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从眼下种种预兆看,村子的未来恐是多灾多难。
偏偏这天灾【创建和谐家园】都难趋避。
顾湘西不可能因为点拿不出证据的理由,就去说服村民们背井离乡,抛家舍业地迁走,她甚至不大可能说动顾家一家子搬走。
而且这祸端自何处来,便是顾润自己恐怕都不很清楚,就算真的搬走,就果然平安无事?
顾湘西只是觉得给村民们多加几条财路,让大家伙的家底都丰厚些,将来就算有什么变故,他们承受风险,灾难的能力或也能更强。
别说什么富足了更易招祸患的话,只看当下就明白,这富贵人家和贫寒人家,到底哪一个更朝不保夕?
与顾庄只有一山之隔的大李村,人口比顾庄还要少,就因着村子里的水土好,长的葡萄和樱桃都是一等一的好品质,村里家家户户都比较富裕,在县衙都是挂了名好的,乡兵乡勇愣是训练出来五百多,精悍程度不说堪比禁军,却比寻常的厢军强出好些。
山里的山贼土匪,下山袭扰村里都要绕着大李村走,还不是因着一旦动了大李村,只要没赶尽杀绝,对方缓过劲立马就能报复回来?
顾湘西也是反复思量,具体情形不是很清楚,只能见招拆招,但若是能像大李村似的,也有一批本乡本土的厉害乡兵,总归能少许多麻烦。
训练乡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前提是要有钱,下等的赤贫村子,总不会有乡兵,思来想去,她觉得村民们收入更多些,绝对没甚坏处。
还有勇毅军,顾湘西当初同意去勇毅军,心里存的便是抱大腿的念想,关键时候,希望勇毅军能起到作用,至少能震慑宵小。
顾湘西轻笑:“阿娘,我还要去勇毅军,这梨膏的买卖我也做不了几日,爹娘就不想多攒些钱送五郎读书,我看他机灵得很,也不厌恶读书,你们可不要耽误了他。”
姜氏伸手戳了顾湘西的脑门一指头:“行了,也亏得我儿如今口舌这般灵便……等我和你爹商量商量吧。反正多赚了钱,也能多给你添嫁妆。”
顾湘西忽然就想起在姜氏床头一直锁着的那口箱子,原身一直对那箱子很好奇,后来闹着一定要看,姜氏被缠磨得没办法,便打开给她瞧了瞧,里面藏着一个特别漂亮的凤冠。
原身八岁那年,姜氏随父亲去县城,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凤冠,愣是先从父亲和兄长手里借钱把凤冠买下,准备等原身成亲时用。
一念及此,顾湘西便有些心酸。
该享受到这一切的那个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了。
姜氏向来雷厉风行,既决定要做这门生意,登时风风火火地开始做准备,她和村民们一提,好些村民都极捧场。
农家想攒钱,什么时候都不容易,姜氏还承诺要是梨膏卖不出去,只要封存完好,她负责回收,像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没几个村民会拒绝。
程浩听闻消息,心中大喜,赶紧四处开始帮忙义务宣传,四处同别人说,这世上的梨膏只有顾家出的才有效用,旁人家的都不成。
===第41章 万幸===
自县里的药铺开始推出‘梨膏’这种药,程浩就多少有点儿躲着顾老实一家了。
他实在是羞愧,人家三娘子好好的秘方,就是为了治他儿子的咳嗽才露了出去,招来这些豺狼虎豹,这可得吃多少亏?他几辈子都偿还不起。
此时一听顾家要做梨膏的生意,他是一门心思要将功折罪,顾家的生意还没做起来,他就先发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简直要把顾家的梨膏给吹成了仙药。
这日,河道上轮休,顾家一家子都放了假。
姜氏去村里找相熟的姐妹说话,顺便还想给顾湘西淘换些鸡蛋,鹅蛋之类补补身体。
