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书全都是左右排版,但并没有用程越发明的简体字。
一本数学,里面都是些看不懂的符号,却是简易方便,深入浅出。文天祥先把它放到一边,慢慢再看。
一本语文,除了少数古诗和散文以外,都是白话文,介绍山川地理,动物植物,酒为什么醉人,人为什么会近视,狗为什么到处撒尿,看得文天祥也入迷了。
一本生物,里面规定了植物和动物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生活习性,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的图画,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更为难得的是其中有许多种植和养殖的系统知识,闻所未闻却又生动有趣。
还有一本地理,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更难得的是,它详细地讲述了中原之外的世界,五大洲、七大洋,地球与月亮太阳是怎么回事等等。文天祥边看边心惊肉跳,这本书如果不是程越所写,早就被斥为荒谬而成了。但看了之后,却不由得人不相信程越所写的内容,因为它完美地解释了人们身边的世界,它的来龙去脉,它的一草一木。
再一本是医学,详细地介绍了人体结构,各器官的用途和特点,各种病症的由来和治疗方法,以及保持卫生的重要性。里面还反对过早结婚,以免造成难产和影响发育。提倡每天刷牙和经常洗澡等等。其中对细菌和病毒的描述格外引起文天祥的兴趣,他完全没想到还存在一个人眼看不到的世界。
最后一本是世界历史,写的都是外国的历史,那些在古书中只有一鳞片爪记载的国家,也有灿烂的文明,也有强大的国力,也有不可思议的故事。文天祥看得如痴如醉,从来没想到,外面的世界也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
文天祥在那里看书,可苦了这些人。三位夫人和子女们没有文天祥的首肯,不敢坐下,只能站得好好的在一旁陪着。直站到快要掌灯了,众人都饿得肚子咕咕乱叫,腿都在打哆嗦,文天祥才因看不清书了反应过来。
文天祥忙指着欧阳氏道:“咦你们怎么一直站着呢快掌灯,放饭,你们也都坐下。”
欧阳氏总算等到这句话,一【创建和谐家园】坐了下来,揉着酸软的腿,招呼着其他人也都坐下。
文天祥仍然是手不释卷,问道:“这套书什么时候开始卖的有没有人要管”
定娘答道:“这套书今天才在大都督府的门口开卖。说是要进大都督府效力的,必须都要读通,等大都督到了,就要择期进行大考,合格的就入府效力,将来更可能授官。消息传开,整个临安都轰动了,不管要不要到大都督府效力,也要买一套回去看看怎么回事。而且这书还分成两种版本,简体和繁体,却并没有说考试用什么字体,所以很多人都买了两个版本的回去练习。我们在家中听说了,赶紧派家人去买一套,结果一去听说是文府,大都督府的人送了我们家一套,只有繁体版,所以女儿猜想,考试必定用简体。书中内容委实太过惊世骇俗,临安府本来想管的,但一听说是大都督府在卖的,就不敢过问了。听说一万套已全都卖光,有许多人买了好几套,送去给各地的亲戚,让他们学习,以备大都督府考试。还有人传说,以后的科举也要加入这些内容,外面现在都把大都督府的考试称为小科举,一时间洛阳纸贵,书贩也在收购想卖到外地,怕是涨了几倍了。”
第九十五章 全国大灭鼠
文天祥道:“那你说其中少了几本,是什么书”
定娘道:“大都督府的人说有两本书,一本物理,一本化学,都是要大都督选定的人才能去学习,现在不能在市面上卖。可是我们看了这些书后,就更想看那两本书了,请父亲想想办法吧。”
文天祥拿着手中的书轻轻敲着,道:“这种奇书,也只有大都督这种奇人才写得出来。那物理和化学难道还要更神奇吗不过大都督既然不肯送你们这两本书,必有深意,我也不好向他去要。如果你们有机会见到他,不妨悄悄地跟他要,看他怎么说。”
文天祥一家吃完了饭,正想再回去看书,有家人进来通传,太后有赏赐,要文天祥领受。
文天祥有些【创建和谐家园】,太后有赏是怎么回事自己最近没做什么值得大加赏赐的事情啊。
来不及多想,只好令家人把中门打开,带着全家迎了出去,看看是什么赏赐。
