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臣权》-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算是华云龙猜的出皇帝想让自己滚蛋,但是走人,要有一个方法或者借口吧,华云龙现在就想知道会以什么借口让自己走人。

      罪名轻了,最多是迁任、致仕,但是罪名重了,可是要掉脑袋的。

      其实华云龙到了现在,根本就不在乎用不用蒙元故宫里的东西,他刚才用各种事情试探庞煌,就是想知道自己会怎么走,但是没有想到庞煌如此圆滑,推得一干二净,竟然是不『露』半点口风。

      难道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

      086 左右思量

      回到驿站,童灰厚和李芳雨四人已经离开了,说到明天再来拜会。

      庞煌想到,看来真的是穷的急了,看见了一个稍微熟悉的人,就想依靠上去,倒也不是没有骨气,肚子饿着,总是要比人矮上那么一点,这个自己倒是颇有心得,他当初在北京找工作找到怀柔,好话真的没有少说,厚着脸皮几乎把口水都要说干的样子。

      洗洗睡下,在驿馆里一夜未曾安枕,华云龙的含而不『露』,不阴不阳的声貌时隐时现,那温和中夹带着寒意『逼』人的目光如悬刀在顶。

      这位淮安侯虽病态显『露』,但谈笑自若,更是不容置辩地暗示他已经知道了一切。至于知道什么,知道到什么程度却不提不说,处事也算的是老辣,可是庞煌心里怀疑的就有那么一点,如此老辣的这个华云龙,怎么会犯下关于处理刘福通那件事的错误呢?

      而且还有,华云龙到底是属于谁的人?这也是难以猜测的一点。[]臣权86

      毫无疑问,华云龙是朱元璋的人,看他的履历就知道,当年也曾经为大明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见到金牌之后,马上就认出了金牌的归属和用途,对于自己再也没有起过刁难的心思。

      问题是那毕竟是在战争时候,大家都齐心协力想把蒙古【创建和谐家园】驱除华夏,恢复江山大统的局面,华云龙率众投靠朱元璋之后,一直在打仗,从渡江,破采石,下集庆,克镇江。参加攻灭陈友谅、张士诚诸役。又从徐达攻克大都,留守北方,应对蒙元残余的『骚』扰,几乎就没有停歇过。

      在战争中什么都好说,与朱元璋君臣战友,休戚相关,共患苦难,但那毕竟是以前,之前是这样,不代表现在是这样。

      不算朱元璋的吴王时代,大明建国已经六年多了,而且中间华云龙一直留守北平,很少回安徽老家或者是南京,与皇帝的关系疏远也不是不可能。

      华云龙从渐渐疏远中,寻找新的寄托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不至于造反,但是在朝中找靠山来维持自己的地位,这个是肯定的了。

      但是这个靠山是谁呢?

      是徐达,还是李善长,或者是胡惟庸呢?

      反正应该不会是刘伯温,身为暗卫,当然知道刘伯温眼下的处境,自保有余,扩张不足,朱元璋限制了大部分江浙官员的发展,现在任用胡惟庸,朝中的淮西系官员还是占据大多数的席位。那是朱元璋只相信自己家门口的力量,而华云龙身为定远人,也不可能投靠刘伯温这个已经失势的江浙系官员。

      庞煌枕肘苦笑,心想,我本来就是一工科生,怎么能是搞政治的材料,官场上的事情,纵然是倒退几百年,也够自己琢磨半天而透彻不了的。

      想到其中的错综复杂,庞煌心道这还没有开始,真的到了四大案的时候,那可……想到这里,庞煌心中发『毛』。慨叹宦海险恶,真不如当初不做官,自己在南方找个地方,优游林下,学严子陵垂钓清溪,放浪形骸『吟』诵风月……。

