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篡宋灭元》-第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对不起,今天有事要办,更新晚了。再有一章,本书将进入vip章节,我想常看书的朋友应该早就看出来了,本书前面一百章统统是铺垫,之后才会慢慢展开真正的情节。白水写书写得很辛苦,颈椎都出问题了,但每天依然在乐此不疲地坚持,恳请各位断续支持。后天开始,别忘了投月票和推荐票。

      &--------------------------------------------------->

      程越的人民教师工作没做多久,几天后,王士元送来消息,四川制置使张钰与部将赵安、泸州安抚王世昌合重庆、泸州两地军民共十二万六千余人浩浩荡荡南下,除了刘顺的船,还有他们自己的船三千多艘,请程越做好准备。

      程越听到这个数字,登时倒抽一口凉气。

      十多万人啊他做的准备只有四五万人,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四川人愿意南下到这里来,多余的人要怎么安置的确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过也好,自己早就做好的计划也可以提前开始了。

      程越将杨霆、李芾等人与张贵、脱脱【创建和谐家园】起来,一起研究出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方案。之后马上发文给各地,要求他们迅速做好准备。还发文到了刘顺那里,让他趁机从中吸引一批民众到琉球去,琉球的耕地人手不足,得想办法向那里【创建和谐家园】。

      程越手下的官僚机构终于经受了一次考验,全都动员了起来,连士兵也在程越的指挥下,迅速被派到各地为【创建和谐家园】做着各种准备。

      李芾等人的办事能力让程越也为之叹服,杨霆更是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李庭芝第一次参与程越的大事,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自然格外卖力。程越千方百计搜刮来的能臣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有了安置前面两万多人的经验,几人分工配合,再加上张贵和脱脱鞍前马后的奔走,忙而不乱地准备工作得到了迅猛的推进。这也要多亏了程越建立的管理体系,程越为五年计划培养的责任制体系保证了所有的命令都能得到切实的贯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刚刚安置好的前一批四川民众也都自发组织起来,一起来帮程越的忙。苏州向程越指定的地方运去了大量的各种物资,程越也震惊于苏州的生产能力,显然程越改进的织布机也在其中立下了大功。

      程越马上回报了苏州此次慷慨解囊的商家,宣布将在苏州建立粮食和工业新的生产基地,这些商家可以优先入股,率先分享最新的产品与技术。

      消息传到苏州,押对了宝的商家无不欢天喜地,嗅觉不灵敏的商家捶胸顿足,纷纷争取再向程越运送物资。

      程越在苏州的新型粮食基地早就被各方人马觊觎很久了,都传说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财富。而刘顺在苏州在建的无数高炉更让人眼馋。

      李芾的水泥已进入量产,正投入苏州到扬州的道路修建,看过的人无不为之惊叹,用不了多少人一天就可以修一里多的路,如果是老手,各路段同时开工,一天修十几里都不是问题,而且还没有开采石头运输的麻烦。

      现在又听说李芾正在做四轮马车,如果做出来,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运输的形态。四轮马车的运量比两轮的大太多了。

      苏州两家抱上程越大腿的已经发了大财,几个大的钱庄也正在跟程越眉来眼去地要搞银行,其他人还等什么

      不只是苏州,一直以来扬州、江阴等地也都找姜才、李世修等人的关系来求见程越,想尽早插手其中分一杯羹。远在临安的大商人也有很多派人求见。程越哪里有时间,都是让杨霆、张贵、脱脱或者四人小妾出面,他只要听取汇报就行。

      这次这些商家也闻风而动,送来了不少物资,甚至还有直接送钱的,程越让杨霆造册都记下了。这些人为自己效力,总不能让他们白忙一场。

      程越打算趁机开发上海,现在那个地方叫华亭,由程越派密佑镇守,刘顺也因程越的命令,正在那里建水军大营,等王士元回来后,就在那里驻军以防备海盗。值得说明的是,华亭县的县城就叫上海镇,就是上海的前身了。前些天已经有许多商家在程越的授意下到那里买地,打算盖房子建码头,当地的县令也是全力配合,这次【创建和谐家园】的主力就要去那里,正好解决了生计的问题。

