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果然,聊了几句,李化臻先绷不住了,问道:“小石啊,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在军区医院接着干下去吗?”
“不会。”石磊笑着摇头。
听了这话,李化臻明显松口气,继续问:“那你有没有想过去京城发展?”
“去京城发展?”石磊愣了一下,然后有一说一道:“李老,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内人在市人民医院上班,我去外地工作的话,怕不方便。另外,不瞒您说,刘厅长今天刚通知我,要我明天去卫生厅专家医疗组报到。”
李化臻心说坏了。
自己晚了一步!
昨晚躺在招待所干部套房的床上,李化臻睡不着觉,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个姓石的小伙子很神奇。
神奇到自己想要把他放在身边,看看他还会不会干出更神奇的事儿。
李化臻认为,仅仅治好刘凤珍的顽疾,绝不是石磊的医术上限,至于他的上限在哪,李化臻想亲自看看。
按理,医生是一门吃经验、吃资历的行当,与西医相比,中医更是如此。但凡能在中医一道具有一定造诣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要说一个年纪轻轻的人是中医高手,别说普通老百姓不信,作为内行的医生更不信。
道理很简单,中医理论太复杂、太博大、太高深,不花费几十年时间潜心研究,根本无法精通。
举例来说,根据最新统计,现有的中草药品种数量高达12800余种,你要想成中医专家,不说全盘掌握,最起码大部分草药的药性、药理、针对病症,你得知道吧?
你再想想,中医开方子,哪有光开一种药的?一张纸上写下几味药,互相之间如何牵引提合?会不会冲反凝鸩?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太复杂了,而且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花时间,花功夫去掌握。甚至很多人浸入其中一辈子,都难有所成。
最关键的,中医不像西医那样有详细分科,西医有脑科、胸腹外科、骨科等等,但你听说过有专门治肚子,或者专门治脑袋的中医吗?
所以,别看中医大夫好像不如西医大夫吃香,但实际学起来,难度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中医要难得多。
也正是因为它难,所以真正精通的就少,这就造成市面上有很多一瓶不足半瓶摇晃的人,会点粗浅的理论,考个最最基础的行医证,就可以出来像模像样的坐诊了。
在中医领域,这样的人甚至是绝大多数!当然,说他们是骗子显然严重了,但水平不高倒是事实。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中医治不了大病。
癌症、白血病、心脏病,你见过几个找中医治的?
很少。
但是,凡事无绝对。
要知道,绝大多数病症,西医解释得通,中医也解释得通,比如刘凤珍这个病,西医叫做肠道菌群失调症,中医叫做太阳阳明合病,一般来讲,中西两条道都可以走的话,就看患者喜欢走哪条道,反正最后都是为了治好,而且西医往往见效更快。
可到了石磊手里,事情完全不一样了。
这件事,可以说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李化臻的认知。
原来中医达到一定水平,治病可以这么轻松!回想一下,要想用西医手段起到跟石磊那个方子一样的效果,就得逼着病人进行痛苦的灌肠!而且,效果还不一定有那方子好!
都说中医难,庸才多,因此真正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金贵,再加上石磊的年纪,那就不是人才,是天才了!
如此年纪,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医掌握到这种程度,李化臻要是不把他放在自己身边,绝对会后悔。
考虑了这么多,李化臻实在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哪怕刘厅长先发话了,可毕竟还不知道石磊答没答应......
这个事,得争取!
“小石啊,你看是这样,你要是愿意来京城发展呢,我可以给你提供两个方向。一个就是跟我一样,进中央医疗专家小组,负责给副国级以上领导看病,我是这个小组的副组长,我有带人进去的权利。”
“另外一个,我考虑到你身上的中医知识,不应该被埋没,应该传承下去,所以你看有没有兴趣教书?当然,学校的名头肯定不辱没你,是京城医科大学,我呢,同时也是这所大学的副校长。”
说完,李化臻就诚恳地看着石磊,仿佛他不是提供工作的,反倒成了求工作的。
一个中央医疗专家小组,一个京城医科大学教授,这俩职位确实都很吸引人,比南江省卫生厅的专家小组吸引人,所以,条件一开出来,李化臻很有信心,认为石磊必选其一。
李老很聪明,两条路,需要的是两种性格,一个要善于察言观色,一个要力求严谨认真。跟石磊接触才两天,李化臻还没摸透他属于哪种性格,干脆两头堵。
结果万没想到,他这一番心思全都白费了......
