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如海一边看着他夹上的功课一边说“废八股,改选策论。”

      ¡¡¡¡ÏݲȻһ´ô£¬Ëû΢΢îªÄ¿¡°²ßÂÛ£¿¡±

        “是,”林如海放下了他的作业,取笔修改了几处,语意带笑“为师之前还担心你的八股,”

        他顿了顿,“今上即位,正是励精图治之时,看来是欲广选才干之士啊。”

        师傅,你同僚知道你暗喻他们都是没有才干的人吗?

        夏安然看着这位一派君子风度,笑容柔和毒舌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的老师,没忍住,缩了下身子。

        林如海反应如此激烈原因正是因为这策论和八股的区别。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八股是一个格式,骨子已经给你画好了,你只需要用尽量美丽的辞藻往里面填写就好。

        而策论则是一个议论文,给你一个论点,你要用简介精确的词汇绕着这个论点,向考官表达你的意思。

        二者谁高谁下,实则没有定论,因为科举考试一开始是考策论,等到明朝转为八股,清末又转为了策论。

        八股不好吗?

        也不见得,考八股的期间也不见得王朝就败落了。

        策论很好吗?

        也没定数,清灭时候几届的策论何尝没有言之有物着,只是国祚已尽,有了有志之士,还得有有识之士了。

        只是这事对夏安然有利,他对文学的积累有限,能过童试是因为童试基本都是基础知识,主要以记忆力为主,原本林如海也对他说,按照他现在的积累,若要更进一步,至少要个三五年。

        现在策论他却是擅长的。

        不是夏安然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的眼睛,来自未来。

        他的很多观念是现在的人没有想到的,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目光自然更远。

        这一点在他和林如海日常交谈中便被林如海发现了,他的徒儿敢想他人之不敢想,敢做他人不敢做。

        远的不说,夏安然这些年来推广了番椒的食用,并为了证明番椒可以食用,掀起了家禽饲养业的新革命。

        单就姑苏城,用了新配方新饲料的鸡鸭禽类和牲畜类,连年增产,禽蛋的价格更是一路下跌,时至今日,姑苏的鸡子普及率已经快到了家家户户都能隔上几日吃得的程度了。

        每隔几日,还有富余的鸡子顺着官道卖到外乡去。

        在夏安然之前,谁能想到,鸡鸭禽类,还能自己配置饲料?

        还得根据鸡的不同年龄配料子,最重要的是,他居然还知道怎么养殖蛹蛆,用豆和麸皮发酵后引来苍蝇产卵,然后孵化出的幼虫来喂鸡,还教授了农家断喙这个技术,以及鸡粪腐熟做肥的技术,加了鸡肥后,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了上涨。

        农为国本,结局是显着的。

        关键是他不藏私,将其中的经验写在纸上贴在门口,允大家学习这一技术。

        这坦荡的君子作风,其实是林如海想要收他为徒的一个主要原因,幸好夏安然不知道,如果他要知道这一原因的话,一定会无语凝噎。

        养鸡这事,其实是一件乌龙。

        起初,夏安然是为了证明辣椒能吃这件事,是的,他最后还是觉得需要推广辣椒这个食材,因为就在到了这个世界的第二年,这一年的冬日极冷,寒流席卷全国,炭火卖的也是极贵,夏家银钱不足,炭火的存量不够,夏安然便将家里晒干的辣椒在每顿饭汤里都放了一些,靠着这辣意和炭火扛过了冬天,但是等他猫冬出来后才得知姑苏城居然今年冻死了人。

        于是他便打算向大家证明辣椒可以食用,辣椒方便种植,生命力顽强,姑苏又湿冷,大冬天的吃一些辣椒,只要不过量伤了胃,还是很有好处的。

        他不能说这辣椒能救人命,只是起码能多一个取暖的方法。

        尤其冬天缺少果蔬,辣椒也是一个能补充维生素的好渠道。

        但是起步艰难,他那时年幼,虽然有了个聪明的名头,但是这种能吃死人的东西,还是没有人信的。

        夏安然想到了那时听到的一句,鸡都不吃,于是便一改家里两只鸡的饲料,将辣椒打碎混入其中,混合玉米渣,米糠,豆饼等物,夏家的鸡一闻到香喷喷的谷物味,自然不介意其中的些微辛辣味。

        之前便说过,辣椒中含有极多的微量元素,在饲料里面混入微量的辣椒既可以补充营养,关键是能够促进食欲。

        他摸索着两只鸡的嗜好,一点点添加辣椒,并且做成了实验笔记,记录下每天鸡吃了之后的反应,直至一月后,家里的两只鸡还好好活着,便又去买了鸭子和小鸡仔,以此证明鸡鸭都能吃辣椒,大半年后,他将这本子交给了家里的那位神秘人士,番椒这事便交给了官府去运作,专业人做专业事,经过了若干个月的确认后,这的确能吃的事情算是定了下来。

