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绝对权力不信天上掉馅饼》-第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绝对权力》查看《绝对权力》书评和最新更新以及相关书籍推荐请到《绝对权力》专题网址http://www.xiaoshuotxt.com/xuanhuan/1383/

      TXT小说天堂 http://www.xiaoshuotxt.com,最有文艺气息的文学网站,提供经典的文学名著、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人文社科类书籍在线阅读,所有TXT电子书手机免费下载阅读,我们提供给您的小说不求最多,但求最经典最完整

      阅读现代官场小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什么是高级干部(高干)。在我国,高干是有明确定义的。1956年6月,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从此“级别”成为我国除农民和城市无业者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老的行政级别共分24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24级准尉,正排级,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3级正野战军。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一级工资594元,24级工资45元。这个工资标准,用到八十年代末期。当时明文规定,13级以上干部为高干,到70年代中期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高干人数减少,在高干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由此可见,副师级以上即为高干。对照地方就是副厅级以上干部为高干。但是后来中央和国务院又专门发了一个文件,明确副省部级以上干部为高级干部。所以,广义来说,副厅级以上干部可以称为高干,狭义来说,副部级以上干部才可以称为高干。高级干部要享受什么待遇,都有文件明文规定的。到时候大家可以在我的书里看到一些相关的描述,当然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点,多多原谅。第二个,军队和地方职务的对照。明白了此前干部的24级,对于军队和地方职务的对照就比较好理解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省军级干部,地师级干部,县团级干部。这是长期运用干部等级自然形成的说法。工资待遇上,省部级与部队的正军级是对应的,地厅级(国家部委司局级)与部队正师级对应,县处级与部队正团级对应。科级与部队正营级对应,股级与部队正连级对应。以下则是办事员,类似部队排级、副连级干部,都是刚刚进入干部队伍的。因为我国部队有其特殊性,军以上还有大军区,与地方和国家部委找不到对应的关系。但在现实之中,还是有军队高级干部转任地方职务的。情况不一样,无法进行有效的对应。按照党内职务来看,大军区正职与省委书记、省长是一致的,中央委员。大军区副职则是候补中委。官方报纸的排名顺序,也是省委书记在前,大军区正职紧随其后,省长再后。这个情况很复杂,就算是老组工干部有时也很挠头,想要彻底弄清楚,难度太大。将就吧!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部队干部转业地方,降一级使用,保留原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不变,不允许降两级。另外还有文件规定,部队副师以上干部,原则上不转业。师团级干部转业地方,要安排进地市级和县级领导班子。不过,事实上军队干部转业,也有降两级使用的。在文件没有出台之前,甚至还有降三级使用的。降低的是实际职务,级别待遇不能降。比如正团级干部转业地方担任—县文化局局长,职务降了,级别还是县团级,可以阅读到县团级才能看到的文件,参加县团级才能参加的会议,这就是政治待遇。还有,离退休老干部,也享有政治待遇,不能因为离退休了,就取消这个政治待遇。第三个,何为地区,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某某地区行政公署,为行政督查机构名称,不属于一级政府,属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1978年《宪法》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所属各地区设立行政公署作为自己的派出机关。1982年修改通过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行政公署作为其派出机关。目前行政公署已不多,多数已改为省辖市。其职能与地方人民政府一样,级别是正地厅级。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区行政公署还是比较普遍的存在。执政党某某地区委员会的书记,就是地委书记,行政公署特派专员则简称行署专员。与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是一个性质。但是,地区只有地委委员这个级别,没有地委常委这样的级别。地委委员相当于地级市的市委常委。而地级市还有一个市委委员级别,人数比较多,几十个,真正管用的,是市委常委。所以行署的人大和政协机构,分别叫做某某地区人大(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地区的【创建和谐家园】和地级市的【创建和谐家园】一样,称为中级人民【创建和谐家园】。但地区的检察院,和地级市的检察院不一样。地区检察院称为某某省某某地区检察分院,也是省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地级市检察院称为某某市人民检察院,不称分院。检察院没有高级和中级这样的划分,【创建和谐家园】才有。附带说一句,地级市和地区党委、政府有秘书长的设置,但县和县级市的党委政府是没有秘书长这个设置的。第四个,何为区公所。现代官场小说,如果是写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区公所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政权设置。但是多数人,特别是年纪比较轻的读者,对这一级机构不熟悉,看得不明所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章第六十八条规定: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区公所行政地位介于县和乡镇之间。绝大部分的县将其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大县有时超过10个区。1个区平均管辖4至5个乡、镇,最高行政官员称“区长”。区公所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管理农村社会经济事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区公所的书记和区长,是正科级。区所管辖的公社(乡)的书记和主任(乡长)是副科级。资格老的,也有正科级。后来大部分享受正科级待遇。区公所在九十年代中期基本撤销,将原有的乡镇合并,县直接管乡镇。这就是“撤区并乡”的由来。在九十年代中前期,这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花费了无数的精力才完成。最后的区公所是在2008年才撤销的,各地撤区并乡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换句话说,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县级政权以下如果没有写到区公所,与国情就是不相符合的。也许某些作者本身也并不知道这个政权设置。当然了,写的是另一个时空,另一个国度,没有区公所,也很正常。就是代入感差点。第五个,《绝对权力》的地名设定。因为都是发生在华夏国的故事,《绝对权力》的地名设定与《重生之衙内》的地名设定是一致的,略有一点修改。就是《衙内》之中以英文字母代替的省名,在《绝对》之中,全部改用汉字。譬如n省改为楚南省,d省改为岭南省,a省改为江淮省,其余不变。大宁市是楚南省的省会,南方市是岭南省的省会,玉兰市是江淮省的省会,至于江口市,大家也都知道是哪里,就不累叙了。为的是方便《衙内》的老读者阅读。不然地名改来改去,也是很烦的。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都有少林寺、武当派等等设定,是一个意思。要说明的是,除了地名沿用《衙内》的设定,《绝对权力》与《衙内》再无任何牵连,全新的人物设定,全新的故事情节,请大家不要和《衙内》联系起来了。当然,著名的历史人物,已经定位好的,就不变了。比如最高首长,南巡首长,不用我说明了吧?比如董老,京城某大吏,李治国同志,敬秋仁同志,程子清同志,于向宏同志,薛远山同志等等,如果在《绝对权力》出现了,大家可以看做是一个全新的设定,不要对号入座,呵呵,拜托了!以上。写的很仓促,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欢迎大家在书评区指正。第六,这是为了新书占名字,所有才发的章节,无意义,大家不要看了。就是凑字数的,凑字数的……新书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了,请诸君耐心等候。哎呀,还不够三千字,真头痛。我看看怎么凑到三千字吧。呵呵呵……希望开新书的时候,还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写手很艰难,只能靠大家多帮忙了。呵呵呵……竟然还差二十个字?我晕了,哎呀呀……够了没?够了!!!

