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顾老实搁下竹筐,接过闺女递来的一碗温热的梨膏水,咕咚咕咚地灌下去,顿觉喉咙一清,额头见汗,心火却是瞬息消散。
河堤上一干力工们大半日地辛苦劳作,到了中午个个口干舌燥,只听这动静,闻着这股子味,就口舌生津,从心里犯起一丝‘馋’意。
顾湘西都不必吆喝,河道上那些失去她的小食摊好些时日的力工们,就自动自发地拿了自家的碗过来排队。
一碗要三文钱也没多少人打退堂鼓。
顾家一家子老少到是有点舍不得喝了。
梨膏水的滋味实在好,一凑近,一股香甜气直入肺腑,不必喝便觉得浑身舒泰,程浩捏了捏干瘪的钱袋,咬咬牙买了一碗,装到竹筒里就匆匆回家。
他家里小儿病着,每日都是一下工便赶回去照应。
小儿子自入夏以来就日日咳嗽,大夫看过说是风寒,程浩的家底都要掏出来给孩子看病。
可都好几个月过去,小儿子的病仍旧不见好,这阵子连饭都不爱吃,眼看消瘦了许多,当爹娘的简直要心疼死。
今天这梨水他尝着极好,也不知儿子愿不愿意喝。
走到家门口,他就听见小儿子剧烈的咳声,还有女儿小桃子的啜泣声,程浩吓了一跳,忙推门而入,小儿子靠坐在床头,眉头紧蹙咳得脸颊发红,女儿小桃子吓得手足无措,他安抚地看了女儿一眼,便熟练地给儿子拍了拍后背。
好半晌,咳声才停下,程浩面上故意露出些笑容:“苗苗,阿爹给你带了糖水来,快尝尝看。”
小苗苗不想喝,他现在一吃东西肚肚就难受,但这是阿爹的心意,他还是乖乖地露出个软软的笑容,就着阿爹的手小心地喝了一口,一口梨膏水入肚,小苗苗登时感觉一直堵在嗓子眼的什么东西瞬间没了。
好舒服!
===第39章 古里古怪===
小苗苗使劲扒着程浩的手腕,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大半碗,眼睛闪闪发亮。
“阿爹,好甜啊,好香,特别好喝。”
程浩愣了下,心中瞬间涌起巨大的喜悦。
他妻子生小儿子时难产过世了,程浩自此没再娶妻,只守着一儿一女过活,这个小儿子是他又当爹又当娘一手带大,孩子有一丁点的变化他都是头一个发现。
自病了,小儿子说话时总有点上不来气的样子,已经很久没有像这会儿这样活泼过。
“好喝就多喝,阿爹再去给你买。”
程浩偷偷抹去眼角的泪光,看着儿子抱着他手里的竹筒贪婪地把梨膏水都喝了下去。
下午还要上工,程浩把高兴得眼睛亮晶晶的小儿子交给女儿照顾,自己翻出这几日刚攒下的银钱都揣怀里,轻轻拍了拍。
他就这么两个孩子,现在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他们,只要儿子喜欢,三文还是五文钱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当天下午,程浩就顶着周围那些或者郁闷,或者如看败家子一般的目光,又跑到顾湘西的梨膏水摊子前头买了两大碗的梨膏水回去。
花了六个大子,程浩还真有点肉疼,不过一回头,就见小苗苗捧着竹筒,凑到姐姐身边喂了她一口,姐弟两个几乎一般无二的脸上浮现出想同款的可爱笑容,程浩登时就高兴起来。
赚了钱本就是为了花嘛。
夜里的风有些冷,程浩就睡在小儿子的床脚处,一来要随时给他盖被子,二来也习惯了小儿子每晚都咳得厉害,每天夜里要起来无数次喂水,拍背,哄睡觉。
程浩盘算着一入秋要开始忙农活,今年的劳役也算结束,他是不是该再去找个别的来钱的差事做一做。
他家里这些年不大顺遂,两个孩子三番两次地闹病,地卖了好些,如今就剩下一亩两分。虽然侍候庄稼上,他算得上老把式,但这点地出产的粮食交了税钱,这一家子嚼用都有些不很够……
身体太过疲累,虽脑子里总不安静,程浩还是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程浩耳边好像听见咯咯的笑声,有什么东西在脖子上蹭来蹭去,他猛地睁开眼,恍惚地转头四顾,被阳光照得眼睛几乎睁不开。
天竟然大亮了!
