。
他并非是个圣人,但是临安公主才十六岁啊,他看过临安公主的生辰,这个十六岁,还是俗话说的虚岁,也就是说满打满算,自己的妻子不过是只有十五岁的萝莉而已。
要是放在几百年后,这个年纪还在中学里面充满憧憬的追星吧!
门口守候的宫女、太监打破了两人的尴尬。
起床、沐浴、梳头、更衣!
一系列的事情做过之后,庞煌已经成为了皇帝的女婿,今日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宫,一来请安,二来谢恩!
临安公主在没有人教导,而在某些启蒙又及其匮乏的年代,哪里知道所谓的洞房是什么含义,只是知道昨夜,她和自己的丈夫共处一室、同塌而眠,虽然丈夫宿醉不醒,自己又是枯坐一宿,还以为已经完成了人生中的大事。[]臣权100
娇羞无限,仍由宫女们帮自己梳着不一样的发型,将头发挽起,层层的盘在脑后,部分散落在肩上,这是成亲为他人『妇』的标志。
两人都没有说话,临安是出于初为人『妇』的羞涩!
而庞煌却是不知道从何说及,刚要开口打破僵局,却又哑然在哪里,最近忙的天昏地暗,竟然忘了询问一下,自己和公主该如何相互称呼了。
难道喊老公、老婆,别说没有那么熟,大明也没有这种叫法啊!
互相喊驸马、公主,是不是有些生疏了呢?喊相公、爱妻,是不是有些太肉麻了!
与其说错了让人笑话,还不如不说为好,庞煌想到,慢慢的培养一下感情吧!现在还生疏着呢?
一切准备就绪,进宫请安谢恩!
依然是没有见到朱元璋,皇帝嫁女儿好像不关皇帝的事儿一般,因为庞煌和临安公主进宫的时候,紫禁城正在早朝之中。
按照规矩,自然是先拜见了**之主马皇后,然后是李淑妃,最后才到西宫拜见了孙贵妃,当然各宫都有赏赐下来,无一例外的都是些小玩意,给临安公主的。
别人先不说,都是礼节『性』拜见,点到即止,包括马皇后在内。
庞煌和临安公主,在孙贵妃那里呆的时间就长了一些,还留在西宫吃了午饭,中间庞煌见到了孙贵妃的另外两个女儿,却是比临安公主小了很多。一个七八岁的模样,一个却是只有四五岁。
心里颇感惊讶,但是庞煌也不敢多问,想来自己的妻子是知道的,以后慢慢的自己也许就会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然后辞谢回驸马府,庞煌开始了先婚后恋的生活。
可能是孙贵妃自觉时日无多,只要是精神好一点,就派人召庞煌和临安公主进宫见面,马皇后身为**之主,也大开了方便之门,只要不在宫内过夜,也任由自己的这个妹妹多享受几日天伦之乐。
而大明朝堂之上,仍然没有动静,礼部、太常寺几次上奏折请示关于驸马都尉的安置问题,遂都被皇帝暂时搁置起来,也许朱元璋也在考虑得失问题,该如何安排自己这个还未见过面的女婿。
庞煌却也不急,每日出了孙贵妃召见之外,他安安静静的过了一段近似几百年后宅男的生活。
每日和新婚的妻子培养起了感情,虽然一直没有同房,但是小两口在新婚,又是新近相识的情况下,倒也算得上是相敬如宾。
临安公主的『性』子极好,有些孙贵妃的贤淑,对于还未行人伦大礼的丈夫,因为不懂的缘故,自然是千依百顺,没有半点公主的架势,倒是宫中派来的几个宫女、太监比较碍眼,经常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打断不敢打断的事情。
庞煌也不恼,说一句实话,他还没有下定和未成年少女同房的决心。
自然乐得临安公主此时的懵懵懂懂,也不去拆穿这件事情,每天和临安公主讲讲故事,没人的时候抱在怀中说些悄悄话,这种暧昧在夫妻之间进行,可能在某些时空或者某些人眼里是很无聊的事情,但是庞煌却是乐此不疲。
直到有些太监、宫女看出了端倪,并多事的奏报到孙贵妃那里,这件事情才算告于段落。
一日临安公主进宫回来,有些心神不定,见到庞煌之后,早已经熟稔的他们,还没有说几句话,临安公主就已经是泪眼婆娑。[]臣权100
庞煌大吃一惊,连忙问怎么回事!
临安公主半天才将事情断断续续、含含糊糊的说出来,原来有人偷着向孙贵妃打小报告,说驸马和公主二人成亲近二十天,竟然还没有同房!
孙贵妃大吃一惊,才只是召见临安公主一人问个端倪,临安公主感觉到驸马对自己挺好的,孙贵妃也不好问一些夫妻间床笫之间的事情,只好找了个老宫女给临安公主检查一下身子,才知道临安公主竟然还未破身!
于是就将该做的事情说了一些,并追问了许多问题,让临安公主感到十分不安,于是只好回来向庞煌哭诉,问道:“驸马,是不是嫌弃临安?”
庞煌没有想到,就连这些事情都能成为别人的议论的对象,明明是自己觉得临安公主的年纪还太小,想过一段时日再说,在别人眼中怎么就成了别有用心了呢?
临安公主这才断断续续的将有些事情告诉庞煌,原来临安公主并不是孙贵妃所生,而是朱元璋在战争时期宠幸过的一个妾室所生,那时候战火纷飞,朱元璋还没有固定的大本营,就在江南正和陈友谅发生冲突。
在一次转移的过程中,临安公主的母亲带着小临安失散于民间,一直到朱元璋占领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之后,才寻了回来,这时候临安公主的母亲已经死于疾病,临安公主回到朱元璋身边后,交予了孙贵妃抚养,所以一直称呼孙贵妃为母亲。
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临安公主只是记得姓王,别的都忘记了。
知道夫妻二人并未同房,无论是孙贵妃,还是临安公主,都以为庞煌知道了临安公主的身世而嫌弃。
但是等临安公主说出来之后,看到庞煌那惊讶的表情,才知道不是为了这个原因。
=======================害虫有话说=====================
一百章了,三十余万字,发书之后无断更!害虫还算是努力吧,这本书计划是三百万字左右,现在终于过了十分之一,但是数据一片惨淡,还请大家不吝啬支持的票票,多支持害虫!!
看了这一章之后,大家可能感觉这一章有些『乱』,本来就是一个过渡章节,交代完该交代的事情之后,从下一章起,应该就是朝堂之上,和朝野之间的明争暗斗了。请大家原谅!
本书无**、**,是基于历史进行的一种假设,并非快餐文,所以有别种喜好的大大们可能要失望了!有喜欢的大大,可以加入收藏,多多在评论区发言,提出您的看法!
101 再访道衍
八月初三,庞煌成婚还不足一个月,但是却也不得不动起来。
太子的妹夫不好当啊,虽然这个大舅哥比自己的年龄还小,但毕竟人家是未来的皇帝,现任无可争辩的大明王朝储君。
八月二十三,就是太子亲自审理魏观案的日子,现在还有二十天的准备时间,竟然一点章程也没有,太子一心想要帮魏观脱罪,但是看过卷宗之后,才知道根本就没有罪,怎么脱罪呢?
兴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
这是御史大夫张度经过调查,在奏折上对魏观一案下的定义,很飘渺,很让人无奈,甚至有些莫须有的意思。[]臣权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