最近她总感觉闺女好像瘦了好些。
顾老实到家先把顾五郎送去族长家,最近族长家的九郎郎在家,他是族里现在才学最好的秀才,为人也是个热心肠,但凡他回来,便喜欢把族中有天分的少年郎们都叫过去,教大家些考秀才的诸般常识。
老族长颇有一点野心,一门心思想让顾氏宗族更上一层楼,也巴望巴望名门风采,因此十分鼓励族人送子弟去读书。
五郎在他家一待,通常就要待到九郎回县里,怎么也要三五日工夫。
顾老实一时闲下来,便被顾湘西叫去厨房学熬梨膏。
熬梨膏不难,但要正经当一门生意去做,这里头的各种学问就多了去,可不光是知道药方就成,从梨的选择,药材的成色,其中种种都该了解。
顾老实做事一向认真,简直连一颗梨要加多少水,都要有个确定的数,顾湘西笑盈盈地坐在厨房窗外,一边指导顾老实,一边按照他的要求给他编‘教材’。
她就准备了两种甜度的梨膏,甜度高的十文一罐,可以冲水喝,也能直接吃。
另一种不加糖,卖九文钱,但其实这种顾湘西更费心思,她‘调味’的能力可谓用到了极致,换成别人想调出这么完美的味道,那实在需要漫长的时间,试验,还有运气。
顾老实一边做活,一边听顾湘西读她写的东西,听着听着脸上就露出几分满意来。
“还是我闺女写的好,写的东西一读我就懂,上回你小叔从先生那儿知道了点什么农学的学问,特意写下来送给我,希望我也长点知识,可他写的那些玩意,我看了半天就认出来十几个字,这也不管用。”
“偏你叔还说什么这是先生所授,不可轻易示人,我也不能找个读书人给我解释去。”
顾湘西一边笑一边叹气。
老农懂耕种,偏偏不识字,识字的书生若是懂了农学知识,编纂成书,能读得通,读得懂的人,怕是很难真正去田间地头劳作,徒呼奈何。
“三娘你再给我说说,我好好记一记,这几日你娘催得紧,每天睡觉都念叨什么有多少本钱,要收多少梨之类的话,我动作慢了,她一准儿又要骂我。”
顾湘西笑应了。
她昨天还见阿娘上手捶了她阿爹好几下,想必以姜氏的暴脾气,不只是骂几句就能完的。
看到那场景,她心里竟有点舒服,到不是她更偏向阿娘,实在是自来到这个时代,顾湘西有意无意地便会感觉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束缚。
她去勇毅军前,听阿娘与阿爹商量,待她回来要送她去舅舅家避避风头,正经历时还无知无觉,夜半三更,思绪翻腾,顾湘西恍然惊觉,原来……这真的是一个女人就不该抛头露面的时代。
若她是个男人,去勇毅军做一阵厨子,能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她是女子,一切就大为不同。
男女之间地位是如此悬殊,顾湘西越想,越觉得当初入乡随俗的那点念头有些吓人。
真这般与一个不熟悉的男人成亲,从此学着这个时代的女子一般相夫教子,从此依附着别人,在家庭中毫无地位……
顾湘西惆怅地咬着笔头继续琢磨梨膏的配方,忽然就见她爹三步并作两步从厨房出去,不多时就亦步亦趋地跟着姜氏进来,先拿了坐垫给姜氏铺上,又去端新煮好的梨膏水,再端来一盘红豆糕。
“怎么又穿这双绣鞋,这鞋底子薄了,穿着硌脚。”
顾老实赶紧进屋拿了双新鞋,蹲地上给姜氏换好。
“你是不是又老站着和别人说话?看看这腿上僵的,可不能老立着不动,伤万一了腿脚,将来年纪大了,要吃苦头的。”
顾老实熟练地把姜氏两条腿都抬到自己腿上放好,轻轻揉捏起来。
顾湘西:“……”
唔,这个时代其实也还好。
女子至少不像在明,清那般,真正活成家庭里一个单薄的符号。她穿的是如此时代,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姜氏换了一条腿塞给顾老实,让他继续捏,眉头紧蹙,不停地转头去看顾湘西,欲言又止。
顾湘西干脆把笔墨放下,抬头笑道:“阿娘,什么事?”
“三娘啊,咱这梨膏的效用,是不是真的挺好?”
