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紫阳》-第4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元嫆刚刚脱难,情绪低落,话语不多,老五受莫问胁迫,不敢冷淡于她,便想方设法与她说话,王元嫆只得答应。

        莫问走在旁侧察言观色,老五此举算是歪打正着,王元嫆回声之际面露感激,显然是误以为老五是出于关切才与之说话的。

        北行途中不时出现岔路,但凡遇到岔路,莫问都会选择右侧的道路行进,此举别无他意,只是出于恋乡情节,虽然出了边境,他仍然希望离晋国近一些。

        每次走上岔路,道路都会窄上几分,两日之后,前行的道路已经很是狭窄,马车行走其上极为颠簸,到得第三日的清晨,前方山中出现了一座小镇,那里是道路的尽头。

        前方的那座小镇西北两面靠山,东面临水,镇子不大,自远处粗计当有两百余栋房舍,若按每户五人计算,也不过千余人,比寻常的村子略大,较镇子要小。

        “老爷,没路了。”老五抬手北指。

        “没路了就不走了。”莫问缓缓点头,此处宁静清幽,靠山临水,乃修行良处。

        “元嫆,我们以后就住在这儿了。”老五欢喜的冲马车上的王元嫆说道,此时王元嫆只恢复了七分样貌,即便是这七分样貌也已经令老五对莫问感激流涕。

        “凡事皆由老爷做主,你我跟随便是。”王元嫆轻声说道。她本是聪明女子,知道莫问有意撮合她和老五,落难濒死的那段经历彻底磨净了她官家小姐的傲气,此外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她对老五也算中意,最令她感动的是老五在她鼻目青肿,样貌丑陋之时并未嫌弃于她,故此给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只是她并不知道老五所为皆是莫问授意强逼,殊不知天下又有几人不是以貌取人的。

        “到得此处,不可显露道术武艺,不然会惊到这些乡人。”莫问冲老五交代。他的本意是想连王元嫆一同隐瞒的,奈何老五嘴快,早就露了底,退一步说即便老【创建和谐家园】说也瞒不住王元嫆,因为普通人根本无法自朝廷的追捕之下安然逃出国境。

        “我又不会道术,武艺绝不显露。”老五满口答应。

        “老爷,外来之人到此定居总要有个名目,他们若是问起,我们如何作答?”王元嫆问道。

        “乱世之中多有背井离乡逃难之人。若有人问起,只说逃避战乱迁移此地。”莫问沉吟片刻出言说道,此时马车上载了不少沿途购买的生活器皿和食粮,说是灾民他人必定不信,只能说是躲避战乱的难民。

        老五和王元嫆闻言点头答应,莫问抬了抬手,老五驱赶马车向北方的小镇行去。

        小镇是名副其实的小镇,只有一条大街,位于镇中,小镇破旧贫穷,街道左右只有米铺一家,杂货铺一家,酒肆一家,铁匠铺一家,布店一家,除此之外并无店铺,三人来到的时候正是此处赶集之日,街道左右多有菜蔬和山中野物,也有河鱼虾蟹,此间赶集以置换为主,也有用银钱者,只是为数不多。

        此处的乡人皆为【创建和谐家园】,房屋的样式与中原地区无异,只是较境内的院落要小上一些,乡人多穿麻布兽衣,少有丝绢,大多面带饥色,莫问见状微感疑惑,此处多有田地,且有野兽可捕,有鱼虾可捞,何以食不果腹。

        此处可能少有外人到来,三人的出现招致了乡人的围观,王元嫆乃未嫁之身,到得人多之处便遮面避嫌。

        外来之人,当务之急便是购买房舍,三人自镇上一番寻找,找到了空屋三处,其中一处位于镇西,这处院落虽然很是破旧,却与大山为邻,极为僻静,寻到此处之后莫问回返镇上,与人打听那处房舍的主人,主人开价五两,经过一番讲价还价之后莫问以三两银子买下了那处院落,他并不缺钱,讨价还价是不想露财招妒。

