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_郁雨竹》-第6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安面色稍霁,顾景云继续道:“事情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事若败,不过是跟四皇子争论是太子府出手陷害四皇子,还是四皇子出手陷害太子府,这样的辩论你们不是常做吗,时间不仅长,最后还都会不了了之。”

      “事若成,”顾景云一笑,“那更简单了,太子殿下是储君,由他即位名正言顺,你们手上只要有一定的兵权,四皇子根本奈何不了你们。”

      这样的大逆不道,让出自皇家,从小生活在厮杀里的李安也很不安。

      ÕâÈË˵߱¾ýÔì·´ºÃËÆÔÚ˵Íí·¹Ò»°ãËæÒ⣬ʵÔÚÊÇÌ«²þ¿ñÁË¡£

      顾景云回视李安半响,突然一笑道:“我与你开玩笑的,当真了吗?我知道太子府自开平一案后就不掌兵权了,此时贸然出手只有死的份儿。”

      李安呼出一口气,嗔怪的瞪了他一眼道:“这样的话也是能拿来开玩笑的?”

      顾景云便叹气道:“没办法,你突然向我问计,而我实在答不出,只好胡诌一番了。”

      李安起身,“我再去问问几位大人,说不定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他走到门口又停下,微微扭头对顾景云道:“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对再亲的人也该慎言。”

      顾景云不在意的点头,“太孙放心,我又不傻,不会在外人面前说的。”

      李安苦笑,这是把他当自己人了吗?

      可他们也才相处多久呀,即使利益一致,他也是皇族,当着他的面鼓动他弑君造反,不怕他以后上位了把他灭口吗?

      李安心中一边感叹顾景云还是太小,一边往外走。

      顾景云目送他离开,脸上淡淡的笑容这才慢慢收起来。

      黎宝璐端了一盆水果进来,好奇的问道:“李安怎么就走了,我刚洗好水果呢。”

      “有急事便走了,”顾景云目光淡淡的看着他离开的方向惋惜道:“可惜了这个好主意,不过来日方长,只要他将今日的话听进去了就行。”

      黎宝璐看他脸上的表情,纠结了片刻还是问道:“你给李安挖坑了?他可是太孙,别最后把你自个给埋了。”

      “没关系,”顾景云不在意的道:“要是不小心掉下去了再趁着土未埋上时爬出来,关键是现在得先把要埋的人埋了。”

      比如宫里那个迟迟不死的皇帝。

      皇帝并不知道宫外有一人正致力于把他弄死,给太子和四皇子找了事做后便把禁卫军统领找来,道:“重阳出宫的安全你多用些心,别让不该出现的人【创建和谐家园】去。”

      禁卫军统领闻言应下,看来皇帝也不是很信任四皇子嘛,之前那么宠四皇子难道全是表象?

      果然皇家的人都是变态。

      为了四皇子皇帝把太子往泥里踩,现在却又防备四皇子,简直是吃饱了没事干。

      四皇子接到任务后的确把目光从乔栋梁身上移开了,开始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准备皇帝出宫事宜。

      他不是不想趁机陷害太子,然而他不敢。

      父皇最近好像开始疑心他了,他可不敢用刺杀这种挑战他底线的事来挑拨他和太子。

      相反,为了把事情办得漂亮点,四皇子决定要把皇帝身边围得跟铁桶似的,绝对不能出丁点事。

      顾景云不知自己的挑拨完全落空,此时他正接待前来拜访的郑旭。

      现在京城的雨不仅听了,水灾也得到了控制,在京城的水逐渐排尽后又逐渐热闹起来。

      这次水灾直接把中秋的一切活动全冲没了,造成了百姓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今京城渐渐恢复生气,即使中秋已过,大家依然热情满满的把家里制作的花灯摆出来,希望能赚回一些。

      郑旭这次上门便给顾景云送了两盏漂亮的花灯,还有八盒各色月饼点心。

      顾景云很高兴的将郑旭往堂屋引,路过黎宝璐时还对她兴奋的道:“郑公子来了,你去沏杯好茶。”