      李芾那里的水泥厂和砖厂全面扩充增产,上海一开始就要盖砖混结构的房子,程越已经把自己陆续画好的一系列房屋的结构图都交给了孟氏兄弟二人。李芾也已派人到上海建厂。各地的物资也送过去不少,密佑那边已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了五天全力的运转筹措,【创建和谐家园】安置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准备妥当。

      天刚蒙蒙亮,李庭芝就被叫到程越的住处。拿着程越刚刚签完字的支出计划,非常感慨地对程越道:“大都督,如今属下才终于明白大都督平日里所讲的管控体系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此事由朝廷来操办,即使办得好,也不会这么迅速,而且只用这么少的钱,只怕是又养了一群不能打仗的禁军。”

      宋朝遇到灾荒、兵祸后,为了不让流民作乱,总要将流民中的男子组成军队养起来。这些人又不能让地方掌握,于是就成了禁军,日后也很难裁撤,以至于冗兵日盛,军费支出浩大,战斗力却日益低下。

      程越叹了口气道:“只求苟安于一时,却无长久之计,宋朝的历代君臣,都该打【创建和谐家园】。”

      李庭芝知道程越所指的并不是只有冗兵一事,也把宋朝给辽、金、西夏和蒙古的岁币说了进去。这其中的缘由颇为复杂,但无论怎么讲,确实是因循苟且的结果,说是丧权辱国也不过份。

      他本是宋朝的大臣,也对此事觉得极为屈辱,但又不能讲。听到程越这样说,也是心有戚戚焉。只是程越说要打【创建和谐家园】,他就不敢接话了,虽然宋太祖有点冤枉。

      程越又道:“下午这十几万人就要到了,这几天都会非常忙碌,这也是我把你们都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辛苦各位大人了。”

      李庭芝忙道不敢,赶紧去做准备。

      李庭芝刚走,孟之经、孟之缙一大早就来求见,他们兄弟这次也是关键人物,上海的开发就要由他们负责。本来程越打算带他们进临安的,但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创建和谐家园】,这么多事情,上海的开发要提前启动,他现在手中的人不够用,只能让他们去上海。

      这几天程越已经把自己的设想都跟孟氏兄弟说了个清清楚楚,还画了城市的设计图给他们。本来下午他们就要跟着船去上海,却不知为什么又来见程越。

      两人进门,见过礼后,孟之经道:“大都督,下午我们兄弟就要去上海,但我们商量了一件事情,想请大都督俯允。”

      程越道:“有事尽管说,上海的开发,对我而言是大事,有什么困难,一定帮你们解决。”

      孟之缙道:“不敢以困难麻烦大都督,而是想以家人相托。”

      程越愣道:“你们的家人不跟你们去上海吗”

      孟之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不瞒大都督,属下那个儿子,是有些顽劣的。但自从到了大都督这里来,却再也不敢惹事生非。大都督派属下到上海,本是重用属下。若是到了那里属下因忙于公事,顾不上管教,澄儿再故态复萌,最后闯出祸来,那属下就对不起大都督的栽培之恩。淳儿是大都督的义子,若是他的兄弟出了乱子,大都督也面上无光。所以属下想,不如将她们母子托付给大都督,属下也好心无旁骛地在上海为大都督效力。”

      程越微微点了点头,又问孟之缙道:“你有什么担心”

      孟之缙道:“大都督,属下那儿子虽然老实本分,不会生事,但也太老实了些。属下此次去上海,没有几年的时间不可以有大的成果,所以属下想让淳儿跟随大都督学习。大都督的新学属下越学越觉得高深莫测,属下是教不了这孩子的。几年过去,怕是耽搁了孩子的功课。淳儿是大都督的义子,如果日后没有出息,大都督也面上无光,所以想以家人托付大都督。”