程浩心里一惊,伸手去摸儿子,一把就摸到了儿子毛茸茸的小脑袋,低头看见睡眼惺忪的儿子趴在他脖子边,小【创建和谐家园】露了大半,不知做了什么美梦,嘴里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恍惚了下,程浩一下子坐直身体——昨晚他儿子咳嗽了吗?
好像只咳了一次?
“苗苗的病,这是见好了!?”
程浩心里激动,手心里都攥出一手心的汗,儿子病了这么长时间,喝药也无用,他都担心孩子落下病根。
第一时间,程浩就想到了顾湘西的梨膏水。
主要是他家的生活极规律,除了昨日添上的梨膏水,他再没给儿子喝什么旁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是喝下去的汤药终于起了点作用,但任何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
他从床上爬起来,叮咛桃子守着弟弟,揣上钱就直奔河堤。
顾湘西早早就出了摊。
村民们如今干的都是卖力气的活,必须吃得扎实,偏上工又在,在家吃饭并不方便,顾湘西每天早晨准备些实惠的朝食,食客们那是相当捧场。
今天顾湘西煮了一锅粟米粥,配上芝麻烤饼,芝麻烤饼里刷上酱料,夹上两根黄瓜条,拿村里常见的荷叶包上。
买一个饼,喝上一碗粥,胃里就热烘烘一片,简直不要太熨帖。
程浩来时,小食摊前面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他等不及,还在老后面就高声呼喊:“三娘子,梨膏水给我留两碗,我儿的咳嗽病已经闹了好久,始终不好,昨天喝了你两碗梨膏水,终于好了!”
顾湘西笑道:“大清早的可不卖梨膏,您儿子咳嗽么?那该吃梨膏,光喝水效用不佳的,等下我给你拿一罐。”
程浩心里一扑腾,急声道:“三娘子,你的意思是梨,那梨膏能治咳疾?”
“自然能。”
顾湘西莞尔,“我是按药方子做的,效果应该不坏。咳嗽若是不严重,单拿梨熬水喝也有些效果……”
程浩当即愣住。
顾老实正好在附近做活,听顾湘西这般说差点一脚踩泥坑里,周围的力工,村民们呆了半晌哗然一片。
“三娘子,你这是哪得来的秘方么?”
“程浩,听你的意思,这梨膏很是管用?”
程浩激动得热泪盈眶:“管用,特别管用。”他抬头看顾湘西,简直像在看一尊菩萨。
村民们面上却是有点古里古怪。
最前面买饭的食客叹道:“三娘子你可真大方,如此有效用的秘方,竟也肯告诉旁人知道。”
顾湘西:“……”
她在脑子里把原身的记忆挤了挤,这才恍然,她这是把喝梨水治咳嗽当成了常识。
事实上,或许有些贵族,大夫知道些类似的食疗方子,却绝不会说给旁人,普通百姓可没有渠道去知道这些东西。
顾湘西隐约记得,似乎在她的世界,也是直到清朝梨膏治咳嗽的事,才从宫里传入民间。
如今梨膏还是宫里专用的药品,民间很少有人知道。
顾湘西心下叹气,看来在村民眼里她又犯了一回蠢,不过她到也不至于真去在意这点小事。
既已充了次大方,她干脆就大方到底,把罐子里剩下的梨膏都挖出来给程浩,不过还是叮咛道:“这食疗药方对咳嗽是有效,但只是治咳嗽,令公子病了,一定要正经去看大夫。”
程浩闻言简直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天,他就把梨膏拿回去给小儿子吃上,结果晚上他儿子睡得十分香甜,一觉到天明,是一声都没咳嗽。
消息不胫而走,顾湘西的梨膏都快被传成了神药,一时到成了紧俏货,每天过来排队买的人是络绎不绝。
顾湘西小赚了一笔,心下觉得颇有趣。
不过没两日,县里就有药铺推出了盗版的梨膏,顾老实和姜氏夫妇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姜氏还很发愁:“明明是三娘子的方子,如今到让别人用去赚钱,哎,这让那几个得了红眼病的知道,尤其是李子俊和王氏,还不知怎么嘲讽咱们。”
事实上,李子俊和王氏还真挺关注顾家的情况,知道梨膏的前因后果后,懊丧过还真幸灾乐祸起来。
顾湘西要是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准会奇怪,无论别人怎么仿,他们顾家都靠梨膏赚了钱,也赚了名声,再怎样都不吃亏,这娘俩都穷困潦倒到快要饭了,怎么好意思笑?