        签约画押,得了房契,三人开门进院,这处院落有正房四间,东厢三间,柴房一处,由于多年没人居住,院中已经长满了杂草,院墙房瓦亦多有破损。

        杂草要清除,院墙要修补,屋瓦得更换,家什要增添,锅灶要盘砌,这些事情皆要亲力亲为,劳累自不可免,忙碌数日终于得以安定。

        但凡村落镇子皆有管事者,此间也不例外,此处并无官吏,姬姓为此处第一大姓,姬姓有族长,莫问便携带礼物前去拜访,几位老者皆喜于他,一喜他礼数得体,二喜他懂得医术,三喜莫姓与姬姓同宗。

        欢喜之下便赠予他种粮山田三亩,取柴山岚一片,并于镇中拨出房屋三间为其开设药铺,召集土木工匠为其添置药架等物,七日之后药铺开门,乡人多来道贺,此间无有大夫,有悬壶之人到来,实乃乡人福音。

        药铺新开,缺少药草,莫问便前往山中近处采药,乡人也有识得常用药草者,也会来送,先前买下王元嫆的那处镇子有三条街道,西街为买卖活人的人市,中街为置换粮草布匹的阳市,东街是一鬼市,所谓鬼市便是货卖各种稀奇之物的所在,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先前那个以川甲换走妇人的蛮人便是前往鬼市的。这三市分别于月末三天开市,安定下来之后莫问孤身过去了一次,买下了不少药草,那里的东西虽然齐全却价格高昂,采买药物花钱不少。

        自来到此间开始,老五便不时流露出成亲之意,只是不敢明说,因为主家尚未娶妻,仆人便娶妻在前是有违世俗的,莫问见他急切,便以主家身份征求王元嫆的意愿,王元嫆原本是定有亲事的,只是没有过门,后来王家获罪此事自然作罢,沦落至此她也无甚要求,一切听凭莫问做主。

        由于不喜热闹,莫问便没有为他们大操大办,亲自为二人主持了昏礼,正了名分送入洞房。莫问耳清目明,非礼勿听,便住到了药铺。

        老五新婚伊始,消耗无度,即便是白日行走也彷如施展追风鬼步,左摇右晃,晕晕乎乎。

        夫妻床帏之事莫问本不想多加干预,后来见老五精神越发萎靡,无奈之下便出言训诫,老五受教,大为收敛。

        虽然开设药铺,莫问却极少坐堂,老五粗通药理,寻常病患便由他出面,疑难杂症莫问才会出手,乡人也无甚银钱,诊资无非是几枚鸡子,一把菜蔬。

        如此过了一个月,诸事安定,按部就班,莫问收拾行装准备出门,居于此处只为了提升修为,而提升修为最快的方法便是服食丹药,而今炼丹的灵物和所需鼎器皆无下落。

        老五要陪同莫问进山,被莫问制止了,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登徒子,王元嫆貌美惊人,孤身留下也不安全,此外老五还有堂要坐,有田要耕,有马要喂,也抽不开身。

        出门之前莫问留黄符一道,告知老五若有急事可焚符召唤。

        准备妥当之后莫问带着王元嫆为其准备的干粮西行进山……

      第七十四章 阴阳并处

        除了干粮饮水,莫问还带有小䦆和两口准备盛放药草的布袋,防身之物仍然是那把匕首。

        进山伊始有路可寻,这些山中小路多是猎人和进山砍柴的乡人踩踏出来的,南方气候温湿,树叶常青,草木旺盛,莫问行走之时刻意留心,发现林中少有虫属才微微安心,他之所以如此急于进山是想赶在蛇虫出洞之前找寻各种灵物,若是过了惊蛰,于深山密林之中孤身前行将极为危险。

        玉玲珑曾经传授七位上清准徒如何辨认各种药草,行走之时偶尔可见各种药材,这只是些寻常的药草,莫问并未挖取,此番进山他为的是找寻那些生长多年的灵物,寻常药草炼不得丹药。

        修道除了诚心专注之外,还需要智慧,轩辕真人只差三天未能飞升的经历给莫问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人生苦短,修道艰难,必须珍惜时日,修行的步骤和顺序不能偏差,炼丹应当前置,因为服食灵丹之后需要耗损大量时日加以炼化才能成为自身灵气,在熔炼消化的这段时日中可熟悉符咒,演练法术,如此便可节省大量时日,令修炼变得事半功倍。

        莫问为北方人,之前从未来过南方,于山中孤身行走自然极为谨慎,走出十几里后他发现了一只花豹,陡然见到猛兽他自然心惊,不加思索的跳上了旁边的大树,那花豹见状反倒被他吓了一跳,转身钻入草丛消失不见。