石磊不好意思地说:“李老,实在对不住,刘厅长那头......我已经答应了。”
(第三十三章 求贤)
石磊有他的考虑。
一个是,他从小在南阳长大,几乎没出过远门,根在这,关系在这,做起事来,肯定要比京城那种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方便。
另一个就是替陈雨柔考虑了,陈雨柔现在在市人民医院骨科干到了主治医师,再往上一步就是副主任。
其实陈家要是有钱、肯活动,陈雨柔早就上去了,就是因为这么多年家里经济状况不景气,才限制了她的职业发展。现在不同了,石磊进了卫生厅,就有了底气,不需要陈雨柔再活动关系,市医院看她丈夫的面子,也得给她的上升之路开一片绿灯。
到时候两口子一个在基层医院,一个在高层机关,同属卫生体系,互相勉励,互相提高,该有多好?
想是这么想的,做也得这么做,对于李化臻的好意,石磊就只能婉拒了。
了解了石磊的意思后,李化臻也没太沮丧,跟他说:“人各有志,我不强求你,但有一点我提前跟你打个保票,要是什么时候在厅里干的不顺心了,随时都欢迎你来京城找我,还是那两个职位,还是一样的待遇。”
此话出口,石磊由衷的感激。
机关工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好干,不单单是医术好就行,还要处理好各方面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说白了,领导今天看你顺眼,你就顺风顺水,领导明天看你不顺眼,你立刻就被打入冷宫。所以说去厅里上班,会不会遇到挫折,谁也说不准。
李化臻言外之意,是给石磊安排一条后路,让他无论前程顺不顺,都不必有后顾之忧。
甚至这个“后路”,比“前路”还要宽广。
石磊此时此刻折服于这位老者的风度,认认真真地跟他道了声“谢谢”。
出了咖啡馆,石磊直接回家了。
而回了招待所的李化臻,却没有在咖啡馆里表现得那么淡定和从容。
他满地踱步,走了好几圈,最后一咬牙,掏出手机,给戴坤打了个电话。
“戴书记,没打扰你工作吧?”
“没有,李老有什么指示啊?”
“指示可不敢,就是有个事,想请戴书记帮个小忙。”
“李老你说,不管什么事,我一定尽全力。”
“书记言重了,呵呵。”李化臻笑了两声:“就是想跟你们卫生系统要个人。”
“谁啊?是哪个专家?”
“不是什么专家,就是给刘厅长诊病的小石大夫,那个实习生。”
“石磊啊......”电话那头顿了顿,说:“我听凤珍说了,不出意外的话,会安排他明天去厅里报到,不过既然李老同样爱才心切,这个事我就让凤珍松一松。但归根结底,还是得看石磊自己的意思啊。”
“对的,我也这么想,有书记这句话,我就好做石磊工作了。”
挂了电话,李化臻想骂娘。
让刘厅长松一松?最后还得看石磊自己意思?石磊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松不松,管个屁用!人情你占了,事情的结果还是改变不了,真是......
“老滑头!”
坐在沙发上,李化臻忍不住就嗔了一句,他倒没想想,他自己比戴坤还老。
眼见这事办不成了,李化臻就打算让秘书买下午的飞机票,回京城。结果秘书还没等出屋,他喊道:“你等等!”
×ÁÄ¥ÁËÒ»»á¶ù£¬ÄªÃûÆäÃîµÄ£¬ÀÕé×ܾõµÃÕâÊÂÓÐת»ú£¬ÓÖ˵²»Çåת»úÔÚÄĶù£¬ÍêÈ«ÊÇÒ»¹ÉÐéÎÞçÎ翵ĵÚÁù¸Ð¡£
“机票不买了,退房,换一家宾馆住。”
李化臻退了招待所的干部套间,出了军区,到市区的一家酒店又开了间房。
他决定在南阳等三天,就等三天,尽管坚持的理由自己想想都有些好笑,但为了石磊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介意干一次傻事。
.......
