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远远看到孔洪从村外走来,一脸喜悦,陈绍知道,事情一定办成了。

        以前成立保安队的时候人员少,不用报备县里,现在保安队扩大了规模,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子没有个正统的名分,所以今天一大早,陈绍拿出了1W大洋,叫孔洪联名几个周边村子的村子一起上书,向县了申请成立保安团。

        清河村忽然传出半夜土匪打枪的事情,清河村的村长们联名华士镇的镇长和周边的村长凑报县长,申请正式组建清河村保安团。

        县长起初还不想答应,但当他看到一万大洋的时候,不到一个小时县公所就贴出了告示:

        “兹有清河村山脉悍匪为祸乡邻,国势危急,唯有村民联防互助,方能保一方太平。经呈报南宁都督府,特此批准清河村善商陈绍组建清河村保安团,特任命陈绍为保安团长,授予陈绍少校军衔!一干军费自筹,希图早日荡平清河悍匪……”

        而所谓的半夜枪声的制造者,这时候正在军营里和新来的700新兵一起挨训。

        七百人的保安团却拥有20挺轻重机枪,人人一套军装,军靴,军帽,陈绍这个保安团长也算是有了军队的气派。

        在军营里吃完午饭,陈绍命令所有人在操场【创建和谐家园】。

        身为这支七百人小军队的团长,陈绍的头脑非常的清醒,在操场上他的讲话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被保安团的每个人记在心里。

        “……我身边放的是军规三十六条,第一条就是服从命令。而这三十六条军规的旁边站着我,你们的团长。从今天起,你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在我的手下当兵,就必须服从我,遵守军规戒条。违反了任何一项,轻则军规处置,永不得再入我陈绍手下任何一间工厂矿,永不得领取我陈绍发放的一分一毫救济,永不享有我陈绍势力范围内任何一项福利与优惠。而重者,枪毙。

        另外,从今天起,我宣布,第一个月考核,成绩在后面两百名的直接变成预备队成员,待遇是保安团的一半,以后凡是每月训练考核最后五名,民团预备队也将是他们的归宿,预备队成绩前5名的可以转成正式保安团成员。”

        从那时候,原本只是普通农民的保安团士兵们,个个都拼命地训练,保安团按照民国广西编制,暂编二个营六个连。

        陈绍的规定确实很严厉,但执行的情况好的让人难以置信,尤其是所有人都极力的拥戴他,清河村几乎成了他的个人地盘。

        原本的羊肠小道被他修出了马路,也很多地段铺上了水泥路,每天都有几十辆大型马车和汽车来回各个村和县城作为交通工具,这是陈绍旗下的陈氏运输公司。

        原本缺衣少穿的村民,个个都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一两件陈氏服装工厂生产的被服,这还不算那些老弱病残领取的免费被服。

        原本没学可上,半大小子吃死爹娘的情况,如今变成了几所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着清河村及清河村方圆十里外乡的近四百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技术学校,教育系统日趋完备。

        原本没吃没钱的农民,只要肯干,每个月进厂矿拿个2块钱很容易,更不用说化肥以及越来越多的肥料开始生产出来后,加上优良的种子,粮食的产量已经高到了让村民难以置信的地步。即便连种田都要那些半大小子的农林技术人员教又怎么样?能吃饱饭,隔三岔五地吃上从不敢想的大米饭是绝对的事实。

        ……

        半年的大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只是清河村,甚至连周围的几个乡镇都渐渐受到了辐射影响。

        各个村子都开始流传起这样的事:

        想读书没钱?清河村的学校是免费的,只需要参加学习组织的勤工俭学,你一个钱不花都能读小学。

        家里没钱揭不开锅?走,一起去清河村看看,听说那里的钢铁厂和新建的汽车厂在大量招人,哦,就是那个会跑的铁盒子。

        嫂子的针线活做的不错?走,去清河村服装厂碰碰运气,一个月2块多钱的工钱,足够你把几个孩子都养的好好的,而且还能半价买到鸡蛋和猪肉呢。

        力气大,但不会做农活?走,去清河村看看,保安团虽然招满了,暂时进保安团团预备队训练也好,只要肯干,工钱一样不少,还有机会进保安团团。

        铁匠?还会做鸟枪?去吧,清河村能找到一份合适你的工作,还有机会分配到一套新房子。

        赤脚大夫?听说清河村正在组建什么清河村乡医诊所,你去看看能不能打个下手。

        什么?昆明回乡的学生?听说清河村正在招老师,你去试试吧,那工资绝对让你难以想象。

        一时间,清河村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将那些想改变生活,想过上好日子的人不断地吸引过去。

