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美食大赏:女配苟命准则》-第7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房子塌陷,他们自想过去别人家租住,可让顾老实去办这事,折腾到现在都没把房子租下来,远比不上她闺女能干。

      顾湘西把铁柱哥俩叫到眼前,交代了几句,又让顾安,顾宁领路,先慢慢将行李往黄氏家搬。

      顾宁手脚麻利得很,趁着铁柱他们搬行李的工夫,就把庙里顾家住的这一片打扫了一遍,好些小后生一拥而上,争抢着帮忙。

      一群人愣是把顾老实给挤得没插手的地处。

      顾老爷子和老太太本来心中抑郁,心里难受的很,此时忽然看见一群小伙子活蹦乱跳地凑过来,热热闹闹地说话,难受的情绪顿时有些维持不住。

      “老爷子你别担心,我听张神医说了,您这腿脚只要好好将养三个月,一准能好,至于稍微有点不方便,那有什么,咱都这么大岁数,又不是没娶亲的大小伙子,还怕不好看?”

      那边又有小媳妇到张氏跟前凑趣:“要我说,病了怕什么,劳累了一辈子,正该享享儿孙福,有儿媳妇和孙女伺候着,咱就只管高卧,好吃好喝,别的什么都不想,活着等过舒坦日子才是正经。”

      张氏心里还是难受,这会儿却让接连不断地话洗了脑,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可又挺对的,反正是哭不下去了。

      顾湘西莞尔,亲自送老族长出门:“族长,明日我想去县城探探情况,正好也该收些粮食,外头有些乱,我担心收了粮食再出意外,不如让为民兄带着族里的青壮,随我同行?”

      老族长自是满口答应。

      出了顾家大门,心中还是感慨得厉害。

      三娘子这做派,这气势,真是非同寻常。老族长这些年也见过不少才俊,别说年轻人,就是久历事故的,也没有她这般气质。

      “咱们家这位三娘子,以后真就是族里的脊梁骨。”

      回到家,老族长看了看正温温吞吞地吃面的长子,心里到不觉得他把族长的权力移交给顾三娘这个女娃娃,有什么值得可惜。

      顾庄几百户人家,顾氏族人占了一多半,可顾庄穷,顾家也穷,就是最富裕的几家,把家底榨干了也榨不出几十两银钱,如今顾三娘这般有干劲,要真能像她想的,全村都成富户,人人家里不缺肉吃,娃娃能上学,那让她做族长,又有谁会反对?

      乱糟糟地闹了这么一场,顾湘西一看天色,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气质不气质,赶紧把鸡杂清洗干净,刀光一片,切成细条,加些黄酒并葱姜蒜花椒调匀入锅,焯水断生。

      待配上酱料酱汁一把红辣椒,大火翻炒,这一炒,滋味瞬间爆出,酸辣味扑鼻,众人登时口舌生津。

      破庙里一干说话的,做针线的,齐齐去拿自己的碗筷,老老实实跑到食堂排队。

      本来萧条的荒山破庙一下子热闹起来,红尘烟火气十足。

      王二木蹲在灶台前给自家顾厨打下手,一边认真学舌:“我哥说,勇毅军现在在和乱贼僵持,贼兵战斗力不行,可是人多,朝廷调集援军需要一点时间,王知县被国公派了个差事,令他去做说客,似是有一支贼兵在百姓中名声不坏,若能招降,到能省些事。”

      顾湘西了然。

      这种事也算是基本操作,并不稀奇。

      “那支贼兵,贼首姓萧,听闻也是武安县望族,王知县派人去他家乡调查去,听说他爹没跟儿子走,自己带着一家老小跑了。听说这老爷子在武安县极有名望,如果能说通老爷子,就算那贼首不降,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也要动摇,王知县如今正派人追踪老爷子的踪迹,好像说是朝咱们寿灵这边来了,也不知能不能找到。”

      ===第129章 客人===

      灶台上火焰炽热,热浪蒸腾而上。

      顾湘西拿长筷子夹起一块鸡杂尝了尝,很是满意:“不错,鸡杂挺新鲜,刘公家的几个管事到都是实诚人。”

      这些鸡杂是二木带着村里几个后生跑腿,去刘家帮忙宰杀后刚收回来的。

      最近刘公准备嫁女儿,请了好几位大厨回来试做宴席,他闺女嫁的是京城世家公子,因此十分上心,特意千里迢迢,天南海北请了各方名厨回来,他也请了顾湘西帮忙定菜,顾湘西到没推辞,顺便还交代二木带人同刘家厨房的几位【创建和谐家园】傅做起了生意。

      刘家要备的菜极多,食材必要优中选优,鸡鸭鹅都是一车一车地宰杀,但像好些鸡杂鸭杂一类,大部分肯定不能上桌。

      不过刘家不吃,顾湘西不嫌弃。

      现在看来,顾庄的村民们也不嫌弃。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顾湘西看着当下刘家的做派,心中也不免有此感慨。