      第1章 多事之秋

      公元一九八六年十月上旬,彦华市通往青山省省会洪州市的柏油马路上,一台老式的军用吉普车在坑洼不平的马路上宛如跳舞般艰难前驶。

      范鸿宇坐在吉普车里发呆。

      范鸿宇长相俊朗,一张脸棱角分明,浓眉大眼,鼻梁笔挺,嘴唇上有一圈淡青色的绒毛。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显露出男子汉独有的阳刚之气。加上个子高,骨架粗大,如果不是脸上还残留着未曾消褪的青涩稚气,猛可里见到,估计任何人都要从心底里喝一声彩——好一条汉子!

      但是现在,这个“好汉子”却像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一般,脸色与常人迥异。

      望着车窗外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范鸿宇的脑袋里乱作一团。

      好像,自己是回来了……

      或者说,重生了!

      范鸿宇分明记得,前一刻,自己正在宇阳县夜上海ktv包厢里抓几个嫌疑犯,怎么忽然之间,就坐在了吉普车里?而且,是这种老掉牙的帆布车篷的军用吉普车!

      范鸿宇的双眼情不自禁地眯了起来。

      他是个老烟虫,无论看书,看电视,写报告还是审问犯人,都喜欢点上一支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个眯眼睛的习惯。一些犯人特别怕他眯眼睛,说他眼里有“凶光”。只要他一眯眼睛,犯人心里就直颤悠,怕得慌。

      范警官本来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主。

      只是青山省彦华市宇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老油子范警官,再也没有想到,抓几个嫌犯,能够一下子将自己抓到二十多年前。

      范鸿宇现在心里头都犯嘀咕。

      不是吧?

      开什么玩笑!

      范鸿宇的爱好,其实还是比较“文化”的,虽然他就是个赳赳武夫,二十多年干的也大都是硬汉子的活,但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倒是喜欢上网看看书。

      什么书都看。

      记得这几年,网络上就流行“重生流”的小说。

      范鸿宇一边看,一边乐,一边抽烟,一边骂“真他娘的操蛋”!