      第十章 半年发展

        1914年,11月30日(以后日期换成公历)

        距离上次在清河村演讲已经过了整整半年,现在的清河村和半年前的完全不一样,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水泥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川流不息,村里的马路边上还有一盏盏路灯,路灯后面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在原来清河村中间,耸立了这一栋6层的钢筋混泥土大楼。大楼上还有几个大大的红字:龙腾集团办公大楼。

        远处群山下,一座座工厂坐落有序的坐落在山下,从山脚下直接延伸到清河村。清河村左右两边还有几个巨大的牲畜养殖场。在山里那个巨大的山谷里,最里面几辆全密封的怪车进进出出,再往外面一点坐落着6间巨大的战车工厂,战车工厂后面一辆辆拉着钢铁的卡车进进出出,因为战车工厂的后面是一个巨大的钢铁厂,原本那里是6间钢铁厂,后来为了方便生产,打通墙壁连在了一起。再出来一点是一间间封闭的长方体屋子,仔细的数一下整整齐齐排列了有30间,无数的电线连在一起,再牵往里面的工厂和山脚下的清河村和周围的工厂,工厂太多了,再加上周围几个村子的电力需求,磁能反应堆是越建越多,到现在山谷里面已经建满了,以后要建只能另寻他处。

        电厂再出来就是一座中国兵营,这个兵营是专门训练保安团,而清河村旁边的兵营是预备役的训练场地。站在兵营外面还可以听到里面传来保安团训练呼喊的声音,早上的时候还可以听到一阵阵枪声,和一声声大炮的轰鸣声。经过半年的训练保安团的士兵已经全部达到1级列兵的水准,在每天大堆子弹的喂养下,个个枪法进步神速。虽然这半年来保安团的人数没有提高多少,保持在800人左右,但是预备队的人数却有1000人的规模,但是论实际战力绝非一般的部队可以比拟的。现在保安团的和预备役的装备为毛瑟98K步枪,轻机枪是勃朗宁WZ-1928,重机枪是M2布朗宁机关枪。

        而且保安团的编制为:正式保安团成员暂编成保安团一营,一营中一个班有三个战斗小组,一个小组3人,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组长,其中一个是轻机枪小组余下的两个全部是步枪小组,一个班有三个组长,一个班长,共10人。三个班为一个排,一个排有一个重机枪火力支援班,配备三个重机枪小组,一个排加上正副排长共42个。三个排为一个连,一个连配备一个通讯组3人,还有一个直属山炮排23人,拥有6门75MM山炮,一个汽车班6量汽车12人,一个连加上正副连长总数167个。三个连为一个营,一个营配备一个通讯班10人,一个直属山炮连71人,拥有18门75MM山炮,加上一个汽车排18辆汽车36人,还有一个炊事班10人,加上直属警卫班10人和重火力支援排32人,一个营的总数为672人。现在一营的任务是训练,没有任何任务,别看才几百人,要是看火力强度,完全可以顶得上国内的一个师,就是和德国的一个团比也不差。而预备役暂编为一个普通的加强营一起训练,为保安团二营,没有山炮,也没有汽车。但是二营承担着整个清河村工业区的保安,配备军犬,昼夜在整个清河工业巡逻,在整个进出清河工业区的路上设立路卡,检查来往行人车辆,和保证道路施工的安全。

        还有一支部队在不远处的防城港,虽然这个部队人数很多,但是不算在保安团的编制之内。因为那是一直纯粹为了培养海军而存在的部队。人数在1000左右,由以为海军高级教官和两个初级教官带领训练。这也是幸好周围有海,有不少渔民,都是被清河村高薪吸引过来的,由于现在还没有军舰,一直都在造船厂旁边的兵营里面训练着,不过每个人都配备毛瑟98K步枪,同样也承担造船厂周围的警戒任务。

        而在造船厂周围也建起不少的民房,里面居住的都是这半年来从国外招来的造船工人,和陈绍建起的技术学校的第一批船舶工人,由几个高级技术工带领参船舶建造,还有许多在江南造船厂被挖过来的熟练造船工。在船厂不远处也建起了几个矿石精炼厂和一个由6个钢材厂组合起来的大型钢材厂,还有一个木材加工厂,一个油库,几个磁能反应堆提供电力,专门为造船厂提供造船材料。