      其实说起来,刘公在本地那也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每年都要施粥舍药,对佃户也不差,租子比别处还低些,若遇见荒年灾年,减免佃租也是常事。

      且刘家家族里没多少当官的,说来也算不上累世公卿,鼎食之家,只是在本地显赫而已。

      可顾湘西照样靠收人家家里不要的鸡杂,鸭杂,就能给全村老少吃上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食堂外的石桌,木桌显然不太够用,除了当下来排队的男女老少,后头还有从村子里赶来的村民。

      这两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都要到食堂吃上一顿饭。

      食堂是每日卯时用朝食,午时用午膳,酉时用晚膳,一日三餐,其实本朝宽裕的百姓之家,比如京城的百姓们,也多是一日食三餐,但显然像顾庄这般地处,老百姓们每天能吃上两顿就算不错。

      一般都是家里的壮劳力能吃两顿饱足的,妇孺之流,便吃上一顿半干半稀,一顿稀的,这还是要赶上年景好时,年景不好,那就更没法说了。

      因着食堂每个人只能买一份,通常朝食和午膳来的人最多,这点和顾湘西的习惯很不一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说地里粮食歉收,可再歉收也要下地干活,收完粮食还得赶紧补种一回豆子,这豆子对村民来说也是相当重要,每逢遇见饥荒,豆子能救命。

      今年显然就到了靠豆子救命的年景。

      白日要干活,肚子里就得有点瓷实的东西,晚上便是饿些,早早吹灯睡觉就行,勒紧了裤腰带,再饿晚上也能挨得过去。

      顾湘西一开始晚上总多准备荤菜,两天下来就改了习惯。

      正值正午时分,天气却是不冷不热,阳光温润得紧。

      排在前头的王铁柱狠狠心,兄弟两个合买了一荤二素的套餐,红通通的鸡杂摆上捉,王铁柱迫不及待,赶紧夹了一筷子鸡杂往雪白的米饭上一放。

      红油顿时把饱满的饭粒都染上了油光,一口吃进去,他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

      简直,简直好吃得不得了!!

      原来鸡杂竟然这么滑嫩,这么清脆有嚼劲,比羊肉还要美味,虽然他们也没怎么吃过羊肉。

      不只是木匠兄弟,村民们眼看油水足,色泽清亮饱满的鸡杂在锅里静等人吃,便忍不住咬咬牙买了这道荤菜。

      一道鸡杂,一道蘑菇炖豆腐,一道素炒时蔬,还有大碗的米饭,花钱不过八文,只用积分也不过四十而已。

      如今村里的男女老少,从早到晚,一日工夫,谁还不能挤出时间,翻着顾三娘的村事清单干出十来积分的活?

      四十积分,三四天保准能凑够的。

      就是有些抠门节俭的人家,花钱心疼,花个能用劳力赚的积分,却是半点不心疼。

      不远处顾庄。

      顾庄村子四面环山,家家户户如棋子,点缀在山间小径边。

      这日雨后,外头吱吱呀呀地来了一辆马车,路边顾安顾宁正一边背书,一边跟着几个村夫,村妇,努力填补道上被落石砸坏的坑洞,好些凸起的地处也要铲平。

      顾宁还别出心裁,从溪水里捡来差不多大小的小石头,拿这些石头在村口垒砌出一条小小的山道,这地处多会积水,有这条小石头道,乡亲们进出就要容易得多。

      正干活,一行人看见马车都有些惊奇,不过到没什么人凑过去凑热闹。

      若说以前他们到没怎么见过正经的马车,牛车驴车到是常见,只现在顾湘西从勇毅军回来,马车来来去去无数次,和顾湘西坐过的那无一丝杂色,一看就神气的马比,这拉车的瘦马,风尘仆仆,实在不算起眼。

      顾安想起顾娘子反复叮咛过的话,先拿帕子擦了擦手,整理了下衣冠,这才迎上去,眼见牛车停下,不禁笑道:“客人远道而来,不知是寻亲访友,还是有什么事?”

      车夫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马车车帘一掀,萧有树上下打量了这女娃娃几眼,颇有些惊奇,他一路上也过了不少村寨县城,每每遇到的都是仓惶的脸,还有无数次碰见有人打劫,以至于他们主仆已是轻易不去村寨落脚。

      今天干粮耗尽,实在没法子,正好路过这个村子,远远能看到炊烟,他们终究还是来了,没想到外面狂风骤雨的,村里竟很有些太平景象,小小孩子还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却是斯文有礼。

      萧有树目光微闪道:“萧某行商经过贵地,想歇歇脚,补充些干粮,不知是否方便?”