只见中贵官邓惟善领着一群内侍手捧着各种赏赐鱼贯而入,读了赏赐的敕书后,文天祥领着全家谢恩。
这些手续都走完了之后,邓惟善悄悄拉住文天祥,道:“文学士,这些赏赐不只是太后颁下来的,还有杨太淑妃,安康朱夫人和安定陈才人。几位贵人都觉得学士与大都督内外配合,这才使元军退去,可谓劳苦功高。大都督到来之后,就劳烦文学士多加照顾,不要吝惜花费,宫中的用度可以支持的一定支持。”
文天祥听到这里,才明白了宫中的用意,小声道:“请贵官回禀宫中,程大都督的心思,并不是臣能揣度的。不过等大都督一到,臣自当与大都督多多美言,宫中且请安心。”
邓惟善忙握住文天祥的手,道:“那就一切拜托学士。奴才私下还有一句话请学士转告大都督。奴才邓惟善,久仰大都督威名,希望能有机会拜见大都督,聆听教诲。”
邓惟善是内侍的总管,愿意为程越效命有什么不情愿的
文天祥笑了笑,也握了握邓惟善的手,道:“大都督多次在我面前提过贵官,想必也很愿意结识贵官。对了,不知贵官有没有听说大都督写了一套书,贵官闲来无事可以找来读读,颇有些意思。”
邓惟善大喜,他这次奉命过来赏赐文天祥,就意识到自己有了一个天赐的良机。这些天文天祥的府第被堵得水泄不通,他想过来拜访都没有机会,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总算被他把握住了。
程越的那套书,他已派人搞到了几套,还没时间看呢。现在看来,马上回去就得好好看看。
邓惟善恭恭敬敬地拜别文天祥,等在门口的众多官员见状都更明白了文天祥的份量,心中更加热切。
文天祥回到房中,众夫人儿女都在喜滋滋地拿着宫中的赏赐端详着。文天祥想了想,不敢耽搁,马上进书房,提笔给程越写了一封信。仔细封上口,派家人送了出去。
此时天色已晚,文天祥却一反常态地打开门,请了几个在门口等待已久的官员和举人生员进来聊了一会儿,勉励他们好好把程越那套书读好,这才关门送客。
第二天,消息传了出来,程越的那套书已被炒高到了五倍价格,直到有许多外地来的客商说,程越已把书卖到了当地,价格才平复了不少,但也有两倍。再过了几天,第二批书到货,终于结束了这场疯狂的炒作。
宫中上下,文武百官,连宫女内侍只要是认得字的也有不少买了一套在家中研读。就算用不着程越提拔,看看稀奇也是好的。
这套书实在是太好看了,宫中内侍总管邓惟善就几次当着别人的面大叹自己长了见识,以前真是白活了。
邓惟善还下令宫中和禁苑开始全力灭鼠,为了不让鼠害再进禁宫,邓惟善又传令临安府灭鼠。
临安府接到命令,心领神会,不但组织全府上下到各处催促,还挂出赏格,打死五只老鼠可以换一文钱。这下临安城里的老鼠便遭了灭顶之灾。
因为战事的原因,有大量外地的难民涌入临安,其中有很多有钱人,但生计艰难的也不少。临安府的这个赏格一出来,大量的游民就到处去找老鼠的麻烦。
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
谁也没想到,临安城中竟然有这么多老鼠。其实也不稀奇,现代城市表面上很干净,但城里的老鼠数量也是人的十倍,何况在卫生情况更差一些的古代呢
临安府第一天就付了五十吊钱,第二天则付了两百多吊,吓得临安府差点把赏格撤下来。还是听说了消息的二十几个大商家找上门来,送了一千吊钱来,坚决要求把灭鼠行动坚持下去,钱不够,他们想办法凑。
这些商家其实也是一举两得,灭鼠见效,他们的生意也就更好了,也不用担心老鼠来捣乱。这次送钱来的巨商中,就有一半是米油商人和饭庄的东家。还有一点更重要,游民们有了正经事做,市面上也更安全了,他们得了钱,也可以买一点东西,总比每天在街上乞讨和偷摸要强。
人多力量大,临安府每天都要在一处空地烧大量的鼠尸。周边的农户听说了,一边春耕一边灭鼠。一个个村子都【创建和谐家园】起来,一车车地往临安府送鼠尸。临安府不堪其扰,干脆请宫中下了个敕令,各州府都要组织灭鼠,终于掀起了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灭鼠行动,有不少地方因老鼠太多,十只才给一文钱。最后各地报上来的灭鼠支出竟达三万多吊钱。但全国鼠患也为之受到极大扼制,百姓交口称赞,各地也送上奏章称颂德政,让谢道清好一阵得意。干脆趁热打铁,又让各地整治卫生,填埋臭水沟和疏通各种沟渠,不许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百姓更加高兴,各地气象为之一新。