      又一个怕我面上无光敢情你们都是为我考虑啊

      程越被这两兄弟说得哭笑不得,也确实有些感慨。为了两个孩子的前途,这两兄弟就象后世的父母一样,自己在外打拼,留下孩子在家中受教育,就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前程。

      其实他心中也在窃喜,本来公事为重,把孟之缙派到上海去,以为很难再见到赵妙惠,这下可好,老公不在身边,却把老婆留给他了,难道这就是缘份但马上又觉得心中有愧,孟之缙去上海为自己卖命,自己却在这里惦记着他老婆,是不是太了一点

      孟之经、孟之缙见程越面现愧色,还以为程越为他们着想,不好意思让他们家人分离,都十分感动。

      孟之经安慰程越道:“大都督莫要为属下等担心,属下兄弟二人,此去上海,一定为大都督开拓出一个新城,方不负大都督恩德。”

      孟之缙也应声附合。

      程越只好握住他们的手,言不由衷地道:“说起来真是让两位大人受委屈,若不是上海对我很重要,我是决不肯让两位大人去的。不过也请两位大人放心,一有了合适的人选,我一定尽快让两位大人回临安。”

      孟氏兄弟却摇头道:“大都督,所谓善始善终,不做出一番成就,怎么能向大都督交差请大都督不必顾及我兄弟二人,只是属下的家人就万事拜托大都督。”

      程越一口答应下来,保证将他们的家人照顾好,孟氏兄弟才千恩万谢地告辞而去。

      程越望着他们的背影,尤其是孟之缙的背影,心中一阵感慨:孟兄啊孟兄,你让我怎么感谢你才好呢虽然你投降做了软骨头,但就凭你现在的表现,之前种种,一笔勾销了吧。

      第一百章 终于到了

      吃完午饭,肖震带领【创建和谐家园】和掷弹兵先行回来。

      程越慰问了他们几句,却没让他们歇着,命他们缴回武器后马上再回到码头帮忙。

      十二万六千人中,有重庆和泸州的军队三万三千人,其余都是百姓。本来兵只有两万多而已,里面有近一万的乡勇。百姓一开始其实也没那么多的,但程越这次派去的船很多,尤其押船的军容壮盛,王士元、肖震等军官还穿上了新式的军装。临时被组织起来的乡勇都是苦哈哈,羡慕得眼睛发红,再加上对蒙古人不放心,还是待在宋朝的好,所以就全都上了船。

      百姓一看军人乡勇都上了船,怕蒙古人报复屠城,家中没多少产业的也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几天下来,重庆和泸州城内几乎为之一空,附近的乡镇也拖家带口地来了不少,还有自备船的跟在后边。一直到实在塞不下了,两地合到一处,这才迤逦南下。

      四川元军一看走了这么多人,都慌了手脚,但又不敢派兵拦截,报到伯颜处,伯颜也没办法,只说了一句:“和议已成,莫要无事生非。”各地元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只庞大的船队慢悠悠地一路顺流而下。

      因为船太多,总有个别船有各种意外,所以行进得也就慢了不少,现在才终于到了。

      孟之经、孟之缙兄弟从程越那里告辞之后,便乘船迎上船队,找到了王士元和四川制置使张钰的坐船,传达了程越的命令。

      王士元立刻领命,张钰虽为一地诸侯,也不敢对抗程越,当即也答应下来。

      孟氏兄弟领三万民众向上海驶去。

      此时又有人上船,传达命令。船队于是在此分开,有的往扬州,有的去苏州。

      剩下的人依然很多,常州已远远在望。王士元远远看到几艘船挂着刘顺的旗驶了过来。

      王士元不知刘顺为什么过来,难道水军还要再扩军还是程越另有吩咐突然想起琉球,心中恍然大悟,暗道大都督高着,现在正是最合适的时候。

      刘顺把船靠过来,王士元连忙上前迎接,张钰等人也都站在他身后施礼。

      刘顺笑呵呵地与众人见过礼,走入船舱也不啰嗦,把程越要招募人去琉球的事情说了。

      张钰等人一听,都不禁为难。琉球那地方,很多人听都没听过,又没有犯法,怎么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受罪

