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弘范道:“程公子未免危言耸听,大元朝的主人是我们大汗,不是阿合马。就算安童丞相被迁到边塞,也是掌一方雄兵,何患之有?”
程越笑道:“不知北方诸王最近还安生吗?如果不安生会如何呢?你说安童去了会如何呢?好了,你们朝中的事情我不想管。一大堆诸王就会争权夺利,打仗好玩吗?杀人有意思吗?大家各退一步不就行了吗?把别人逼得太紧,只能取得暂时的和平,最后得到的是更大的战争,这点都不明白吗?总想着占便宜,可便宜是好占的吗?辽国占北宋的便宜,最后如何?它要灭亡时拼命讨好宋朝,又说唇亡齿寒,北宋也不帮它,王公贵族,几乎被杀光,北宋终于报了仇。”
“金国呢?欺负宋朝比辽国还狠,有前车之鉴在那儿摆着,还不吸取教训,你说它蠢不蠢?亡国的时候宗室被杀光,嫔妃成了玩物,宋朝又报了血海深仇。历朝历代,有哪一个蛮夷的国家能永远强盛下去不被消灭?迟早得被我们【创建和谐家园】报复回来。可是偏偏就有些【创建和谐家园】不信邪,借着一时兵势强大,肆意妄为,只贪图一时的享乐和荣耀,而不考虑之后所付出的代价。这些人,当时看起来好像风光得很,聪明得很,厉害得很,但最后他们都成了罪人,被亡族以后,连祭祀都断绝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张弘范当然明白他意有所指,程越似乎很清楚伯颜打的那些小算盘,惊讶之余,又有些不服气,反驳道:“我大元居塞外已有上千年,现如今应时而起,威震天下,怎么就不可能成为传承几百年的皇朝?”
程越早就知道他不会服输,道:“几百年的王朝?你真的以为几百年的王朝说建就建了?哪一个王朝初建的时候不是生气蓬勃,蒸蒸日上,威加海内?但有几个能坚持几百年的?”
“夏商周以分封治天下,实际上天子统治的地方只有几百里方圆,这个我们不讲。汉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因为得位有些不正,所以对士大夫与百姓甚为优渥,又有太祖太宗仁宗真宗连续出现这样的千古名君,这才传承了几百年。我想问你,你大元有什么?秦始皇兵威之盛,除了没有一直远征,比你们如何?三世而已。隋文帝一时盛世,余荫一直至中唐,两代而绝。”
“你们大元,铁木真不过就是个莽夫罢了,接下来的几个大汗跟他有什么两样?可有一个会治理国家?忽必烈用了这么多【创建和谐家园】,勉强算是可以治国的。但他的才能比我刚才说的几位盛世帝王如何?简单一句话,连边都蹭不到。以忽必烈的才能,最多只能治理一个行省,还不能是大行省。开国皇帝都没有这样的恩德,又想成为几百年以上的王朝,可能吗?仅靠武力就可以延续国祚几百年,可能吗?以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搬硬套在【创建和谐家园】生活的地方,可能吗?以一百多万蒙古人而在中国立国几百年,可能吗?歧视【创建和谐家园】,却想让【创建和谐家园】对他们忠心效命,可能吗?上层的贵族至今依然以没有文化为荣,这样的国家要延续下去,可能吗?我可以断定,就算我不来,你大元朝在忽必烈之后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你们也是饱读之士,我说的可有道理?”
两人听得浑身发冷,呆了一下,孟祺勉强道:“皇太子真金必为明君,程公子你言过其实了。”
程越笑道:“真金这个人,不是坏人,但性格暗弱,才能普通。而且恕我直言,你们朝中奸人太多,忽必烈对他也明显有提防之心。他能不能顺利登上皇位,我是不抱太大希望的。他的那几个儿子,也都不成样子,守成也做不到,朝政陷入混乱是肯定的。这些人你们都认识,当知我不是虚言。”
历史上1285年有御史奏请元世祖禅让给真金,阿合马余党塔即古等人得悉此事后便借理算为名封存御史台奏章,把此事上报给忽必烈。结果忽必烈大怒,真金由此忧惧不自安,致疾而死。忽必烈悔恨之余,立铁穆尔为皇太孙。
忽必烈死后,铁穆尔继位,是为成宗。成宗初期因为有老臣辅政,还有一些作为,但总体来看,昏聩无能,去世之后,元朝又掀起夺位之争,更加衰落了。
第五十六章 协议
张弘范与孟祺默默对视了一眼,都不由自主地微微叹了口气。他们当然知道程越所说都是真的,虽然对程越说真金恐怕难登大宝不以为然,其它的都说中了。
张弘范深吸一口气问道:“不知公子从哪里得知的这些消息?”