      这世界上真要有重生这回事,老子不至于一辈子当个小警察。

      范鸿宇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又臭又硬。不管该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可劲儿得罪,大学毕业之后,本来是分配在彦华地委办公室上班的,结果没多久就被人家从彦华地委机关一脚踢到地区公安处,又被从地区公安处一脚踢到宇阳县公安局,算是回了老家。

      倘若真能重来一回,至少确实不应该得罪的那些人,范鸿宇不会去得罪。

      没想到,和那几个嫌犯的一场恶斗,倒斗出名堂来了。

      那几个家伙也是亡命之徒,范鸿宇年纪大了,又是ktv歌厅那样乱糟糟的场所,不敢动枪,只能徒手,混战之中,挨了一家伙……

      自己该不会成了烈士吧?

      一念及此,范鸿宇不禁抬起手腕,捋起衣袖。

      没错!

      手臂上肌肉饱满,皮肤柔韧而有光泽,点缀着淡青色的绒毛。

      真的回来了。

      真他娘的操蛋!

      范鸿宇又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句,一时之间,心里头一片茫然。这种诡异的事情,当真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范鸿宇觉得,老天爷真会作弄人。

      范鸿宇虽然看过不少重生流的小说,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会重生。

      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想到这里,范鸿宇又不由有些好笑。

      还心理准备呢!

      范鸿宇性情刚毅,宁折勿弯,年过半百,有时候还会和少年人一样冲动,一辈子干过不少错事,却很少后悔过,所以也从来都不曾幻想过重生这回事。

      现在,老天爷却偏偏让他重生了,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还有比这更诡异,更令人抓狂的事情么?

      “小范,想什么呢?来,抽支烟!”

      范鸿宇正胡思乱想着,吉普车副驾驶座上的一名中年男子笑着扭过头,递给他一支香烟。

      “哎,好,谢谢刘主任。”

      范鸿宇连忙伸手接过香烟,随口就叫出了那位中年男子的姓氏官衔。

      这位刘主任,范鸿宇不能不认识。

      彦华地委办公室副主任,范鸿宇曾经的顶头上司,亦是将范鸿宇从地委办公室一脚踢到地区公安处的实际操刀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主任是范鸿宇这一辈子最大的“仇人”。

      因为刘主任那毫不留情的一“脚”,原本颇有前途的彦华地委办公室秘书二科干事,最终变成了宇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老油条,自此永无翻身之日。

      不过范鸿宇倒也并不如何记恨刘主任。刘主任虽然将他踢出了地委机关,其实只是奉命行事。范鸿宇真正被贬谪的原因,在于邱明山失势。

      邱明山,原任青山省彦华地委副书记,地委三把手。范鸿宇从洪州公安学校毕业之后,并未分配到公安机关去,而是被邱明山点名要进了地委办公室,成为地委办公室秘书二科最年轻的科员。办公室的老同事对这位刚满二十岁的小同事都很客气。

      原因无他,范鸿宇的老子范卫国,是宇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邱书记的铁杆心腹。邱书记专一将范—县—长家二小子要到地委办公室秘书二科,肯定是存了栽培范鸿宇的心思。

      范鸿宇年纪虽小,前程无量。

      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很现实的。

      据说,大动乱期间,原省政府办公厅处长邱明山曾下放宇阳县范庄干部学校劳动改造,而那个时候,范卫国正在范庄干校担任总务主任,对邱明山很照顾。大动乱结束之后,国家拨乱反正,邱明山官复原职,后来又从省政府办公厅外放彦华地委委员,地委组织部长,邱明山便将范卫国提拔到了县级领导人的岗位之上。如今的范卫国,已经是宇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在整个彦华地区,也要算是个人物了。

      这段时间,地区机关的同志们都在私下议论,说不久之后,邱明山就要出任行署专员了,而范卫国也有可能担任宇阳县县长。

      邱范两家有如此渊源,范鸿宇他日前程,未可【创建和谐家园】。

      “小范,想不到你们公安学校的学生,笔杆子也那么厉害。咱们办公室那么多文科大学生,论到文笔功夫,还要数你小范最出色。哈哈,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刘主任一边抽烟,一边笑哈哈地说道,带着明显比较夸张的语气,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谄媚讨好之意。

      久在机关的人都知道,要想坐稳位置,和领导身边亲近的人搞好关系是第一要务。这些人,不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对领导的影响力也远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得便之时,他在领导面前给你美言几句或者轻轻给你上点眼药,那结果就是天壤之别。

      范鸿宇笑了笑,没有说话。

      范鸿宇就是这牛脾气,对于这种口不应心的奉承话,打心眼里反感。他文笔功夫虽然算得不错,但要说在地委办公室最出色,那还差得远。刘主任四十多岁的人了,又是他的顶头上司,堂堂副县处级领导干部,却对他这个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小年轻做违心之言,范鸿宇觉得很搞笑。

      见了范鸿宇脸上这种淡淡的笑容,一缕愠怒之色自刘主任眼里一闪而过。

      后生子,傲气什么?

