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红尘有梦》-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再说那点钱也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因为家乡经济比较发达,他们当兵前在家里过惯了好日子,当兵的时候的各种开支就要比别的地方的兵大了许多,三年下来,除了李远方这样能老实呆在房间里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花了不少钱,而且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所以等到他们回家的时候,真正还能剩下的钱就没有多少。在回家前,在部队里面坐井观天了三年,觉得自己手里有个几万块钱挺了不起的,等到回家后一看,以前在一个工厂一起学车工或者干别的活的那些伙伴都自己开了个小厂,当起了小老板,有些人还自己买了车,一下子就对未来失去信心了。所以大家的心情都不大好,除了上班之外,基本上都是一帮战友聚在一起喝酒发牢骚。

        战友之间的关系,与同学之类的关系大不一样,几年相处下来,感情特别深。像李远方和韩富才两个人,是隔壁村的,本来当兵前就认识,当兵以后,吃饭、睡觉、工作的时候,可能只除了上厕所以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一起。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对方,闭上眼睛还能听到对方说梦话或者打呼噜的声音。就算是亲兄弟,也不可能像这样亲密无间的。听到自己的战友现在混得这么差,李远方的心里并不好受,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人家,老半天只是老实地听着,没有说一句话。

        王梦遥以前就知道李远方和韩富才的关系比较好,她和李远方都调到军区网络中心以后,韩富才那次休假回家时的火车票还是她和李远方两个一起去买的。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她问了一下韩富才愿不愿到西北去闯一闯,说她和李远方的一个朋友开了家公司,正好缺几个人,如果韩富才愿去的话,她可以帮着想点办法。韩富才说去西北也行,当了三年兵以后,回到家里反而不适应了,如果到西北有好地方去的话,他倒是挺愿意去闯一闯的。旁边的陈卫国说:“到你朋友那个公司一个月有多少钱,钱多的话我也去算了。”

        听陈卫国这么说,王梦遥看了一眼李远方。李远方明白王梦遥的意思,他在望河打算开的那家公司确实需要一些自己人去帮忙打理,因为李远方自己不可能经常去,那样,就算周老板很尽心,光靠赵风那批战友还是不行。毕竟那个公司要投资好几千万,对李远方而言,韩富才他们是真正的自己人,互相都很了解,有他们帮李远方看着,王梦遥更放心些。想了想,李远方说:“刚开始的时候,每个月也就两三千块钱,但以后根据公司的效益慢慢会多起来,年终还给点分红吧。”

        陈卫国说:“两三千块钱一月在我们这里不算多,在西北应该不少了,我去!”韩富才则说:“反正我在家也没有女朋友,出去闯一闯算了。”然后他们问起什么时候可以去,李远方说公司正在筹备阶段,要到明年六月初才正式开始运营,但是他希望他们三月初就去,帮着筹备各种事情。韩富才满口答应早点去,不管李远方所说的那家公司以后效益怎么样,如果能够参加一个公司的筹备的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锻炼机会。陈卫国则问了一下公司的规模等等的事情,李远方说初步计划投资两三千万,公司的经营方向是土特产品的加工。陈卫国就说李远方这下找对人了,因为韩富才的二伯以前就是做蜜饯的,韩富才当兵前给他二伯帮过几年忙,这些年做蜜饯没有办汽车配件厂效益好,韩富才的二伯才没有继续干了,否则韩富才现在还在做蜜饯。

        说了不少话,时间也差不多了,李远方王梦遥就跟着两个战友一起出发。看到李远方自己开车,陈卫国问车从哪里搞来的,还挺高档的,李远方就说是王梦遥家的。这个问题他和家里人都商量过,如果说是他自己买的,怕别人问这问那的太麻烦,所以就统一了口径。作为战友,陈卫国他们都知道王梦遥家非常有钱,而且在当地也很有点关系,所以很自然地接受了这样的解释。

        参加聚会的战友,果然如陈卫国所说是原来都认识的,而且都是和李远方关系比较好的。不过话要说回来,大家现在有的还没有工作,有的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手里没有几个钱,而在李远方老家这边,消费水平比较高,如果不是关系比较好的,谁会到一个三星级的宾馆里摆一桌来请客。

        见到了王梦遥他们到了,所有的人都像刚才那两位一样先和王梦遥打的招呼,都很客气地叫上一声“王班长”。有两个和王梦遥同一个排的,见到王梦遥还有些害怕,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少挨王梦遥的训。不过到了外面,王梦遥倒和刚才在家里大不一样,笑得非常灿烂,对每个人都很客气,可能是因为刚才那两位和李远方的关系更好一些,她就可以随便一些吧。见到她排里的那两位,还特意问了一声怎么没把女朋友给带来,因为在她印象中,这两位以前是经常有女朋友给写信来的。其中一位说回来后发现合不来和女朋友分手了,现在正是孤家寡人一个。而另外一个,则说现在我们现在是战友聚会,让她来干什么。

        桌上摆了点小菜,主菜还没有点,等着李远方他们两个客人来点的。战友们都自然地把菜单交给王梦遥让她来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王梦遥是他们的班长,而李远方年纪比他们小,只是个小兄弟而已。王梦遥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把菜单交给了李远方,对战友们说:“远方是当家的,还是他来点吧!”这让战友们觉得非常意外,但出于对王梦遥的害怕,倒没有一个人敢起哄。

        李远方无奈地接过菜单,点了几样看上去并不是很贵的菜,他总觉得,这些战友现在没有多少收入,让他们太破费了不太好。这些战友见他只点了这些菜,就不愿意了,说你看不起我们是不是,不要担心我们没钱结账,王班长来了,应该点些这个宾馆最有特色的菜,然后把菜单从李远方手里抢了过去交给王梦遥。王梦遥从菜单的本店特色菜中挑了几样最贵的菜,他们才不再找李远方的麻烦。然后他们自己再点了一些自认为王梦遥以前没有吃过的贝壳类的菜,让服务员开始上菜。