程越总不能说从历史书里看的吧。于是道:“你们真不猜不出来?”
张弘范才想起来阿术和阿里海牙等人还在他的手里,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看来阿术真的与程越关系不错,讲了很多事情。这就为难了,自己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伯颜呢?
程越却在暗笑:你个笨蛋,我可什么也没说啊。只是在误导你罢了。
张弘范只得道:“我大元大汗英武圣明,程公子未免无礼。”
程越道:“你不想听我就不说了,全当我胡言乱语好了。其实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可以把我的话带给伯颜,今天就谈到这里,明天再说吧。”
张弘范与孟祺只得起身施礼,步履沉重地回去了。
程越说的,他们不是不明白,只是他们从来不去想,因为想也没用,还可以骗骗自己。但如今元朝的政局都被程越揭穿了,他们不想也不行了。但他们又能如何呢?倒是程越话中的含义两人推敲了一路,越想越觉得不简单,却又不明白话中真意。
伯颜见两人一脸凝重地回来,还以为程越不肯谈和。等听了两人复述程越的话后,伯颜自己也沉重了起来。
伯颜问道:“你们说说,这程越真是个妖人吗?”
张弘范道:“除了头发短了些,没有什么让人诧异的地方。若说与众不同,那就是这个人好像对一切都洞若观火。今天不与我们谈分界的事情,明显是看穿了我们的盘算,所以故意说了那么一大通的话来点醒我们,意思就是如果真的要谈和,就要合理地让步到他能接受的地方,反正以现在所占的地方为分界他肯定是不同意了。否则的话,就算现在达成协议,下一次的战争将更为惨烈。还有,如果我们让出一些地方,也不要搞破坏,否则他一定找我们算帐,就是这个意思。”
说到这儿看了看伯颜的脸色,只见伯颜面无表情,就接着道:“奇的是程越说的那些关于朝中的话,就如亲眼得见一样。就算他从阿术丞相那里得到一些情况,也不至于这样清晰。何况阿术丞相肯对他讲多少还很难说。我们就在想,是不是朝中有人与他有所联系?这种可能虽然不大,却也不能排除。”
伯颜不动声色地对孟祺道:“你以为呢?”
孟祺很诚恳地道:“此人年纪虽轻,却是才华横溢,总让我觉得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他言语间大有深意,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在对我们暗示他的推测。看似难以置信,实际却固有所本,让人不得不深思。总之此人深不可测,不可以常理度之。我们的意思是,不妨与他诚实相交,反而会比针锋相对得到的更多。请丞相三思。”
伯颜道:“那你们推测,他得到多大的地方才肯满足?”
张弘范道:“丞相明鉴,我觉得程越并不是个不明白事理的。此次我们大军南征,得到了这么多地方,怎么可能都给还回去?他在宋朝没有根基,给他也控制不了。所以我想,只要能让他感到安全,也可以对宋朝形成威慑也就可以了。如果我们都退回去,那宋朝就不需要他了,反而对他不利。程越是聪明人,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请丞相恕罪,下官觉得,不妨把到建康为止的地方让给他。这样我们既不会让出太多,又能让他满意,还可以威压南宋,一举数得,想必程越也会感激我们。”
伯颜皱起眉毛,不些不满地看了看张弘范道:“若是程越得到建康,却来攻打我们怎么办?”
孟祺道:“我们与程越迟早要重启战端,如果不给他建康,这战争就会来得早些。给了他这么大的地方,他总要些时间来分兵治理,这就为我们争取了时间,而且宋廷恐怕也不甘心让建康等地为程越所有,他们内部就会矛盾重重,程越则必起逾越之心。但他若想代宋而立,至少也要五年以上的经营。我们用这段时间,就可以想办法得到程越武器的秘密,再想出克制之法。请丞相定夺。”
伯颜闭起眼睛,想了很久,方才道:“如果程越胃口还要更大呢?”
张弘范道:“我们可以保证,让给他的地方决不掳掠,一切如常。以他的兵力,能得到这么大的地方已经很好了。只要丞相首肯,下官尽可去谈谈看。如果程越实在不答应,我大元几十万大军难道真奈何不了他吗?”