      顾安面上便带出些犹豫,叹道:“若是前些时日自是要好好招待贵客,奈何近来外头四处闹匪患,村里粮食也歉收,贵客若要歇歇脚,喝点茶水,我们还是招待得了,要想补充干粮,恐只能置换,或者看贵客能不能看上我们村的特产买些回去。”

      不等萧有树有疑,顾安口舌麻利地把村里新规说了一遍,总之就是外来人来村,花钱能办很多事,唯独想吃饭,必须用积分。

      外人自然也有赚积分的途径,一是卖粮食等紧缺物给村子,二便是收购村子里的梨膏,藤编,土布,织物等土特产。

      换回去的积分,便能去食堂买干粮,或去农家借宿。

      ===第130章 见闻===

      萧有树听得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

      不过从此地采买干粮,需要别的条件这件事,他到是听明白了。

      对这点,萧有树到不介意,他知道最近世道不好,附近村民饱受灾难,各地粮价更是疯涨。

      按说粮价疯涨对农户来说也不全是坏事,奈何那些大粮商们卖粮贵,收粮却贱,至于自己去卖,先不说交通,这里头的道道也多得很,并不是随意哪个平头百姓,想自己卖粮食就能顺顺当当地卖出去。

      再者,灾年粮食才最要紧,交了租子贫寒之家都存不下多少粮,又要备冬,粮食自己吃都远远不够,哪里有多余的卖给旁人?

      萧有树老家武安,县城里粮食卖到了五六贯一石,价格翻了足一倍有余,就这般还有价无市,各地粮食都歉收,农户自己都要没粮过冬,前几日他邻居家刚走关系买回来一批粮食,当天晚上便遭人哄抢,闹得好些人家心里不安得很。

      沉思间,萧有树就下了车,随着顾安,顾宁去看可以让他赚所谓积分的顾庄特产。

      一路向前走,萧有树就觉这小小山村,似有些不一般,不禁若有所思。

      售卖土特产之处,在山脚下,一路行来,绿树成荫,风景秀美,萧有树本没打算买很多,结果一看这特产,却是不知不觉就超过了预算。

      梨膏的包装质朴清雅,白色的瓷瓶上刻绘了小小梨子生长并被熬煮成梨膏的全过程,一整系列的画朴素而可爱,怎么可能只买一部分?

      萧有树就没忍住,一口气买了十套,一套是十瓶,巴掌大小。

      顾庄的村民负责给打包好,拿结结实实的藤箱装着,里面上层,下层都填充上柔软的干草,捆绑得结结实实,便是路途中出了意外,想必也不会轻易损坏。

      除了梨膏,藤编木雕也比别处的精致,他就见一只折叠书箱,也不知怎么制的,折起只有很小一个,展开却是五层之高。

      另外还有翠绿的笔筒,应是竹制,触手却温润若玉,看得萧有树两眼放光,再加上还很便宜,买一套,连书箱带笔筒,笔架,砚台盒一类也不过五十文,他一口气买了三套,准备自己用一套,另外两套送朋友。

      林林总总买完土特产,萧有树就得了五块小木牌,一块上刻五个月亮,另一块上刻有六朵小花,雕工不能说有多么精妙,也算颇有功底。

      据说有了这木牌,便能去食堂吃饭。

      顾安,顾宁也很高兴,兄妹两个收了自己招待客人赚的积分牌子,很是殷切地同这位大方的客人介绍食堂的情况。

      “客人若是行远路,可以请我们三娘姐姐给你制一份旅行套餐面,很好吃的,最重要的是存放得当,能存半个月。”

      萧有树表示想想安顿下,两个小少年顿时便给他带路,去看可以借住的民居。

      “客人您乘马车来的,不如就住村口,一来离食堂比较近,略走几步便到了,二来房子是刚盖好的竹楼,虽说保暖啊什么的不能和正经的宅院比,但客人您要是只短时间住一住,新竹楼干净卫生,风景也秀丽。”

      萧有树一边点头,一边就被送到竹楼,舒舒服服地坐在晾台上,长叹了口气,笑道:“老孙,我看这村子可不一般。”

      老孙是他的车夫,也是他的管家,只笑道:“我别的没瞧出来,反正够会做买卖的,这一寸没准都是生意人。”

      本朝重商业,萧家也有几家铺子,老孙的儿子还是个掌柜,他琢磨着,真该让儿子跟人家村民学一学。

      萧有树莞尔:“行了,洗把脸,咱也去尝尝被那两个小少年夸上天的伙食。”

      老孙眨了眨眼:“恐怕郎君要失望的。”

      他们家郎君是武安县有名的老饕,县里大大小小的酒楼都吃遍了,虽不说有多挑剔,可这小小乡村里的伙食,恐怕很难入他的眼。

      “人饿了,吃什么都香。”

      萧有树一路往食堂走,果然如两个少年说的,地方好找,也比较近,一路遇见的村民一听他要去食堂,个个争抢着要给他带路,这热情周到的模样,把车夫老孙都给吓了一跳。

      走了一段,离得老远,萧有树就轻咦了声。

      随着山风,淡淡的说不出来的香味一点点往鼻子里钻,他竟没辨出这是何等滋味,好像有些辛辣,还特别香。

      正好对面走来个庄稼汉,肩膀上还扛着锄头,胳膊上挎着只篮子,香味越发浓郁,恰是从篮子里传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0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