        没有喝酒的时候,这些战友一直对王梦遥很尊重,和她说起话来都比较小心,喝了点酒以后,再加上王梦遥现在的态度和在部队的时候大不相同,就放开了些,不住地向王梦遥敬酒。对他们的敬酒,王梦遥是来着不拒,当然她只是意思一下。谁也不敢说说王梦遥什么,但并不等于他们会放过李远方,每次敬王梦遥酒的时候,都要李远方赞助一下。李远方感于这些战友的热情,不管战友找什么理由,他都一饮而尽,然后开始反击,谁让他喝他就想尽方法让谁多喝几杯。他的这种表现,让以前非常熟悉他的韩富才陈卫国等人很奇怪,半年没见,怎么不但酒量见长,还这么会说话的。

        等菜都上齐了,这些战友也大都喝得差不多了,酒喝多了,胆子也大了,就开始起哄,让李远方说说当时是怎么追的王梦遥。对于自己和王梦遥之间的事情,李远方一直都是稀里胡涂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不知道怎么回答,发起愣来。王梦遥见难住了李远方,借着喝了点酒,一本正经对对这些战友说:“这个问题你们别问他,问他他也说不出什么。”然后告诉这些战友,其实是她自己追的李远方,李远方跑到军区网络中心,她就找人调到了网络中心,李远方复员回来,她也干脆复员,李远方回家后,她几乎每天打一个电话,等到李远方考到了她家门口的大学,她就想办法把李远方领到她家去,然后,两个人就成了。

        王梦遥说的其实是实话,但这些战友却不知道,而且他们以前对王梦遥的泼辣是深有体会,见王梦遥都这么说了,明显在帮着李远方,就不再为难李远方了。都说以前的事只有你们自己知道,我们问也没用,反正现在你和远方都订婚了,算是我们这里的媳妇,怎么都得好好庆贺一下,让李远方和王梦遥喝个交杯酒给他们看。王梦遥总觉得昨天晚上的订婚宴有点太简单,既然战友们提议让他们喝交杯酒,她觉得这时补一下也不错,就让李远方举起杯和她一起喝交杯酒。李远方拿她没有办法,这帮战友又开始起哄,就和她喝了。

        喝完了交杯酒,李远方见时间已经比较晚了,向战友们提出要回家去,本来战友们是不同意的,但王梦遥说:“我明天上午就要到我外婆家去,和远方半个多月见不着,你们还不让我们在一起多呆一会啊!”战友们想想也是,就放他们走了,而他们这些人,把李远方两人送上车后,留下来继续喝酒。

        多喝了点酒,王梦遥说话大胆了许多,车刚开动,就对李远方说:“明天我就要走了,今天晚上你就别练什么气功了,多陪我睡一会好不好?”李远方觉得她的这个要求很正常,爽快地答应了。

        回到了家,双方父母还在客厅等着他们回来,王梦遥只是打了声招呼,就拉着李远方上楼去了。一进卧室,就要李远方陪她去洗澡。洗完澡上床后,借着酒劲,不知疲倦地向李远方要了好几次,使得李远方总要时不时地看一看门窗关紧了没有,总是担心被双方父母听到王梦遥叫声。

      ~第六十七章万事俱备~  

        王兴安头天下午从雁荡山回来的路上,就和李远方约好第二天早晨一起去爬山看海上日出。所以廿八早晨一大早,李远方就起来了。推了一下王梦遥,想叫她也一起去,但王梦遥连眼睛都不想睁开,说着“别动我”,说什么都不愿起来。李远方就自己一个人带上望远镜摄像机数码相机之类的到楼下客厅里等着,为了上山开路方便,还到地下室找了把砍刀。

        过了不一会,王兴安下楼来了,一起来的还有李蓉。李远方奇怪地问:“妈你怎么也起来了?”李蓉笑着说:“你爸非要我陪他一起去,梦遥呢?”李远方说王梦遥怎么都不愿意起来,推都推不醒,李蓉就说:“这孩子这两天总睡懒觉,第一次到你家,也不怕你爸妈说。”李远方解释说没有关系的,第一天起早了自己的父母还问怎么不多睡一会,还说既然是放假,就应该好好休息。

        李远方在前面开道,顺着前天早晨找到的那条小路上山,但因为山上的草实在是太高,而且李蓉显然不是那种经常运动的人,为了照顾她的速度,费了半天劲才到了山顶。

        等他们爬到的时候,东边海天相隔的地方已经变得很亮。李远方向岳父母介绍完山下的各个地点,太阳就出来了。海上日出和别的地方的日出不同,太阳刚露个头,海面上的反射就很强,几乎大半片海水都被阳光染红,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反射阳光的海水的区域就越来越大,所以看上去太阳像是从海里流出来似的。李远方一直在用摄像机纪录着日出的全过程,准备带回去给没有起床的王梦遥看一看。

        太阳出来了,看着阳光下被涂上金色的整个海洋,王兴安说:“你们家的风景确实不错,等到我们老了,也找个像你们家这样的地方养老。”李远方说:“那你们过几年搬到这里来住好了。”王兴安说:“但这毕竟是你家,我们来住一两个月可以,长期住下去是不行的,再说还有语言不通的问题。”李远方就劝说起他来,说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以后都要养四个以上的老人,为了方便照顾,最好所有的老人都住在一块,省得来回跑。又说现在我们这里来的外地人很多,整体的文化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除了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以外,别的人都能够熟练地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王兴安说:“你说得也有道理,但现在还早,以后我们再看吧。”李蓉则说,要么在李远方家附近的地方买块地皮自己盖个房子,不用都住在一块,又可以离得很近。她说她自己倒喜欢住在这样的地方,住在城市里,空气不好又吵得很的,而且大家都很忙似的,做了十几年邻居的都连面也没见过,总是没有住在农村里自在。

        李远方听自己的岳父母都基本上同意自己的建议,就说买地皮盖房子的事到时由我来办,但他担心地对他们说,王梦遥好像不喜欢在农村住,说这里不方便。王兴安则说像她这样一直在城市里长大的,对农村生活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反正现在时间很早,等到以后大家一起慢慢做工作就行了。他还给李远方出了个主意,让李远方经常带王梦遥到农村走走,让王梦遥比较一下两个地方的优劣。李蓉则说,要是到古城附近的郊区,确实是不如城里许多,所以以后还是每年多回李远方老家几趟,这样才能起到对比作用。