      就这样想着,直到三更之后,他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

      习惯『性』的早起,无论是在大学时代,还是在穿越之后,庞煌总是在清晨大约七点左右起床,在院内散了一会步,将昨天发生的事情理了一遍。

      遂不去管去淮安候府的事情,华云龙无论怎么表态,但是自己坚决是不能表这个态度,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对于对方都有着很深的忌讳,庞煌忌讳自己根基不深,华云龙忌讳皇帝的善变。

      既然不能开诚布公的谈,首先想到的就是自保,只有先保护好自己,庞煌的理想才能够有实现的可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有了这种想法,庞煌打定了主意不去理会北平行省的安排,暗卫有暗卫的职司,首先要召集北平所有的暗卫,将清查『奸』细、隐患的任务布置下去,庞煌手里有北平一带所有暗卫的名册,是唐门交给他的,凭着百户的暗卫腰牌,他可以调动一切,现在正是时候熟悉这支属于皇帝的黑暗力量了。

      整个北平行省,连同所属府县,共计暗卫十三人,其中在军队六人,地方各处七人,力量可以说是比较单薄,但是每个人都身在比较敏感而又重要的部门,算是弥补了这个缺陷。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密云县知县叶强,也是暗卫之一。不过庞煌的级别要稍微比他高一些,叶强只是总旗的腰牌,而且还是旧的,原来是属于唐门管辖,现在唐门没有来却把腰牌给了庞煌,自然也要听庞煌的命令。

      召集了暗卫,布置下去防卫的要点,对于特别需要注意的人,做了重点的安排,好在其他暗卫不像是庞煌根基那么浅薄,手下也有亲信,虽然不是暗卫的身份,但毕竟是可靠的多,可以用来做一些监视、防卫的工作。

      庞煌交代,对于淮安侯华云龙、北平府知府贾道、北平行省的平章政事崔建等十余人,做了重点监察对象,在太子北巡期间,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争取做到一日一报的地步。[]臣权86

      布置完公事,庞煌想起了童灰厚和李芳雨等人,对于这次的见面交往,倒是一个机会,至少庞煌从表面上,不会像是其他官员一样,对于异族充满敌意和蔑视,这样的表现,给童灰厚和李芳雨应该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这次太子北巡,估计北平知府要做到头了,自己是不是会顶替上去,谁也说不定,但是庞煌心里感到这次机会挺大。

      至少唐门曾经暗示过他,而淮安侯昨夜也暗示过他,看来大家都看好他,那么庞煌自己没有理由看不好自己。

      而且,庞煌还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先知条件,朱元璋这次精简官员,自然是为了下一步的裁撤行省有关,在庞煌的记忆力,最后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实现了地方上的三权分立,也算是一种进步,但庞煌就是记不起来,是在胡惟庸被灭之前,还是之后改的,但是现在做好准备,总是没有什么大错。

      既然这样,有些事情就要提前准备了。

      首先北平银行在北平府的筹建工作,自然要暂时停一下了,把节省下来的钱,送到李芳雨和童灰厚居住的地方,暂时接济他们一下,施恩之后,看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不过庞煌不会出面,出面的是李锐和柳苏两人,对于这些异族人,庞煌自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否则很容易让对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见到了李芳雨这个古代留学生,庞煌更加坚定了当初见到童灰厚时的想法,要扩大清华义学,在怀柔就有些不行了,把怀柔商会负责北平银行筹建的人偷偷的找了过来,让他们在北平城内先行选择一处地方,暂时不动,随时准备清华义学在北平的筹建。

      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金钱的支持,庞煌最大的底气,就是将要在北平落户的北平银行,这个已经在怀柔取得不错成绩的北平银行,开始是靠自己在怀柔的威信和近似于财神爷的手段。