        在造船厂的旁边一个巨大的码头正在动工,那片地区比较平坦,面积也很大,不过现在上面都堆满了钢筋和水泥,还有石料,从岸上往海里伸出了4条长长的平面桥型建筑,长度还在不段延伸,按照建筑图纸,等这个地方建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军港和轮船装货码头。

        由于时间尚短,路途也有点长,这个造船厂和清河工业区之间有一段只是简易的黄土路,也由于周围没有什么村落,所以这个船厂还鲜为人知。

        坐在龙腾集团大楼的办公室里,陈绍点起一根龙腾牌香烟想着这半年来的颠颠滴滴,嘴角慢慢的翘了起来。现在的龙腾集团也不是半年前的龙腾集团,规模扩大了十几倍,员工几千人,整个华石县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每天运出去的武器一车接一车,国内军阀每天都在争地盘,天天打来打去,虽然陈绍也想马上统一全国,凭借着现在的武器生产速度,几天就可以武装一个师,要是不管士兵死活,还是可以统一中国的。但是没有良好的基础,和稳定的后方,没有无数个以自己为首的政府官员来治理国家,那自己也不过是第二个袁世凯。

        而远在美国的詹姆斯这半年也是发展迅猛,一大批牛肉罐头个牛奶猪肉鸡肉罐头,烟酒打火机牙膏牙刷杯子毛巾之类的杂货,还有一些像【创建和谐家园】之类的女性用品,全部在清河工业区生产完毕,再运往香港然后由香港装船前往美国。

        运送的船队是詹姆斯在美国购买的一家快倒闭的远洋运输公司原来的货船,虽然只有几艘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的货轮,但是现在勉强够用。

        由于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一点,这些商品在美国卖得还不错,口碑也很好。现在在美国的华盛顿也纽约相继出现了几个龙腾超市,专门贩卖龙腾系列产品。而詹姆斯这个名字也渐渐的走进的美国人的眼中。

        虽然现在发展势头很良好,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5个月,现在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的战争潜力还在,而且每个国家也都认为战争很快便会结束,所以还不会对外面的产品形成依赖。不过要是明年的话那就说不准了。所以陈绍决定从明年开始囤积货物准备销往欧洲,第一对象是同盟国,因为协约国有美国这个工业大国在一边帮衬着,虽然想卖也很难从美国嘴里夺食。

        现在已经在慢慢囤积着德国一战时的武器像步枪类:毛瑟经典,MP44,MG42,G43,还有一些德国的军装军靴军帽,水壶之类的单兵物品,虽然每天产量不多,但是等可以真正卖往欧洲的时候,估计到时候数量就差不多了。协约国的东西等到时侯真的有销路了,再生产也不迟。

        前两天生化培养巢,培养出了一个科学家,竟然是生物医药专业的,陈绍立马把自己以前记好的青霉素培育方法拿给他看,那家伙如获珍宝,一头扎进作战实验室,到现在还没有出来过。要是能量产青霉素的话,想想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3000W的军队,那要用掉多少青霉素,自己单单卖青霉素就能养起好几个清河村基地了,液体黄金不是白叫的。

        其实现在陈绍就缺少,坦克,飞机之类的科学家,虽然半年来前前后后出了一百个生化人,其中也有一二十个科学家,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坦克和飞机相关的,这点着实让陈绍郁闷了一段时间。而这半年来已经有三十几个间谍撒往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虽然也招到了不少的熟练工人,但是真正的科学家一个都没有,特别是在柏林和巴黎的几个高级间谍,连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都还没有找到,就连在美国的詹姆斯,竟然也没有找到特斯拉。

        而十几个在国内的间谍到是找到了中国的航空之父冯如,不过由于陈绍名不见经传,在间谍的再三要求下,才勉强答应前来看看,估计再过几天就可以到达清河村。

        1903年,当得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设计制造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并亲自驾驶它飞上了蓝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飞机性能基本达到了当时其它国家的飞机制造水平。1912年,他为报效祖国,带着自造的飞机回国,投身革命,领导了中国第一支革命飞机队。(历史的结局是冯如在1912年驾驶飞机实验的时候坠毁身亡,但是我在这里稍稍做下修改,就改在他驾驶飞机坠毁之前,大家也别在意)

      第十一章 青霉素

        清河村外,一轿车正从外面驶来。

        起初,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过了华石县没有多久便上了水泥路,这时候车子平稳多了。