      顾景云的茶是李安送的,的确是上好的茶,他可舍不得给客人用,大部分都是留下给秦舅舅寄去。

      秦信芳有多爱茶,从他念叨的频率便能看出。

      所以好茶顾景云和黎宝璐一律不舍得用。

      此时听顾景云这么说,黎宝璐便抽着嘴角去厨房沏了杯他们从茶铺买来的茶叶。

      路过书房时,黎宝璐便进去将今天早上施玮送来的盒子打开,将里面的纸张散开摆在书桌上。

      顾景云把她支开就是让她来做这事的,说来也是他们运气好,郑旭上门前的半个时辰,施玮派了个家丁送来一个盒子,里面便是顾乐康送去的试卷誊抄本。

      据说大雨一停施玮就亲自上门去和顾乐康讨要,这几天的功夫,誊抄本已经在与施玮交情好的同窗间传开了。

      估计施玮也觉得直接复印传播开来针对性太强,若是手抄传播就好找借口多。

      他可以解释说他只交给了几个亲朋好友及这次去护国寺的同窗,至于他们又给了几个亲朋好友便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施玮还好,他的传播只在清溪书院内,顾景云却是打算将试卷传到松山书院,甚至是更广的地方的。

      郑旭有意拉拢顾景云,顾景云有心算计郑旭,俩人相谈甚欢,很快就从普通的寒暄上升到诗词歌赋和经史子集。

      顾景云特意与郑旭争执起来,俩人便转移阵地到书房找史书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

      顾景云引着郑旭进入书房,一进门便直奔书桌,在桌上翻了翻,没找到书便皱着眉头道:“奇怪,前儿我明明把书放在这儿,怎么不见了?”

      有书才怪,他们统共在书店买了没几本书,其中大部分还是史书及杂书。

      但郑旭不知呀,还非常热心的上前帮忙找,见他桌上乱糟糟的,便抽了抽嘴角道:“顾兄弟,你这书桌真是有够乱的,也不收拾吗?”

      说着伸手帮他把桌上散着的纸张收起,无意识的瞥了一眼纸上的内容,收着收着郑旭便不动了,他瞪大了眼睛惊喜的问道:“顾兄弟,你这些题目是何人给你出的?竟很切合这几年的乡试。”

      作为明年要参加乡试的松山书院高材生,郑旭每旬都要做题,因此对这些题目熟悉得很,这完全就是照着乡试的题目模拟而出,最妙的是出的很有新意,且又切合如今最热门的几个考官的爱好。

      一看就是押题。

      只有师长和父兄才会这样尽心尽力,郑旭怀疑顾景云身世也不简单,不然哪来的这些题目?

      念头才闪过,顾景云便瞥了一眼他手中的纸张淡淡的“哦”了一声,“这是施兄给的,他们跟顾大儒的学生顾乐康做交易换来的,因当时我在场,施兄便给我送了一份。”

      郑旭:“……”

      顾景云见他手不是手,脚不是脚的不知该如何放,便道:“你要是喜欢便看一看吧,回头你誊抄一份带走也行。”

      郑旭:“……”

      郑旭沉默半响才咽了口水道:“你真愿意?”

      顾景云迷茫的道:“不就是几套试卷吗,为何不愿?我又不会少块肉。”

      ¡°ÄǹËÀÖ¿µºÍÊ©çâ²»»á¹ÖÄãÂ𣿡±

      顾景云便笑道:“顾乐康且不说,愿赌服输,施兄既把东西送给了我便是我的东西,他又不要求我保密,我将他送给自己认为可交的朋友有何不对?”

      郑旭点点头,“你说的有理,那我却之不恭了,这就抄录一份。”

      郑旭也并不是非顾大儒的试卷不可,然而有总比没有要强。

      顾大儒名声很盛,他收了十九个学生,个个都考中了进士,而且成绩都很不错,是当下最有名的老师之一。

      当年就连太子都去请他教太孙呢,可见他的能力。

      而且郑旭看了一下题目,出的的确是好。

      郑旭心中闪过各种念头,抬头见顾景云很不在意的在屋里继续转着找书,心中不由一动,问道:“顾兄弟,我要是把试卷给我亲友观看,你是否介意?”

      顾景云愣愣的抬头,反应过来后摇头道:“郑公子抄录了去便是郑公子的了,我为何要介意?”