      但北平城的大户们,可是没有那么好糊弄的。不拿出点真材实料,根本很难进行下去,好在听说,大明宝钞由于在南方的发行与使用状况良好,皇帝已经下旨正式成立宝钞提举司。

      司设提举一人,副提举一人,吏目一人。

      下属抄纸、印钞二局。局设大使、典吏各一人。宝钞行用二库,库设大使各二人,副使各二人,典吏各一人。

      规定的清清楚楚,看朱元璋如此决心,是要强制使用大明宝钞了,到时候无论是哪个大户家的真金白银,都会暂时变成一堆废铜烂铁,除了打一些首饰、器皿之外,什么用途都没有。

      大明宝钞的强制使用,对于自己的北平银行筹建和发展,有着良好的契机。

      但是庞煌还是在犹豫一件事,到底趁着这次朱标过来,是不是将银行办成半官方『性』质的银行,那样就可以承接宝钞的发行,更有利于收拢真金白银,把控市场的走向。

      相信银行这个行业,限于现在大明人的见识,还远远看不到其中的好处,但是往往无论百姓还是商贾,又或者是那些大户和地主,都对官府有着一种盲目相信的心理,如果把银行改成半官方『性』质的机构,是不是会更有利于发展呢?

      但是有利也有弊,有了官方『性』质,银行恐怕很快的就会被朝廷掌握,从而成为大明王朝的吸金石,在君主出口成宪的前提下,人人的财产更得不到保障,恐怕那样自己的好心反而却变成了坏事。

      庞煌就在这种心态中权衡利弊,的确纠结了好几天。

      四月初二,天刚刚亮,还未起床的庞煌忽然接到北平行省平章政事传谕,要他于辰时三刻之前赶往行省衙门随北平行省大小官员去通州码头迎接太子殿下的銮驾。

      ====================================================

      下午换推荐,是历史新书精选,带封面的,很好找。请大家给点支持,相信害虫会写一个有新意的大明给大家,多加收藏养肥之后会有惊喜,多多推荐,因为你们的支持就是害虫码字的动力!!另外,晚上还有一章,估计会晚点,害虫从开书到现在,没有断更过,每天基本保持六千字以上,也算是比较勤奋了,但是毕竟害虫也是一个人,需要有些俗事要处理,请大家谅解!!

      087 太子驾临

      辰时三刻,也就相当于庞煌所知的八点半左右,而在北平此时的季节,天亮也就接近辰时了,于是换上七品知县官服,匆忙赶往北平行中书省衙门。

      衙门前的小广场上站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人,什么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以及各衙门八品以上官员以及各府县的父母官,军方的都督、指挥使什么的主要官员都已到齐。

      文武官职根据不同品位或骑马或坐轿,在数百名骑兵和仪卫的导引下,浩浩『荡』『荡』出北平南门往通州赶去。

      庞煌坐在一顶小轿内,心中稍显郁闷,自己北平同知的身份,不过是才是七品芝麻官,比起前面那些三品五品的官儿,实在是名卑位贱,恐怕这次跟太子说话的份儿也轮不上,倒也省了很多麻烦,不过稍后迎接,少不得要顺着众人的礼仪而行。

      太子以大明国储君的身份,说不定要行跪拜之礼,这个自己今天走的匆忙,倒是忘了请教一下县丞李锐,看来只有别人如何,自己跟着做就是,却是身在官场,半点矜持也要不得,庞煌自从穿越后坚持了很久的底限,看来要在今天被打破了。[]臣权87

      伸手轻轻地将轿帘儿挑开一条缝,但见官道两边人头攒动,每隔几步便有一名持枪荷戟的侍卫,间有几处香案,道旁柳枝头上,飘拂着彩旗,前边官道中央是一块很大的圆形草坪,草坪上摆满了上千盆姹紫嫣红的花草,这是临时从各处调集来摆设的。

      几十名穿红着绿的吹鼓手和艳抹浓妆的舞姬在草坪上侍立待命。这气势,这场面,庞煌依稀好像在哪里见过,是在大学时举校迎接领导的场面,还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呢。