消息传到了云南、四川等地,当地的百姓虽然没有官府的赏赐,也自己组织起来灭鼠,毕竟这是好事。元朝各地的官员于是也顺水推舟,不少地方的官员也推出了各种不同的赏格,各地的灭鼠行动如星火燎原,竟然蔚为风潮,最后惊动了忽必烈。
忽必烈一听,是程越的一套书中提倡要灭鼠,立即下令要把这套书弄到,再下一道很正式的圣旨,命元朝各地也大规模灭鼠,还拨了十万锭钞下发各地。
直到元朝各地的百姓也上书称颂。忽必烈才突然觉得,原来让百姓真心地称赞自己其实如此简单,一点小事,根本不费力气,就得到了这么多颂词。
过了不久,下面的官员就送来了程越的书,还带来了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下的敕令内容。
忽必烈看了这套书,兴奋得简直要疯了,几乎是不眠不休地看完它。而且这次动作更快,马上把谢道清的敕令翻译成蒙古文,也下了一道一模一样的旨意。又组织了两百多名通译,要把程越的这套书翻译成蒙古、畏兀儿、藏三种文字。
元朝上下,全都轰动了起来,到处都在求购程越的这套书,连在朝堂上,也因为这套书中所说的事情是真是假吵了不知多少次架。
郭守敬等人如获至宝,上书大赞大汗英明,选了这样一位天下无双的附马,与一群激烈反对的大儒辩论了多次,险些造成元朝儒学的分裂。
原本应该要驳斥程越的红教和黄教,都不敢出头。除了几个大喇嘛在讲经的场合大骂程越妖言惑众之外,没人发动对程越的口诛笔伐,倒是让早有准备的忽必烈小小地失望了一下。
程越也不傻,趁着忽必烈还没让人把这套书印出来,马上向元朝境内卖了几万套,大赚了一笔。
最高兴的就是完泽和囊加真,两位公主都通汉文,特别是完泽,拿着这套书一点一点地看,每天在纸上又写又画地研究。
囊加真本来想拖她出去骑马的,看她这么努力地学习,也不敢跑出去了,回到府中有样学样地研读起来,看不明白的就去找完泽,两个人一起想着办法弄懂。再不明白,就把郭守敬找来,让他讲解给她们听。
郭守敬一边讲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一边把程越夸得地上没有,天上罕见,让两位公主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都担心是对方嫁给程越,而自己则错过了这桩好姻缘。
察必皇后看完这套书,则是震惊得无以复加,也悄悄地与忽必烈无数次地讨论书中的内容。等到宫中找来的相关人等一个个地证实了书中的内容,察必皇后整个的观念几乎都要被颠覆,她终于认识到,天地间的事物,并非都如佛家所说,而是另有玄机,有着不一样的广阔天地。
从此察必皇后对于红教的供奉更少,国师八思巴进宫次数也锐减,就算是面见察必皇后,皇后也不再对他施【创建和谐家园】礼,而只施平礼。
程越写这套书时所期待的带给这个国家的变化,正在或是轰轰烈烈或是静悄悄地发生着。
这些大都是后来的事情,现在程越正在常州城内自己住处的院内审视着刘顺送来的军用钢制成的马刀、斩马刀和火柴样品。
第九十六章 四川宋军
两种刀都是程越设计的,马刀以改进着名的“雪枫刀”的六五式军刀为样本,略加长了几厘米,有一条细细的血槽,精钢细制,锋利异常,极为精美,阳光下闪着雪白的光芒。
斩马刀手柄较长,可双手而握,厚重而锋利,虽没有见血,却自有一股杀气。
众将听说新的军刀已到,全都赶了过来,围观着军刀上似有似无的阵阵寒光,只听到一片咽口水的声音。
程越把张孝忠叫过来,从屋里拿出了一对单独为他打造的双刀,递给了他,道:“我答应过你,这是你应得的。”
张孝忠捧过双刀,两下把刀出鞘,随手一挥,两片雪白的森然刀光马上绽开一片。这两把刀是以张孝忠手上的双刀为蓝本设计,因为钢好,所以瘦窄了一些,却更显得杀气凛凛。
&众将都是识货的,都不禁大声喝彩:“好刀”
张孝忠拿起一块木头,放到石桌边,踩住,一刀劈过去,木头应声变成两截。
张孝忠仔细地检察了刀口,又用双刀耍了一套刀法,方才叹服道:“好刀,真是好刀。大都督,属下多谢大都督赐刀。我那两把刀,已饮了四五百人的血,这两把刀,属下一定要让它饮到两千以上,才对得起大都督的抬爱。”
程越笑道:“我还是情愿你拿枪把敌人打死,让我的大将与敌人拼命,我可舍不得。这两把刀你先用着,等有了更好的钢,我再给你打两把。”
张孝忠笑笑,把刀收好,乐滋滋地抱在怀中。