        下山以后走在路上,乡亲们还是很客气地向李远方打着招呼,对王兴安李蓉两个,他们也都点头笑笑。这种浓浓的乡情,让王兴安心情特别舒坦,一个劲地说还是你们这里好。

        李远方他们回到家的时候,早饭已经准备好了,而王梦遥还没有起床。李蓉说她去叫王梦遥起床,李远方想到王梦遥从昨晚上到现在一直没穿衣服,被李蓉看到了会让自己尴尬,就说“我去叫”,赶紧跑到楼上去了。

        王梦遥听李远方说家里人都在等她吃饭,而父母和李远方都到山上看完日出回来了,赶紧坐了起来。但还是让李远方先抱一抱她,贴在李远方身上粘乎了一会,才慢吞吞地起了床。

        从李远方家到王梦遥的外婆家要开两个多小时的车,而王梦遥起床的时候已经八点多钟,所以吃完饭后,李远方就开车去送他们了。李远方的父母给王兴安一家准备了一大堆当地的特产让他们带回去,而王兴安夫妇说李远方到时候要开车回去,让李远方带着就行了。所以只从中拿出一部分,让他们带去给王梦遥的外婆家。临走的时候,李远方的爷爷奶奶都给了王梦遥一个红包,说是第一次的见面礼,王梦遥不要,李蓉知道这是当地的风俗,劝女儿收下了。

        到王梦遥外婆家是午饭前,王梦遥的舅舅上午特意从上海赶回来见自己的姐夫姐姐以及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喝了几杯酒以后,舅舅突然问起王兴安:“姐夫你认识一个叫周幸元的人吗,他是我们的老乡,听说在你们那里开了一家叫什么‘咸亨’的酒店。”周幸元就是和李远方合作的周老板的本名,听到这个名字,李远方不由得竖起了耳朵。但他现在是新女婿上门,到外婆家不到一个小时,和舅舅他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不好意思插嘴多问,只能等着舅舅说出下文。王兴安平常只听李远方等人“周老板,周老板”地叫,并不知道他的本名,所以疑惑地问:“我倒认识那个咸亨的周老板,但是不是你说的周幸元我不知道,你问一下远方吧,他们关系特别好,你以前认识他吗?”

        舅舅说以前不认识,只是刚听人说起,他想找周幸元了解点情况。然后问起了李远方,问他是不是和周幸元很熟。李远方说周老板确实叫周幸元,问舅舅找他有什么事,他们关系很好,有什么事情他马上就能联系上。

        舅舅说:“我听一些老乡说周幸元在你们那里很出名,办的那家咸亨酒店很红火,经常上报纸上电视。前些天他给我们商会的几个熟人寄来了一些你们那里的土特产,说是他打算办一个什么土特产品加工厂,想让我们这些商会的会员帮他搞一下推销。我这几年一直在搞外贸,看他寄来的那些样品质量很不错,也挺有特色的,打算和他联系联系,看看能不能合作。”

        听舅舅这么说,王兴安一家三口的眼睛都“刷”地朝李远方望了过来,王兴安更是哈哈大笑起来。舅舅被笑得莫名其妙,用询问的眼光看了一下李蓉,李蓉笑【创建和谐家园】地对自己的弟弟说:“想找人合作是不是,这件事你用不着费那么大的劲去找周老板,找我们家远方就行了。”舅舅望向李远方,眼中的疑惑之色更深。李远方正想着这个老周的动作好快,事情刚定下来就开始找销路了,还没顾得上考虑应该怎么跟舅舅说的时候,王梦遥替他说话了:

        “舅舅,那个咸亨酒店远方也有份,你说的那个加工厂,远方才是真正的老板,老周只是远方请的总经理,帮远方打工的,有什么事,你直接和远方谈就行了。”

        舅舅奇怪地问:“远方不还在上大学吗?怎么办起酒店工厂来了。”王兴安接过他的话说:“看走眼了吧,我们梦遥挑的女婿,怎么会像你想的那样简单呢?”于是,向他介绍起李远方的辉煌事迹来,除了他不大清楚的关于李远方软件方面的情况外,别的事情都从头到尾讲了一遍,父亲说话的时候,王梦遥也不时地作点补充,总算让舅舅明白了个大概。这个结果让舅舅很兴奋,外婆更是高兴得不停地往李远方的碗里夹菜。

        边吃饭边谈事情,一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李远方见时间已经不早,而且回到自己市里还有点事情,吃完饭后就向外婆告辞。舅舅说我们合作的事还没有谈呢,这么早回去干什么,我们家没有那么多规矩,你今天就先住在这里,明天再回去。李远方回去确实有事情要办,王梦遥就替他解释了一下。舅舅让李远方答应正月初四过来,然后在这里住一晚,才放他走了。

        临走的时候,王梦遥偷偷地问李远方说初四到底来不来,李远方说都答应舅舅了,我当然会来的。王梦遥问:“住一晚?”李远方说:“是吧!”王梦遥非常高兴,叮嘱一下路上小心开车,就放他走了。

        李远方之所有这么着急回来,有两件事要办,一是给家里买台新电脑,第二是找人给自己设计的那个“电子针灸仪”制作印刷板电路。回家后的第二天,李远方找个空到村子隔壁的工业园区找人定下了给自己的“电子针灸仪”定做外壳和电极、包装盒的事,对方答应他正月初就给他做出来。印刷板那里做不了,听人说隔壁县有几家做得不错,就借到王梦遥外婆家的机会顺便把这事也定下来。

        先到的市里,找一家看上去比较大的电脑店挑了台电脑。因为是放在家里给父母用,为了使用方便点,李远方挑了台国产的品牌机。配置尽量找最高的,能用得上的摄像头之类的东西也都配得很齐,和对方说好怎么进行售后服务后,就付款提货走了。