      正在万分感慨,忽然前边鼓乐大作,轿子也停了下来。

      打开轿帘,庞煌挽袖低头,走出轿来。

      但见运河岸边旌旗飞扬,北平行省左丞华云龙等北平大小官员都穿着各种不同款式品级的官服,按品位一字排开。

      数百名骑、步兵组成的仪卫明盔亮甲,佩执刀枪,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烁生辉。

      和暖的春风拂面吹来,一面面彩旗迎风摆拂,每个人表情肃穆,似是一尊尊彩塑兀立河岸,只有好动的坐骥不习惯不耐烦这种出奇的寂静,时而昂头振鬣,挪动四蹄,发出一声声嘶鸣。

      忽然,右方宽阔的河道上出现一片片引人注目的白『色』风帆,帆借顺风,排浪迅疾驶来……旗鼓手立刻挥动角旗,顿时三声炮响,同时鞭炮齐鸣,鼓乐震天。

      庞煌下意识地理了理冠服,随着众人引颈东望,运河上,阳光下水波叠金,浮光耀彩。河上船队浩浩『荡』『荡』,为首的两条船上,环侍着披挂整齐、佩刀肃立的兵勇。

      接着,便是一艘巍然壮丽的三层大船,凌波履浪,缓缓驶来。船头上,一杆金银丝绣字“代天巡狩”的大旗在风中飘扬,两排衣着锦绣的仪仗,簇拥着一些庞煌看不懂的旗帜。三层大船后边尾随着几十艘约十余米长的快船,应该是随行的禁卫吧。

      在鞭炮和鼓乐声中,转眼间三层大船已经靠岸,华云龙、孙恪等官员排列于码头两侧,随后珠帘挑开,大明皇太子朱标从仓内缓步走到船头,江岸官员齐行两拜大礼,齐声说道:

      “臣下,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矜持的顿了一下,遂朗声说道:“各位爱卿免礼。”

      朱标今日头戴金冠,身穿盘领绊袍。腰束玉带,脚踏粉底云靴。面『色』白皙红润,双眸炯炯有神,透『露』出勃勃英姿,正如庞煌心目中的一个文弱的太子形象。

      虽然自己很久之前就对这个太子很有好感,但是回到大明之后,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高级的人物,但是庞煌的眼睛再往后看,太子朱标的随从之中,并无苏德的出现,不由『露』出一些失望的神『色』。

      ……当朱标缓步从庞煌面前走过时,当然不会看他这个小小七品同知一眼,迈步走向停放在前边的一乘高大华丽的马车。

      ……庞煌的思絮再次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和锣鼓声打断,他看到为太子殿下准备的銮驾正驶向北平的方向。

      车、马、轿、仪仗的队伍浩浩『荡』『荡』,过了半个时辰左右,进入了北平城内,又转过几条大街,进入专门接待太子殿下而专门布置的燕王府。

      燕王府地处蒙元皇城边上,门楼宏丽壮观,五间飞檐抱厦顶覆琉璃瓦,两侧逶迤一『色』青砖墙。中为正门,左右各有两个边门。正门门楣上俯悬宽大匾额,却是还没有题写府邸的名字。[]臣权87

      但是进入大门的院内,古木参天,夹道繁花,爽气袭人。穿过几座临溪假山。四周花木葱笼,数十间粉墙青瓦精舍呈孤形抱立草坪。

      有月洞门通入花园,花园的另一边,一座座四合院式的屋宇依傍地势高低栉比鳞次,错落有致。

      屋宇之间,以曲廊相连,廊外两旁,修篁簇拥。穿过曲曲折折的雕栏彩廊,拾级而上,一栋三面临水的两层红楼掩映在天水一『色』之中,太子殿下朱标便下榻于此。

      巳时迎接,待到一切就绪,已经是过了申时,除了太子殿下在房中稍稍的用了一些参茶点心,北平的官员都是滴水未进,有些苦不堪言,害怕太子的召见,又没有诏令散去,只好在那里等着。