      刘顺早知他们会这样讲,于是解释道:“各位大人是不知道啊。那琉球并不是荒蛮之地,而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就是人太少。大都督有令,凡是去琉球的,每人分田十亩。没听错,就是每个人。那里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盐也便宜,海产更是丰富。各位大人,大都督什么时候说过假话蒙过大家”

      王士元连忙在一旁敲起边鼓,道:“各位大人,条件如此优厚,我们尽可向百姓传达,有愿意去的,就在常州码头上集中换船,一路上的粮食我们都包了。再说这是大都督的命令,百姓自愿,与诸位大人无关。”

      张钰等人并不明白程越的想法,听王士元这么说,也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就听凭刘顺招募。

      于是就由王士元发令,船队的阵型起了变化,在常州码头停靠后,随时准备再次启程。

      常州的码头上已经忙得快疯掉,人潮汹涌之余,还有刘顺派来的人在向刚下船的人们讲述着琉球的事情。

      那时候的家庭比较大,一家有十几二十口人并不稀奇,一听每人可分十亩地,那一家人分下来的土地岂不有上百亩了四川多山,尤其这次来的又是重庆人,那里更是人多地少,百姓有田一百多亩的非常罕见,大部分人一户也只有几十亩地。这次南下的人太多,一户不可能分到多少土地,听说大部分都还要做工来维生,所以听说一个人就可以分十亩地,心都热了起来。虽说地方远了点,但种水稻可一季三熟啊,而且听说盐也便宜。那时候四川吃盐不易,盐价居高不下,这一点对川人的确有吸引力。

      当时就有很多人动了心,尤其是那些家中地少人多的,更是围住刘顺派来的人问个不停。

      现在这个机会正好,如果等这些人安定下来了,再让他们往别处搬迁,那就是难上加难。

      那使者鼓动如簧之舌,竭力劝说百姓向琉球【创建和谐家园】,终于说动了一些家中穷困的百姓。有了人报名,其他人就容易招揽了。几百个使者一齐使劲,竟招募了上万的人去琉球。

      码头上更加忙碌起来,忙着把去琉球的人家东西卸下来,再装上大船,还要往大船上送给养。几百条大船将会送这些人去琉球垦荒做工。

      乡勇们已混入百姓中,就地解散。再下船的都是正规的官军。这些都不用张钰等人管,自有程越派来的人安排军人到常州城外扎营歇息。

      王士元和再跟他们汇和的顾昌德带着张钰等人直接到常州城中拜见程越。

      程越依然在城中如上次一样相候,刚刚归附程越的王明、王立等人都是张钰的爱将,更是积极,不过这次军队大部分都在城外扎营,百姓进常州城的也不多,大都分到了周边去,所以来的人虽然多,进城的却没有上次那样热闹。

      即使这样,礼遇的隆重是一样的,同样让张钰等人非常感动,他虽贵为四川制置使,但他何尝不知程越势力庞大,来亲迎已是给足了面子。但程越却还嫌不够,布置了这么大的欢迎场面,还亲自率领全部文武来城门迎接他,实在称得上是礼贤下士。于是,张钰也在考虑,程越有何所求

      张钰是陕西人,十八岁从军,有勇有谋,号称“四川猇将”,曾作为副将和主将坚守钓鱼城十二年如果四川没有他张钰在,早就被元兵全部攻占了。这次直到宫中来人宣读圣旨时,他才知道又出了一个程越,把元兵打得找不着北,逼着元朝只能议和。但程越要他们撤出四川,他是很不满的,只是圣旨已下,只能服从。他不忍放弃百姓,所以才带了这么多人南下。