      郑旭更加高兴,兴奋地道:“顾兄弟放心,我不白占你便宜,回头我就把我们书院这一年给我们出的题目给你抄录一份,你也练习一下,回头把写好的文章给我,我帮你给我们先生看看。”

      顾景云勾唇一笑道:“如此多谢郑公子了。”

      “哎呀,还叫什么郑公子,咱俩这交情,你要不介意便叫我郑大哥吧,我好歹比你年长几岁……”

      郑旭觉得顾景云很够义气,迅速的将他引为知己。

      ¡î¡¢98.µÚ98ÕÂ µô¿Ó

      郑旭从顾景云这里抄录了一份试卷回去,因为明年就要参加乡试,加上他也有书院先生出的试卷,因此把做题安排得很紧,每隔两天便做一套试卷,然后拿去给师长批阅。

      中间两天的时间便拿来消化试卷的内容。

      除非有意隐瞒,不然郑旭手上有许多套试卷的事是瞒不住的,同窗和亲友们看着郑旭的目光都能透出绿光来。

      和现代试卷铺天盖地的情况不同,在古代,试卷和手书一类的东西是很难买到的。

      不论是试卷还是手书,多是师长为自家学生或子侄花费心血弄的,所以这类东西一向珍贵,轻易不往外传。

      连书院之间的试卷都出于半保密状态,更何况私人的?

      也正因为难得,大家虽然眼睛都绿了,但也没人提出让郑旭共享。

      在现代,大部分知识都能在网上学到,网上学不到也能在书店中找到书籍,但在古代不一样,书籍和知识都是很珍贵的私人物品。

      但郑旭大方呀,何况他已征得顾景云的同意,因此一天下学后便拉了几个要好的同窗和朋友,再加上自家的堂哥堂弟,表哥表弟一类的亲戚一起研究试卷。

      离开后每人怀里都揣了一份手抄的试卷。

      而同窗,好友,亲戚又有同窗,好友,亲戚,这些试卷以极快的速度在学子里中间传开,有的人甚至想起在家乡或外地的兄弟好友等,很大方的抄录了一份给他们送去。

      于是,试卷便由京城传到了京城外。

      郑旭也早就回过神来,只怕顾乐康是得罪施玮和顾景云了,这俩人是合起手来坑他的。

      反正他也很不喜欢顾乐康,乐意在后面推一手。

      有清溪书院和松山书院两大巨头的学生代表做推手,未足半月这套试卷便风靡京城,就连没有就读于书院的乡下秀才们都人手一份了。

      每天总能批阅到相同题目试卷的举人进士们烦了,还有完没完,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做一份题目来请教他们?

      口水都说干了有木有?这份试卷你们到底是打哪儿来的?

      哦,是顾大儒出的题目,不对,顾大儒出的题目怎么会在你们手上?

      顾大儒是个逼格很高的人,太子亲自上门请他做太孙的老师他都推辞了,逼格比教过皇帝的严太傅还要高,他的东西一向藏得紧,怎么可能让这些模拟题目流出?

      这些孩子莫不是被人骗了?

      于是关于顾乐康用这些试卷换了一顿护国寺斋菜的事再度被提起。

      举人进士和官员们纷纷摇头叹息,顾乐康读书虽聪明,却没想到是个不分轻重的。

      顾大儒的一套试卷千金难求,别人都是用人情去买,顾乐康倒好,直接拿来换一顿斋菜,实在是……

      也不知道顾大儒知道后会不会气死。

      大家觉得顾乐康这个天才名不副实,而精通于科举之道的人却看出了更多的东西。

      比如清溪书院的山长,他笑着弹了弹手上的试卷道:“顾大儒有些名不副实呀。”

      这套试卷是不错,全是四书五经中容易考到的内容,最关键的是还结合了近年热门考官人选的喜好,这样的试卷,别说天才,便是成绩一般的考生坚持做一年,只要能把试卷全都背下,在基础还算牢固的情况下想要考中并不难。

      但错也错在这,针对性如此强的试卷在诸位先生和山长的眼里却是落了下乘。

      他们书院出不来这样的试卷吗?

      自然能出,但不会有人在考试一年前就给学生这样的试卷做,更何况以这试卷量来看,顾大儒是去年就开始给顾乐康出这样的试卷做题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9:46:28