        但是夏安然的实验却没停,他试着在饲料里面加了蒜姜,在每日清晨鸡仔最饿的时候投喂,鸡虽然对此有些不满,但是出于饱腹之余还是吃下去了,后来这个方法被来送鸡子的农户发现,这位农户正因为夏安然做鸡血块的技术赚了一笔小钱,他此来便是来提醒夏安然到了鸡瘟易发的时节,不料夏安然的鸡个个精神奕奕,这农户对他信任度极高,便找他学了这方子。

        一来二去,这稀罕事就被传开了,于是他自制饲料这事引起了县官们的注意,几个县官到夏安然家参观了他怎么制作饲料,又和经验丰富的老农探讨后,夏安然拿到了十两银子的奖励。

        拿了一笔横财的小夏有些心虚,又见老农盯着他们家鸡的喙看了半天,便告诉了老农断喙这事。

        说到断喙,也是他从电视里面看来的,不是全部切割掉,而是乘着鸡还小的时候,削去一小点儿。

        鸡的喙非常锋利,如果养殖密度上去,很容易发生啄羽、啄肛等恶习,鸡崽没轻没重,很容易弄伤自己和别的鸡崽,一旦破了口,就容易感染,这时代的鸡崽又没有疫苗治疗,断喙是现代鸡群养殖比较成熟的技术了——当然,夏安然只是理论掌握了这门技术。

        另一个好处是,断喙后会降低饲料的浪费。

        鸡喙有倒钩,当他们吃食槽里面的饲料时候很容易带出,积少成多,浪费很大。

        一开始夏安然是不想这么干的,他们家的鸡是散养,没有必要干这事,后来他为了做实验买来了许多小鸡仔,死了几只后才发现这死因实在冤枉,便找了他家大哥……咳,大哥比较擅长干这类事,用了一顿饭的代价,他大哥给他们家小鸡崽都给断了喙。

        但是后来夏安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里的鸡崽子都降低了战斗力,伤亡降低了没错,但是应对天敌的能力也降低了,于是后来他便有意识的选择几只特别强壮的鸡崽留着喙,用来保护鸡群。

        实话说,断喙这事,只有在养殖密度到达一定程度后才有必要做,因为鸡崽间没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容易被伤,如果是散养,鸡崽需要啄食土里的蚯蚓,也需要应对天敌,自然没有必要切。

        他将优劣都告诉了老农,老农略有所思,转头便征得谢安然同意,将这事告知了乡里一个养鸡大户——正是夏安然买鸡崽的那位。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也不知道为什么主角从辣椒变成鸡了(不是啊主角明明是猫啊!)

        啪啪啪敲桌子,这才是作者君原计划的主线任务!我也不知道为啥前面的吃吃吃占用了那么大比重(陷入沉思)

        咳咳,辣椒真的能做鸡饲料(虽然我知道你们不在乎)

        断喙是养殖场才会用到的,散养鸡不会有,其实看上去非常不明显,这么说吧,菜场的鸡注意看,嘴前头有钩的,尖尖头非常锋利的,那就是没有断过,前头弧度比较平缓,甚至感觉被叨一口也不会出血的,那就是切过的,一般都是小鸡仔出声一周的时候就动手了。

        作者君是因为,以前吃鸡的时候就在想这鸡嘴巴咋这么平,是不是没事总去撞墙才去百度的……然后GET了一个新技术。

        还有养殖蛹蛆这事,真的养的很多。因为鸡也要补充蛋白质,面包车大麦虫都挺贵的,(咳咳)于是有人才想出了养蛹蛆着玩意。

        PS作者君也养过类似的,那时候,作者君养了几只宠物螳螂……然后需要投喂果蝇(非常非常小的苍蝇)然后特地TB买了那种果蝇杯……算了,不说了(默默捂脸)

        作者君在养猫之前,真的养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养猫之后就不行了……猫这种动物,你们懂的。爪贱啊!!!