        然后,李远方再到电子市场去买所需要的电子元件。原先他从古城带回来的只够三四套的量,后来想想既然开始做了,干脆多做几个,自己来不及焊,可以带回去让董文龙等人帮忙。这东西拿来送人挺不错的,可以带回到古城去作为送给梦远影像的会员单位的节日礼物,所以他在定外壳和包装盒的时候都定了一千套。这些电子元件,他也就按照一千套的量来买,在这里买元件,比回到古城再买,价格上要便宜一半。同时,必要的烙铁焊锡之类的工具,也是不能不准备一点的。

        到隔壁县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幸好他们这里的企业都是私营企业,有的厂就办在自己家里,无所谓上班时间的。李远方按照原先别人给他的地址找到了一家做印刷板的,把用Protel画好的印刷电路图拷给了老板。老板说今天晚上就可以开始做,但因为李远方做的是镀锌板,要采用吸附法而不像敷铜板那样采取蚀刻法,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一千片,大概要到五六天以后才能取。李远方说我初四五来取行不行,老板说应该可以,于是就这样说定了。

        电子元件和工具都已经买回来了,印刷板和外壳之类的,在初五之前大致也都可以做出来。李远方只要耐心地等待几天,就可以做出他设想中的“电子针灸仪”来了。

        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家里人都已经在吃饭了。李远方今天没往家里打过电话,家里人都以为他要住在王梦遥外婆家,虽然觉得这不大合乎规矩,但想想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少会讲究什么规矩的,就没有打电话问。见李远方回来了,母亲就给他拿了副碗筷,然后问起他到王梦遥外婆家的经过。外婆家的条件怎么样,外婆等人对李远方好不好,都是父母关心的问题。

        吃饭的时候,李远方说他刚才买了台新电脑,还放在车里,让爸爸等会帮他搬一下。爸爸说:“家里不是有电脑吗,怎么又买新的?”李远方解释说家里的电脑还是他当兵前买的,早就已经落后了,他觉得用起来太慢,就买了台新的。爸爸说:“你自己不是有笔记本电脑吗,这几年你又经常不在家,还买新电脑干什么?旧电脑给我们用足够了。”母亲也在边上责备李远方,说:“虽然你现在赚了点钱,但有钱也不能这样花。”对父母的训示,李远方不好反驳,只有低着头连声说“是”,说他以后一定要注意。

        见李远方的态度还算诚恳,父母就不再说他了。然后问他春节期间怎么安排,李远方说除了要陪钱省长的父母女儿去一次天台山外,基本上都在家里,但初四要到王梦遥外婆家去一趟。母亲说:“你外婆上午打电话来了,说你四五年没到她家去拜年了,也让你初四早点去。”但听说是王梦遥的舅舅邀请的,李远方也已经答应了,就不再说什么,想想还是以人家那边为主。但是要求李远方去完王梦遥外婆家就直接去自己外婆家,李远方答应了。

      ~第六十八章除夕之夜~  

        过年前的这三天来,除了早晨起来跑步外,李远方基本上都呆在家里。临近年关了,对于他的那些客户,不管是梦远影像的,还是他那个软件的合作者,或者是咸亨的那些大客户,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都是要寄张贺卡什么的问候一声的。

        能发邮件的,做张电子贺卡直接发出去。不能发邮件的,则要设计一张实卡。另外,对有些客户,还要送张光盘什么的。电子邮件李远方自己发就行了,那些实体的东西,他都是做好后从网上传回公司,让赵风等人或打印或刻录出来,然后一家一家地送过去。正好李远方这次回家是自己开车回来的,一路上拍了不少风景,有不少很不错的素材,编辑一下,再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合起来,就又是一份很好的宣传材料了。

        他的梦远影像和咸亨酒店,都打的是文化牌,所以送的光盘里放上全国各地的各种景致,再加上技艺高超的处理手段,能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的话,就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咸亨酒店的那一套,李远方也是传给了赵风,然后由赵风做好后送去给周幸元。老周除了送给那些大客户和一些经常来聚会的文人之外,连各个记者都送了一套,其中少不了电视台的记者。电视台拿到光盘后,觉得有些DV拍得确实不错,和李远方联系后,由李远方直接把采集的源文件传了过去,他们编辑了一下配上解说和音乐,准备在春节期间的“旅游参考”栏目中播放,当然,肯定会注明“梦远影像工作室提供”字样的。

        从王梦遥外婆家回来李远方就和老周联系过了,老周说他在答应李远方后的第二天就和他老家的商会的许多会员联系了一下,在上海的一些人比较感兴趣,他就把样品发了过去。另外还有广州的几个,但目前还都没有给他任何回音,估计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要等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立住脚后才开始考虑合作的事。李远方把王梦遥舅舅的意思和老周说了,老周说这当然好了,上阵父子兵,什么话都好说,但李远方自己是老板,还是由李远方自己来拍板到底和谁合作。李远方考虑到钱丰已经交待省里的外贸部门负责销售的事,如果再找别的人,是不是有冲突,对做这一类生意的许多方面的事他目前还不大明白,就向老周多问了几句。老周说这事不冲突,因为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没有说谁把一个企业的产品销售全都包下的,应该是哪个代理商经营得越好最后得到的配货额越大,只是个配货额的分配问题。

        既然这样,李远方就放心了,但他还是给钱丰打了个电话汇报了一下新情况。钱丰的意见和老周是一样的,也认为就算是经销商也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听李远方说以后将让老周出任新公司的总经理,觉得李远方的选择不错,因为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周幸元的知名度要比李远方高了不知多少,几乎成了古城饮食文化的代表人物。有了钱丰这个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的肯定答复,李远方的心中就有了底。

        大年三十晚上,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最重要的时刻。身在异乡的人,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或者路上多么艰难,都要想尽办法回来和家人团聚,一家人都能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大的幸福。李远方记得在他当兵的时候,吃完年夜饭后都会有许多战友偷偷地哭,哭的人中包括王梦遥。那是他和王梦遥都当了班长后的那个大年夜,新年钟声敲响以后,作为班长,在别人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只有他们两个还要在值班室通宵值班。李远方发现她在值班室里偷偷地流眼泪,就过去安慰了一下她,并且给了她一条手绢擦眼泪。王梦遥靠在他肩膀上哭了好几分钟,这是李远方第一次发现平常很泼辣的王梦遥也有软弱的一面。从那个时候开始,王梦遥对李远方的态度就和以前大不一样。