      要不是你老子当年捧邱明山的臭脚捧得好,轮到你在我面前人五人六的?

      你算个啥!

      所幸刘主任毕竟是“老机关”,那份忍耐功夫,非常人可比,心中尽自不悦,脸上一点也不带出来,继续笑着说道:“哎呀,邱书记不愧是大知识分子,不但做领导有水平,写文章也有水平。经常在省报和《号角》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大领导,这么多年来,咱彦华地区还是头一位……嘿嘿,小范,这次去省里,你最好是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请省报的记者到我们地区来一趟,报道报道咱们这两年发展经济的一些新鲜事。听说省报的文主任,和邱书记是同学?”

      最后这一句,就带着试探性询问的语气了。

      “啊啊,好的好的,我试试看……”

      范鸿宇随口敷衍。

      范鸿宇这种明显心不在焉的样子让刘主任心里头很不舒服,不由脸色微微一沉,随即扭过头,望向前边,不再和范鸿宇说话。

      虽然说范鸿宇就是这种臭脾气,但这一回,刘主任还真是“冤枉”了范鸿宇。

      刘主任哪里知道,眼下范鸿宇的脑袋里正乱哄哄的,翻江倒海一般,实在是没有心思和他闲扯。

      文章……

      文章!

      范鸿宇随手拿起身边的公文包,打开来,从里面取出厚厚一摞稿子。那是一份手写体的文稿,那笔间架齐整,略显张扬的漂亮行楷体,正是出自范鸿宇的手笔。

      因为资历问题,范鸿宇暂时还不是邱明山的专职秘书,只是秘书二科的普通科员,但自从他到地委机关之后,邱明山所有的发言稿和文章,都是范鸿宇亲笔誊清,同事们戏称他是邱书记的“第二秘书”。

      当然,范鸿宇此时拿出邱明山的文稿,并不是要欣赏自己的墨宝。

      范鸿宇的双眼,紧紧盯在这篇文章的标题之上,双眉情不自禁地深深蹙了起来。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篇文章,正是邱明山被撤职赋闲的直接导火线,同样,也是他老子范卫国乃至整个老范家由巅峰骤然跌入深渊的“罪魁祸首”。

      c

      第2章 何去何从

      《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

      这十二个字,带着一点领袖书法风格,龙飞凤舞,乃是邱明山亲笔所写。

      单看这个标题,中规中矩,没有任何不妥。

      这篇文章的主题思路和中心内容,俱皆是出自邱明山之手,邱明山做了一个大纲,然后交给秘书二科的笔杆子们去润色。秘书二科的三位同志,包括范鸿宇在内,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最后完成,交由邱明山亲自审定之后,由范鸿宇执笔誊清。

      全文将近四千字。

      在当时,不要说范鸿宇他们这些年轻的秘书,就算是邱明山本人,对这篇文章亦是相当满意的。系统地阐述了邱明山对于当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看法。

      按照后来的说法,邱明山是“激进派”,最坚定的改革者。

      邱明山为人正直,胸怀广博,知识面很广,是六十年代初期的本科大学生,很有水平。出任彦华地委组织部长之前,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理论功底相当深厚,深受省长雷云刚的器重。而雷云刚则被视为青山省“激进派”的旗手。

      八十年代中期,正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碰撞最激烈之时。

      邱明山不时在党报党刊上发表一些理论性文章,阐述自己的执政思路和执政理念,被私下里戏称为青山省“激进派”的理论【创建和谐家园】,雷云刚的“文胆”。甚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邱明山的一些理论,实际上是得自雷云刚的属意,体现了雷云刚的思路。

      范鸿宇年方二十,刚刚参加工作两三个月,原本是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大事”的,邱明山刻意栽培他,将他也列入到主要秘书班子里。这一回,还特意让他带着这篇文章,亲赴省城,去和省报文主任当面洽谈,俱皆是提携之意。

      身为地委办公室秘书班子里的一员,如果能够得到省报负责同志的青睐,于范鸿宇今后的前程,大为有利。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领受这个任务之时,是个什么心情,范鸿宇已经没印象了。但是现在,再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看到自己亲笔誊写的大作,范鸿宇却冷汗澹澹而下。

      另一个平行世界,那场骤然而至的暴风疾雨,令范鸿宇记忆犹新。雷云刚调离,邱明山去职,范卫国顿失所依,被调任彦华地区环卫处副主任,从此一直管着清洁工直至退休。

      而范鸿宇自己的命运,也同样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逆转。

      想当初,范秘书可也是雄心壮志,想要在政坛上一展抱负,造福桑梓,青史留名。

      只是,政治上风云变幻,一般人又哪里看得明白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03: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