        片刻过后莫问定下心神,自树上跃下,转而再度前行,此时山中已无路径,只能拨草前行,前行数里又自山前的青石上看到了一条偌大的蟒蛇,蟒蛇晒太阳的时候并非盘绕而是伸直了身体承接阳光,这条蟒蛇当有一丈长短,粗如海碗,为青黑色。他此时距离那条蟒蛇有十几步,便拾起石子去扔砸青石上的蟒蛇,蟒蛇受惊之后缓缓游走。

        莫问见状心中大致有了计较,虽然南方并不遵循节气,未惊蛰而有蛇虫,但此时蛇虫并未恢复活力,移动缓慢,不足为惧。

        于山中采药胡蒙乱撞是不行的,灵物有个共同的特点,皆喜欢生长于洁净之处,以向阳的悬崖峭壁为最宜,故此他便刻意留心那些峭壁山峰。此外他粗通堪舆之法,可根据山势走向和地势高低找出那些藏风聚气的良处,不过这种地方并不一定就有灵物生长,反倒多有毒虫蛰伏,毒虫天生有着趋吉避凶的本能,它们能够本能的察觉到居于何处对自身有益。

        灵物生长于灵地,而灵地多有毒虫,这倒并非是它们有着寻找灵物的能力,而是在寻找栖身之所时偶然发现,山中良处不多,要想占据良处自然免不得与其他异类争斗,但凡能占据灵地的都是有些灵识的异类,这些虫兽自然认得灵物,一旦发现灵物便会立刻吞食,少有拖延守护者,因为一旦拖延,灵物就有可能被后来者占据或被窥觑在旁的“贼人”偷走。

        有灵物之处必有毒虫在旁,有毒虫之所却不一定生有灵物,毒虫往往个头很大,自远处便可以发现,但灵物通常很小,需近观才能知道有无,前往毒虫盘踞的地方寻找灵物难免会惊扰到那些毒虫,惊吓与争斗难也就时常发生。

        到得晚间,莫问以符咒布阵,自阵中躺卧休息,到得清晨起身再度寻找,虽然历尽艰辛苦寻数日,却仍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起初几日自山中还能见到南侧稀朗的山村,到得后来彻底不见人烟,山中的鸟兽毒虫越发的多了,个头也越来越大,两丈长短的巨蟒和体重千斤的猛虎不时可以见到。

        虽然一直没有寻到灵物,莫问却并未焦急,灵物天生地养,为万物生灵所有,非为他一人准备,能遇到自然最好,遇不到便是福缘不深。

        第七日清晨,他有了发现,自一悬崖上方见到了一条腐朽的极为严重的绳索,这条绳索一端捆于大树的根部,另外一端垂入了下方的山谷之中。

        见此情形莫问摇头苦笑,这条绳索表明此处曾经有人来过,而且来人与他所想是一致的,知道哪些地势容易滋生灵物,落于人后,自然不会寻有所获。

        苦笑过后莫问转身欲行,忽然之间想及一事,这处悬崖并不算陡,当年来此的那位采药人既然用了绳索就表明他不懂武学,只能依仗绳索下去,既然不懂武学在他离开的时候就应该带走绳索留以备用,可他并未带走绳索,这于理不合,令其舍弃绳索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此人得了宝贝急于回去,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山中多有沟壑山谷,此人既然不懂武学,就应该带走绳索路上使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此人下去之后就没有再上来,由此令得绳索无人收盘。

        想及此处,莫问转身环视眼前这处山谷,这处山谷与王家凿山为陵的那处地方有些类似,大小相仿,皆处于山峰的环抱之中,虽是山谷,整体地势却高,不低于远处的那些山丘,且周围无有泄气豁口,此外山谷下方有雾气遮掩,可见下方有一处不大的水潭,此等地势完全符合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滋生灵物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这种地势同样为异类毒虫所喜,先前到此之人极有可能受到毒虫伤害才未能全身而退。

        莫问站于崖顶踌躇犹豫,此处距离山外已经有四五百里之遥,先前来此之人既然跋涉到此,势必是有的放矢,也就是说下方极有可能有灵物存在,不过下方栖有毒虫的可能性也很大,此处地势陡峭,若是于谷下遇袭,逃生将极为困难。