        你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奇奇怪怪的宠物?宿舍的蟑螂不算请不要告诉我这个!(严肃脸)

      第16章 红楼(十二)

        这位大户自然是半散养的,他做了好些个鸡圈,一听这事有道理啊,便上门来学了方法,拿了今年的一小部分鸡苗做了实验,虽然一开始因为下手不稳,也折损了些,但是这些数量也是鸡雏正常的淘汰,关键是后续的管理方便了许多。

        争斗少了好些,腹泻率也下降,在成长期的折算率大大降低,这一年的鸡雏竟是大半都活了下来,乐的大户送了夏安然好几只老母鸡做谢礼,让他炖汤吃。

        专业人士的经验自然不是夏安然能比,很快断喙这个技术便被姑苏城的养鸡大户彻底掌握了去。

        这位生意头脑比较好,想着搞好关系总有好处,又是真心感谢他的慷慨教授,便正式上门拜访,送了好些礼物,两家便有了不错的来往。

        后来他也陆陆续续从夏安然这儿得了养蛹蛆的技术、笼舍消毒的概念、鸡粪的再利用等等知识,夏安然从他那儿得了多到吃不完的鸡鸭鹅蛋和禽肉和钱粮,也是双赢了。

        于是,夏安然靠着养鸡技术,赚来了他穿越至今的第一桶金。

        姑苏人民多了一味调味,姑苏农户多了增产之法,姑苏养鸡大户靠着卖鸡蛋鸡肉鸡粪赚了个盆丰钵满,姑苏县令靠着这一手政绩在当年评等时得了个上等,即将升迁。

        而夏安然,入了许多人的眼。

        舞勺稚童,竟能花费半年时间,制作出这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册子,耐心恒心可见一斑。

        此子必不为池中之物。

        华夏自古的农作物推广,多半都比较粗放,一个人吃了,没死,两个人吃了,没死,若干人吃了,没死,这东西味道尚可,便可食。

        一人吃了没死,两人吃了没死,若干人吃了,死了一个,这东西似乎能吃,但是一定有问题,然后就在百姓们用性命的一次次尝试中,这个作物的食用方法便被辩证出来。

        而夏安然这一做法,虽然以鸡和辣椒作为主角,但是非常有扩展价值。

        姑苏县令向上申请后,被允许用了死囚做实验,他联合了附近的几个乡县,参考夏安然做的本子。

        记录下单吃番椒、和别的作物混合吃番椒、换着人吃、不同的生理状态吃番椒之后的反应。

        经过大半年的实验后,他将这本以人性命做下的较为规范、科学的本子交了上去。

        这本本子才是番椒可食的佐证。

        事实上,这也打开了一个联想。

        不仅仅是作物是否可食,还有政策是否可用,是否可以推广,夏安然用几只鸡,打开了上层管理者的“以数据说话”的新思路。

        他所不知道的是,那位养鸡大户家中,也有一小吏,做了两本册子,一本是断喙的数据,一本是不断喙的数据。

        姑苏老农的家中,偶尔也会有几个小吏来,记录下用鸡粪肥的和不用鸡粪肥的数据。

        年终时,这几本册子都被放到了县令的桌上,最后一路直达天听。

        于国家而言,技术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方法才是。

        有了方法,就能有技术。

        新皇登基,正是需要政绩的时候,他快速联合自己的智囊团们,意图将这一思维扩散开。

        首当其冲的,不如就从官员考核开始吧。

        ==

        今上欲改考试文体,对童生试影响尚且不大,应该说,夏安然恰巧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他今年若考过院试,接下来的乡试在一年半后,会试则距离乡试隔了两年多,若是顺利,他赶上了顺势的一轮。

        关键,他尚且没有研习八股,现在改习策论,自然能转的过来。

        而且他的老师林如海林大人恰恰是一个写策论的行家。

        林如海当年取了探花后,入翰林院,因先皇看重,又入兰台寺,后官至大夫,期满后迁为巡盐御史。

        兰台寺究竟是何工作职位,是后代人争论的焦点之一,因为御史台曾有旧称为兰台,但是林如海若年纪轻轻就做了御史台大夫,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再受重用也不可能,在此间世界,兰台寺属于皇上的私人秘书部门。

        主司起草诏书,整理奏折,有直述之权,倒真是皇上的心腹部门了。

        更难得的是,除了先皇信任他,新帝也信他。

        但是这其中又有些微妙。

        林如海考取探花时,任职兰台寺时,皇上还不是这一位呢,后来新皇一登基,就将他丢来了这肥差,这不明明白白的说了林如海在新皇登基前就投靠了新皇吗?

        且极其受到信任,才能一而再的连任。

        这明明白白将林如海竖起做了靶子。

        只是林如海每年受到任命时候也极为淡定,不兴奋也不疑惑,反应平淡之极,这叫夏安然忍不住想里面是不是也有他不知道的秘密。

        作为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夏安然,虽然社会磨砺比别的孩子可能多了些,但是涉及到职场上的那些事,他毕竟是新人。

        公司职场厮杀到底就是钱权交易,官场厮杀轻则倾轧,重则牵连全家。

      ¡¡¡¡ÕâÊÇÒ»³¡ÒÔÃüºÍÀíÏëÏà¶·µÄ²©ÞÄ¡£

        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参与到这其中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