        坐在车子里的刘树生夫妇,望着窗外的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和来来往往的卡车行人,让这对夫妇有种自己不是在中国大地上的错觉。什么时候乡间小路都是水泥路,什么时候中国大地上卡车乱跑。一路上经过了几个岗哨,站岗的士兵也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站如松坐如钟,言行举止间充满了强烈的自信。车子越往里面走,公路慢慢的密集了起来,当车子走进清河村,路边的路灯,和整齐的房子,规范的街道,街道两旁排分别树立着一个树苗,相信过不了几年,这些树苗长大了,便是一条林荫大道。

        车子在龙腾大楼门口停了下来,一下车的刘树生夫妇,便看到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面露微笑朝自己走来,边伸出右手边说:“想来这便是刘树生兄弟了,在下龙腾集团陈绍,添为清河村保安团团长,小弟再次恭候多时了。”

        刘树生一也礼貌的伸出右手,两人握了握,便指了指身边的妻子说:“在下不才便是刘树生,这是内人。”

        “那刘先生和刘夫人是里面详谈呢,还是四处走走?”

        夫妇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刘树生便说:“四处走走吧。”

        刘树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专修细菌生物医药。而他的夫人是语言学硕士,精通四国语言。当陈绍得知夫妻两的消息时,便将他们邀请过来。这期间也花费了陈绍不少的时间,并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两人才答应来这里走一趟,看看这里是不是像介绍上说的那么神奇。

        陈绍带着刘树生夫妇往工厂方向走去,间三也跟在后面。一行4人一路上都没有说话。陈绍是不着急,既然来到这里了,也不就怕他们拒绝自己。而刘树生夫妇是还在震惊中,还没有消化一路上的见闻。

        一行人慢慢的路过了清河村小学,技术学校,预备役兵营,路过种子基地,牲畜牧场,养猪厂,养鸡场,缓缓的进入了厂房区域。听着路人不断的和旁边这个年轻人打招呼,刘树生心里感慨万分:没有想到在中国,除了上海,竟然在这个小山村看到了如此巨大的工业群,看来自己真的有必要留下来,也许这里就是中华儿女的未来。

        看到这对夫妻望来望去,陈绍向旁边的刘树生的妻子说:“我听说,女士是语言学硕士,精通四国语言,不知道能不能来清河村当老师,我这里现在虽然没有完善的学习机制,但是我向你保证,过不了两年,这里将会相继建立起中学,高校,大学,将来这里也是你一展抱负的地方。”

        “陈先生的话我相信,不过这也要看我丈夫留不留下来。”其实在刘树生夫人的心里,已经答应了,不过这个也要看自己丈夫的意思。

        听到刘夫人的话陈绍又说:“想必两位还没有吃饭吧,一路颠婆,我们先回去,让我尽地主之谊请两位尝尝我们这里的食物。”

        “好吧,那就客随主便。”一说到吃,夫妻两个也感到肚子的确有点饿了。

        一行回到龙腾大楼,大楼的后面是个大食堂。间三有事走了,剩下的三个人便吃边聊着。

        “刘先生,作为一个天才,我理解你,知道你肯定在国外受尽白眼。也许他们还说中国人天生都不擅长西医,只会那些坛坛罐罐的中药对吧?”陈绍笑着问道,东方人尤其是具体到中国人,那是全面的、全行业的被西方人歧视。

        “你怎么知道?这点当年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时候,确实让我很气愤,那一年,我率先完成了一项细胞分裂实验作业,还被几个法国同学嘲笑,说是教授帮我完成的,呵呵……说起来不怕间先生笑话,当年整个牛津医学院,甚至连另外的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都怀疑我。而唯一相信我的人,是我的细菌学导师,他形容我是一个从东方走来的天才,当然,他也是最希望我能回去,在他手下继续工作。!”

        陈绍点点头,放下饭碗,用一种极其肯定的语气说:“相信我,不出两年,你的所有同学,包括导师,都会为他们当初的短视与卑劣行为而羞愧。而的我也会全力帮助你,发展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医学体系,发展出全世界最强的细胞与生物科学。”

        “树生……”

        刘树生夫人显然想说什么,但是还没有说完,就被刘树生打断了。

        “陈团长,我内人是华裔,也是毕业于耶鲁大学,学的是语言学。”

        这点陈绍在间三哪里已经了解到了,语言学?人才啊,尤其难得还是中文为母语的语言人才,自己的学校里虽然也有完全符合时代需求的外语教材,但却很缺乏高级语言教师,甚至几个沿海招来的老师,都还停留在字母教学的程度上,后续的语法和口语教学,尤其需要真正的专家。