包六道:“大都督,这新刀什么时候能发给我们”
程越道:“别急。这次送来了三十几把,你们每人都有一把,但士兵的刀还要再等等。在苏州的高炉没有运作之前,军刀不可能大量生产。精钢制品的需求太大,现在得多赚点钱才能做军刀。”
张贵道:“大都督,那火柴大都督要不要试试我都等不及啦。”
程越哈哈笑道:“我还以为你只顾看刀,忘了这东西呢。这次刘顺送来了两百盒样品,你们可以先用用,先说好,你们可别怕啊。”
刚制成的火柴还有些粗糙,但用起来是没问题的。程越拿起一盒火柴,抽出一支,用圆头在旁边的黑条上擦了一下。
&地一声,一团火苗立刻窜了出来。
&众将一片惊呼,有不少人甚至倒退几步,差点夺门而逃。
程越一笑,把火柴吹灭,道:“怎么样好东西吧再也不用为保存火种费心了。要不要,要的就来领。”
众将见猎心喜,心道大都督的新鲜玩意儿也太多了,应接不睱啊。每人领了两盒,多余的程越都收了起来。
周世芳道:“大都督,火柴卖到北方,不妨卖得贵些,也让元朝给我们送点军费。”
程越道:“原料不够啊,还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大量生产,南方的需求还得很长时间才能满足呢,暂时顾不上北方。不过你说的对,北方一定会高价买,我自然也不会客气。”
一个军士此时来到院中,报道:“启禀大都督,四川宋军的第一批人一千余艘船载军民两万余人已经到了,正在下船,大都督请吩咐。”
程越拍掌笑道:“太好了,常州这下就有人了。张贵脱脱,等他们进城后你们去安排百姓,不能让他们走。来,大家跟我去迎接这些英雄。”
众将全都领了军刀,穿上新式军装,和闻讯来到的杨霆李芾等人一起在常州城门处排成两行。
程越也一身正装,命人在城门处挂上鞭炮,准备好点心水果和茶水,耐心地等着四川宋军进城。
不一会儿,有一骑驰来,一名骑士下马,向程越敬了一个军礼道:“报告大都督,此次来的是合州王立与涪州王明、韩文广、张遇春,计兵马一万三千余人,百姓一万两千余人,由顾副军长指挥,马上就到。”
程越点点头,往他手里塞了几个鸡蛋,命人带他下去休息。
又过了一会儿,在少数兵士的带领下,大批百姓肩挑手提地进城。程越马上上前慰问。
当百姓得知正是水陆大都督程越亲自迎接时,一个个感动得涕泪交流,成片跪倒,口称活菩萨。
程越马上命人把他们都搀扶起来,张贵和脱脱率人把他们带了下去安排食宿。
一万多百姓都进城之后,才看到顾昌德副军长身边跟着四名有些郁闷的文武官员,一脸的憔悴沉重,后面还有两名传旨的内侍。大队的四川兵马紧跟在后,一个个脸色不豫,虽想挺起胸膛,但在程越的赫赫战功面前,他们自知没有这种资格。
顾昌德看到等在城门内的程越,马上跳下马来,快走几步,到程越面前敬了一个军礼,道:“水军第四军副军长顾昌德向大都督缴令。末将缴令后,还要马上返回重庆,那边人马更多,船不够用。”
程越笑着慰劳了他几句,往他手中塞了几个点心,道:“行了,兵贵神速,你们马上返回,不要耽误了,去吧。”
顾昌德又敬了一礼,回身向四个文武官员施礼后,领着手下兵马回身往码头而去。
四个文武互看一眼,连忙上来见礼。虽然未能取胜,但他们总算问心无愧。
程越满面春风地与他们寒暄问候,又让他们与李芾等人见礼,双方倒也热络。
王立是有名的猛将,曾率五十人敢死冲锋,杀得元军落荒而逃。程越着意要拉拢他,细细地问起他的出身经历,对他嘘寒问暖。听说他没来得及吃饭,手上有还有伤,马上二话不说,亲手剥了几颗鸡蛋塞进王立的嘴里,感动得王立险些哭出来。
后面的大军紧接着进城,程越伸手招呼了一下,两边的鞭炮立即响成一片。
城门两侧站成两排的军人都带着满满的笑容一齐鼓掌欢迎宋军回归,送上一个个点心水果,茶水问候。
进城的宋军几乎全都呆住,他们本以为回来后被安排驻扎地或者屯田就已经不错了,再扣点粮饷也认了。没想到却是大都督程越亲迎,鞭炮齐鸣地欢迎他们入城,就算是他们打了大胜仗时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啊。
宋朝的军人地位很低,正是宋朝衰败的关键。
程越尽可能地一个个跟他们握手,或者拍拍他们的肩膀,看到受伤的还要慰问几句,递上些点心。
身后的众将也有样学样,连刚刚还在跟程越寒暄的四个文武都热泪盈眶地跟着程越默默地做同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