        阴阳之理在此处再度体现了出来,若不冒极大的风险,便得不到谷下的神异灵物。

        莫问一直在犹豫斟酌,此时他的家仇已经得报,林若尘也已经寻到,他虽然失望心中还算平和,受了上清法术自当回报上清一宗,不过也不急于一时,要说那长生飞升他虽然渴望却也并不痴迷,此时他斟酌的是既然不急于做什么,还有无必要以身涉险。

        先是站立犹豫,后是盘坐斟酌,虽然学了道法,骨子里他仍然是儒家中庸平和的性情,凡事求稳,此处不比别处,若是于山谷中遇袭便无有退路可言,人命只有一回,若是丢了可就寻不回了。可是进山数日一无所获,焦急总是难免,当日赵真人留下的灵晶他唯独没有留给自己,而今七位上清准徒属他灵气最弱,此时除了千岁和阿九可能于山中清修,其他四人想必已经闯出了名声,好胜之心哪个没有,他也不能例外。

        足足两个时辰之后,莫问终于想出了主意,他学有符咒之法,可以画写符咒窥探山谷下方有无阴物,施法原理极为简单,画写四道阳符分置山谷四处彼此对应形成无形气屏,若符咒冒烟焚毁,便表明山谷下方有阴物存在,此法不但可以窥探下方有无阴物,若有阴物还可观察它道行的深浅。

        想到主意,莫问心中豁然开朗,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苦恼之事皆有办法可想,不管遇到何事皆不可盲目冲动,所谓富贵险中求并不可取,只要广思多想,即便不去行险,也可得有富贵。

        心念至此,莫问便取出画符之物画符一道,探手贴向崖壁,未曾想所画阳性纸符并不能沾附石壁,下方便是山谷,此处多少应该有阴气存在,阳符不应该沾附不上。

        崖顶有一大树,树木多为中性,松柏等树为阳,槐柳等树为阴,崖顶的这棵大树为阴性树木,莫问将纸符靠近树木,符咒随即贴上,由此可见符咒画写并无错处。

        山中也有少许阳性的毒虫,难道山谷下方的毒虫为阳性?莫问想及此处再画阴符一道,可是仍然无法贴附石壁。这一情形令其大感疑惑,此时已然可以确定下方并无毒物,可是即便无有毒物山谷之中也不应该出现阴阳二气息完全均衡的情况。

        由于已然确定山谷中无有毒物,莫问便小心的攀附石壁向谷底移动,只要下到谷底,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这片石壁位于阳面,常年受到日晒雨刷已然异常平滑,少有落脚之处,好在岩石本身质地发涩,加上石壁有一定的坡度,莫问得以缓慢而下。

        下至半途,他发现山壁之中隐约出现了一处凹陷,自凹陷处探出一物,由于此时已然进入雾层,故此看不得详细,只能隐约看出此物色呈灰白,长约半尺,前端较大,为灰色。

        山中多有毒虫,而此物又像极了毒蛇的脑袋,故此莫问缓慢的横移了丈许再度攀附石壁向下移动,到得近前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此物并非蛇头,而是一只托着陶碗的人手……

      第七十五章 死去的女道士

        这是一只右手,手臂上并无衣袖,【创建和谐家园】在外的皮肤呈灰白色,手中托着一只陶碗,碗口向上,微微歪斜,自丈外可以看到碗中除了飘落的灰尘别无他物。

        下谷之前莫问曾经想到山谷中可能会有尸骨存在,却未曾想到会于石壁之上见到手臂,这只手臂并不粗壮,抓握陶碗的五指很是纤细,当为女子所有,观那碗中的灰尘可知此人已然死去多年,但其手臂上的肌肤却并未萎缩干瘪,其颜色发灰只是因为手臂上沾染了灰尘。

        莫问此时紧贴石壁,无法细观,短暂的定神之后小心的向东侧移去,待得近了,首先看到的是一处圆形的洞口,宽窄与高矮皆在六尺左右,洞口处侧伏着一个女子,面向东侧,看不到样貌,不过根据其【创建和谐家园】的背部肌肤可以看出此女当不是年长老妪,而其头上的道髻则表明了她生前是一名道姑。