      朱标虽然自幼跟在朱元璋身边学习政务和君王之道,但毕竟年龄还不过二十,想不到那么多,而下属又纯心想让太子殿下立威,故也没有人去提醒,就这样懵懂懂的过了半天。

      等太子朱标想起,却是华云龙试探着邀请太子殿下用膳,小心翼翼的提醒太子殿下,现在太子行宫的门前,有很多官员候着呢。

      朱标这才诧异官员们竟然都没有吃饭,于是稍稍显得有些尴尬,命有司准备膳食,太子虽不参与,却是赐宴北平所属官员,才算的让人松了口气。

      但是,太子朱标没有见北平所属官员,却将邀请他用膳的华云龙留了下来,之所以留下华云龙,不独因为他是北平除了徐达之外的最高军政长官,更主要的是华云龙当初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时,见过不少次年幼的朱标,俩个人说起来算是熟稔。

      华云龙被人将他领进太子行宫时,朱标穿着一身淡雅的便衣在书房迎候,华云龙行礼后,笑着说:“殿下这一身打扮,乍一看微臣差点没有认出来。”

      朱标摆了摆手,随意的指了下旁边的椅子。说道:“华叔叔最近几年发福了,孤远处南京常想着小时候华叔叔抱我出去看俘虏的事情,现在孤家还是不能忘去的!”

      华云龙连忙说道:“怎敢劳动太子殿下思念,老臣真的恨死惶恐。”

      寒暄之后,太子朱标单刀直入地说:

      “华叔叔,本宫此番千里迢迢,奉旨北巡边境。需亲大同、雁门关、山海关和居庸关各重要关隘,督察查访,望华叔叔通力协作……。”

      朱标如叙家常,语调平和,表情坦然,华云龙忙抱拳说道:“太子殿下奉旨巡边,下官自然俯首听命,请太子明示。”

      “华叔叔,”朱标英俊的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继续说:“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父皇在孤来之前,交代了本宫,这次北巡回去,华叔叔跟着孤王一块回南京吧!”

      太子朱标的语气坚定,不容分辩。

      “这……”华云龙『摸』『摸』须发,对太子突入起来的说法,弄得一时心神大『乱』,竟然在短时间内忘却了礼仪,在太子面前发起呆来。

      朱标看他没有答话,问道:“华叔叔有什么顾忌么?不妨事的,只是孤家很是想念你,在南京,见面的机会总是会多一些的。”

      “不,不,”华云龙连忙摇手说:“下官谨遵太子殿下谕示,理当报效用命,这次太子殿下北巡,下官听候差遣,北巡之后,自当护佑太子南下,那是下官的责任。”

      “华叔叔......。”太子朱标用手『揉』『揉』白皙的脸皮,依然轻声慢语地说道:“另外,本宫这次北巡,徐大将军和蓝都督在南京由于有事耽搁,估计要晚来半个月......!”

      顿了顿,接着说:“华叔叔,孤之所以夤夜约晤华叔叔,只因你素得父皇信任,关系特殊之故,但是孤王在北平的巡视,华叔叔应该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还望华叔叔费心了。”

      华云龙将头深深的低下来,哽咽道:“殿下万万不可再称呼老臣为叔叔,折煞老臣了,殿下但有所用,老臣无不听从。”[]臣权87

      刚才华云龙坦然的听着朱标一句一个华叔叔的,都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从侧面却听到了自己今后的命运,不觉得暗暗心惊,知道太子如此说,应该是要保住自己的今后,但是在皇帝的威严之下,就不知道太子如今能不能做到。

      现在他只能听天由命,尽量的去做每一件事,争取能够戴罪立功,争取自己的一个善终吧。

      但至于带什么罪,立什么功,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了。华云龙不由在心里庆幸着,自己能遇到了这么个温和、念旧的太子殿下。

      088 小小误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08: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