        “刚刚我就说了,两年内,这里将会建立起一座大学,也迫切的希望尊夫人能留下来任教。”

        “大学?你,你真的舍得投入那么多钱?”又是医院,又是大学的,很难想象一个民团团长有那么大的魄力,不过想到那片巨大工业基地,心里已经相信这个民团团长了。

        “还有,刘先生,你在这里,并不会觉得孤独,因为在这里,不止一个留学归来的爱国学者,还有完善的实验设施。”陈绍掏出一张汇票,一张五十万额度的美金汇票,示意给刘树生看,“作为医院的启动资金,这点钱或许不够,但却将是第一笔投入。”

        刘树生爽快地一笑:“陈团长如此气魄,树生恭敬不如从命。”

        看到刘树生答应留下来,陈绍神秘的一笑,当然是惊喜,青霉素的发明虽然是公司的,但却会依靠这位刘姓爱国医学家的手。

        毫不客气的说,自己的幸运是遇到一个归国的医学高精尖人才。而刘树生的幸运,是从此将会因为自己,蜚声海内外。

      第十二章 兵营演讲

        1914年,12月1日

        第二天陈绍便带着刘树生前往作战实验室,两人直接走进生物科学家的实验室中。

        实验室里面已经有一个科学家,这个科学家是前几天刚刚培养出来的。生物医药专业,陈绍取名药一,是个中级科学家,自从那天把青霉素的提取方法给他,那家伙便窝在实验室,连实验室大门都没有出去过,吃住都在里面。

        刘树生看到实验室里面的仪器,连招呼都没有打,直接跑到仪器前面,东摸摸西看看,嘴里还在念道:“好东西,太完美了,这些东西就是牛津大学的实验室都比不上。”

        看着一脸沉醉的刘树生,陈绍到药一哪里交代了几句,然后就走出了作战实验室。

        回头望了望实验室,里面已经快住满了,看来真的要再建立一所实验室。

        也不是陈绍之前没有注意到,而是现在只能建一所实验室,就连士兵训练中心,和维修工厂都建不了。士兵训练中心能让一个新兵短时间就变成3级士兵,而有了维修工厂便能生产分基地了。

        当陈绍问起陈红为什么建不了时,回答就是千篇一律的不清楚,或者条件不够请自行摸索。陈绍也就无奈放弃了。也不知道建起修为工厂,是不是能和游戏中一样,可以建造分基地。

        保安团训练兵营中,偌大的射击场上,保安团士兵穿着草绿色的作训服以最端正的坐姿席地而坐,黑压压的一大片,神情严肃,认真无比地听着台上的陈绍讲课,今天早上是一个礼拜一次的保安团讲课时间,预备役除了在外面站岗和巡逻的之外,其余的也都要来参加。主要是向士兵们传播政治信仰。

        “……为什么说【创建和谐家园】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原因很简单,它让人活不下去,它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日出而作日落才息,我想这里不少战士入伍前,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不过,我要选几个战士来回答几个问题,看看究竟这样辛苦劳累的生活,换来的结果是什么。”

        随即,陈绍反背双手喝令道:“一连三排双号出列!”

        “敬礼!”一个21人小队保安团士兵动作矫健地跑步来到校阅台上,敬了军礼后,挺着笔直的军姿等待他们的团长问话。

        “立正,稍息!不错,出操迅速,动作整齐,军姿严整,有一股军人之气。”陈绍夸赞了两句,超规格的训练章程是以军官带头做到为基础,任何人都必须通过考核的。通过不了的,就只能去待遇差得多的民团预备役,甚至连听课的时候,预备役的士兵都只能坐在离校阅台最远的地方。

        对于这些没有经过严格意义上的战火考验的保安团士兵,陈绍也没有着急,饭要一口口吃,事情总要一步步来。

        陈绍一身戎装,经过半年的军事训练,原本普通的身材,越发强壮起来,而且力气大得陈绍自己都莫名其妙,同样是半年的训练,按照基地给出的数据,自己也已经达到3级士兵,接近特种兵。

        壮硕的身躯,笔挺的军官服,锃亮的军靴,让他平添了几分威严。

        “入伍以前,能够一天吃三餐的,出列。”

        “……”

        没有任何一个人出列!

        “入伍以前,没有被人欺凌过的,出列!”

        ……

        “入伍以前,没有交过田租苛税的,出列!”

        “既然没有人出列,我们换两个问题。”陈绍站立不动,继续问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0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