        非礼勿视也要区分场合,此时莫问并未遵循这一礼数,而是直盯着东侧的那名女子,唯恐其忽然诈尸暴起攻击,也恐其相貌惊恐骇人吓到自己。

        “无量天尊,天枢子有扰。”片刻的犹豫之后,莫问开口说话。

        话毕,那女子并无动静。莫问随即抽出别在腰间的小䦆环臂扔进了山洞,由此发出的声响也并未引起女子的异动。

        莫问见状心中大定,探手攀住了山洞西侧石壁,旋身闪进了山洞。进入山洞之后他最先看的是山洞内有无毒虫盘踞,扫过一眼未见毒虫才将视线移到了脚下的女子身上,确切的说这是一具并未腐烂的女尸,由于其靠近洞口,上半身的衣服风吹日晒之下已经彻底腐朽,肌肤外露,完全【创建和谐家园】。不过其下半身还残存着少量的布片,入眼可见布片上有阴阳刺绣,由此可见此女确是道姑无疑。

        三清【创建和谐家园】皆为道门【创建和谐家园】,但彼此各有祖师,上清,玉清,太清各属【创建和谐家园】所穿道袍略有不同,此女生前所穿的道袍阴阳刺绣居后,这是玉清门下的衣着特点。

        女尸侧躺于洞口,头部低垂,看不清样貌,莫问犹豫片刻取出汗巾包住右手将其扶正,尸身正躺令得其手中的陶碗脱手掉落,顷刻过后山谷下方传来了陶碗破碎的声音,根据陶碗跌落的时间来看,此处距离谷底已经很近了。

        尸身正面对人之后莫问看到了一张清秀的面孔,随即便下意识的转过了头,因为女尸遮体衣物已经腐朽,前胸无有遮羞之物,双乳尽露,白腻刺眼,观其样貌体肤,此女亡故之时年纪尚轻,当在三十岁上下。

        “无量天尊,无量天尊。”莫问深深吸气稳定心神,探手自背后取出布袋覆盖其身,转而闭目念诵青玄救苦宝忏超度亡魂,三清座下皆为友人,坤道亦不例外。

        此女已经故去多年,魂魄早已消失无踪,所谓超度亦只是祭告天地,后补礼仪,念经三遍,莫问冲那尸身再度稽首,转而迈步走进山洞。

        这山洞外窄内宽,为葫芦形状,洞内空间有两间房舍大小,洞顶和山壁很是平滑,有着诸多开凿痕迹,不过凭她一无甚道行的道姑似乎不足以开出如此之大的山洞。

        心中存疑,莫问便贴近石壁仔细观看那些痕迹,细看之下便发现山壁上的痕迹密密麻麻深浅不致,若是斧凿开出当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似乎是某种巨形异类以利爪开挖而出。

        这个道姑上下悬崖尚需要绳索相助,自然没能力将此间主人驱走,最大的可能便是此间主人离开了此处,那道姑是后来发现此处并搬过来的。

        洞内也无甚摆设,西面为简单的被褥,东面放有半袋米粮,由于年岁日久,盛放米粮的袋子已经腐朽,其中的米粮已然结块泛绿,山洞正中有一处由石板垒砌的火塘,火塘周围放着几件做饭煮米的釜器,此时做饭通常用锅,釜器用的已经很少了,但凡釜器上部都会有盖子,以此留住热气蒸熟谷米,此处的三件釜器有两件是这种样式,还有一件大如海碗的釜器与其他两件不同,通常的釜器都为青黄色,若是久置不用就会泛绿,而这件器皿则为深褐色,上部的盖子有诸多大小不一的小孔,若是用来做饭,这些小孔无疑会漏掉釜中的热气,令得谷米夹生。

        短暂的观望之后莫问上前拿起了那只器皿,入手之后发现此物着实沉重,且入手温软,并无金属的凉气,随手拿起盖子,一股刺鼻的药气扑面而来,其中存留的数枚黄豆大小的白色丹丸表明了此物的身份,这并非是寻常釜器,而是一件炼丹的药鼎。

        这只小鼎较之阿九得到的那一只还要小上几分,周身并无纹饰,由此无法确定年代和来历,只有其下三足表明了此物是一只雄鼎。

        区分炼丹鼎器优劣的标准不一而足,不过通常来说真正的上品丹鼎都不会很大,若是按照这一标准来看,这只小鼎无疑属于上乘。此外一只丹鼎的高下优劣主要看成丹的几率是大是小以及丹丸是否【创建和谐家园】,这只小鼎中遗留的丹丸异常圆润,由此可见此物当是上好的丹鼎。