伯颜深思了一会儿,终于道:“就以这个条件去谈,不能再让了。建康的周围镇江等也可以让给他,再多就不行了。其它的地方,宋都木达那里怕是要吃点亏,我记着他的功劳就是。云南不能丢,广东广西也照这个样子去谈。”
张弘范与孟祺总算觉得轻松了一些,一齐躬身道:“谨遵丞相令。”
第二天两人起了个大早,在一起商议了一会儿,才施施然到程越的军营来找程越。
程越见他们两人又来了,看样子又胸有成竹了许多。笑道:“两位先生是得了什么消息,高兴成了这副样子?”
张弘范道:“对于程公子而言,当然是天大的好消息,对于我们大元来说,就算不上了。不过程公子昨天给我们的人情我们也可以还上了。”
程越眉毛一挑,道:“哦?愿闻其详。”
张弘范非常干脆地道:“我们昨日把公子说的话都转述给了伯颜丞相,丞相大为激赏,很想结交公子,所以打算让给公子一大块地方作为礼物。两军从此息兵罢战,共享太平。”他们两人想到的办法就是直接说,不绕弯子。
程越道:“让我猜一猜吧,是想把建康给我是不是?镇江也可以吧?其他的地方就不能让了,我说的可对?”
张弘范与孟祺齐齐一震!他怎么知道的?昨天只有三人在场,都不可能泄漏军机啊。难道这程越真是妖怪,还是料事如神?
张弘范定了定神,道:“公子所料不差,而且我们保证不加掳掠,给公子一个完整的建康。”
程越点了点头道:“你们考虑得很周全,云南的大理国既然是你们推翻的,我也不想管,你们留着吧。不过广东和广西不能给你们,你们也没占那里多少地方,就退出去吧。至于江东,我有五千精兵都是郴州附近的人,就以那里为界吧。我还有一个附加的要求。就是我要孟珙之子孟之经、孟之缙两家人,反正他们也没有他们父亲的能耐,不过是个象征罢了,但偏偏我向南宋朝廷保证了此事。孟之缙正在建康,孟之经也麻烦你们送还给我,和议就可达成。如何?”
张弘范道:“可是宋都木达已连下几十城,难道都要给你吗?”
程越微笑道:“不过几十城而已,很多吗?如果不是黄万石那个杂碎贪生怕死,你让我派个人守那里看看?四川我们还有一些守军守着重庆泸州等地,你们把他们放回来,这样整个四川直到镇江都是你们的了,还有江东的大片土地,更不要说荆襄的富庶,淮东淮西的物产,我只不过要回来那么一点地方,有什么过分的?如果你觉得宋都木达会不甘心,我可以单独跟他谈谈。把刀抵在我脖子上,我能没反应吗?”此时四川并未被元军所全部占领,历史上直到南宋投降了,因为消息不通,重庆等地依然在抵抗。而历史上卖国残暴的黄万石这时候已经投降了,但现在被程越一搅合,居然还在观望。
张弘范知道程越不可能在此事上让步,与他们之前所估计的相差不多,于是道:“公子说的地方倒也合理,我等回去禀报丞相,想必问题不大。但孟之经、孟之缙的事情难哪。我们大汗是打算让孟之缙做兵部尚书的,怎么肯放回来给你?”
程越道:“你说错了,这事情好办。伯颜丞相是了解这两个人的,这两兄弟加在一起,也不如他们的父亲一成两成,不过是虚名罢了。南宋要的是迎回忠良之后这种虚名,你们大汗要的是名将孟珙之后在朝中任职这种虚名,有用吗?那两个人当得了兵部尚书吗?还不得把事办糟了?况且孟之缙已经说他不想做了,何苦强迫他呢?与大局相比,这两个不过是小人物,只需伯颜丞相上奏,你们大汗没有不许之理。”
孟祺道:“不知程公子打算让他们做什么?”
程越道:“现在有了这么多地方,我得派人去治理。手上人有限啊。”
张弘范道:“我们还有一些降官,如果他们愿意回来,公子可愿给他们一个歇身之所?”
程越道:“你以为我怕收这些人吗?我才不怕,你给我我就要。如果发现他们有问题,我就杀他全家!再杀一百人蒙古人泄愤!我可丑话说在前头了,你们看着办吧。”
第五十七章 圣旨到
张弘范和孟祺相视苦笑一下,暗叹了一声,程越这样的有话在先,哪里还有人敢做什么手脚啊。
张弘范道:“我们也有一个条件,公子得应承下来。”
程越道:“不就是不能杀阿里海牙吗?行。”
张弘范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剥光的女人,一点秘密都没有了。正想着要说什么,程越又道:“我那里还有一些万户千户什么的,除了阿里海牙那两个儿子不能还给你们,都可以放了,他们答应给我的财物,我也不要了。你们也得把我们被俘的人给放了,别糊弄我啊,我可有名单。这些事办完,手尾就干净了,我们双方就可以和平相处了。”
张弘范和孟祺一直在被程越牵着鼻子走,这时等到程越说完,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程越的要求都很合理,实在没有什么过分的,虽然元朝看似吃了一点亏,让出了一些已经占领的地方,但却可以不用再为咄咄逼人的程越担惊受怕了,也可以有时间消化那些刚刚占领的地方,其实结果并不算差。不然再战下去,程越又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也很难讲。
张弘范道:“既然如此,我等回去禀报丞相,丞相也要上奏大汗定夺。但不知程公子要盖什么印?”