        以前的人在大年夜都是要守夜的,在李远方老家,则是吃完晚饭以后就开始煮粽子,一直煮到天亮。现在夜是不守了,粽子也早就用高压锅煮好,但一般的人家都等着看春节晚会,看晚会到半夜,然后放几挂鞭炮来迎接新年。

        以前李远方也看春节晚会,但这几年总觉得春节晚会越来越没有什么味道,就不再看了,今年也懒得去看。吃了年夜饭后,陪着爷爷奶奶和父母坐了一会,就回到卧室给王梦遥打电话,好像并没有讲几句话,电话却打了两个多小时。

        在电话中,王梦遥说起不知道现在元旦和小雨他们这个年是怎么过的。听王梦遥提起元旦和小雨,李远方心中不由得有些内疚,回家以后一直忙着自己的事情,倒把他们给忘了,快一个星期了,都没有想起给黄耀强打个电话问一问情况。于是对王梦遥说我给黄支队打个电话问一问,问完了明天再告诉你一声。

        时间已经很晚,李远方不知道黄耀强睡了没有,但仍然试着往他的手机里打了个电话。电话一打就通,黄耀强在那头说:“李主任,新年好!”李远方也说给你拜个早年。黄耀强很高兴的样子,告诉李远方说按照元旦和小雨所提供的线索,春节前他们市的公安部门抓获了两批利用拐卖的儿童进行非法活动的犯罪团伙,在对这一类犯罪的打击中,在全国首先实现了零的突破,他们局领导都对李远方很感谢,都说如果没有李远方的话,他们是不可能有这么重大的收获的。

        李远方想这件事上我有什么功劳,应该都是元旦和小雨的功劳才对,但在电话里,他不想和黄耀强争论这个问题,就言归正传,问起黄耀强元旦和小雨他们目前的情况。

        黄耀强说,因为李远方的缘故,再加上元旦和小雨为他们公安部门立了大功,所以在对他们的事情的处理上,他们市的公安部门很尽心,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五天内就对比完了国内所有的失踪小孩的情况,时间上溯到了三年以前。但目前仍然没有找到符合那三个小孩子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新的进展的话,这三个小孩子肯定是找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了。至于元旦和小雨两个人,因为国内公安部门进入网络化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他们这个年龄的失踪小孩的情况在网上并没有纪录,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李远方问元旦和小雨知道这个情况不,黄耀强说还没有告诉他们,但他们应该是有心里准备的,这两天特别平静,没有向黄耀强询问与这方面有关的任何事情,反而经常向黄耀强了解李远方的情况。

        有些干警原想把这五个孩子分别接到自己家里过年,让他们也感受一些“家”的温馨,但这五个孩子不想分开,而一般人的家里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可以住下五个孩子,所以他们还是住在公安局的宿舍里。不过许多值班的干警都在和他们一起过年,和他们一起吃的年夜饭,现在三个小的已经睡了,元旦和小雨正和一些干警一起看春节晚会。黄耀强本来是不值班的,但特意和别的同事换了班,把爱人也带到了单位。希望能让这些孩子心里好受些,毕竟在这些干警中,黄耀强和他们是最熟的。

        黄耀强还告诉李远方,前天上午安全部门的领导已经主动和他们接触,在一些事情上互相取得了谅解,关系比前一阶段有所缓和,施局长让他向李远方转达谢意。李远方想自己并没有做任何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于是打个哈哈过去了。

        打完了电话,李远方想拜年的时间还没有到,就先去打坐了,直到被迎接新年的鞭炮声唤醒。自从回家以后,李远方发现自己练功的效果特别好,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以前花好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效果。可能是因为老家的环境比较好,空气质量和城市不同,噪音也几乎听不到吧。另外从心理上讲,这毕竟是自己的地方,心里踏实,更容易静下心来,就更容易进入状态了。

        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李远方就打开手机用短信给人拜年,但是发了三条短信都因为网络繁忙而发不出去的时候,李远方就只能暂时放弃了。想想还是等一会再说,先放点鞭炮吧。

        李远方搬了几个四十九响的烟花上到楼顶,为了让烟花放得更高一点,他干脆爬到了五楼的顶上。新年钟声敲响后,爆竹声就没有停过,站在楼顶上看去,除了靠海的那边外,其它方向的天空都很亮,鞭炮和烟花的火光,把整个夜空变得如同白昼,各种颜色交替变换着夜空的色彩,显得异常壮观。就是靠海的地方,因为还有几个海岛在那边,有几块地方也在不停地冒出火光。这种烟花盛会,肯定是要持续到初一早晨天亮的,所以整个除夕的下半夜,觉比较轻的人是再也不能睡着了。

        看着自己放的烟花在空中爆开,李远方不由有不少感慨。现在家乡的人都有钱了,有的时候喜欢搞点攀比,大年三十晚上谁家放的鞭炮越多,放得越高,好像就会越有面子似的。所以有的人家在节前花上万元钱专门用来买鞭炮。李远方当然算是个有钱人,但他不喜欢攀比,所以节前父母采办年货的时候问他买多少鞭炮,他就买了一千多块钱的,吃完年夜饭放点,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放点,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放点开门炮就行了。反正家里大都是成年人,没有谁有放鞭炮的狂热。惟一的小孩子小静是个女孩,要等到初五六才到外婆家来,到时她想放的时候再买也不迟。

        李远方看到有的山上也升起了些烟花,心想难道他们不担心把山上的柴草给点着引起火灾?经济发展以后,原来住在山上的人家都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到山下的镇里盖了新房。目前还住在山上的,就只有那些年纪比较大的,牵挂着家里的那些果树、菜地和祖宅的老年人而已。

        不过在大年夜这样的时候,懂得孝敬老人的儿孙大致也都会回到山上的老房子和老人家一起过个年,虽然第二天一大早就会好说歹说地把那些老人家请下山。但那些老人家下去住几天后,等年过完了,还是会回到山上去住的。于是,儿孙就不得不经常往山上跑,而这些老人,当自己种的那些瓜果蔬菜长成的时候,还会不知疲倦地一趟一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用肩挑到山下送给自己的儿孙享用。