对仿品这么快出现,顾湘西却丝毫不意外。
但那药铺想赚钱恐怕不大容易。
顾湘西轻笑:“只希望这些药铺的老板们别太失望。”
===第40章 生意===
梨膏熬制很是简单,里面添加的那些药材,经验丰富的老大夫略尝一尝便能知道个七七八八,但她用的方子是无数人试过完善后的,效用自是一流。
除非名医,否则一般的大夫恐怕很难开出比它更有效果的。
还有味道,顾湘西熬它是当饮品,甘甜清爽,喝过她熬的梨膏,再去吃那些药铺里配出来的东西,唔,反正她是倒给钱也……或许吃一点?毕竟是梨膏,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顾湘西她的主要目的可不是赚钱。
她最想要的是食客们的‘心满意足’。
如此自然就不会卖贵了,熬出来的梨膏,最后赚的就是成本和一点工费,算一算每三碗梨膏水才能赚一文钱,要是那些药铺肯再卖便宜点儿抢生意……
那顾湘西肯定举双手双脚表示欢迎,只当是她为济世救民的慈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嘛。
“哎!”
顾老实在河堤上做活,姜氏坐在道边的石墩上和几个村妇一边搓麻绳,一边闲聊,说着说着,就说起县里好几家药铺都开始售卖梨膏的事。
虽说顾湘西很看得开,可姜氏还是难受。
姜氏面上愁苦,心里暗道:这可是我女儿辛辛苦苦从古籍里淘的方子!
人在勇毅军那等地处,每日该多辛苦?她每天晚上想起闺女就想掉眼泪,她家三娘在那般条件下还读了书,从书中查出有用的药方,该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些都该给孩子压箱底,当嫁妆,世世代代传下去的……现在却白白都便宜了别人。
顾湘西看姜氏这般生气,赶紧端了一碗馄饨面过来哄她。
香喷喷,热乎乎的馄饨下了肚,姜氏的面色果然好看了些。
“阿娘你也别生气,咱们家本钱不厚,人手也少,本也做不成大生意,别管别人家怎么卖这梨膏,总不耽误我也做这门小生意。”
顾湘西笑道,“我不过一个人一双手,咱本乡本土的生意都做不完,何必去管县里如何?”
姜氏想了想:“到也是。”
顾湘西轻笑:“说起来女儿到有个主意,这梨膏制作简单,口味不错,大批量制作的话成本会更低,不如阿爹,阿娘跟我学一学,回头就在村里办个小作坊熬制梨膏。”
“熬制好了很不必自己去卖,也给村里的乡亲们分润一二,便宜点儿给他们,让他们带去别的村子卖,这般阿娘和阿爹都省力。”
姜氏忙摇了摇头:“阿娘也不是同你客气,你如今赚的钱给家里,你阿爹和我都收了,可这药方是能传世的东西,与旁的不同,你要妥善收好。”
说到这个,姜氏又忍不住数落了顾湘西几句,“你这孩子从小性子就直,心也善,娘不是教你恶,是想让你多长些心眼,咱们有时候能大方,可有时候却不能,就说你手里的这些秘方,还有你烧菜的菜谱,那是你安身立命的东西,谁想要也不能给。”
顾湘西:“……”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顾湘西突然有让阿爹,阿娘,还有村民们赚些银钱的念头,其实主因在她的不安上。
从眼下种种预兆看,村子的未来恐是多灾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