        在此之前他一直想要寻找一只丹鼎,前往鬼市也是希望能有所获,不过上好的丹鼎可遇不可求,未曾想今日能自此处获得,欣喜之情自然无以复加。

        不过得来容易,心中便存有疑虑,倒毙于洞口的那个道姑修为平平,这样一个女子怎能拥有这样一件鼎器,她是何人,为何会选择此处炼丹,她的尸身为何能长存不腐。

        按照礼数来说男子不应该翻动女子的事物,不过此女已经死去多年,检视遗物也不算失礼,可惜莫问自山洞中并未找到能够证明女尸身份的事物,尸身上的衣物也大多腐朽,其中也无能够表明女尸身份的东西。

        有时候寻无所获也算一种收获,这个女道既然懂得炼丹之术,自然是道门中人无疑,既然是道门中人就应该随身携带法印,而山洞和尸身周围并无法印存在,若是不小心遗失了法印,可以禀明师门,请高功道长祭天之后另行补给,故此无有法印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她的法印被师门收回了,换言之这名道姑生前应该是某一门派的弃徒。

        至于这名道姑的死因也不难揣度,丹鼎里的白色丹丸就是线索,此人对于炼丹之术可能不甚精通,用了男子所用的雄鼎,且不知丹药泛白为银水毒性未除,以身试丹导致银水中毒,中毒之后她可能感到口渴,又适逢天上降雨,便爬到洞口想要承接雨水,结果水未喝得最终死在了洞口。

        道人是不可以火化的,而将她遗弃在此处也非君子所为,短暂的沉吟之后莫问包住双手将这个死去的道姑抱进了山洞,放回了她生前躺卧之处,扯过被子为其覆盖了尸身。

        “无量天尊,前辈,贫道暂借您的这件丹鼎一用,日后定然归还于你。”莫问冲那尸身稽首说道,他急需炼丹器皿,若非如此绝不会碰死人的东西,即便如此他也言明了是借用而非拿取。

        那道姑已然死去多年,自然不会有所回应,莫问稽首过后将那丹鼎装入布袋,捆于背后,随即离开山洞继续攀附石壁向下行谷底,此处能保尸身不腐,谷底定然生有神奇之物。

        洞口到谷底的这段距离坡度更缓,下行八尺便穿过了萦绕在山谷中的雾层,下方五尺便是谷底,谷底布满了参差的乱石,并无草木生长,也未见有水潭存在。

        莫问见状微感疑惑,犹豫片刻纵身跃至谷底,落地之后立刻察觉到谷底的气温较石壁为高,探手碰触谷中乱石,入手微烫,温度如此之高,难怪谷底寸草不生。

        既然来到自此,自然要仔细寻找,前行百丈之后莫问感觉先前的温热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森然凉气,探手碰那乱石,彷如碰触寒冰。

        到得此时莫问心中豁然明朗,此处乃是一处阴阳并处的吉地洞天,寻常地处多偏于阴阳其一,非阴即阳,似这种阴阳交集于此,阴不多阳不少的地势极其少见,按照常理来说,此等地势定然有神奇之物滋生,且其生长之处应该位于阴阳相交的中心区域。

        两者相交的区域乃是一条无形中线,沿中线仔细寻找,片刻过后终有所获,在山谷的中间区域有一碧绿玉台,玉台为圆形,大若小磨磨盘,外高内凹,承接天露,玉台的中心区域长有一株翠绿的植物。

        见到这株植物,莫问顿感啼笑皆非,这是一株传说中的灵草乾坤藤,若得成株神效非常,甚至无需熔炼便可直接吞服,可是此时这株乾坤藤只是一株手指大小的幼芽,而今还不成气候,若是采下服食无异于暴殄天物。

        这么小,是吃还是留?就在莫问苦笑斟酌之际,忽然感到一阵心悸,莫问皱眉东望,老五为何焚符召唤……

      第七十六章 丹鼎

        感受到老五的召唤,莫问立刻动身回返,并没有摘取那株乾坤藤。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9: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