        李远方以前就经常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挑着一担白菜萝卜在路上走,头上戴着一顶竹编的凉帽,身上穿着老式的中山装,挑着的畚箕是自己用竹子编的,而脚上却穿着一双价值上千元的进口名牌运动鞋。因为这几年经济发展得很快,人们开始讲究起生活的质量,那些山上种的纯天然的瓜果蔬菜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一年只是简单地种些瓜果蔬菜,收入可能比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还高都说不定,他们也不是买不起那些名牌的东西。但以他们的习惯,应该不会为了穿起来舒服点而花上千元钱去买一双鞋的,可能是哪个发了点小财的儿孙为了老人上下山方便点特意买来孝敬的吧。

        放完鞭炮回到房间,李远方发现已经有好多人给他发短信拜年了,光叶黄就发了三条来。觉得用手机一条条发短信太麻烦,而且还要发许多电子邮件给人拜年,干脆到书房打开电脑,用电脑来进行群发。刚一连上网,董文龙就出现了,马上弹出一个窗口要求和李远方对话。等到视频连接建立以后,李远方发现叶黄也在董文龙旁边。董文龙告诉李远方说今天下午刚回的家,然后在他父母的指示下把叶黄接到家里来过年。可能是因为有董文龙在旁边的缘故,叶黄只向李远方说了声新年好,然后问了一下“你女朋友哪里去了”,就从电脑前离开,说是年也拜过了,她该睡觉了。

        李远方和董文龙交换了一下这些天来的经历,再把所有想发的短信和电子邮件都发了出去,也回去睡觉了。因为王梦遥在外婆家是没有办法上网的,他不可能和王梦遥在网上聊天,还是等明天再打电话吧。

      ~第六十九章不速之客~  

        中国这个地方太大了,民族很多,各个民族过新年的风俗都大不相同。而且就算是最大的汉族本身,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过年的习惯也不尽一样。在北方的大部分地方,从正月初一就开始拜年,按照关系的亲疏一家家地拜过去。但李远方家的风俗,就好像他们家的中秋都在十六过的一样,春节期间的拜年规矩和别的地方相比也是非常奇特。

        正月初一,按照李远方老家的规矩是只能和家人在一起过的,一般很少出门,就算出门,也不会在别人家吃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这个地方的人经常出外做生意什么的,和家人团聚一次不容易,既然过年了,就专门规定一天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初二更不是拜年的日子,如果上一年谁家里死过人,就在初二进行一下祭祀,摆个灵堂,亲戚朋友都来祭一祭,然后大家在一起吃顿饭悼念一下死者。所以初二是送纸钱的时间,除了到那些家庭送纸钱外,最好不要到别人家去。否则,如果谁家里有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的话,会很忌讳的。李远方以前在家过年的时候,只要村里或者隔壁村的谁家去年死过人,都要在父母的指示下一家一家地送纸钱。到人家里,放下纸钱油烛,再点上一柱香拜祭一下。主家则给来拜祭的人点上一根烟,抽完了烟就走,然后到下一家去。初二叫“头助”,初三则叫“二助”,如果前年家里死过人,家庭条件好的或者对亲人仍然比较怀念的,还会在初三再进行一次祭祀,当然,这个时候不需要村里人送纸钱了,但亲戚朋友还是会在这个时间聚上一聚。

        从初四开始才正式拜年,但初四要先到外婆家或者到丈母娘家拜年,叫“拜岁”。如果是新女婿,必须是初四就到丈母娘家拜年的。拜完了岁,舅舅或者表兄弟之类的会开始回拜,叫“还岁”。岁都拜完也还完了,过了初七,才可以到别的亲戚朋友家拜年了,这一拜可能要拜到正月十五。

        不过近些年来,因为大家都很忙,过了初五六就要上班或者出门,所以这些旧风俗也不得不进行一下变通,从初一开始,就到处拜年了。但是,初二还是不会到别人家去的,初三就算去了别人家,一般也不在那里吃饭。如果是一些年轻的男孩子,也尽量避免初四到一个女孩子家里去玩,免得被人误会是新女婿上门。

        李远方的一些战友年前和李远方约定正月初一到隔壁县的战友家里去玩,因为他们当时都是同一批当的兵,过年了应该聚一聚,正好李远方自己有车,所以大家都打算用一下他的车。但初一一大早,在雁荡山认识的那个谢桂良给李远方打了个电话,说打算初一上午到李远方家拜访一下,问李远方欢迎不欢迎。远来是客,再说谢桂良当时对他又那么热情,李远方当然是欢迎之至,所以不得不给战友们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李远方不去,大过年的坐车也不容易,这些战友就只得改变一下计划,过两天再说了。

        谢桂良和另外六个人开着两辆面包车到的李远方家,因为又要联系李远方又要把这帮人聚齐,再说路也不熟,到了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李远方的父母准备了满满的一桌好菜来招待这些客人,谢桂良等人满口说着“打搅”,受宠若惊地入了席。

        除了谢桂良外,其他的一些人到李远方家来,不仅仅是拜访一下这么简单。这些人,都是谢桂良的朋友,也和谢桂良一样,买了李远方那个软件给人算命测字赚钱的。中国人就是这样,如果村里有一个人从事某一个行业赚得不错,村里的其它人也都会学了起来,所以往往会产生“纽扣村”、“汽车配件村”这样的情况。有一个人在巴黎开餐馆开得不错,用不了几年,全村人都会跑到法国开起餐馆;有一个人在悉尼卖豆芽混得可以,过几年全村人都在澳大利亚卖豆芽……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

        谢桂良的那个软件被李远方激活功能后,生意突然之间好了许多,他的那些朋友发现其中的奥秘后,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向他问个究竟。都是乡里乡亲的,而且这些人又都是自己带出来的,在大家的长期轮番轰炸下,谢桂良到最后不得不说了实话。所以他们这次来,也是希望能够从李远方那里得到软件的新版本的,都说哪怕是一万块钱一套也行。为了能好说话点,还几乎带了满满一个面包车的礼品来送给李远方家。