      一路上他与王士元谈了许多,程越这个人一次次让他感到惊讶。从王士元对程越计划的大概描述,他这才明白了程越的气魄。王士元对程越百分之百的信任和信心也感染了他,令他好奇于程越的雄心壮志到底能否实现。

      张钰与程越身后站着的李庭芝、谢枋得、李芾等人互相答礼,寒暄相敬。心里惊讶,李庭芝等人对朝廷如此忠诚,却也投入程越旗下,程越此人,难道真是要成就大事了临安周围的兵马已经全被程越收服,自己远从四川回来,朝廷里的留、陈两位丞相,却想把他用来对付程越,何苦来哉

      他的命是谁救的是程越。朝中的大臣疯了吗凭什么认定自己会照他们的意思对程越拔刀相向自己对大宋的确忠诚,但也不意味着自己要搀和进这种事情里面去。

      朝廷要防着程越,只管去提防,只管去招兵买马,关我什么事程越可是把这些人全都救了的,还不居功。这样的人,朝廷也要对付,逼也把人逼反了。这不是无事生非吗如果自己是程越,也得心寒。

      程越身边的文武皆为一时之选,再加上程越神鬼莫测的武器,天下间谁能抵挡把我推出来当挡箭牌,你们躲在后面看结果再做决定,我有那么笨吗

      王明、王立他们是聪明人,也是他的心腹,看样子已经投靠程越了。不投也不行,大宋的精兵,都在程越手中,最富庶的地方,程越占了一多半。如果想收取临安,根本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形势已经这么明显,程越却还是把兵力分散替朝廷守卫三边,这份沉着和隐忍真令人佩服。

      眼下朝中奸臣得势,但程越羽翼已成,接下来的事情不问可知,现在如果站错了队,以后就再没机会站回来。

      想到这里,张钰对程越的态度又恭谨了几分。

      赵安与王世昌一见,马上明白了张钰的选择。他们都是张钰的心腹,又不是傻子,与张钰共进退只有好处,也跟着对程越执礼甚恭。

      程越见他们识机,对他们更显亲切。如果能收服张钰,对他的大计会有更大的帮助。四川他迟早要收回来,张钰就是最合适的治理人选。

      后面畏畏缩缩跟着的两个传旨内侍一脸的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站在那里,哀叹着此行徒劳无功。

      晚上照例是洗尘宴,张钰没想到为了欢迎他,居然由程越亲自下厨,感动之余,也吃得大家眉开眼笑。

      饭后,应张钰的要求,程越拿出了传说中的武器和他编写的各种书籍。

      张钰边看边赞叹,捧着书沉迷其间。再看这个年轻人,眼神中已多了几许敬畏。

      程越很尊重张钰,他是南宋所剩下仅有的几个名将,比夏贵强多了。虽说迫于形势,无力回天,但气节谋略都是一等一的。

      张钰装作不在意地随口问起程越的打算。

      程越知道这是张钰最后的试探,见大家都在,就把自己未来的征讨计划详细地说了一遍。

      程越刚一说完,众人还在热血澎湃的时候,张钰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军权印信往程越面前一推,道:“此后惟大都督马首是瞻。”

      程越一笑,与张钰击掌为誓,约定张钰先转做交通司司长,等程越动手时再领兵出战。

      李庭芝见张钰如此痛快,反而更加佩服。再想起自己那番折腾,也真没什么意思。现在跟着程越做了许多事情,都是是实打实的功劳。程越这里没有那些繁复的迎来送往,公文扯皮,再加上杨霆李芾他们也确实才华出众,因为他们的配合与帮忙,自己这些天做的工作比之前几个月的都多。

      人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归属感,李庭芝很快就融入了这里,更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观念。照着这些去做,果然就事半功倍,所谓欣欣向荣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次朝廷想算计程越未成,反而更壮大了程越的声势。

      程越本已有十四万人马,再收下了这四万人,共十八万精兵都是百战之师,就算没有程越的武器和指挥,面对蒙古的大军也可堪一战。程越的大势已成,就看程越自己的打算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