程越道:“哦,南宋要封我为水陆大都督,总制三边兵马,今天圣旨就会来,我就盖那个印好了。”
张弘范与孟祺都拱手笑道:“见过大都督。”
程越摆手道:“圣旨不是还没来吗?再说,我对什么官位的也没多大兴趣。给我一堆乱摊子,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张弘范抚须道:“安童丞相十八岁拜相,程公子二十岁封大都督,可以并称南北,可喜可贺啊。流传下去,必是一段佳话。我等躬逢其盛,也可以被记上一笔了。”
程越看了他一眼,心道:如果不是我,你在历史上会以灭宋被大书特书一笔的。
程越道:“我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伯颜丞相,麻烦你们转交吧。”说着拿出一张纸,递给了张弘范。
张弘范接了过来,孟祺也凑过来看。
只见纸面上用极细的一般粗细的墨写了一首词: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两人痴痴地看着这首词,目光迷离,手指轻颤,竟连动都不动。
刘师勇侍候在旁,一直一言不发,见他们面色有异,忍不住也过去看了一下。
一看之下,身体如同被电击一样,和他们一样目不转睛地品味着每一个字,一时竟也痴了。
帐篷中一片静寂,连呼吸的声音都被放轻了。
程越没有理他们,他当然知道这首词带给他们的震撼。他已经在想各地的驻扎人选了。
过了好半天,张弘范才酣畅淋漓地大喝了一声:“好!”
孟祺也喊道:“好词!”
刘师勇跟着大叫道:“绝妙好词!”
张弘范与孟祺站起身来,刘师勇也跟在旁边,一齐深深施礼。
张弘范道:“今日得见此词,此次南征无憾矣!”
孟祺叹道:“公子大才,实在叹为观止。此词必流传千古。把此词奉上,就算再给公子十座城池也是值得。听怕朝中的那些先生看到此词,会不远千里来向公子讨教了。”
刘师勇道:“公子,仅凭这一首词,朝中诸公就得羞死!”
程越波澜不惊地摇了摇头道:“诗词乃是小道,哪能把时间都用在这上面?自古以诗词著称的,有几个能治政领兵的?不过一首词而已,算不上什么,你们抬爱了。我对伯颜丞相一向景仰,这次两军达成和议,一时心有所感,就写了这首词,以此酬答。来吧,我送两位先生走,等两位的好消息。”
两人满心欢喜地被送出来,张弘范小心翼翼地拿着那张纸,他知道,这张纸日后必定会价值千金,只可惜自己只能拿一会儿。
两人刚走,南宋的圣旨便到了,由太皇太后最信任的内侍陈保合亲自来宣旨。陈保合一见到程越,就高兴得不得了,见程越长得英俊不凡,更觉得他是善财童子转世。
众将听说来宣旨,都来旁听。
一切都如文天祥信中所言,还准他自行任命三品以下官员。
程越领了旨,陈保合忙走过来道:“程公子不知什么时候能进京谢恩?”
程越漫不经心地道:“刚才跟元军达成了一个和议,他们要回去禀告他们大汗,等双方都盖上章了,我就去临安谢恩。”
陈保合一听,程越居然不经过朝廷批准,擅自就与元军和谈,刚要斥责,转念一想:总算太平下来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总比前些日子担惊受怕的强多了吧?再说他是大都督,总领三边人马,该战该和自然可以斟酌。而且圣旨来得太晚,他若以自己之前无官无职来推脱,谁也说不出什么。
陈保合知道自己得罪不起这位程大都督,忙问道:“不知和议是什么条件?”
程越想了想道:“告诉你也无妨。被占领的地方我只能要回一部分,拿阿术丞相换了些人回来。大概就这么多。”
陈保合惊道:“阿术丞相?大都督拿他换了什么?”别人抓到这样的【创建和谐家园】恨不得回京风风光光地献俘领赏,但程越根本没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