        谢桂良不停地向李远方道歉,李远方并不责怪他,因为他早就已经料到谢桂良不可能保守多长时间的秘密,只是想不到他们会找上门来而已,于是又一次感慨这些温州人琢磨做生意真是连头发都琢磨空心了。

        虽然了解谢桂良的行为,但李远方对此事感到很为难。按照他和北京公司签订的合同,虽然没有明确注明不允许他自己给人升级软件,但如果他给别人升级了软件,而且这个软件用于商业用途的话,势必会打乱北京公司的销售计划,对李远方自己的信誉,当然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的。李远方最讲究诚信,如果自己的行为影响到诚信的形象,他怎么都要认真掂量一下的。但现在这些人都以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连爷爷奶奶都在这些算命先生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帮着说话,让他很难下决定。

        父亲见李远方发起了愁,对他说要么和合作公司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和对方达成一个新的协议,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于是,李远方向这些人告了声罪,让父亲先陪着他们,上楼去联系北京公司负责和他接触的代表徐鹏程。

        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外国是无所谓春节不春节的,北京公司做的是国际生意,春节期间的假就只能放一半。一部分人在家休息,而一些重要岗位的人员,比如国际部和营销部的人员,则只能在公司值班,处于半休状态,所以李远方给徐鹏程的电话一打就通。

        凌晨的时候,李远方已经和徐鹏程互发短信和电子邮件互相祝贺新年好了,因为北京人表面上特别讲究客套,拿起电话来,两个人还是新年好新年好地客气了几声。然后,李远方就切入了正题,和徐鹏程谈起是否提前发布软件的新版本的话题。刚开始谈合作的时候,徐鹏程就知道李远方这个软件的单机版和网络版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不过他们公司开始的时候定位的客户群是研究易学的人群,所以并不是很在意。后来发现这个软件在一些算命摊上卖得特别好,几乎一大半的经济效益是在算命摊上获得的,而且有些客户反复向他们公司提出两个版本功能不同的问题。他们也曾经研究过是否推出新版本,但因为忙着别的业务,一直没有顾得上来。原计划是过完年后才找李远方谈的,现在李远方自己主动提了出来,他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发布新版本的事既然双方达成了一致,接下来该讨论的事情就是利益的分成问题了。考虑到新版本的软件将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分成方法从第二年开始才给李远方提成,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对有些客户来说,只是利用这个软件进行一下参考,并不需要新版本的软件,所以旧版本的软件仍然大有市场,两个版本并行发布的情况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当然,两个版本的价格是不同的,新版本的价格要比老版本的高一倍的价格。所以双方达成的新的协议是如果售出的是老版本的软件,还按照原来的方法分成,如果售出的是新版本的软件,则在一年合同期没有到的时候给李远方百分之四十的提成,一年合同期到了以后,按照原合同规定进行分成。至于给今天来的这几个人提供新版本的软件,徐鹏程并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可以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对新版本软件的发布是有利的。

        然后是关于怎么把新版本的软件给对方发过去这样的问题,李远方告诉说其实老版本和新版本的软件本身并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在旧版本中,他把一些功能给锁定了。只要他做一个小工具软件,把这个小工具软件给徐鹏程发过去,徐鹏程将这个小工具软件和原来的软件放在同一个根目录下面,然后执行之,就会生成一个新的软件,所有的功能就可以被释放。这个小工具软件是李远方原来就已经做好的,因为他早就有这样的计划,所以和徐鹏程讲完电话后就把那个只有几兆的小工具软件发到了徐鹏程的笔记本电脑里。当然,就算别人在中途拦截到了这个小工具软件,由于手里没有像徐鹏程手那样的软件母盘,因为软件里面个别代码的不同,是不可能生成新版软件的。而徐鹏程生成新版本的软件以后,这个小工具软件会自动分解,不会留下一点痕迹给人研究。同时,这个小工具软件在别人的电脑里只能一次拷贝,也就是说,如果徐鹏程第一次生成失败或者软件被第二次转移了地方的话,软件也将不复存在,还需要李远方再给他发一次。小工具软件只能一次拷贝的特性,李远方向徐鹏程指出了,提醒他千万不要试图把这个小工具软件拷贝到别的电脑上去使用。至于徐鹏程有没有听明白,或者是不是相信,就不是李远方能管的事情了。

        李远方和徐鹏程先打电话然后发软件,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等到李远方下楼去的时候,谢桂良的这些朋友们都等得很着急了,李远方一下去,所以人都以期盼的目光看着他。李远方告诉他们说刚才和北京那边商量过了,新软件将在春节过后推出,而且他可以免费送给这些人新版的软件,但要求这些人为他的新版软件作一些宣传。当然,要他们宣传的话只是说说而已,还是要根据他们的社会接触面,能宣传到什么程度就宣传到什么程度。

        告诉了他们这个消息,李远方又回到了楼上,刻录了七份软件让他们人手一份,谢桂良手里也有一份。因为如果谢桂良的电脑出了问题需要重新安装的时候,还是要一个光盘的。

        按照李远方的设计,他这个软件是没有那么容易被盗版的。第一次安装后,他的软件会在电脑的BIOS芯片和硬盘的某一个区域中分别写入一行特殊的代码,这些代码和第一次安装的序列号是相对应的,而第二次以后在电脑中安装,则需要上网到李远方的个人网站获得一个新的序列号,否则是不能再安装的。获得新的序列号的时候,则需要提供软件在第二次安装过程中生成的一个机器码,这个机器码可以让李远方个人网站上的智能软件知道第一次使用的序列号,如果这个序列号已经用过,就不会给出新的序列号。没有和机器码相对应的新序列号,软件当然是不能够再被安装的。也就是说,就算有人用一个光盘在许多电脑中安装,在同一台电脑中只能安装一次,第二次是不行的,如果多次输入错误的序列号以后,还会彻底锁定这台电脑,以后无论如何都装不了这个软件。虽然这种方法对软件的保护力度并不是很大,但至少可以防止有人无限制地盗版软件。众所周知,现在通用的这个操作系统是会经常出问题,需要过一段时间就重装一次系统的。而且如果李远方不告诉别人保护的方法,谁会想得到他分别在BIOS芯片和硬盘里都搞了鬼。就算发现了,除非在第二次安装之前重刷BIOS并且把硬盘底格,否则还是不能安装。重刷BIOS倒不难,但底格硬盘,代价也太大了些,硬盘有价,而硬盘中的数据却是无价的。