石磊回家后,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跟陈雨柔商量了一下关于选择工作的事。
刘凤珍安排的省厅工作,还有李化臻提供的京城两个位置,他都跟老婆说了。倒不是他自己拿不定主意,而是他虽然医术高超,但是对卫生系统却不熟悉,这点上,陈雨柔在市医院干了这么多年,肯定要比自己有经验,所以石磊想问问她的意见。
听完丈夫说的,陈雨柔往他碗里夹了块肉,说:“你没听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么?你想怎么选,我都听你的。”
感动之余,石磊有些纳闷:“要是为咱俩将来日子着想,明显是留在本地更好吧?你不偏向于这个选择么?”
“不偏向。”陈雨柔的回答很干脆:“过日子,实际还是过男人,男人好了,什么都好。虽说在本地上班方便一些,对我的职业升迁也有好处,但是却限制了你的发展啊。平心而论,京城那两个工作平台更大,机会更多,而且你既然提出来,就表示也有动心吧?”
石磊觉得陈雨柔简直就是自己肚里的蛔虫,什么想法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确实,李化臻给出的条件打动了他,关键是他还年轻,才26,出去闯一闯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自己拖家带口啊......
见石磊犹豫,陈雨柔又给他夹了块肉:“你不用顾忌我,我说了,你好我就好,你去哪,我就跟你去哪。”
徐尚琴在一边附和:“对,小柔说的对,你不用看我们娘俩,你就凭自己的想法选,你说去京城,我们俩就跟你去京城,反正也得有人给你做饭洗衣服,这些活,在哪都是干。”
媳妇和丈母娘这么一说,石磊反倒觉得不能去京城了。
虽然话说得轻巧,但去了新城市,住进新房子,面对新环境,一切都得重新适应,自己还好,这些年没上过班,甭管去哪都是从零做起,但是对陈雨柔来说,就等于放弃现有的一切,对于徐尚琴,不方便的地方就更多了。
石磊深刻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男人,无论做任何事,做任何决定,都不能只考虑自己,要照顾到整个家。
陈家母女可以大大方方地顺从石磊,但石磊不能为了自己而要求她们做出牺牲。
再说了,省厅的工作怎么了?跟京城的比起来,就差了?
差也差不到哪去嘛!
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就去卫生厅报到!
(第三十四章 抉择)
第二天上午,石磊先去了趟军区医院,跟邵作辰一起进了特1号病房,给刘凤珍做了次复诊。
把完脉,石磊说:“病已经好了,药也不用再吃了,剩下就是安心静养。不过我看您的气色,怎么比昨天差了点,是昨晚没休息好么?您一定要注意静养啊。”
刘凤珍将一个苹果递给石磊,说:“我倒是想静养,可是今天一大早就来了七八波人,这些人也真能找理由,你刚住院的时候,他们来祝你早日康复,等你的病有好转了,他们又来恭喜你大病初愈。”
石磊一听就笑了,说:“没想到做领导也有做领导的烦恼。”
刘凤珍嗔道:“谁说不是呢!等以后小石你自己当了领导,就明白了。”
石磊摆摆手:“我就是个大夫,哪做得了领导。”
刘凤珍岔开话题,问石磊:“我刚才想了想,如果病情允许的话,我准备回家去休养,小石你看如何?”
邵作辰急忙反对:“刘厅长,医院的设备和条件毕竟要好一些,虽说病情现在已经大为好转,但稳妥起见,还是再住院观察几天吧。回头我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一定把好关,不能再放任何人上来。”
说完,他扭头看着石磊,眼睛连眨好几下,意思是希望石磊帮着劝几句。
“回家也好。”石磊像是压根没看到邵作辰的暗示,说:“回家修养的话,一来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二来饮食起居也更方便自由一些,这样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我看可以,再让邵院长派个护士跟过去,到您家里照顾,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刘凤珍脸上的表情非常满意,心说还是小石好啊,处处都从“如何更好地恢复健康”为出发点,不像邵作辰,就琢磨着把我留在医院,也不知道是为我好,还是为他好。每天对着四面白墙,闻着走廊里飘进来的药味,就是没病的人,也能憋出病来。
“那就这么定了。”刘凤珍决定下来,就让自己的秘书去安排出院的事。
邵作辰这才明白过来,刘厅长压根就没打算要听自己的意见啊。
他看着石磊,眼睛里迸出怒火,心想,这小子比张孚那种老油条还坏,老子都对你表示善意了,你倒好,眼一闭,翻脸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