姜氏回头看了看顾老实,“你爹笨手笨脚的,他能熬得好么?要不三娘……咱还是别做了吧。”
顾湘西颇为意外:“阿娘不是已经和春生嫂子,张婶子,刘婶子她们都讲好了,还约定了明日出第一批梨膏。”
顾老实也愕然:“媳妇,我昨日也去同栓子和大柱子说过这事,栓子家准备单独给咱烧一批瓷罐,就按三娘子说的那般,请县尊给提个名号,写几个字刻上去。这事可不能说不做就不做的。”
姜氏脸上登时露出几分愁苦:“……也是。那梨膏的效果真的特别好?你是不知道,今儿我去你刘婶那儿,听她说咱们梨膏出来了要买五十罐,得分给她姑爷家,她娘家,她公公家,五十罐也不一定够分。”
“她姑爷在大李村磨豆腐,听说大李村都传遍了,说咱们家的梨膏能治百病,反正有个头疼脑热的,喝梨膏就管事。”
姜氏打了个哆嗦,“我听了都觉得吓得慌。不光是大李村,周围好些村子都在传这些话。”
顾湘西:“……”
她这下子也有点心虚。
“我准备卖的是甜食,是饮品,它就不是药。这一点绝对是要说明白。”
顾湘西对经自己手制的梨膏还算有信心,可再有信心,它也是梨膏,不是仙丹,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也能化痰止咳,别的真不成。
===第42章 吹捧===
厨房里传来一股甜香。
“哎哟,我的梨膏。”
顾老实丢下媳妇的腿,迅速往厨房跑。
姜氏暴怒:“你不洗手啊!”
顾老实赶紧舀水洗了手。
顾湘西:“……我有记着时间的。”
梨膏熬得色有点浓了,味道却还好,顾庄的水土种庄稼不成,种各类水果到是别具风味,毕竟离得不远的大李村都能产水果,顾庄也没道理不行。
村子里就出产一种很特殊的薄皮梨,橙黄的皮在阳光底下隐隐透着透明的红光,汁水丰富,甜度也足。
顾老实给姜氏盛了一碗,姜氏一口气吃完,登时下定决心:“这门生意,我们要做。”
姜氏到底还是那个雷厉风行的姜氏,很快,顾【创建和谐家园】梨膏生意顺顺利利地开始经营。
为了节省本钱,保密配方,姜氏每日自己去村子里收梨,收药材,顾老实负责守着厨房熬煮。
第一天开卖,就显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好些人拿不到货都愿意先交定金预定。
顾湘西帮着姜氏写了账本,算了下收入,一天的收入就能比得上以前两个月的,就是刨除掉成本都能赚不少。
姜氏和顾老实都被唬了一跳,总疑心自己是算错了,姜氏半夜起来又摆着算筹算了好几遍。
顾湘西到不觉得这事奇怪,毕竟梨膏卖的便宜,是老百姓们都吃得起的东西。
这年头治病不容易,人们轻易不去医院,得了病也是硬挨,除非是大病,才胡乱寻个赤脚大夫,吃几个偏方,或者去请个神婆巫汉,求个神拜个佛,能不能好全凭运气,好不了便是一死。
顾家的梨膏口碑一流,身边人都在吹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它够便宜。
一整日,顾家门前来拿货的村民们络绎不绝,好些人都提前找好了买家,从顾家拿了货立马就给送去,然后大体上又能拿回来一堆的订单。
姜氏和顾老实都累得够呛,顾湘西也跟着忙得团团转,都没空给家里做饭,一整天一家子就喝了一锅粥,凑合吃了两块炊饼。
顾湘西:“女儿实在有点低估工作量了。”
重要的是,顾湘西那些流失的美食点……
一家子面面相觑,姜氏揉了半天僵直的腰,还是觉得不得劲,顾老实笑道:“到也不是累,就是太乱。”
现在阿冯和老狗还在,顾湘西也没走,他们就忙得前后脚不着地,待顾湘西带着阿冯他们回了勇毅军,家里这摊子事更倒腾不开。
姜氏沉吟半晌:“那咱就多雇两个人负责搬货,你只盯着厨房这一摊子便是。你去寻他的时候可别乱开价,咱村里的后生出去打短工,一天也就两三个大子,你不要瞎大方。”
顾老实连声应下。
老狗闻言,想了想道:“我二弟……”
顾湘西恍然:“二木一个人能抵两个大人使唤。”
老狗讪讪一笑:“让那小子来帮帮忙,管顿饭就成,不用给他工钱。”
“那不成,工钱肯定要付。”顾湘西幽幽一叹,“就是这孩子年纪太小了。”
没想到有一天她居然会做这种雇佣童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