        当然,送给钱丰和叶黄的那份软件,是没有加上任何限制的,他们那两份软件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但目前也只有那两份软件比较特殊而已。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谢桂良的那些朋友千恩万谢地匆忙告辞走了。因为现在正是旅游黄金周,对他们来说,这个时候正是最赚钱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到李远方这里来可能获得比他们的损失更大的收获,这些头发空心的人是不会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地方的。现在既然达到了目的,当然要早点回去赚钱。倒是谢桂良自己多留了一会,让李远方觉得他这个人以后还值得一交。

      ~第七十章超强后台~  

        徐鹏程在初一下午晚些时候又给李远方打了个电话,正如李远方所担心的那样,他公司的技术人员果然试图把李远方发给他的那个小工具软件拷贝到别的电脑里,而李远方的那个软件检测到非法操作后,就自动启动了自毁进程。不仅这个工具软件本身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原来备份在电脑里的旧版本的软件也同时被删得干干净净的,再一次想从母盘里把旧版的软件拷贝到电脑中去,系统还提示这个操作非法,连拷贝都不被允许。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徐鹏程只有给李远方打电话了。

        李远方告诉他自己这个软件采用了智能防盗版系统,所以是不能被拷贝的,而且母盘在同一台电脑中也只能被一次拷贝。再发一次智能工具软件可能会泄露他自己的技术内幕,李远方就干脆把新版的软件做成一个光盘镜像从网上给徐鹏程传了过去。当然,这一次他要反复叮嘱徐鹏程一定要按照他所规定的程序去做了。

        为了防止再一次出现问题,徐鹏程要求李远方一直在网上等着,直到新版本的软件刻录出来并试验成功。和徐鹏程在一起的有他们公司的几个技术人员和公司的老总,了解到李远方的这个软件在防盗版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后,向李远方提出是否可以把这个防盗版技术转让给他们。通常的共享软件,注册前功能受到限制,而注册以后才把所有的功能激活,和李远方的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因为算法不是太先进,而且没有智能化部分,很容易被人做出注册机之类的东西进行盗版。另外,李远方使用一个小工具软件激活受限功能的方法也很新鲜,而且他们了解到李远方可以使用不同的小工具软件激活不同的受限制功能,而一般的软件如果想发布功能不同的版本,一般都要编不同的软件,不像李远方这样的一个软件就可以搞定,这样将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当然就要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了。如果他们得到李远方的这个技术,只要帮人做一下防盗版防拷贝系统之类的,每年的收入就非常可观。

        接受了辛红阳的指导,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李远方费了很大功夫自学了一些新的数学知识,他现在所用的加密方法,和当时交给吴晓意的已经大不一样,所以就算转让给徐鹏程他们公司,也不会违犯和吴晓意签订的合同。但他对于当时将一部分源代码交给吴晓意后产生的后果还是心有余悸,所以再遇到这样的事,他想还是先向马进军请示一下更好些。

        不知道怎么的,马进军的手机已经销号,李远方只好给陈新华打个电话,问陈新华怎么才能联系到马进军。陈新华没有问李远方找马进军干什么,只是问了一下李远方近来的情况,就告诉李远方说马进军已经升了官,然后把马进军的一个特别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李远方,说打这个电话不管马进军到什么地方都会有人给转接过去。

        不过马进军这个电话打起来还真是麻烦,接通后,那头接电话的是个女的,问了一大堆李远方是谁,找马进军什么事这样的问题,然后还让李远方等一会,可能是要联系马进军并请示一下。过了大约两三分钟,李远方才终于和马进军通上话。

        李远方先向马进军问候了新年好,然后说:“听陈大哥说你升官了?”马进军心情很好,说官倒是真的升了,但他升官还要感谢李远方。如果没有得到李远方那个技术和李远方那件事的促进作用,也不会成立这个新的部门,他更不会被上面赏识负责筹建这个新部门。

        据马进军介绍,以前国内负责信息安全的部门比较分散,虽然原则上由马进军所属的部门负责统筹,但因为各个部门有的是归【创建和谐家园】的各级组织管的,有的是政府的或者是军队的,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协调起各种事情来特别费劲。所以上次李远方那件事,等到绕了一大圈后,连黄花菜都凉了,幸好后来还能亡羊补牢。接受了那一次教训,在辛红阳这样的专家的建议下,年前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的“信息安全局”,直接向政治局负责。以前所有与信息安全有关的部门都要归这个信息安全局领导,这样,以后协调起各种事情来效率就会高得多。马进军因为本来就管这方面的事情,而且是这一次的建议人之一,就被指定为这个新部门的首任领导。虽然原则上他只是个副局长,但局长由中央一个领导兼任,人家只是挂个名,所以马进军是实际上的领导,连升了两级,享受副部级待遇。

        李远方想不到马进军这个官升得这么大,如果马进军升了官以后不像有些人那样摆起官架子,对李远方仍然像以前那样照顾的话,他李远方有了这样的后台,简直就会无往不利。不过李远方一时之间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没当一回事地开起马进军的玩笑说:“马大哥什么时候请客?”马进军没有因为李远方的态度而生气,反而好像希望李远方以平常心来对待他的升官。然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问李远方上个星期又闯了什么祸,让安全部门的人找到他那里了解情况了。李远方把施局长说的公安部门和安全部门的摩擦告诉了马进军,不好意思地问是不是又给马进军添什么麻烦了。马进军说:“没关系,我已经告诉他们你是我们聘请的专家,负责一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我还告诉他们说你是我师弟,让他们于公于私都给你点面子。”

        李远方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被他的话吓了一跳,他这哪像是一个大领导给下面的人作指示,给李远方的感觉,简直就是电视剧中那些帮会头子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弟,可能这是那些年纪不大就当上【创建和谐家园】的人的通病吧。不过无论如何,李远方对马进军都非常感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6: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